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征題材的電影
導演:成蔭,華純
主演:藍馬,黃凱,梁玉儒,陳惠良
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某部營教導員李有國不顧傷痛,鼓動群眾越過雪山,在過草地時,部隊與風雨、飢餓斗爭,後李有國犧牲。經過臘子口戰役,與陝北紅軍會師,完成了舉世文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萬水千山》,從話劇到電影
陳嘉陡 劉國彬
陳其通創作《萬水千山》
新中國第一部長征題材的電影《萬水千山》拍攝於1959年,改編自同名話劇。
1931年,15歲的陳其通參加了川陝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之後,陳其通采訪了眾多的紅一方面軍的戰友,以他們的經歷為主線,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完成了話劇《萬水千山》劇本的創作。
據陳其通說,《萬水千山》中的主人公李有國、羅順成等,在紅一方面軍都有原型。影片中的搶奪瀘定橋、飛奪天險臘子口、陝北勝利會師等都是紅一方面軍的故事。而戲中的高潮部分翻越雪山草地,則是陳其通親身的經歷。
劇本完成後,大家雖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因為人物眾多、故事復雜、場面宏大,演出場地要求較高,一時無法排練演出。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我軍成立了文工總團,時任總政文藝處處長的陳其通兼任總團團長。話劇團要排戲,四處找本子,有人提議陳其通把《萬水千山》拿出來試一試。
1952年《萬水千山》上演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並榮獲全國第一屆文藝調演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等多項一等獎。全國各地的話劇團都跟著學演這部戲。
毛澤東點名要看話劇
話劇《萬水千山》演出成功後,總政和八一廠的領導決定將其搬上銀幕,並邀請成蔭和華純擔任導演,劇本由孫謙和成蔭改編。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描寫紅軍長征的電影。電影上映後,觀眾踴躍,好評如潮,許多老紅軍紛紛提筆寫評論,回憶往事。一時間,全國出現了《萬水千山》熱。消息傳到了毛澤東那裡,一向偏愛戲劇的主席沒有看電影,而是要調看總政話劇團的話劇《萬水千山》。看完演出,主席感慨萬千,很長時間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走上台,與演職人員合影。
鄧小平用話劇招待老戰友
這台話劇也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重視。1975年,在紀念長征勝利到達陝北40年之際,當時身處逆境的鄧小平,邀請在京的聶榮臻、王震等老戰友一起觀看話劇《萬水千山》,共同回顧那段難忘的戰斗歲月。
1977年,《萬水千山》再次被搬上銀幕。因為是舞台藝術片,陳其通重當編劇,八一廠的著名導演嚴寄洲擔任導演。這一次,主人公李有國教導員沒有犧牲,而是跟著毛澤東勝利到了陝北。重拍的電影,從湘江之戰寫起,全景式地表現大渡河、烏江、雪山、草地等戰斗,對於黨內路線斗爭也有所體現。
《萬水千山》,兩部電影一台話劇,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B. 紅軍長征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長征》電影版,唐國強主演。
《萬水千山》1959
《祁連山的回聲》
《大渡河》1980
《山寨火種》1978
《突破烏江》1961
《四渡赤水》1983
《冰山雪蓮》
《金沙江畔》
《羌笛頌》1960長春
《紅葉鋪滿小路》1983
C.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D. 求電影《愛在長征》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cYqCgL9QAAzWohtWEIGzzQ
《愛在長征》影片講述兩個20歲剛出頭,跟中國有些淵源的年輕人重走長征路的故事。男孩名叫BenedictShort,他是中英混血,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英國作家PhilipShort,曾寫過《毛澤東傳》。女孩名叫MargauxDeWilde,她的母親是加拿大人,父親是法國人。她讀小學時,身為外交官的父母被派往北京,她的童年時光是在中國度過的。
E. 求央視的紀錄片中國通史的全集下載,迅雷,百度雲 ,bt都可以~
《紀錄片中國通史》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mrjuhNSB3saZ2hpI6Y9Qg
提取碼: 1rsz
導演:趙良
編劇:卜憲群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3-01-21(中國大陸試播)
集數:100
單集片長:45分鍾
又名: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百集大型紀錄片《中國通史》由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 會科學院監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組織 撰稿並邀請國內多家重點大學、專業機構的研究 人員共同參與創作。
為了讓廣大觀眾先行了解其面貌,並聽取各 方面意見,不斷提高拍攝質量,電影頻道從已經 拍攝完成的作品中,選出有關魏晉南北朝到隋唐 時期的7集先行播出,1月21日至27日晚8:50, 觀眾將分別看到《諸葛亮治蜀》、《魏晉風 度》、《北魏孝文帝改革》、《梁武帝治國》、 《魏晉佛教》、《再造統一》和《煬帝功過》。
F. 長征的故事和電影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第一個: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第二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准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第三個:
