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微電影拍攝技巧
一、好的劇本是關鍵
劇本的挑選非常關鍵。好多人拍微電影就憑著一腔熱心,一閃而過的靈光,這是不可的。微電影雖然時間短,但它也著重動聽的情節,因而,在拍照前必定要寫出一個可操作的劇本,劇本不易太過雜亂,由於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劇情襯托,但必定要吸引人、打動聽,一起還要考慮自己的資金、器材、演員等問題。
二、選景不可少
拍照前,要選好拍照的場所。挑選的場所要適合劇本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塑造,做到情、景、劇相交融。可以挑選當地比較知名的景點或校園、公園之類的進行拍照;如果資金答應的話,也可以進行布景拍照。
三、運用必定的拍照辦法使作品富有靈性
拍照辦法一般包括平攝、俯攝和仰攝。微電影拍照中,平攝辦法使用的比較多。所謂平攝就是保持水平的角度來進行拍照,使畫面顯得平和安穩,平攝比較符合大眾的審美視角。俯攝就是使攝像機的高度高於被攝物體,拍照的角度是從上往下。
四、運用搖攝和移攝,使畫面富有變化和節奏感
搖攝是指當攝像機機位不動,藉助於三角架上的活動底盤或拍照者本身做支點,變動攝像機光學鏡頭軸線的拍照辦法。由於當咱們觀察停止或運動的物體時,頭部和眼睛都會做水平或筆直搖動,而“搖攝”就是模擬了咱們的這種運動。
移攝,指將攝像機架在活動物體上隨之運動而進行的拍照,這樣畫面的結構處於運動之中,畫面內的物體不論是處於運動狀態仍是處於停止狀態,都會呈現出位置不斷移動開的態勢。
五、好好利用光線,使你的作品更富變現力
光線的把握對拍照非常重要。為了節約本錢,首要應該學會好好利用自然光。白天拍照,如果太陽的光線太強,可以用泡沫遮光板和擋光板進行遮擋;如果是晚上拍照,可以挑選比較廉價的節能燈、白熾燈,還要好好利用路燈。
關於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微電影拍攝技巧,環球青藤小編暫時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貳』 會聲會影X7 製作微電影的好幫手
隨著視頻製作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自己所喜歡的素材或者美好的瞬間用微電影形式表達出來。會聲會影X7一款優秀的視頻剪輯軟體,可以幫助您製作出更加完美的微電影。
微電影在網路上越來越流行,像是畢業微電影、愛情微電影、求婚微電影、廣告微電影等,這些微電影中有著眾多的精彩之作,被人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誰都想自己製作的微電影受關注度高,那麼就需要一款優秀的視頻剪輯軟體來幫助我們了。
會聲會影X7旗艦版是很多微電影製作者選用的一個視頻製作軟體,這款軟體在微電影前期的視頻捕獲和後期的視頻剪輯過程中都非常簡單,而且做出來的效果也是讓視頻製作者滿意。微電影製作完成後可以直接用會聲會影將視頻發布到網路上去。
會聲會影模版庫十分豐富,可以讓用戶從中選出最滿意的一款,來突出微電影的主題,讓效果更加出彩。在微電影的後期剪輯過程中,會聲會影可以提供多種特效功能,讓微電影製作出後有著更加震撼的效果。會聲會影中的視頻剪輯、設置濾鏡、設置轉場效果、定格攝影動畫等等諸多特效功能,都可以讓微電影效果更加完美,並且這些特效功能有的是可以疊加使用的。有了會聲會影教程的幫助,製作完美微電影更加簡單快捷。
『叄』 微電影中慢動作的作用
使動作帶有舞蹈般的美感
慢動作一般會配合特寫,近景,中景,全景,遠景(當然不會讓人的動作都看不清),對動作進行誇張,同時引起觀眾的注意,並使其具有韻律感,這個時候
的音效往往是很重要的,無論是故事內的聲音還是故事外的聲音,這兩個加在一起就會表現出導演需要的帶有什麼感情色彩的場景,暗示觀眾要起什麼樣的情緒!
