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那個電影或微電影裡面一開始是一群小男孩光著身子睡覺的 就是一進去鏡頭就對准他們 然後開始介紹出品
媽媽讓我再愛你一次
② 電影,主角的嘴角會不時抽搐,並發出犬吠的聲音
樓主你好
是電影《叫我第一名》
BoBo(詹姆斯·沃克 飾)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這種嚴重的痙攣疾病
導致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奇怪的聲音。而這種怪異的行為
更是讓他從小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在學校里老師經常批評他
同學們更是對他冷嘲熱諷,就連他的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
http://ke..com/link?url=
③ 大家來幫忙找一部電影的片名!
《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
殘雪創造的某種無意識「從上個星期四以來,就一直落大雨。到今天早上,忽然雨停了」小說是這樣開始的。今天是星期幾呢?沒有寫,那麼,到底下了幾天的雨?也沒法知道。只設定了一個特定的時點,卻沒有設定和它相對應的時點,殘雪對故事鋪墊的這種滿不在乎,將讀者從事物相對關系的世界一下子帶進事物本身的世界裡。看了幾行,我們就能知道:這里的講述人不是那種常有的、令人放心的、無微不至的解說員。殘雪的講述人是不會解說事物的關系的。她只是展示事物本身,像一個夢。在這夢一般的事物本身的世界裡,可以被發現的,只有靠自己去找。你用心聽也許就能聽得見,你用心看也許就能看得見,那麼,你就會明白一些事物本身的意味了。因為殘雪創造世界裡的一切事物都有它本身的意味。
太陽一曬起來,就將雨後的滿院子的泥漿曬得臭熏熏的。講述人阿梅是在那院子里「整整一個上午」鏟除蚯蚓。這是怎麼回事?整整一個上午鏟來鏟去鏟不完,「又肥又長、粉紅粉紅」,動不動還要爬進房子里來的蚯蚓是否象徵著什麼?還有不知厭倦地每天在院子高牆那邊搗大洞的那個鄰居、「著了魔似的老點鞭炮」的孩子、大狗……它們彼此之間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如果你站在阿梅的地點好好看,好好聽,就能知道它們對阿梅而言意味著什麼。
又肥又長的蚯蚓,從搗大了的洞刮進來的風,鞭炮的響聲、院子里的熱氣和臭氣,一個個都很清楚地做著一件事:進攻阿梅,都在從外面向裡面進來呢。阿梅「整整一個上午」鏟來鏟去地鏟那數不清的蚯蚓,是對抗要進來的一切事物,保衛自己的象徵性的動作。她是怕這些事物進來的,住在高牆圍繞的房子里的阿梅是怕外面的事物進到她和她的領域裡面的。
住在又熱又潮的像母親子宮似的住所里,拚命地把自己關起來,拒絕一切從外面進來的事物,這種人我們是並不陌生的。對,這就是我們自己。阿梅那永遠鏟來鏟去,要鏟掉外面的活生生的事物的動作,不就是我們在看不見的精神世界裡天天反復的動作嗎?我們難道不是最喜歡高牆圍繞的家嗎?哪怕多麼悶熱,多麼臭,我們也和阿梅一樣,想拚命保衛自己住慣了的小小世界。
阿梅的孤獨
第二段寫的是阿梅在院子里回想的事情,那是八年以前的事。只有母親和一個女兒住在一起的家裡,來了一個男人。這對女兒來說,是一件大事。阿梅有生以來第一次發現母親會愛上自己以外的別人。「老李」這個客套的稱呼就表示阿梅對他的隔膜和距離。
阿梅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母親,她注意到男人鑽進廚房。廚房象徵母親,象徵我們最喜歡的那永遠單方向的照顧和保護、無償的母愛。阿梅發現,那應該只屬於孩子只屬於自己的地方,母親竟然讓別人進去,而且連飯都忘記做了!忘記做飯,當然是母親「玩忽職守」的重大的事件。「一年四季總系著墨黑圍裙,眼睛總是腫得像個蒜包」的母親形象,投射出阿梅的不安、憤怒、失望、嫉妒和憎恨,無比的不祥和醜陋。
有一天阿梅到廚房去拿「一樣東西」。什麼東西呢?當然是去拿母親的關心和愛,她想讓母親想起阿梅這個孩子。母親當然注意到她,而且說:「這個人從來這樣目中無人的」,這句話說得對。阿梅這個人長大了還離不開母親、一直沉溺在母女一體的封閉世界裡,對外面來的人一點興趣都沒有,連個招呼都不打。後來母親乾脆上門閂不讓阿梅進來,在裡面和老李「笑呀、講呀,鬧個昏天黑地」。顯然,母親是對阿梅炫耀著她和老李是多麼的親密。醉翁之意是什麼?母親確實在炫耀兩件事:一是她再也不想做長大了的孩子的好母親了;還有一件是,對一個長大了的人來說,和外界來的他人交流與交合是多麼的快樂!
