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潘金蓮告「潘金蓮」《我不是潘金蓮》引發的宗親維權是怎麼回事
「自宋朝到如今,人們都把不正經的女人稱為潘金蓮」,馮小剛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里的這句旁白,惹惱了潘氏族人,他們找到廣州市增城區一位名叫潘金蓮的女士出面,將馮小剛、劉震雲等人告上法庭,意圖為潘氏正名。
「你姓趙?咱們也算有緣!」
問了記者姓名後,潘新發突然來了精神。
「你們老祖宗趙匡胤不是搞陳橋兵變嗎?『黃袍加身』,當年我們的先人潘美就參與了這次行動啊!」潘新發臉色突然「晴轉多雲」,「後來不知怎麼弄出個楊家將傳說,拿我們祖先潘美做原型,弄了個謀害忠良的虛構人物潘仁美,這不明擺著造謠生事嘛!」
「潘仁美」三個字讓潘氏族人感覺蒙羞。而就在去年年底,名氣更大的「潘金蓮」三個字讓潘氏族人暴怒。去年9月,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影片開頭來了一句旁白:「自宋朝到如今,人們都把不正經的女人稱為潘金蓮。」
這話可結結實實地「迎面給了潘氏族人一下子」。潘氏族人驚訝、疼痛,繼而震怒。
「既對先人不敬,又對同族侵權。」去年12月,廣州市增城區的潘金蓮女士因此將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和主創馮小剛、劉震雲等告上法庭。
這位怒告「潘金蓮電影」的潘氏族人,正是潘新發的堂姐——潘金蓮。這一次,潘金蓮決心要告「潘金蓮」。
法院判決書。
潘利求也因那本高中教輔書而備受鼓舞。作為潘氏宗親會的媒體聯絡員,她表示「最近會聯系一下教輔所在的出版社,就這件事情交換一下意見,順便表達對刊登潘氏維權行動的感謝」。
潘金蓮的小兒子陳志輝則舒了口氣:「官司輸贏?早就不看重了。沒打官司前,感覺就像有巨石負重在身,周圍人對你指指點點、冷嘲熱諷,原因只是你媽媽有個怪名字。現在好了,石頭落地了。我覺得這場官司告了就沒輸,這件事情做過就算贏。」
作為一手推動維權活動的「原告堂弟」,潘新發也對官司滿意。「輸了又能怎樣呢?我們的社會發展太快了,也太浮躁了,浮躁到你想做事都有人去詆毀你。之後不想再談這些事了。」
「我會看相,曾給自己看過一卦:我雖多苦,但也面善。」他的床頭一直擺放著兩本書,一本是《易經》,一本是《黃帝內經》。「既有心從善,便須承受由善引來的各種惡。」
『貳』 馮小剛為什麼會採用圓形拍攝手法來拍攝《我不是潘金蓮》
馮小剛採用圓形畫面來呈現《我不是潘金蓮》,我認為,這是一次大膽嘗試,可謂是一次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大事記。
《我不是潘金蓮》就李雪蓮(范冰冰飾演)一個女性角色,周圍有著28位不同類型的男人,一幫男人圍繞一個女人,就如同圍繞一個中心點畫圓,最後結局是圓滿的,這就「圓」了。
『叄』 馮小剛贊電影《我不是葯神》為何會慘遭打臉
大家都知道,徐崢主演的《我不是眼神》燃爆這個暑期檔,點映票房就突破兩億,引發社會討論,是今年影視作品裡的一匹黑馬,甚至郭敬明的《爵跡2》也因為它改檔。而這部電影也有很多圈內大佬評價,黃曉明曾經還沒看完,就站起來說:太牛X,而這部電影同樣引起國內知名大導馮小剛的注意,並且也發文評價了一番。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馮小剛說的那句後生可畏引起大家的討論是必然的,甚至有人直言他這是又一次的自我打臉,雖然他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實在,但不能不讓大家來深思,觀眾是什麼的體驗、感受,才是國產電影真正的風向標。
『肆』 《我不是潘金蓮 》,聽說戲里戲外都是鬧劇
近期中國影壇最熱鬧的當屬馮小剛手撕萬達了。
爭執的重點,當然就是馮導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蓮。
可是截止至目前來看,無論是票房上,自從首日7000多萬高潮之後,票房持續走低。
依照目前的形式,這部電影能保底就已經不錯了,而前提還是目前這3億多票房還有很大程度的水分。
首先當然不能不提這一事件另一主角華誼,目前華誼的所作所為實在難以讓人信服,不僅給予這部電影90%排片率,而且我不是潘金蓮在各大院線有涉嫌刷票的嫌疑不僅是正常時間,周末等觀眾很少,反而是凌晨1到5點票房爆滿,其中玄機不必多說。
就以我看這部電影之後,先不去管馮導萬達誰對誰錯,我只想說說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我認為總體上來說有點一團糟,我不知道其他人看了怎麼樣,我看完之後感覺這是個鬧劇。
首先一個,這部電影情節硬傷太多,我想說你以我不是潘金蓮為題目,可是我想問一句,這部電影的主題跟潘金蓮有關系嗎?
