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倆》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 觀後感 吧。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們倆》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倆》觀後感篇1
端午節 的時候寫了一篇 文章 《端午—20--》,講的是我在興平讀書的時候寄住在一對老年夫婦家裡的事情。尋覓陽光看了推薦我看電影《我們倆》當時忙於備戰六級也一直沒有看,今天突然想起,在土豆觀看《我們倆》。
本以為我的視點會過多的放在寄宿的學生小馬身上,但是看完以後觸動最大的倒不是小馬,而是那個孤獨的老太太。看到好幾處的時候都想流淚,想起了姥姥。
我是由姥姥、姥爺帶到五歲,印象中最寵我的是姥爺,凶凶的是姥姥。姥姥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只要我稍微不聽話就打我。姥爺卻總是護著。姥爺去世的那個晚上,我跪在院子里對著滿天劃過的流星許願,結果姥爺還是走了,從此不再相信有關流星的任何 傳說 ,也不再觀看流星,更不會對著流星許願。姥姥不久後患了偏癱,聽那些老人說姥姥干凈了一輩子,要強了一輩子,臨了得了不能動的病。
以前每次見到我她都對我媽說:「你看孩子那臉黃的,你們也帶著去醫院看看。」可是沒有人會當回事,包括我自己。
寒假回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帶我去了醫院,舅舅帶著姥姥去了,她見到我還是打,顫抖著手裡的拐杖,眼裡卻又流露出傷心。她的左手不能伸直,我撒嬌的掰開她的手,慢慢的撫摸著,安慰著說沒事。我看著她拄著拐杖一跛一跛的離開病房,偷偷的流了淚。那以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見到姥姥,我想我要是早點看《我們倆》的話一定會回家。
人上了年紀,總是盼望身邊能有個人,雖然姥姥有六個孩子,可是卻都各忙各的。看著《我們倆》似乎看到姥姥一個人坐在自家的院門口,東看看西望望,期盼來個孩子看看,哪怕是陪著 說說 話……心被緊緊的揪著,這幾天本來就不想呆在武漢的我越發難受~~
《我們倆》觀後感篇2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愛情讓人唏噓,忘年之交的友情更叫人濃濃感傷。很-的電影,院子、老人、孩子,有些貧窮的生活,沒法解決的孤獨,含蓄真切的愛。人生的結果往往很久很久以後才會有-,種種深切的感受常常不能言說,我們脆弱的生命最難以承受什麼?真情。平淡的,瑣碎的,才是,真情--<我們倆>上映於2005年,算是老片了,初次看到是18歲時,只曉得感動,不能解真情。經歷這些年的成長,終於明白不論經過怎樣的時間,那個胡同深處破落寂寞的老四合院里的冬春夏秋,從皚皚飛雪到傾盆之雨再到滿山黃葉,才是在這世上實實在在的不可輪回、永不褪-的真情,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走完,生命也將近,無論完美與否。
故事 簡單,拍攝手法也簡單,音樂、對白更異常簡單。它從最普通的角度,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朴實清淡的的真情:一位戲劇學院的女大學生租了老太太一間簡陋的小屋,兩人在一個四合院里共同生活了三個季度,隨後小馬搬出去與男友一起生活,老太太則壽終正寢。我看來,這是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因為心疼。
老太太當過兵、騎過馬、抽過大煙、未曾生育、抱養一個女兒卻與她不怎麼親近,女大學生樂觀向上、率-直為、開朗大方而又細膩敏感。老人原來的生活孤獨而平靜,"不近人情"的執拗、不可掩飾的孤單,她和老街坊為水壺加柴蓄水,才能不讓那一丁點點綴寂寞的溫暖在平靜中消失殆盡;女孩有凍的紅撲撲的臉,為房租討價還價、整日里奔忙、掛燈籠時喃喃自語,艱-求學的日子裡依然樂觀個-,她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中用自己的呼吸方式努力過著自己的生活。女孩和老人站在院子-,因為被掐斷的電話線被打嘴皮官司,一言一語都是孩子話:你這個壞孩子,難怪沒有男朋友!--你是個壞老太太,難怪沒人來看你!
小院里種種矛盾交匯,卻溫馨可愛,主人公的感情從不可掩飾的-冷到不可捉摸的細膩再到不可割捨的牽掛,她們都是艱-不富裕的人,吵嘴,生氣,然後依賴,揪著觀影人跌入其中。
故事中的"秋",很心碎,很-楚。女孩搬出去與男友同住,臨走時,老人顫抖地走到女孩屋子裡看看,轉身拉住女孩的手,大大的渾濁且無助的眼睛,說了四句同樣的話,"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這么搬空了?"字字揪心,無助的絕境。老人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寂寞、冷清。外孫結婚,老人給孫兒騰房,被養女送到郊區一間破平房裡。病倒了,心裡想的、嘴上念的,不是養女,不是外孫,而是簡簡單單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女孩。女孩急匆匆跑著去看她,緊握住老人那雙滄桑的手,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女孩的關心,而是對溫情和生活的需要。孤獨張望人來人往的老邁身影辭世了,女孩蹲在天橋上,看著手機,空白、不知所措。重返老院子,推開門,窗上有新"喜",物是人非。
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總覺的物質能給我們最大的安全感,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情感就漸漸淡了。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正一步步衰老在生命的最後垂暮時光中,寂寞度日。眼前的世界繁華欣榮,戎馬一生的人被遺忘,終日-勞的人被遺忘,庭院深深深幾許,鰥寡孤苦誰人訴?一個再舒服的拐杖,也比不上一隻溫暖的手。
正月初三回老家看望過世的外婆,-涼的墓碑直讓我冷到心裡。時間它跑的那樣不管不顧,那樣快,好些人,我都沒來得及好好疼,尤其是孩子一樣的外婆,她以老人特有的狡黠與幽默,讓我安心踏實,勇闖這世界。她也總是等我,她的在意,是真心實意地把我捧在了心窩里。
歲月安好之中,品得這樣一部好電影,盡管悲傷,卻直面人-,盡管不能言語,卻會心微笑--雖然最後鼻子很-。這電影是要走進內心的,電-留它不下。
《我們倆》觀後感篇3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我們倆》,哭的我稀里嘩啦的。影片講的是一個孤獨的老太太,和一個在外求學的小姑娘租老太太的房子,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的事情。
兩個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孤獨的'人,只不過一個是閱盡世事,對世間沒有期待,沒有憧憬,且已在年少時耗盡熱情與好奇,身體已腐朽,靈魂燃燒過的孤獨。而另一個,是獨自漂泊,但是還有很多憧憬以及跌跌撞撞的無限精力可燃燒,還有活力的孤獨!
但不管是哪種孤獨吧!它本質上都是兩個孤獨的人,在一個冷清的小院,在租房與被租房的關系裡。在同樣倔強的人,在一個正在活力四射與一個曾經活力滿滿的關系裡,找到了一絲陪伴與慰藉!
後來,女孩搬走了,而老女孩似乎精神也垮了起來,倒下了!女孩還有無限以後,而老女孩似乎只有肉眼可見的末日了!
一邊看一邊眼淚嘩嘩的我,心裡格外的難受!
是不是無論是年老的我們,還是年輕的我們,還是年幼的每一個我們,都是孤獨的。或者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像都是修煉孤獨的!
或者說,人從出生開始,從光溜溜的帶著自己獨特內核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就是基因)就是為了吸收這個世界絢爛繽紛,五光十色,形形色色等等。到最後在褪去這些,只為了留下一個更飽滿的內核?修煉與凈化自己的魂魄?
熱鬧總是暫時的,大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與自己相處!就像煙花總是那麼絢爛的,但那麼一瞬間的絢爛之後。留下的只是一地的孤寂與煙灰,沒有人感嘆,剛剛的絢爛是它燃燒自己之後帶來的。只會把它用掃把一掃丟進垃圾桶里!
