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為工作導致的焦慮型抑鬱,要換工作嗎
都危害到身體健康了,肯定要換工作呀。工作可以以任何理由換掉。
這一次真真的把我嚇到了,我才20多歲。身體竟然有這么多問題,究其原因,肯定是工作造成的。雖然我非常珍惜這次工作機會,但是健康比工作更重要。我提出了辭職,在家裡修養。
一份工作的背後可能有工資、朋友、平台、資源、能力、機會、名利這些誘人的因素。但是在健康的背後站著的,永遠是自己的家人。
我是張小麗,網路ID: 遇見張小麗,專注職場問題,歡迎交流,一起成長!
B. 《向死而生》(一)
#小雪愛讀書#
兩天沒更新了,我掐指一算,你們也該想我了。肯定是要補上的。馬上就要一周年了,想想就激動,怎麼能偷懶。
下圖是李開復先生描寫的自己在做腫瘤病理穿刺的心理狀態,一根30厘米長的中空管子插渣慶入腹中,不能動,不然很容易插錯地方,前功盡棄。
然後這位號稱有強大的意志力,自控能力的硬漢內心恐懼了,在病魔面前,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硬漢的。
唯有恐懼,迷茫………
#小雪愛讀書#
第一次把書文放滿了,如果大家願意,可以點開看看,一個罹患絕症的人是怎樣求生的。
我經常在跟朋搜敬友溝通保險的時候,他們有人會說如果我得了什麼病就不治了。我說,你是想當然。真到了那一天,你要麼拚命求生,要麼連自己管子都拔不動,裝什麼大尾巴狼?
我來看看李開復先生是怎樣求生的?喝中葯,喝姜湯,接地氣,肌肉測試,葛森療法,最郁悶的是醫生讓不要喝中葯!偶買噶!
如果這時有一個專業的醫療小組能給我准確的結論和有效的建議,那是多麼重要啊!怎麼能擁有這樣的醫療小組呢?辦法問我啊[勝利]
#小雪愛讀書#
李開復先生說: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真的平等嗎?
書開了三分之一,開復如漏握先生的病好了大半,我想問一下,您用了多少錢?我網路了一下,沒有準確的數字,但從文章中看,他是選擇了最先進的靶向治療和化療結合,住的也是知名醫院,此時此刻的我想的是你要感謝你之前的努力,為了恢復身體,在陽明山下租的房子住,如果我沒有記錯,那是富人區吧。大把的鈔票成了保命符,哪裡來的人人平等?
在不久前的武漢,一位懷孕的翁女士,因為家庭無力承擔醫療險,被家人放棄治療,帶著寶寶遺憾離世,若干天後同樣症狀的9旬老人治癒出院!
世上平等的事有!但是極少!癌症、疾病面前拼的是之前的積累!
其實我想問,誰能保證不會被放棄呢?誰又想被放棄呢?有的人插滿管子的活著,想放棄,無能為力,有的人還有求生的慾望,想生存卻被放棄。難道不能說明問題嗎?
你,好好想想吧!如何自我救贖!歡迎私信交流!