這樣,阿梅徹底孤獨了。到了七月份,就發生一件事。我們又碰到一個沒有相對應時期的七月了,沒有比較對象的七月意味著絕對的溽熱。這是阿梅身體外面和裡面的熱、她第一次感覺到的生命本身的熱。因為這一切這么熱,阿梅就感到渴了。為了解那激烈的渴,她就到廚房去舀水。可是,這一次在廚房裡出現的不是母親,而是老李。
老李冷不防地進來,向她求婚。他那發灰的臉和抽搐的身體顯示著他的極度緊張,搖搖晃晃的凳子也是老李心情的比喻。老李求婚的理由是很奇怪的,阿梅理解的是:因為阿梅的母親有一套房子,要是和她結婚,就可以住這房子,用不著另外找房子了。
阿梅對這荒唐的求婚既不生氣也不高興,只是「噗哧」一下笑出了聲。她這種態度,不僅讓老李慍怒,而且讓讀者也慍怒。老李即使理由荒唐、受到阿梅母親唆使,但畢竟是當著阿梅的面直接表白的,可是阿梅既不同意也不拒絕,竟然說明自己笑出來的理由是:「本來打算去寫一封信,結果在這里聽你講了這么久的話」。她打算寫信,應該可以說對外面的人不是完全沒有興趣了。她開始憧憬外面的、遙遠的不存在的人了。但是,現在就在這里好好地存在的人就不行。
阿梅是我們自己的鏡像
在小說的第三段里,阿梅竟然和老李結婚了。太奇怪了!她絕對不是克服萬難、高高興興地終於和她所愛的人在一起的,但也不是哭哭啼啼、無可奈何地嫁給封建家長決定的對方那裡的。讓讀者困惑的是,阿梅的結婚不符合戀情故事的那一套,既不是自己願意的,又不是被強制的。明明知道人家是因為你母親有一棟房子才求婚,自己又對他沒有什麼感情,別人也沒逼你,那麼你到底為什麼要結婚?是不是這個講述人故意把故事給省略了一部分?
想來想去,我們最後只好得出我們最不願意接受的荒唐的結論:阿梅是沒有什麼理由就結婚的,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也許也可以這樣說,阿梅是聽其自然的,母親希望她結婚,老李也想和她結婚,所以她結婚了。這里完全缺少了阿梅自己的願望和意志。
這種結婚真的奇怪嗎?並不奇怪。非但如此,這種缺少自己意志的聽其自然才是我們最習慣的行動的方式。比如說,你為什麼要上大學?是不是因為母親說上大學好,老師說上大學好,在你周圍的和不在周圍的世人好像都說上大學好?一個人,根據自己的明確願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來活自己的人生是多麼可怕,又是多麼困難!還不如繼續當母親的好孩子、當世人的奴隸,按照別人的願望,度過別人的人生,這樣子的人生多麼輕松啊,我們最怕的是完全自由。
可以這么說,殘雪的阿梅和魯迅的阿Q一樣,是我們自己的鏡像。對,阿梅的結婚確實並不奇怪,也並不是殘雪故意編造出來的玄妙的謎。如果有謎的話,我們自己才是真正的謎。因為我們永遠看不清、聽不見、也不明白自己是什麼。
阿梅對外面世界的嚮往
第四段,婚後第二天,老李就在屋角搭一個閣樓,掛床帳子。閣樓表示老李在家裡不三不四的懸空的位置,臟兮兮的帳子表示他和阿梅之間的隔膜,還意味著他覺得性很臟,怕性、怕異性的心理。老李從這個帳子里說,跟阿梅一起睡,他「總是害怕」,問她「有什麼意見沒有」。阿梅對此只有「含含糊糊地嘀咕了兩聲,算是回答」,好像也沒有感到什麼慾望,也沒有什麼主意。老李在這兒住了三個月,就搬回自己的老家了。因為他怕阿梅,阿梅對他也沒有什麼感情,只忙著向大家都不知道的遙遠的人寫信,兩個人各自隨心所欲。母親稱他為「吃閑飯的人」「耍猴把戲的人」。這也說得對,老李違背母親的期望,沒能讓她的女兒長大成人,而且他還沒有自己的慾望,仍然是一個配合別人的意向而演戲的猴子。
