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評《調音師》
懸疑片《調音師》是部只有13分鍾微電影,對於短片來說,濃縮的必須是精華,本片成功的做到了這點。
故事一開頭以主人公阿德里安的倒敘:「這個男人是誰,我不認識他,我是一個盲人。我不是在為面前的人彈琴,而是在為身後的人演奏。」來設置懸念。緊接著介紹阿德里安是個才華橫溢的鋼琴家,但由於心理素質不好,導致他在一次音樂鋼琴比賽失誤,使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為影片最後同樣由於他的心理素質不好而死埋下伏筆。調音師上司的一句話:這社會不是偷窺癖就是暴露狂。是整部影片的主線。調音師假扮成盲人在墨鏡的背後偷窺這個世界。人們對他照顧有加沒有什麼戒備心,小費也給的額外多,還幫他介紹客戶,而且在「盲人」面前,不需要迴避,芭蕾舞女孩在他面前脫下衣服練習跳舞。一位男顧客放心地在家裡當著阿德里安的面穿著短褲走來走去,他們是暴露者。直到有一天,偷窺癖與暴露狂的角色被到過來,調音師成為暴露者,殺人者與殺人者的鄰居成為偷窺者,這就導致阿德里安處於被殺的危險中。雖然他極力假裝盲人,努力的鎮定的彈著鋼琴,但在殺人者面前是那麼的無力,因為她每天面對的是一個真正的盲人——被殺者,她的老公。她一眼就能察覺阿德里安不是盲人,而是偽裝盲人。於是演片結尾就又出現演片的開頭一位老太太舉著槍站在他的身後……
影片做得很棒,內容情節很緊湊,連貫性很強,情節扣人心弦,緊張而細膩。使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內容中來。影片的結局暗設在不起眼的片頭旁白了,方法很新穎,讓觀眾從莫名其妙到恍然大悟,從被戲耍到由衷鼓掌稱贊,很是獨特!
『貳』 《調音師》:生命是什麼,這取決於肝臟
電影《調音師》有一句很經典又發人深思的台詞,叫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 (生命是什麼,這取決於肝臟。 )
也就是說,生活是什麼,這取決於生活者自己。
而電影里講的故事又恰好是極其考驗人格,考驗人的道德精神與素養,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考驗人的良心。
就像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里寫的一句話一樣:「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電影至始至終從未脫離過這個「良心」這個主題,不管是看似歡快鬧騰的載歌載舞也好,殺人毀屍滅跡也好,神反轉的劇情,也有神「審視」的視覺。
就連看似最正直,陽光,火辣的蘇菲,到了最後也仍然是盲目地相信男主阿卡什的片面之詞,並做出自己屬於的審唯賀埋判——把西米的眼角膜挖下來,誰叫她罪有應得?
所以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是自己所做的選擇題,自己的選擇,不管最後選擇了什拍豎么,應有的後果也都必須是由自己來承擔。
誠如昔日巨星普拉莫德,若不是自己喜歡上了蛇蠍女西米, 被西米玩弄於鼓掌之間,最後也不會因為她的出軌而喪生。
而西米,也只能選擇將錯就錯,趕盡殺絕,將所有的知情人一個一個的消除,不管她是否是自己的友好鄰居,不管他是不是一個好人,妨礙到自己,威脅到自己的人必須消除。
這就是西米的生存理念, 倘若問她的良心是否會不安,也許會吧,但我猜應該是不會,如果會的話,她也不會連死去的老公的手指被掰斷也無動於衷,更不會為了隱瞞事實的真相,什麼也做得出了。
阿卡什,自始至終總是扮演著最討好的角色,憑借自己帥氣的外表,可以很隨便的征服他人的心, 可是他又是一個及其貪小便宜,膽小怕事,自私自利又被自己個人的慾望蒙蔽雙眼的人。
假裝盲人尋求音樂靈感,這就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也是他人生選擇的一大錯誤,看似冠冕堂皇,極有道理,其實為的是住便宜的房子。
和蘇菲接近,也是為了前途更加順利,畢竟蘇菲家開著一個高級餐廳呢,而蘇菲本人又長得漂亮,青春洋溢,並且活力四射。如此簡單送上門的美好獵物,怎能放過?
