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抑鬱症微電影匯報演講

抑鬱症微電影匯報演講

發布時間:2023-03-20 00:34:36

1. 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

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

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演講稿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准備工作。演講的主題不同,需要准備的演講內容也是不同的,事先准備演講稿可以人人們更好的表現,下面准備了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

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1

抑鬱症,我們各自隱藏的秘密。

抑鬱症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關於抑鬱症,影視作品變現的並不多,這也襪祥橘讓很多大眾對於抑鬱症有一些誤解。

《海倫》上映於2009年,是了解抑鬱症患者的好選擇。

抑鬱症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抑鬱的陰影是怎樣一點一點籠罩她的:白天,她強顏歡笑,夜裡,她難以入眠;身為教師,她突然在課堂上不能繼續講話;在親友的聚會上,她突然感到胸悶氣喘無法呼吸。

她知道,抑鬱來了,但是她卻無法向自己所愛的人訴說,因為她知道,別人無法理解。

她和女配角談起旁人對於抑鬱症患者五大最糟糕的建議:休個假、看本書、換個發型、重新裝修房間、練習瑜伽。

這些正是人們無法理解抑鬱症的表現。

正如片中所說的:抑鬱症不是不開心,而是一種病。

除了女主角海倫有病之外,女配角也有病。

女主角主要表現為抑鬱症,偶爾有躁狂發作。

女配角則相反,平時大多表現為躁狂,最後陷入抑鬱,並以自殺告終。

影片通過這兩人,將抑鬱症的狀態以及患者的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當她們被壞情緒所控制而厲聲哭泣,朝著別人叫嚷,或者將所有東西摔碎時,看起來很具殺傷力也很可惡,但是其實也是最無助、最虛弱的時候——還有什麼比控制不了自己更讓人絕望呢

影片的最後,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希望:為了女兒和家庭,女主角配合治療,最終趨向穩定。

談到這部片,不得不提及一個人:安德魯所羅門。

他不僅是激發導演創作此片的關鍵,也是抑鬱症知識的一個傳播者,他有三個很著名的TED演講:《愛,本無條件》、《抑鬱,我們各自隱藏的秘密》、《生命中的那些慘痛如何造就我們》。

事實上,影片就是以安德魯的一句話開頭的:兩年半之前,我從地獄歸來。

安德魯所羅門從地獄歸來,《海倫》中的主角最終也回到了家庭生活之中。

雖然真實的故事和電影故事都是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抑鬱症的發作率依然逐年增高。

就像安德魯在書中所說:抑鬱症就像感冒,誰都可能患上。

求一份尼克胡哲的演講稿 要中文翻譯的...

我認為他們雖然會很嚮往死亡,往往很孤僻,但我們應該盡全力幫助他們,治療他們,跟他們一個全新的機會去好好生活。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之前我在TED上看到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演講,他曾一度對生活沒有希望,且自殺未遂,但在不斷治療下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所以、不要遠離他們,他們最需要的是人們的理解與關愛告團

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學生如何曾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如果我問一位同學:「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的像小牛犢,從沒勝過病。」可是你健康不應宴態是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

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們從下面幾點來注意:

1、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把目標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會心情舒暢了。

2、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很多人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感失望。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優點和缺點,何必要求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我們勃然大怒時,會做出許多錯事或事態的事。與其事後後悔,不如事前加以自製,把憤怒轉移至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練就一種阿q精神。

4、偶然亦要克服:一個做大事的人處事是從大處看,只有一些無見識的人才會向小處鑽的。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又是亦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暫時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時,便應該暫時就愛你個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睡眠、看書等,等到心境平衡時,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

6、找人傾訴煩惱:把所有的抑鬱埋藏在心底只會令自己鬱郁寡歡。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你的知心好友或師長,心情會頓感舒暢。

7、為別人做點事: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單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何樂而不為呢?

8、在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依據美國心理輔導專家喬奇博士發現,構成憂思、精神崩潰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面對很多急需處理的事情,精神壓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進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心力俱疲。

9、不要處處與人競爭: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太愛競爭,使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之相處,應該以和為貴。

10、對人表示善意:我們經常被人排斥是因為人家對我們有戒心。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對交朋友,少數敵人,心情自然會變得平靜。

11、娛樂:這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辦法。娛樂方式不要太要,最重要的是令心情舒暢。

只有適時的接受必要的心理輔導病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才能順利而輕松的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不斷保持與增進身心健康,是人生健康豐富的發展,邁向自我實現。

謝謝大家!

以抑鬱症為主題的`演講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很久以前,人類就幻想擁有翅膀能像鳥兒一樣飛越高山,飛越大海去追尋心中的夢想。今天,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翅膀,都在不知疲憊地飛向自己理想的家園,我心中的翅膀正在教育的領空展翅飛翔。

我要飛向先進的行列。在這里,我可以坦誠地對各位說:初進講壇,我後悔過,我徘徊過,但我一次又一次說服我自己:既來之,則安之。我一次又一次警醒我自己:不要做時代的淘汰者。既然在這片教育的土地上耕耘,就一定要有收獲。永遠忘不了實習指導教師給我的評語:你將來一定是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可以說這句成了我工作的動力,成了我事業前進的燈塔。今天,雖然,我離優秀教師還很遠,但只要心中的燈亮著,就有希望。

我要飛向課改的前沿。勤奮好學,學而不厭是教師的美德,特別是要改革有今天,特別又是我們這些教育祖國下一代的年輕教師,一日不學,猶如落隊之雁。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比喻不學無術的教師是無雨之雲、無源之水、無光之燈。我時常擔心將來某一天,我會成為一個無源之水的教師,所以我如一隻口渴的烏鴉,四處找水喝,在20____—20____年我參加遠程教育以求專業知識之水,自己掏錢跑郵局購名家教法之精點以求創新教學之水。其實,我不渴求自己成為教師群體中課改的領頭兵,只求自己是一位忠實的課改實踐者,我只知道我走進教室,站在講台前,我是一隻引領五十隻雛鷹起飛的領頭雁,我只知我今天的教法將影響到學生明天的思維,所以在我的語文教學中,我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學生分數考低點,也不能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要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快樂。

