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姚安娜主演短片入圍第75屆戛納電影節,這部短片主要講述了什麼
自從我們的華為二公主姚安娜宣布出道以來,圍繞在她身上最多的話,或許就是對她能力的質疑,她到底為什麼進入娛樂圈,是抱著玩的心態嗎?真是還有人猜測她進娛樂圈,不過是為了追星,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紛紛發表對她的猜想,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短片入圍了第七十五屆戛納電影節 。
❷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是創辦了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1946年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是「棕櫚獎」。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從1951年開始戛納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的「金鴨獎」在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
❸ 求嘎納電影節的簡介!緊急!!謝謝!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
❹ 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介紹
來自比利時的《孩子》摘得金棕櫚枝,美國獨立導演大師吉姆·賈木許的《破碎之花》則榮獲「評審團大獎」,令法國電影18年來「國貨奪標」的熱切願望再度落空。不過,邁克爾·漢尼克的《躲避》還是為法蘭西挽回了面子,繼4年前探討受虐畸戀的《鋼琴女教師》囊括了評審團大獎、最佳男女主角3項榮譽後,這位戛納的常客、法蘭西本土的大師終於問鼎最佳導演的桂冠。備受關注的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則獲得了評委會獎。
而湯米·李·瓊斯《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一舉斬獲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轉身導演的李·瓊斯不僅問鼎影帝,而且處女作即或如此盛譽,可謂本屆戛納最大的驚喜。而《自由地帶》的漢娜·拉斯洛以配角身份登上影後的寶座,更是戛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慧眼又一次顯靈。
眾所周知,戛納電影節有兩大傳統。一是法蘭西出品的熱情奔放,宛如地中海畔的棕櫚樹和金沙灘上的比基尼;二是褒貶不一的特立獨行,有人指責是商業炒作的噱頭掩蓋了藝術的光芒,有人總結為每年格調迥異的評委會成員跳躍性的審美作祟。
如果說77歲的奧斯卡是位年屆耄耋的老人,那麼,58歲的戛納絕對是更年期的主婦,想給她把脈比登天還難。敢預測奧斯卡的媒體,幾乎沒誰有勇氣在戛納影展面前造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影帝、影後——能蒙上一個就了不得,而通常處心積慮的算計都不免「四大皆空」,更不要提「金棕櫚獎」和「評委會大獎」——在戛納影展參賽的作品,千萬別獲得當地媒體的一致追捧,否則100%顆粒無收。
不過,本屆戛納電影節似乎在庫斯圖里卡大師的帶領下,對評論界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妥協示好之態。在大師扎堆的今年,兩個大獎都顯得波瀾不驚,3位早已被業界公認的大師再次披荊斬棘、脫穎而出。
金棕櫚獎得主《孩子》的導演來自比利時的達內兄弟,6年前他們曾憑《羅塞塔》勇奪金棕櫚獎,當時,媒體一片感恩戴德地稱頌戛納總算給了與兄弟倆非凡的才華相匹配的名譽和聲望。本片是繼《兒子》(英文版標題「The Son」)之後的新作(《孩子》的英文版標題「The Child」),達內兄弟將半紀錄片風格的、晃動的、肩扛鏡頭的真實感,頑固地追求到底,不僅在展映期間,獲得了當地觀眾的一致認可,更成為有史以來第5位入主「雙金棕櫚」俱樂部的成員(絕對比2000萬美元片酬俱樂部的門檻要高得多),堪稱天時、地利、人和,無可爭議。
而評委會大獎得主吉姆·賈木許的《破碎之花》,則是另一次眾望所歸的結果。比爾·莫瑞扮演的男主人公某日突然收到「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聲稱他有個兒子,已被撫養成人——為了找出答案,他不得不開始思考並處理與曾經交往的女人們混亂、糾纏的關系。比爾·莫瑞、傑西卡·朗格、莎朗·斯通、茱莉·德爾佩、蒂爾達·斯文頓……豪華的演技派陣容錦上添花的同時,平凡的情節再次因賈木許的原創力而化腐朽為神奇。老賈獨特的世界觀,多年來在戛納影展屢試不爽,此次雖再度與金棕櫚(最佳長片)相距咫尺擦身而過,但評委會大獎也足以說明其成就之不凡。
同樣,評委們依然為媒體准備了充分的噱頭:
《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本是似曾相識的故事——為實現對已故知己的承諾,男主人公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將其屍體運抵墨西哥。本劇是2年前令人驚異的佳片《21克》(讓壞小子西恩·潘二度稱帝水城威尼斯,並為娜奧米·瓦茨贏得了首個奧斯卡提名)的編劇吉列莫·阿里加的新成果,作為奧斯卡金像男配角(93年的《亡命天涯》)湯米·李·瓊斯的導演處女作,登陸戛納本來已是看點十足。結果「演而優則導」的老湯不僅成就了吉列莫·阿里加勇奪最佳編劇獎的神話,更以台前幕後萬能雙棲的姿態,問鼎戛納影帝。恐怕,再沒哪個電影節如此對「新人」(我指導演)不遺餘力地大力扶植了:斯蒂文·索德伯格、拉斯·馮·特利爾……現在又多了個湯米·李·瓊斯,恭喜發財!