C. 《向死而生》觀後感
最近看了高曉松導演的關於李開復老師的記錄片《向死而生》。這部紀錄片拍攝於李開復老師接受淋巴癌治療之後,講述了開復老師經歷過癌症之後對親情、家庭、事業、人生的重新認識。紀錄片很短,只有20多分鍾,但是拍得感人至深,我自己在觀看的過程中幾次被感動到流淚。
開復老師出生於台灣一個傳統的家庭,是家中7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幺。他家中只有父親一人工作養活一家人,所以父親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子女。他父親本身也是話不多的人,加上他11歲就遠渡重洋到美國去讀書,因此在開復老師的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並沒有很多交流。
但是有件與父親有關的事他印象深刻。開復老師說自己小時候曾經有一次偷錢,後來被父親發現了,但是父親並沒有懲罰他,只問了他的感受。開復老師說「覺得對自己有點失望」。他父親說「那好,希望你以後不會對自己失望」。可以說這句話影響了開復老師的一生,他以後幾乎做每個重大決策都會想起父親這句話,希望不會對自己失望,當然更不想讓父親失望。
雖然與父親相處的時間不多,但開復老師受父親的影響非常大。他父親人在台灣,擔心中一直記掛著大陸。他自己沒有機會,但希望自己的某個子女能夠做一些支持大陸發展的事情。開復老師在自傳中提到,自己當年之所以會從美國回到中國建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很大原因就是受父親的影響,想要完成父親的心願。
在生病的過程中,開復老師每每想到自己沒能在父親生前多交流,多了解一下鋒碰孝父親,同時也讓多了解一下自己,就感到無比悔恨與自責。他無數次問自己,如果父親在天之靈能夠看到所做的一切,是否對他滿意,會為他感到驕傲。這些問題沒能在父親生前問出來,現在只能自己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但已經永遠得不到答案了。
除了對父親感到愧疚之外,開復老師還對母親、妻子和自己的小女兒感到愧疚。他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已經記不得他,無法與他正常交流了。他悔恨自己沒有在母親還記得自己的時候,多陪陪她,與她多交流。每次想到母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以及自己這些年吵核來的不夠孝順,他都感到深深地愧疚。
對於妻子他同樣缺少陪伴。他在生病之前,一心撲倒工作和事業上,生活上的事情基本都扔給了他太太處理。而每次他為了工作而換生活地點時,太太的整個生活都要被連根拔起,但是她每次都沒有怨言地接受並支持他的決定。雖然每次都承受了下銀稿來,但是心理和生理上必定遭受了不少打擊。這些事情,在生病之前,開復老師都沒有注意到。等到生病之後被迫慢下來之後,他認真審視自己的前半生才發現自己對於妻子有如此多的虧欠。
同樣,對於他的小女兒他同樣缺少陪伴和關愛。這導致他的小女兒有些叛逆。不過他的病情反而使得父女的關系產生了轉機,因為雙方都開始珍惜、體諒對方。而且因為有了更多的時間相處,所以能夠更理解對方的想法。
對於癌症,開復老師經歷了從一開始的恐懼、憤怒、無助,到後來的冷靜、醒悟、感恩。他把自己得這場大病的過程解釋為自己修了一次死亡學分。生病點醒了他,讓他有機會能夠認識到自己之前過分追求事業上的成功,而忽略家庭和親人是不對的。他認為生病使他找回了自己的初心,而他也將帶著這個初心開始自己的第二段人生。
看完這個紀錄片,我深受感動。開復老師能有這樣的轉變非常好,而他能夠成功修到死亡學會從某個角度來說是幸運的。生命短暫而脆弱,珍惜它,同時也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D. 有一種生活叫向死而生
是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主持過上百場追悼會送別會的袁女士,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李開復。
不知死,焉知生?我們中國文化缺少了對死亡的教育。強烈建議各位讀者也來看看。
如果你懂得向一個人的死因致敬
袁君的人生,陸鄭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葬禮劈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那場葬禮之前,袁君是大連一名電視台記者,過著有選題忙死,沒有選題死忙的高壓鍋生活。70後的人大都活得像一棵樹,袁君機械地忙碌著,周而復始地為前途和錢途煩惱。