我要飛進學生的心靈。「不熱愛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這是我想的。無數優秀教師的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愛能使師生在心理上接近起來,能在師生間架起一座互相信任的橋梁。自從當上教師,我就想當一位新型的教師,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但到目前不止,我沒有做到,上周,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學生評老師的活動,在開展活動前,我就在忐忑的想:學生會對我有好印象嗎?結果出來了,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盡管263份問卷,對我最滿意率超過90%,盡管我是竭力用一顆真愛去感化學生,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有3票對我不滿意,這就說明我還未飛進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同時好使我悟出:老師應用尊重、真誠、理解的心去熱愛每一片綠葉,讓每一片綠葉上都撒滿陽光,讓每一片綠葉上都有跳躍的音符。「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吧!」

飛向先進的行列、飛向課改的前沿、飛進學生的心靈,年輕的翅膀承負著一份份厚重與博大,因為年輕的翅膀只有飛翔才能尋求平衡的支撐,不飛,翅膀就會退化,不飛,生命就會枯萎。

翅膀不能停止飛翔,生命更不能停止飛翔。教育的領空為我們這些年輕的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天空。讓我們飛出藍天白雲的空間,飛出海闊天空的舞台,我們的生命將永遠年輕而美麗!

2. 我是人間倦遊者

因為年齡的增加,接觸的事情和人越來越多,因此累積了太多太多的困惑和對內的憤怒,這些東西都可能成為讓人郁悶的種子,也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經歷一些抑鬱情緒,但是記住這只是一時的心境而已,而非抑鬱症。

關於抑鬱

「在我的腦海中進行著一場葬禮,悼念著絡繹不絕,不停地走著,踩踏著,直到儀式的氛圍漸濃,當所有人入座,儀式開始。敲鼓的聲音,沉重有力,敲打著,敲打著,知道我的意識變得麻木,我聽見他們抬起棺材,沉重的腳步,搖搖晃晃,我的靈魂吱呀作響,四周喪鍾響起,天堂像一個鈴鐺,存在,那麼就是一隻耳朵。安靜的我,如同異類,在此孤獨,在此腐朽,失去依靠,理性開始崩塌,我從高處墜落,跌入一個又一個世界,終於,看清。」

在我意識到我已經持續出現食慾不振,長時間情緒低落(偶爾突然就開始哭,),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逃避社交,反應減慢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減退,晚上完全睡不著(最近我的安眠葯已經吃到一天三顆了,也沒有用,但是我不敢多吃。)還有一直在看關於自殺的東西(我甚至真的想試試。)這些狀況的時候我直接去做了心理健康評估。

結果不算糟,有中度抑鬱傾向(表上是寫的重度抑鬱傾向,實際上只是指數比中度高一點點)還有人際關系敏感(呵,)還有敵意,(就是比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與他人發生爭吵,還有對他人和事物產生敵對態度並且影響自己的情緒。)

在這次測試裡面,人際關系敏感比較平常,適當的人際關系敏感在成長中是必經的,所以這一項沒問題。還有一項敵意,這個我只是一點點,大部分時候我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沒什麼問題。唯一比較有問題的就是抑鬱傾向。(抑鬱不等於抑鬱症,一定要搞清楚這一點。)

我其實最近一直在試圖調整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很害怕我這樣一直熬下去真的會死。陳老狗是得過抑鬱症的,他和我說過那段時間的生活,輕描淡寫的那種說法,我依舊很害怕。還有蛋蜀那個跳樓的朋友,我們也聊過。抑鬱症治療是需要一直吃葯的,不能斷的吃,天天吃。不然還是會復發了,可怕吧?而且你們要知道,其實抗抑鬱的葯是有副作用的。

新聞里報道過很多關於抑鬱症自殺的報道,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死呢,活著不好嗎?一直到很諷刺的我自己被定性為抑鬱症傾向患者,還是重度的時候,我開始思考到底是為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我開始反思。

我看了很多關於抑鬱症的演講,電影,甚至是短片,有兩個給我印象的很深。

第一個是一個講述抑鬱症的短片《生為何故》

每一天

我們醒來

躺在床上

盯著天花板

想著

我們為什麼在這兒

想著一些事情。。。

完全不合理的

我可以大聲說出來

我想死

人們的第一反應是

不,你不會的

是的,我想

我有這個想法已經很久了

久到我都不知道是什麼了

有時候我被睡意糾纏

當我醒著的時候

我覺得

如果我繼續睡下去

就不會再醒來

第二個是美國作家安德魯·所羅門在TED演講中描述自己的抑鬱症體驗:

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我曾經很像去做的事情

甚至不願意去做那些

我不知道這是為什纖游爛么

抑鬱的反面

並非快樂,而是活力

有時候磨慶該吃午飯了

我卻開始想,我還得把食物拿出來

放到盤子里

得切,得嚼,得咽

讓我感覺就像耶穌受難一樣

人們談論抑鬱時

時常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你知道這一切都很荒謬

即使你正在處於抑鬱之中,你也知毀漏道這一切都很荒謬

你知道這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你已經被它掌控

並且無法找到任何解決的方式

於是我開始感到自己事情做得越來越少

思考的越來越少

就好像整個人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緊接著焦慮就來了

人不自殺的唯一原因

是因為不想傷害身邊的人

有三樣東西是人們容易混淆的

抑鬱,悲傷,難過

困擾它們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一些事實的偏執

它們會對一些事實超乎常人的在意

抑鬱讓人精疲力盡

他會消耗掉你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

而對此保持沉默

只會讓抑鬱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抑鬱是愛的附屬品

首先恭喜老白在soul找到他覺得對的那個人,那個不管對方怎麼樣都覺得很喜歡的人。好,停,回正題。

(我跟著下了soul,好吧,其實我不怎麼會玩這些軟體。)深夜日常痛苦以後我掛了一個瞬間(就是動態)內容是「重度抑鬱傾向,我可能是日了狗了,為什麼」而後我收到了很多得過抑鬱症已經好了,還有現在還在治療的抑鬱症同志向我發來的問候。告訴我發生了這個要怎麼做,怎麼可以好,告訴我明天起來依舊太陽明媚,給我唱歌,給我講他抑鬱的前女友。

