1. 大學生怎麼學習馬原
一,馬原如何學習?
學習馬原是一定要靠背的,馬原內容含義抽象,重在理解,課上聽課一定要著重在內容理解上面。並且注意老師講課的側重點,做筆記也是很重要的。復習時建議通過思維導圖來輔助記憶。平時無論學習還是復習都要注重效率。「十個小時的勤奮,也比不上一個小時的專注」。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在背誦,復習的時候更加快捷迅速地熟悉整個章節的內容。簡答題出題范圍一般在二級,三級知識點里。復習時著重重學習三級就可以,因為在學習三級知識點的過程中就已經是把二級學了。論述題想要拿分就需要我們多去積累和背誦,多思考,總結拿分規律。
三,知識點總結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它有哪些主要特徵?p2
(1)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後繼者所發展的(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以批判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學科(從階段屬性講)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科學性,實踐性,革命性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直接理論來源是什麼?p5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大理論來源: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3.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如何理解?p22
哲學是系統化和理論化的世界觀
4.什麼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哪兩個方面的內容?p22
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兩個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維,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我們關系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事實?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別分別是什麼?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區別在於是世界的本源.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即物質決定意識.而唯心主義者則相反,認識世界的本源是意識.
2)辯證法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形而上學則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前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情內部矛盾的存在作用
6.唯物主義經過了哪幾個發展階段?各個階段分別有什麼特點?p24
答:唯物主義在歷史上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和列寧提出的現代唯物主義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從具體物質形態出發說明世界
2.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以近代科學為基礎,把物質等同於原子
3現代唯物主義: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
7.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哲學意義是什麼?p24
含義:物質是不依賴於我們的意識而存在,並為我們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義:1)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2)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3)體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4)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使唯物主義成為徹底的、完備的、真正科學的理論
8.意識的起源和本質是什麼?p28
起源: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意識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本質: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9.如何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p29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4)意識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10.如何理解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p30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11.如何理解運動和發展的關系?p36
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從內容上看,事物的發展的過程是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繫上的更新。
12.社會生活的實踐性的主要體現是什麼?p27
1)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2)實踐形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3)實踐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
13.如何理解物質世界的聯系與發展及其方法論意義?p37
1)事物的聯系和發展是通過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必然性與偶然性,現實性與可能性等一系列基本環節得以實現。2)事物聯系和發展的一系列基本環節的展開,包含並體現為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一系列基本規律。
2)聯系意義1.要求我們要善於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2,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持續發展。3,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應順應世界潮流,抓住機遇,擴大開放,發展自己。
發展意義:要求我們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2.要求我們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3.要求我們知道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14.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分別是什麼?p39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2)量變質變規律,揭示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3)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前進和曲折是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15.矛盾及其基本屬性是什麼?p40
(1)矛盾的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哲學范疇
(2)矛盾的基本屬性:對立屬性,即斗爭性;統一屬性,即同一性
16.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p40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斗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
17.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p42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共性屬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共性的個性。
18.什麼是質量度?p43
1)質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
2)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關系表示的規定性。
3)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圍,度的兩端叫關節點或臨界點,超出度的范圍,此物就轉化為他物。
19.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p44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第三,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質量互變規律體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20.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p44
辯證的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第四,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
意義: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否定觀。
21.如何理解事物的發展是螺旋式上升?p45
即曲折性發展,曲折性體現在回復性上,其中有暫時的停頓或倒退,但是經過曲折終將為事物的發展開辟道路。
22.什麼是實踐?實踐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有哪些?p59
(1)實踐的含義
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質活動
(2)實踐的基本特徵
直接現實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3)實踐的基本形式
基本: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和科學文化實踐
新:虛擬實踐
23.如何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p62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24.如何理解認識的本質?p64
分為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1)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堅持反映論的立場,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在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看來,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後天接觸實際中得來的。
2)唯心主義認識路線否認認識是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把認識看作是先於物質,先於人的實踐經驗的東西。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
25.能動革命的反映論與消極直觀的反映論的主要區別在哪裡?p65
1)實踐觀方面的區別
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忽視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把認識看作是主體對客體被動、直觀的反映。
能動革命的反映論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認識論,指出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強調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發展動力、根本目的和檢驗手段。
2)辯證法方面的區別
消極直觀的反映論否定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認為認識象照鏡子一樣是一次性完成的
能動革命的反映論把唯物辯證法應用於認識論,科學地說明了認識多次反復、無限發展的辯證過程;肯定了正確認識對革命實踐的能動指導作用。
26.如何理解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p67
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展過程。
27.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p69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1)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2)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到理性認識。(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28.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觀性與一元性?p74
1)真理的客觀性,指真理的內容是對客觀事物極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人與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
