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鶴樓>是什麼意思
目錄·歷史沿革
·「文」名遐邇
·建築特色
·千古佳作
黃鶴樓(YellowCraneTower)
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她處在山川靈氣動盪吐鈉的交點,正好映和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凈化。這大約就是黃鶴樓美的魅力經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原因之所在。
歷史沿革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另一說為江南四大名樓,還包括安徽宣州的謝脁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礬頭,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名樓多傳說,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關於這則美麗的神話故事,歷年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這位仙人是黃子安,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費禕,第三種說法沒有仙人的名字,介紹如下:
一、以為是仙人黃子安:
依《南齊書州郡志》記載:「古代傳說,有仙人子安嘗乘黃鶴過此,故名。」指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因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黃鶴經過此地,所以命名為黃鶴樓。
二、以為是仙人費禕:
依《圖經》的記載說:「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還憩於此,遂以名樓。」認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指費禕屍解為仙後,曾駕著黃鶴回來,並在這棟樓休息,所名為黃鶴樓。
《太平寰宇記》則說:「蜀費文褘登仙,嘗駕黃鶴憩此。」此指出費禕是蜀人,而與前面的費禕多了一個「文」字,《三國志蜀傳》中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人,字文偉,屍解為仙的費禕、費文褘,是不是就是這位蜀人費文偉,因不見其它記載,不得而知,但是因為都是神話傳說,年代久遠,記載會有一些出入。
三、只說是一位仙人:
這個傳說的記載比較詳細,出自《報應錄》。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於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巨萬,後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願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雲而去,於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的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過半年,辛先生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在牆上,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願意照您的意思供養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雲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在此蓋了一棟樓,取名黃鶴樓。
這三則神話,除了說明黃鶴樓命名的由來之外,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為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幫助,成為巨富。
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巔建樓,首先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但後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後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干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清樓」建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徵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文」名遐邇
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新樓要雄偉多了,5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51.4米,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因此,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
1927年2月,毛澤東考察完湖南農民運動後來到武昌,寫下了著名的《菩薩蠻•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空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樓共五層,高50.4米,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在主樓周圍還建有勝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黃鶴樓內部,層層風格不相同。底層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多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二樓大廳正面牆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瑾撰寫的《黃鶴樓記》,它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築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綉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遊客欣賞、選購。頂層大廳有《長江萬里圖》等長卷、壁畫。
建築特色
新黃鶴樓比舊樓更壯觀。這是因為飛架大江的長江大橋就橫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24層的晴川飯店。這一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武漢大為增色。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彷彿是展翅欲飛的鶴翼。樓層內外繪有仙鶴為主體,雲紋、花草、龍鳳為陪襯的圖案。第一層大廳的正面牆壁,是一幅表現「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復製品。2至5層的大廳都有其不同的主題,在布局、裝飾、陳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黃鶴樓將成為位於我國心臟地帶的中心城市武漢的一個標志。
千古佳作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位於長江、漢水夾角地帶,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位於漢陽東南二里長江中,後漸被江水沖沒。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而埋於洲上,禰衡曾作過《鸚鵡賦》,後人因稱其洲為鸚鵡洲。
【簡析】以豐富的想像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誰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蒼涼。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
傳說李白壯年時到處遊山玩水,在各處都留下了詩作。當他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時,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這首詩前寫景,後抒情,一氣貫注,渾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詩仙」之稱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連連贊嘆,覺得自己還是暫時止筆為好。為此,李白還遺憾得嘆氣說:「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台》詩亦是明顯地摹學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後來李白登樓時,也詩興大發,當他在樓中發現崔顥一詩,連稱「絕妙、絕妙!」相傳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不寫了。有個少年丁十八譏笑李白:「黃鶴樓依然無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詩辯解:「我確實捶碎了,只因黃鶴仙人上天哭訴玉帝,才又重修黃鶴樓,讓黃鶴仙人重歸樓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後人乃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擱筆亭,以志其事。重檐復道,成為燕遊之所。實際上,李白熱愛黃鶴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連呼「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黃鶴樓之名更加顯赫。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本詩寫游黃鶴樓聽笛,抒發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並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麼遙遠,多麼隔膜啊!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彷彿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此調題解雲:「《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便彷彿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託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人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並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後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2007年5月8日,武漢市黃鶴樓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http://ke..com/view/1981.htm
Ⅱ 313首唐詩微電影,完美融合國學啟蒙+藝術審美+專業播音朗讀
誰都知道唐詩的重要性。但問題是,在培養孩子國學素養的漫漫長路上,家長怎麼找對方法,用對資源,讓孩子感受到唐詩的美,真正愛上唐詩?!