相處的時間很短,可是老李和阿梅之間生了一個兒子。阿梅成母親了,老李馬上開始訪問。大概是想看兒子的同時,也想看做了母親的阿梅的樣子吧。「老李一來就鑽進廚房」,但是在廚房裡的仍然是母親。「隔一會兒母親就慌慌張張地跑出來,從門縫里向阿梅房裡窺視」,但是阿梅好像完全沒有準備從自己的小房子里出去,反而「假裝沒看見」母親。沒辦法,母親只好親自表演給她看,應該怎麼做母親。她「抱起大狗沖進廚房去」,每次「弄幾樣好菜」給他吃,很有耐心地養育大狗。可是阿梅還是沒有被喚醒,沒有學著母親的樣子,反而「對他們故作神秘的態度感到好笑」。母親和老李、大狗持續表演五年後終於死心了,老李再也不來了。母親也走出廚房,搬到靠近廚房的一間堆房裡去,堆房是收進不用的東西的地方。母親是這樣宣言的:她再也不要照顧阿梅。對阿梅而言,母親已經像是不要了的東西,可以收進堆房裡的。還有一個大蒜的問題,這篇小說充滿大蒜的味道。母親本來很喜歡吃大蒜,口裡總是噴出濃烈的大蒜味兒,後來在廚房裡,和老李、大狗一起吃,誇贊大狗能吃。只有阿梅認為吃大蒜是一種「壞習慣」。其實大蒜是很補的,吃了能有慾望,能有生命力。那麼阿梅怕吃大蒜,是不是說明她怕有了慾望呢?兒子大狗能吃大蒜,天不怕地不怕地活自己的人生,「將來說不定能當將軍」。反過來,怕吃大蒜的阿梅是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行屍走肉?大狗也學著父親看不起她,總叫她「喂」,從不叫她「媽媽」。
小說的主人公叫「阿梅」,可是除了標題以外,這個名字整篇里一次都沒有出來,誰也不叫她阿梅。她好像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一樣。對,既沒有自己的慾望、意志、計劃,也沒有自己的人生的這種「我」,還需要什麼名字?她只是在她那小院子里像個影子似的,無目的地走來走去而已。老李不來了,這兩三年間,阿梅對外面世界的嚮往越來越強烈了。以前可憐巴巴的老李的形象,現在在阿梅的想像中,已經變成一個「精乾的,漂亮的小個子男子漢」了。最有意思的是連阿梅自己都贊揚老李的出走,她說「他離開我們這一招真是做得聰明!」這是阿梅的一個新變化。
阿梅的「愁思」
到最後一段了,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小說開頭,阿梅是在一個太陽天里,在一個又熱又悶的院子里,一面鏟著要進房子的蚯蚓,一面回想過去八年發生的種種事情。她正午的時候開始回想,現在已經是傍晚了,「太陽就要落到堆房後面去了,母親又在堆房裡咳起來」。阿梅繼續說:「她這么咳已有兩個多月,大概她自己也感到不會久於人世了,所以她把門緊緊地閂上,為的是不讓我去打擾她。」第一次看這一段的時候,不知道讀者是否想過,母親快要死去,為什麼要「所以」把門緊緊地閂上,不讓女兒進來呢?母親是因為快要死才不讓孩子接近的,一個母親的最後任務不是哭哭啼啼地抱緊孩子,和孩子一起沉浸於綿綿的骨肉之情,而是跟永遠想依靠自己的孩子,勇敢地一刀兩斷,讓她一個人向外界走出去。為了讓孩子真正地活,母親必然是要離開人世間的。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這篇小說引起讀者思考的一些問題了。《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里,阿梅的「愁思」到底是什麼?答案都寫在最後兩行,她的愁思是:「今晚要是颳起風來,那圍牆會倒下來,把我們的房子砸碎」。房子砸碎了,母親會死,母親死了,孩子也要死掉。失去了依靠、失去了保護,你只好面對這個世界,一個人站起來的,阿梅的愁思就是這個。喪失了孩子的身份,奴隸的身份,面對這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一個人站起來是多麼可怕的事!真正地活自己想要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可是,你看,時候快到了。太陽曬得那麼厲害,滿院子熱氣騰騰,又肥又長,粉紅粉紅的蚯蚓,也就是象徵生殖器、象徵生命的蚯蚓,源源不斷地鑽進阿梅內部。她的內部已經充滿生命、充滿向外界的憧憬,充滿開始自己新人生的願望。對,阿梅真想獨立了。就是因為她想獨立的願望是真實的,她還在猶豫。因為你一旦獨立,一開始追求真正的自由,那麼你永遠回不到又暖又潮的母親體內了。但是,如果你真的要活,你就先要死一次.