有時,我覺得,既然世界有那麼多的孤獨。那麼是不是代表自己也是不孤獨的,因為有無數的人在陪著自己孤獨。
可是無論陪著自己孤獨的這個理論看似多麼的有邏輯,但每個人承受的孤獨的感受卻是真實與熬人的!
就像火,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物體與可燃物陪著自己,才能燃燒起來。可是冰就不是,冰只有冷和水就足以!不要其他的!所以有個詞叫孤獨寂寞冷啊!形容的也是非常貼切了!
《我們倆》觀後感篇4
影評課上看完的馬儷文導演的<我們倆>,我沒有想到這部只有400萬的小投資電影,帶給我的巨大震撼。該片製作班底十分朴實,總共歷時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輪回完全是真實場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動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說,她看任何一部名著從未掉過眼淚,但是在拍片過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裡的親情感動著。"該片是當今一片喧囂中的電影珍品。"這樣的評價當之無愧。
全篇的音樂是非常滄桑泛古的,來自竇唯,以季節時間轉換來巧妙地演繹劇情發展的各個分界點。每個季節的聲樂都有意引導我們深入理解和進入下一個階段。
充斥著寂寞、孤獨和沖突的氛圍。在破舊的四合院里,一切在悄悄的發生。
老太太的百般刻薄刁難讓我們甚至揣測,是不是她的故意作為,而就是替其孫子找個能乾的好媳婦。喜歡預測劇情,可是越往後面看越覺得沖突、矛盾是那麼的真實。老太太就是難相處,就是精明,就是會算計,就是咄咄逼人。小馬就是不喜歡總吃虧,就是會反抗不公平的待遇。她們是那麼的真實。
裡面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比如,房東老太太和小馬因為誰偷打電話花了300多元而大相爭執,互相誤會,老人氣將小馬趕走,還搗壞了所有小馬為慶祝新年而高掛的燈籠。當得知是自己的孫子爆打的電話,心生歉意,快九十歲的老人將燈籠一個個掛起來,還碎碎念,你脾氣不該,你就孤獨終老吧--然後,鏡頭拉遠,向我們呈現一位老人,坐在掛滿燈籠的庭院的門口正-,抵著拐杖,盼啊盼啊盼~為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帶老太太出去的那一天,小馬從另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了她的過去,似乎,看到了老人難處的外表下一顆善良、孤獨、寂寞、簡單而又害怕被人遺忘卻總是被人忽略的一面。小馬心疼的看了她一眼。我覺得她是心疼的看了老人一眼。小馬養條-,表現的不怎麼願意的老太太,最後,在小馬不在家的時候,居然主動跟這只不會說話的小東西講起話來。
外面-竹聲隆隆,年三十,鏡頭停留在窗外,透過窗戶,一位老太太和一個外地求學的小姑娘對坐一張小四腳桌,吃著一條整盤的鯉魚。昏暗的燈光下,黃暈泛泛而生,她們會在講些什麼呢,這么多年,小馬沒有出現之前的日子,這位老人一個人,她會又幹些什麼呢。也許可能如她自己所說,就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吧,實在再加點,就是曬太陽,或者期待遇上收破爛的或走錯門的陌生人,好講幾句話,也為了不荒廢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冬天走到夏天,小馬也不再當自己是房客的身份,需要什麼就直接拿,開-箱也不打招呼了,老人雖嘴裡念叨,怎麼越來越放肆,把這兒都當自己家了。可是心裡還是很開心,更沒有與她斤斤計較。其實,此時,矛盾,沖突到這里時,已經開始慢慢緩沖、化解了。
每個人都知道,小馬不可能永遠住在這里,而老太太也不可能不離開這個世界。時間永遠不會停止與某一個時期,狀態。
《我們倆》觀後感篇5
《我們倆》講述的是一段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情,一個20歲女學生租房時與房東老太太發生的一系列溫情故事。導演以時間為軸線,將開始看彼此不順眼,相互格格不入的女孩和老人串將起來,隨著四季交替,老人和女孩開始相互關心,相互關照,相依為命。老人見證了女孩戀愛時的喜怒哀樂,女孩幫著老人一點點改變她沉悶的生活。後來女孩離去後老人一病不起,時時念叨女孩,等女孩再去看老人時老人已說不出話來。
電影很是細膩,老人跟女孩收取電話費,因為女孩要在老人的冰箱里存東西,老人就跟女孩要鯉魚作為報酬。這點點滴滴似乎顯得老人很是精明、很會計較、非常自私,可是我們看著卻並不反感,這或許就是生活。女孩和老人吵架,與老人針鋒相對,據理力爭,卻並不覺得女孩無禮,因為她們的爭吵了透著關心和善良。
劇情雖然處處洋溢著溫馨和感動,可是這卻並不只是一部溫情電影,它反映了時下比較普遍的現象:孤寡老人。看到老人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的模樣,特別孤單。女孩給老人拍「老太太的一天」紀錄片時,看老人打完哈欠,伸完懶腰,便問「還有什麼事?」老太太回答「都快入土了,還能有什麼事?」小馬讓她再想想還有什麼事,她回答「醒了睡,睡醒了吃飽了歇會再睡」,「我悶的時候就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收水費的,走錯門的,敲門可以說說話,要不語言能力就退化了。」老人的話讓人鼻子發酸,遙想當年當過兵、騎過馬、救過傷員,抽過煙,簡直響當當巾幗英雄,而今年邁卻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電影對比明顯,一邊是花季少女繽紛多彩的生活,老人見證著女孩她戀愛時的喜怒哀樂;一邊是孤寡老人一沉不變的生活,女孩看著老人如夕陽般余暉一點點散盡。或許女孩的現在就是老人擁有的曾經。看似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一個是日正當中,一個是夕陽西下。
《我們倆》觀後感相關文章:
★ 我們仨讀後感範文5篇
★ 我們仨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
★ 2020年我們仨讀後感範文800字
★ 《我們仨》讀後感作文五篇
★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範文5篇
★ 《我們仨》讀後感範文高中精選
★ 關於《我們仨》讀後感悟600字
★ 2020年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精選
㈡ 德國電影我們仨是什麼梗
電影《德國的毀滅》中元首發怒的一個片段,元首讓所有人離開,只留下面前的三個人。這個片段成為b站鬼畜素材,因此成名
㈢ 世界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在我們仨的第幾部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
用很簡潔的文字,記錄了他們這個三口之家共同經歷的快樂,滿滿的雹冊回憶: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判衡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源沖宏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當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先生去世。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㈣ 我們仨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我們仨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一佳作。主要講述了楊絳夫婦和其女瑗的一些往事,可以算是一篇回憶錄。整個文本分三部,其中第二部以「夢」為主導,也引發了我較多感想……
將第二部通讀下來,我並未讀出如預其那樣有一種溫馨、歡快的愉悅感。相反,我感受到其更多的是一種悲涼、孤寂的一種傷感。初讀時,我在疑問:這到底是在夢中還是在現實中?有一處的內容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疑問,「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雖說這是夢,但也從某種角度看出楊絳對他們一家人的關心。他已經老了,她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他牽掛他人,以至於在夢中也為他人著想,可見其品質高尚。書中有一處描寫了一年四季柳樹的變化,也是其中難得的景物描寫,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時光飛逝,歲月無情。
一轉眼又來到了楊絳先生求學的時候,他因為經濟原因,無法上自己想上的大學,只能撇下家人當旁聽生來完成學業。在此期間,她與錢鍾書的深厚情誼與信任也體現了出來。
比較吸引我的還是第二部中的情節,因為有時候夢也會是人內心中的真實想法,鍾書對楊絳說:「人老了就會做那樣的夢。」那樣的夢?根據書中所講,那樣的夢,就是年老以後所牽掛的東西太多了,總是會擔心下一刻會失去它。因此「那樣的夢」,就是你在夢中在尋找的某種東西,尋找的那個東西恰恰是你最害怕失去的東西。
人老了以後的思想會怎樣?人老了以後世界又是怎樣?人老了以後的夢又是怎樣?這一切,也許只有等到老的那一刻才會體會到!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
楊絳先生的敘述,含蓄、節制、內斂、細膩,卻有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里行間,讀下來會覺得心裡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緩間流動,烘得全身都有說不出的共鳴感覺。平和自然的風格,行雲流水般的語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兒的老婦,在經歷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後,將這淡淡的悲哀和懷念娓娓道來。平淡、平靜、平和的文字,卻如此深刻地震撼著我的心,讓我的心思跟隨楊先生的回憶一起走過了這個家庭已經經歷過的那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聚散離合。
鍾書彌留之際,「還問我做夢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的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的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他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絳,好好里。」讀到這里,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淚如雨下。在古驛道上,他們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長。在這古往今來人人必經的人生的最後旅程中,他們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現代科技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現代科技環繞中的我們,還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卻深刻地情感嗎?電話、互聯網讓我們的溝通隨時隨地沒有障礙,但人與人的內心之間卻有了越來越厚的屏障。當我們到互聯網的虛擬空間里去尋求心理的安慰時,我們是不是忽略了身邊平淡但卻真實的情感呢?當電話、簡訊讓我們能夠便捷地傳達心意的時候,我們是少了「雲中誰寄錦書來」的苦苦追問,但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身後情感呢?