電影中就一小段情節說李雪蓮丈夫說她是潘金蓮,後面又有一小句解釋了一下。
那好,李雪蓮告狀一開始是她被丈夫騙了告狀失敗,後來去找丈夫他丈夫說她是潘金蓮,於是她感覺到很冤從而一直告狀。
可是整部電影從頭看到尾,一直只有她丈夫一個人說她是潘金蓮,我並沒有見到李雪蓮因為這個而受到任何非議,我也沒有從任何。地方找到李雪蓮告狀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她不是潘金蓮。
『伍』 有一部電視劇。一個女的想當女主角 就去和那個導演好了。那個導演其實是個假導演。叫馮導好像。 那個女
這個我看過,好像是微電影還是什麼,反正不是電視劇,要麼電影,要麼微電影。
『陸』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影片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衊為「潘金蓮」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
『柒』 馮小剛微博喊話王健林稱《我不是潘金蓮》排片遭萬達冷遇,你怎麼看
今天各大媒體的娛樂頭條一定是馮小剛的,他炮轟萬達給《潘金蓮》低排片,結果被王思聰以「碰瓷」的名義怒懟,小鋼炮也不甘示弱,再次回擊。這一來二去,不僅搶了林丹的頭條,也為吃瓜群眾貢獻了不小的談資。更重要的是,在小鋼炮的猛烈火力下,《潘金蓮》一天收割6000萬+的超級票房。
我願意相信馮小剛怒懟萬達、王思聰,是真性情的表現,是對「不公」的反抗。但不得不說,這其中多少有些炒作的嫌疑。畢竟,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里純粹越來越遠了。有的電影為了票房不得不下跪祈求,雖然最終獲得了不錯的票房,但這種另類的做法多少都讓人寒心。正常的市場,不該是這樣的!
說實話,《潘金蓮》今天41.30%的排片率,已經高的有點嚇人了。要知道,今天一共有十數部電影在上映(也有說一共有30部電影在上映),而且光新片就有5/6部之多。在數量上,《潘金蓮》只佔了十數分之一,但在排片上基本上佔去了50%。如果萬達還要再多給《潘金蓮》排片,那別的電影還活不活了。所以,馮小剛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排片量」少,而噴萬達,懟王思聰。
『捌』 對於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應該如何評價
《我不是潘金蓮》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前面兩章都是序言,最後一章是正文,很簡短也有一個很簡短的名字:玩呢。我特別欣賞劉震雲的幽默之處,不低俗,用看似荒誕的情節和寫作手法引人發笑,別具一格。小說與電影情節基本一致,先來說說幾個我重點注意到電影不同於小說的部分:
1. 小說中官員以及其他群眾對李雪蓮的態度是更加惡劣的,而電影中官員對待李雪蓮只是沒有耐心,並沒有發展到言語攻擊她這么嚴重。
2. 李雪蓮和趙大頭在小說里去的是山東泰山而不是安徽黃山,小說中的李雪蓮在出行前就想通了,因為她的牛死了,經過趙大頭的勸解倆人一同東去了泰山。
3.電影中的結尾是史縣長多年後偶遇李雪蓮後敞開心扉的談話,而相比小說之下電影的結尾的確過於潦草。老史全名史為民,正是當年被撤職的縣長。
對於劇情的問題,官僚主義的問題,我就不做評論了。因為我對原著是敬重的,縮短成兩個小時變成劇本必有不足。無論你對某個角色抱有任何看法,it doesn't matter.每個人都有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一個電影的劇情並不需要天衣無縫,需要的就是給觀眾帶來感觸和想像的空間。劇情和標題相映起來十分諷刺,李雪蓮自始至終都沒有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所有的跑題都是有緣由的。
『玖』 你怎麼看《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
11月18號,也就是昨天,馮小剛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小格期待已久,開心地買了早場票,幫你們先鑒定了一把。
在140分鍾觀影結束後,小格想說,雖然並不贊同「《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這種粗暴的說法,但是電影絕對值得一看。包括前期宣傳中反復提到的圓形畫幅和范冰冰的演技爭議,看完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張嘉譯、於和偉、李宗翰、劉樺、高明、還有李晨(壞笑),裡面能說的男演員太多了!!!你們自己去認臉吧TT-TT(噗通一聲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