紅軍長征途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而且還要經常與空中偵察、轟炸的敵機進行斗爭。盡管當時紅軍的防空武器極其簡陋,但仍發揚以劣勝優、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地進行防空行動,並在長征途中擊落6架敵機。
第四個:
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我讀過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
長征故事
1.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G. 急求CCTV紀錄片中國通史全集迅雷下載,百度雲
《中國通史.古代史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fMz2XoryBhgLiyuUTjMxqg?pwd=vn5b 提取碼:vn5b
《中國通史之古代史》
類型: 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集數: 180
片長: 19分鍾
12位著名歷史學家、20餘位歷史學博士、120位多領域專家學者、影視編導與多媒體技術研發人員歷時三年的經典巨獻。
一部通史,通古今通天下,知興知衰知未來,從史前史到21世紀。
這是關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與發展跨越了五千年的真實記錄;
這是一場今人與古人關於國家、社會民族以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一切經驗與教訓的靈魂對話。
延綿不絕、波瀾壯闊的五千年歷史傳承,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力、精神氣質與生命底蘊,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也由此創造了獨特的中國歷史。中國的歷史,既記載著我們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也記載著我們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磨難和感天動地的奮斗;既記載著我們曾經創造的彪柄史冊的偉業,也記載著我們所經歷的世所罕見的困難與風險;它也正昭示著我們的未來。
歷史不僅僅是一面鏡子,它更是一部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因此在學校認真開展歷史學習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也多次提出了在中小學中重視歷史學習和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
超大型影視版多媒體資源庫《中國通史》是以現代科技手段製作的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大型影視版多媒體巨作,由大型歷史記錄片《中國通史》和《中國通史》多媒體圖文專題資源庫兩大部分內容組成。共有120盤DVD-ROM,其中,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100盤DVD-ROM),即視頻庫,可在DVD機或電腦光碟機上直接播放觀看;另一部分為《中國通史》多媒體圖文專題資源庫(20盤DVD-ROM),插入電腦光碟機中即可瀏覽觀看。
本套資源庫由國內兩百餘位史學家、學者、影視編導、多媒體技術研發人員歷時三年製作完成,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部同類題材的影視和圖文版多媒體歷史資源庫,擁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教學價值和珍藏價值。
本套資源庫以歷史教學大綱為依據,涵蓋了歷史教學的所有知識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展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的輝煌成就,再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歷史傳統,更突出表現了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爭取獨立自主、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學校必備的圖書館館藏和進行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國情啟蒙教育的優秀多媒體資料庫。
一部可以看得見的五千年歷史: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共分348集,時長為105小時。該片以歷史年代為序,以史詩般的宏大敘事手法,通過大量的實景拍攝、歷史情景復原拍攝以及利用近現代歷史影視資料等手段,生動、真觀、完整地再現了從史前到二十一世紀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幾乎記錄了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全部重大事件,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宗教、法律、科學、文化、人物、社會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各個方面。該片以具體的歷史事實為「點」,以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為「線」,採用「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理解歷史發展的過程,獲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刻的思想啟迪。
