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微電影發展前景怎樣
微電影拍起來容易,但想拍好不容易,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微電影拍攝之「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於中國互聯網。
微電影製作興起於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於各種相機、DV、手機,,微電影從個人自拍的隨性表達,漸漸登堂入室,上升到電影的層次。投資規模也從幾千幾萬上升到幾十萬不等。
發展現狀與傳統的電影、電視劇相比,微電影製作發展有很多劣勢,比如資金不足,演員、導演相對業余,播出渠道非主流。但微電影有一個優點,就是創意。「微電影的參與者多是年輕人,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大的資本就是沒有束縛的自由的創新理念。微電影發展與是否發揮微電影製作者的創新思維密切相關,這也是微電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微電影的發展也面臨著三大困境,首先是微電影要如何傳遞品牌價值,「有很多政府、企業都參與微電影,他們主要看中微電影在短期內可能引起很高的關注度。」植入廣告多了之後就會拍成廣告片,令人反感。為廣告而廣告的片子會越來越讓人反感,雖然微電影可能是不錯的形式,但是一兩年後最終也會被拋棄。
其次是微電影製作者的態度變化,「微電影製作者是否會繼續免費上傳?」有不少創作者將免費上傳視頻視為前期投入。
此外,周凱認為微電影發展前景如何,也要看國家政策層面是鼓勵還是約束。如果按傳統電影的申報審批模式,創作者的積極性將會受到重挫。
說起電影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微電影,恐怕還並不是那麼足以讓大眾所熟知吧。所謂的微電影就是在常規電影的基礎上更簡潔的進行編輯拍攝,就像博客與微博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微電影的現狀卻遠不如其他同類行業發展的好。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微電影的盈利問題:微電影界,可以盈利的應該還是寥寥無幾,因為還只是個開始,就像網路廣告剛發展的時候一樣,新興事物總需要去打開這個市場才行,另外就是模式,微電影的模式除了常規的廣告植入和贊助商鳴謝以外,其他的方式基本上就沒有了。所以,在廣告投放選擇上商家也會選擇性的去投放廣告,到底是投入到常規電影還是網路微電影中,而這最終決定權就在於誰的性價比高,微電影取勝的衡量標准就是他的受眾,也就是網路點擊率,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說他的宣傳問題。
第二,微電影宣傳推廣問題:常規電影都有大的投入,所以報紙啊電視台的報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公關稿可以召開新片發布會等方式,只要宣傳出去,然後進入影院就會有他的觀眾。而這也是網路微電影所缺乏的。因為微電影本身的投入並不大,少則上千多則數萬即可。所以在宣傳推廣上就成了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當然,也可以像之前火遍網路的微電影《小悅悅微電影》一樣,找著名網路推手青春弘志操刀執行,幾乎一夜之間就占盡了各大網路媒體頭條,一周內吸引了近千萬點擊,但是畢竟這樣的網路推手有限,不可能每部電影他都有時間推。一些做院線商業大片的電影宣傳公司也開始涉足微電影宣傳,國內也有一些很好的微電影推廣案例。光寰金澤傳播是國內屈指可數院線電影和微電影宣傳公司。光寰金澤與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娛樂頻道合作做微電影上映推廣,四大門戶娛樂頻道首頁同天推薦,使電影關注度迅速提高,並將微電影宣傳與造星結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推廣效果。
第三,微電影的內容質量:由於微電影投資少門檻低,所以就導致了這個圈子的魚龍混雜,當然,以後市場發展起來以後,那些不正規的不專業的還是會淘汰掉,但當前來說,還是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那麼微電影的內容質量就會受到很多影響了。無論是劇本還是導演,或者還是後期製作,不同的水平打造出不同的作品,而低水平打造出來的作品必然會為微電影市場帶來負講效應。
❷ 淺談微電影的拍攝與製作論文答辯能從幾個哪幾個方面考慮
微電影製作行業現狀,未來發展。
微電影拍攝製作技術
微電影製作與應用
❸ 微電影發展勢頭迅猛,對於微電影你了解多少呢
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萬事萬物都講求高效、迅速。消費也是如此,微博漸漸取代了博客,微信成為大眾通信的首選。人們的時間越來越零散、破碎。微電影正是如今這個快餐時代的一個產物。
隨著科技進步與時代發展,相比需要湊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看電影,更多的人願意把生活中零零散散的時間投入到短視頻、微電影中,這些十來分鍾,甚至幾十秒的短視頻中。