與三輪車司他們機聯手打擊報復西米和警察,更是為了幫自己出一口惡氣,順便發財,拿走那指螞並不存在的1000萬盧比,夢想從此走上人生的「星光大道」,輝煌無比。
可是他的良心難道真的不會痛嗎?我不知道,導演也沒有明說。可是我知道,他一定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也一定是他把所有的人都給弄死了,最後活著剩下的只有他自己。
不然,他也不會去倫敦,不會擁有自己的樂團,不會去廣場開音樂會,更不會把路邊的易拉罐給「揮走」!
人吶,人心險惡啊,誰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被西米弄瞎過? 誰又能保證他講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呢?眼見的不一定是實的,遺漏的碎片,或許才是真實世界。
《調音師》真的蠻好看,很高興28號能參加桃桃的觀影團,二刷成功,懷念它的另一個名字,叫《看不見的旋律》。
『叄』 微電影調音師主題是什麼
微電影調音師主題是真實與偽裝。
《調音師》的故事主線其實是兩個假戲真做的故事。
一個扮演盲人的鋼琴家不得不接受自己真的失明了,而且要絕地反擊,力爭重見光明;一個天賦極強的女演員失去老公之後,盡管在事業上無法演戲,但卻不得不在生活中持續表演,掩蓋自己犯罪事實。
因為正反雙方都有表演的成分,真實與偽裝便自然成為了電影的主題。導演也為這個主題選擇了特別准確的敘事視角,就是以兩年之後重獲新生的男主口吻講述整個故事。
因為敘述者本身就是一個善於表演且不斷表演的人,這種主觀視角就顯得更加令人生疑。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女反派最後真的是死於車禍嗎?男主角最後有沒有重見光明?相信每一個觀眾都會在看完電影之後,給出自己的答案。
(3)調音師微電影告訴我們的道理擴展閱讀:
《調音師》是由奧利維耶·特雷內執導,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格萊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劇情片。於2010年2月21日在法國上映。
劇情簡介: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
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彷彿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里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肆』 《調音師》的劇情值得人深思,男主的演技是否能得到觀眾的青睞
調音師-善良的不是男主,而是觀眾。
整部片子,殺人犯西米不善良,為非作歹的警察局長不善良,倒賣人體器官的黑醫生、突突車司機、彩票販子都不善良,裝瞎博同情的男主更不善良。
倒是明明發現了許多痕跡卻仍舊願意把男主往好處想的蘇菲和觀眾是真的善良。
『伍』 調音師分析
《調音師》和《刷車》分析
《調音師》和《刷車》兩部作品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懸疑片,卻展現了不一樣的風格,影迷們會更喜歡那一部佳作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兩部作品的特點。
影片《調音師》是印度的懸疑作品之一,憑借著強勁的口碑成為了影迷最期待的電影之一,原因就是畫面場景很酷,每一個劇情都緊密相連,音樂的場景很合適宜,讓人瞬間燃起雞皮疙瘩,很燒腦。