一部可以讀得懂的五千年歷史:《中國通史》多媒體圖文專題資源庫部分分為20個大型專題,由文字和圖片兩部分內容組成。文字部分以專題形式記述了從原始社會至今的所有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科技文化、典章制度、文獻資料、文物遺址、典故傳說以及傳統文化等相關內容,文字量為350餘萬字;圖片部分則收錄了近萬幅珍貴的歷史人物、歷史地圖、文物古跡等高清圖片。每一專題資源均以獨立多媒體網頁形式呈現,便於資料查找和學習使用,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文明起源
1.人類起源——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2.曙光初現——氏族公社時代
二、中華曙光
1.人文初祖——炎黃二帝與華夏族的興起
2.天下為公——堯舜禹與禪讓制
三、最早的王朝
1.夏「家天下」——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的建立
2.殷商興亡——中國第一個有文字可考的王朝
3.封邦建國——西周王朝的鼎盛時代
4.禮崩樂壞——西周王朝走向衰敗
四、謎一樣的文化
1.神秘甲骨——中國現存較早的漢文字系統
2.青銅文明——中華文明社會的起始
五、春秋爭霸
1.五霸迭興(上)——齊桓公與晉文公
2.五霸迭興(下)——宋秦楚霸主紛爭
3.吳越爭霸——崛起的南方之國
六、戰國七雄
1.七雄並立——群雄割據的爭霸時代
2.富國強兵——諸侯走向變法圖強之路
3.合縱連橫——秦帝國統一的前奏
七、大變革時代
1.生產變革——先秦時期的經濟發展
2.曠世壯舉——水利史上的奇跡都江堰
3.國之重鎮——先秦時期城市的興起
八、智慧的迸發
1.千古風騷——《詩經》與《楚辭》
2.鍾鼓之樂——曾侯乙編鍾與古樂
3.科技初曙——先秦時期的科技發展
九、百家爭鳴(上)
1.萬世師表——孔子與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流變——儒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3.道法自然——老莊與道家思想的形成
十、百家爭鳴(下)
1.塵世苦修——墨子與墨家思想的形成
2.千古帝師——韓非子與法家思想的形成
3.文韜武略——孫子與兵家思想的形成
4.理性光輝——諸子百家與思想的交鋒
十一、大秦帝國
1.千古一帝——秦掃六國的統一戰爭
2.天下一統——秦帝國中央集權制的確立
3.揭竿而起——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十二、秦朝奇跡
1.地球奇觀——秦代萬里長城的修建
2.地下王國——空前絕後的秦始皇陵
3.深度埋伏——世界第八大奇跡秦陵兵馬俑
十三、大漢一統
1.楚河漢界——逐鹿中原的楚漢相爭
2.無為而治——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3.繁華初現——西漢初期的文景之治
十四、漢武雄風
1.開疆拓土——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2.經世濟民——漢武帝的治國方略
十五、西漢的衰亡
1.帝國危機——西漢中後期的腐朽統治
2.短命王朝——毀譽參半的王莽改制
十六、漢室復興
1.光武中興——東漢王朝的建立
2.守成年代——東漢中後期外戚與宦官的專權
3.漢末亂世——東漢帝國的覆滅
十七、兩漢的民族與外交關系
1.昭君出塞——漢朝與匈奴的和親
2.張騫西行——漢王朝西域開疆拓土
3.絲綢之路——融通中外的千年古道
十八、輝煌的漢代科技
1.告別簡牘——造紙術的發明
2.懸壺濟世——中醫學的發展
3.窺天測地——地動儀與《九章算術》
十九、思想的勃興
1.道教興起——道教的孕育與產生
2.佛教東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3.文化一統——中華文化共同體的形成
二十、兩漢文化成就
1.史家絕唱——《史記》與《漢書》
2.漢家華章——兩漢的文學藝術成就
二十一、天下三分
1.官渡之戰——中國北方的統一
2.驚濤拍岸——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
3.三足鼎立——魏蜀吳三國的建立
二十二、兩晉春秋
1.分久必合——西晉的短暫統一
2.八王之亂——西晉的皇室內亂
3.百年風雲——偏安一隅的東晉
二十三、亂世爭鋒
1.金革之世——十六國春秋
2.南朝更迭——宋齊梁陳的統治
二十四、動盪與融合
1.草原之鷹——北魏的迅猛崛起
2.全盤漢化——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朝分立——北魏王朝的土崩瓦解
4.政教相爭——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
二十五、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瑰麗多姿——文學藝術的繁榮
2.文以載道——史地之學的興盛
3.格物致用——自然科學的發展
二十六、從未停止的思考
1.魏晉風度——玄學與竹林七賢
2.梵音裊裊——佛教的傳播與興盛
3.神秘玄妙——道教的傳播與興盛
二十七、繁盛一時的隋王朝
1.南北一統——隋王朝的建立
2.開皇之治——隋王朝的短暫興盛
3.瓊花之殤——隋王朝的終結
4.貫通南北——澤被後世的隋朝大運河
二十八、 唐帝國的統治
1.旭日始旦——唐王朝的建立
2.貞觀之治——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
3.無字豐碑——一代女皇武則天
二十九、盛唐氣象(上)
1.開元盛世——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
2.繁華似錦——充滿生機的唐朝經濟
3.科技之光——創新不斷的唐朝科技
三十、盛唐氣象(中)
1.上善若水——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上)
2.厚德載物——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下)
3.萬國來朝——唐朝時期的對外關系