國學素養、語言文字、藝術審美,這三種孩子受益終生的能力,居然在一個視頻課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在這里,一首首山水田園詩,亦是一幅幅山水田園畫,串連起一個個生動唯美的故事。 假如撇開詩詞本身的魅力不說,光是欣賞這優美的畫面,就像是給孩子上了一堂藝術啟蒙課。
來來來,先感受下唐詩微電影溫暖唯美的畫風:
是不是美!哭!了!
隨著畫面的切換,跟著配音的代入感,講真,有那麼一刻,讓人感覺夢回唐朝!彷彿自己穿越到1300多年前,和詩人們並肩在同一片天地,身臨其境。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 《唐詩300首微電影》 由30+位專業播音朗讀。另外還配有童聲跟讀,這些配音的小朋友可是來自上海小熒星藝術團的小記者們。 跟著同齡的小夥伴大聲吟誦,不知不覺中就把詩歌「磨耳朵」+朗誦訓練都完成了,一舉兩得!
還有還有,每集唐詩微電影的時長都在2分鍾左右,這樣的設置十分貼心,不傷眼睛,也很適合小朋友碎片時間觀看。飯前、睡前、等車,隨時隨地都能看。
當然,如果你能抽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看,這份沉浸在詩歌中的親子時光,溫暖而美好,孩子收獲的進步肯定會比你想像中更大。
第一次點開《唐詩300首微電影》,就被片頭的氣場震撼到了!這絕不是一部拿來唬小孩子,隨意配上聲音畫面的《唐詩三百首》,而是一部全面視覺化的高質量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和藝術鑒賞性。
看這片頭的氣勢就知道,好作品都是自帶氣場!
再仔細研究一番,這部的作品讓人驚艷,愛不釋手,背後確實下足了功夫——
313首唐詩全面視覺,畫面精美,增進理解記憶
我們知道,這幾年語文課改變化比較大。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古詩詞的比重明顯增加了。
根據(新部編)語文課本的要求, 從小學到高中的孩子需要掌握92首唐詩。 由此,很多唐詩啟蒙的相關課程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
但細細比較之後,就能發現,市面上的唐詩課程,主要是音頻或比較簡單的動畫形式。畫面比較粗糙,整體風格也偏低齡化。
而 《唐詩300首微電影》 的最大特點是將唐詩全面視覺化,畫面精美、舒朗大氣,讓孩子增進對唐詩的理解,加深記憶。
而且而且,每一句詩對應的畫面,既符合詩詞意境,又兼顧到畫面的故事性連續性。配樂上也是精挑細選,讓人有很強的代入感。
我們隨便選取幾集,來直觀感受下: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這20個字的一首詩,配上精美畫面,就是一段精彩的獨角戲。
作者上山,尋「隱者」卻無緣相遇,留下了無限空白。透過畫面,更人直觀感受雖與「隱者」同在此山,但雲深霧繞,實在是難能相遇。遺憾遺憾!
而作者用20個字,就將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情深意切,白描無華,難得難得!