而每一部作品都值得討論,尤其在《調音師》劇情場景中,每隔幾分鍾的一個反轉和幾分鍾的一個高能劇情,令觀眾大飽眼福,觀眾帶著疑惑看畫面,主角阿卡什是不是真的眼盲,他對前女友是不是撒謊,就在主角帥氣地用拐杖帥氣挑起一個易拉罐的時候,反轉表明阿卡什的眼睛並沒有瞎,由此推動了故事劇情的高潮。
阿卡什不斷地編制著謊言,一環扣一環,分不清楚是真的還是假的,阿卡什描述的謊言里有真有假,讓人迷惑,影片的開頭情節和結尾情景,如果足夠細心的話,會發現,情節里能找到蛛絲馬跡。
就這樣,細心的觀眾反復地尋找事實的真相,雖然是同一個場景,還是會隱藏了細微的差別。電影中反復跳動的劇情場景,讓這部懸疑劇燒腦爆棚,層層的遞進下,被影片呈現的「全員皆惡」給震撼到,才發現,印度影片大膽燒腦,又真情實感,常常有點睛之筆,給足觀眾想像的空間,我想,這就是觀眾喜愛它的原因。
而《刷車》則是一部驚心動魄的警匪微電影,設計環節也動人心弦,在那個時候,微電影的出現勢頭猛進,發展很快的情況下,這種行為藝術的電影,也同樣深受網友的喜愛。
《刷車》這部影片情節設計的很短,卻巧妙地結合了驚悚、懸疑、犯罪、情感等的不一樣的情緒,留下了故事的懸念。
劇情裡面:「不速之客」的闖入,在密閉的空間里,不斷地有被害人慘遭毒手,最後留下的主人公有沒有成功逃脫,吊足了觀眾的期待。
如果微電影是小人物的話,短短的劇情里,看透人生百味,這就是電影的魅力,電影是難得的表現藝術的一種手段。
《調音師》和《刷車》兩部短片中,設計的電影情節頗具匠心,精彩懸念設計,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跌宕起伏引人,很多的時候,鏡頭里很難表述出書中寫的形象和意境,但是這《調音師》和《刷車》展示的場景,讓人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或許某一個瞬間直擊內心的喜和悲,都是十分耐人尋味的佳作。
作品展示了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新的審美訴求,懸疑的視覺效果背景與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觀眾看到了結尾,又猜不到結尾,成為了渲染氣氛的一種方式,一種匪夷所思的詭異感。
影片中的一系列內心特寫,首尾相應,從畫面來看,調音師摁響門鈴隨婦人進門後,鏡頭並沒有切換,反而導演運動推鏡頭,越來越靠近大門,影片從這里製造了懸念。有一段是婦人的奇同時鏡頭拍攝到婦人在翻上衣影子投射到牆上,這里將事情發展推到最高潮,使得觀眾跟隨調音師達到最恐懼狀態。短片最後,又彷彿回到了片首,無縫連接,才是這部影片的完美之處。
如果兩部微電影同時比較起來的話,我想《調音師》這部作品,會更受觀眾的喜愛,因為它的影片內容,故事情節緊湊,攝影師拍攝的手法也很成熟,短短的13分鍾就像一場大片製作,最點睛之筆就是開放式的結局,獨具風格,所以,你會更喜歡那一部作品呢?
『陸』 請問法國微電影《盲人調音師》 是有什麼寓意么
開頭的聲音是女主角的自殺,因為鄰居看到了調音師,女主角不會殺人,否則鄰居一定覺得蹊蹺,一定會報警,從片子也能看出鄰居本身就懷疑老太太,老太太應該發現了男主是假盲人,但鑒於殺了他也會暴露(再加上被音樂感動),老太太只能自殺。在這個社會,不停的偽裝才能活下去。男主角最後沒死,音樂到最後字幕都繼續彈奏著....導演卻告訴了我們整個人類的滅亡。
人人偽裝,能夠更好的活下去,卻也是墮落的開始。男主沒死,以後還可以以此為生,導演是想說明一個更大層面的悲劇,社會需要偽裝才能活下去,導演畫出了一副巨大的末日圖畫。