網路解釋:慢動作與快動作一樣,從本質上說,都是改變現實運動形態的技術方法,電視中的慢動作通常在特技台上完成,電影則採用升格(慢動作)或降格(快動作)攝影。在
這樣的特技作用下,銀屏幕上的運動可以隨心所欲地變慢或加快,從而導致特殊的觀看效果,並且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慢動作,以其在表現韻律感、情緒性
方面的直接魅力,已成為影視藝術中常用的表現技巧。追本溯源,慢動作的根本作用是延長實際運動過程。瞬間變化被延緩放大,主體動作因此得到格外地強調突
出,於是,慢動作被認為是"時間上的特寫"。這種時間上的"放大"與敘事鋪墊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深邃的藝術意境。
『肆』 -求微電影里鏡頭前後切換瞬間虛幻效果方法-
主要是調焦距。
『伍』 微電影作文兩百字以上
我是懷著沉重的心情看完《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的.觀後我百感交集,熱血沸騰,我想大聲吶喊……
我要大聲吶喊:吶喊一個朝代的無能,吶喊一個沉睡的巨人!
一個落沒的王朝總是平覆一個輝煌的王朝.在清朝歷史的足跡中,我找到了屬於康乾盛世的那一個,盛世滋丁,安居樂業.但畢竟康乾盛世畢竟只是曇花一現!更何況其經濟水平、軍事實力遠遠比西方的歐美國家落後呢.到了晚清,一時的盛世瞬間便成空中樓閣--1840年,英國的罌粟第一次向古老封建的中國開炮,外國商人攝盡所能,大量鴉片浩浩盪盪破門而進.鴉片泛濫,泛濫了中國人們的心;鴉片蠱惑,蠱惑著麻木不仁的沉默者.它的一聲炮響打破了沉醉於「天國」的美夢.這只是一個王朝淪陷的開始罷,翻翻沉重的歷史吧--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血寫的事實刺痛了雙眼.今天的我們不能僅僅為外來的侵略者的無理而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而感到憤慨,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們透過歷史看清了所謂的文明人的嘴臉,當他們擦亮自己的鞋趾高氣揚時,還不知道腳底下踩碎了多少他們的「文明道理」.他們一次又一次在古弱國土上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野蠻的分贓.回觀歷史,那些歲月已過去,我們更應該撥開一切來看清自身的問題:閉關鎖國,思想落後,這都是一個民族致命的弱點.當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軍捕獲槍斃時,看看吶,圍觀的竟是一群中國人啊!麻木的心有誰能喚?麻木的人有誰能喚!
這時,辛亥革命就在民族存亡那一刻,爆發了……
我要大聲吶喊,為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陸』 微電影瞬間心得體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我們的微電影終於完成了。在這次微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我們獲益良多,
在最開始確定好分組後,我們開始商量確定主題,大家各抒己見。主題的確定經過一番波折,由於大家商討出的第一個主題不合適,於是我們又重新確定主題。這過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網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後確定了主題。主題確定了之後,我們幾個女生開始編寫劇本。劇本編寫經過了幾次的修改,存在著各種不足,如內容太繁瑣,場景太大,效果拍攝不出來,甚至編寫的時候還出現了脫了主題。但最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經過幾次修改最終完成劇本。
『柒』 怎麼拍攝微電影
第一章:關於錄音時電平標準的闡述
眾所周知,錄音時的電平非常重要,錄大了會破,錄小了,又會給後期縮混增加不必要的麻煩,更會由於提升原有的電平而產生雜訊。那麼,什麼是好的錄音電平呢?