當飛機、高速列車讓我們能毫無阻隔地飛越千山萬水,多遠的距離都不成為距離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距離也隨之拉近了嗎?我們不再有「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時,我們還有那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銘心的思念嗎?
現代人都在追求轟轟烈烈,想要轟轟烈烈的事業,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忽視了平淡中的美麗。我們以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在滾滾紅塵中為了生計和所謂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幾個人真正仔細地思考過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抱怨工作不夠順利,戀人不夠浪漫,家人不夠體貼,朋友不夠理解,我們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們有沒有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尋找樂趣、體會樂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但在這平淡中,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還是可以去享受其中的樂趣的,就像歌中唱到的「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昨天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總想著要寫點什麼,但心中縱有千言萬語卻無從說起。
一直很欣賞甚至是嚮往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不需要轟轟烈烈卻細水長流。錢鍾書明明一點家務不會,卻非常努力的做著家務,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雖然偶爾也會搞得一團糟,卻甘之如飴,只想讓楊絳減輕負擔。楊絳先生有時候像個大家長一樣,有時候卻是一個寵著的小姑娘,就像書中寫到三人關系那一段,莫名覺得非常溫馨幸福。世間愛情莫過於此,相互欣賞,在對方面前永遠是個「孩子」,不需要逞強,也無需太過堅強,柔與剛恰到好處。
對於三個人的相處,無疑是溫馨的,是幸福歡樂的。父母子女之間是親人、是朋友、是知己,相處是那麼的和諧。代溝?不理解?不存在的,他們似乎跨過了年齡的障礙,相互寵著,扶持著。錢鍾書與楊絳先生都是非常優秀的人,在教育領域都有所建樹,而我最欣賞的是關於錢瑗小時候的教育。在孩子成長的歲月里,父母無疑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做的想的其實都是在模仿父母,正因為錢氏夫妻的和諧相處及日常興趣,讓錢瑗深受影響,最後成就了現在的錢教授。
在讀這本書時候,也會時不時在腦中閃過自己的家庭,一家四口的相處之道。我家所有人聚在一起時間少之又少,相處也會有抱怨、爭執,但是更多的歡笑,一個電話可以說一個小時廢話,一起吃一餐飯可以笑到肚子疼。我並不覺得我家教育方式有多好,但是為了家庭和諧,每個人都在相處中成長。
無言落日是天涯,望盡天涯不見家。
天南地北人四散,吾心歸處是故鄉。
這本書是語文老師推薦的寒假圖書中,的一本,這一本比前幾本相比來說,不是那麼的好看,因為我覺得它太平淡無味了,這類的書可能不太適合於我,所以今天說的可能說的就比較無聊。
一開始讀,並不是很願意,而且還沒讀懂,我只是跟隨著主角——一個關心孩子的母親,跟隨著她那迷糊又不真實的夢,讀完了在古驛道上發生的事,我沒有接著往下讀,因為沒有讀懂使我失去了興趣,然後,我就睡著了,這就是我第一次讀這本書,但是根據上級要求必須兩天內搞完不然我就要被學校給處決,所以第二天我又開始拿起這本書,我總覺得有一絲熟悉的困意,我在書中看到了鍾書所在的孤獨的小船,更有阿圓向媽媽招呼的白白的小手。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鍾書會在小船上賴著不走?為什麼鍾書有時候感覺很累?為什麼他們一家不回三里河公寓一起住呢?為什麼夢和真的一樣?那當然是預言夢啦!為什麼阿圓的病情會在楊絳的夢里出現?也是預言夢啦!
反正就是說這本書,講了主角,阿圓、和爸爸的故事,但感覺整體都在圍繞著主角來講故事呀?
而且最為荒唐的就是。阿圓去世的那一天,是我生日!
我知道,這本書是悲傷的,是楊絳自己一人回憶的,書中有句「當時沒問,以後也沒想到問,現在已無人可問」更是讓讀者們大哭一場,但我沒哭。讀者肯定想,人在世,要懂得珍,懂得惜,沒了的就再也回不來了。要把握好現在,過好每一分鍾,即使「世間好物不堅牢」,也要微笑著面對明天,讓「好物」多一些,這樣,才不會撈得個「後悔」二字。(在書上找到的句子,自己改了一點點。)
暑假時妹妹將她從學校帶回來的東西一股腦倒在了床上,像個賣雜貨的,我就躺在這「一堆」的旁邊,隨手拿到了一本書,恰巧是他們暑假必讀課外美文,楊絳先生的《我們仨》。
打開看了看卻愈發上癮,楊絳先生的文字平淡卻包含深情。《我們仨》講述的是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我們仨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女兒與丈夫先後病重去世,作者在書中以夢幻的形式表現了這段深重的情感經歷。第三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楊絳的作品就像她的為人一樣謙遜朴實。在楊絳的作品中,他們一家確實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但生活總不如人意,後一部分變成了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個先後痛失愛女和愛人的老人,在其最後的年月中孤單前行,並終於將這個溫馨又歷經挫折的家庭用朴實的文字展現在我們面前。
全文沒有大起大落,看完又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在最真實的情感面前,我們總是會被輕易征服。於我而言,生活中健康、平淡的相處就是難能可貴的幸福。每個人都是匆匆來匆匆去,短短幾十年,相遇千人,相識百人,相知數人,相愛一人。珍惜眼下,珍惜相處的日子才能守住心中的小幸福,因為有的人一旦離去,真真就是後會無期。
讀楊絳《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我被作者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他們三人作為高等知識分子,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有著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中國知識分子「不忮不求」與世無爭孜孜以求的嚴謹治學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很濃厚。
錢鍾書是我最鍾愛最尊敬的大知識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了,有空的時候就讀一讀。雖然有些讀起來比較費事,但我還是很樂意去翻一翻的。記得當時的《管錐篇》是我30歲生日時,我讓妻子給我買的禮物,至今還在書架上整齊的碼放著。我很驚詫於他讀書的廣博與駁雜,中外知識與思想在他那裡互通有無,信手拈來,全無絲毫的別扭與不適。以後,凡是有關錢鍾書的傳記、逸事我都愛看,並且做了很多筆記。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樣讀書、治學的。我的書架上還有《錢鍾書與西學》、《錢鍾書傳》等。因為喜歡錢老,自然「愛屋及烏」:喜歡他的夫人楊絳的作品。
楊絳老先生懷著深深的眷戀,回味著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們仨》里,作者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齊,相守在一齊,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十分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此刻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還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相聚。」其誠摯真切的情感及其單純樸素與世無爭的書香生活令人感動和艷羨。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楊絳先生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鏈。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裡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致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像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里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楊絳的書我還在找著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
