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電影、紀錄短片、動畫片、公益廣告或者電子相冊,用什麼軟體做
AE,Premiere,vegas是主流。會聲會影等等容易上手
⑵ 《有一天》公益電影你會用心看下去嗎
當看到熒幕上孩子們迷茫、不知所措、楚楚可憐的眼神,當目睹影片中他們深感無奈、麻木不仁、失去希望的表情,當親歷故事中他們經歷的傷痛和傷害,我們不禁暗自流淚。《小小電影院》中的小鵬,他無畏貧窮、努力生活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他只是想通過自己的發明創造,聰明才智幫助父親完成一個欠下小夥伴們的承諾;在《回家的路》中,被人販子拐賣,打得的遍體鱗傷的孩子,他們可能就是因為您微不足道的一次關注,再多一點的關心而獲得回到父母的身邊的機會,而面對他們期望的眼神,您還會吝嗇您的幫助嗎?在《獨唱樂團》中,有一群聾啞兒童,他們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試圖吟唱出人類最美妙的歌聲,他們身體的殘疾並沒有妨礙他們完成自己人生樂章的譜寫;在《看不見的畫》中,也許你無法理解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小瑩,她是如何用自己對於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對於畫畫的天賦來完成一幅幅震驚四座的篇章,你也無法相信一個盲童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她所生存的現實世界中有著怎樣的對比;在紀錄片《秋扎》中,我們還不知道肥胖原來已經開始不單單屬於成年人的病症,它儼然已經開始侵蝕著同樣也可能患上病症的青少年,影片中通過虎子老師對秋扎的幫助,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於兒童肥胖症以及失語症的孩子們的關愛;動畫片《小笨蛋日記》中雖然是以一個輕松幽默的小動畫片的形式來為我們講述一個敏感且叛逆的孩子對於讀寫困難兒童的關注,但如果不是影片中的講述,我們很容易就把這類兒童的病症忽略,就很難給予他們有效的治療;在《瘋狂的麵包》中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孩子通過麵包師傅的循循教導、耐心幫助,居然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得到社會的認可,通過自己的技能可以融入社會並且勇敢的生存下去;在《禮物》中,講述的也是一種特別容易被我們忽略,又極其普遍的這么一類兒童,他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在中國農村還有少數民族都非常顯而易見的留守兒童的問題,在面臨孤獨的現狀,文化的絕跡,讓這些少數民族的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極具不佳,他們內心的孤僻與心酸可想而知;在《太陽會飛》中,它為我們展現的是服刑人員子女的問題,在面臨著這樣一群缺失父愛母愛的無辜小孩中間,也許被歧視的目光和沒有溫暖的童年是對他們最大的傷害,只有全社會的關愛才許才是他們最為暖心的良葯。
⑶ 求30分鍾~40分鍾的微電影,可以是動畫也可以是真人的。公益視頻也可以。NBA十佳球也行,發網址,多的加分。
1999年,奧皮克斯的動畫短片《鳥!》
2002奧斯卡將獎項頒給藍天工作室的《兔子》
2003奧斯卡《鋼牙小雞》
2007《我的祖母給國王熨過衣服》曾獲得奧斯卡動畫短片
2008日本動畫短片《積木之屋》獲奧斯卡獎
2011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失物招領》
2012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莫里斯 萊斯莫的神奇飛書》
神廟(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時間忘
2012中國傳媒大學出品《地鐵大逃殺》。
⑷ 公益微電影有哪些優缺點
如今公益已經成為了企業宣傳的另一把利刃,相對於用高昂廣告費丟出來的假大空,人們心理上更願意接受你有這么雄厚的資金,要麼加強一下產品質量,要麼就分出一點兒拿它幫別人做點兒什麼,哪怕是個不大的事兒。助人以漁,可以收獲的往往比想像中要多,就像《另一種溫暖》中這幫東芝兒童足球隊的活寶——他們以為自己砸破了一個怪蜀黍的窗玻璃,卻不知道他們簡單的快樂打開了一個大人的心。
孩子和大人為了一個小球場踢了一場比賽。大雨里上門叫板的小孩兒趁主人公沒留神把球兒進了,看著他失落的背影高喊:「你沒贏,也沒輸」。成人化的兒童視角,把復雜的現實簡化為一場簡單的博弈,簡單化的成人視角,將大柯的內心世界外化為佔用球場的小房子和破茶缸子喝咖啡,球場讓他們為了同一種快樂產生了交流。一個人生不得意的職業球員在一群踢球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熾熱的執著。