其中一個souler告訴我讓我不要在soul上發這些東西了,可能會有一些人會說一些不好的東西然後影響到我的情緒,說的很委婉,但是我聽懂了。

大家應該都有印象的,有人企圖跳樓,跳海,割腕,各種直播或者公開自殺,永遠有那麼一大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在底下喊話留言可勁的慫恿,這樣是對的嗎?都知道是錯的,可是那些人沒消失過。在我發的瞬間裡面真的也有那種人,即使我並沒有表示出任何自殺的念頭。

這些都只是陌生人,烏冬面讓我確認真的有抑鬱以後一定要和家裡人說,可是我根本不想說,因為我害怕如果我向他們敞開的傾訴這些得不到我想要的那些回應,而會得到很多我不想得到甚至承受不了的回應。我認識的一個女生,本來只是輕度抑鬱,好好調整心態那些很快就能好的,硬生生被自己最親的家人逼到後來幾度自殺。

我也害怕和朋友傾訴這個事情,我怕他們會有異樣的態度對待我,哦,對了,我好像沒有要好的朋友。好到什麼都能說得那種朋友。

打住,不行,我又開始喪了。

我希望我一切都好。

為了我能好好活下去我找了很多治療抑鬱的方法,嗯,如下:

(用不到是最好)

一:自我治療

包括體育鍛煉,飲食療法,拓展交際等。加強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人的體質,而且鍛煉後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覺,有益於克服孤獨感。研究發現,善於人際交往的人在精神狀態上要更快樂寫。(烏冬面小哥告訴我,讓我多談戀愛,有助於恢復。)

二:葯物治療

選擇有很多,中葯治療,西葯治療都有作用,各有各的優勢,但是所有精神類的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如果一旦選擇了葯物治療一定盡力選擇副作用小的。據說中葯療法相對於西葯會副作用小一點,然後無依賴,標本兼治。

三:心理治療

心理療法是治療抑鬱症不可缺少的療法,主要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更加准確的了解發病原因,打開心結,然後配合治療。

四:物理治療

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磁信號無衰減地通過顱骨而刺激到大腦神經。

然後最後附上一個簡單的抑鬱症DSM-IV診斷標准

在兩周以上的時間內,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且至少有下列中的四項:

1.興趣缺失,無心理上的愉悅感;

2.每天感到疲勞,精力減退;

3.反復無目的的思考,思維無條理;

4.自我評價過低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思考能力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或者自殺念頭;

7.睡眠障礙,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飲食障礙,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退(正常體重的5%);

9.性慾減退。

010-8295-1332

中國自殺求助電話

如果喪失了生活下去的動力

哪怕是在最後,請一定也要打通這通電話,答應我。

好。

3. 於你而言,抑鬱症給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從我愛人患重度抑鬱症五年病程看,我最大感悟:抑鬱症的最可怕之處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不足。我愛人是五年前突然患抑鬱症,當時我們在當地許多家醫院檢查,當時已經具備了抑鬱症不少症狀,但醫生卻沒有查出什麼病。我愛人抑鬱狀態持續了兩年,我們到了北京的三甲醫院檢查測試,才很快就確診為重度抑鬱症。

我愛人抑鬱症,這個例子就足以證明有些醫生對抑鬱症都不夠重視,何況我們普通人又怎能有正確的認識?

最可怕的是抑鬱症者的家屬或朋友對抑鬱症說你怎麼這么矯情?你怎麼就不能想開一些?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多出去運動運動就好了。你這一天天就是閑的,想的太多了。這些話簡直就是軟刀子,直接扎進了抑鬱症者的心,他們更會覺得沒有人理解他,他們會更加絕望 加速他們輕生的道路。

抑鬱症這個病很可怕,他折磨人的肉體和精神。但比患抑鬱症更可怕的是抑鬱症和他的親屬朋友對抑鬱症不認識,不治療。

我愛人患抑鬱症五年的經歷,告訴我,抑鬱症是亞 健康 中最需要重視的心理狀態。多一份了解,便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便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包容,便多一份幸福。

說實在的,抑鬱症對我們 健康 的人而言在感知上存在著長長的距離。或許,在當今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抑鬱症是一種持久不斷情緒低落的心境障礙,甚至見到過抑鬱症患者的臨床表現。我畢竟缺乏切身感受,只能從陪伴者的角度談一下淺淺的感悟。

我是哥哥張國榮的忠實歌迷,2003年4月1日晚上6時43分,張國榮抑鬱症發作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二十四樓墜樓,終年46歲。張國榮過早離開了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離開了熱愛著他的親朋好友和眾多影迷,隨之結束的還有燦爛輝煌的演藝生命。

張國榮———這位非凡的天皇巨星曾傾情演繹過一部影片,那是首部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霸王別姬》,張國榮在影片里扮演一位叫程蝶衣的京劇名伶,在時代背景的交替轉換中,真實演繹了程蝶衣的悲劇人生,不管是張國榮成就程蝶衣,還是程蝶衣成就了張國榮,哥哥的演藝事業到達了巔峰。正所謂「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當劇中的程蝶衣揮劍自刎的同時,現實中的張國榮從高空隕落。

對我來說,得過抑鬱症後,才理解抑空敗鬱症或者躁鬱症( 情感 雙向障礙)或者各個類型精神分裂症,和其他胃病,癌症、通風、結石一樣,都是器質性病變,並不是心理有問題,只是大腦神經遞質出了問題,需要靠葯物去糾正偏差。不要從心裡去認為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世界上哪有人不生病的?生病就看吧,世界上不能找到解決辦法的病也並不是一種兩種,正確對待,好好生活!有值得信任的醫生很重要。

抑鬱症感悟,沒想過,回憶並不美好,但是非要說感悟,我覺得越早治療越好!

