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崇信微電影山路

崇信微電影山路

發布時間:2022-06-28 20:11:43

㈠ 寫一篇四年級小作文題目到崇信,涇川,靈台研學快樂感。

我的家鄉在崇信,那裡有景色優美的龍泉寺。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瓜果飄香。
春天,山上的桃花開了,從遠處看,山上一片紅彤彤的,整個山頭被桃花裝扮的像一個個粉紅色的大絨球,美麗極了。夏天,人們都去山上乘涼。大人們說啊,笑啊,孩子們用樹葉去接泉水喝。秋天,是個爬山的好季節,人們都去爬山。冬天,大雪紛飛,放眼望去,整個龍泉寺都變成了一個銀白色的世界。
家鄉真美啊!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水,更愛家鄉勤勞的人們,是他們把家鄉建設的這樣美麗,是他們把家鄉建設的這樣繁茂。我愛家鄉,我希望家鄉越來越干凈,越來越漂亮!
「江連江,山連山。」讓你猜一個地名,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地名就是——江山。
江山雖小,卻有山有水。咱們先來說說江吧!須江,是江山的母親河。你看,江邊豎立著一尊須江神女的雕像,在陽光的照耀下,江水盪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坐著小船,一邊用手拍打著水面,一邊迎著岸邊吹來的一陣陣風,感覺心曠神怡。下午,漁夫們在岸邊撒網捕魚,邊上總會有一群小孩兒,圍在漁夫身邊,爭先恐後地看著漁夫捕魚,有些小朋友嘴饞了,還會向漁夫要一條呢!傍晚,老人們在樹底下棋,孩子們正玩得不亦樂乎呢!情侶們,在河堤上散步。
如果你是江山人,一定知道江山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碗窯水庫。坐著小艇,在小艇後面激起了一朵朵浪花,一邊欣賞兩岸的風景,一邊湖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那感覺真爽啊!坐完小艇,一定餓了吧,一聞見菜香,一定會使你不知吃那個好,酸魚、大鰱魚、爆炒魚,就恨不得把整鍋的魚也給吃下去。
家鄉的山算浮蓋山最好玩了,沿著崎嶇的山路,在路上就能看見浮蓋山雄偉壯觀的景色:高高的山峰聳入雲宵,雲霧繚繞著山的周圍,有的像仙女揮舞著裙袖,有的像二郎神騰雲駕霧,還有的好似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山間行走。山底下,有一座石碑,繞過石碑,來到一座小石橋聽見泉水叮咚的聲音,原來,我們來到了水窖,這里四周黑沉沉的,一不小心就碰到了石壁,更可怕的是腳下的台階,一邁就是一大步。前方還有一個水車,趕緊湊上去一看,咦!沒人推這車怎麼會動呢?原來這車是用水來推動的。對面山上有一座觀音,忽然,有人叫到「快來照相,這兒有塊三疊石。」原來,那就是目的地。下山後,來到一潭水池邊,用清水洗一下臉,涼爽極了!
江山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比如:江郎山、仙霞關、戴笠故居,還有許多地方會使你留連忘返呢!

㈡ 急求香港大小街道名稱

1、彌敦道:

彌敦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位於香港九龍,連接著Mong Kok和Tsim Sha Tsui的兩個主要商業區。它是九龍區的主要道路。從尖沙咀的海邊到九龍半島以北的界街,兩邊有許多商住樓。佐敦至尖沙咀段已逐漸成為購物區。夜晚,遊人如魚得水,各種霓虹燈招牌令人眼花繚亂。

2、荷李活道:

好萊塢路,有時被稱為好萊塢路,是一個必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參觀香港。它位於香港上環的中央。這是香港開埠後修建的第一條街道,「好萊塢之路」這個名字與美國電影界的好萊塢無關,而是源於早期好萊塢周邊的好萊塢。

好萊塢路東端與蘭桂坊相連,舊的中央警察局也位於這條街上,老中央警衛站中央廣場上的「龍I」酒吧吸引了很多足球明星來香港遊玩。連接中部和中部山區的中央至中部山區自動扶梯系統也穿過好萊塢路。上環盡頭樓梯街附近的一段河裡霍路,是著名的河裡霍路文武寺所在地。

3、煤氣燈街:

