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微電影 > 大學生微電影課感想

大學生微電影課感想

發布時間:2022-06-29 19:16:27

㈠ 觀看「我身邊的雷鋒」校園微電影優秀作品,寫一篇觀後感怎麼寫

雷 鋒 就 在 我 身 邊
雷鋒,這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將他短暫的青春完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一生,平淡無奇,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成為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
一個初夏的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厲害,他在團部衛生連拿些葯回來的時候,看見建築工地的人們正在建一所小學,於是他忘記了疼痛,高興地加入施工隊中來,一直忙到中午。
當遼陽發生百年不遇的洪水時,雷鋒毅然把自己積存的二百元錢全部捐獻給了災區人民。
出差在火車上見旅客擁擠的雷鋒,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
戰友小周的父親得了重病,他悄悄地寄去十元錢。
戰友小韓的棉褲有一個小洞,他在夜裡一針一線地為他補好。
……
這也正實踐了雷鋒他自己所說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多次獲得了榮譽稱號,受到了許多中央領導人的稱贊。他的名字,他的事跡,被萬人傳頌。
而今天,我們的三中校園也涌現出了一批批雷鋒式的人物。在我們八(1)班,一位位「雷鋒」熱心幫助他人,為他人解決疑難,為班級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不信,請看:
()、()、()等同學在撿到他人餐卡時,主動交給了老師。
()同學在撿到胡俊傑同學的一百元錢時,毫不動心,將它如數歸還。
()同學在老師兩次多找給了他錢的情況下,主動送還給老師。
()等同學經常幫助腿腳不方便的()同學,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同學主動承擔了班級的黑板報設計任務。
()同學在搬桌子時,不小心打破了別人的開水瓶,主動找老師,表示願意賠償。
()同學在操場上看到垃圾,把它撿起來,扔到了班級的垃圾桶內。
……
好了,我想不用再多舉例了。其實,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同學們,雷鋒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雷鋒式的人物。你可以彎腰為他人撿起一本書;你可以扶盲人過馬路;你可以為有需要的人讓座;你可以扶起摔在地上的小朋友……這些都是毫不起眼的小事,只要你堅持做了,你就是別人心目中的雷鋒。
同學們,三中的校園現在變得越來越美了,和諧校園的創建需要更多的雷鋒出現。讓我們像雷鋒那樣,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建設一個互助友愛的和諧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㈡ 微電影《青青我心》讀後感

寫讀後感需要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閱讀後,自己動筆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四、寫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㈢ 微電影 觀後感

前幾天,朱老師用了一節班會課的時間我們看了一部名叫《假錢》的微電影。電影雖短,卻意味深長,令我感受頗多。
電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司機在工作過程中一時大意收到了一張假錢,經食品店老闆的提醒後才發現這是一張假幣。回家後,他的兒子揚揚問他要餐費,司機想把那張假幣交到學校去,但又於心不忍,把那張假幣夾進了一本書里。不想這一幕居然被兒子看見了,揚揚將那張假錢帶到學校去。
第二天交伙食費時,揚揚模仿其他同學的字把假錢交了出去。不料被老師發現了,老師用班會讓揚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把假錢換了回去。在一封道歉信中,揚揚講明了一切。原來揚揚的媽媽在兩年前就去世了。只剩下爸爸一個人在不辭辛苦的照顧他,但爸爸在工作過程中卻會收到假錢,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揚揚便把假錢花了出去……
電影看完了,我也感受很多。電影中爸爸把假錢夾在書里而不花出去固然是對的,但他卻不知道,收到假錢應立即銷毀,或交給警察局和銀行處理。故事中揚揚的做法也有對有錯。他雖然把假錢交到
學校去了,但是在認識到假錢的危害後,他又把假錢換了回來。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用假錢坑害別人的不法商販。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使用假錢也是違法的,根據刑法規定,明知是偽造的貨幣卻仍然使用的,會由使用面額的大小來給予一定的懲罰。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我們要杜絕使用假幣,發現假幣要立即銷毀或交給警察處理,也要傳播辨別假幣的方法,不讓更多人受騙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㈣ 微電影:凋謝觀後感200字

微電影《凋謝》是一部具有教育和警醒意義的普法專題片,看完之後能夠學到很多生活中的法律知識。

㈤ 看微電影《養育之恩》的感想 作文

昨晚,我和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海底總動員》,故事情節非常有趣,也很感人。
這部片子主要講的是一位魚爸爸尋找自己的孩子的故事。一路上魚爸爸遇到許多危險,它遇到了鯊魚、海怪、海蟄群,每次都有生命的危險,但是它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戰勝了這一切。後來,它在海龜的幫助下,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悉尼,見到了它的兒子。魚兒子憑著它的勇氣,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回到了大海和爸爸團聚。
我今後要學習魚爸爸和魚兒子不怕困難、聰明勇敢、堅持不懈的精神。昨晚,我和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海底總動員》,故事情節非常有趣,也很感人。
這部片子主要講的是一位魚爸爸尋找自己的孩子的故事。一路上魚爸爸遇到許多危險,它遇到了鯊魚、海怪、海蟄群,每次都有生命的危險,但是它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戰勝了這一切。後來,它在海龜的幫助下,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悉尼,見到了它的兒子。魚兒子憑著它的勇氣,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回到了大海和爸爸團聚。
我今後要學習魚爸爸和魚兒子不怕困難、聰明勇敢、堅持不懈的精神。