因為它可能被理解為是你的性格問題,能力問題。說你不合群,很斗陸顫孤僻。

我在最初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鬱症,等我知道了,是在自己走出抑鬱症後,回答問題中,又發現自己曾經得過嚴重抑鬱症。

回想一下,得了抑鬱症不能專注的去做一件事,不自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悉擾上學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自信,什麼後果?她可能自暴自棄,學習不努力,考不上好學校,前途堪憂了。

得了抑鬱症,心情很難平靜下來,煩躁不安卻是經常有的,就說看書吧,我攢了很多,都是看兩眼看不下去了,先收藏起來。

做事呢?不專注,沒信心,還談什麼質量和好的結果。混日子佔大多數吧。

所以越早治療越好!

怎麼治療也是一個問題。

比如說很多大道理,其實早就在書里寫著,為啥你就看不見呢?因為你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不喜歡的,你敢說不嗎?

我們早一天知道自己要什麼,早一天懂得愛惜自己,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也需要一個時間。

這就叫契機吧。

然後就是不斷的嘗試。我喜歡中醫 養生 和食療 養生 ,我去向我們的祖國瑰寶探求方法。

回頭看,暗夜裡開出了美麗的花朵

謝激 因多年期貨生涯 不畏浮雲遮望眼 曾經挑戰最巔峰 能看出來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看破人情心膽寒 看穿世間驚破膽 而抑鬱 雖然不能拯救親朋於水火 但是老婆孩子幸福生活有絕對優勢和保障 對錯沒有絕對 只有相對 有失必有得 厭倦了手套換兜子的傳銷模式的 游戲

某些回答真的是在美化這個病,emmm,實際上病好了之後就是回歸正常生活,頂多學會了怎麼調節負面情緒。而正常人都有調節負面情緒的能力。

不是抑鬱症讓你學會了認清自己,而是正常人都能認清自己,沒了疾病的阻礙你才能清楚的看透。這種心理疾病再怎麼說也是讓人元氣大傷、消耗大於收入的。比起正常生活自然成長要困難也不劃算很多。

抑鬱不是財富,你現在所獲得的不是抑鬱帶給你的。就算不抑鬱這些東西你也一樣會有。

抑鬱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思考模式和生活方式,改變成正常模式之後就是痊癒。差不多跟肺炎一樣,你能說肺炎給了你怎樣的收獲嗎?

確實是件浪費了時間金錢、消磨了周圍人感情的事情,而收效甚微,只是讓自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把苦難看作財富,把自己本來就應該有的東西看作抑鬱賜予的禮物,其實有點自我安慰的意味。

十分爆笑了。

於我而言的話,對此沒什麼感悟。只是覺得沉浸在過往和負面情緒不能自拔也不願自拔,通過這個來凸顯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從而獲得優越感、滿足微不足道的自尊心的行為,簡直無比傻逼,幼稚至極。

想與他人不同就去冒著失敗丟臉的風險去努力啊,要麼就接受也接納自己只是普通人的事實。

不接受反對意見,反對的話自己去回答,只喜歡輸出懶得辯解,酷愛放黑屁,謝謝。

抑鬱症是一種病,特別是現在 社會 工作,婚姻,住房等等亞歷山大,容易導致抑鬱症,這個病可以治癒,屬於心境障礙,就好比一個人進入了一個狹窄的管道兩頭一片黑暗找不到盡頭,只要有信心,有人引導,必要葯物,這三點至關重要就可以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最大感悟是放下。抑鬱症使人悲觀厭世,但走出後回望,會釋然。人生所謂不過爾爾,走好當下,做好自己。

抑鬱症很痛苦的,但是這么特殊的一段經歷確實會讓人對人生有一些不一樣的感受。正常人沒法了解那多痛苦,所以我狀態好一些後會覺得 普通的生活是那麼美好,每天的日子都值得珍惜。

道理大家都懂,真正把這句珍惜生活當真的人很少。

休學一年,是因為查出來得了雙向 情感 障礙。雙向 情感 障礙是個啥?我通俗的解釋一下,就是一個人這會很抑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失敗的人,過段時間又會很興奮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人。我那會就一直在這兩個極端跑。興奮的時候還好說,做什麼都很有勁頭,學習效率很高,看起來很美好,可是興奮過後會是更深的抑鬱。 快樂後的抑鬱才是最痛苦的。

就像中國畫的留白一樣,我休學的這一年幾乎是空白的一年。現在可以自嘲這是一種意境美了,但是那一年我過的就像一個空殼,沒有意義卻焦慮。

我不敢看文藝作品,什麼小說、電影、音樂啊,碰都不敢碰,不能沾染一點消極的或者積極的思想。

因為麻木,所以尋求著有生活氣息的刺激,不斷地打 游戲 ,看綜藝,追愛豆,什麼最為過去的我不齒我就接觸什麼。看著別人的生命力,我才感知到生活可以有多美好。

生活就應該是一個多維體,真應該早點雅俗共賞。汲取著別人的生命力,我跳到快爆炸的心臟才終於平靜一點。

漸漸地我知道只要把心態擺正了,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正因為有很消極的內在,才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解釋這種消極。

這也算是這一年裡我悟出來的處世哲學了吧……忍不住笑

今年九月剛復學,在家的時候我能一個月不出門不社交,突然就要恢復正常的生活了,我真的不想面對。

我就像是突然暴露在陽光下的罪人一樣,不知所措。我還沒有準備好向大家展示一個足夠優秀的我呢。所以我不自覺的模擬自己不認識新同學的窘迫,不斷地想像自己在課堂上出醜的畫面。