2)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於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
29.如何理解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p75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內容表明了主客觀統一的確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
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客觀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總是有限度的。
30.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p82
⑴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認
識符合客觀實際,檢驗真理就是判斷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只能將主觀與客觀聯系起來,而能夠聯系主客觀的只有實踐。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是主觀與客觀的「交錯點」。
⑵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正是實踐這一直接現實性的特點,使人們的主觀觀念可以在現實中得到印證,是否符合客觀實在,是否取得預想的向良性方向發展的結果,使它成為檢驗真理標準的主要依據。
31.哲學上的價值涵義及特性?p85
1)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於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於主體需要的意義
2)特性:客觀性,主體性,社會歷史性,多維性
32.如何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p107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1)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極其條件的主觀反映。2)社會意識是人們進行社會物質交往的產物。3)隨著社會存在的發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早或遲的發生變化和發展。4)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以理論,觀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會存在。
3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表現?p108
1)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會意識內部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各自具有的歷史繼承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
34.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p111
1)科學技術能夠應用於生產過程,與生產力中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等因素相結合而轉化為實際生產力。2)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會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素質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夠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的提高勞動生產率。
35.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系?p113.p118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是: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2)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構成二者的矛盾運動4)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內在聯系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36,人民群眾的含義是什麼?其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p140
從質上看,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是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人民群眾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作用表現:.①人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7.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什麼?p158
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
3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與勞動的二重性?p152
二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
二重性: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
39.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及作用?p155
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
表現形式:商品的價格圍繞商品的價值自發波動。
積極作用:1)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不配比例;2)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3)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消極作用:1)導致社會資源浪費;2)導致收入兩極分化;3)阻礙技術的進步.
40.如何理解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p169
1)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要具備兩個條件:1勞動者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2勞動者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這兩個條件是在封建社會後期發生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2)貨幣轉化為資本:貨幣所有者購買到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能夠獲得剩餘價值,貨幣也就轉化為資本。貨幣轉化為資本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
41.生產剩餘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是什麼?p176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勞動日的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
42.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劃分的依據及其意義?p175
可變資本: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
不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
依據: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採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餘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意義:1),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的源泉2),為確定資本家對僱傭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
43.什麼是資本積累?其本質及歷史趨勢是什麼?p179
資本積累是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即剩餘價值的資本化。
本質: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治。
歷史趨勢: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勝利。
44.如何理解剩餘價值和利潤的關系?p186
利潤實際上來源於資本家用可變資本購買的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和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剩餘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表現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剩餘價值和利潤所不同的只是,剩餘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利潤是對全部資本而言的。
45.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及根本原因是什麼?p189
基本特徵:生產過剩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第二,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46.壟斷產生的原因是什麼?p203
1)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利潤2)企業規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3)激烈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
47.壟斷條件下的競爭有何新特點?p204
總:規模大,時間長,手段殘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1)競爭的主要目的是要攫取高額壟斷利潤以及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壟斷地位.(2)競爭的規模比過去空前擴大.(3)競爭的手段更加多樣,無所不用其極4)競爭的范圍由經濟領域擴展到各個領域、由國內擴展到國外(5)競爭程度更加激烈,時間更加持久,破壞性後果更加嚴重.
48.金融寡頭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中統治的手段分別是什麼?p215
1)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2)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49.經濟全球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p217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2)貿易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
2.經濟全球化的後果
總: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也具有積極的影響:
1)發展中國家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增強經濟的競爭力;
2)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擴大就業,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的優勢
3)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解決產品銷售問題,以對外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藉助投資自由化和比較優勢組建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消極的後果: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擴大.2)在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生。3)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全球化的沖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4)是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一種全球行為,它既為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著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
50.如何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p228
1).當代資本主義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後果
2)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
3)雖說資本主義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並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