一本薄薄的回憶錄承載的卻是一家人的一生。千言萬語道不盡說不明。書很短,不敢說感觸深刻,可其中的脈脈溫情,卻也引人思躇良久。
楊絳先生百歲高齡提筆寫書,令人敬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書中講述了楊絳先生重溫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歲月,那些單純樸素又盛滿溫情的親情故事。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獨特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用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7月伉儷二人赴英國牛津求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回國後直到1998年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難忘經歷。第三部分,丈夫錢鍾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離開,剩下楊絳先生自己一個人思念他們一家人的一生。
書里遍布著溫暖的小趣味,從柴米油鹽一餐一飯,到字里行間書信往來,無不透露著生活的智慧。字里行間流露出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王小波說,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楊絳是幸運的,因為有了錢鍾書的陪伴,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有趣的。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先生讓我看到了一個家庭的溫暖與幸福,平凡生活里美好與繁瑣的事情交織,這才是生活的模樣。
書中沒有讓人悲痛欲絕的詞句,沒有讓人撕心裂肺的呼喊,然而處處洋溢著思念,對丈夫、對女兒的思念。如今,我們仨只剩下楊絳女士形影孤零,陰陽相隔,但是活在回憶中,也是如此地甜美。那種經過歲月滄桑的洗禮,一種大愛無言,榮辱不驚的情懷也許是支撐著楊絳先生的精神力量吧。
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特別是錢瑗先去後,對於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裡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裡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對於《我們仨》,有一點我感覺不太好,就是有時感覺楊絳先生總是以參透了生活的禪意,站在超凡脫俗的角度,總是以冷眼旁觀的眼光看待芸芸眾生,凡人凡事,總是和生活保持一點距離,沉溺在他們仨的世界中。不知是不是他們已達到了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超然境界。七情六慾構成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許對我等凡人來說是不能達到的境界。
書中最後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路在何方,家在何處?願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著我們仨這份曾經的幸福
很久之前,就感動於錢鍾書寫給楊絳的一句話:
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
錢鍾書和楊絳的恩愛十分出名,這次,找了這本書來看,也是想看看名人大家如何經營感情的。在談過戀愛後,看別人的愛情相處之道,感受也更深刻吧。
錢鍾書,楊絳,錢媛。三口之家,充滿了無限的趣味。不論經歷何種政治的風波,工作遷移,依舊一家人十分團結,不抱怨,任何時候不放棄讀書和工作,總是給予正能量。
感情經營方面: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說透,不是所有事情都非得分出勝負,聽誰的。
「我愛整潔,阿媛常和爸爸結成一幫,暗暗反對媽媽的整潔。例如我搭毛巾,邊對邊,角對角,齊齊整整。他們兩個認為費事,隨便一搭更方便。不過我們都很妥協,他們把毛巾隨手一搭,我就重新搭搭整齊。我不嚴格要求,他們也不公然反抗。」
不讓對方擔心,能為他解決問題,成為某種依靠。像錢鍾書在楊絳住院期間總是弄壞東西,楊絳總是跟他說「不要緊,我會修」,而且真的做到了。
忠於人品,陷於才華。無疑,鍾書先生年輕時十分帥氣。而人品和才華是持久的吸引力。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楊絳贊賞錢鍾書的正直,不貪名圖利,欣賞折服他的才華。
彼此三觀一致。兩人都非常喜歡讀書,都很喜歡文學,即使咬文嚼字,也能讀懂對方的意思。
包容也很重要。楊絳全書只提過兩三句錢鍾書的缺點馬虎粗心。其他的都是滿滿的包容理解,欣賞支持。
希望自己也能收獲像楊絳與錢鍾書矢志不移的愛情和相扶到老的婚姻。
《我們仨》是楊絳在晚年寫成的一篇記敘性散文,朴實無華,讀起來沒有隔閡,沒有距離,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文章用簡短的篇幅敘述了作者六十多年的漫漫人生。書中字句平淡,細細品味,卻是滿滿的美好。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這本書的附言了。家的意義在楊絳先生的'徐徐傾訴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看附言,其後的文字有如一盤散沙。
附言只是講了楊絳和女兒之間對錢鍾書出行的種種看法,為什麼如此簡單的語言有如此大的力量呢?我想,這也許就是親情的力量。「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愛,只是缺少發現愛的眼睛。」這句話不錯,我們身邊有許多愛去等著去發現,考試時失利,父母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大雨中,堅守在校門口的身影,哪怕只是一頓早餐,這何嘗不是親情的體現呢?不要說我站在制高點評論,我承認我也有所偏頗,因為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最深最濃的親情,不需要任何驚天動地的舉動,只需要一個發現它的眼睛。我們最缺少的,正是發現它的眼睛。沒有一個發現它的眼睛,那跟俏眉做給瞎子看有什麼區別?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做各自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也來讀一讀吧,讓人世間多一雙發現愛的眼睛。無論你是什麼人,誰都需要這樣的一雙眼睛,因為只有你發現了愛,你才能感受到愛,才能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多的愛,無論什麼形式。
親情,一個簡單的詞,卻有著治癒一切傷痛的力量,沒人知道它為什麼有如此力量,但它確實有。所以,去感受親情吧。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楊絳寫的《我們仨》。
《我們仨》這本書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裡面的內容卻意義深刻。
這本書有3部,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這是對這本書對美妙的評價。那麼,我們仨是哪三個人呢?原來,爸爸是錢鍾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絳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我相信同學們總會有失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學已經經歷過這些不想經歷的事情了。楊絳就是這樣,女兒沒有了,女兒的爸爸也沒有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當真的失去了親人,回憶起來,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經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樂時光,想起小時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淚水會流個不停!不管失去了親人,還是和最好的朋友離別,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我們一生中要經歷很多這樣的事,幼兒園的畢業典禮可能會不太留念,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懂事,但還是拿著同學錄,忙著記錄好朋友的電話:「喂,你家的電話是多少啊?你幫我寫吧!」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慢慢說的,不能像現在一樣把話說的那麼流利。到了小學,大家都明事理了,畢業典禮也就有很多同學留下了第一次離別的淚水。至於中學和大學,我們還沒有經歷,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真的,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失去了才知道什麼是失去了!