找了很多網站沒能找到原文.但在新浪讀書頻道有殘雪小說自選集在線看.
下午我去圖書館幫你把書借出來,晚上在打上來.
④ 求一個電影名字 就是一個男的老師 得了一個什麼病我忘了 頭部經常回頭抽搐 而且經常發出哦哦哦 的怪聲
是《叫我第一名》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8-12-07
這片子挺勵志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敘述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並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主角在小學時,因為沒辦法克制的發出怪聲,而被學校認為是不受管教的壞小孩,不僅老師們不諒解,同學之間更是會取笑他這種行為。 到了國中,幸好碰到了一位好的校長,因緣際會下讓他上台發表自己的這種症狀,並且也讓主角說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讓大家了解他並不是故意作怪,之後,他對自己就比較有信心了。 大學畢業後,他秉持著每個學生都值得被教導而很想當老師的想法,去各個學校面試尋求教職,但是,校方人員總因為他的症狀而對他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甚至還要求他上課中不能發出聲音才會聘請他,這些種種原因讓他感到挫折,但幸好有母親一直支持他鼓勵他,讓他勇敢的面對生活,克服困難,在這過程中他也收獲了愛情。 最後,經過了大約25間學校的面試後,終於有一間小學願意聘請他擔任有一年合約的二年級導師!而他也印證了他非常適合當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都想處的很融洽,最後甚至獲選為那年度的優秀新進教師。
⑤ 誰知道這部電影
片 名: 黑店狂想曲
主 演: Pascal Benezech ...... Tried to Escape 多米尼克 皮諾 瓊-克勞德 德賴弗斯
導 演: 馬克·卡羅 讓·皮埃爾·熱內
地 區: 歐美
語言說明: 法語
影片類型: 喜劇
上映時間: 1991
這部片子是從新巴洛克電影中演化出來的異數,一個怪誕的夢境。因為它黑暗、怪誕,又因為它充滿了童話色彩和超現實主義語言,超現實的幻想喜劇,可算CULT精品。《天使愛美麗》的導演馬克·卡羅和讓·皮埃爾·熱內的第一部長片。1991年問世時,引起法國影壇一片驚喜。
影片的故事在一個沒有國家沒有時間的詭秘荒誕世界中進行。從一開始,它就震住了觀眾。畫面是一個腦滿腸肥的黑心屠夫,如同庖丁解牛一樣舞動著明晃晃的切肉刀,但是你別以為你不會顫栗,他切下的可是一個人的臂膀。這還不要緊,整個大樓里的人都以食人肉為生,每天都有一個人失蹤,可是就沒有一個人出來「揭發檢舉」 ,一個個心安理得!!要在10年前,肯定有人說這部影片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吃人」的黑暗。其實,你大可不必當真。它就是一個狂想的電影,如同游戲機里的程序,絕無道德評判。從表現主義到詩意現實主義,到科幻片的各種成分的配方,使得《黑店狂想曲》如同一杯混合著條理和放縱的法式雞尾酒,讓人從虛假的「現實主義」電影中徹底釋放出來。