其實,別說是各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如果抽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觀看,一定會愛上這部作品。
這是「詩聖」杜甫的著名代表作,也是語文課本中必須掌握的古詩詞之一。
這么重要的一首詩,真的要全文背出來並不容易。作為七言律詩,這首詩比較長,也有不少生僻字(估計家長遇到了也會念錯別字)。因此孩子理解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詩微電影中,孩子們能看到類似電視劇《琅琊榜》中的情境,一下子讓人有親近感,而且很快能產生聯想,增進對詩句理解和記憶。
第一個鏡頭中,戰火烽飛金戈鐵馬,忽而騎馬者手舉捷報。鏡頭一轉,一隻滄桑的大手撫摸著戰勢地形圖,將軍老淚縱橫。蒙太奇手法切換著鏡頭:一支作畫的毛筆,一部漫卷的詩書,一壺斟滿的清酒,一段還鄉的旅程……鏡頭轉換,節奏緊湊,讓人跟著微電影的情節感受到當年杜工部得知唐軍勝利的欣喜若狂,歸心似箭。
孩子們在唐詩300首微電影匯總,透過視覺記憶法,加上反復吟誦,詩句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再也不用苦哈哈的死記硬背啦。
看到這里,多少曾經吼過娃的老母親也要「漫卷詩書喜欲狂」,請舉手!
專業主持人朗誦,唐詩選本最全面
對於有升學壓力的孩子家長來說,選擇唐詩的課程尤為糾結。既想兼顧孩子的國學素養,呵護他們的興趣,又希望能對接課標,多補充些國學知識硬幹貨。
恰好,這部《唐詩三百首微電影》都滿足了。
為什麼這么說?
一來,從選本上來看,這部微課採用的是中華書局出版、孫洙編著的《唐詩三百首》。包含77位詩人,313首名篇,更為全面。孫洙版的《唐詩三百首》,也是流傳至今、公認最好的唐詩通俗讀本。
二來,在內容製作上有專業團隊打造,製作精煉。難能可貴的是,產品迭代中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遵循孩子認知規律的鑒賞作品。
比如,從最初的1.0版本,唐詩微電影僅僅是純朗讀版。之後的2.0版本中增加了注釋。同時還增加了投屏和重復播放功能,能貼合孩子的學習需求。
此外,在課程互動部分,還分別設有學習區和問答區,及時更新相關詩作的創作背景、作者簡介、生詞注釋、譯文等知識點。
比如,王昌齡的代表作《芙蓉樓送辛漸》,有人就提問,芙蓉樓在今天的哪個地方?這一問,還掀起了問答區考據派的熱議。非常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手動查資料探索。
三來,這套唐詩視頻課程,邀請到專業的播音主持—— 東 方衛視著名主持人駱新、上海廣播電視台播音指導王琦、中國詩歌協會朗誦專業彭鷺 等30多位老師,用最美的聲音、最美的畫面,演繹最美的中文。
種下一顆詩歌的種子,孩子的創造力從量變到質變
都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長時間的詩詞熏陶、反復「磨耳朵」,孩子對詩歌的理解力,對美的鑒賞力可能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在 《唐詩三百首微電影》 的製作方——ahaschool的用戶內測群中,就有家長興奮地反饋:自己的孩子從喜愛唐300微電影,到像著了魔似的反復吟誦。居然,今天在月下,產生了抑制不住的作詩沖動。實在是沒想到!
事實上,一部部詩歌微電影的熏陶下,孩子的無限創作力會被激活。 千古流傳的《詠鵝》相傳是駱賓王七歲所作。誰家的孩子七歲能作詩,實在叫人興奮。
在孩子世界裡,曾經在鏡頭中感受過滕王閣的壯美,感受到唐詩的豐富與厚度。當自己身臨其境,真正站到王勃到過的滕王閣觀景台時,那份自豪感和興奮感油然而生,而這激發出的創造力也將會相當驚人!
高性價比,一杯奶茶換313首唐詩微電影
當你觀看白居易的《登鸛雀樓》,看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奔騰不息的黃河,滾滾波濤匯入大海,讓人忍不住感嘆:美哉壯哉!
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夢回唐朝,這部《唐詩300首微電影》視頻課,您和孩子都值得擁有!