三十一、盛唐氣象(下)
1.大唐詩篇——光耀千古的唐代詩壇
2.唐代傳奇——文言小說的里程碑
3.翰墨書香——燦爛奪目的書畫藝術
4.盛世之姿——氣勢恢弘的唐代樂舞與壁畫
三十二、繁華盡逝的落寞
1.大唐驚變——貽害無窮的安史之亂
2.中興之志——唐朝重建國家權威的努力
3.危機四伏——動盪的唐朝中後期統治與衰落
三十三、混亂與重生
1.無盡烽火——大割據時代的五代十國
2.朔漠梟雄——扶搖而起的契丹
三十四、說不盡的兩宋政治
1.顛覆風雲——北宋建國與皇權強化
2.文人當政——北宋中後期的變法與黨爭
3.江山寥落——走向覆滅的南宋王朝
三十五、民族政權並立的年代(上)
1.干戈玉帛——勢均力敵的宋遼之戰
2.千古傳奇——西夏的興亡之謎
三十六、民族政權並立的年代(下)
1.馬上雄鷹——北方女真族的崛起
2.南北對峙——南宋與金曠日持久的爭戰
三十七、氣象萬千的兩宋風貌
1.錦綉江南——蓬勃發展的南方經濟
2.坊牆倒塌——繁榮昌盛的兩宋商業
3.萬千氣象——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三十八、空前繁榮的科技文化
1.中國驕傲——走向世界的三大發明
2.史學巔峰——繁榮發展的唐宋史學
3.名流千古——成就斐然的唐宋八大家
三十九、入主中原的大漠之風
1.一代天驕——蒙古帝國的擴張
2.疆域空前——元朝的統一戰爭
3.帝國之治——元朝的統治制度
四十、馬可波羅的夢想之都
1.帝國胸襟——開放繁榮的元帝國
2.四海一家——元朝民族融合的加強
3.黃金遍地——生機勃勃的元代經濟
四十一、流光溢彩的宋元文學藝術
1.婉約豪放——吟不盡的宋詞風流
2.曲盡其妙——元代戲曲藝術的興盛
3.墨彩紛呈——宋元時期書畫藝術的發展
四十二、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1.帝國悲歌——元帝國的衰落與終結
2.乾綱獨斷——明朝君主集權的加強
3.靖難之役——骨肉相殘的明王室內亂
四十三、強盛一時的大明王朝
1.百年基業——大明王朝的雄厚國力
2.雲帆高張——鄭和七下西洋
3.綏靖安撫——明王朝對邊疆各民族的政策
4.商行天下——中國商幫的興衰
四十四、危機四伏的海防
1.誓平倭寇——明朝沿海抗倭戰爭
2.強盜西來——西方早期的殖民侵略
四十五、大明勢漸
1.京師告急——土木之變與北京保衛戰
2.人亡政息——力挽狂瀾的張居正改革
3.禍起蕭牆——撲朔迷離的明宮三大案
4.生死博弈——宦官專權與東林悲歌
四十六、明末悲歌
1.自毀長城——明末軍事力量的削弱
2.闖王舉兵——大明王朝的終結
3.落日余暉——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
四十七、輝煌燦爛的思想文化
1.恢弘帝都——明清北京城的興建
2.中西合璧——明朝科技的發展與西學東漸
3.格物致知——復興儒家的宋明理學
4.經世致用——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
四十八、雅俗共賞的明代文藝
1.名著千秋——白話小說的興起
2.世態萬千——市井文學的繁盛
3.奼紫嫣紅——明代戲曲的光華
4.文人雅意——書畫藝術的流變
四十九、馳騁關外的民族
1.關外之鷹——女真族的再次崛起
2.手握天憲——努爾哈赤的豐功偉業
3.叱吒關外——皇太極建立清帝國
五十、最後的抗爭
1.波瀾未平——此起彼伏的抗清斗爭
2.驅逐外夷——鄭成功收復台灣
五十一、清帝國的雄心(上)
1.鴻均之世——康熙帝平定三藩
2.海晏河清——清王朝統一台灣
3.抵禦外辱——東北邊疆抗擊沙俄
五十二、清帝國的雄心(下)
1.四海承風——平定噶爾丹叛亂與土爾扈特回歸
2.金甌無缺——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與清朝的對外戰爭
3.政教合一——西藏的達賴與班禪
五十三、封建社會的殘陽
1.一人天下——清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2.末日余暉——迴光返照的康乾盛世
3.盛世隱憂——清王朝中後期的統治危機
五十四、繁榮的清代文化
1.天人合一——美輪美奐的古典園林
2.鴻篇巨制——浩大的清代文化工程
3.千古絕唱——中國古典文學的頂峰《紅樓夢》
4.流派紛呈——針砭時弊的清代文學
5.妙筆丹青——領異標新的清代書畫藝術
6.國粹大戲——京劇的形成與發展
五十五、鴉片戰爭(上)
1.文明碰撞——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西方
2.民族尊嚴——林則徐虎門銷煙
3.帝國之殤——鴉片戰爭始末
五十六、鴉片戰爭(下)
1.走向深淵——第二次鴉片戰爭始末
2.垂簾聽政——慈禧太後的權力之路
五十七、太平天國的夢想
1.揭竿而起——太平天國的建立
2.天國悲歌——太平天國的覆滅
五十八、清末戰患
1.抬棺西征——左宗棠收復新疆
2.不敗而敗——中法戰爭始末
3.盛衰易勢——甲午戰爭始末
4.帝國浩劫——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五十九、探索中覺醒
1.放眼向洋——新思潮的萌發
2.洋務運動—— 清末自強求富的自救運動
3.艱難探索——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4.走向啟蒙——早期維新思想的興起
5.百日維新——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
六十、日落紫禁城
1.崩潰前夜——清王朝最後的掙扎
2.大清晚鍾——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終結
六十一
1.革命初興——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
2.鐵血共和——辛亥革命的勝利
3.捍衛共和——資產階級的反袁斗爭
4.「護國」、「護法」——反對帝制復辟和北洋軍閥統治
六十二
1.重鑄國魂——新文化運動
2.旭日東升——五四運動
3.新思潮澎湃——百家競起、異說爭鳴
4.開天闢地——中共一大
六十三
1.禍亂神州——北洋軍閥混戰
2.革命曇花——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3.鐵拳波瀾——早期工人運動
4.手足盟緣——國共第一次合作
5.黃埔軍魂——黃埔建軍與廣東革命政府
六十四
1.反帝風暴——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
