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電影大愛無疆觀後感
篇一:大愛無疆觀後感
今晚我們觀看了《大愛無疆》微電影,它是有幾個小故事拼湊而成的,都是圍繞親情,愛情寫的,讓我感動不已,班上有些同學甚至淚如梨花。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貧窮的大學生,在女友面前誇耀自己很富有,要給女朋友買戒指,就欺騙自己父親說:「爸,我要考研究生需要500元報考費,快點打給我。」他家裡是農村的,並不是很富有,500元對於他們家來說,是他們家裡兩個月的生活費。可想而知,這錢他們家是拿不出來的。但是這父親心想「為了娃兒的學習,說什麼都要湊齊這錢」。於是這位父親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去醫院賣血。很滿足的將賣血得來的240元馬上寄給孩子,就在出門的路上被車撞了。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不覺的奪眶而出,這位父親的愛是如此的偉大,如此的無私。感嘆一句「父愛如山啊!」。
這位父親為了區區500元竟然去賣血,這舉動真讓人震撼。作為父親心裡想著:只要兒子能有出息,干什麼都是願意的,無怨無悔。這就是父愛的偉大之處。正是這份父愛感動了兒子,電影最後的結果是:孩子讀懂父愛的含義,知道自己錯了,並考取了研究生。我不禁想到高爾基曾說過:「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想想現在的我們,不喜歡父親的嘮叨,看不慣父親的做法,不理解父親的苦心;還沖他們發脾氣摔門而出,甚至破口大罵。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能完全讀懂自己的父親,只有我們自己為人父母時才會理解父母的'辛勞。現在我們應該珍惜他對我們的愛,學會理解並體會他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雖然我們平常的父愛沒有這位父親這么的轟轟烈烈,但是在我們的日常點滴中有所流露。這使我想起,近期網路熱傳的一則公益廣告:爸爸得了老年痴呆,兒子帶他去吃飯。盤里剩下兩個餃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餃子放進了口袋。兒子覺得難堪,爸爸說,我兒子最愛吃這個了。最後的畫面出現這樣一行字:他忘記了一切,但從未忘記愛你!你被打動了嗎?父愛一直以特有的沉靜的方式影響我們。父愛怪就怪在這里,它是羞於表達的,疏於張揚的,卻巍峨持重,所以有人說:父愛如山。
父愛如山,父愛無言,父愛在行動中,讓我們感受到愛在其中,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從而澆灌了一棵結滿愛的參天大樹。
父愛如山,父愛的山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而成的;父愛的山是一種力量,支持著我們的一生。父愛的山,讓我們作出正確判斷。
篇二:《大愛無疆》觀後感
剛才看了《大愛無疆》,可惜是從半途中打開的電視,錯過了一些內容,不過基本還是明白,一個離開人間的女孩和她爸爸是怎麼從文字去影響一些人,到成立一個「還本助學」基金的故事。
女孩是湖北師范學院的學生,一個哲學女孩。留下了一百多萬字的日記,爸爸把他整理成冊,出版成書,因為是日記,涉及隱私,所以它的讀者大多是爸爸認為應該讓他(她)去讀的那些人,書的名字叫做《樹種樹樹中路》;女孩生前還有資助貧苦學生,所以爸爸就用女兒的名義,成立了一個「還本助學」基金,「還本」,是因為一個被資助的女孩,在她初中畢業的時候,堅決拒絕再接受資助上高中。
為了受資助者的尊嚴,他們覺得,在資助貧窮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是考慮被資助者的感受。
這,讓我非常感動,不由聯想到幾年來我們助學團體的許許多多。
我一直對坤叔和期望大哥那種無私的奉獻敬佩著,()但我在心裡始終有些質疑著那種奉獻對孩子們成長歷程的影響,雖然,我也一直在那麼地參與著。
我們不必去追究助學者的動機,「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智者的教誨。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多多考慮,這么做究竟對一代人有啥影響。
湘西的求助學生檔案,千篇一律地填著:人多地少,體弱多病……孩子們的父輩,似乎把貧窮當成一種習慣了。可是孩子呢,那些單純的清澈的眼光,明明流露的是對知識的渴求。
我們那種資助,當然能讓那一個個心底徹亮的孩子安穩地坐在教室,可是,能讓他們心底那一份純真保持多久?他們的心理是否因為有人交了學費就真的變得自信而陽光?