在這里,我從兩個角度來說:
1、經過調音台錄入電腦活多軌機: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的是兩個問題。第一,是調音台電平的問題。調音台作為信號輸入的初始設備,要使其做到在電平不過載的前提下,電平盡量的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調整調音台上信號輸入軌的增益電平,挑選所輸入信號強度最大的一段作為測試,要使輸入電平的峰值接近但不突破0db,然後就是輸出電平的調整,那麼,由於輸入電平的調整,輸出電平衰減器(也就是信號輸入那一軌的推子)保持在刻度0的位置即可(注意!0不是最低,而是使輸出電平和輸入電平保持一致。最低是-oo,負無窮大)。第二,是調音台與電腦音效卡或多軌機之間的電平關系。如果是多軌機,則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其各軌的電平是廠家調校過的。或者是數字調音台與數字多軌機以ADAT或T-DIF相鏈接,那就更不用擔心音量的問題了,肯定是和調音台上保持一致的。那麼,要注意的就是調音台與電腦音效卡之間的鏈接。首先,如果是數字調音台連接音效卡的ADAT、SPDIF等數字介面,則無需調校,數字信號的傳輸是一定能夠保持原有電平的。那麼,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調音台的模擬介面與音效卡的模擬介面的連接。如果是數字調音台的模擬介面與音效卡的模擬介面連接,則需要在調音台上的電平與音效卡的電平讀數一致,也就是說,用標准1khz進行測試的時候,當數字調音台的輸出電平讀數為0db的時候,計算機中錄音軟體的錄入電平讀數也應該是0db;如果是模擬調音台的模擬介面與電腦的音效卡模擬介面連接,那麼就需要進行如下調校。用模擬調音台發出一個1khz信號,並將其輸出電平調整至0db,此時電腦內錄音軟體的錄入電平讀數應為-18db或-14db,否則有可能會出現電平過載的情況。
2、經由音效卡的模擬輸入介面直接錄入計算機,這樣就簡單多了,方法和調校調音台的輸出電平方法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保持聲音信號被轉為數字信號不過載的前提下,盡量提升錄音電平即可,不用怕因為提升雜訊,因為你將每一軌的電平都錄到最大,縮混的時候肯定要降低,這樣,反而會起到降低雜訊的作用。
3、補充一句:電腦內測試音效卡輸入電平讀數的最佳軟體根據個人經驗推薦SOUND
FORGE。
第二章:錄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術流程
首先,讓我們先明白什麼是錄音。顧名思義,錄音就是記錄聲音(廢話!),那麼記錄聲音都需要什麼呢?最簡單來說,需要一個收集聲音並把聲音轉變成電信號的東西,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話筒了;還需要一個記錄聲音的東西,那也就是錄音機了。以上的道理估計是誰都明白的。
那麼進一步說,我們現在的錄音的基本過程又是如何呢?現在我在下面進行一個簡單的羅列:
1、拾音過程
2、聲、電轉換過程
以上兩個過程由MIC完成
3、聲音調節過程(包括前期的EQ、壓限、音量等等),這實際上是對電流的調節。
4、聲音的記錄過程:通過多軌機,電腦、錄音機等進行記錄。
5、聲音的處理過程: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縮混過程(mixing)
即使再復雜的錄音也是這幾個過程完成的。有些friends可能會問,知道了這幾個過程又有什麼用呢?請記住,這些過程不是拿來讓你死記硬背的,而是讓你學會應付錄音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的。
比如說:你把設備全部打開後,話筒也接好了,但就是聽不到聲音,那麼就跟我來檢查一遍,第一步:話筒是否有開關?是否打開了?第二步:話筒與調音台的連接線是否正確?連接線是否完好?(可用萬用表檢查)第三步:話筒是否需要幻象供電?調音台的供電開關或者話放的供電開關是否打開了?第四步:調音台的增益電平是否開的太小了?或者調音台上的預衰減開關是否被打開了?如果以上四個步驟均檢查無誤,而調音台上依然沒有輸入信號顯示,那麼試著把話筒插在調音台的另一路上,如果依然沒有信號,那麼換一個其他音源或話筒來進行試驗,如果這樣還是不行的話,基本可以斷定調音台的設置可能出現了某些問題,那麼至於出了什麼問題,各個調音台的情況不一樣,只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前四個步驟檢查無誤,然而換了一個話筒後,就有聲音了,那麼基本就可以斷定是話筒出的問題。在這里,我想請大家記住一點:不要相信任何設備會永遠任勞任怨的為你工作,哪怕那設備再昂貴,再穩定,也會有出問題的時候。
那麼,通過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了解錄音的技術流程,將為排除錄音過程會產生的各種問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排除問題的能力不是靠書本上交來的,而是靠經驗得來的。但記住一點,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下,設備出現了問題,都不要慌,那樣只會使問題越來越嚴重,問題既然已經出現了,那我們要做的只是解決他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是嗎?