煤氣街,也被稱為「大理街」,一直是許多香港電視劇和電影的場景,大多把它作為香港的縮影。煤氣街本身就是一條小街,只有一頭可以通車,這條街和學昌街之間有一個花崗岩樓梯。樓梯兩側有四盞煤氣燈,這是目前香港僅有的四盞燈。

在50年代以前,香港的煤氣燈並不少見。他們是香港的主要照明路燈。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煤氣燈已經被電燈取代。現在只剩下四個了,這很珍貴。煤氣燈的這一部分被列為1979年8月15日香港的法定紀念碑。現在,這部分煤氣燈每天從下午6點一直亮到早上6點,用於路燈照明。

(2)崇信微電影山路擴展閱讀:

香港大小街道的現今意義:

界限街仍然是九龍與新九龍的分界線。位於界限街以北地區的物業需向香港政府繳付地租。此外,界限街亦是油尖旺區與深水埗區/九龍城區的分界線,界限街以北屬深水埗區/九龍城區,以南則屬油尖旺區。

香港大小街道的現況:

界限街中段是九龍仔豪宅區,居住者大多是中產階層,該處亦是不少名校如瑪利諾修院學校及喇沙書院的所在地;而西面就是深水埗及大角咀,居住者以中下階層、新移民為主。

㈢ 浙江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求是大講堂:大家都知道,浙江大學的前身是「求是書院」,現在在我們的大西區依然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求是書院和求是大講堂。不得不說,進入這塊區域彷彿進入一片世外桃源。


月牙樓:顧名思義,因其建築外觀像月牙而得名,內部包含建工學院和校史館。它坐落於整個紫金港校區的中部,啟真湖畔,與日月交相輝映。


毛主席雕像:這座雕像應該是玉泉校區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價值的,很多遊客來參觀游覽玉泉校區的時候,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去參觀毛主席的雕像。


浙江大學正大門:浙江大學不同於其他大學的是…它的大門很稀少,想看最具有大學特徵的大門,還真得到玉泉校區來(因為答主曾經一度在紫金港校區沒有找到寫著「浙江大學」四個字的大門在哪)

(3)崇信微電影山路擴展閱讀

一、浙江大學有6個校區:


1、紫金港校區,地址: 杭州市西湖區餘杭塘路866號;


2、玉泉校區,地址: 杭州市西湖區浙大路38號;


3、西溪校區,地址: 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148號;


4、之江校區,地址: 杭州市西湖區之江路51號;


5、華家池校區,地址: 杭州市江干區凱旋路268號


6、湖濱校區,地址:杭州市延安路353號。2005年拆除,改為商業用地。


二、浙江大學之江校區最漂亮,值得參觀。


浙江大學之江校區,坐落在美麗的錢塘江畔、六和塔邊的月輪山巒,原為之江大學所在地,前身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於寧波創立的崇信義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義塾從寧波遷到杭州,


1887年改名為育英義塾,1897年正式稱為「育英書院」,1907年在月輪山巒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遷入新校舍,因地處錢塘江彎曲處,成「之」字形,故改名稱之江學堂。


三、浙江大學,直屬於教育部,是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九校聯盟、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


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㈣ 江南春中的南朝統治者是誰人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總稱。

所有南朝統治者如圖:

【原文】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1綠映紅,

水村山郭2酒旗3風。

南朝4四百八十寺5,

多少樓台6煙雨7中。[2]


【注釋】

鶯啼:即鶯啼燕語。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

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記的小旗。

南朝:指先後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

樓台:樓閣亭台。此處指寺院建築。

煙雨:細雨蒙蒙,如煙如霧。[2]


【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台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3]


【鑒賞】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杜牧 江南春(林散之書)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4]

杜牧特別擅長於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5] 《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6]


【賞析分歧】

關於《江南春》絕句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或認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7-8]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4]


請採納~

㈤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它反映南北朝時期的什麼現象這現象在文化方面有哪些相關的文化成就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隻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使人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描繪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厭惡。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麼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很中性,既無明顯的憎 ,也無明顯的惡,僅僅是在單純地寫景、詠春。

明代的楊慎對《江南春》的評價在歷史上也相當有名,其評價如下: 明楊慎《升庵詩話》雲: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駁曰: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