不得而知。
篇三:《大愛無疆——崔學選》觀後感
看了崔學選同志不顧身患重病 , 堅持與北川災區人民奮戰在一起 , 克服重重困難進行災後重建,直到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先進事跡專題片《大愛無疆》,感受深切,教育深刻,我切身感受到:崔學選同志工作中身先士卒,不畏艱險,立足災區長遠發展,堅持科學援建、和諧援建,為援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認真學習他身上的優秀品質和無私奉獻的拼搏精神。崔學選,一個普通而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個承諾「來到北川就要承擔起責任」的援建幹部,一個心系災區,一直沒有住上板房的「帳篷局長」,一個關心教育,關愛孩子的山東漢子!崔學選以實際行動,模範踐行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為我們所有的黨員樹立了榜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理解生命的過程,有人如是說「人生實際上就是一次生命的旅行」崔學選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生命,什麼是堅持自己的信念,什麼是理想,什麼是生命的價值。一直以來,我在想:人生、理想信念、共產黨員這三個詞是該如何串聯起來的?觀看專題片後,崔學選用鬥志和操守,深刻詮釋了「人生、理想信念、共產黨員」的內涵。
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跋涉,人生就是奮斗,人生就是旅行。人一生下來,就開始了跋涉、奮斗、旅行。在人生旅途中,有的人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收獲了褒揚的目光,綻放了一路光芒,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他;而有的人卻只能夠留下一個個黑暗的腳印,為身後寫下無數的恥辱,被人民唾罵一生。山東崔學選同志無疑是前者的典型代表。
理想信念是什麼?它是人生的太陽,前進的動力,是推動每一個人前進的強大的內在精神寄託。信念,使你變得心胸寬廣,氣度非凡;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是他人生觀的映照,是他世界觀的反射,是他價值觀的凝結。生活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冉冉升起的太陽;事業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攀登險峰的拐杖。
那麼,共產黨員的人生是什麼?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又是什麼?崔學選同志的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共產黨員的人生就是為全心全意人民服務的一生;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就是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為之努力奮斗。戰爭年代,無革命先烈為了共產主義,為了為人民謀自由、謀利益,拋頭顱、撒熱血,前仆後繼。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要像崔學選同志那樣,理想高遠、信念堅定,像紅葉一樣昂揚向上,追求陽光;要像崔學選同志一樣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信仰不動,黨性不移,本色不改,忠誠不變。
