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博上有好萊塢電影資源嗎,怎麼看
有,一般都要保存在微盤里,所以注冊個網路微盤,保存之後在微盤里可以打開可以下載
Ⅱ 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圈錢到底有哪些套路
《極限特工:終極回歸》
春節檔之後,好萊塢大片成為了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大戶。《極限特工3》、《生化危機6》兩部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先後在內地市場拿下了破10億的票房成績。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兩部影片在北美本土的口碑和票房都不理想,更被業內質疑:「全是套路,沒有新意。」實際上,近年來關於好萊塢套路的話題也越來越多,今天記者就詳細梳理了好萊塢的3大套路,小夥伴們可不要太真了哦。
套路1 打戲不能少特效須爆表
這幾年,看好萊塢大片莫名有種坐公交車的感覺,還沒上車就知道終點站在哪裡,正如同那句廣告詞一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咱們先來說說好萊塢大片的劇情,看到這兒,可能不少小夥伴會嗤之以鼻:「切!好萊塢大片有劇情可言?」當然有的,簡單總結一下就是「砰砰砰……咻咻咻……啪啪啪……劇終……」從《敢死隊》系列開始,動作和特效就已成為好萊塢電影忽悠內地觀眾的套路,導演也樂得輕松:「與其糾結劇情邏輯,不如多拍點打戲,最好全片都是動作戲。」於是,越來越多邏輯被導演吃掉的好萊塢大片出現在大銀幕上。就拿《極限特工3》來說,光頭老大和甄子丹[微博]聯手上天入地,拍出來的動作場面的確很刺激。但邏輯混亂的劇情還是讓人懷疑導演在拍這部電影時忘記帶上智商了。不帶降落傘跳飛機平安著陸這些狗血的設計咱都不提,但主角身中槍了好歹留點血行不?灑灑番茄汁也可以啊!大哥,你拍的是極限特工,不是耍帥特工啊!
套路2 情懷大招「掏空」你錢包
說到好萊塢的另一個套路,就是「情懷牌」了。在續集流行的當下,幾乎每一部好萊塢大片都可以拿「情懷」來說事兒。
事實上,內地觀眾對這種「情懷」似乎也沒啥抵抗力。當年《速度與激情7》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很大原因就是主角保羅·沃克的意外去世引發了影迷的集體懷念;而票房在北美撲街的《魔獸》也是靠著情懷吸引了龐大的玩家從而在內地逆襲。
如今,好萊塢似乎也瞄準了內地觀眾的這一死穴,春節檔後的《極限特工3》、《生化危機6》、《刺客信條》、《金剛狼3》在宣傳時無一不大打「情懷」牌,什麼「老范歸來」、「十五年之約」、「信仰之躍」、「狼叔告別」,要多煽情就多煽情。一臉身殘志堅的表情看得觀眾紛紛心軟,主動掏錢貢獻票房去了。
套路3 有了中國元素殺手鐧
至於中國元素,更是早就成了好萊塢大片吸引內地觀眾的殺手鐧,就拿今年上映的幾部大片來說,《極限特工3》里有甄子丹和吳亦凡,《金剛:骷髏島》里則有景甜[微博]。這種赤裸裸的「討好」行為擺明了就是瞄準內地市場的,事實證明,觀眾就是愛看。更喪心病狂的是,用演技略差的小鮮肉來撈金本是內地大導們的套路,沒想到居然也被好萊塢學了去,為了保障票房簡直不擇手段啊。
值得一提的是,《極限特工3》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時,范迪塞爾非常明確地表示,會不會有《極限特工4》,取決於內地觀眾:「第四部的劇本已經寫好了。只是需要取決於內地觀眾喜不喜歡這一部,要是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拍攝續集。」與其說是向內地觀眾示好,倒不如說好萊塢已經為了內地市場已經不講質量了。
聲音
中國電影製作要向工業化類型化轉型
《極限特工3》、《生化危機6》等片在北美先上映,因此內地觀眾看片前其實早已了解到該片在北美的「渣口碑」,為何還會去貢獻票房呢?