㈥ 古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意思

意思: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出自《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描繪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㈦ 古詩 江南春的意思

杜牧詩作
作品信息
【名稱】江南春 畫家宋文治畫作《江南春-鏡心》
【年代】晚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言絕句 【類別】:山水詩
作品原文
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注釋譯文
【注釋】 1、郭:外城。酒旗:酒簾,高懸在酒店外的標志。 2、山郭:靠山的城牆。 3、南朝:東晉後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齊、梁、陳四朝合稱南朝。當時的統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餘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字。 5、樓台:指寺廟。 【譯詩】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台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作品鑒賞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絕。「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隻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使人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台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描繪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千里」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南朝統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厭惡。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麼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很中性,既無明顯的憎 ,也無明顯的惡,僅僅是在單純地寫景、詠春。
作者簡介
杜牧 (803年~854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詩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後來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史,還曾在中央任過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員外郎等職,終於中書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青年時期的杜牧,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喜讀兵書,為人剛直不阿,敢於指陳時弊。後來,由於捲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旋展,終於墮入頹廢享樂、縱情聲色的生活裡面。 杜牧在文學方面,主張文以致用,強調內容為主,形式為輔,提倡言之有物,朴實無華的文風;反對無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麗柔靡的文壇上,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煉、自然,很多名篇為後人所傳誦。由於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後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並與李商隱並論,稱為「小李杜」。杜牧雖然寫了一些進步詩篇,但也寫了不少消極頹廢、趣味低下的作品,這些含有糟粕的詩歌,應引起注意,給予批判。杜牧-評價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於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杜牧
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一定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鎮壓滄州抗命的藩鎮,他寫了《感懷詩》,慨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急征厚斂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為國家作一點事。《郡齋獨酌》一詩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豈為妻子計,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又如《河湟》一詩: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自發丹心盡漢臣。惟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詩人通過河湟無力收復的事件,對朝政的昏亂和國勢的衰微,表示無限的憂憤。這個時候,朝廷里連元載這樣曾經想到收復河湟的人也沒有了。盡管河湟的人民還在戎服下面懷著繫念祖國的丹心,但是,舉國上下卻以麻木不仁、醉生夢死的態度來聽取從河湟涼州傳來的歌舞。他的《華清宮詩》:「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也和這詩後兩句具有同樣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詩則用比興的手法,以雁象徵邊地人民: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驚飛四散的哀鴻,象徵在回紇侵略蹂躪下逃回祖國的邊地人民。詩中既表現了對難民的體貼同情,也暗示統治者對他們的漠不關心,「仙掌」、「長門」,並非泛泛的修詞設色,「豈逐春風」也不僅僅是寫鴻雁秋來春返的自然現象。這兩首詩的思想內容和現實背景,和白居易《縛戎人》、《西涼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體,寫得更簡練渾括。 他的詠史詩也很著名。有的詩是借歷史題材諷刺統治者的驕奢荒淫。如《過華清宮三絕句》中的兩首: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詩里通過人們所熟知的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諷刺了晚唐帝王們的荒淫享樂。其創作意圖和他不滿「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而作《阿房宮賦》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詠史作品,則帶有較為明顯的史論特色。如《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都是對歷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獨創的議論。他這種論史絕句的形式,後來頗為許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寫景的七言絕句,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作品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 這些詩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調悠揚,可以看出他才氣的俊爽與思致的活潑。前兩首在寫景中還流露出對時事的憂傷。但他的詩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詩帶有濃厚的個人潦倒失意的感傷情調,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懷》、《贈別》、《嘆花》等詩,更是專寫征歌狎妓的頹放糜爛生活。飲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風氣,杜牧的這類詩更為後代無行的文人們所稱道。這些作品無疑是他詩中的糟粕。 杜牧作詩是比較重視思想內容的。他認為文章應「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 答庄充書》)他很推崇李杜,說「李杜泛浩浩」,「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他的《李賀歌詩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賀歌詩是「騷之苗裔」,同時也指出他缺乏《離騷》那種「言及君臣理亂」,「有以激發人意」的思理。他說自己的創作是 「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啟》)。這些話,可以看出他在詩歌理論上的主張和創作上的積極追求。但在創作實踐上,他那些以華麗詞藻寫頹放享樂生活的詩,顯然和「不務奇麗,不涉習俗」的主張是自相矛盾的。意氣風發