我不想去上課,尤其是需要展示自我的播音課程。我是學播音的,所以開課的第一個星期,我就翹了所有的課程。

就像《頭腦特工隊》里,因對搬家不滿意而失去快樂的茉莉一樣,我也不滿意。

歸根結底,人生的不如意都來源於對現狀的不滿意吧。

兩個月過去,我勉強適應了新的生活。雖然我還是常常不開心,但是我學會了在不開心的間隙抓住輕松的情緒。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弱點是什麼,可還是會庸人自擾。

可能人就是在這短短幾十載里和自己的基因過不去吧。

但 是我覺得努力的改變是有用的,因為幾年前我是一個更膽小,更不敢表達自我的個體。時間讓我成長。

如果是我,第一:承認現實。既來之則安之!第二:配合醫生好好治療,對家人和朋友都不必隱瞞,希望得到人們的理解和關心!

4. 《丈夫得了抑鬱症》|三個問題帶你深度了解抑鬱症

寫這篇文章有兩個意圖,一是希望可以弱化人們關於抑鬱症的偏見,還有一個是——告訴患有抑鬱症的人,別放棄,時間真的會療愈,隧道盡頭真的有光,烏雲背後也總有一線曙光。

對一個沒有經歷過抑鬱症的人解釋什麼是抑鬱症很難。 閉純就像對一個外星人解釋地球生活。因為沒有參照點,你不得不藉助比喻。

 「我被困在一個隧道里,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

「我在海底,無法呼吸。」

「我頭腦里著火了,但是別人看不見火焰。」

 這種感受,沒有抑鬱過的人其實很難理解,這如同一個從來沒有喝過咖啡的人,很難理解咖啡是一種什麼味道一樣,而要把這種味道拍成電影,展示給觀眾,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丈夫得了抑鬱症》通過電影的方式向轎亂咐觀眾展示了一個抑鬱症病人內心的感受、情緒和行為的變化,讓觀眾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來了解抑鬱症病人的內心世界。我覺得導演佐佐部清是一個真正了解抑鬱症病人感受的人,透過鏡頭給我們完美呈現了抑鬱症的症狀以及我們要如何對待抑鬱症病人,任何細枝末節都值得回味和思考。

有位作家說:呈現,而不描述。我認為電影也是如此。

劇情介紹:

婚後五年,在某網路公司上班的髙野干男和毫不賣座的漫畫家妻子小晴過著平靜的生活。干男為人纖細,一絲不苟,習慣每天早上做便當,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當的乳酪和領帶。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干男看似平靜的內心漸漸失衡,他甚至一度企圖自殺,經問診才發現自己已經患了抑鬱症。一向專注工作、神經大條的小晴回想,似乎早在幾個月前干男的身上便已出現了些許跡象。為了讓丈夫盡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相要挾迫使干男辭職休養。失去了生活來源,髙野夫婦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也在相互扶持的道路上最終戰勝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它只是一種疾病。就跟你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需要看醫生吃葯一樣。抑鬱症也是一樣,需要系統的、專業的治療。

抑鬱症不是怪物,得抑鬱症的人也不是怪人。

影片一開始高野干夫開始出現抑鬱陪頃症的種種症狀:

身體一些部位開始出現疼痛;

日日無精打采、食慾不振;

長期失眠、處於自我否定的狀態中,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興趣和慾望降低;

自殺傾向。

人們對抑鬱症有一點小小的誤會,總是以為抑鬱症的患者每天都是「難過」、「傷心」的。實則不然。 有一些抑鬱症患者,更准確的描述是:覺得空虛、毫無價值感。 這個「持續」,其意義更多的是,每天都是這個樣子。

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失去興趣。

作家安德魯·所羅門,他自己也曾有嚴重的抑鬱症,他在ted演講中分享說:

「我發現自己幾乎對所有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我曾經很想去做的事情,甚至不願意去做那些。我不知道為什麼,抑鬱的反面並非快樂,而是活力。正是活力,好像那段時間從我身體里慢慢消失了。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都感覺那麼麻煩。我回到家的時候,看到電話留言機上閃爍的紅燈,我不但不會因為聽到朋友們的聲音感到興奮,反而會想,怎麼有這么多人等我回電話。有的時候該吃午飯了,我卻開始想,我還得把食物拿出來,放到盤子里,得切、得嚼、得咽,讓我感覺就像耶穌受難一樣。」

對一切事情失去興趣,生命沒有了活力,連吃飯都覺得痛苦。

這種感受感覺像一個溺水的人,像一個盲人,連掙扎一下都覺得費勁,生命再無希望。

抑鬱症常源自兩個原因:一是重大的喪失;二是壓抑的憤怒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失去都會導致悲傷,重大的失去,如親人離世或失戀等,會導致重大的悲傷。

本來,失去發生的第一時間所產生的悲傷與淚水,是有治療作用的。只要悲傷能在我們身上自然流動,這份療愈就會自然產生。

然而,我們常常認為悲傷是太痛苦的情緒,於是會逃避、抗拒、壓抑悲傷,導致悲傷不能流動,卡在心裡,卡在身體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抑鬱。

失去、悲傷、壓抑……最終導致持續性的心境惡劣,這個比較容易理解。

相對不容易理解的是第二個原因——對憤怒的壓抑導致了抑鬱。

赫爾曼·黑塞說:「每個人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尋找自己,堅定的成為自己,不論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

能堅持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的人,就會對生活有一種掌控感,對自己有一種自由感。

有抑鬱症的人,失去了自己。

他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來生活、做決定。可能會被迫、被人要求按照別人的意志來。