初讀楊絳先生的作品是《我們仨》。這部作品集合人生的辛酸苦辣,卻飽和著靜默淡然。
第一次翻閱《我們仨》時,是在冬天的一個午後,此後每一天都會在這個時候讀上幾頁,在清冷的燈下,或閑適中品談,或緊綳中放鬆,歡心的時光總是由許多個這樣的片段組成的。人生如一場在花海中穿梭的旅行,這本書在03年時出版,已是楊絳先生的旅途末年。
《我們仨》的第一部分作為作品的序言,以「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帷幕。第二部分寫「夢」,楊絳先生以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了「我們仨」最後幾年的時光。文中最常提起的是驛道和古柳,這是她每天都要走一遍的道路,古柳似乎總是枯敗的,垂落的,不見任何朝氣。她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這條道路,有時候會迷失路途,有過彷徨和慌張,卻從不見放棄和失落。我讀完這部分時,一抬頭已是淚眼婆娑,眼鏡上泛開了數片淚花。楊絳先生在晚年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這份痛苦在章末化成了一片枯葉,降落在了她三里河的家,卻也不是家,是客棧了。第三部分著重描寫了楊絳一家的生活瑣事。一個普通平凡的學者家庭,大家相守相助,相聚相離。
許是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飄飄落落,楊絳的文字充滿了古典的韻味,十分恬淡,卻富有張力。那些規范在框架中的方塊字,彷彿組成一場場電影,擁有柔和的燈光和輕緩的配樂。錢鍾書曾為楊絳作詩追憶初次見面:「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與雪無?」飽含深情,相濡以沫。生活中的小事在楊絳的筆下開了花,三個人像是一家人又像是好哥們,這樣的家庭大概是所有人都要懷念的。
做一個綿長的夢,追憶一個萬里人生。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於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麼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這是關乎於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么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麼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她著急地喊著錢鍾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回應,她慌,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鍾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然於心。
在這么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裡,女兒圓圓是異常活躍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彷彿一位跨越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的朋友罷。可是,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麼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㈤ 《阿根廷我們仨》在哪裡可以收看
咪咕視頻和騰訊視頻app可以觀看。
根據阿根廷的電影我們仨的國內版權購買殲轎情況,咪咕視頻和騰訊視頻可以搜索到影片我們仨,其中觀看該部影片需要開通會員,可以享受極致的觀影體驗。
《我們仨》阿根廷2018年電影氏碧肆慧肢是MarceloBriemStamm執導,CharlyEtchévers和FlorDragonetti出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納喬、安娜和塞巴斯蒂安之間的感情關系。
㈥ 不給龍下跪的盜墓是什麼電影
不給龍下跪的盜墓電影是《尋龍訣》,這是目前為止,陳坤主演的這部野改盜墓電影,《尋龍訣》是毀脊唯國產最好的盜墓纖培電影。硬是沒有給龍下跪,最後逃了出來。
㈦ 我們仨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我們仨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從一個夢開始,廝守半生的另一半突然走散了,焦急地找尋。轉側半夜,得到老伴的安慰:那是老人的夢。又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里的夢。古驛道上,「我們仨」聚少離多,現實與夢幻交錯,相失的是人,相系的卻是情。
我相信,那正是一位歷經風霜、穿越雲雨的老人,孤獨惆悵的靈魂。夢之後的那些她的故事、她家的故事,娓娓道來,含蓄節製得幾乎沒有情緒的漣漪,然而聞者不禁動容,因為那深摯刻骨的親情和難以言表的憂傷就在字里行間游盪,時不時撞入讀者的胸膛,彌漫、回響。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讀到這句時,我禁不住落淚。終於,我也到了這樣一個年紀,真正過了不識愁滋味的年紀。終於,我也有了自己切膚的生活體會,不再只是讀書後的多愁善感。
一輩子很短,名人百年也不過薄紙百頁,即便再著名、再睿智也一樣歷經生活的磨礪,面對親人的遠去,還要尋找生命的歸途。更何況我們?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掩卷,惆悵、悲傷……
我們倆老了。
人老了之後,像一條越流越緩的河,再也載不動那麼些東西,將沉入水底的埋進沙土,揮別魚戲蓮葉間的人世牽掛,只靜靜依偎於岸邊的那顆金黃的銀杏樹,映襯他的投影,擁抱他散落的扇葉。
人老了,不再懼怕失去,又最怕失去。我害怕老人夢有一天會應驗,害怕我枕頸依傍的銀杏樹在我入睡時突然離去。他怎麼離去呢?他定是消失了。離去還可以尋找,消失要尋往何方?
我們仨失散了。
我們幾近奔波一生,才終能安穩的聚在一處,無風浪,有艷陽。只是啊,沒想到,我們蒼老的腳步更快。我的銀杏樹落盡了金色枝葉,我們的圓圓果沉睡在泥土裡,如夢幻影般,只剩下身無一物的我,好在不是心無一物。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如果有緣偶然駐足我身邊,當你看向河水的時候,見到的是我們仨一起生活的故事,那是從我心底投映出來的回憶,它是我盤桓人間的力量,它還有一個名字,愛。
我的故事是我的夢,我的夢是我的人生。我知道你們心中也有各自的夢,是你們生活的源泉,所以你愛讀我的故事,它不是幸福的童話,沒有完滿的結局,但它和你們擁有的一樣,都真實而感人。
好了,我要去陪陪我的銀杏樹和圓圓果了,你們,也守護你們的去吧。
《我們仨》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於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嚴嚴冬日,它似一抹春風,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寒假。
這本書是作者對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濛蒙,虛虛實實,亦幻亦真,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著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我們仨,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這本書字里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麼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鏈卻是珍貴的。因為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鏈。
因為前兩天看了圍城,整天搬了宿舍看到室友有這本書,拿著紙質書就是和電子書不一樣,感覺像看到好吃的一樣撲過去,當時說兩個小時能看完,我用了兩個晚上看完了。 感悟特別多,我的視角也很清奇,之前也讀了倪萍的 姥姥語錄,有時候忍不住淚目。但是這本書卻更感動我,到心裡。 從上半部分包括自己讀的時候也有點半夢半醒,到後來的他們仨的石子我感覺他們真的好快樂。現代的人總是想紅,但是他們仨的社交圈很小,是我最喜歡的。 包括錢鍾書分不清左右腳,分不清顏色,楊絳不怎麼做飯,被蝦嚇到,我總是好奇他們(高大上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原來也是普通人一樣,不知不覺把我的心又和這本書拉近了一段。後面看了楊絳的字,果然字如其人,像她收拾出來的毛巾床角一樣 簡單漂亮。楊絳先生去世時104歲,如果是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因為大學看了大概500部電影,好多都沒寫影評有時候都忘了劇情內容,我覺得什麼東西都要經過自己處理才是自己的。以後堅持寫點把。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一本回憶錄,講述了楊絳、錢鍾書和錢瑗一家三口平淡的生活。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一個夢開頭,第二部分是一個亦真亦假的夢,錢先生生病,圓圓生病,楊絳奔波在老伴和愛女之間,最後圓圓先走了,錢先生也走了,「我們仨」走散了,第三部分是完全真實的故事,講述了錢鍾書和楊絳婚後工作,愛女出生直至錢鍾書和錢瑗相繼離世的人生歷程。
錢鍾書和楊絳婚後到英國留學,後又回國,他們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們把平淡的生活當作是「探險「,在」探險「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沒有主題,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交流什麼,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夫妻。
愛女圓圓的出生,給家裡帶來了許多的快樂,圓圓雖然從小體弱多病,但是生活很樂觀,喜歡「格物致知「的觀察事物,是父母的小棉襖,重病期間,都不忘叮囑媽媽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卡片。我彷彿看到了這個其樂融融的家裡,處處有歡聲笑語,有趣味。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句平實的話語,卻真真的感受到了那份沉重的愛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現在的人們都太忙碌了,不斷的追求想要的,卻忽視了平淡的美麗。我們有理想,有追求,不停的奔波忙碌,抱怨生活中工作中的不滿意,卻沒有認認真真的體會身邊人帶來的快樂和樂趣。
花一個周末讀完了這本《我們仨》,准確來說也四個來小時,篇幅較短,記錄的大多是回憶的生活瑣事,但就是在這生活瑣事的字里行間中,洋溢著滿滿的「情」,親情,溫情,悲情。
「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帶著滿滿的思念,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失散的仨人,只留下楊絳先生一人來思念,確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是死別的深痛思念。
敬佩錢鍾書和楊絳先生對生活、對家庭的態度和方式,與世無求,與人無爭,一家人相守在一起,同甘共苦,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點滴生活中發現樂趣。也敬佩他們對自己興趣和工作的堅持,不論在多麼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讀書和工作,相濡以沫的兩人有共同的樂趣是莫大的幸福。
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生活。要學的是這種面對紛繁復雜的世事淡然處之的態度,是這種始終不迷失自己堅持做喜歡的事的狀態。快樂可以很簡單,但快樂又來之不易,就像楊絳先生說的「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要學會珍惜當下的時光。
寥寥數句,聊表對本書的喜愛。讀了楊絳先生的作品,又勾起我重讀錢鍾書先生《圍城》的興趣了。
前不久,自己參加東營市的優質課,講授的是楊絳先生的一篇散文《老王》,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再的被楊絳的平淡而雋永的文字所感動,講完課後,又重讀了她的文章《我們仨》,感慨頗多。
1997年和1998年對於楊先生來說是很殘忍的時間。一生相知相扶相濡以沫的伴侶,唯一的女兒都相繼離去,楊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會。「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先生接過女兒的筆,用心記敘了他們仨這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就是《我們仨》。
他們仨的足跡跨越半個地球。無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始終站在一起,美好的家庭是他們避風的港灣.自從1998年錢鍾書先生逝世後,楊先生從此獨伴青燈,她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散在字里行間,令我為之動容。
但若你想從內容上看到絲毫悲觀的文字,那你要失望了,書中絲毫沒有傷痛欲絕的詩句,而是處處洋溢著思念的。他們雖然陰陽相隔,真情卻從不被阻斷。她通過這部書,用文字向天上的親人無聲的傾訴著時他們的'懷念。
家的意義,在她的書中被賦予了深刻的含義:決不會因為生命的消失而改變。
有愛就有家,盡管現在楊絳先生自己一人獨處,但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丈夫和女兒的愛,那她的住所也一定是是世上最溫馨的家園。
今年是楊絳先生100歲的壽辰了,在此也祝願老人家安好!