重慶著名影評人「暗夜騎士」向記者表示,與其說是好萊塢的套路,不如稱之為產業化:「所謂的劇情公式那是在現今的電影美學和理論看來最優化的劇情設計模式,那是新好萊塢專注商業製作30年得到的成果。」華誼兄弟電影的總經理葉寧則認為,中國電影要向工業化類型化方向的轉型,好萊塢套路實際上是成熟的工業體系下的產品。你想到的東西他們能夠做出來,而且是高質量的做出來,其實牽涉到背後各個部門各個工種的方方面面,從前期劇本到中期拍攝再到後期的技術特效,再到多個團隊的管理協調,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標准,也是有一定的內在邏輯的。拍出一部有質感的大片,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葉寧看來,類型化工業化一定是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
Ⅲ 哪個好萊塢男影星開了微博,中文名起得很奇怪
理查德·阿米蒂奇,國民大舅李建軍
Ⅳ 求 好萊塢電影 《人魚的童話》 1-4部 高清免費下載地址
《人魚童話》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AntJek-Fz7ZAGbCz82GIA
《人魚童話》是2010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導演是WillGeiger,片長75Min,主演有博·布里奇斯、賓迪·艾文、簡妮·尼爾森等。
《人魚童話2》一部既《人魚童話》後的一個童話電影——一艘大型遊船在海上意外觸礁,船體漏油,污染了大片海域。鯨魚家族的生命又危在旦夕!如何讓鯨魚脫離危險?鯨魚威利和它的夥伴們重新回到了久別的海域。此時,從前的傑西已經長大,並成為海岸科考隊的一份子。
《人魚童話3》十二歲的小男孩麥克斯住在海域附近,他的父親是一個非法捕鯨手,麥克斯常跟他出海捕食鯨魚。一次捕食中,他們遇到了鯨魚威利和它的鯨群。危難時刻,傑西及時出現,拯救了鯨群。
《人魚童話4》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女主角的小女孩兒Bindi是澳大利亞已故「鱷魚先生」SteveIrwin的女兒。她曾說,要沿著父親的路走下去,為動物保護做貢獻。Steve曾是昆士蘭州的澳大利亞動物園的園主,並且是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動物星球》的《鱷魚拍檔》的主持人,於2006年9月在一次錄制水下節目時被黃貂魟刺中心臟而亡,終年44歲。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Ⅳ 想用這種顏色作微博的背景內容的背景,誰有準確的顏色代碼給我一個
,這個是關於電影的書了。
1、 《故事》 羅伯特麥基
經典。我覺得每個想寫劇本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我前前後後大概看了八遍左右吧。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雖然同時也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本書覺得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不管是寫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能開放思維,得到一些啟示。
2、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悉德菲爾德
名氣很大,但是看的時候卻很失望。覺得太教條了。《故事》是開放人的思維,而這本書我認為是束縛人的思維,把編劇變成了八股文。不過很多小影視公司老闆在討論故事的時候,都會用這本書的理論公式去套故事,多少分鍾應該轉折第一個情節點,多少分鍾轉折第二個情節點。我認為如果想寫俗套故事,這本書的公式還是有用的。不過如果要是有更高的志向,不要看這本書。這本書還有一本續集:《電影劇作者疑難解答指南》我也覺得沒什麼用。不過有一個導演朋友覺得還不錯,比這一本好多了。
3、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內梯
