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郭居敬二十四孝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動標准出爐。
版本一
一、孝感動天
二、戲綵娛親
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米
中國二十四孝
五、嚙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
七、親嘗湯葯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湧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卧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棄官尋母
二十四、滌親溺器
版本二
1.虞舜孝感動天
2.閔子騫單衣奉親
3.老萊子戲采娛親
4.睒子鹿乳奉親
5.曾參行孝
6.魯義姑姊舍子救侄
7.原谷拖輿諫父
8.文帝親嘗湯葯
9.淳於緹縈舍己救父
10.劉平舍子救侄
11.董永賣身葬父
12.紫荊復萌(或田真兄弟)
13.姜詩孝母
14.蔡順拾葚供親
15.趙孝舍己救弟
16.曹娥哭泣
17.茅生殺雞
18.江革行佣供母
19.郭巨埋兒
20.王祥卧冰
21.丁蘭刻木事親
22.陸績懷桔
23.孟宗哭竹
24.王裒聞雷泣墓
25.鮑出行孝
26.楊香扼虎救父
27.劉殷哭澤生堇
28.伯瑜泣杖
29.王武子(妻)行孝
30.劉明達賣子行孝
新二十四孝
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2、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
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親自給父母做飯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學會上網
10、經常為父母拍照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打開父母的心結
13、支持父母的業余愛好
14、支持單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21、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B. 新二十四孝觀後感
24孝讀後感你看過《新二十四孝》這本書嗎?它是一本以「弘揚孝道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書。書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範。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其中有一篇講述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特別深。舜的父親是個雙目失明的瞎子,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慣壞了,好逸惡勞、游手好閑,娘兒倆成天合計怎麼虐-待舜。有一個冬天,颳了幾天的北風,風把家裡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面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上修倉頂。不料這時糧倉著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火勢很兇,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沖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接著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舜的行為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地去救她,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精神境界啊!想想舜當時的生活環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著要孝順父母,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慚愧,父母平時辛苦地工作,盡可能地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的觀念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非常淡薄了。我想:我們應該向這本書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習,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
湖北老學生求學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
等當代人物好好學習,有句話說得好: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最後,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
C. 新時代背景下"二十四孝"故事之我見
二十四孝故事在古代中國,民間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在科舉之前,「舉孝廉」長期是官員的選拔和錄用的主要體制;而即便是有科舉之後,官員違法孝道仍然會受到所有失德行為中最嚴厲的處罰,例如,如果隱瞞父母去世消息以躲避丁憂守制,甚至會處以極刑!這說明,二十四孝故事無論是社會那個階層和群體,都將孝作為批判人格與品質的第一位。
新二十四孝這除了在實質上,孝確實是最基本的人類品質外,在具體考評實踐中,二十四孝故事也是最具可操作性與真實性的一種品質。相對而言,其他品質往往都容易出現表裡的差異性乃至虛假性,例如有假仁、假義、偽善、偽忠之說,卻很少聽說假孝、偽孝之說。
由於孝是人類最真,最美,最永恆的一種品德,因此源自元代的「二十四孝圖」與故事,也就成了古代最膾炙人口,也最家喻戶曉的「正能量」宣傳教育素材。
當然,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這組古代的正能量素材,以當代社會的視角看,存在許多荒誕乃至糟粕的部分,甚至在清代初期便已被一些人士所質疑,如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師傅為少年康熙講訴二四孝中的卧冰求鯉、恣蚊飽血的故事是,康熙的反應不是鬨堂大笑便是興趣索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更難以以適應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需要。
這次新二十四孝新製作和推廣的「當代中國二十孝」圖與人物,較之二十四孝故事,事例更加時代化,故事更加人性化,設計更為明快化的特點,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物故事,都完全來自當代的真實的實例,來自道德模範中的「身邊人物」。
而真實,正是孝最基本的特點以及它成為人類永恆品質的根本原因。
D. 你是如何看待新二十四孝的
《二十四孝》是先人歷數幾百年孝親行為,提煉總結而成的一部經典,其中很多故事體現了中華文化「孝」的精髓,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E. 《新二十四孝》講了啥
三人遂起身上轎,來到兩遼王府,見了薛丁山。禮畢坐下,丁山道:「老千歲同二位賢相降臨,有何見教?」咬金道:「老夫因令三公今早打了右丞相四十棍,二相要奏知聖上,老夫於中解和,特同來見賢王。三令公可在府么?」丁山大驚道:「逆子出去,尚未回來,如何打了右丞相?」天左道:「王爺,你還不知三爵主在外橫行哩!昨前晚間,途中遇見三爵主,說我犯了夜,把我打了一頓轎杠,彼時我欲奏聞,被程老千歲攔住。
F.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科技進步了,很多東西已經可以取代,很多事例已不足取。同時,很多傳統的文化已經沒落了,中華文明中的孝文化中參雜了太多的物質,孝的本意正在被物質化,需要有新二十四孝來重新定義孝,作為新時代孝的標桿,否則,孝最終會被淡化,甚至湮沒。
G. 新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
《二十四孝圖》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並認為自己雖然是個孝子,沒有必要做到上面的內容。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H. 《二十四孝》讀後感大約600字左右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國長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們感天動地的故事流傳後代,萬古長青!