而阿莫斯·吉達的《自由地帶》居然捧出了影後漢娜·拉斯洛,則更令人驚掉了下巴。原以為本片最大的賣點是請到了聖城耶路撒冷出生的娜塔麗·波特曼領銜;另外,在猶太教聖地「嘆息之壁」拍攝接吻戲,遭到教徒們激烈指責的爆料也是絕佳炒作。但已過中年的拉斯洛居然憑借片中出鏡不多的配角位置一鳴驚人,一方面朴實無華的演技無懈可擊(這與去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維拉·德雷克》上位的艾美達·斯丹頓相似);另一方面,之前的大熱門丹尼爾·奧特尤爾因媒體的過分吹捧終於引發了評委會的逆反心理(這與前年戛納影展上,《狗鎮》的妮可·基德曼的遭遇雷同),也不能不說是重要的客觀原因。
至於《青紅》獲得評委會獎,並不意外。描述我國當今城市與農村的經濟、文化差異巨大的社會現實,堪稱王小帥的看家本領,而上海的夢與現實雲雲,正好能將王小帥的鋒芒完全展示出來。當然,我之前曾預言過,本片無競爭力染指大獎(金棕櫚/評委會大獎),特別是在今年,各路大師們多年密制的烈葯面前,即使是一杯濃茶,依然顯不出分量。不過,對中國電影不可等閑視之的心態,似乎在全世界電影人的心中泛濫開來,不僅是章子怡成為首次出席慈善酒會的亞洲明星並有幸繼奧斯卡之後頒獎戛納——《青紅》、《黑社會》、《最好的時光》,兩岸三地不同風味、不同性格分別進入競爭單元,本身已是中國電影獲得的至高禮遇。加之,評委會成員中有我們的「華人標簽」名導吳宇森,因此,本就品質不俗的《青紅》雖不算極出類拔萃,憑其實力奪得「評委會獎」仍屬情理之中、水到渠成。連賈木許都謙稱自己是侯孝賢的學生,這當然是恭維和客套,但同樣也是不折不扣的稱贊和敬意。
姜文曾經說影評人對電影的指指點點就像太監評論做愛,也許戛納電影節正是聽見了這番話,才死心塌地地邀請他在前年做了一回評委。無獨有偶,姜文那一屆評委對《狗鎮》的態度,與去年《花樣年華》的冷遇幾乎如出一轍,影評人推崇什麼,評委會就對什麼不予理睬,套用金庸先生的《白馬嘯西風》:「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不過,第58屆戛納電影節,卻在喧囂浮華背後,給了影迷更多的欣喜——不僅是在一蟹不如一蟹的電影節衰退潛流中逆水行舟的品質,更是不嘩眾取寵、不矯揉造作的中肯的結果。
❺ 戛納電影節閉幕式明道發文稱下次是希望帶著作品來,他還有希望火起來嗎
明道還是有希望火起來的,只是他需要遇見好的劇本和團隊,也需要一個翻紅的契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繼續提升個人演技。
明道是一個跟娛樂圈格格不入的人,他曾被陳導評價為“謙謙君子”,如此高的褒獎足以證明他的品質。只是明道的個人風格讓他不太能適應激烈競爭的環境,很多一段時間里,他都沒有機會拿到優質的影視劇資源。明道對於拍攝一部好作品的渴望是顯而易見的,他也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以獲獎者的身份踏上紅毯。
明道的作品雖然不多,但能看出來每一部他都演得十分用心。不少業內人士都曾經表達過對於明道演技的褒獎,他是一位十分敬業的演員。在工作之餘,他的時間幾乎都留給了家人,沒有什麼機會進行個人宣傳。
你看過明道的作品嗎?哪一部是你最喜歡的呢?