2004年,特別報道組的一個戰友因過勞猝死,台里委託袁君為其做一個悼念的片子。袁君懷著巨大的悲傷整理了同事職業生涯里所有的新聞報道,製作得很用心,想通過這種方式為同事加兄弟的人生完美收官。
片子的解說辭後來被同事的家人看到,他們希望能夠作為同事葬禮上的悼詞。而袁君成了葬禮上當仁不讓的主持人。
葬禮簡樸厚重,在哀樂聲中袁君讀著為同事寫的悼辭:「他總是在每一條新聞播出之後賣力地回味,看看整個事件是否還有繼續跟進的可能,看看自己在每一個細節的處理上是否還有缺陷。他說,這既是一種職業要求,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成功有時就是一種為難。」
「或許,直到驟然離去,他依然沒有實現他想要的成功。可是,一個人,在他活著的每一天都努力超越自己,這種堅持本身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盡管他沒有來得及問自己是否令自己滿意,可是,我們可以替他回答,他來過,很優秀……」
彷彿聽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從另一個人倏忽而逝的一生中,袁君看到了自己。
葬禮結束時,同事的爸爸緊緊地握住袁君的手說:「謝謝你,你比我們更懂他。」那天回到家裡,袁君沒有像平常一樣上網看片子、找選題,而是破天荒地下了廚房,做好了飯之後,在樓下等老公和女兒回家。
袁君沒有跟他們提及同事的葬禮,只是這場葬禮在祭奠一個生命逝去的同時,也讓袁君對自己的人生獲得了重新的認識。還好,她還有時間,她還有健康,她還能好好地善待每一個重要的人。
袁君說自己如靈魂開竅般明白了,一輩子沒多長,下輩子不一定能遇上,我們能在一起的時光原來這么短暫,趁還來得及,一定要不留早清頌遺憾地愛。
之後,袁君很快因為朋友之託主持了第二場葬禮。
逝者是一位書畫界的名人,袁君時常在電視上看到這位老先生的身影。然而,老先生的身後事並不利落,小三兒在他去世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老先生屍骨未寒,財產紛爭令這個曾經風光的家亂成了一鍋粥。
袁君想對老先生的生前親朋進行一番采訪,很少有人配合。大家關心的,是那些巨額財產如何分配以及自己能夠分到多少。
盡管如此,袁君還是通過一些資料給老先生寫了一篇悼詞。葬禮上沒有人在意袁君說什麼,遺體告別時,小三兒們與原配的家人打作一團。
從死亡的角度回溯人生,過去所執著的一切,該有多麼荒謬和可笑。
袁君主持葬禮的名氣漸漸在大連傳開。2010年底,一位億萬富豪的妻子找到她,希望她能給她老公主持葬禮。與生前的風光相比,那位億萬富豪的死很倉促,抑鬱症在他45歲時奪去了他的生命。
富豪的妻子給袁君看了大量逝者生前的日記,深深震撼了袁君。財富對這位逝者來說早已成了數字,他的使命是管理這堆數量龐大的數字還有數百員工的命運。很多事務已經與個人喜好和利益沒有多少關系。他完全可以選擇停下來,換一個職業。
袁君覺得,如果他真的這樣做了,一定會成為非常優秀的作家。但他並沒有。他依然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一邊處理集團內部的爭斗,一邊應付來自市場的壓力。
袁君讀著這位億萬富豪的生前日記,想著如同這位富豪一樣匆匆的趕路人,敬意有之,嘆惋有之,悲涼亦有之……
逝者已矣,但袁君決定做點什麼來改變還活著的人。
在這個富豪的葬禮上,袁君公布了他一天的開銷,這個數字甚至還不及一個中產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費。因為沒有時間,他拚命賺錢,卻絲毫享受不到金錢帶來的愉悅。
在日記中這位富豪寫到,他的快樂竟然來自於一次汽車在路上拋錨,他讓司機等拖車來,自己則一個人步行去公司。他驚奇地發現,路邊有那麼多有趣的店面,正殲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他說:「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最後一次見它應該是在大學畢業那一年,同學們看到迎春花開了,一起去踏青。」
這震驚了在場所有的人。
袁君在悼辭里寫到:「他不是在車上,就是在飛機上,也有可能是在會議室里。他的生命自從承擔起百人的企業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四季。他最美麗的記憶不是賺得第一桶金的激動,也不是公司十周年慶典上的高朋滿座,而是那個步行的午後,那一路驚奇的發現。