本片的風格屬於超現實的幻想喜劇,沒有明確的時空背景,只知道故事中人因經濟蕭條,以吃人肉維生。開肉店的屠夫擁有一棟房子,裡面住了幾戶怪里怪氣的「自已人」,他們都希望吃到別人身上切下來的鮮肉,若沒有新鮮「貨源」的話,他們寧願犧牲自已人也在所不惜。前馬戲班小丑路易本是他們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兒愛上了他,並助他逃過一劫。全片劇情發展天馬行空,不太講求邏輯性,但卻特別重視詭異氣氛的醞釀,好些逗笑片段拍得極具神采,像隨著電視上播出的音樂測試彈簧床的一段。導演用平行剪接蒙太奇將屠夫做愛時的彈簧床響聲、女兒拉提琴聲、主婦拍打地氈聲和路易油漆天花板聲等組接在一起,製造出令人捧腹的效果。可惜影片下半部關於地下黨徒的情節,拍得頗為凌亂,只好靠一埸大水災來製造動作性的喜劇高潮。
轉眼已是公元2005年,正是歲末年初之際,幾年前的此時,媒體上關於世紀末的話題仍是鋪天蓋地。這個伴隨著西歷紀元而來的末世概念,對國人本來無甚意義,但說得多了,倒也煞有介事,記得當時街巷中不僅有許多神秘的傳聞,似乎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令人惶恐的末世氣味。可是世紀末究竟是怎麼回事,沒有基督教傳統和文化想像的中國人,其實也不明究里,畢竟隔著遠比一個大洋遠的文化距離,說來說去,只是拾西方人的牙慧而已,心理上恐怕也不會真把某個年份當回事。六道輪回,循環往復,哪一年不是一樣的苦海沉浮,反正是一樣的苦,心早已疲怠了,最多為超生多想想地獄道、修羅道罷了,誰當真會去管什麼西方人的世紀末災難是怎樣的一幅恐怖圖景。就這樣,幾年後的今天,等到不期然遇見了兩個西人的末世想像形諸於影像的東西,牽強地想到了些關於末世拯救的意思,悚然一驚,原來常懷這樣的末世之恐,是有助於人自省並懂得愛和珍惜的。
這兩個想像,就是上世紀末的兩部電影,法國人的《熟食店》和德國人的《吐瓦魯》。機緣湊巧,在兩個晚上一前一後看了它們,還巧的是,它們不僅有相似的風格、意旨,也有相似的譯名:《黑店狂想曲》和《浮世狂想曲》。想像狂放,有趣瘋狂,翻譯難得地恰切。兩個故事的發生背景、時間均語焉不詳,這倒正合人們的心理預期:末世悄悄逼近,誰也不知它在哪個時辰、哪個地方就會像一片烏鴉雲陣突然降臨,當你意識到的時候,已是如影隨形,甩也甩不掉。
熟食店大概位於城鄉結合部的一棟公寓樓的一層,店主兼屠夫強悍有力、生氣勃勃,樓上的住戶臉色陰沉、目光閃爍而犀利,彼此似乎保守著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外面的世界死氣沉沉,糧食嚴重饋乏,實行嚴格的配給制,有的人已經不堪忍受,轉到地下像老鼠一樣地生活,報紙上稱他們為恐怖的洞穴人。樓上的住戶還算幸運,他們靠救世主般的屠夫和他經營有方的熟食店,還可以勉強果腹。隨著馬戲團小丑路易斯的入住,以及屠夫的女兒茱莉和他相愛,秘密漸漸從漫天的濃霧中顯露出猙獰面目:公寓里的住戶之所以相安無事,活到今天,全是因為靠宰殺外來的無辜者,吃他們的肉才熬了過來。現在,路易斯成了下一個可憐的待宰羔羊,被愛情喚醒的茱莉決心不顧一切地保護他……
故事和主題其實不算新鮮:愛的力量終將救人於罪。吸引人的是它講述的方法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怪誕的想像又建立在黑色現實的基礎之上:一邊是荒唐可笑的細節,比如音樂的節奏、編織的節奏、粉刷的節奏和做愛時身體抽搐的節奏奇妙地共鳴共諧,有自殺強迫症的女人費盡心思設計機關卻總也死不了,由於被殘酷放大的人性黑暗和陰郁詭異的氛圍及誇張表演、變形鏡頭的反差所形成的張力,使電影在表現嚴肅主題的程中始終不乏黑色喜劇的色彩。一邊是當代社會充滿寓意的荒誕人生,看似黑白分明,實際價值倒置,一片荒蕪。城裡的人無法生活,千方百計逃離,狀如避難所的熟食店卻是貨真價食的吃人黑店;表面上公寓里的人相親相愛、彬彬有禮,緊要關頭則搶奪、傾軋,甚至把自己的母親推上砧板;地面上的人視洞穴人為寇讎、強盜,反而是他們肯為救素不相識的地面人犧牲性命;整個公寓里最弱小又最善良的兩個人,一個是馬戲團小丑,一個是天生弱視的姑娘。