情真意切的都是好書。
前段時間在跟朋友討論說唱歌感情重要還是技巧重要?同理,文章的情與采哪個更重要?
朋友想了一陣對我說,技巧更重要,至少能聽得下去不算噪音。我說一定是感情最重要,文與樂終歸是因感情而生。
此書泛泛記錄全是家常之事,事很小,語言也很朴實,每個人都能寫,但是每個人都寫不出來。這是一種難得的動容。且所有的家長里短都帶有一種悲涼的色彩,都是時代剪影。這又是一種深遠的意義。
而先生最厲害的是在那樣的環境里,手筆頭永遠有一種幽默。這讓我想起前幾天看的《芳華》,不同的是後者黑色幽默前者幽默中有很多溫情。
不知在哪裡看過,先生論鍾書他倆的關系,是家人、朋友和情人。家人的患難與共,朋友的惺惺相惜,情人的濃情蜜意,這本書里體現的淋漓盡致。真是世間最令人羨慕的關系。
家庭環境真的很重要,正直的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造就錢瑗這樣優秀的人。在不自由的環境里盡可能給孩子最多的自由,讓她盡情成長,本身的模樣加言傳身教,一定會是最好的樣子。
看這本書的時候家中有人去世,內心總是有種對生離死別的無奈之感,很不符合23歲的年齡。朴樹說我們這一代還沒長大就在老去,估計就是這意思。而書的前幾章就講述了三人分散,讓從小經歷很多告別的我深有感觸,人世間不過就是一場場離散重逢,在這里分開,在那裡重聚,不必太過擔憂,不用太過憂愁。
我們兩個老了~
我們仨個散了~
我一個人思念他們兩個~
楊絳,錢鍾書,女兒錢瑗。
一位百歲老人,懷念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女兒寫下的,我們仨,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是丈夫對她的評價,她可謂是一個賢妻良母,無論是對家庭上,對丈夫,支持丈夫的工作,做他的賢內助,讓丈夫安心做學問,對女兒她都是盡心盡力,看的出來她很愛自己的女兒,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女兒和丈夫有好多像的地方。她也很愛自己的丈夫。當他們一路搬家漂泊,最後北京的三里河寓所成了他們的家,自此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這是一個很幸福很幸福的三口之家,之間有那麼多美好的回憶,楊絳老先生最後一個人思念他們兩個,我當時有點心疼,憤憤命運的不公,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去和他旅行如果旅行過後你們仍然相愛,那你們就結婚吧。楊絳老先生和錢鍾書把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稱為探險,他們的愛情讓人羨慕,肅然起敬,這是一個百歲老人對以往生活的回憶他們一家三口是不與人爭,也不屑與人爭,這是一種灑脫的人生態度。
讀楊絳《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我被作者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他們三人作為高等知識分子,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有著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中國知識分子「不忮不求」與世無爭孜孜以求的嚴謹治學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很濃厚。
錢鍾書是我最鍾愛最尊敬的大知識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了,有空的時候就讀一讀。雖然有些讀起來比較費事,但我還是很樂意去翻一翻的。記得當時的《管錐篇》是我30歲生日時,我讓妻子給我買的禮物,至今還在書架上整齊的碼放著。我很驚詫於他讀書的廣博與駁雜,中外知識與思想在他那裡互通有無,信手拈來,全無絲毫的別扭與不適。以後,凡是有關錢鍾書的傳記、逸事我都愛看,並且做了很多筆記。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樣讀書、治學的。我的書架上還有《錢鍾書與西學》、《錢鍾書傳》等。因為喜歡錢老,自然「愛屋及烏」:喜歡他的夫人楊絳的作品。
楊絳老先生懷著深深的眷戀,回味著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們仨》里,作者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一周內,斷斷續續,終於在今天清晨,讀完了楊絳先生這本不算長的紙質書。
前兩部分,只是先生個人的感發,無法感同身受,很想放棄。
直到第三部分,娓娓道來的回憶,才讓我慢慢走近,融入其中。
人生如此漫長,尋到一個志同道合,琴瑟和鳴的伴侶,攜手走過坎坷的一生,著實不易。最好的感情,未必非要愛得炙熱,情深,容易相傷。你有你的缺點,我有我的不足,兩個不完美的人,走到一處,輕輕相擁,互補而後完整。你人生得意時,有我; 你失意落魄時,有我。無論順境逆境,有你,有熱愛的事業,鍾愛的書籍,縱使身處陋室,食不果腹,依然心安。錢先生與楊先生的感情,讓人艷羨。
一個家庭的組建,源於兩個相愛的人,而後,有了愛情的結晶。三口之家,再平凡不過,卻也是最有暖意的存在。一直覺得孩子就是父母的責任,從TA降生,就需要付出一切來愛TA,照顧TA,父母是無私付出的一方,孩子是理所當然接受的一方。看到楊先生一家三口的相處方式,才意識到,原來,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也可以是朋友,是兄弟,是姐妹。平等的看待親子關系,是我從中學到的,也是值得反思的。
每一本讀過的書,即便記不住,卻也會在心中留下些許痕跡,當在另一本書中遇到相似的時期,地點,人物,甚至只是相似的感受時,睡去的記憶就會被喚醒,它們如同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珠子,彼此連接在一起,形成一串串完整的珠簾。
從朋友那裡偶得《我們仨》這本書,認真拜讀之後,我思索良久。
對於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朴實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於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楊絳那裡是一種淡定自然。
我佩服她對萬事萬物淡然處之的超脫,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周遭境遇高低始終保持真我,靜守自己的一片天空。用楊降翻譯過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與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先生與錢鍾書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可以稱之為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敬佩她在面對繁華時的從容,面對坎坷時的沉著冷靜。人活一生,酸甜苦辣都會經歷,於是能敢於面對者,才是真正的見過「大世面」。所謂見過大世面,不是無知者無畏,也不是楞頭青式熱血沸騰,更不是退縮者的看破紅塵,而是經歷磨難後的坦然,是經歷風雨後對自身的修持,是承受悲歡後,對生命的敬畏!善待自己,不忘初心。楊降先生便是如此。
一個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從她們身上時時會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楊絳先生真可謂是見過大世面的女中豪傑!