我想,最後的時光里,他一定為自己鋪設了一條芬芳的小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他應該是笑著走過那條通往天堂的小路,甚至還哼起了兒歌。所以,在此,讓我們一起向一個人的死因致敬。」
那是袁君第一次在葬禮上聽到掌聲她知道那不是對逝者的不恭,而是大家情不自禁用這種方式表達內心最真摯的尊敬。
後來,袁君與富豪之子成為很好的朋友。這位富二代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將公司交給了經理人,他自己則在一個小公司上班,業余時間開了一間不盈利也不賠錢的書吧。日子過得很平靜,也很快樂。袁君時常去他的書吧,叫上一杯咖啡,捧一本閑書,消遣一段閑適的時光。
袁君還會時不時地想起那位富豪,疲於奔命的時候,忙到快要失去知覺的時候,袁君總會告訴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時間不用拿著鞭子追趕也會走過,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在還來得及的時候。
有一種活法叫向死而生
葬禮是一種道別,而道別並不意味著絕望。
袁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道別,是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長做葬禮主持。老校長姓肖,享年85歲,這位老頭兒風趣幽默,生前最愛熱鬧,他們家迎來送往,永遠有絡繹不絕的客人,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位喜歡被打擾的老人。
校長的老伴在商量葬禮儀式時,沒有向袁君提出任何的要求,只是很細節地講了老校長生前的點點滴滴,包括每次夜裡十一點送走最後一位客人時,老校長經常說的一句話:「真不知道,這個園子還能熱鬧多久!」
在老人家細細碎碎的述說中,袁君知道了老校長其實已經身患四種癌症,生命對他來說已經是沉重的負擔。可每一次瀕臨死亡,他還是會頑強抗爭,他希望這個園子還能熱鬧一段時間。他總是微笑著,幽默著,也樂意於看到來這個園子的人微笑著、幽默著跟他告別。
袁君沒有將老人的告別儀式選在殯儀館里,她想這不是一個如此特別的老人想要的告別。他喜歡熱鬧,喜歡分一些人生智慧給那些還在趕路的人,最後的告別他也一定希望以一種熱鬧而特別的方式。
冥思苦想過後,袁君決定開一個PARTY,就在老校長的家裡,讓每一位來送行的人都講一件與老校長有關的、最有趣的事——讓大家微笑著給老校長送行,也讓這位老先生帶著微笑上路。
這個想法令老校長的夫人落淚,她對袁君說:「你應該算老肖交到的最後一個知己,謝謝你。」
袁君想到那個葬禮會很成功,但沒有想到會如此成功。一共一百七十位來賓,每個人都應要求穿著自己最漂亮的禮服,看上去彷彿是一場盛大的頒獎典禮。沒有哭泣,沒有哀樂,每個來賓講述了一段他們與肖老的往事。
一位鄰居說:「我在肖老的樓上,家裡有個不打不練琴的孩子。每天,讓他練琴之前先打罵一番。後來有一天,肖老上樓來敲門,給我兒子帶來了許多禮物,有書有玩具。肖老對我兒子說:我每天在你樓下,免費聽你彈琴,這點禮物算作是感謝吧,謝謝你讓我每天都可以聽到那麼優美的琴聲。從此,我再沒有為練琴的事打過兒子,他因為樓下有雙欣賞他樂曲的耳朵而變得很努力,這是我兒子剛剛通過鋼琴十級的證書……」
肖老多年的老友有一天突然造訪,恰好肖老剛洗完澡,於是,老友看到了肖老稀疏的頭發、胳膊上那因化放療而粗黑的血管,老友頓時淚如雨下。肖老卻笑著對他說:「一會兒讓你見識一下化妝的魅力。」整整一個小時,再出現在老友面前的肖老,又像往常一樣利落瀟灑。
肖老對老友說:「我天天都在做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我覺得挺快樂的。身體糟粕,但靈魂體面。替我保密啊。」
一百七十個人,一百七十個故事。整個PARTY,大家一直在微笑著追憶,在一種感而不傷的氛圍里,分享著那樣一個智慧的老人給每個人的人生帶來的無窮教益。
袁君說:「謝謝大家的故事,請相信,這樣一個頭發絲里都透著智慧的老人會讓天堂從此有了無數的笑聲。讓我們相約,與親愛的肖老天上見。」
很少有人能把葬禮主持人這樣一個職業當成愛好,最開始有人找上袁君時,她也總會想方設法拒絕,而如今袁君卻有求必應。
兩年了,她在葬禮和葬禮之間來回,主持了將近百場葬禮,如同在近百人的生命里穿梭。她說,她就像活了一百輩子,體驗了百味人生。現在的她很感謝這份工作給予她的一切,一場葬禮濃縮了一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每一段故事對於袁君來說都是養分。