所有背景隱去,世界只剩一個孤島,整棟公寓樓孤伶伶地立在永不消散的大霧里,愁雲慘淡,燈光迷離,血盆大口在黑暗中張開,只待將人和血帶肉生生吞下,及至吞下整個世界。吐瓦魯的故事總算讓我們稍稍瞥見了外部的世界。不看倒好,尚余著一分霧里看花的想像,一看之下,除了廢墟還是廢墟,海里僅剩的一條船也是將沉未沉,即將沒頂。說是挪亞方舟吧,那浴室已搖搖欲墜,像安東穿著充氣衣服的爺爺拚命強撐著弱不禁風的身體,安東不僅要一次次動了惻隱收留那些無產無業的老人歇腳避雨,還要製造虛假的繁榮討爺爺開心。世界早已荒蕪,隆隆的雷聲逼近,這一棟危樓又能苦撐多久?還好,在毀滅前一秒,安東和艾娃終於主動逃離,開動了駛向夢幻之島吐瓦魯的航船。
看《黑店狂想曲》時我的心情一直很緊張,片子里洋溢著一股暗涌的恐怖氣氛。泛黃的色調,破敗的大樓,所有的一切都有異於常規,每一間屋子中都有慾望的陷阱。底樓有吃蝸牛青蛙生存的人,上面有整天以各種方式自殺的女人,還有等著吃人肉的一家四口,有兇殘的屠夫和妖艷的妻子,只有屠夫的女兒似乎良心未泯,那是因為她遇到了愛情。
愛情的那一頭是一個從遠方慕名而來的男子,他的存在最終導致了這個黑暗世界的徹底崩潰。導演在刻意營造那種詭異恐怖氣氛的同時不忘放進一顆閃著光的種子,在這個男子身上注入了許多的溫情和勇敢,通過愛情的美好喚醒另一顆不曾死去的靈魂,於是這個原本黑暗荒謬的世界就有了被顛覆的理由。
影片中還有一群生活在地下的「夜鬼「似的人,和地上同類相殘的人相互映襯,分不清孰是孰非,混亂靡爛的糾纏在一起讓人不寒而慄。想起村上春樹的世界中也常常會有「夜鬼「的影子,暗藏在地鐵的軌道中伺機捕捉夜行孤獨的人。或許「夜鬼「的存在是人所有潛藏惡欲的具象表現吧,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可怕,幸好還有那善良的一面,還有愛情,友誼,音樂,關懷,安慰,這些是讓心豐盈濕潤的雨露,我們誰也不能缺少。
說到音樂,在這部影片中也被賦予了特別的使命。愛情的展開是他們坐在一起安寧的彈奏,女的拉大提琴,男的拉鋸琴,相得益彰的和諧。而最後的最後還是他們坐在樓頂的平台上拉琴,我們聽見了琴聲,看見了希望和光明,還有倖存的孩子一臉無辜天真的凝望。
整部影片充分展示了導演對鏡頭的駕馭能力,甚至配樂,剪切都極具功力。有一些非常經典的片斷成為後來許多導演模仿的源頭。比如影片中同一時空的穿插切換,做愛的時候震動的韻律被導演設計成鍾擺的動盪,油漆工的來回粉刷,老太太打毛衣的針線節奏,女子拉提琴的緩急有序,一切都保持相同的韻律節奏。當高潮來臨時,所有的人都似乎爆發般的瘋狂,然後一切沉寂,鏡頭毫不拖泥帶水換到另一個場景,看的人卻還不能從剛才的節奏中掙脫出來。你只有高呼酷呆了!
之所以注意這部片子是一位朋友的極力推薦,如果說我的生命中帶我走進電影世界的是93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那麼這個朋友就是從《黑店狂想曲》開始愛上了電影,不可否認這部法國片的確有它獨特的魅力。
⑥ 求一部美國電影
特種部隊2011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受爭議的法國記者愛莎遭到塔利班首領綁架,網路上正倒數計時,只要時間歸零時,全世界可以看到愛莎被處死的過程。六名救援小組與時間競賽,前往救援;他們有辦法跨越興都庫什山,成功救援嗎?還是只能和網友一樣面對慘絕人寰的可怕行徑?