崔學選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他是我們廣大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牢記重託、不辱使命的堅定信念;學習他情系災區、忘我奉獻的無私情懷;學習他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的拼搏精神,學習他親民為民、先人後己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為著理想而拼搏的執著,學習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來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要強化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崔學選同志為榜樣,忠誠於黨,甘於奉獻堅持自己的信念,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貳』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5篇
《不期而遇的夏天》電影你看了嗎?《不期而遇的夏天》講述了一對忘年好友的友情 故事 。小學生易水生偶然認識了落魄孤獨的流浪漢黃四毛,看似毫無交集的老少年和小孩子卻成為了忘年之交。一起來看看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 觀後感 心得感想,歡迎查閱!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1
男人這一生其實一直都是躁動的,像極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那個夏天,汗與淚交織,躁與火並存,基本上,那個夏天什麼樣子,人生的大概輪廓就是如此。
《不期而遇的夏天》發生故事的小鎮,則像極了每個男人一生都無法逃離的桎梏——或是愛情,或是家庭,或是偏執,或是階層……不一而足吧,但歸咎起來,無外乎情感與經歷。但影片想要表達的況味又層次復雜,讓黃四毛和水生兩個充滿年齡差的兩代人,有著近乎父子與朋友、自我與他我、理想與幻夢這種種關系的傳達。
留守 兒童 的設定,讓水生這個角色其實充滿了對父愛的渴望,很多觀眾在看的時候,第一時間將兩人定位為朋友或忘年交,但他們之間,不更像是父與子嗎?一個孩子在遭遇欺辱與霸凌的時候,最渴望的那個挺身而出的英雄,永遠是留給父親的,而在影片中,這個角色留給了黃四毛,此後兩人的歡快時光,人生指引,包括嫌隙與分別,都在兩人間發生,種種跡象表明,一直過著失敗人生的黃四毛其實就是父親的化身。
水生在這個夏天中對黃四毛這個人的印象以及認知,大概也寫照著很多人對於父親這個人一生軌跡的快進——厄困時的一次拯救,第一次對父親充滿了崇拜;懵懂時的一絲關懷,內心感受到父愛的溫暖;見證了父親的頹敗,偶像幻滅;遭遇誤解憤怒,父子展開攻擊;最終相互理解時,卻終道分別……
一個孩子對於父親對情感軌跡,與這個夏天不期而遇的一場相逢是不是如此的相似?
而黃四毛則演繹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男人的存在,他一事無成以撿廢品為生,固守小鎮,內心對初戀充滿無限憧憬但受阻於現實,既沒能力得到愛情,又沒能力改善生活,只有在幫助水生的時候,才像是一個完整的「人」,被尊重被仰慕被需要,這個階段,恰是一個男人的「夏天」,正值巔峰時刻,充滿了反抗意識,但同時被無能為了的負面情緒煎熬著。
父與子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其實就是朋友關系,男人之間,除了最開始的惺惺相惜,還有憤懣的互相攻擊,以及最終的握手言和與自此別離。這是和愛情大相徑庭的一種關系,但也絕對是一個男人成長過程中,無法缺席的一場際遇。以「不期而遇的夏天」為題,我認為寫照的就是這種情感。