這本書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是經典。當時新版還沒有出,是問朋友借的舊版,如獲珍寶。後來在北京到處找這本書,在海淀圖書城淘到,立馬買下。前前後後也是看了很多遍,但兩年之後,看到第五編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太幼稚了。從此再沒有看。舉個例子來說,裡面一些關於構圖的介紹,仰拍表示偉大,俯拍表示卑微。初看的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可是後來慢慢不這么的認為了。這是一種俗套的表現形式。就好像表現一個人的痛苦,總喜歡安排在雨中漫步一樣。符號象徵圖解沒有意義,故事和結構才是王道。簡單而言這本書入門很好,但是等成長起來,一定要把這本書完全忘掉。
4、《香港電影的秘密》 大衛波德威爾
經典。同樣也是先問朋友借的,覺得後來想辦法淘到的書。我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因為香港電影我愛上了電影。盡管後來我接觸到了好萊塢電影,歐洲電影,發現原來電影的天地是那麼的開闊,但那種香港電影的情結是怎麼也揮之不去的。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甚是熱血沸騰。大衛波德威爾對香港電影的分析實在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令人欽佩不已。
5、《好萊塢的敘事方法》 大衛波德威爾
因為《香港電影的秘密》,崇拜大衛波德威爾,於是買了這本書。可惜翻譯得不怎麼好,很影響閱讀。而且對於大衛波德威爾在這本書中的觀點也不是很贊同。覺得他有時候太專注於技術了。只要是拍出來的電影,他都拿來舉例子,可是問題是有些電影好,有些電影不怎麼好。那麼忽略內容直接分析形式好壞,感覺不怎麼對。
6、《電影化敘事》 范茜秋
看看可以。但是感覺沒有什麼深度,不過是總結了一些電影中的表現手法罷了。可是這些手法,自己看電影中不就能看到了嗎?
7、《電影的力量》 霍華德蘇伯
好像字典一樣,講了電影的很多觀點。有一些非常有見解。但是也有很多平平無奇。不過入門,還是值得一看的。
8、《萊昂內往事》
萊昂內的訪談集。萊昂內是我非常喜歡的大師級導演,買回來兩天內看了兩遍,裡面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見解,也有他的一些拍攝的八卦。我個人口味只愛看見解,不大愛看八卦,但還是很值得看。
9、《編劇大師班——眾編劇巔峰傑作訪談類》
好萊塢、歐洲一些當紅編劇的訪談。買的時候很興奮,買回來看發現八卦太多,見解太少。我覺得意義不大,不過我的一個朋友覺得還可以。
10、《電影音樂》 彼得拉森
買的時候有點沖動,買回來發現裡面有《西北偏北》等幾部電影的樂譜分析。因為不懂五線譜,沒看懂,搬家的時候,賣了。
11、《電影是什麼》 巴贊
巴贊的影評集,聽說很牛,不知道為什麼看了很多次,就是看不下去,後來送給朋友了。
12、《施拉德論施拉德》
施拉德是《計程車司機》的編劇,因為喜歡《計程車司機》,買了這本書。不過因為裡面除了《計程車司機》,很多他導演的或編劇電影都沒有看過,於是沒看完。不過有裡面一句關於編劇的話非常有價值,現在還銘記著:每把椅子雖然形狀不同,但椅子還是椅子。這是我看這本書最大收獲。
13、《導演功課》 馬梅
課堂討論實錄,談編劇、導演。很多人覺得寫得不錯,看了三編,沒有再看,覺得對自己啟發不是很大。
14、《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
希區柯克和特呂弗談他的電話,還是關於拍攝的八卦太多。所以看的時候,覺得沒有太大的啟發。
15、《雕刻時光》 塔爾科夫斯基
塔爾科夫斯基談自己的電影和對電影的看法。一個導演朋友非常喜歡,膜拜的境界。所以買了來看,看了三遍。可是因為個人口味問題,感覺收獲不大。因為對塔爾科夫斯基來說,他認為電影可以完全沒有故事,而我卻認為電影要講故事。但這部書還是值得看的。
16、《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
我不怎麼懂攝影,很多技術上的地方都沒看懂。不過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17、《華人縱橫天下——李安》
李安的訪談,貌似內容和《十年一覺電影夢》差不多。講的是他拍電影的故事。有一些見解很有價值。值得看。