目錄
基本信息
主要演員
劇情介紹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中文名: 特種部隊
英文名: Special Forces
導演: Stéphane Rybojad
主演: 黛安·克魯格 / 傑曼·翰蘇 / 伯努瓦·馬吉梅 / 丹尼斯·門諾切特 / 拉斐爾·佩爾索納
上映日期: 2011年11月2日 法國
國家/地區: 法國
類型: 動作 / 冒險 / 劇情
對白語言: 法語
字幕: 中文
編輯本段主要演員黛安·克魯格 Diane Kruger ....Elsa
傑曼·翰蘇 Djimon Hounsou ....Kovax
伯努瓦·馬吉梅 Beno?t Magimel ....Tic-Tac
丹尼斯·門諾切特 Denis Menochet ....Lucas
拉斐爾·佩爾索納茲 Rapha?l Personnaz ....Elias
Alain Figlarz ....Victor
Alain Alivon ....Marius
Mehdi Nebbou ....Amin
Raz Degan ....Zaief
切基·卡尤 Tchéky Karyo ....Guezennec
Jeanne Bournaud ....Alex
Anne Caillon ....Jeanne
Elsa Levy ....Clair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故事講述的是營救法國戰地記者艾爾莎,特種部隊一行六人,從巴基斯坦的一個部落的腹地地區展開,歷時十二天,戰死四人,以及和艾爾莎一起被救的阿明也在戰斗中戰死,總共五人。接下來要說的,是關於他們的。
第一天,在隊長科瓦克斯的指揮下,特種部隊展開營救,成
功救出艾爾莎和阿明,但卻失去了和直升機救援組的聯系。
第二天,第三天。一行八人被塔利班分子追殺。
第四天,一行八人走到了一座村落。要說的是阿明的那段話,他說,「她的行為很明智,她請求他們招待我們,我們從來不會拒絕,即使是對敵人也不,這是傳統。」說到這里要解釋一下,八人在荒山野嶺走了三天,需要食物和水,還有休息,面對異國的村落,心裡不免心存疑慮,艾爾莎和一名戰士前去和村裡的長老交涉,看能否提供幫助,而阿明的一番話,徹底打消了特種部隊的疑慮。信奉真主安拉的伊斯蘭教徒,秉著一種普世的情懷,面對即使是敵人也要伸出援手,可以想像,這是一種任何暴力所達不到的人道。然而,就是這樣暫時的和諧,被塔利班分子的狙擊手打破,馬里烏斯被一槍擊中,戰死。就
葬在村外,用石塊和泥土堆砌成的墓中,沒有墓碑。
第五天,阿明說如果死在這里,我寧願和他們一起死,那個村子的村民肯定會被追來的塔利班分子殺害,阿明的全家都被塔利班所殺,這樣的仇,是人就會報。誰又會眼睜睜的看著幫助過自己的人被殺,於是,留下艾爾莎和一名護衛的人,其他人再次返回村子。就是這一天,阿明戰死,被塔利班首領所殺。戰斗中,維克多腹部中彈。艾利亞斯為掩護大部隊撤離,隻身一人對敵。
第六天,海拔三千九百米以上,大部隊已經走到雪線以上,雪中行進,維克多中途抽搐,所幸緩了過來。艾利亞斯一人抵擋起碼十六人的部隊,第一槍,腿部,第二槍,肩部,第三槍,胸部。戰死河灘上,屍體原地。
第七天,維克多被凍死,腹部中槍的他知道自己只會拖累大家,毅然選擇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生者,僅此而已。維克多被葬在雪山上,純白的冰雪砌成的墓中,沒有墓碑,只有一塊圍巾疊成的方塊。
第八天,艾爾莎的腳被嚴重凍傷,提克塔克給做了簡單的處理後,由其餘三名特戰隊員輪流背著前行。
第九天。
科瓦克斯:「我們怎麼能讓記者呆在這種危險的國家?」
艾爾莎:「我喜歡這個國家。」