㈥ 觀看微電影 那些年 我們好像很有錢,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 並結合自己實際談談感

那些年,我們真的沒有錢。盡管你嘴裡唱的盡是社會里的花花綠綠、愛我愛你。那些年,我們真的沒有錢。當你有能力賺錢的時候便不再把無知當作個性。那些年,就讓它只是那些年,我希望我們未來會很有錢,讓爸媽過上幸福的日子,去補償曾經為了向父母要錢而說過的謊言。我們的大學之路,即承載了我們個人學習的責任,也承載了家長、老師、親朋好友的期待。如果僅僅以一張大學的門票回報他們,未免過於輕賤。4年大學畢業時的累累碩果,才對得起這張門票,對得起捧月的「眾星」,才無愧於這4年最好的青春年華!

㈦ 微電影《家中有方圓》觀後感怎麼寫

、圓、舍、得。在這個競爭日俱激烈的社會里,學會怎樣做人已經比在學校里學習知識顯得更為重要,試想即使一個從著名大學畢業出來的大學生,學習成績相當的優秀擁有相當高的IQ然而他的EQ卻不如人意,那麼他在社會上還是會遭受到挫折,遭受外界帶來的壓力,所以如何學會做人是他迫在眉睫所要解決的是,畢竟在學校里我們學到的往往只是理論的知識,單憑這些東西要想在這個錯綜復雜的社會里混好是遠遠不夠的。而讀完《方圓捨得》一書後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此書給我的啟示:我們要學會方圓捨得。方:做人的原則,做人要方正。「方」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立身處世的脊樑,做人要方,就是要遵循一些起碼的做人准則,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線,在大是大非面前,決不含糊,有著堅定的立場。文中大量列舉了名人的例子,教導我要做一名正直、守信用的人,倘若一個人連基本的承諾都不能實現,那麼還有誰會去幫助你,誠信也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主題。我相信只有我們堅持做一個為人正直、誠信的人,那麼才會有人會去幫助你,若是你身為一名領導,也只有你為人方正,才會有人會完完全全被你所信服。由此可見,做一名正直的是有利無弊的。
圓:處世要圓通,傳說當初錢幣被鑄成外圓內方的形狀,就是加進了孔子的處世理念:做人內心一定要方正,但處世人不得不圓通。在人和人交際中,要靈活變通,不固執己見,如果過分有稜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過分耍滑頭、反復善變,又將會遭到眾叛親離。所以,處世必須要方外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的確,在人際交往中,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努力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餘,根據對方的不同特點,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言行,隨時贊美別人,多替他人著想,適當讓步與妥協。呢們,就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就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立於不敗之地。
舍:煩惱要舍棄,人活著或多或少都會有煩惱,據專家分析表明,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第一號敵人不是癌症,也不是心臟病,而是煩惱。煩惱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細想,身體是創業的本錢,只有具備了健康的體魄,才會有我們美好的將來,因此,請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
得:快樂要得到,人活著如果連快樂都得不到,那麼還有什麼意思呢,即使有再多的錢財,事業有再多的輝煌,缺乏了快樂,如同一口枯井,失去了生命,毫無意義。「生活好比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對你哭;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這就是英國作家薩克雷尋找快樂的方法和秘訣。做個樂觀的人,用快樂去生活。

㈧ 對 微電影《青春期》的感想是什麼

聚焦當下90後真實情感,集中展現了「標新立異」的90後一代人的叛逆青春故事。

詮釋青春與揮霍、叛逆與理想。成長途中跌宕起伏,伴隨歡笑與淚水、執著與叛逆。90後成熟之路的脈絡漸漸明朗,那些夢想、勇氣、愛情、那段歇斯底里的不羈青春,看似幼稚但卻純真。

不管是「那些年」的幸福時光、「老男孩」的青蔥回憶、亦或是「壞孩子」的放盪不羈。青春都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逝去,當激情褪去,緣分散去,我會再以滄桑為名,為友情與愛情,譜下一曲彷徨驚夢的輓歌。我突然有了一種感覺,就像是躺在油一樣粘稠的水面上。我的周圍是黑漆漆的森林,耳邊是尖叫的風聲。我多麼懷念那天午後的陽光,那種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的溫暖。

㈨ 大學生第一次拍攝微電影心得,要求3000字,急

逗比×1500

㈩ 微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微電影課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