2.熱血悲歌——北伐戰爭
3.前赴後繼——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4.血色陰謀——「四·一二」政變
六十五
1.軍旗升起——中共領導的武裝起義
2.建軍之本——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
3.星火燎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4.城頭變換大王旗——「二次北伐」與北洋政府的倒台
六十六
1.國之恥,國之殤——「九·一八」事變紀實
2.民族怒濤——抗日民主浪潮的興起
3.露營之歌——記東北抗日聯軍
六十七
1.別開生面——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2.蘇區戰雲——紅軍反「圍剿」作戰
3.鐵流萬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實錄(上)
4.鐵流萬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實錄(下)
5.彌天烽火舉紅旗——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六十八
1.危機加深——華北事變
2.民族巨浪——「一二·九」運動
3.雙十二的槍聲——西安事變
六十九
1.盧溝烽煙——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2.挺進前線——第二次國共合作開成
3.砥柱中流——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七十
1.淞滬戰雲——血戰大上海
2.太原喋血——華北大角逐
3.徐州搏殺——台兒庄大捷
4.鏖戰長江——武漢保衛戰
七十一
1.屠城血證——南京大屠殺
2.民族的恥辱——汪精衛叛國投敵
3.魂系滇緬——中國遠征軍入緬參戰記
4.盟軍的支援——駝峰天道與飛虎隊
七十二
1.華北驚雷——百團大戰
2.決戰黃橋——粉碎第一次反共高潮
3.同室操戈——記「皖南事變」
4.延安之光——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蓬勃發展
5.亘古奇觀——敵後軍民的艱苦抗戰
6.沖鋒號角——抗日文化深入人心
七十三
1.最後瘋狂——豫湘桂戰役
2.光輝燈塔——中共「七大」勝利召開
3.民族豐碑——抗戰勝利
4.正義之審——戰爭狂人的末日
七十四
1.戰和風雲——從重慶談判到政治協商會議
2.梅園之春——南京談判
3.關外喋血——爭取東北
4.團結的力量——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
七十五
1.烽煙突起——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
2.南征北戰——粉碎國民黨軍重點進攻
3.第二條戰線——國統區人民的反蔣斗爭
4.戰略轉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5.翻身的喜悅——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
6.向著光明——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擴大
七十六
1.決戰序曲——解放濟南
2.東北捷報——遼沈戰役
3.戰史奇觀——淮海戰役
4.勝利曙光——平津戰役
七十七
1.霞映東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2.天翻地覆——國民黨政府的覆滅
3.將革命進行到底——人民**向全國進軍
4.輝煌奠基——新中國成立的籌備
5.天安門的禮炮——開國大典紀實
七十八
1.走進都市——解放初期接管城市
2.蘇醒的土地——土改的暴風驟雨
3.山河一片紅——祖國大陸解放和剿匪、鎮反斗爭
4.「一邊倒」——新中國外交工作的開端
5.鮮血凝成的友誼——抗美援朝紀實
6.反腐風暴——「三反」「五反」運動
七十九
1.工業化之路——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熱潮
2.神聖的權利——第一屆全國人大紀實
3.強軍號角——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4.和平共處——新中國國際威望提高
八十
1.聯合起來——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公私合營——對手工業和私營業主的社會主義改造
3.百花齊放——科學文化的春天
4.社會主義建設初探——中共「八大」
八十一
1.整風與反右——50年代後期的整風運動和反右斗爭
2.超英趕美——「大躍進」運動始末
3.「跑步進入共產主義」——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4.兩岸對峙——50年代的海峽兩岸關系
5.擺脫困境——60年代前期的全面調整
八十二
1.雪域新生——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
2.從同盟到對抗——中蘇論戰始末
3.廣交朋友——新中共第二次建交高潮
八十三
1.工業戰線的旗幟——學大慶運動
2.農業戰線的典型——學大寨運動
3.發揚「釘子精神」——學雷鋒活動
4.東方巨響——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八十四
1.山雨欲來——60年代初意識形態領域的批判運動
2.「文革」前奏——城鄉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3.風雲突變——從批判《海瑞罷官》到批判彭、羅、陸、楊
4.風雲驟至——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5.神州浩劫——紅衛兵的「造反」運動
八十五
1.「一月風暴」——全面奪權與全國動亂升級
2.雪壓青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二月抗爭」
3.大樹參天——「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來