《 唐摭言·公薦》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當時,崔郾侍郎奉命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試,百官公卿都到城門外擺好酒席餞行,車輛之勝,官員之多,舉世罕見。此時吳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學博士,也騎著一頭老毛驢過來湊熱鬧。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興,聽說吳老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過來了,非常吃驚,連忙離席前來迎接。吳老看見崔郾,把他拉到一邊,拍著崔郾的肩膀說:你擔負此任,乃是眾望所歸。我老了,不能為朝廷排憂解難了,不如為你推薦一個賢士。前些日子,我偶然發現一些太學生情緒激昂地討論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來是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寫得真好,這個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萬機,恐怕沒有閑暇去瀏覽這篇文章,不如讓我為你誦讀一下。 說到這里,吳老就字正腔圓地、搖頭晃腦地將《阿房宮賦》讀了起來。崔郾也是一個有品味的知識分子,聽後也稱贊不已。吳武陵乘熱打鐵,要求崔郾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將杜牧評為狀元。崔郾面露難色,推辭道:狀元已經被他人預定了。吳老窮追不舍,大聲說道:如果真得當不了狀元,就退一步,讓他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崔郾還在躊躇猶豫,吳老倚老賣老地說:如果還不行的話,就把這篇賦還給我,看有沒有比這寫得更好的賦。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滿口答應,然後目送吳老離開。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問吳博士來做什麼。崔郾回答說,吳老推薦了一個人為第五名進士。酒客連忙追問是誰,崔侍郎回答說是「杜牧」。旁邊立刻有人接茬說:聽說過杜牧這人,才氣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節,喜歡煙花風月,好出入娛樂場所。崔侍郎為難地說:我已經答應吳博士了。即使杜牧是個屠夫或賣酒的小販子,我也不會改變了。 崔侍郎重然諾、將誠信是好事,不過他以這種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考試前就如此輕易地決定眾多考生的命運,還是讓人對這樣的考試產生懷疑,那裡究竟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黑幕呢?不過,杜牧終究沒有辜負吳武陵,也沒有辱沒崔侍郎。大和二年(828),杜牧在洛陽高中進士,感到無限榮光。若干年後,唐代進士便以杜牧為榮了。 由吳老這樣的清流賞識推薦而進士及第,杜牧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榮耀。皇榜公布後,他曾賦詩一首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來。」放榜的時候,洛陽的花兒還未綻開。三十三名中舉的進士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進,他們要去參加各種慶祝活動,出席各種酒會宴席,喝著秦地的美酒,心情舒暢,滿面春風,好像春色也被他們帶進了長安。 三十三人,就是這次進士及第的全部人數,大致相當今天全國高考各省文科狀元的人數,這個數目在唐代還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數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後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據說唐朝二百九十年間,進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數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張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東風節氣近清明,車馬爭來滿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萬里盡傳名。 作品
這個春天是屬於杜牧的。他正月參加考試,二月登第,閏三月又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以第四等及第,隨即授官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二十多歲的杜牧畢竟年輕,接連碰到這樣的喜事,無法抑制心中的喜悅,笑得連嘴都合不攏了。按照慣例,新科進士要到曲江游耍。「曲江水滿花千樹」,它是當時最熱鬧的場所,尤其在春天時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詩人姚合曾大發感慨,要想到曲江從容賞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時候才行,不過到那時,花兒被看人了一天,精神業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欲待無人連夜看,黃昏樹樹滿塵埃。這時的杜牧,顧盼生輝,一舉手,一投足,都才情萬種。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碰見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談起來。僧人便問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報上大名,心想「天下誰人不識我」,滿以為僧人會大吃一驚,露出追星族的狂熱。誰知這位僧人面色平靜,木然地追問杜牧現在從事什麼職業。這讓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趕緊把杜牧連中兩元的喜事拿出來誇耀,僧人依然不為所動。詩人很是惆悵,現場賦詩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氣味長。 杜牧究竟是不是吳武陵推薦及第的,這件事很值得懷疑。小杜有封信名為《投知己書》,其中曾向朋友誇耀當年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應進士舉。當其時,先進之士以小生行看可與進,業可以修,喧而譽之,爭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可見當時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說酒席上有人反對吳老的薦舉,理由是杜牧不拘細行。其實杜牧不拘細行、風流名聞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後,主要在二十六歲到三十六這十餘年間,這時他基本上在各方鎮使府中為幕僚,有名氣,有才氣,環境寬松,有條件充分展示他的風流倜儻。李商隱含蓄地說杜牧「刻意傷春復傷別」,所指的也是這段幕僚生活。估計《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據杜牧後來的倜儻形象編造出來的。 作品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進士及第後八個月,他就奔赴當時的洪州,即王勃寫《滕王閣序》那個地方,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時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辟召杜牧為江西團練巡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學愛好者,對當時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顧,與杜牧的關系也頗為密切。