最後,在信息數據的大風口上,微電影與短視頻不再單單是一種娛樂消費,而會成為一種營銷手段。作為自媒體的一部分,在未來的5G時代或許會從自媒體中獨立出來,形成一種全新的行業。
微電影在未來的發展上,必然會與短視頻靠近,他的成長性是十分巨大的,或許它呈現出來的形式會有些變化,但是視頻傳播必然是今後媒體傳播的主流形式之一。
❹ 畢業論文寫微電影的研究。 求高手大蝦推薦幾本關於「微電影」的中外文獻~
《紀錄電影的起源及演變》(拉法艾爾·巴桑、達尼埃爾·索維吉)原是法國《電影辭典》(讓·路普·巴塞克主編,拉魯斯出版社1986年首版)中的「紀錄電影」條目,中文(單萬里譯)原載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編輯出版的內部刊物《紀錄電影》1987年第3-6期,公開發表於《世界電影》1995年第1期,收入本文集時譯者作了一些修改。
《電影與探險》(安德烈·巴贊)系根據原載《法蘭西觀察家》1953年4月號和1954年1月號的兩篇文章綜合而成,後收入《電影是什麼?》文集,本書已出中文版(崔君衍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格里爾遜與英國紀錄電影運動》選自福西斯·哈迪編《格里爾遜論紀錄電影》(英國Faber出版公司1946年首版,本文譯自1966年修訂版),是編者為該文集所作的序言,中文(單萬里譯)系專為編輯本文集而譯。
《英國自由電影》(阿蘭·勞維爾)選譯自作者與吉姆·希里埃合著《紀錄電影研究》(紐約維金出版社1972年),中文(張雯譯)原載《世界電影》1988年第4期,收入本文集時作了一些修改。
《法國新浪潮中的真理電影》(胡瀕)選自《當代法國電影》一文,是其中的第三節,原標題為「真理電影」,見荒煤主編《外國電影近況》(北嶽文藝出版社1986年)。
《美國真實電影的早期階段》(羅伯特·C·艾倫)選自作者與道格拉斯·戈梅里合著《電影史:理論與實踐》(美國麥克格魯-希爾出版公司1985年)一書的第9章,中文見《世界電影》1991年第3期,或該書的中文版(李迅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德國紀錄電影的雙重困境》(克勞斯·克萊梅爾)選自沃爾夫岡·亞克布森編《德國電影史》(德國斯圖加特魏馬出版社1993年),原文題目為「紀錄電影:一個雙重的困惑」。《世界電影》雜志1997年第1期曾以《一個雙重的困境--關於「紀錄片」的概念》為題發表過本文的片斷(聶欣如譯),全文系專為編輯本文集而譯。
《戰後日本紀錄片的變化與發展》(渡部實)選自陳虻與林旭東主編《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學術會議文獻》(1997年內部出版發行)。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高維進)選自荒煤主編《當代中國電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系該書的第13章。
《香港新聞紀錄電影發展史話》(余慕雲)原載台灣《電影欣賞》1991年第7期(總第52期)。
《六十年代以來的台灣紀錄片》(李道明)選自陳虻與林旭東主編《首屆北京國際紀錄片學術會議文獻》(1997年內部出版發行),原題目為「我的紀錄電影經驗」。
《中國紀錄片創作前瞻》(司徒兆敦)原載《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❺ 求國外對微電影研究現狀和趨勢的學術論文
真正的英文名叫做Microcinema 而不是Micro film
❻ 微電影發展前景對比電影發展前景,是怎麼樣的
微電影節約成本但也不太注意細節,電影還是影視娛樂作品的主流
❼ 中國微電影發展現狀
除了盈利模式,業界認為影響微電影發展的因素還有兩個:一是行政手段的干預影響,廣電總局對於內容的監管會越來越嚴,進而限制部分作品的推出;二是播出渠道的影響,面對多種播出平台以及眾多手持終端,需要統一的視頻播出格式,渠道打開了才能是內容順暢地傳播。而在目前獲得廣泛認同的依然是對微電影內容的關注,唯有創意真正決定微電影的未來。好的電影首先得是個故事,即使用在廣告傳播和市場營銷領域,也要遵循人性特徵和時代特徵,不要止於場面,而要抵達心靈。針對草根階層從之前網路影像時代主角變成跟風者,專業製作團隊將成為主力軍,微電影依靠明星吸引注意力,進而成為明星的「第二戰場」這一現象,一部分人認為其註定短命:一是成本高昂,小企業進入不了這個游戲;二是容易審美疲勞,只有劇情,才是微電影的生命所在。
❽ 網友們求指導,現在是大四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想寫微電影,請參考下面題目可以嗎
可以啊,你們開始寫開題報告了嗎?我能解決的撒,現在你在線嗎?
❾ 大學生微電影的發展現狀
大學校園微電影的現狀,我們不得不先了解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第一部被稱為微電影的作品是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2010年年底面世,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技術團隊來看,其付出了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近幾年,諸如微博、微信、微小說、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斷被消費大眾所接受,而微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國內微電影的起步雖然晚,但發展迅速,並很快適應了當下微時代的主流環境。