從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就會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E. 張咪「向死而生」:女人你應敢於直面自己,主動抗衡不公的命運
我是明明陪你堅持,是一位早起踐行者,堅持陪伴者,終身學習者。這篇文章共3586字,希望能和你產生共鳴。
我的女神蘇陽陽有說過: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我也要做這個世界上最棒的女主角。
界定一個精采女人的方式有無數種,在我看來除了她能通過自己努力爭取到的高光瞬間,更在於她敢於誠懇地直面自己,主動抗衡不公命運、不平待遇。
於這點,我想談談這兩天看到的熱門話題#宇芽被家暴#和#張咪確診癌症晚期#。
關於宇芽的熱門話題在微博上已經達到了沸點,從她發文自爆自已被家暴的經歷到papi醬公司表態持續至到現在仍占據了熱搜的位置。我承認自己是因為她被家暴的遭遇關注到她。但點開她的微博之後才發現自己居然錯過了這樣一個寶藏女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宇芽,她是Papi醬公司旗下藝人,因裝扮蒙娜麗莎、愛因斯坦而走紅網路的那個姑娘。
她是一個創意的女孩,有著獨到審美,善長仿妝,文字直擊人心。能說會道,遊走於藝術與商業間的時尚博主。可就這樣一個寶藏女孩也遭遇到家暴,也曾被人以愛的名義洗腦。 只是她選擇揭開自己的傷疤,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勇敢發聲,為這個受到家暴群體的女人發聲。
家庭暴力其實也是這樣,被曝光出來的家暴事件,只是已經發生過的冰山一角。聯合國婦女署發布過一份報告: 「全球有35%的女性曾遭遇身體或性暴力,但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沉默。」
但是沉默不代表 忍氣吞聲 ,而是發現了錯誤,或者是解決不了的錯誤,要 學孫亂會反思。 人生的大智慧就是學會 「止損」 ,這一招,正是關鍵時刻來救命的。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這部電視劇,對很多女人來說造成陰影最大的,它可以算是兼具人性深度和社會學意義的國產好劇。
回憶當年是情節,好多人說 「馮遠征讓全人民產生了心理陰影」、「當年嚇得不輕」。
馮遠征飾的安嘉和 第一次動手 ,是猜疑妻子梅湘南(梅婷飾)對自己不忠,甩了一巴掌。
「啪」。
甩完後馬上後悔,他虔誠地道歉,半跪著,「小南,我錯了。」
第二次動手 ,是許多個巴掌…
這位丈夫邊喘氣邊擼袖子:「今天早上我被醫院停職了,心裡難受。」
第蠢答三次動手 ,妻子梅湘南左胸第三第四肋骨骨折。
這次僅僅是因為一個理由, 他要睡覺。
看到了吧,安嘉和的家暴一次比一次凶,家暴理由一次比一次小;他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後悔變成理直氣壯的咆哮。
在這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電視劇里,對人性有太多解釋的空間,教科書級演示了 家暴者的毒辣與狡猾,也毫不留情地表現出被家暴者的懦弱和自欺。
所以,女人!永遠不要相信一個「渣人」能為你浪子回頭。 成年人的愛情,要學會及時止損。
回到宇芽,也看到一些鍵盤俠的言論說她炒作。對此我真心想對這些人說一句:哪個女人會用自己被家暴的事件炒作!要炒作也該秀恩愛才對!
面對家暴,很多人在迷茫和痛苦中很難正確理性的處理,往往採用死纏爛打,賭氣冷戰,討好獻殷勤,找朋友父母勸說,甚至直接看緣分,這都不會讓悲劇戛然而止。
我們要學會:
1、重視婚後第一次暴力
一定要重視婚後帶凱慧第一次暴力,絕不能示弱,要讓對方知道你絕不能容忍暴力。大膽地說出來,讓大家在心理上支持你很重要。就像梅湘南的勇氣大多是閨蜜的理智,讓她學會與暴力抗衡。
2、簽訂離婚申請書
離婚申請書相當於保證書,只是用它來表達一下你自己不能容忍他家暴的決心。當你從市政府拿來離婚申請書,並自己先填好內容,等他冷靜下來向你認錯、發誓說以後再也不會了,告訴他:「再原諒一次,為了體現下次不再犯的決心,先簽個字吧!」如有下次,協議立即生效。言辭懇切、軟硬兼施地讓他簽字。
他若好好待你,你怎會忍心離婚。
3、躲開他的家暴
當女人發現男人有家暴跡象時,比如打牌輸了錢,喝酒喝高了,這時就選擇避開與丈夫單獨相處,不讓他有撒氣的機會,等他能夠平復下來再回家。
4、遠離家庭暴力
如果老公對妻子家暴,說明他根本不愛你,你想他如果愛你,怎會捨得傷害你的身體呢?