杜牧撰寫《李賀集序》,就是應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所請。杜牧經常往沈述師家中跑,聽歌賞舞,蹭飯蹭酒,還對沈家中的一個歌女張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對此女子分外珍惜,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將她納為小妾,使小杜空有羨漁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經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於情緒飽滿,不僅文筆清秀,而且書法更為飄逸,為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宣和書譜》評論道:「(杜)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相表裡。」清人葉奕苞《金石錄補》也給於了極高的評價:「牧之書瀟灑流逸,深得六朝人風韻,宗伯(董其昌)雲:顏、柳以後,若溫飛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跡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珍貴異常,紙本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鑒定印章。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後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張伯駒個人所有,又捐贈政府,藏於故宮博物院。 在此期間,小杜另一首與歌女有關詩歌為他博得了盛名,這就是《杜秋娘詩》 。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嫵媚動人,能歌善舞,能聯詩作曲,十五歲時,一曲《金縷衣》就俘虜了鎮海節度使李錡: 畫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錡聽後,將之收為小妾,讓她度過一段甜蜜時光。後來李錡起兵對抗朝廷,兵敗被殺,杜秋娘作為罪臣家眷被送入後宮為奴,繼續發揮她的專長,充當歌舞姬。杜秋娘再以這一曲《金縷衣》俘虜了年輕的唐憲宗,被封為秋妃。杜秋娘雖然總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經常不著痕跡地參與軍國大事,甚得憲宗皇帝崇信。後來宰相李吉甫勸唐憲宗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憲宗皇帝自豪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後,還任命杜秋娘為皇子李湊的保姆。也正是這一任命,讓她捲入權力的角逐中。李湊失勢被廢,杜秋娘也被攆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見曾經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窮,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據說這首詩當時膾炙人口,傳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為大家對這個風雲一時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隱與小杜結識後,共寫過兩首給他,一首自謙「高樓風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稱頌「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見「小李」也認為這首詩為「小杜」的代表作。
編輯本段軼事典故
杜牧在湖州的浪漫史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遊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他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那天,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於虛有其人啊!」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期。」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應當怎麼辦呢?」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 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他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他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是他的本意。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歲,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從前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什麼要違背諾言呢?」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她講得很有道理。若是強迫她,是會鬧出禍事來的。」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這樣一首詩: 自是尋春去較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想像中
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杜牧
作品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台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杜牧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朴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台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 杜牧
帖大系》均有影印

㈧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去過五嶽之後,其他的山不過如此,無需再看;而看過黃山之後,發現五嶽也不過如此了。通過對比,表現出黃山的巍峨秀麗,集天下山水之大成。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於我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他在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五嶽,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指的是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和南嶽衡山。

(8)崇信微電影山路擴展閱讀: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㈨ 吳崇信扮演者

《前行者》吳崇信的扮演者是曹衛宇。

曹衛宇,1972年1月26日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90級。

1993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馮夫人》,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1997年,出演現代愛情劇《京港愛情線》。1999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女人河》。2001年,主演家庭倫理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人物評價

曹衛宇是一個實力派演員,他外形俊朗、儒雅氣質十足。曹衛宇演了多年的戲劇,並塑造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角色,這些角色有的是好男人,有的是大反派,而曹衛宇憑借多年的表演功底把它們表現得淋漓盡致。曹衛宇在朗誦洛夫的詩作《水聲》時,他用平實生動的朗誦風格和極富魅力的磁性聲音將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很好的傳達,他的語速、語調、音韻充分表達了詩詞的意境。


閱讀全文

與崇信微電影山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