這樣的時刻,就會有憤怒產生。

這樣的時刻,憤怒就需要被表達出來,要捍衛自己的疆土,忠於自己的存在。

若沒有做到,就會失去自己,背叛自己。這時候就會有憤怒產生,如果憤怒沒有指向外界,就會轉身指向自身。

憤怒指向自己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內疚、自卑、羞愧……這些情緒日積月累,最終就會導致極度糟糕的心境。

對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就會產生一種無用感,覺得自己無法處理、應付一些事情,這種感覺會延伸到每一件事情上面,於是,就會呈現出消極的狀態。

片中的男主人公就是這樣。他發病的原因還是比較清楚的。他是一個客服,客戶總會無緣無故地抱怨,甚至最後投訴他。作為他來講,他不能表現出生氣,因為這是工作性質決定的。但他又生氣,因為,這根本就不是他的過錯。同時,他又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於是,漸漸地,他就抑鬱了。

他抑鬱後的心理狀態,就是自己無用感。所以,他對著那些垃圾發呆,嘴裡說「怎麼有這么多無用的東西。」其實,他潛在的意思就是:我為什麼也象這些垃圾這樣無用?

1、帶病生存,或許才是最健康的積極。

劇中干男在最後演講說:「我並沒有痊癒,但是以後的日子我打算更加得心應手的應對這個疾病,我想這大概就是尋找真我的最好方法。」

他坦然接受了自己得了抑鬱症這個現實,並打算積極的去面對和解決它。

抑鬱有時候就像沼澤,好像自己怎麼努力都出不來。但是每一次的努力一定有用的。向上掙扎的每一下,都是有意義的。每向上努力一點,就多在身體里積蓄了一絲力量,越積越多。最後就能從沼澤中走出來,出來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滿身泥濘,掙扎過程中你浪費了很多時間,很多精力。但是沒關系,因為你,終於出來了。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土,能掉的就拍掉,拍不掉的,就帶著他們往前走。 不要因為自己在沼澤中掙扎而難過或羞恥,這是你的一部分,坦然的接受他,接受現在的你自己。帶著這身泥土往前走,會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干凈。

2、不要去想抑鬱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義。

亞伯拉罕·林肯終生患有抑鬱症,從未擺脫,他與抑鬱症並肩生活,取得了偉大成就。「林肯的偉大成就不是一種對個人痛苦 的征服,」約書亞·伍爾夫·申克寫道,「他的痛苦和成就來源於同一個東西……不是因為他征服了抑鬱症,所以才取得了偉大成就 ,他的抑鬱症就是他偉大成就的動力。」

論事業成就,丘吉爾是有史以來最積極進取的人之一。然而他大半生都與「黑狗」(抑鬱症)朝夕相伴。政治哲學家約翰·格雷認為,丘吉爾不是因為「克服了」抑鬱症才成為傑出的戰爭領袖,而是對抗抑鬱症的經歷成就了他。

抑鬱症在奪走我們一些東西的時候,也會留下一些饋贈。

少問一點「為什麼我會得抑鬱症,為什麼偏偏是我?」

多問自己「抑鬱症帶給我的意義是什麼?有哪些正面的價值?」

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對這件事的看法。

換個角度去看待它,得到的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力量。

3、傾聽自己,拿回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1)傾聽自己。

如果你得了腦瘤,你認為倒立會對腫瘤有用,這顯然不可能,倒立之後腫瘤還會在你的腦袋裡面。

但是抑鬱症不是。

它是一個情緒和心理上的事情。如果你認為倒立有助於你的抑鬱症,那就真的會有用。

如果你想好轉,唯一重要的就是去嘗試你覺得有用的方法。只要它有用,管它是什麼原理。如果吃葯對你有用,管它是因為血清素還是別的什麼,繼續吃葯就對了。如果疊衣服對你有用,你就多疊衣服,管它正常不正常。

堅持對你有用的療法就好。沒有哪種療法適合所有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實驗室。

2)拿回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不自由,毋寧死」,這是詩人的言語。存在主義哲學的言語則是「無選擇,等於死。」

患抑鬱症的人很多都是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決定、生活,沒有選擇權、沒有存在感。一直都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那我們就要在生活中慢慢的拿回自己的自主權。

從任何一件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做起。

小到買哪件衣服、去哪裡吃飯、今天要不要上班……

大到去哪裡上學、在哪裡工作、要不要結婚……

尊重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敢於對身邊人的安排說「不」,敢於表達自己。

劇中干男說, 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是能夠以最真實的生存者 的自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的。

希望你也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並為之感到驕傲。

記住:抑鬱症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它就是心靈的一次重感冒而已。

5. 有哪些以抑鬱症為主題的好電影

講述抑鬱症的電影不少,我最喜歡的推薦給您!

這部日本電影,有日式一貫的小清新和細膩。

女主角小晴,平時大大咧咧、毫無自我追求的漫畫家。丈夫是個很溫柔的上班族,在安逸的生活狀態過後,丈夫高野出現頭痛、失眠、沒有食慾、想自殺的這些狀態。

經過檢查,原來得了抑鬱症。

電影是根據真實經歷撰寫的漫畫改編的 ,講述了丈夫高崎患抑鬱症後,太太晴子陪伴他漸漸走出低谷的故事。影片畫面干凈而溫暖,沒有跌宕起伏的催淚情節,但全程讓人沉浸在角色的每個時光里倍受觸動,看完後,更 讓人正確的認識和接受: 抑鬱症,發生在別人或自己身上的可能性。

妻子在這個過程中也成長了,首先贊同丈夫辭職,把生活的重擔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再陪丈夫做他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還在清晨最擁擠的地鐵上感同身受的安慰丈夫:「過去的你一直坐這么擁擠的地鐵,真的是辛苦你了。」

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特殊的治癒方式,可能有的,僅僅是夫妻、親人、愛人之間永遠熾熱的愛和從來沒有逃離的陪伴。

晴子就試圖用這樣笨拙的方法,一步步的找回丈夫的 健康 。

6. 天堂地獄,一念無明,走進躁鬱症患者的絕望與希望

抑鬱的結束,是瘋狂的開始。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躁鬱症,以上這句絕對是最貼切的。

看過電影《一念無明》的人都明白抑鬱症和躁鬱症的區別。然而在生活中許多人對躁鬱症卻一無所知,只是簡單地把躁鬱症患者統稱作「瘋子「。

躁鬱症真的是「瘋了「嗎?發病原因是什麼?躁鬱患者的世界又是怎樣的?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躁鬱症的苗頭,及時就醫咨詢呢?常人又該如何對待躁鬱症患者呢?