4.千古奇冤——劉少奇冤案始末
5.歷史的扭曲——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6.廬山風雲——九屆二中全會
八十六
1.折戟沉沙——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
2.轉機初現——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鄧小平復出
3.「組閣」風波——與四人幫的初步斗爭
4.新的曙光——鄧小平1975年整頓
5.青春無悔——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八十七
1.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訪華前後
2.黑雲壓城——「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3.揚眉劍出鞘——1976年天安門事件
4.人定勝天——1976年唐山抗震救災
5.十月的勝利——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
八十八
1.日穿雲霧——記鄧小平復出
2.科教的春天——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前後
3.思想解放——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4.歷史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5.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實錄
八十九
1.希望的田野——農村改革紀實
2.春天的故事——對外開放實錄
3.外交新篇章——記鄧小平訪美
九十
1.威嚴的國徽——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2.金戈鐵馬——華北軍事大演習
3.「零」的突破——中國向體育事業強國邁進
4.小平您好——1984年國慶閱兵和新時期軍隊建設
九十一
1.闖關奮進——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
2.科教興國——科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3.危急時刻——大興安嶺森林火災和1991年南方抗洪
4.結束過去開辟未來——中蘇關系正常化紀實
九十二
1.繼往開來——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
2.南國春潮——鄧小平南巡紀實
3.走向市場——中共「十四大」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4.高峽出平湖——三峽工程的論證和決策
九十三
1.科技強軍——國防科技的發展
2.百年夢圓——香港回歸紀實
3.走向緩和——新時期的海峽兩岸關系
4.風景這邊獨好——中國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
九十四
1.高舉旗幟向未來——鄧小平逝世和中共召開十五大
2.飛越太平洋——中美兩國元首互訪紀實
3.精兵簡政——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
4.抗洪壯歌——1998年抗洪救災紀實
九十五
1.罪惡的挑釁——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事件
2.世紀大典——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紀實(上)
3.世紀大典——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紀實(下)
九十六
1.進軍西部——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與實施
2.蓮花綻放濠江畔——澳門回歸祖國紀實
3.立黨之本——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的提出
九十七
1.同心繪藍圖——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制定
2.坎坷「入世」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曲折歷程
3.盛世啟航——中共「十六大」召開與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九十八
1.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紀實
2.飛天圓夢——「神五」、「神六」飛船成功發射
3.告別田賦——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4.和諧發展——中共「十七大」
九十九
1.感動天地——5·12汶川大地震
2.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
3.航天新突破——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
4.甲子大典——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紀實(上)
5.甲子大典——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紀實(下)
一百
1.柳暗花明——兩岸關系實現了歷史性轉折
2.世界盛典——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
3.巨龍騰飛——中國進入世界經濟大國行列
一百零一
文明的起源(距今約170萬年—約公元前2070年)
一百零二
夏、商、西周的興亡(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一百零三
春秋戰國的紛爭與變革(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一百零四