與以上兩種清晰可見的關系相比,自我與本我就需要抽絲剝繭細心尋找,那是一種心有戚戚的人才能得到的呼應,水生的自我是飽受欺負的孩子,黃四毛就是他內心渴望的超級英雄式的他我,一個可以呵斥那些孩子,帶著自己歡樂賓士的人。而黃四毛的自我和水生沒有任何區別,都是那個一直被人欺負的弱者,艱難度日,無以反抗,他我則是水生幻想中的自己,可以為他人擋風遮雨,一路凱歌。
這也恰是理想與幻夢的關系,水生至少還能有一個幻想存在,但黃四毛的最終,只能自己奮起向著毀滅奔襲而去,對於影片而言,這是故事的爽點,是情緒被推波到最高時的一場釋放,但對於尋常的我們而言,卻是最失敗的選擇,因為這種反擊就是把人生推向終點……
也因此,這個講述尋常人生故事的電影,有著最不尋常的感情。這個「夏天」確實不太一樣。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2
平常一年到頭難得看電影、電視,可能是職業習慣,喜歡看材料要直奔主題,語言簡潔,觀點鮮明,直接看「干貨」,看電影、電視太耗時間。看到宣 傳說 是宜春人易寒導演的電影,宜春樟樹市人陳創主演的電影,割不斷的宜春本土情的本性使然,昨晚在美團購票上影院觀看了於9月3日全國公映的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
電影沒有講述高、大、上的故事,沒有大角色,沒有大場景,講的是一個底層人物黃四毛的故事,似涓涓細流濕潤了觀眾一雙雙眼睛,如慈愛的老師娓娓道來。看似沒有主題,其實提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那就是不要歧視底層人,要關心、關愛底層人。
劇中的黃四毛從小沒了父母,讀書不多,曾打過工,因 文化 不高,沒有技術,難以勝任工作,只好從事撿破爛的工作,被周圍人看不起,看似一個反派人物,但從他與小男孩易水生等人交往的細節來看,他其實是一個正派人物。他在美麗的夏天,因為相同的被人歧視的遭遇,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在農村「七里坑」轉學到鎮上讀書的易水生,從而成了彼此心中最好的朋友,當看到易水生經常被三個學生欺侮的時候,他利用他能做到的能力要「罩」到易水生,保護易水生,這體現了他的正義感。當他被易水生外婆誤解為偷了600元錢時,他委屈得流了淚,說了肺腑之言,盡管自己有點小毛病會順點人家的破銅爛鐵,但從沒偷過人家的錢,說明他做人是有底線的。他要易水生幫撿了礦泉水瓶子,他很講義氣,要給回扣,送了文具盒給易水生, 教育 易水生不要走他讀水不多的老路,說明他是一個很有情感的人。他對小時候帶過他的三婆婆會經常去看望,送牛奶、給錢,說明他是一個很孝順的人。
反觀殷老闆,看似一個成功人士,很風光,實則是一個反派人物,盡管在物質上他很富有,但他在精神上很貧窮。他仗著自己有錢有勢,一次被黃四毛順了兩根鋼管,認為黃四毛總總是壞人,歧視黃四毛,次次欺侮黃四毛,說「見一次打一次」。黃四毛屢次被打不還手,不是他沒力氣打不過殷老闆,他知道自己沒社會地位,被人看不起,不想去惹殷老闆及其背後的社會勢力,他只想做一個本份人,哪知道殷老闆欺人太甚,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還擊,樹起來一個男人應有的人格和尊嚴。黃四毛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只要殷老闆說一個「服」字就夠了,他沒有將殷老闆置之於死地。打鬥前殷老闆遞菜刀給黃四毛和黃四毛打贏後遞菜刀給殷老闆兩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殷老闆的心態是量黃四毛沒膽量,黃四毛的心態是不以強凌弱,進行公平決戰。至此,這部影片揭露了一些暴發戶財富增長精神不長、仗勢欺人、為所欲為、為富不仁的丑惡靈魂,揭示了做人要低調的為人准則。
影片講的盡管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揭示的是全社會應關心、關愛底層人物的大道理。比如加強技能培訓,拓寬就業 渠道 ,扶持創業,調節高收入,增加低收人群的收入,還有精神上不歧視等等。我們每一個人是平凡的,但每一個勞動者都是不平凡的。底層人物是我們事業的基石,群眾利益無小事,讓每一個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乏的是善於發現美的細心。我是地道的宜春人,對影片中的場景可能到過一些地方,搬上熒屏的宜春鄉村真的很美很美。