詳情:https://www.wdesky.com/38.html
Ⅲ 什麼樣的黃鶴樓
古香古色的黃鶴樓
Ⅳ 李夢的演藝經歷
2006年,出演曾志偉、黃渤、姚晨主演的喜劇電影《大電影之數百億》,在劇中飾演Tong 。
2007年,出演吳宇森執導的古裝電影《赤壁》,在劇中擔任梁朝偉的替身 ;同年,出演李安執導的電影《色戒》,在劇中飾演嶺南大學的學生;同年,出演胡可、黃覺、向能主演的年代情感劇《風月·惡之花》,在劇中飾演甄家大少爺乃祥 。
2008年,出演李欣執導的抗戰電影《對岸的戰爭》,在劇中飾演男三號阿鵬;同年,其主演的電影《對岸的戰爭》入圍2008年第三十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
2011年,與李冰冰、孫紅雷、段奕宏合作主演都市愛情電影《我願意IDO》,在劇中飾演錢偉 。
2012年,出演喻恩泰、譚卓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李可樂尋人記》,在劇中飾演庄明文 ;同年,與鍾漢良、譚維維合作主演都市愛情電影《秘密花園》,在劇中飾演善良盡職的金秘書 。
2013年,出演國內首部弘揚南宋茶道國學的微電影《茶約》,在劇中飾演男一號朱潛 ;同年,出演林珍釗執導的賀歲喜劇微電影《漫話仙游之三仙醉酒》,在劇中飾演男主角喬偉 ;同年,憑借微電影《何處安身》入圍土豆映像節最佳男演員提名。
2014年,出演中國首部羌族院線電影《蝴蝶今夜降臨》,在劇中飾演男主角,這是他首次出演少數民族角色 。
Ⅳ 少兒微電影《破釜沉舟》殺青
10月29日,由華宇衛視、河南臨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內黃城事視頻中心聯合攝制的少兒微電影《破釜沉舟》在內黃縣殺青。
本片由內黃縣李雨坤、李文天、都志江,李世博、李文闊、李文軒、劉憲錦等小朋友本色出演。《破釜沉舟》故事發源在內黃楚旺、宋村一帶,講述的是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後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內黃縣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兵,以坐收漁翁之利。於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飢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後,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後,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隻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九天激戰,最終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的故事。
據本片製片人李平軍介紹: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同時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華宇衛視影視中心、河南臨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內黃城事視頻中心聯合打造的國學傳統文化百集系列微電影,將以新穎獨特的風格,通過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詮釋成語蘊意的深刻內涵。以微電影為媒介將這塊藝術精華以熒幕藝術形式呈現了出來,通過廣泛參與既讓孩子們形象直觀地了解了成語發生的時代背景,又讓孩子們深入淺出地了解了成語的豐富內涵。並為孩子保留一份兒時的珍貴記憶。深入挖掘中華國學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孩子們真人表演予以闡發,展現傳統文化魅力,傳遞跨越千年的中華傳統美德。
本片拍攝過程中得到了承德老酒內黃總代理、嶗山礦泉水內黃總代理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Ⅵ 有關國學或中庸之道的影視作品
《墨攻》墨家,《秦頌》史詩,《荊柯刺秦王》、《曹操與蔡文姬》,新片周潤發《孔子》
Ⅶ 黃鶴樓是怎樣的