至於男主為什麼不反抗,其實不是入戲過深的問題,一開始門就被反鎖好幾下,反抗不一定成功,不如繼續偽裝。這也說明了,偽裝是不可避免的,偽裝是在這個社會最優化的選擇。
(6)調音師微電影告訴我們的道理擴展閱讀
影片開始就大量採用特寫、近景鏡頭,但是還是基本表現出男主所處的環境,並且男主沒有穿衣服,我認為會有起到觸發觀眾好奇心的作用,並且使用特寫鏡頭不會對接下來的故事有劇透。
影片陳述方法多數使用男主心理旁白。開頭過後,心理旁白直接陳述在努力十五年以後鋼琴大賽失敗,從此男主被失敗所糾纏,可以知道男主的心理素質並不好。鏡頭切到餐廳,男主大口吃糖暗示男主貪欲大,而且是瞬間的快樂,並不長久。
影片除去片頭片尾大概在十分鍾左右,男主和老闆的談話佔到影片五分鍾,所以傳遞的信息量比較大。男主說「人們認為失去會讓我們變的更感性」並且男主在工作時小費更多,人們更友善。當老闆反罵男主流氓時,男主說「自從音樂大賽以後我再也沒彈過鋼琴。」我認為是男主無法成為男主並且是在努力十五年以後,於是成為一個弱智來得到關愛和重視,並且是在極大的僥幸心理下完成的。
到了故事主線,老婦人剛開始不願意開門。男主還是用我是盲人來博取同情心,迫使老婦人開門。進門以後,老婦人至少鎖了三四道門鎖。背景音樂開始變化,暗示事情即將發生。男主在客廳滑倒,男主看到屍體,背景音樂更快。
在鋼琴邊上,老婦人明顯有個推的動作,男主自然坐在鋼琴上,這時給了老婦人臉一個特寫,帶有懷疑和不安,這時男主對屍體有個發呆過程。老婦人取下男主墨鏡,可能已經發現男主的隱形眼鏡。
然後開始男主的內心獨白,老婦人舉槍站在男主身後,最後三句「快點說點什麼吧?」把故事推向高潮,因為男主已經接近崩潰,只能無奈彈起鋼琴。影片在男主鋼琴聲中結束,結局在開頭已經陳述。
『柒』 除了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調音師》
目前評分最高的是這部印度電影,很難相信,印度人拍出了這部燒腦大片。電影的靈感來自於2010年的同名法國短片。
雖然有資深影評人說過,這電影的節奏還可以再緊湊些,有些拖沓,強加進去的印度景點歌舞也可以在刪減一點,不過總體說來,已經是非常棒了,強烈推薦去看看。
該片講述了滿懷抱負的鋼琴調音師阿卡什,為了獲取音樂靈感一直假裝盲人,在被邀請參加一場私人音樂會時卻意外「目睹」一起兇殺案,成為現場唯一「目擊證人」。
片中反轉不斷,你以為的並不是你以為的,在令人捧腹的笑點中,有一點驚悚,一點懸疑。它將愛情、出軌、謀殺、器官販賣等因素統統雜糅在一起,組合成了一部腦洞大開的故事,讓你看完,一臉懵圈。
影片前半部分,柔和,陽光,美好。阿卡什戴著墨鏡,堅持練鋼琴,義正言辭地和琴行老闆要求,不再接待會占他便宜的女客戶。他手持導盲棍,還能懲治要害他、勒索他的小男孩。他的生活平靜,安逸,一心想去倫敦參加比賽,目前只是缺少經費,還有,美好的愛情。
看他回家下了偽裝的美瞳,才忽然明白原來是個正常的帥小伙,偏偏裝瞎子。
之後被美女無意一撞,撞來了工作——去美女家裡開的飯店彈琴;撞來了收入——底薪不高,但是小費超多,多的超出店主的意料;撞來了愛情——和美女最後也終於滾床單了(真佩服他,到這個地步,還能繼續偽裝盲人,真是可以拿奧斯卡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當然沒有波折就沒有什麼好看的了,之前出現的如果叫做,福兮禍所系,那麼接著演繹什的就是:禍兮福所伏。
另一條線索終於接軌了:老牌明星普拉默和一個小自己很多歲的,想當明星的美艷婦人西米結婚三年,想要在結婚紀念日給對方一個驚喜(所有年齡不對等的,或是異地戀的夫妻,都不建議准備驚喜,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往往是有驚無喜),悄悄給了阿卡什預付金,讓他第二天去家裡演奏鋼琴曲。