看完我們仨,其實沒有多大的感覺,篇幅很短,很快的就看完了。
但看完後一種簡單而又溫暖的感覺總是縈繞在心頭,為錢老先生和楊老先生在文革中仍堅持讀書研究學術而敬佩,為兩人把寂寞枯燥的異國求學生活過的有姿有色而欣喜,為兩人攜手走完一生的坎坷而感動,復雜的感情真的太多,不知道該怎麼具體表達,但在豆瓣上看到肆意的批判楊老先生的文法之類的做法不可取,楊老先生不過是在人生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回顧過去,記錄人生而已。不至於要用與眾不同的批判來找尋自己的價值感嘛?好書分很多種。有的篇幅廣大,有的意義深刻,有的視野廣闊,但於我而言,能夠安安靜靜的紀錄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小石子」的作品也是一部好書。況且我們也能從作者記錄的生活從側面看出他們成功的原因:「我們仨」中的三個人都沒有什麼所謂的野心,只是安安靜靜的做好手頭的事,研究自己喜歡的書而已。但卻取得了很多人一輩子都都不到的成就,尤其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是不是我們太過忙碌野心太大了呢?
我們也應該好好靜下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被這世俗的世界囚禁,即使就像書中那樣,有三個人的親情,也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裡,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楊絳先生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鏈。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裡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致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像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里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楊絳的書我還在找著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
㈧ 楊絳傳和我們仨哪個好看
這兩部電影的風格都不同,擾敗看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楊絳傳》是一部講述了楊絳一生的肆李前傳記片,展現了楊絳對文學、女性觀念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電影表現出作家楊絳在裂清每一段人生中所承載的堅強,支撐著沉重人生坎坷的信念與不苟言笑的勇氣,令人折服。 《我們仨》是一部愛情片,講述了三個朋友分別經歷了從青春到成熟所帶來的故事。電影將愛情、友情、夢想、責任之間的關系緊密融合,對年輕人對於情感的努力與關注表達出深情的贊美。此外,電影淡雅的畫面、溫馨的故事情節和精彩的表演也能讓觀眾受益匪淺。
㈨ 經典語錄:因為有人寵著,我們才放任自己盡情脆弱
經典語錄:因為有人寵著,我們才放任自己盡情脆弱
1、一瞬間想要放棄所有一個他就足夠。
2、之所以給你取外號,只是不想跟別人一樣叫著你。
3、你能伴我多久,葬在我身邊嗎,只要你不推開我輪回都可以。
4、每一天都在變,不變的是我對你的感情和一顆永遠愛你的心。
5、就這樣等著你,你不來,我不走。
6、因為有人寵著,我們才放任自己盡情脆弱。
8、還是晚些認識吧,對的時間你才會是對的人,你正成熟我剛好溫柔。
9、為你輾轉反側,為你放棄世界有何不可,夏末秋涼里帶一點溫熱。
10、如果決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問自己和別人值不值得,心甘情願才能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才會義無反顧。
11、最心酸莫過於喜歡一個人喜歡得太認真,卻又在他面前表露出滿臉無所謂。
12、與其久久的思念一個人,還不如面對面表白。與其不死不活的拖著,還不如趕緊換人戀愛。感情的事最怕拖,因為拖到最後,結局必然不好,但青春卻被消耗殆盡了。
13、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接近你。
14、大抵在愛情里頭,沒有什麼能比梁缺得上遇見一個會從細節里疼你的人更幸福吧!
15、假如可以的話,我願意花去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陪著你。
16、許你笑逐顏開一世無憂,此生清風明月長伴天涯。
17、愛情就是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群,相同的只有你和我,時間在變,空間在變,不變的只有對你無限的思念。
18、我們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懵懵然就愛上那個人,然後,不得不用盡一生來遺忘。
19、為你解凍冰河,為你做一隻撲火的飛蛾,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值得。
20、人海中,認定了你,這便是我的執著。
經典語錄:不要對我說對不起,因為我們沒關系
1、腦袋空不要緊、關鍵是不要進水。
2、世事往往如此,想回頭也已經來不及,即使你肯淪為劣馬,不一定有回頭草在等著你。
3、知道你過的不好,我就安心了。
4、無論吵鬧多少次,說多少傷人的話,最後還是會因為捨不得對方而和橡亂辯好如初,這種感覺真好。
5、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齒還有愛情。
6、總有一個人會改變自己,放下底線來縱容你;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怕失去你,才寧願把你越寵越壞,困在懷里。所謂性格不合,只是不愛的借口。
7、如果考試能用QB做獎勵,國家早就富強起來了。
8、我那麼喜歡你,你喜歡我一下會死啊。
9、說金錢是罪惡,都在撈;說美女是禍水,都想要;說高處不勝寒,都在爬;說煙酒傷身體,都不戒;說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10、無論別人怎麼看,不要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11、世界什麼都有,只要你願意用心感受
12、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13、青春獻給了房子,中年獻給了孩子。
14、不要臉這事,如果乾的好,叫心理素質過硬!
15、哼,冬天最流氓了,總是喜歡對我凍手凍腳。
16、你要努力!為了你的奧迪我的迪奧。
17、做一個簡單的人,看世間繁雜卻不在心中留下痕跡。
18、請不要把我對你的容忍,當成你不要臉的資本。
19、琴棋書畫不會,洗衣做飯嫌累。
20、不要對我說對不起,因為我們沒關系。
經典語錄: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曾經為了別人難為了自己
1、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堅強,直到除了堅強,你別無選擇時。
2、人就是這樣,好一下,壞一下,高興一陣,痛苦一陣,在自知冷暖中,我們慢慢學會了隱忍,日子就不覺得難過了。
3、得不到回報的付出,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打擾了別人傷了自己。
4、人心,一般不會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傷。
5、走錯了路,要記得回頭;愛錯了人,要懂得放手。人心都是相對的,以真換真;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只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懷念弄的比經過還長。
6、我一直相信釋迦牟尼說的一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陪乎什麼。所以我也相信:無論我走到哪裡,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
7、小時候我以為自己長大後可以拯救整個世界,等長大後才發現整個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8、再美好也經不住遺忘,再悲傷也抵不過時光。
9、誰都沒有比誰生活的容易。只是,有的人痛不欲生。而有的人,卻默默地咬牙,逼自己學會堅強。
10、越是努力挽留的東西,往往失去的最快。
11、輕嘆那些不堪的過往,在惶恐不安中試圖尋找些讓自己平靜的理由。
12、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曾經為了別人難為了自己。
13、很多事確實不是所有年輕姑娘都承受得了的。逼著你往前走的,不是前方夢想的微弱光芒,而是身後現實的深淵萬丈。
14、一個人的豁達,體現在落魄的時候。一個人的涵養,體現在憤怒的時候。一個人的體貼,體現在悲傷的時候。一個人的成熟,體現在抉擇的時候。誰都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做你該做的事情,才叫成長。
15、和一個人在一起,如果他給你的能量,是讓你每天都能高興得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得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滿了動力,對未來滿懷期待,那你就沒有愛錯人。最合適的感情,永遠都不是以愛的名義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為對方的陽光。
16、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放手的,才叫真愛。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17、當你可以直面自己身體里與生俱來的笨拙與孤獨,你便能夠徹底諒解過去的自己。大多數人都像我們這樣活著,雖不聰明,但誠懇;雖會犯錯,但坦然。
18、人最軟弱的地方,是捨不得。
19、人有時候會突然變得脆弱,突然地就不快樂,突然地被回憶里的某個細節揪住,突然地陷入深深的沉默,不想說話。
20、眼睛,不應該用來為傷害你的人哭泣,而應該用來尋找那個正確的人。
21、開始很美,過程很累,結局很悲,清醒很難。
《我們仨》經典語錄