這本《自由的囚徒:哈佛醫學天才的躁鬱世界》(以下簡稱《自由的囚徒》)可以給我們答案。

《自由的囚徒:哈佛醫學天才的躁鬱世界》

這是一本哈佛醫學天才佩里·貝爾德關於自己躁鬱症發病的記錄,經過其女兒咪咪·貝爾德和編輯伊芙·克拉克斯頓的整理和排版得以面世,為我們打開真實的躁鬱世界。

佩里·貝爾德在醫學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他大學三年內完成了四年的課程,並在大四的時候就開始教授大一新生生理學,然而就是這樣的天才卻得了躁鬱症,從天堂墮入地獄,在絕望中掙扎著前進。

即便是生病,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是醫生,他忍著狂躁的性子,在略微平靜的時候記錄在生病期間的所作所為,以及精神病醫院的所作所為,並對躁鬱症進行研究,於是這本《自由的囚徒》逐漸成型。

在佩里的時代,人們對躁鬱症並不了解,當然即便是現如今也並沒有多少人了解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作是雙向情感障礙,是狂躁症與抑鬱症兩個極端情緒的結合。

對於躁鬱症患者的絕望和希望,我想再沒有比親身經歷者的記錄更容易讓人理解,讓我們一起走進佩里的記錄,走進他的狂躁世界。

躁鬱症患者在發病期間表現情感高漲時稱為躁狂,心境高漲,思維奔逸,並且急於表達自己,甚至莫名自信,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同時異常亢奮,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感興趣,卻都虎頭蛇尾,無法完成;

而表現為情感低落時稱為抑鬱,情緒極其低落,對之前興致勃勃的事物不再感興趣,並且生無可戀,有罪感和無力感增強,甚至想要或者實施自殺。

可以說在躁鬱症患者體內存在兩個極端的小人兒,他們爭吵著把控大腦的支配權,讓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如同跳樓機一般,在極度興奮和極度低落中循環往復,沒有葯物的控制便無法停歇。

電影《一念無明》男主阿東身患躁鬱症

《自由的囚徒》還原了躁鬱症患者的痛苦,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卻對自己做過的事保持良好的判斷,在躁鬱症發作期間的一切記憶都不會隨著恢復健康而被遺忘。

這些記憶有時會成為再次發病的誘因, 正如佩里所言:

自我批評、羞愧感及尷尬都是真正的敵人,它們會變得極其猛烈,會對人們造成最嚴重的傷害、破壞人們的自信,使人們難以面對世界。

同時佩里還經歷了一系列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的躁鬱症療法:約束衣、手銬、腳鐐、注射副醛、熱敷與冰敷、長期浸泡在浴缸之中、囚禁在狹小的空間內,以及其他各種治療方式,甚至到後期還接受了腦葉白質切除術,致使他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躁鬱症患者除了要面對病痛折磨和非人的治療方式外,還會面對親朋好友的疏離、拋棄,以及社會的歧視、厭棄。後者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患者如同過山車一般的情緒給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一定的困擾,他們發病時的可怕破壞力也讓許多人避而遠之。

送進精神病院治療幾乎是許多重症患者家屬的必然選擇。遠離家庭,缺少親友的陪伴,躁鬱症患者便缺失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患者們努力地尋求幫助,給親友們打電話,寫信甚至像佩里一樣選擇逃跑。然而許多正常人卻不能理解,他們拒絕提供幫助,甚至切斷與患者的聯系,把他從自己的世界裡抹開,遠遠地逃離。

《自由的囚徒》 中佩里對此深有體會:

一旦越過正常生活的界限,踏入精神病醫院之後,一道比磚石更厚重的牆壁——一道由偏見迷信築成的牆壁便已將親朋好友們隔絕在外。

除此之外,社會對於躁鬱症患者的歧視,讓他們即便痊癒了也沒有辦法像患病前一樣正常生活。佩里在生病期間失去行醫執照,並在社區中聲名盡毀,他的診所也因此無法繼續運轉,讓他徹底失去經濟來源。

因為躁鬱症,佩里失去了家庭和工作,毀掉了整個人生。

這似乎是躁鬱症患者必然要面對的結果,在電影《一念無明》中男主阿東痊癒後去求職,當HR 問道間隔的一年去做了什麼時,阿東如實回答自己患病去了醫院,便因此遭到歧視,未被錄取。

而梵高生前的遭遇更勿需多提,因為躁鬱症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於是留下了那幅全世界著名的《自畫像》,他的孤獨和無奈在這幅畫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梵高《自畫像》

躁鬱症患者的絕望往往來源於整個社會的歧視,而他們的希望也來自於周邊的關愛。

《一念無明》的男主發病期間其父親的不離不棄,和鄰家小孩的陪伴讓他的狀態日益好轉。

而佩里在《自由的囚徒》中也記錄著自己出逃後接受到的陌生人的幫助,和朋友以及父親的關愛。這些善意讓他獲得生存下去的勇氣。

「一陣強大的力量,一種能夠從更樂觀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能力,一種超越恥辱,艱辛與所有失敗並帶著真正勇氣、耐力與堅韌堅持數月的能力。」

佩里醫生知道自己的病可能復發,卻依然對生活有著憧憬。如果每個人能夠對躁鬱症患者多一點關愛,多一點理解,那麼一定能在那個絕望的黑暗地獄里撕出一道來自天堂的光,給予他們活下去的力量。

最後,以《自由的囚徒》的結尾作結,想告訴每一個焦慮的,狂躁的,抑鬱的,或是躁鬱的人,請好好活著:

生活沿著奇怪的道路前進。只有在極為有限的程度上,我們才是自己靈魂的飛行員,是主宰自己生活的船長。

7. 從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看抑鬱症

網路公司上班的髙野干夫和漫畫家妻子小晴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小晴生性懶散,隨遇而安。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主要依靠丈夫干夫。干夫是一個做事認真、苛求完美的人,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干夫最終被確診為抑鬱症。面對疾病小晴不離不棄,積極鼓勵丈夫辭職休養,並主動承擔起生活的重擔,最終兩人相互扶持、勇敢帶病生存、找回了久違的快樂...