到此,畫風大變,小心要拎起來看,人性的種種丑惡暴露無遺。
阿卡什敲門差點被拒,身後鄰居老婦人開門查看,才被放進去。彈奏時發現了牆角的血跡和部分屍體,到了飆演技的時候,被扶著去廁所,明明看到了邊上站著,赤著上身的姦夫握著手槍,還能放鬆的脫褲子撒尿。
在行雲流水的鋼琴聲中,這對男女搬運屍體,擦拭血跡,拖走行李箱前還不忘從死者手上拽下手錶和戒指。
這部電影中的好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死者普拉默是這樣,鄰居老婦人是個校長,她找警察說那天上門的還有一個男人,是最先進去的,自己可以去指認,結果也被殺害了。而片中其他人幾乎都有問題,包括那個樓下的男孩子,欺負殘疾人,騙人錢。
阿卡什開始還是想報案的,很快就放棄了,因為他發現警長就是那個姦夫。好吧,違心的做了供詞,簽字。即使這樣,厄運也才剛剛開始而已。
西米上門去試探阿卡什,並給他下葯,讓阿卡什真的失明了。這一段看得人一會笑,一會起雞皮疙瘩。明明才進門就已經給了下過葯的貢果,還要在阿卡什倒咖啡的時候,忽然戴上萬聖節魔鬼面具,阿卡什是裝的沒事,我差點要活活給嚇死。其間,阿卡什的女友過來,被西米布局,以為他倆有染,氣憤之下跑走了。
夜晚,躲過了警長的追殺,阿卡什被突突車司機夫妻兩人,帶到黑販賣器官的黑醫生那裡,等待他的是手術被割掉兩個腎。
手術前發現不對,掙扎未果,最後一句話救了阿卡什。他們奇怪,盲人怎麼會知道司機老婆胳膊上紋了阿濕婆的圖案。幾個人一合計,決定向西米下手,找警長勒索錢財,謀求利益的最大化。
出發前,他們將阿卡什也綁在輪椅上。同在一屋的西米和阿卡什,一樣進退為難,他們都沒有可靠的盟友,不論誰贏了進來,都可能對自己不利。阿卡什被西米接了繩索,可是他幫西米下了眼罩,卻被耍的團團轉,還差點被自己解開繩索的西米活活打死。
醫生趕來同樣被發瘋的西米狂打,在阿卡什的幫助下,制服了西米,把她丟後備箱,開車出發。
突突車司機夫妻沒占什麼便宜,把警長關進了懸在半空的電梯,司機中彈,搶救無效,用生命換來的一包錢,裡面大半是紙頭。
汽車在路上一直開著,醫生不理會喃喃自語,為邪惡女人西米求情的的阿卡什,准備去割了西米的肝臟,高價賣給非洲酋長的女兒,也答應阿卡什會把角膜給他,讓他重見光明。
醫生會有這個好心嗎?我們不得而知,因為畫面跳到了幾年後的歐洲——阿卡什前女友好像有了新歡,發現一處海報寫了「阿卡什演奏會」,進去看到了這位盲人鋼琴演奏家,在樂隊的配合下,唱著一首為她寫的歌,深情款款。
最後打了招呼,在喝咖啡時,說起過往,阿卡什說,後來醫生打開後備箱,被西米襲擊,西米良心發現讓阿卡什下車,卻又折返打算撞死他,一隻被獵人射擊受驚的兔子跳起來,猛地擊中汽車前玻璃,車子側翻爆炸。
影片開頭就是一段獵人拿著獵槍,一直在農田裡追兔子,這與後來情節完全連不上的片段,在這里首尾呼應了。
結束談話,阿卡什手持導盲桿獨自走開,在你以為這就是結局的時候,他一桿狠狠地,准確無誤的將地上的可樂罐子擊飛,同時,把你腦子中的設想也全部打亂了。
是的,這個開放式的結尾戛然而止,但是它預示著,阿卡什依然在假裝盲人,他,真的恢復視力了,可是為什麼假裝?怎麼恢復的?他怎麼來到歐洲的?這都是謎。
那麼顯然,剛才他陳述的故事結局不是真的。沒有所謂的兔子,沒有反轉醫生被西米殺掉,不過一切都無所謂了,在搞笑、吵鬧的背後,這部電影表達的是陰冷的聲音:不要相信任何人。在利益面前,感情不重要。當我們被利益蒙蔽雙眼,心靈就已經瞎了。
『捌』 法國微電影調音師有什麼寓意
有人說這是告訴我們人生有很多種可能,失敗的鋼琴家說不定是成功的調音師;表面微笑的服務員或許疲於應付內心骯臟無比;帶著面具的人類在毫無威脅的弱者面前可以百分信任卸下防備;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高明。