1、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2、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3、他發願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4、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5、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於是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6、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態龍鍾。他沒有力量說話,還強睜著眼睛招待我他現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7、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8、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9、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10、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十百年之後。鍾書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知已,不求有名有聲。
11、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傷心事,悲苦得不知怎麼好,只會慟哭,哭個沒完。鍾書百計勸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悲苦。但是我沒有意識到,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鍾書百般勸慰,我那時候是多麼幸福。12、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
13、神仙煮白石,吃了久遠不餓,多沒趣呀,他不羨慕。但他作詩卻說憂卿煙火熏顏色,欲覓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詩里說:鵝求四足鱉雙裙,我們卻是從未吃過鵝和鱉。鍾書笑我死心眼兒,作詩只是作詩而已。
14、我們如要逃跑,不是無路可走。可是一個人在緊要關頭,決定他何去何從的,也許總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們從來不唱愛國調。非但不唱,還不愛聽。但我們不願逃跑,只是不願去父母之邦,撇不開自家人。
15、是的,這類的夢我又做過多次,夢境不同而情味總相似。往往是我們兩人從一個地方出來,他一晃眼不見了。我到處問詢,無人理我。我或是來回尋找,走入一連串的死胡同,或獨在昏暗的車站等車,等那末一班車,車也總不來。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16、我心上蓋滿了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
17、我和圓圓走在路上,一定攙著手;上了電車,總讓她坐在我身上。圓圓已三四歲了,總說沒坐過電車,我以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電車,坐下了,我說:這不是電車嗎?她坐在我身上,勾著我脖子在我耳邊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貼身坐在車座上,那樣才是坐電車。我這才明白她為什麼從沒坐過電車。18、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19、我喊他,沒人應。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20、 兩年不見,她好像已經不認識了。她看見爸爸帶回的行李放在媽媽床邊,很不放心,猜疑地監視著,晚飯後,圓圓對爸爸發話了。
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她要趕爸爸走。
鍾書很窩囊地笑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
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
經典語錄:成為想成為的自己,才遇見想遇見的愛情
1、那個讓你流淚的,是你最愛的人;那個懂你眼淚的,是最愛你的人;那個為你擦乾眼淚的,才是最後和你相守的人。我多希望,這三個人都是你。
2、你要搞清楚,是你喜歡對方,不是對方喜歡你,你既然主動了,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應該是你預料中的事,怪不了任何人。有勇氣追求喜歡,也要有勇氣接受眼淚,結果要自己承擔,誰叫你有本事喜歡人家,沒本事讓人家喜歡你。
3、只有碰到喜歡的人才會變成話嘮,碰到不喜歡的人一句話也不想多說。
4、真正關心你的人,是無事時百般挑剔,有事時抓著你手一聲不吭的。監督你過順境,支撐你過逆境,人生三兩人,足矣。
5、人往往在閑得蛋疼的時候最矯情最脆弱,在深淵掙扎的時候最清醒最堅強。
6、走錯了路,要記得回頭;愛錯了人,要懂得放手。人心都是相對的,以真換真;感情都是相互的,用心暖心。只是一起走過一段路而已,何必把懷念弄的比經過還長。
7、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8、沒有來臨的事別胡思亂想,不屬於你的人別痴心妄想。好好的活在今朝,珍惜眼前所擁有的,這樣就夠了。
9、所謂教育,也許就是這樣,愛與耐心,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這世界不是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但這世界上的很多東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壞來形容。
10、等待太久來的東西,多半已經不是自己當初想要的了。
11、一個強者要有三個基本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12、嫁的人是誰,很重要,因為他決定著你一輩子的生活狀態。娶的人是誰,更重要,她很有可能決定著你一生的層次和高度。不要將就的嫁,也別違心的娶。
13、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即使你再排斥現在的不愉快,光陰也不會過得慢點。所以,好好善待自己,並相信一切終究會好起來。
14、小時候我們的城市像郊外,我們的腳步很輕快,那時天空很藍心很小路很寬,長大後我們的存在像塵埃,我們的距離被拉開。
15、5句話治好選擇困難症:去還是不去的時候,去;買還是不買的時候,不要買;說還是不說的時候,不要說;給還是不給的時候,給;吃還是不吃的時候,不要吃。
16、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艱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苦難,然後才懂安慰他人。
17、他日嫁得良人,定要謝你當年不娶之恩。
18、你可以不再天真,但一定要善良。像孩子一樣善意和寬容,然後讓自己變得更好。
19、幸福九個字:有希望,有事干,有人愛。
20、成為想成為的自己,才遇見想遇見的愛情。所謂溫度剛好的愛情故事,所謂疲憊生活里的英雄夢想。
經典語錄:因為喜歡,所以情願
1、一個人時要像一個團隊,一個團隊時要像一個人。
2、你需要一見鍾情很多人,兩情相悅一些人,然後才會白頭偕老一個人。
3、好的戀愛關系不是一下子就建立的,它需要時間,耐心,還有兩個真心想在一起的人。
4、生沒有輸贏。贏了,是生活;輸了,也是生活。我們需要追求的是享受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最後輸贏的結果。
5、我們一直尋找的,卻是自己原本早已擁有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願以償的原因。
6、如果沒有明天,那就從今天開始;如果連今天都不完整,那就立馬開始!
7、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8、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9、什麼是人生最好的相逢?漫漫人生,我們遇到另一個人,我們互相影響,一起成長。我流淚、飲泣,然後我微笑。雖然不能終老,但我們曾經擁有最甜美的時光,他裡面有我,我裡面也有他,永遠相思。
10、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笑一塵埃。心若無一物,身如明鏡台。
11、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食物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以此來欣賞,來審定。錢鍾書
12、真正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地活著。
13、往往一開始沒想過有結果的感情,到後來,竟變成你人生中最認真、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法國人說,所有最精彩的旅行,都不是發生在外在,(勵志電影 )而是在每個人的靈魂之中,發掘內在的自己,往往更勝於到外面走一萬里。彭浩翔《破事兒》
14、表白或被表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結局不是談一次戀愛,而是少一個朋友。
15、生命很短,未來很長,別讓負面情緒占據你的內心,永遠都把自己當做一隻鳥,一隻擁有快樂和自由的鳥;用心地經營著每一天,用力地愛著一些人,如果你經常是笑醒的,那麼你是快樂的。
16、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比爾蓋茨
17、我愛你樸素,不愛你奢華。你穿上一件藍布袍,你的眉目間就有一種特異的光彩,我看了心裡就覺著無可名狀的歡喜。樸素是真的高貴。你穿戴整齊的時候當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尋常的,人人都認得的。素服時的美,有我獨到的領略。徐志摩
18、什麼是一心一意?沒選擇,是你;有選擇,還是你。選擇了你,便不再選擇,永遠,是你。
19、希望在20出頭的生命里,做一件到八十歲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事。
20、因為喜歡,所以情願。
㈩ 楊絳傳記好看還是我們仨好看
《我們仨》是一部正能量的影片,展示了三個人之間的友情、愛情和親情,讓觀眾感受到了真知液漏摯的友誼。而《楊絳傳記》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傳記電影,講述楊絳這一位著名作家的生活歷程。這兩部影片在讓觀眾感受到相似的精神力量,都能給大家帶搭爛來很多正能量,激勵大家擁抱精彩的生活,因此埋培這兩部影片我都覺得都很好看,可以讓觀眾體會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