第三章:拾音技巧
大家經過上節課,都已經知道了拾音就是把聲音收集的過程了吧。那麼現在,我來大概說一下拾音過程中的技巧。
一、單個人聲拾音:最簡單的人聲拾音是用一個MIC錄一個人的聲音,把MIC調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讓人的嘴直接對著話筒即可。話筒與嘴的距離大概分為如下幾類:
1、最通常的錄法,嘴離開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囑歌手,唱的時候不要左右或前後晃動。這樣,對於一些沒什麼太多錄音經驗的歌手是很有好處的。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在唱整首歌曲時音質統一。
2、錄具有親切感的人聲:上面所說的拾音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說,錄出來的聲音有些偏冷,因為與MIC的距離不在MIC的近講效應的范圍之內。
在這里,我首先講一下什麼是近講效應。簡單的說,聲源離MIC的距離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頻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說,你唱歌的時候離MIC越近,你所聽到的聲音的低頻就越豐滿,但是,如果你離MIC太近的話,就會使MIC產生過多的低頻諧波共振,從而導致低頻的變形、失真。
但是,在不使聲音過渡失真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有效的利用這種「近講效應」,使得拾取的聲音更加豐滿,並且具有一定的親切感。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如果是這樣的話,等聲音錄制完畢以後,在後期處理的時候加一些低頻不就行了,干嗎還要在拾音的時候改變與話筒的距離呢?對於這個問題,回答如下:如果你想得到什麼樣的聲音,那就盡你一切所能在前期錄音時得到與之更加接近的聲音,否則會給你的後期處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後期作出來的聲音和前期錄出來的效果是有區別的,你很難做到前期錄出來的聲音效果。
在這里,我要強調一個問題,無論你要如何錄制人聲,一定要給MIC加上防撲罩,加防撲罩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防治人聲撲話筒,而且,對於你話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的。
3、拾取美聲唱法的人聲:錄制美聲唱法,不需要什麼親切感,美聲唱法最關鍵是要使人聲流暢、干凈,並且盡量減少呼吸的聲音。那麼,錄制美聲唱法時,嘴與MIC的距離在40~50厘米都不過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夠的拾取能力,並且你的錄音環境足夠好的話。
4、拾取更加具有細節感的人聲:做到這一點,首先是要在一個非常好的拾音環境內,否則的話,細節沒錄進來,雜訊倒是會增加不少。具體的做法,在這里我只作粗略的講述,因為追求不同的效果,會有不同的MIC拾取方法,無法一一講述。在一個有優秀拾音環境,並且,拾音空間不少於15平米的環境下,可以給一個人聲擺放2支或以上的MIC來拾取人聲的不同細節,我比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對著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對著人的喉頭或以下部分,這種拾取方法,有可能產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銷,這就要通過自己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摸索,來獲得最佳的MIC擺位。當你獲得一個成功的MIC擺位的時候,呵呵,你會聽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聲效果。