秦帝國的興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百零五
大一統的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百零六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動盪與融洽(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一百零七
繁榮與開放的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一百零八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公元907年—公元1276年)
一百零九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公元1206年—公元1386年)
一百一十
空前集權的大明王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一百一十一
清朝的興起與衰落(公元1616年—公元1840年)
一百一十二
中國近代的開端與舊民族主義革命(公元1840年—公元1919年)
一百一十三
新民族主義革命(公元1919年—公元1949年)
一百一十四
新中國的成立與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公元1949年—公元1978年)
一百一十五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公元1978年—至今)
一百一十六
中國通史專題——中華民族
一百一十七
中國通史專題——國學思想
一百一十八
中國通史專題——傳統道德
一百一十九
中國通史專題——宗法禮俗
一百二十
中國通史專題——古代制度與社會生活
H. 關於長征題材的所有電影。
反映長征時期的電影有《四渡赤水》、《萬水千山》、《路漫漫》、《大渡河》、《黨的女兒》、《紅孩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我的長征》、《心動歲月》,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影片《勇士》。
I. 電影《長征》的梗概
劇情簡介
1934年,江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經過艱苦的戰斗,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兵臨湘江。敵人利用天險加重兵力,設下第四道防線,紅軍處境險惡。當時的最高領導核心三人小組之一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他不顧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一味要紅軍正面迎敵死拼。
毛澤東在沒有兵權、沒有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避實就虛,甩掉敵人主力,到敵力量薄弱的貴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數成員的贊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委員,確立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領導核心。
從此在毛澤東的正確判斷和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運動敵人,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向北挺進。長征路上,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許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個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樣經受住了考驗,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成為了女英雄,像賀子珍、鄧穎超、蔡暢、王彩秀等人。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堅持北上抗日,抵制張國燾的右傾逃跑主義錯誤路線。
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毛澤東伏案疾書: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賞析
《長征》以嚴格的歷史真實和豐富的藝術加工,激情地展現了這段共產黨人用生命、鮮血、意志和智慧書寫的歷史篇章。凸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靠徹底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敗為勝,創造歷史奇跡的氣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氣勢,也頗見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故事,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領袖形象塑造上更顯示出新的突破。
J. 哪位大佬有百度雲愛在長征百度雲高清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ZPcZM0qoJ-maYGue67mKCQ
影片講述兩個20歲剛出頭,跟中國有些淵源的年輕人重走長征路的故事。男孩名叫BenedictShort,他是中英混血,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英國作家PhilipShort,曾寫過《毛澤東傳》。女孩名叫MargauxDeWilde,她的母親是加拿大人,父親是法國人。她讀小學時,身為外交官的父母被派往北京,她的童年時光是在中國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