這部影片話題凝重,但又帶點喜劇味道,語言很美,風趣幽默,夾雜了很多宜春土話,猛然發現,原來我們宜春方言也能如此悅耳動聽。
這部影片是小製作電影中的精品,較好地宣傳了宜春,不亞於宜春上了一個招商引資的大項目。宜春,美麗的宜春,好客的宜春,旅遊的佳地,養生的仙境,投資的沃土,創業的寶地。四方賓朋,開放的宜春正張開雙臂擁抱您,選擇了宜春就選擇了財富。來吧,朋友。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3
兩個原本毫不相乾的人,一個是備受欺負的留守兒童,一個是打工失敗的中年男人,由於同處於社會底層,飽受周圍環境的歧視,或許是出於同病相憐的心理,交織了一段短暫的友誼。雖然相互幫助,但是打心底里又都看不起對方,導致友誼發生裂隙;但是又都心地善良,能原諒對方;但是命運的軌跡終究不同,兩人終將永遠分開,繼續各自的人生。
黃四毛是個鄉村青年,早年去深圳打工,但是由於沒有文化,找不到好的工作,現在又回到鎮上,以收破爛為生。由於貧窮,經常幹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他經常去殷老闆的工地上偷些鋼材拿去賣,被人發現了追著跑,還把鋼材弄丟了,狼狽不堪。他在鎮上沒什麼朋友。
易水生是個鄉村留守兒童,父母都去深圳打工了,把他寄養在鎮上的外公外婆家裡。外婆脾氣不好,對他沒什麼好話。在學校里,他經常被欺凌,卻不敢還手。他在鎮上沒什麼朋友。
這兩個沒有朋友的孤獨的人就交上了朋友。
他們相互幫助。水生在學校里幫黃四毛從垃圾桶里撿瓶瓶罐罐的廢品,讓他拿去賣多掙點錢;水生遭受欺負的時候,黃四毛走上來幫他解圍。他們同病相憐,共同的處境使他們交上了朋友。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互相看到對方的窩囊、無能,相互看不起對方。水生從不敢還手,黃四毛幫水生教訓了那幾個壞蛋,讓他去還手打他們,他不敢。黃四毛呢,只會嘴上功夫,遇到比他強大的人,他只會可憐地屈服。殷老闆看不起他,他遇到殷老闆,在最侮辱的打罵下,也不敢還手,不敢說話;他從小喜歡的袁桂蓮嫁給了村支書的兒子鄧春生,人家有三層的房子,有車,有錢,他只會在背後罵他土狗。他的三輪車橫在馬路中間當了鄧春生的車,被鄧春生當面破口大罵,還被打,他也絲毫不還手,也不敢罵,就像小鬼見了閻王。連受舊貨的老闆也看不起他。
他想著有一天有錢了,就能把袁桂蓮取回來,水生看破了他,告訴他,不會有那一天的。這深深刺傷了他,他也罵水生膽小,沒出息。
貧窮,不僅使得別人看不起黃四毛,連水生也懷疑他。有一次黃四毛幫水生把米拎回外婆家,外婆留他在家吃飯。晚上外婆發現自己抽屜里的六百塊不見了,當天只有黃四毛來過他們家。黃四毛當天剛好去市場上買了一件四百多塊的紅色時尚衣服,幻想著有一天送給袁桂蓮的。水生想當然地懷疑是黃四毛,他去黃四毛那裡,向黃四毛要回他偷的錢,兩人的信任和友誼破裂了。外婆鬧到派出所,但外公及時來到,發現是場誤會,因為錢是外公拿去置換家用物品了。水生請求黃四毛原諒,黃四毛不能原諒他。
黃四毛下定勇氣向殷老闆報復,奪回他的尊嚴。晚上,他來到殷老闆吃飯的小餐館,用棍子把殷老闆痛打了一頓,逼他投降了,灰溜溜地離開了。
最終黃四毛還是原諒了水生。但是他要離開了,他住的那座廢棄的房子要被拆掉了。水生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面,只在屋裡收到黃四毛留給他的禮物,一隻玩具盒和裡面一些零花錢。
中國是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導演用這部短片向人們描繪了中國內地山區貧困地區的鄉土人情,世間百態。那裡沒有工業,貿易,財富的積累很少;重重大山阻隔了外面的世界,人們缺少和外面的世界的思想上的聯系。貧窮帶來了很多問題。
可幸的是,貧窮未必會奪走人們的善良。
可悲的是,一個人窮到極致,所能剩下的唯一的財富便是自尊,而且這是他最大的財富。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4