二、和聲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我所說的這種情況,多數指伴唱的拾取。這個時候,應該有最少3個人同時發出聲音,那麼,就要把MIC調整至全向指向,以能錄清除沒一個人的聲音。當然如果你有三個MIC分別給三個人,那更好。但是,如果你這樣做,除非你的錄音室有寂靜端分割處理,否則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產生相位抵銷。但是,如果你把三個人分開的話,伴唱歌手之間的交流就沒有了,不利於錄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聲。所以我建議,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聲部的人聲。
在拾取伴唱的時候,伴唱歌手與MIC的距離最重要的不是三個人相同,而是三個人的聲音在拾取之後的音量比例要均衡。那麼,你要作的就是在控制室中根據你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斷,並且,藉助對講MIC給錄音室內的伴唱歌手下達指令,調整他們之間沒一個人與MIC不同的距離,以獲得均衡並且渾然一體的伴唱聲音。
三、簡單的常用樂器拾音:
1、吉它:MIC對准吉它的共振孔,距離20厘米左右即可。
2、小提琴:MIC從側面對准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向,距離30~40厘米即可。
3、長笛或竹笛:MIC對准樂器,距離2米左右。
4、二胡:MIC對准腔體,距離50厘米左右。
當然,以上講的只是一些最簡單的樂器拾音方法,如果想獲得豐滿的單樂器聲音,大部分情況下,要用4、5支以上的MIC來拾取同一件樂器。關於這種拾取方法,不方便在這里一一講述,如果想知道的話,來電話,或者發EMAIL給我吧。
第四章:話筒放大器的使用
話筒放大器,簡稱「話放」,是對話筒輸入的信號進行放大的設備。
無論我們把話筒插在調音台上,音效卡上,或是卡拉OK機上,這些設備都有一個(或多個)話放,那麼,還有一種是獨立工作的話放,他只負責把話筒信號放大並且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然後變成線路輸出信號再輸出出去。這種獨立工作的話放一般來說是比較全面並且專業的,我在這里只講這種話放,以及數字調音台上所帶的話放。
這種話放通常帶有以下功能:1、壓限器;2、EQ;3、撲聲消除器;4、嘶聲消除器;5、雜訊門。我個人比較偏好使用其中的壓限器和嘶聲消除器,其他的都在後期縮混時再作。
首先,我們先將話筒線與話放連接好,並通過正常的聲音測試調整話放輸入電平。以人聲為例,讓歌手跟著伴奏正常的演唱,並調整輸入電平,使聲音峰值不超過設備的截斷電平即可。
第二步:調整壓限器,壓限器的工作原理驢兄已經給大家將過了(參見「學歷與研究」中的《動態神功》文),我這里只是向大家說明壓限器在針對人聲以及一些簡單樂器時的使用原則。
最至關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使用壓限器的目的不僅僅是壓縮聲音的動態,使其具有強大的表現力和豐滿度,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壓限器的使用不能讓聽眾聽出「痕跡」,也就是說,一首歌,或者一件樂器,如果你錄出來以後讓人感覺到聲音出現以後有一個被壓縮的過程,那麼,就是你使用壓限器的失敗。
那麼怎麼做到不被聽眾聽到壓縮的痕跡呢?我仍然以人聲舉例:
當歌手演唱的是一首慢歌,那麼聲音的要求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流暢,穩定。在壓限器上,要作的就是適當降低啟動時間,增加恢復時間,降低閥值,並且增加壓縮比,我通常使用的經驗是:啟動60ms左右,恢復150ms左右,閥值-20db左右,壓縮比為4:1或6:1。當然,這個數字不是一定的,不同的人聲、不同的設備等等不同的條件,都會產生不同的壓限器調節,這要靠大家自己去實踐。
當歌手演唱的是快歌的時候,需要的是聲音爆發力強,並且干凈,不拖泥帶水。在壓限器上,要作的就是適當延長啟動時間,減低恢復時間,提高閥值,並且使用更加大的壓縮比。我通常使用的經驗是:啟動150ms左右,恢復50~20ms左右,閥值-8db左右,壓縮比為8:1~10:1。
在前期錄制人聲的時候,沒什麼可能把聲音的動態一次性都調整好,在後期縮混的時候肯定還要繼續調整。
至於嘶聲消除器,大部分的話放上比較簡單,只需要設定門限和消除量即可,嘶聲消除的重點是要使聲音不因為處理而變的渾濁就可以了。