還有人說這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一開頭了,就必須得繼續,即便是不喜歡也要裝下去,這才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我就會認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應該過於自信,往往令你致命的就是你從未重視過的。
任何一個寓言故事,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心情都有會不同的感悟。
『玖』 看微電影《調音師》有感
這兩天搜到一部法國微電影叫《調音師》,很有意思的一個小故事,看過之後內心很有一番感觸。
說的是一個叫阿德里安的年輕人和鋼琴之間的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場事故。
阿德里安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鋼琴天才,然而在一次重要的鋼琴比賽時卻失敗了,這樣的打擊對他來說無疑是高昂而痛苦的,彷彿一夜之間人生變得不再有盼頭,昔日女友頭也不回地走掉,對於自己的人生,男主除了沮喪、無奈似乎想不到任何辦法去扭轉。
然而很快,鏡頭忽地一個切換,從沮喪無奈的阿德里安,切換至餐廳里一個身著西裝、帶著墨鏡,還蓄有一點胡須的阿德里安,原來他鬼使神差地扮起了一個盲人,並且做了一名鋼琴調音師。
接下來觀者很快會發現,之前那個彷彿還有些青澀的阿德里安不見了,他沉著、自信地向他的經理人解釋著為什麼他的客戶一下子多了起來,全是因為他樂意以一個盲人的姿態與他們接觸,人們對待一個殘疾人的時候會放鬆戒備,甚至還能博取同情和贏取多一點的小費諸如種種……然而誰能想到,凡事都無絕對,這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獲利法則,當阿德里安的「盲人調音師」之路似乎越走越順的時候,他的這點小聰明竟讓他在渾然不覺中跌入了地獄——
他闖進了一個不該執意闖入的兇殺現場,做丈夫的被自己的妻子殺死了,當然整個電影的高潮部分就在這里(因為之前這家男主人與阿德里安約好讓他來幫助鋼琴的調音),人說常在河邊走,難免會濕鞋;在老婦人拒絕給他開門,讓他改天再來的時候,他本可以躲過一劫;或許是男主的裝盲經歷過於順遂讓他放鬆了警惕,又或許是他很篤定任是什麼樣的人也不會去為難一個殘疾人吧。
總而言之,這的確是一部神奇的微電影,整個故事過程不到一刻鍾,然而當影片結束時,你會覺得自己看了一個很長的故事,從男主對演奏鋼琴的熱愛,到夢想的破碎;從他跌入人生谷底萬念俱灰的潦倒,到靈光一閃,用一點小聰明為自己的職業帶來意想不到的便利與好處;再到誤入險地,命懸一線……
其實這也是一部差不多十年以前的老電影了, 影片看完後我還讀了一些網上的精彩點評,人們對男主最後能否裝盲到底,以糊弄老婦人相信他是個盲人而放他離開十分感興趣;而這的確也很玄,影片的結尾也給了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極力壓制住內心恐懼、一直裝盲調音的阿德里安,和身後手持射釘槍的老婦人……
不過我的感受是,男主最終能否順利離開並不是最重要的,值得思索的是人們在面對命運時那種人算不如天算的微妙,就像片中的阿德里安,當他以為扮弱不會有任何閃失和意外的時候,命運恰恰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黑色玩笑。所以無論何時,勇於面對真正的自己總是好的,即便這個自己沒有什麼閃亮之處;也唯有平靜地接受真實的自己,行走的腳步才能變得輕松、坦盪,不是嗎?