18、《導演電影:電影導演的藝術》
很多好萊塢導演關於電影的看法。經典。很有價值。
19、《電影書寫札記》 布列松
布列松談自己對電影的看法。第一次看這本小冊子,覺得沒什麼。第二次看的時候,發現實在是太經典了。雖然說我不怎麼愛看布列松的電影,太晦澀了。但是這本關於他談電影的書,卻是一看再看。
20、《電影的意義》 梅茨
和巴贊《電影是什麼》一起買的,不同的是《電影是什麼》,能看懂,只是看不下去。這本《電影的意義》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一起送給朋友了。
21、《赫爾佐格談赫爾佐格》
每一個想拍電影的人,都應該看這本書。就算不愛電影,也要看這一本書。赫爾佐格的經歷太傳奇了。看完以後,你會渾身充滿了力量,發現:嗯!原來生活可以不那麼簡單的。非常經典的訪談,不管是電影還是人生。
22、《黑澤明自傳》
貌似就是《蛤蟆的油》,不敢肯定。黑澤明從小到《羅生門》之前的自傳。對我而言,還是八卦太多了。不過還是能看。
23、《電影剪輯技巧》 米勒/萊茨
關於電影、新聞片、紀錄片等類型的剪輯技巧書籍。看了三遍,技術而言還是有用的。不過總感覺關於剪輯,還是得多看電影,多自己剪,去找感覺,而不是理論上的紙上談兵。
24、《影視導演》 阿倫阿莫爾
和《認識電影》一樣,也是剛開始覺得很好。後來覺得沒太大用處。當然入門很有用。
25、《我的第一部電影》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李安等很多導演談自己怎麼拍第一部電影的。對想拍電影的人來說,非常非常有用。
26、《我是怎樣拍電影的》山田洋次
看了《世界電影》雜志選摘的幾章,覺得很有用。因為這本書太老,買不到,於是復印了全本。可惜復印完了才發現,精華部分都在《世界電影》雜志選章上。不過還是很值得看的。裡面講了很多創作的方法。
再補充一本《電影編劇新論》吧,雖然也顯教條,但對我當初很有幫助。當完全不懂怎麼編劇的時候,好萊塢的經典劇作法至少能給你清晰的方向。
不過書看多了,容易限於理論,束縛思想。當了解了基礎的故事概念和邏輯之後,就不必再看了。
Ⅵ 大家看看新浪微博好萊塢明星電影
嗯嗯
Ⅶ 中國一年能引進幾部好萊塢的大片啊
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以後每年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好萊塢大片與中國觀眾見面,該消息在美國、中國的電影人中引起的反應幾乎是「爆炸性」的。
看看這份協議,可都是干貨
雖然這份協議的詳細內容還沒有通過國內的官方渠道正式公布,但外國媒體已經紛紛曝出中美電影產業將會有新一輪合作、中國將引進更多美國電影等系列消息。據媒體披露,協議內容包括:
1.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而好萊塢幾大巨頭的壟斷也將被打破,美國私人小型廠商也將在中國獲得更多的發行機會;
2.修正20年前定立的分賬計算公式,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
不過,這個新協議何時執行、如何執行等具體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細化。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簽署文件到正式執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最快也要等到6、7月份。」
與此同時,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老闆傑弗瑞·卡森伯格也宣布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等3家中國公司在上海聯合創辦總資產3.3億美元的動畫企業,打造一個「東方夢工廠」。中方將持有55%的多數股份,美國夢工廠持45%。
大片+小片 每年能看64部進口電影
上面生硬的官方用語以及枯燥的數字可能讓你看得有點頭痛,沒關系,我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
現在引入外國影片主要有3種方式:每年20部的分賬大片;各種一次性買斷的批片;近一兩年才出現的特種片。合計起來,每年國內院線可引進近50部進口電影。