雙向的關愛和護助,溫暖且治癒
黃四毛是鎮上的混混,靠撿破爛營生,不僅被人瞧不起,甚至連一個朋友也沒有。在鎮上讀書的易水生,父母在外地打工,遇事後也不敢告訴外公外婆。面對同學霸凌,他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忍受,直到黃四毛的出現。
四毛與水生原本是兩個沒有任何交集的小鎮居民,較大的年齡差也讓兩人看上去並不會有太多的共同語言,但類似的人生況遇,卻讓兩個路人在這個夏天有了一場不期而遇,兩人也因此成了各自心裡唯一的朋友。從不期而遇,到交心知底,再到因誤會引發的心生嫌隙,四毛與水生的友情在這個夏天遭遇了過山車般的忽冷忽熱。人間的冷冷暖暖,戚戚歡歡,也在這個夏天有了更多的生活味道和煙火氣息。
現代社會,人是很難獨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或多或少都會與他人有所往來,這既是生存所需,也是情感與心理上的雙重需要,《不期而遇的夏天》中的四毛與水生亦如此。四毛與水生的關愛和護助是雙向的,因而更溫暖也更治癒。影片對兩人關系的層級遞進,在細節上拿捏的極有分寸且非常自然。水生剛開始向四毛打聽「紅色羽絨服」時,四毛一句話就敷衍過去了。後來,四毛卻主動向水生講起了紅色羽絨服,講起自己愛慕、暗戀已久的袁桂蓮。甚至還帶著水生一起去偷偷觀察袁桂蓮。將這幾個細節有機地串在一起,讓四毛對水生的信任過程更夯實也更具說服力。
水生對四毛亦然。如果說剛開始僅僅是為了報答四毛的相助之恩,為自己找一個可以不被欺凌的依靠,那後來請四毛去開家長會,就是對四毛的完全信賴和依靠。這個過程,同樣由一系列細節串聯起來,從而讓這份不是親情卻勝似親情的友情,更醇厚也更暖心。四毛幫水生開家長會的橋段,既強化了二人的信任關系,也為之後二人的「反目」起到了催化作用。開過家長會後,四毛以為水生已徹底把自己當朋友了。因此,當水生「誣陷」他偷外婆600塊時,他失望透頂。這段戲,是影片高潮所在,兩位演員的表演質朴無華卻又充滿了張力,看得人有些傷感有些無奈甚至有些心碎。
四毛與三婆婆的關愛與護助也是雙向的。四毛趁三婆婆熟睡之際偷偷塞錢,三婆婆去世後託人將錢交給四毛…代入感滿滿的點滴細節,讓人瞬間淚奔。三婆婆對四毛的貼心照顧,四毛對水生的傾力相助。四毛對三婆婆的感懷之心,水生對四毛的感恩愧疚。凸顯在小人物身上的這種素樸與善良,努力與堅守,頓時讓人心裡暖暖的。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又何嘗不是這樣,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你幫我一時我念你一世,只有雙向的付出,彼此之間才會更和諧。這樣的和諧關系不僅能溫暖人心,更能治癒傷痕,予人力量。
大叔與小孩的彼此治癒、相互救贖,這樣的題材在國產影視作品裡比較鮮見。《不期而遇的夏天》以此為主線,在聚焦殘酷現實的同時,也給予了更多的溫暖和力量。尤其是影片的結尾,跳出了慣常的合家歡模式,讓人對四毛和水生的命運歸途有了更多想像。影片在對現實生活的還原上更多注重的是呈現,鏡頭寫實,畫面優質,配樂貼合,表演給力,在娓娓道來中拉近了觀眾與角色的距離。
四毛燒掉了紅色大衣,預示著他徹底告別了不切實際的夢想。那縷火光會否照亮他未來的前程,影片並沒有給出具體交代。但像他這樣有正義感有同情心也懂感恩,且時不時也會閃爍出人性光芒的街頭混混,值得擁有更好的明天。看著文具盒裡四毛留給自己的回扣,望著挖掘機鏟車開進四毛的住所,水生的心情復雜而沉重。在經歷過波折與苦痛之後,在與四毛未曾謀面的「告別」之後,水生也應該能在父母親情的護佑下,茁壯成長。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5
影片故事發生在江西宜春,不論是導演易寒、主演陳創、郭可軒以及片中其他小演員,都與宜春這個城市有著不解之緣。電影大膽啟用了當地的素人演員,結合當地方言還原生活的氣息。導演易寒曾說,《不期而遇的夏天》是給家鄉的一份答卷,那麼主創團隊是如何呈現這份答卷的?電影背後又有什麼感人故事?