暑假裡,漫遊在社區圖書館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開書,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映入眼簾,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在耳畔響起,頓時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個名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在柏林交響樂團的訪華告別演出上,有這樣一位中國姑娘,名叫張姍姍。她已是這個著名大樂團的小提琴副首席。每當她談起今天的成就時,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母親。從6歲開始,在母親的督促下,姍姍唯一的游戲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風下雨,媽媽總帶著小姍姍從郊區到幾十里遠的市區輔導老師家學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張媽媽將女兒培養成才時,自己卻突然被病魔擊倒了。但作為女兒的姍姍始終沒有放棄,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與母親一起堅強地與病魔作斗爭。
張姍姍,一個孝順的姑娘。她不正是我們當代學生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楷模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更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他們像一棵參天大樹,無私的為我們奉獻著他們的光輝!明朝大學問家陶宗儀說:「孝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會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是個富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望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愛,是一縷陽光;愛,是一絲雨露;愛,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人類為愛而生,生來被父母愛著,那我們這些孩子,就不能向關愛著我們的人付出我們的一片愛嗎?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臨終前,讓他給女兒一百個幸福。但家中女兒女婿卻冷眼對他,希望他早死。為了完成老伴的遺願,他為女兒做了九十八件事,在為女兒買香蕉的途中,被車撞死了,臨終前說:『我的死是給我女兒的第一百個幸福!』
當前的社會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個女兒,她們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卻從未想過父母的勞累與辛苦;從未幫父母做過一件小事;從未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孝順父母。真希望他們能看看《新二十四孝》這本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做一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勞累時為他們錘錘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讓父母欣慰……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不要求我們長大後報答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健康茁壯地成長,長大後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同學們,為了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能世代傳承,為了構建和諧美好的文明社會,讓我們一起呼籲吧:
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孝道精神,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讓中華孝道精神世代傳承!
I. 新二十四孝論文範文大全
俺能給樣本!
J. 對新24孝的感悟及聯想 作文
暑假裡,漫遊在社區圖書館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開書,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映入眼簾,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話語在耳畔響起,頓時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個名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在柏林交響樂團的訪華告別演出上,有這樣一位中國姑娘,名叫張姍姍。她已是這個著名大樂團的小提琴副首席。每當她談起今天的成就時,總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她的母親。從6歲開始,在母親的督促下,姍姍唯一的游戲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風下雨,媽媽總帶著小姍姍從郊區到幾十里遠的市區輔導老師家學練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張媽媽將女兒培養成才時,自己卻突然被病魔擊倒了。但作為女兒的姍姍始終沒有放棄,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與母親一起堅強地與病魔作斗爭。
張姍姍,一個孝順的姑娘。她不正是我們當代學生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楷模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更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他們像一棵參天大樹,無私的為我們奉獻著他們的光輝!明朝大學問家陶宗儀說:「孝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會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是個富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望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愛,是一縷陽光;愛,是一絲雨露;愛,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人類為愛而生,生來被父母愛著,那我們這些孩子,就不能向關愛著我們的人付出我們的一片愛嗎?
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臨終前,讓他給女兒一百個幸福。但家中女兒女婿卻冷眼對他,希望他早死。為了完成老伴的遺願,他為女兒做了九十八件事,在為女兒買香蕉的途中,被車撞死了,臨終前說:『我的死是給我女兒的第一百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