至於錄其他的樂器,在調整壓限器的時候把握一個重點就是:所有的聲音經過壓限器的處理之後都盡量不要帶有壓縮過的痕跡,都要流暢,才好。
第五章:話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級技巧(一)
上節課,我講了話放的基本使用方法,現在,我們來看一看話放在使用中的一些技巧。
一、錄音環境不同:
1、大型帶自然混響的錄音棚:這種錄音棚的拾音區面積大概在100平米以上,並且擁有良好的聲學反射條件。在這種錄音棚里錄音,是要根據需要來收錄反射聲部分的。那麼在使用話放的壓限器的時候,就要盡量降低其壓縮比,也就是說,如果壓限器的壓縮比太大的話,當聲音的音量達到閥值時,壓縮器就會把超出的電平很大程度的降低,那麼隨之而來的早期反射聲也會同樣的被降低,那麼,得到的聲音就不能正確的原始的空間感,這種情況下,最好把壓縮器和擴展器同時使用。就能防止某些聲音電平過於小的問題。另外,因為降低的壓縮比,那麼,過大的音量電平可能會使聲音失真。這樣,我們就要適當的降低閥值,讓壓縮器從比較低的電平就開始動作,並且保持柔緩的壓縮過程,但是,要記住的一點是,不要過分的減少壓縮器的啟動時間,因為在硬體壓縮器或者某些仿硬體的軟體壓縮器上,減少啟動時間會導致雜訊的增加或者聲音的失真。
2、小型吸聲型錄音室:這種錄音室通常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吸聲作得非常好,在這種錄音室里,不用考慮反射聲的錄制,所有的聲音的空間感,都要靠後期的處理來得到,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使用話放上面的壓縮器,在這種情況下,所要注意的只有一點,就是盡量不要使聲音帶有太多壓縮器處理的痕跡。
上次,我說過這個話題以後,有朋友問我,壓縮器的處理還會有痕跡嗎?怎樣避免呢?回答是這樣的:首先,壓縮器從原理上來講,通常是不會給聲音的處理帶來痕跡的,但是,由於人的聽覺神經的特性,導致人耳在很多情況下能分辨出來壓縮器處理的痕跡的。大家都知道,人對高頻聲音的敏感度遠遠大於對低頻聲音的敏感度。那麼,當壓縮器工作的時候,雖然對聲音的高低頻進行了同等程度的壓縮或降低,但是,在我們聽起來就會感覺壓縮器對高頻的衰減比對低頻的衰減要大,那麼,就會導致我們感覺,聲音經過壓縮器的處理以後變得有些「悶」或者「癟」了。
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一個聲音的電平超過壓縮器我們設定的閥值以後,壓縮器會在啟動時間到達的時候准確的開始動作。但是,從聲音電平達到閥值到壓縮器識別出這個電平達到閥值是需要一個瞬間的,這個時間雖然非常短,但卻是絕對不可以忽略不計的,尤其是數字壓縮器,這個問題就更明顯。那麼在我們的耳朵里聽到的就是聲音在「出來」以後又被「打」了回去,更增加了那種聲音的那種「悶」的感覺。
那麼,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當然,用更好的話放或話放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法,例如「紅條」、「藍條」之類,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多錢買那麼好的話放怎麼辦呢?我們只好從現有的設備來想辦法解決了。下面我就把我在使用中的一些經驗說說,首先是盡量避免使用過大的壓縮比,這樣,聲音在達到閥值以後,就不會被很大程度的壓縮,而導致聲音「悶」,如果一定要使用大壓縮比的話,那麼最好適當的降低閥值,使壓縮器從比較低的電平開始動作,然後盡量使用軟拐點。使聲音的壓縮過程盡量「溫柔」一些,其實說了半天,上面這句話才是關鍵,我們要使壓縮器動作溫柔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降低閥值,延長啟動時間,降低壓縮比,使用軟拐點等等,結合使用各種手段,並且要經過不斷的實踐,才能找到最適合我們自己設備的處理方法。我說的這些方法在後期縮混的時候作壓限器處理的時候也同樣適用,具體的,我到講縮混的時候再講。
不知道哪些對你有幫助,但是還是看看吧。
參考資料:愛微電影
『捌』 微電影剪輯之前需要做什麼准備
眾所周知,在微電影後期中,視頻的剪輯很重要,好的剪輯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不太好的剪輯則會讓故事變的索然無味,那微電影的後期工作該遵循哪些技術要點呢?