❻ 戛納獲獎短片《時間代碼》,看後有何感想
2016年,第69屆戛納電影節在5月份開幕。西班牙真人短片《時間代碼》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
15分鍾的短片放映完後,會場上笑聲、掌聲、歡呼聲十分熱烈,讓其它入圍角逐戛納大獎的短片黯然失色。
甚至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男女主曾經都是舞蹈演員,因為某種原因而告別了舞台,為了迫於生計而當起了地下停車場的保安。哪怕他人如今只是跌落凡塵的普通人,但還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地踮起腳尖去親吻自己的夢想。
所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拚命點亮自己擦出絢麗的煙火,努力找尋詩和遠方,任何夢想都能羽化成詩,為自己譜寫出一首最美的贊歌。
❼ 戛納電影節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
戛納電影節又叫做戛納國際電影節,在1939年就成立了,一直以來都是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電影節。簡單來說,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就是在電影界內給予的最高肯定。
所以,如此高級別的電影節,即便不能獲得,只是受邀也是一件很榮譽的事情。
電影節最初的目的當然是給優秀的作品頒獎,同時激發大家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同時,也給大家一個互相認識的機會,畢竟都是同道中人。
還可以在記者面前揚眉吐氣,要麼吹噓自己也能走紅毯,要麼讓大家看到沒有受邀又如何,一樣也能參加戛納電影節。
在這不到兩周的時間里,是戛納最熱鬧的時期。周邊的小鎮、酒店和酒吧,隨處可見有人拿著劇本推銷,有人在介紹自己,想辦法銷售自己的作品。
❽ 戛納紅毯上為什麼會出現群魔亂舞的現象
法國戛納電影節設立於1946年,自開辦以來,戛納電影節始終堅持推動世界電影的發展,振興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更好的國際舞台為目標,如今的戛納電影節在堅持初衷的前提下,不斷地創新進步,吸收新的電影概念和想法,致力於發現電影新人,為電影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法國戛納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以及柏林電影節被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在電影行業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很多電影人都以能夠獲得戛納電影節獎項為畢生的榮耀!
每年的戛納電影節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的電影人出席,而走戛納紅毯是戛納電影節里最重要的環節,各國影視明星都會通過短短的60米的紅毯展示自我,讓記者拍照,本來應該是電影人的盛會,可是這幾年的戛納紅毯上卻突然出現了很多網紅,各種搔首弄姿,群魔亂舞的走紅毯,還有賴著不走的小明星,著實拉低了戛納電影節的檔次和地位!
面對如此眾多的網紅和微商走在世界頂級電影節戛納紅毯上,著實拉低了戛納電影節的檔次,首先這是電影人的盛會,是推動電影發展和發現優秀電影作品的地方,怎麼可以出現這么多網紅非電影人士呢?這樣的現象到底是打了誰的臉呢?網紅的行為確實丟人,為了商業目的到電影節去走秀,不過戛納電影節的組織者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源頭問題不解決,這種現象是不會杜絕的。盡管組委會不承認售賣邀請函,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網紅手中的邀請函都是經過實名電子注冊的,並不是單純的贈予,這一點來看,很有可能組委會是默許這樣的買賣行為的,更有可能是內部人的操作不想公之於眾!
總之這種現象不根除,戛納紅毯將會越來越混亂,群魔亂舞還會再現!
❾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海報發布致敬《楚門的世界》,為何這部電影如此經典
第75屆戛納電影節海報發布致敬《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是在1998年的時候播出的,現在已經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這部電影的題材非常的新穎,同時開創了真人秀的先河。這部電影是由喜劇演員金·凱瑞主演的,看到了他精湛的演技。
很多人都會同情電影里的楚門,但是大家也可以想像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像楚門一樣。可以說楚門生活在一個世外桃源里,在這里,他永遠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他的生活壓力也不是特別大。可是一旦出門選擇離開這扇門,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美好,可能看起來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