有家暴經歷的男人不但對妻子家暴,一般對孩子也會實施家暴,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和孩子,請遠離這類人,沒有什麼可留戀的。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容易在別人的期待里迷失方向。尤其是一個成名的女人,讓宣傳高光時刻很容易,直面自己慘淡的人生真的很難。更難得可貴的是能接納悲劇中不幸的自己,對抗自己的命運的不公。
面對癌症晚期的現實,張咪的選擇是向死而生,她感言:從絕望到接受的過程有些冗長,因為觸及到生死的命題,我突然對「向死而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生命中存在本身就是走向「死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積極追求生活的多彩。
經歷生死考驗的張咪感嘆,每一次的經歷也都是上天的考驗,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她說: 「我從來未有像現在這樣充滿希望,我期待親手觸摸,感受陽光的溫度,期待再次站在舞台上。」
勇敢地接受治療中的各種痛苦,感恩自己的親人,在社交媒體將自己堅毅求生的一面展現出來。讓在這個世界上總在抱怨自己太難的人感受到正能量。
在我看來,一個女人的生命之美,不因她遭遇的磨難而褪色。敢於直面磨難,不必遮遮掩掩。就算命運是最爛劇本給予她們沉痛的暴擊,她們也可以在痛苦鳳凰涅槃,完成最好的蛻變。
李開復在紀錄片 《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 中,自述了歷經兩個月確診,六個月化療,九個月休養的經歷,並坦言「一度認為自己活不過100天」的絕望。
面對媒體,他披露了留學時期的家書,第一次哽咽說出: 欠已故父親的道歉;第一次落淚談及母子深情;第一次溫柔細述對妻子與女兒的虧欠。
深刻反思道:只有健康、親情、愛才是永恆!
並鼓勵年輕人,需放下追逐虛名,關注健康、親情和愛,才是對生命最好的交代!
在遭受病痛折磨後,李開復在他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一書,講到7個人生價值觀:
1.健康無價;
2.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3.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
4.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5.避免名利的誘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7.我們的人生到底是為什麼?
細細追問,我觸犯了幾條?我在耗費自己的生命嗎?
1,人生無法重來,請好好愛自己
我們先來看一篇寓言小故事。
有一位夫人總覺得生活不幸,便去尋求長者的指點,「你總和我說要愛自己,可是我該怎麼愛呢?」
長者問她:「你厭惡自己什麼?」那夫人答:「我丑,我弱,我愚,我痴,我一無是處,活著只是他人的累贅。」
長者便指著門外說道:「請你出去和站在門口的那個小女孩說句話:「你丑,你弱,你愚,你痴,你一無是處,活著只是他人的累贅。」 那夫人感覺這樣做太殘忍,不忍心地搖搖頭。
「其實這么殘忍的事情,你已經做了。」見那夫人一臉疑惑,長者意味深長地告訴她:「你每天都在對自己做做這件事啊。」
倘若你不想傷別人的心,那請不要先傷自己的心;倘若你想得到別人的愛,那請你先學會愛自己。
2,學會放下,珍惜眼前的美好
朋友明潔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現在孩子快大學畢業了,先生也青雲得志,功成名就,但唯獨和婆婆關系不好。
她經常在我面前牢騷:「唉!想想我以前都是怎麼過來的,婆婆事事看你不順眼,先生也幫著他媽,處處說我的不是,你看他現在這么好,以前可不是這樣……」
馬伊琍在 文章出軌後,一句「 且行且珍惜 」,大度寬容的心態讓無數女人為之敬佩,但婚姻維持五年後,依然是選擇放下,解脫彼此。 「往後餘生,各自歡喜」 ,馬伊琍始終過不去心中的那道坎,放不下,這段曾經令人艷羨的愛情最終以這樣的方式走向終點。
或許感情就是這樣,在一起時用盡全力,分開時就各自安好。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當你放下對自己的苛刻,忽視別人對你的成見,自會一身輕松。
3,投資自己,才是世上最好的投資
有句話說:女人不止頂起半邊天,更要男人脆弱時支撐一片天。女人的能力和強大一直被低估。
原因在此,女人要養家、要工作、要掙錢,那麼首先要懂得投資自己。
前兩天我們部門的一位女同事准備考會計師,上班時和我們分享她的報名的種種,說著說著,身邊的兩三位同事也紛紛跟著報名,連我也慌著准備資料。最後,我們7個人建立社群,發誓明年5月份相約考試,一起互相陪伴,監督學習。
我們中有快要退休的,有因為孩子上學需要在外地陪讀的,大家都想著多個證,多一份收入,退休了也能找個飯碗。
所以,不管是投資大腦、投資身體、投資形象,你在哪投資,哪裡就有收獲,容顏美麗但卻易逝,腰纏萬貫終將離去,唯有能力、素養、智慧永遠不會棄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