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電影《遠方在哪裡》的影評怎麼寫急需!!!!!
看完短片,瞬間對本片的導演無比崇拜。短短的二十分鍾把觀眾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最後的高潮,讓眼淚可以在自然地滑落,算是一步讓觀眾看得舒服的短片,不像某些片子感情鋪墊不到位節奏掌握不好,明明應該很感人只是到最後沒有高潮哭不出來,讓觀眾一個個堵心的不行吃個啞巴虧。當然,最後的音樂在幫助高潮的到來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發現編曲作詞都是導演的時候,瞬間崇拜值飆升。
回過頭來細想想,好像自己又光顧著感動了,並沒有真正理解導演想說什麼。遠方在哪裡的答案在歌詞中好像並沒有得到回答。在青林事業有成以後給送錢給姐姐和姐夫的時候,反而遭到拒絕,似乎不太合乎一般的類似劇目的編寫慣例。姐姐應該接受青林的資助不才能體現姐弟倆相依為命的主題才對啊。最後一章的大篇幅都在講述姐弟倆小時候受的委屈,總不至於導演是為了想讓觀眾流淚兒故意拍寫委屈凄慘的畫面吧,這樣為了感動兒感動豈不是毫無意義。
把問題扔進腦子里讓它慢慢轉,寫了兩天申請文書,再回來上豆瓣,總結一下這兩天的成果,也算在豆瓣上為這部片子獻出了處女作。
電影所說的遠方,確實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但是它不代表未來,而代表過去。
過去的就是過去了,那些年幼受到的傷害,付出的代價,是之後的歲月里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找回的。青林的錢買不回姐姐的學歷,買不回姐姐的年華,姐姐的輟學與悔過,也換不回已經逝去的父母,姨娘的一句對不起,補償不回兩個孩子寸寸熬過的苦難時光。那些舊年時犯下的錯,已經在飛逝的年華里失去了可以得到補償的機會了,每個人都只能在剩下的時光里互相攙扶著,向未來走去。這樣,我就明白了姨娘哭著說對不起的時候,姐姐別過去的臉,眼中的無奈和麻木,但最後她還是握住了姨娘的手。不要想太多,我會照顧你的。姐姐心裡真的不怨嗎,人真的沒有辦法那麼高尚,可以毫不費力地原諒那些帶來刻骨銘心痛楚的人。只是姐姐還能怎麼辦呢,父母都不在了,只有悔過的姨娘還在,搖搖頭還是一起過吧,不然又能改變什麼呢。姐姐在跟老師講到要輟學的時候,轉過去的臉上淌著的兩行淚,不也是對弟弟的懺悔。死去的父母姐姐已經找不回來了,只能擦著眼淚自己承擔些許本該父母承擔的責任了。
過去那麼多那麼多,現在生活漸漸好了,可人都是心疼自己的。痛過苦過還留下深深的傷疤,有那麼容易就可以忘記了嗎?只是也沒有人可以訴說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弟弟不用試著補姐姐的青春,因為什麼都已經晚了,什麼也都補不回來了。
對於姐姐來說,你若是真的真的心疼我,就帶我回去看看,哪怕是只能看看。帶我回到那些塵封的過去,把壓在心底的酸楚都翻出來嘗一嘗,疼一疼。讓我知道在我無助地堅持著的時候,是有個親人知道心疼我的,就像爸爸媽媽一樣。這樣我就不會總是那麼後悔,總是那麼念念不忘,被過去狠狠地拖著,讓我向前走的更艱難。
導演告訴觀眾他是明白的。過去的生活有多艱辛,他都明白。他帶你回去遠方看一看,讓你心底里那些被現實和無奈埋沒住的眼淚流出淌一淌。在這個冷漠又現實的社會,有人還在乎著你的過去,心疼著你的苦難。那些長合的亂七八糟的傷口,導演縱然沒有能力一一撫平,但至少可以幫你清清已經黯淡成黑色的血痂,不要讓它在每次手指滑過的時候都顯得那麼突兀與猙獰。
❷ 微電影《我爸》影評。 用編導的角度來寫。字數盡量多一點吧。謝謝了
影評寫作萬能模版
第一段從其主題切入。可以結合作品名稱、社會背景來分析。
第二段寫影片技巧。可以是你覺得印象最深的地方——一個拍攝角度、拍攝手法、配樂、光線……只要你覺得有特色的地方,能夠自圓其說都可以。
第三段寫影片存在的遺憾之處。這個只是一筆帶過,比較主觀的看法。
最後還要注意,影評與觀後感完全不同,影評更加客觀,而觀後感是完全主觀的東西。要注意區分。
❸ 微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❹ 微電影偷食影評怎麼寫
捕捉住感受點。
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地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
把我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❺ 影評到底怎麼寫
影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
2、人物評論,單一人物;某類人物;對比性人物;從人物關系評析。
3、場景細節。
4、懸念設置,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死關頭,環環緊扣。
5、矛盾沖突。
6、敘事線索。
7、情節與節奏,戰斗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置;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
8、中外影片比較。
9、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
10、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砭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
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
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❻ 微電影《桃子》影評怎麼寫
1,來由。那年巧遇邱琦,知道了這個年輕人在做著一項很有意義的事業,叫做『九分鍾電影錦標賽』。我給他的比賽當了兩屆評審。今年他對我說應該更進一步支持這個事業——親自拍一部微電影。我覺得好,就答應了。我的感覺是:邱琦為這個公益事業鞠躬盡瘁,我如果還能起到幫助的作用,就應該責無旁貸。
2,選材。邱琦給了我40多個題材,我都認真看了,沒有太合適的。不是他的題材不好,是我這個人拍電影一定要有感而發。有感覺都不一定能拍好,沒有感覺就一定拍不好。後來電視上有一個節目讓我了解了一個名叫廖智的女孩(正好和我女兒同歲),她的故事吸引了我,讓我找到了感覺,起了個很普通的片名《桃子》。
3,新的嘗試。我只拍過長故事片和電視連續劇,這次拍微電影是第一次嘗試。就像一直寫中篇和長篇小說,突然要寫一部短篇,《桃子》還真的要花我一番心思。