科:「讓荷蘭人駐守會更好。」
艾:「為什麼是荷蘭?」
科:「因為有鮮花。」
(註:這天,一行四人走出了雪山,進入了不毛之地。)
盧克:「我們為什麼會在這里?」
艾爾莎:「不是在這里就是在荷蘭。」
盧:「我選擇荷蘭。」
(註:當然,不毛之地總是那樣的不招人待見。)
提克塔克:「嗯。」
艾爾莎:「好吃!」
提:「我正在一家義大利餐館,坐在特別座位,你會喜歡的,義大利燴飯加上大大的白蘑菇」
艾:「也許這是在來世。」
提:「或者說我們回家就能享受了,別擔心,事情會好轉的。」
艾:「嗯。」
(注,兩人嘴裡吃著壓縮餅干,提克塔克在不斷的鼓勵著艾爾莎。)
上面的三段對話,是三個人在背著艾爾莎的時候交流的,我想,交流真的是讓生者有了莫大的勇氣活下來。
就在行進的路上,四人遭阻截的塔利班份子突襲,盧克頸部中槍,提克塔克大腿部中槍。艾爾莎險些墜入懸崖,但被塔利班份子首領拉上來作為了人質。面對這種情況,隊長科瓦克斯趁其首領不留神,連射兩槍,救出了艾爾莎。之後,立馬跑去查看盧克的傷情,盧克只說了一句話:「一切來的真突然。」就停止了呼吸。
槍聲結束了,艾爾莎和提克塔克看著科瓦克斯給盧克用石塊壘的墓,兩名投降的塔利班分子也走了過來,一起幫著堆。科瓦克斯緩緩地站了起來,揚起頭,雙手揣著彈夾袋,眼淚止不住的從眼角的兩側劃過臉頰,男兒的淚朝天流,什麼話也沒有說,這一切,難道會有對與錯么?所有的沖突矛盾甚至是仇恨,此時此刻,都如同過眼雲煙,無盡的苦痛與悲傷就是那樣窒息著自己的心,強忍的眼淚浸著通紅的眼睛,如斷線的珠子滾落一地。無盡的酸楚與無奈亂了鼻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也許不是那麼的合適,但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只是在做我們該做的工作,無關乎政治。這句話是隊長科瓦克斯說的。維克多也有一句話,我愛我的工作。軍人,是一份職業,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保護生命中值得保護的,盡力去做。生死之隔,是誰也不願去面對的,可軍人就是這樣的無奈,時時刻刻都有可能面對親近的人的離去,而自己的雙手卻無法把他們從死神的手中拉過來。每個人都明白,希望,是要留給生者的。
第十天,終於出了巴基斯坦,達到了阿富汗邊境。在爬過一段山坡時,突然有一處塌方,科瓦克斯為保護提克塔克和艾爾莎,被落石砸斷了腿。面對這種情況,科瓦克斯對艾爾莎說:「艾爾莎,你要自己走了。」艾爾莎一臉驚異,提克塔克和科瓦克斯相視一下,提給了艾爾莎一把上了膛的手槍。科瓦克斯給了艾爾莎自己的生日禮物,一個二戰諾曼底登陸是留下來的金黃色羅盤,並囑咐她要一直往西走。
告別後,艾爾莎一人穿過山谷,飽受風雨,穿過沙漠,第十一天,最後體力透支倒在了沙漠的一條公路的邊上,被路過的法國軍車救起。
第十二天,在眾人的簇擁下,艾爾莎沒有坐去往軍醫院的飛機,而是選擇和部隊的司令一起去尋找原地等候的提克塔克和科瓦克斯。
兩架救援直升機不知道多少次在這片區域搜尋過,但一直未果,這一次,他們不會再錯過,因為艾爾莎,只因為艾爾莎。當看到在石堆上躺著,奄奄一息的兩個人的時候,艾爾莎,喜極而泣。救過自己的人,還活著,這是對她最好的禮物,當初,一把手槍一個羅盤,是把生的希望交付給可生之人,現在,艾爾莎回來了,因為當初的信任,當初的那句吶喊:「我會回去的!一切都不會白費的!」是的,她做到了。看著兩個人因嚴重脫水而乾裂的嘴唇和皮膚,看著兩人相擁而泣,笑容綻放,一股熱流湧上心頭,生的希望,就是這樣傳遞下去的。
無名的墓,無人知曉的犧牲,無聲的淚,無言的鏡頭,只願逝者安息,生者平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