片名中的不期而遇,對於主創易寒與陳創來說,卻是命中註定。易寒與陳創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他倆正值青春的時代,兩人在宜春文藝學校的戲曲班做過同學。導演易寒回憶:「陳創 畢業 後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而我處在特別迷茫與彷徨的時候。通過信件交流之後,陳創鼓勵我考導演系,並為我交了兩年學費。我就是他庇護的『水生』。」易寒將人生所經歷的變化與友情融入創作,化為《不期而遇的夏天》中孤獨失意的黃四毛與水生,也讓故事更具生命力。
《不期而遇的夏天》是遊子對故土、對自己血液浸染的地方,所寫的一封信。影片真正打動觀眾的,還是其中樸素的情感,觸摸到了他們內心柔軟的地方。易寒表示:「如果把電影當成一個農村片,我覺得可能把格局弄小了。比如說黃四毛這樣的人物,就像一線城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壓力巨大,想到要回到家鄉、同學、自己親人面前,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去。很多孩子產生一種對前途、人生、生活的迷茫和彷徨。就像陳創說的一句話,這部電影中的黃四毛,可能很多人能夠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某一段生活在困境當中的痕跡。」
同時,電影所表達或呈現的,不僅僅是宜春,而是從宜春出發,關注留守兒童、彷徨青年這樣處在生活困境之中的人。電影的小演員郭可軒以及歐陽招娣就是當地的留守兒童,而影片對於留守兒童孤單童年的探討,也在網上引發熱議。在記者采訪之中,兩位小演員真情流露,飾演水生的郭可軒表示:「感覺她(母親)拋棄了我。」導演易寒2007年創作的《遙望南方的童年》便是聚焦留守兒童這個題材,電影也在豆瓣收獲了9.4分的高分。
《遙望南方的童年》電影海報
易寒表示:「我對留守兒童非常了解,每次看到他們,就會在內心激發做點事情的慾望,最後通過我的專業,形成劇本。留守兒童屬於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普遍現象,在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政策扶持下,這種現象已經逐步減少。但對於存在的那部分孩子,他們不缺吃穿,需要的是情感滋養,在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撫慰與陪伴。」導演的這份堅持通過電影,傳遞給了更多人,讓父母們能夠產生思考,怎麼樣更好的照顧、關照孩子的心靈與成長。
影片於2019年9月1日開機,9月2日陳創母親過世。陳創在奔喪之後回歸片場,帶著對母親的思念與悲傷投身表演。最後一場極具爆發力的戲份之中,陳創貢獻了精湛表演,也完成了對角色的告別。陳創表示:「最後一個鏡頭,當眼淚流下來的時候,那行眼淚的成分太復雜了,包含了很多,真的值千金,我至今都能回憶當時拍那場戲最後一個鏡頭的感受。每一個角色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可貴的創作,我們演員能用有限生命演繹各種角色不同人生,真的很幸福,我愛表演。」
《不期而遇的夏天》主創團隊根植宜春,在聚焦社會問題上表現出中國電影人的高度責任感,也為家鄉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電影不單單是只為感官刺激、天馬行空的商品,它也可以反映社會存在的問題,讓觀眾去 反思 和回味,感受主創團隊的用心與溫情。
《今日影評》編導觀察:《不期而遇的夏天》如同之前《遙望南方的童年》一樣,依舊是導演寫給家鄉的一封長長的信。在如今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寫信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些古老而樸素的情感也是,如同片中一大一小的友誼,對待婆婆的溫情,我們需要多一些作品把這些情感留下來。
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觀後感心得感想5篇相關 文章 :
★ 《盛夏未來》電影觀後感心得5篇
★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優秀觀後感心得感想範文5篇
★ 《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觀後感心得精選5篇
★ 電影《活著》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 電影《少年的你》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 《攀登者》觀後感5篇
★ 電影《決勝時刻》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5篇
★ 觀看《烈火英雄》心得感想
★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最新觀後感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