『拾』 《調音師》:人生在世,我們都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這是第一次寫有關於電影的文章。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看印度電影,《調音師》就是一部印度片。我不止一次被劇情震撼,不僅僅是因為劇情反轉處特別多。 而是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人性的脆弱與生活的卑微。
關於劇情,我不想過多地討論。在這里,我只想通過這部電影,講講人性,談談生活。
電影開始時,除了第一個鏡頭(一隻眼的兔子)看不太明白之外,其他的都容易理解。劇情並不復雜,男女主角偶然的相撞拉開了整個故事的帷幕。
某天,過氣明星普拉默邀請阿卡什在他們結婚紀念日那天,去他家為其妻子西米單獨演奏鋼琴。這是故事正式進入主線的開始。
阿卡什進屋不久就看到了屍體,然後很淡定地借口去上廁所。但沒想到,殺人犯曼握臘諾拉就躲在廁所里。他不得不淡定,因為保命要緊。
看到這里,我不禁覺得後怕。如果哪天我們遇上了這種事情,怎麼才能保證自己不慌不忙地全身而退呢?
首先,看到屍體得面不改埋鉛色,然後看到殺人犯和槍也要若無其事……
可能在生與死的選擇上,我們更不願意死吧。
這樣的情節如果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我們要是能像男主一樣做到安然自若,可能我們都要被自己的淡定嚇傻了吧。
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沒什麼比極思細恐更准確了。
離開案發現場之後,阿卡什麼沒有馬上去警察局,而是在一條凳子上坐了一會。當然,沒人知道他坐了多久,也不知道他在思考些什麼。
在正義面前,人人都有選擇的餘地。選擇「看得見與看不見」都在一念之間。最後他選擇了「看見」,就像我們更願意選擇正義罷了。
彷彿,他是在和正義作斗爭,但其實,這是我們在與內心在作斗爭。
有人評論說男主就代表著大部分人,遇見兇殺案,卻選擇「裝瞎」,但我不認同。至少,他去了警察局,就足以證明他的內心是有正義的。
在正義還不能正常生長之前選擇保命,這是明智的。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後面的事情會變得如此復雜。
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經歷的 意外 ,會不會被明天的 苦難 所掩蓋。
之後在證詞簽字的時候,他突然爆發,當場揭發兇手……結果,只是他的想像罷了。這個情節又一次證明,男主內心渴望正義。可他又是崩潰的。
現實是,他並沒有站出來指證,他被邪惡打敗了。
反而我覺得這時候的阿卡什才代表著大部分人。他個人的目的從來都是為了賺取20萬,去倫敦參加鋼琴比賽,撞見兇殺案現場對於他來說是一個考驗,但也可以是一個插曲。他沒有選擇正義,我覺得很正常,很真實,盡管太過現實。
多一事,永遠不如少一事。在我們的內心裡,可能面對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吧!
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次義憤填膺,有多少種看不慣,又有多少時候想抱打不平,但最後,我們做了什麼?可能連一個插隊檢票的人都不敢出面制止,連摔倒的老太太都不敢扶,更別說是伸張正義了……
屬於阿卡什的厄運還是來了,湊巧不巧,之後他又撞見了西米將老太太推下樓的情景。這次他卻沒有那麼幸運,成了一個真正的瞎子。
西米並沒有選擇置於死地的毒葯。但就像後來曼諾拉問西米的那樣, 我們心裡都有疑問:「為什麼西米不直接殺了阿卡什呢?」
西米的回答是:「世人不會相信一個瞎子所說的話。」
而後來,當曼諾拉無所事事去找西米的時候,西米卻氣憤地吼道:「他現在是一個瞎子,不是一個啞巴!」
她的前後矛盾,源自於權力與財富。
在沒有得到亡夫的遺產時,西米是沒有殺人之心的,那時候她還有良知,但是當她得到了她看似遙不可及的東西之後,她的心態發生彎皮好了極大的變化。
漢高祖劉邦就是典型的代表。據說在他成為皇帝後,他的同鄉來到皇宮找他,天天吃喝玩樂不說,還到處散播他當年一些糗事。最後,他把那些同鄉全斬了。
雖然,這兩件事看起來並沒有關聯,但設身處地想想,我們又會怎麼做呢?