黃鶴樓位於我國湖北武昌蛇山,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一道並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並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背景雄居於三大名樓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始建於223年,開始是三國時的吳國出於軍事目的在此建軍事瞭望台,50多年後,吳為晉所滅,失去了作為軍事目的作用,成為人們登監遊憩的場所。
歷史上,黃鶴樓屢毀屢建,僅清代就遭到三次嚴重火災,最後一次重建於清同治年間。
Ⅷ 《國潮》揚國學文化之帆,樹民族文化之自信
書名: 《國潮:21世紀中國「文藝復興」》
出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22年春晚,古風舞蹈《只此青綠》讓我們如醉如痴,沉迷於宋元素。其實,國風文化的先行者是河南衛視,《唐宮夜宴》最先火出圈,之後是《紙扇書生》。美輪美奐場景,在舞台上煥發傳統文化生機,引發一波又一波國風和國潮。
《國潮:21世紀中國「文藝復興」》是青年導演張內咸對國潮的思考。
張內咸有十餘年影視行業從業經歷,在時尚前沿,對國風和國潮更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他曾擔任多部商業廣告製作人,執導過微電影、紀錄片等,被《旅伴》雜志評為「北京十大新青年」。
在張內咸看來,國潮興起於何時呢?他探討其起源於「漢服熱」。
2018年,他打算拍「漢服熱」短視頻,卻成為一部200分鍾作品,選題也擴展到中國傳統文化社會各層面。
漢服並非特指漢代服飾,在歷史進程中,融合各時代民族服飾,從材質和款式上也千差萬別。中國青年之間悄然回歸一種傳統風氣,他們身著古裝,在景點或漫展打卡。一股濃濃的「中國風」撲面而來。
媒體人把2018年稱為國潮元年。在這一年,運動品牌「李寧」率先在服裝顯眼位置印上「中國李寧」,至此,街頭巷尾都是身穿李寧服裝的年輕人。恰好這一舉措,讓李寧成為潮牌。
之後,國潮擴展到其他國貨品牌領域。
為了更深入了解國潮,張內咸把國潮分為三個要素,分別是中國符號、更新觀點和面對市場。
第一要素中國符號,體現在我們生活各方面,已融入到我們骨血,從語言到文化,從飲食到傳統建築,都體現了鮮明中國元素。
但是,令人深思的是,張內咸在搜索傳統繪畫技藝「水墨」時,出現結果卻是關於日本的,並非中國元素,這是細思極恐事情,值得我們重視,不能讓外國對我們傳統文化改弦易張。
第二要素是更新觀點。語言的發展離不開歷史背景,比如我們提到的歷史故事,「故」是過往,「事」在甲骨文中等同於「史」,而「史」在古代是「記錄事件的人」。所以「過去的事情」即是「歷史」。
講好中國故事,更新觀點也是讓大眾傳播有意義中國符號。
第三要素是面對市場。張內咸以電影藝術領域為例,提及中國最早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誕生於戰火紛飛的1941年。中國動畫人把美術和傳統藝術整合,還包括皮影戲、剪紙、木偶戲等特殊拍攝手法。直至如今,動畫產業藉助IT行業得以充分的發展。
在市場角度來定義國潮,是一種具有中國符號的商品。
作者在書中旁徵博引,從古今中外各方面去展示國潮。
Ⅸ 國學經典電影有哪些
《一代大儒孫詒讓》。
《一代大儒孫詒讓》為紀念乾嘉學派代表人物、甲骨文字研究開山鼻祖、永嘉學派的身體力行者、中國近代新式教育之父、溫州實業救國先驅孫詒讓先生而拍攝的。
影片講述晚清著名朴學大師孫詒讓8歲至61歲的傳奇一檔滑生,著重刻畫了孫詒讓發奮治學,破譯甲骨文,完成《周禮正義》《契文舉例》等代表作。
人物資料:
孫詒讓(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是中國晚清經學大師、愛國主義者和著名教育家。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別號籀庼,浙江瑞安人。
與俞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經學後殿」、「朴學大師」之譽,章太炎稱他「三百年絕等雙」。
同治六年舉人,五應會試不中。官刑部主事,旋歸不復出,專攻學術,精研古學垂四十年,融通舊說,校注古籍,著書三十餘種。
所著《周禮正義行燃臘》為一生心力所瘁,為清代群經新疏中傑出之作。《段毀墨子閑詁》亦為注墨的權威之作。《契文舉例》為考釋甲骨文開山之作。
《溫州經籍志》,被譽為「近世匯志一郡藝文之祖」。《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批註》二十卷,《四部別錄》二卷,則是目錄版本學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