接下來介紹幾個剪輯的小技巧:
一、做筆記,俗語有雲「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剪輯流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做筆記,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寫下來是唯一能夠理順所有資料和想法的方法。
二、慎用轉場,正常使用,黑場+疊化,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所有需求了,自帶的三維轉場,都是丑暴了的節奏。事實上,大部分時候都是直接硬切的。 在電影鏡頭的轉換中常用不同的光學技巧和手法,以達到剪輯影片的目的。
一些常用的影片剪輯光學技巧如下:
1.化出化入即「溶出溶入」,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手法。在一個畫面逐漸隱去(化出)的同時,另一個畫面逐漸顯露(化入)。通常用在前後兩個相互聯系的內容和場景,造成慢慢過渡的感覺。
2.劃入劃出,也是電影中鏡頭轉換的一種技巧。有時用一條明晰的直線,有時用一條波浪型的線等從畫面邊緣開始直、橫、斜地將畫面抹去,叫劃出。代之以下一個畫面,叫劃入。
3.切入切出,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鏡頭轉換方法。即是不加技巧地從上一鏡頭結束直接轉化到下一個鏡頭開始,中間毫無間隙。稱為「切」。
4.淡出淡入,也稱電影畫面的漸隱、漸顯。畫面逐漸變暗,最後完全隱沒,這種方法叫做淡出或叫漸隱。相反,畫面逐漸由暗變亮,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叫做淡入,又稱漸顯。
5.疊印,指兩個畫面甚至三個畫面疊合印成一個畫面。常表現劇中人物的回憶、夢境、虛幻想像、神奇世界等。
6.其他光學技巧
焦點變虛:畫面的若干畫格焦點變虛,影像逐漸模糊。「虛」的速度和長度可以自由掌握,常表現劇中人視線模糊、昏迷等情景;倒向印片:把所攝的正常鏡頭按照與動作相反的順序印片;定格:常指一個動態鏡頭瞬間靜止在某一畫面上,畫面上顯得顆粒很粗;分割畫面:利用遮片把一個畫面分割成兩個、三個或更多的畫面; 加遮片:當一個演員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出現在同一畫面上時,遮片先加在一側,先曝光另一側,然後再調換遮片和曝光。
三、小心字體
剪輯中偶爾會用到字幕,多多注意字體的間距,大小,字體等。杜絕word藝術字,還有一些常用的字幕預設,那個都比較殺馬特風范。個人建議是多用微軟雅黑,不過雅黑不適合大字,方正正中黑和方正大黑也可以推薦一下,一些毛筆字體也還行。顏色一般黑白紅,三色是比較正常的。
四、注意音樂:剪輯很多時候會考慮音樂節奏點的問題,不要強行卡點,有時候在逢點必卡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剪輯注重舒緩。快切多了,可以適當方面疏鬆一會。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就是有起落。有些拍攝還不錯的片子,也會因為同期聲錄音比較渣導致完全毀了意境。
五、注意畫面:選擇鏡頭時,就該注意穩定,嚴重抖動的鏡頭,除非是特殊需求,不要千萬不能採用,畫面的構圖也有很多問題,什麼割了頭啊之類的殘缺構圖,新手基本是很難駕馭的。
六、把握鏡頭:動、靜鏡頭的結合要合理得當,最好遵循:動接動、靜接靜的鏡頭組合方式。還有就是一個鏡頭的長度,一定要控制好,除非特殊情況,切記使用長鏡頭。要注意前後兩個鏡頭的色調不能跳躍的太重,否則視覺效果會不舒服。
七、剪輯的思路: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熟練軟體,而是剪輯的思路,也就是你敘訴故事的方式。這跟寫作文寫小說講故事一個道理。剪輯的思路直接決定片子是「俗氣」的或者讓人「眼前一亮」的。你先要在頭腦里生成畫面感,第一個鏡頭是人還是物,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用什麼樣的音樂,想要營造一個什麼樣的氛圍,先在大腦里過一遍,無論你會不會使用軟體都不是最重要的,思路放在第一位。一句話就是:你要想清楚你想表達什麼,怎樣來表達。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微電影剪輯其實更重要的是經常操作,只有積累大量的經驗,才能從容應對各種各樣的影片,為影片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