4,電影的靈魂。《桃子》是一部微電影,任何電影不論長短最重要的是靈魂。靈魂又是什麼?大概是指生命的意義,人的品格屬性,人的精神活動,人的思想感情等等。因此我們經常聽到觀眾在不喜歡一部電影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幾個字就是『沒靈魂』!可是一部電影怎麼才能『有靈魂』呢?這個就是每一部電影從創作劇本的第一個字開始直到公映不可更改為止,我們這些拍電影的人拷問自己的問題;也是我們窮畢生精力都不可能達到的那個完美的境界。
5,演員與角色。《桃子》因為有了她而拍,她作為主演必須勝任。我選她憑的是直覺,因為她不是職業演員。我必須百分之百地信任她,她也必須百分之百地信任我。導演和演員如果建立了這種信任,再加上雙方的努力,完全有可能賦予人物『靈魂』。她到底是誰呢?她其實是我心目中的一種美好,她不停歇地與命運抗爭,她一直在心無雜念地舞動人生…
❼ 電影影評怎麼寫啊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7)微電影影評怎麼寫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❽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影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
2、人物評論,單一人物;某類人物;對比性人物;從人物關系評析。
3、場景細節。
4、懸念設置,人物命運為主線,將人物經常處於生死關頭,環環緊扣。
5、矛盾沖突。
6、敘事線索。
7、情節與節奏,戰斗高潮與抒情段落的設置;緊張與舒緩情緒的起伏;鏡頭節奏快與慢的轉換。
8、中外影片比較。
9、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
10、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砭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
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它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在看完電影後寫影評時,首先要找一個好的切入點,當然,這個切入點就要從題目開始入手了。影評的題目注重創新、新穎,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想讀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評題目越短越好,6-7個字為宜。
開端
閱高考語文作文的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閱卷方法,即題目-開頭-(中間)-結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間部分寫的再好,但開頭卻弄得很差勁,這樣閱卷老師對這位考生的中間內容最多就會大體瀏覽一遍,有的甚至連看都不看,因此,開端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為亮點之處,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結局,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還可以運用「詩經六藝」中「興」的手法,也就是說,由你想表達的內容聯想到了什麼其他東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內容;也可以先插入一電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贊、愛森斯坦等,這樣能為你的影評錦上添花。
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其實寫影評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題,也就是說,你在影評中分析的內容,都必須要圍繞你的中心。
結尾
我們完成了影評的最主要內容之後不能就此結束,還應當有一個響亮的結尾。在結尾我們首先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一下總結,然後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想,表達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還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讓影評有一個好的收尾。
(8)微電影影評怎麼寫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拍攝技術、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等進行分析和評論。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
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資料來源:網路:電影評論
❾ 微電影 《心願》影評怎麼寫的
心願
湖水是你的眼神
夢想滿天星辰
心情是一個傳說
亘古不變地等候
成長是一扇樹葉的門
童年有一群親愛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滄海桑田的擁有
那些我愛的人
那些離逝的風
那些永遠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愛我的人
那些沉澱的淚
那些永遠的誓言一遍一遍
湖水是你的眼神
夢想滿天星辰
心情是一個傳說
亘古不變地等候
成長是一扇樹葉的門
童年有一群親愛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滄海桑田的擁有
那些我愛的人
那些離逝的風
那些永遠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愛我的人
那些沉澱的淚
那些永遠的誓言一遍一遍
我們都曾有過一張天真而憂傷的臉
手握陽光我們望著遙遠
輕輕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長大間我們是否還會再唱起心願
輕輕的一天天一年又一年
長大間我們是否還會再唱起心願
長大間我們是否還會再唱起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