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是不是在微電影行業佔了先鋒
呵呵,我們首先來說一說「先鋒」這個詞,一個事物處於先鋒地位要具備獨創性,開辟性,而且即使在相同領域內仍擁有其他對象所無法比擬的品質上的優越性。如果你對微電影的定義稍微放寬一點,你會發現,其實在電影誕生的那一刻,微電影就已經相應地出現了,早期的許多探索性的先鋒電影不正是微電影的一種類型嗎?電影沒在中國誕生,中國也不會是微電影的先鋒。你看到的中國的微電影的繁華現象不過是一種「慢熱現象",比如某些潮流的服飾(牛仔褲、喇叭褲之類的)先在西方熱起來了,但中國卻沒能及時地跟上這股潮流,出現了西方的這股熱潮正在降溫而中國卻正好發展得如火如荼,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狂熱的突進期然後到降溫穩定期,不是處於繁華狀態的事物就是先鋒的。但無法否認,微電影在中國確實找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壤(新媒體的管制還不完善),似乎一切趨於廉價的東西在中國都能有很好的發展,中國是個大市場啊
⑵ 微電影是不是專題片
微電影不是專題片。
網路是這樣解釋的:
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所以微電影是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短片,可以是虛構的。而專題片則是紀實的,是對社會生活的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給予集中的、深入的報道。
⑶ 清華大學微電影 《你不在》里第一個伴奏是什麼歌
第一個:River Flows In You
第二個: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⑷ 微電影和mv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不是的。微電影是比較短一點的電影,可以是幾分鍾或者幾十分鍾。MV是一首歌拍成的視頻,重點是音樂。
望採納
⑸ 微電影是在什麼時候興起的
第一部微電影:作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廣告「微電影」,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就是「微電影」的雛形。
2010年以前,我們稱作短片的分別有實拍劇情片、動畫劇情片、學生劇情片作業、網路視頻。時長一般低於電影。網路短片從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天使投資人甘健出品的最傷爹短片《我爸》《線索》。逐漸變化成「微電影」這個詞。
電影專業院校畢業生由於需要實際操作。電影的投資巨大,短片相比之下不論是拍攝設備,資金,團隊,流程,都有很大的偏差。
2009年網上開始有了網路連續劇,網路短片。DV、單反相機等數碼產品的誕生擴大了視頻的圈子,不少電影愛好者已經不再只愛好。學習劇作、剪輯、導演。隨著電影方面教育教學系統的完善,越來越多的作品誕生於互聯網。電視平台的「愛拍電影」「華夏微電影」「幸福微劇場」也會徵集一些優主演的《一觸即發》是源自「微時代」的產物,其劇本來自微小說《一觸即發》。劇情通過90秒的「微時間」講述吳彥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敵手中途突襲,為了將新科技安然轉送至安全地帶,吳彥祖聯手女主角Lisa施展調虎離山等計策,幾經周折最終成功達成目標。全片場面宏大,製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製作的網路微電影,堪稱微時代的里程碑。
⑹ 不在場證明的相關微電影
《不在場證明》里的主人公故事已被改編為羅嘉良的首部微電影《時間門》,此片11月20日網路首發,該片由台灣知名導演陳奕先執導,TVB視帝羅嘉良演繹,法國著名攝影師Dylan掌鏡,連同金牌製作班底打造。《時間門》是第一個揭示「用時間愛家」之人生意義的微電影,運用超現實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緊張、懸疑,而又溫暖感人的故事。
⑺ 一個小時的電影都叫微電影!微電影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的概念
一個小時的電影都叫微電影,微電影的標准概念主要是有哪些呢?什麼樣電影可以判定為為電影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3:不具備太多的商業性質。有些大電影會給很多的代言的廣告啊,微電影一般是很少去接廣告代言的,第一個是沒有資源去接,第二個是不會有那麼多的資源去找他們。因為微電影成本低,演員不出。投入的效果肯定也是不太理想的。
4:很多微電影就是一個短的紀錄片,純屬個人藝術的一種體現,這樣的紀錄片也能稱為是微電影。記錄一件小的事情,只給小的部分人去展現,可能不會賺很多的錢,主要的用途是拿來記錄。其實記錄也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微電影,我認為只要電影內容好看的話都是好的電影。
⑻ 打算拍攝一步電影(不是微電影)目前只有劇本和核心人員,我需要做什麼,流程是什麼
先找投資方啊 微電影都是在網路放的 跟發行商沒有關系
⑼ 不在場證明這個微電影講的是什麼
網路來的
男主人公一直深愛家人並努力工作,但卻在為事業奔波的同時,逐漸錯失了許多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只有在即將失去記憶的時候才明白「人生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你在一起」,賺再多的錢都無法彌補與家人在一起的重要時光。
關於影片本身導演則表示,快節奏工作的高壓狀態下,大多數人或因忙於事業忽略了家人,希望通過這部公益微電影的拍攝,能讓人們有機會從繁忙的工作中跳脫出來,重新審視家庭承載的意義並喚醒人們的愛家意識,多「用時間愛家」。
⑽ 微電影是不是一個趨勢
趨勢————即大眾化,商業化,取決於成本與回報的比值。
微電影,低門檻,廣譜性與參與互動性適合了新經濟時代人們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動體驗交流的感性訴求,是信息技術革命下的web3.0.也就是說該類電影主要傾向於交流和自我的表達,弱商業性,也就是該類電影的回報是很低的,而且可以說這類電影本身就不求回報,它若要大眾化要求的是——極低的製作成本。製作成本包括製片成本(攝影器材和演員等),傳播成本(放映設備和場地等傳播媒介)。如同相機的普及一樣,電影攝影器材也是一個大眾化的趨勢,簡單的操作,相對低廉的價格(雖然還是挺貴的),家庭親友式的免費演員(不一定是免費),這就是低製作成本;更重要的是我們又擁有了一個便捷,廉價到可以忽視的傳播媒介——網路和小巧的移動播放設施(手機等);
有了以上的這些硬體因素,微電影就有了成為一種趨勢的基礎,但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動力————人,是渴望表達自我的生物。我們渴望溝通,我們一生都是在尋找一個能更加完整地向別人傳遞我們內心思想與情感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可以用文字表達,可以用圖畫表達,但漸漸的人們發現了一個更加完美的媒介——影視(包含了聲音和圖像)。從來沒有任何有一種媒介能如此生動和真實地表達我們所要表達的一切。人們從電影誕生的那一刻開始便憧憬著這個神一樣高貴的傢伙,但可望而不可即,於是當電影把它的高身段低向普通大眾時,這便會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