以上是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的劇情,它於2011年上映於日本,是一部以抑鬱症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電影。其實,在心身醫學科門診每天都會看到很多干夫和小晴的身影,疾病雖相似,但每個人面對疾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結果更是千差萬別...看到這部電影時非常有感觸,感觸會有人如此細膩、真實地去拍這個題材,會有人關注抑鬱症患者這個群體。為了不讓這部電影淪為一碗心靈的雞湯,我們也可以從疾病的角度多一些思考:

思考一:抑鬱症像心靈的感冒,是誰都可能得的病?

影片中醫生為了安慰干夫說「抑鬱症也被稱為心靈的感冒」,為什麼說是心靈的感冒呢?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抑鬱症患者,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更有預計說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所以,抑鬱症已經成為精神疾病中和感冒發病率相差無幾的病症。你覺得它離你很遠,其實它離你很近,當我們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時也會來一場心靈的感冒。

思考二:抑鬱症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抑鬱症典型特徵:簡單來說就是「三低三無三自」,「三低」是指: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減退,「三無」:無助、無望、無用,「三自」:自責、自罪、自殺。電影也用十分細膩的情節為我們呈現了一些症狀:

1.心境低落情:抑鬱悲觀,感覺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喜歡獨處,有時候會莫名的傷感。

2.意志活動減退: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卧床。

3.思維遲緩,行動緩慢,認知功能損害,不能勝任工作和生活。

4.軀體症狀: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等。 

5.有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沒有意義,以為死是最好的歸宿,但同時又想到自己的家庭離不開自己,判侍或自己的離開會使親人感到傷心、難受或覺得世上還有值得留戀的東西,下不了死的的決心。

思考三:背痛、頭疼也是抑鬱症的表現?

影片中主人公幹夫就「背痛」專門詢問了醫生,在心身醫學科也有不少患者問過這個問題。說到抑鬱症,人們往首先往想到的是情緒低落、患得患失等精神症狀,其實軀體上的不適在抑鬱發作時也很常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疼痛與抑鬱有著高達30%~50%的共病率,且二者呈互相加重的關系。例如,臨床上觀察到,許多抑鬱病人在主訴中經常抱怨身體疼痛,部分抑鬱病人不會報告悲傷情緒,反而強調其軀體症狀[1] 。軀體不適的主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尿頻、尿急、便秘、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這些疼痛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遊走的,有的疼痛汪銀較輕,有的難以忍受。比較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就診於綜合醫院,並且被診斷為各種自主神經功能紊亂[2] 。

思考四困沖宴:你會怎樣對待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有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調查對象認為應該避免與抑鬱症患者接觸;有57.5%調查對象認為,抑鬱症是個人軟弱的表現;有41.1%的調查對象認同大多數人認為抑鬱症不是真正的疾病[3] 。

你會怎樣看待抑鬱症患者呢?下面我們結合影片看看不同的態度對抑鬱症患者的影響,也許會讓你思考很多。

1.抑鬱症不是病:

干夫得知自己確診抑鬱症後,鼓起勇氣向主管請假,主管說:「工作那麼忙,大家差不多都抑鬱了」並進一步給他施加了更多的工作壓力。隨後干夫走到天台,絕望地說「我做不到啊...」我想,這個「做不到」有兩層意思:一是對超負荷的工作做不到,二是對結束生命就此一躍而下做不到。如果在你身邊有人因抑鬱症而有求於你,請不要敷衍他們,也許這就是他們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2.抑鬱症是軟弱的表現:

哥哥專程來探望干夫,他自帶優越感地述說了自己為家人所做的不懈努力,鼓勵干夫要為了家人努力康復,畢竟男人是一家的頂樑柱...結果哥哥的話像大山一樣壓下來,干夫躲在被子里瑟瑟發抖...其實,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講道理帶來更多的是傷害而不是幫助。我們總是道理講的太多,傾聽的太少。我們都渴望表達自己,向別人展示自己,而忘記了對面也是一個想表達、想獲得關注和理解的人,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抑鬱症患者啊!

3.你可以不努力:

妻子小晴在干夫得了抑鬱症後認真學習抑鬱症知識,從生活上、精神上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陪伴與寬容。她以「不辭職就離婚」為由果斷讓干夫在家休養,告訴干夫「如果不想動就不要動,不想努力就不要努力」。她自己也一改往日的懶散,主動出去掙錢維持家用。在最困難的時候她會大聲懇求:「我的老公得了抑鬱症,請給我工作」...最終,在小晴的耐心陪伴與鼓勵下,干夫的抑鬱症慢慢的好轉,雖然有時候會復發,但他已漸漸的恢復了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影片最後干夫表示坦然接受自己並沒有痊癒的現狀,他認為生病並不是羞恥的事,任何時候能用最真實的狀態去生存都該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是啊,真正能完全治癒的疾病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帶病生存呢?同理,一生中真正能解決的問題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與問題同行呢?疾病、問題的本身並不是問題,如何看待疾病、問題才是問題。很多時候,帶病生存、與問題同行才是對生命最大的積極。

閱讀全文

與抑鬱症微電影匯報演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