孩子們也獲得了意外的回報,他們聽聞大柯跟曲波是隊友,結果真的見到了踢球的大明星曲波。真實球員的真名出場有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似乎這個球場上發生的故事,就在現實中每天都在發生。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而夢想過了童年時代便失去了賽場,就像大柯的咖啡,只能用大茶缸子來成裝。
孩子們簡單的快樂,可以讓長大的人忘掉茶缸里咖啡的苦澀,發現夢在心裡,從未離開。這便是另一種溫暖。
近年來各種平台上涌現出的越來越多公益題材的精品。台灣大眾銀行《母親的勇氣》、《人為什麼活著》,曾一度在網路引起話題。公益題材歸根結底講述的是最與人息息相關的東西,一種精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在短短的幾秒鍾內抓住觀眾,在短短幾分鍾里,迅速敲醒人內心的某種共鳴。
微電影的出現為公益題材提供了新的方向。相比於廣告,微電影同樣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電影短片的長度給予了創作人員更充分的敘事空間,加之電影敘事手法的介入,已經能夠讓故事有發酵的可能。
本片中大柯賣大餅的時候端著一茶缸子咖啡,這樣的環境里,那個大茶缸子里本該是從早泡到晚快沒味道的茶葉沫子,或者乾脆就是一缸子白開水。顯然沒有人會在這樣破舊的市井街頭喝咖啡,喝咖啡的地方也不會用大茶缸子。無論怎麼組合,這一缸子咖啡都是不合適的,並且一個喝咖啡的人竟然淪落到這里用茶缸子喝水,這件事兒已經引起了周圍普通人的注意,在世俗眼光里,破落是不幸的,但破落了還在用曾經風光時的方式過日子,那就是笑料。這種錯位感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情節線,將大柯曾經的輝煌與快樂悶不作聲地呈現出來——他曾經活躍在一個不會用大茶缸子的地方。
⑸ 什麼是公益微電影
所謂公益,就是指為了公共利益事業,也就是為了人們服務的事情,而微電影則是指時長在10-60分鍾不等的,有完整故事情節的短片。公益微電影就是為了公共利益,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了對社會起到一定的良好影響,而不是為了盈利為了賺錢去拍攝的微電影短片。
像韓紅在2012年拍攝的《假如失去三天光明》就是公益微電影,是國內首支以「西藏盲童」為主題的公益微電影。
⑹ 愛呼吸微電影劇情簡介
「愛的深呼吸」系列公益微電影由6部時長為10分鍾的短片構成,影片類型設計包括動畫、劇情電影、紀錄片和實驗短片等多種形式,分別由多位青年「視頻代」導演的突破性創作,傳遞各自對環保問題的媒體態度。用影像關注氣候,帶著來自中國民間的環保行動,參與到本次德班氣候大會中,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氣候環境。據悉,該項目將於11月7日在北京發布宣傳片和啟動期新聞發布會,並於12月4日在南非德班的中國日當天舉行首映儀式。
⑺ 《少年在行動》是公益電影嗎
是的,《少年在行動》是公益電影。
《少年在行動》是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少年兒童演員委員會出品,江蘇妃之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大型公益系列微電影。
該系列微電影採用少年兒童真人表演的形式,甄選最貼近生活的故事素材,將現實生活以輕松幽默溫情的方式演繹出來,讓大家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到如何讓少年兒童有更多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去完成他們心中的夢想,更是在公益為核心的基礎上在劇情中融合了法律意識、消防知識、交通安全、痴迷游戲、孝道、尊師等內容,同時注入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等元素。不僅適合孩子觀看,對大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更多人能設身處地的著想,呼籲更多人關注孩子的成長。
《少年在行動》是國內金牌製片人王小超、委員會李中天監制的公益系列微電影,拍攝完成後,將會在央視少兒、卡酷動畫、央視教育首播,在星美院線、網路、地方少兒頻道等多種頻道陸續播放。
《少年在行動》之快樂校園,於2016年9月5日17點30分在中國教育台一套面向全國的少年兒童和家長播出。
《少年在行動》第二季2017年7月6日在南京開機。
⑻ 動畫公益微電影製作進度與資本運作怎麼寫
似乎沒有想起瘦小的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