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演職人員表為何從片頭移到片尾
在正規的好萊塢工會系統下出品的影片,關於出字幕的順序,有一套嚴格的規定或說慣例。一開始,第一個出現的,一般是發行公司的logo,也許它沒有參與製作影片,但它是發行商。然後,是製作公司或參與部分投資的公司的logo,署名方式一般是 A Studio Name Procton或者in association with xxx。然後,如果是頂級大牌製片人的項目,他可能會掛一個 A xxx Proction,如果是頂級導演,他可能會掛一個A Film by xxx,或者 A xxx Film(xxx都是人名)。然後,是領銜主演大明星的名字,一般字體會特別大,這裡面要求很細,比如幾個明星的出現順序、是否單獨出現在畫面上、和誰一起出現、名字在畫面上的位置和停留時間……視合同而定。然後是片名。然後是其他主要演員的名字。剩下是一些主創的名字,包括但不限於選角導演Casting by xxx,配樂Music Composed by或Original Score by,美術部門Proction Design by,等等等。比較重要的兩個主創要列出來,剪輯和攝影,Edited by和Director of Photography。上面構成了開場字幕中間部分,順序不一定很嚴格,也不一定都有,甚至片名都可以省掉,根據不同影片的設計和合同要求可以適度靈活處理。最後是雷打不動的三巨頭:製片人、編劇和導演,這個順序一般錯不得。製片人:Procer、Co-procers、also proced by、executive procer都有可能上,這個也要看具體情況。編劇:也分不同情況,比如是原著劇本還是改編劇本,如果是改編的要寫清楚Based on the Book by xxx或者Based on the Characters by xxx,如果是原創的,要寫清楚Story by xxx和Written by xxx。導演:最後的一項字幕。上面製片人和編劇的順序有時候也會調換過來,把製片人放在緊鄰導演的倒數第二。這種嚴格順序的形成可說是多種力量經過漫長角力,在當代電影中演化形成的規范。如何介紹公司,如何顯示片名和突出主演,以及在最後如何按順序介紹核心創作者,目前的方案應該說是一種最好的平衡。片尾字幕,相對靈活,但一般原則仍是第一個要再出一遍導演,導演的名字就像肉夾饃的兩片饃一樣,是把電影的正文內容包起來的。現代電影的片尾字幕都超級長,原則上要把所有參與人員都寫進去,還有技術、器材的提供商和為拍攝提供協助的其他人士,不一而足。
B. 電影片尾人員字幕順序怎麼排
會聲會影9.0
C. 你會看片尾的演員表嗎為什麼
看片尾演員表的一點就是為了看隱藏的情節,有的時候電影會放一小段演員表之後插一段情節,有的時候要把職員表全放完才有出情節。
D. 微電影《遇見》演員表
據了解,微電影《遇見》由香港著名導演、攝影師夏永康一手打造。視頻中,周迅身穿白色斗篷領襯衣、百慕大條紋短褲,造型頗為清新甜美。在午後的咖啡廳里,她仔細地看著《安東尼》的劇本。這時,一位身材修長的男生伴隨著一段獨白出場,卻始終未露臉。他離開咖啡廳後才發現自己丟了一隻耳環,回去尋找時,與正在找耳環主人的周迅擦肩而過,隨後二人回眸,周迅將耳環歸還並說道:「本來就是一對的,小心不要再弄丟了。」緊接著又問:「你叫什麼啊?」對方回答:「我叫安東尼。」微電影結尾處打出字幕:「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由此,電影《安東尼》的男主角也終露真容。
望採納哦
E. 微電影 《重生》 演員表
明明——李思鳴 飾
母親——王 靜 飾
姐姐——冰清米米 飾
眼科醫生——韓文堂 飾
胃腸科醫生——靳愛民 飾
護士——孫晶絹、王紅蕾 飾
友情客串: 王兆磊(八九組合)、瀟揚(青年導演)
片 頭 曲: 王兆磊(《雨夜的風》)
片 尾 曲: 李思鳴(《痕跡》)
主 演: 王靜 李思鳴 冰清米米
一個母親離異後,帶著兩個孩子過著艱難的生活,終日奔波勞累。兒子是學校少年射擊隊的成員,射擊成立兒子最大的喜好,再一次比賽中,兒子獲得了射擊大賽的最佳成績,當兒子打通電話向母親告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母親因為在醫院接受胃癌檢查沒有顧上和兒子多說幾句話就把電話掛了。心理充滿埋怨的兒子在回家的路上被車撞了,同時也造成了視網膜脫落,兒子變成了盲人,而這一切兒子都怪罪到了母親的身上。從此,兒子就對母親產生厭煩心理,總感覺母親不疼愛他。矛盾在家庭的飯桌上不斷發生,為什麼會是這樣,只有母親知道,但是母親不希望孩子知道她胃癌的消息,只能隱隱忍痛。
可憐的母親已經到了胃癌晚期,不想讓這個消息打破這個平靜的家。最後為了給兒子治好眼睛,母親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當兩個孩子知道後傷心欲絕。整個故事雖然只有 20 分鍾,但是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充分反映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
F. 關於好萊塢電影片尾的演職員表
片尾不會出現廣告,只有提供贊助或幫助的企業名稱。美國大多數電影片尾名錄的確很長、很全面,除了把電影演職人員再列一遍以外,連拍攝現場送水的工人也列在其中,另外,還有影片中採用過的音樂、歌曲的創作者、演奏者以及所用唱片版本的出品年份、製作人等等。早年的好萊塢電影沒有這么全,這是在版權意識越來越細化以後出現的。
G. 自己拍的微電影,片尾的演員表和工作人員必須全部都寫上去嘛有的演員是街邊客串的,他們不願意留姓名
當然要盡可能全面的寫上去。
這是電影行業的規矩,也是一種美德。
如果實在不知姓名或者人家不願意留,可以用鳴謝的方式感謝人家,比如感謝某某地方支持本片的XX們(職業)或者XX路街坊們或者XX路人朋友們。大概地形容一下,讓人家知道你是在感謝他。盡到心意就行了。
H. 電影完了後面的演員表的順序有講究嗎
有講究。
最上面的是領銜主演。
其次是主演。
然後是一些重要的配角。
再然後是特別演出。
最後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配角。
一般影片參與人員順序:
1-出品發行公司
2-製片製作公司
3-XXX 作品
4-片名
5-主要演員
6-演員
7-選角導演
8-音樂/作曲
9-服裝設計
10-聯合製片人
11-聲音設計
12-剪輯
13-美術
14-攝影指導
15-執行製片人
16-製片人
17-編劇
18-導演
I. 2011快女微電影的全部演員表
上半季《敢不敢》系列
《安全感》 陸翊、姜潮
《寶貝》 喻佳麗、宣言、丁野
《在一起》 付夢妮、武藝
《果20的48小時》 王藝潔、張亮
《光明騎士》 李斯丹妮、青鳥飛魚組合、齊海洋
下半季《敢不敢之不死的青春》
《小忻黑夜》又名《小忻有鬼》 劉忻、張睿家
《我願意》 楊洋、鄭愷
《天亮以前》 段林希 楊佑寧
《曼陀羅》 蘇妙玲、張睿
《夢游症》 洪辰、柴格
J. 電影前的字幕,製片,演員,導演等有先後順序嗎
一般來說有的,如果在電影前,一般是演員→編劇→導演。而結尾一般倒過來。但不一定,國家間也有區別。日本動漫喜歡片頭把工作人員和導演,主題曲等投了。片尾用來投聲優和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