至少,沒有多少人不會被權利與財富迷惑。
曼諾拉想殺了阿卡什,卻沒有成功。
接著,阿卡什被壞醫生和莫里夫婦忽悠,差點就丟了腎臟。他極力聲稱能給一千萬,並「對著胳膊上的濕婆神紋身起誓」才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薩庫指著自己手臂上的紋身,問醫生: 「他怎麼知道我手臂上有濕婆神?」
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
薩庫的反問就好像世人正在准備干一件道德敗壞的事情時,被人喚醒了良知,同時,也喚醒了更大的貪婪……
我們內心是抱有良知的,但我們的貪欲也不小。
他們幾人合夥綁架了西米,用來敲詐曼諾拉。
西米並沒有放棄掙扎,盡管她看不見,還被綁了起來。但火車經過的時候,她使勁地喊:「救命!救命!」薩庫一臉正經地告訴她:「走吧,下趟火車一個小時候才來。」
彷彿就像佛祖看見你面對生活無力掙扎的時候,對你說:「別折騰了,你的命運已經註定了。」
西米被綁,也就意味著故事已經到了快要結束的時候。
阿卡什就像一個領袖,為他們出謀劃策,就在他被拋棄之前,他還告誡莫里和薩庫,讓他們提防曼諾拉。
可是,他們卻拋棄了他,把他和西米綁在同一間房子里。
「我那麼信任你們,你們卻拋棄了我!」
這句話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許是小到校園里的集體活動,或許大到公司的晉升名額。
一旦團隊里的人能力不夠或沒有了價值,那他就是那個被拋棄的人。
而被拋棄的那個人,有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
在同一個屋檐下,西米對阿卡什說: 「如果莫里他們能順利拿到錢,你還能活嗎?」
阿卡什說: 「如果莫里他們能順利拿到錢,那你能活成嗎?」
這樣一來二去,兩個人都成了啞巴……最後西米解開了阿卡什的繩子,阿卡什為西米摘掉蒙著她眼睛的布。
西米在解開了繩子之後,卻痛下殺心。
這是不是像極了「農夫與蛇」的故事?盡管阿卡什不足以成為「農夫」。
之後,因為醫生的闖入,西米又陷入新一輪的危機中。
曼諾拉的妻子剛接到阿卡什的電話時,恨不得殺了他,但最後原諒了他,還親手將槍交給自己的丈夫。
「去把你的爛攤子收拾干凈。」 這是一個忠誠的妻子在面對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之後,對說的最後一句話。
也許,婚姻就是這樣,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鬧心,然後發瘋似的鬧一次,動刀動槍……等真正冷靜下來以後,更多人選擇的是原諒,還有支持。
哪怕明知道自己的另一半乾的不是什麼好事情,哪怕明知道另一半還會出賣肉體和靈魂。 還愛著的那個人,一定願意心甘情願地付出、等待,再原諒。
愛就在一起,不愛了就分手。這是情侶。
哪怕一次次受傷,還是選擇相信與支持。這是夫妻。
莫里死在了醫院,醫生拋棄了薩庫。
而薩庫在一堆假錢里尋找真錢的蹤跡,還一邊念叨著:「我有錢。」——這是一種極度不安和恐懼感之後的表現。
當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離開我們的時候,金錢還那麼重要嗎?
薩庫是可悲的,她的善良救了她,她的信仰救了她,但是,她的貪念卻害了她。
沒有誰的本質是善的,也沒有誰的本質是惡的。但在我們追逐金錢名利的過程中,總會有那麼些時候想走捷徑。
可是,那些人卻不知道,有的捷徑,總是走不得的。
故事的最後,阿卡什為蘇菲講了一個故事。
醫生死了,西米放他下車後,又想殺了他,結果西米自己卻死了。
蘇菲說了一段讓人罪惡感急劇下降的話:「那個女人害了那麼多人的姓名,你真應該拿走她的眼角膜。」**但是阿卡什卻笑了。他的笑容里有一種得意。
我們都不是聖人。
我們只是普通的成年人,因為利益在一起,因為利益又互相拋棄,相互背叛,相互殘殺。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為了什麼,誰也說不清,但我們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各取所需,又互不幹涉。
對於人生在世,所做的事情,沒有誰能夠用對與錯去評價它。就像《紐扣人》裡面那句經典的台詞一樣: 我們都不是好人,只是壞的程度不同而已。
我想,沒有哪句話更能准確地評價我們的人生了吧!
生命是什麼,只有活著的人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