針對時下電視劇插播廣告現象嚴重,廣電總局明文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每集電視劇之間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然而廣告事業發展已久,一紙限播令對其的發展似乎並無致命性打擊,於是,其必定要從其他領域尋求發展空間與活力,便出現了在影視作品中大量植入廣告的現象,恰逢其時,微電影的傳入與發展無疑給廣告事業帶來了旺盛生命力,微電影的發展為廣告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新鮮血液,廣告的發展又為微電影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進,微電影與廣告事業相結合的趨勢也是日漸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們對「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對微電影也做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和闡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種大眾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費大眾中廣為流傳的文化,其與「草根」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而目前社會各階層也在不斷宣傳、推廣大眾文化,又不令其過於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綜合目前形勢看,微電影在未來走的將會是一條精品化的大眾路線,而在微電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勢必會淘汰一些缺乏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微影」家們,這就要求每個「微影」家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實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爭先創優。
在了解了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後,我們再來看特定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校園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5月12日晚,2012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南京大學舉行,這是微電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標志著大學校園開啟微電影時代。在當今校園內,大學生拍攝以自己及身邊發生的故事為題材的微電影已成為一種時尚,大學生慢慢地走進微世界,並逐漸形成微電影界的新生力量,也為微電影界帶去了無限活力。目前,青春、愛情、職場等題材越來越被微電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當今大學生的生活主旋律,在這其中也穿插著許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動,或殘敗的愛情故事,職場又是所有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職場對每個大學生而言,既是挑戰,又是對大學生活的檢驗。而時下大學校園內微電影的現狀則是呈現出一派雨後春筍的跡象。
順應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發展趨勢,校園微電影也將不斷向著總體發展趨勢靠近的同時,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學生既在消費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又在微電影生產中占據較大比例,另外,近幾年,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在熒屏上出現頻率越來越大,更多的生產者選擇把大學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為題材,以大眾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視展現出來。不管是針對影視題材還是消費者愛好而言,大學校園將成為影視,特別是微電影界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陣地。種種跡象表明,微電影在大學校園內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