上面這段提到了一個名詞「特種片」, 那什麼是特種片呢?即特種電影,指在常規電影技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簡單地說,目前觀眾最常看到的特種影片是3D、IMAX和IMAX3D電影。
「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其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電影業面臨洗牌,極大增加國產電影的壓力,當然也可能嚇退盲目投資。」譚飛分析說,如今,協議規定再增加14部大片,也就是說,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年能看到64部進口電影,其中大片由20部左右提升到34部左右,增加了70%。
「喊了N多年,這回狼真來了」
國內影人痛並快樂
好萊塢進入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之初,業內「狼來了」的聲音就不在少數。如今狼「真的來了」,自然也引起了中國電影人的顧慮和擔憂。
星光國際傳媒董事長王喆在微博表示「國內電影公司往後的日子更加艱難了。是時候醒悟和自強了,不能再隨便圈點錢就拍一部片了。」而導演高群書表示,「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幸、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製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製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長遠來說,是好事。中國電影已經被自以為是的傻人們毀了好幾十年了,該醒了。」
華誼兄弟製作總監張大軍的話也許能代表更多人的心聲,「喊了N多年,這回狼真來了……但願大陸電影行業不是屍橫遍野,而是浴火重生!」台灣導演朱延平更是用了4個字「嚇尿了沒」來調侃國內電影人。
2月19日,馮小剛在微博指出:「好萊虎來的越多,中國電影人的創作空間就越大。因為把關的尺度是一個標准,他們能拍的內容我們也同享;政府必須加力打擊盜版,不然好萊虎跟你急,這成果我們也分享,這回俺們有好萊虎撐腰了;對觀眾是好消息,優勝劣汰。怕什麼呢?」
Ⅷ 怎麼看待漫威電影《黑豹》飽受爭議
在電影院看完《黑豹》之後,心情只有一個—失望。
因為春節賀歲檔沖突,《黑豹》在大陸上映的時間比北美大概晚了一個月。就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黑豹》不斷地刷新北美電影榜的各種記錄:番茄新鮮度百分百、票房不斷刷新電影票房榜單、僅次於《復仇者聯盟》成為漫威電影榜單票房第二電影......《黑豹》在北美的口碑一路飆升,而作為大陸觀眾的我們卻無法欣賞到這部電影。所以《黑豹》可謂是吊足了我們的胃口。當時電影院看到《黑豹》在北美如此叫坐,紛紛加大了《黑豹》的拍片量,同期的電影只有北美票房黑馬《寂靜之地》可以與之稍微「抗衡」。
但是這些政治色彩和大陸的觀眾有什麼關系呢?沒有了代入感,我們只會覺得《黑豹》是一部「水土不服」的電影。舉個同樣的例子,《戰狼2》在大陸能夠達到大陸電影票房第一的地位,但是《戰狼2》在北美的票房十分慘淡,摺合人民幣在128萬左右。正是因為口碑的兩極分化實在太大,所以說《黑豹》是一部飽受爭議的電影。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Ⅸ 如何看待饒雪漫微博影射楊紫和蘇有朋談《左耳》
就很正常的作品交流而已,也沒有什麼有趣的點。交代故事背景的鏡頭和手法還算流暢,雖然自白的方式明顯表現了導演電影語言的匱乏。然而電影裡面有很多鋪墊,敘事手法有很多經典好萊塢電影的影子。一個多小時,還算緊湊,雖然劇情非常無腦,但是還算有情節。完成度是有的,作為處女座本不該苛責。但是既然你非要吃年少電影這碗飯,我們還是認真說道說道。
要知道饒雪漫是從學生時代手寫故事寫滿好多本各學校流傳看,在指責和鼓勵中成長的,有群眾基礎。故事矯情假,我只能說饒雪漫副業都可以做心理教授了,她見過的姑娘比你多,聽過的故事比你稀少,她出過我們都是壞女孩這種書,裡面的每個故事可能你都覺得假,可這就是她們的青春。饒雪漫只是負責把青春里的疼痛和感情誇張放大,讓你見識下你沒看過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