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霸王別姬》中的金魚表達了什麼
鏈接: https://pan..com/s/1gdzxOCs4fRGvQFe04F6bsw
金魚有個特點,就是在個別情況下,會發生性反轉,即性別轉換。在程蝶衣身上,也發生了性別錯位。霸王別姬講的就是蝶衣從『生理男性』到『心理女性』的轉換中,迷失自我的故事。金魚被困在魚缸,就如程蝶衣被困在當時那個環境中。走不出去,壓抑的心理。
⑵ 鯽魚區別於其它魚的特點是什麼
鯽魚的做法及營養知識詳細介紹 點擊瀏覽鯽魚菜譜(共有278種鯽魚做法) http://www.ttmeishi.com/s/CaiPu-YuanLiao/767/ 別名:河鯽、鮒魚、喜頭、鯽瓜子、喜頭魚、海附魚、童子鯽、鯖 使用提示: 每次約50克 鯽魚知識介紹:鯽魚又名鮒魚,別稱喜頭,為鯉科動物,產於全國各地。鯽魚俗稱鯽瓜子,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它營養全面,含蛋白質多,脂肪少,食之鮮而不膩,略感甜味;它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魚類,棲於江河,湖泊、池沼、河渠中,尤以水草叢生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鯽魚四季均產,但以2~4月和8~12月產的最肥。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須,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 鯽魚肉嫩味美,營養價值較高,但刺細小且多。 鯽魚營養分析: 1.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2. 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 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鯽魚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 2. 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鯽魚食療作用: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鯽魚食物相剋: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葯麥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 鯽魚做法指導: 1. 鯽魚紅燒、干燒、清蒸、汆湯、均可,但以汆湯,最為普遍; 2. 冬令時節食之最佳;鯽魚與豆腐搭配燉湯營養最佳; 3. 如用陳皮和鯽魚煮湯,有溫中散寒、補脾開胃的功效,適宜胃寒腹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虛弱無力等; 4. 巧去魚腥味: 將魚去鱗剖腹洗凈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去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 鮮魚剖開洗凈,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 吃過魚後,口裡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參考資料: http://www.ttmeishi.com/YuanLiao/898cabb71d2798f1.htm
⑶ 葉·諾索夫的具體資料
米·華·羅蒙諾索夫
米·華·羅蒙諾索夫
1711—1765
羅蒙諾索夫1711年生於俄國霍爾莫果爾海濱的漁民之家,1730年冒充貴族子弟考入了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在這里,幾年的功夫他就掌握了拉丁語、俄語和數學,學習成績名列前矛。173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入彼得堡科學院學習。1736年春天,作為三名優秀學生代表之一的羅蒙諾索夫被派往德國學習。在馬爾堡,得到了歐洲公認的科學巨匠--克里斯蒂安·沃爾夫的指導。羅蒙諾索夫喜歡聽這位教授講的課,他同意沃爾夫的見解,科學研究工作的基礎應該是實驗。羅蒙諾索夫閱讀了介紹波義耳和伽里略最新發現的資料,以及沃爾夫本人的許多新理論。但是沃爾夫的聲望並沒有防礙羅蒙諾索夫對於沃爾夫的許多假說批判態度。在科學上,他力求擔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對其他科學家的假說,他的態度也是如此。
藉助於實驗,羅蒙諾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爾提出院「燃素」學說。羅蒙諾索夫是最早應用天平來測量化學反應重量關系的化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包括推翻「燃素」學說的實驗)之後,1756年,羅蒙諾索夫提出了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的觀點。1748年,羅蒙諾索夫創辦了俄國第一個裝備有精密的分析天平等儀器的化學實驗室。他最先將定量方法引入化學分析中。1751年以後,他進行了二十多種試劑及其同各種溶劑互相作用,以及其他許多化學反應實驗。1752年,他起草了關於物理化學的教學大綱。對於俄國的教育事業,羅蒙諾索夫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755年,他創辦了莫斯科大學。
由於羅蒙諾索夫長期在艱苦條件下刻苦努力的工作,嚴重損害了身體健康,1765年月4月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病逝了。終年54歲。這對俄國科學界是一個不可彌補的損失。
研究領域:
羅蒙諾索夫在物理、化學、天文、地質、儀器製造、哲學和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藉助於實驗,羅蒙諾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爾提出的「燃素」學說。羅蒙諾索夫准備了專用的玻璃容器,分別放入鉛屑、銅屑和鐵屑,將容器口封死,而後加熱,最後鉛屑溶化了,光閃閃的銀白色容器鍍上了一層灰黃色;紅色的銅屑變成了暗褐色粉末;鐵屑變黑了。「燃素」是否進入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屬化合了?如果它進入了容器,那麼容器的重量就應該增加,但稱重結果表明,這些容器的重量都沒有變化!而金屬灰卻比原來重了。據此,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金屬沒有與「燃素」化合!因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沒有變化,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然而容器內部有一定數量的空氣,肯定是金屬與空氣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氣與金屬化合,金屬就應該增重多少!」。羅蒙諾索夫是最早應用天平來測量化學反應重量關系的化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之後,1756年,羅蒙諾索夫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等於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作為化學科學基石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早在1748年2月16日,在羅蒙諾索夫寫給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列昂納德.歐拉的信中就曾經寫道:「自然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都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失去多少,另一種東西就獲得多少。因此,如果某個物體增加了若干物質,另一物體必然有若干物質消失。我在夢中消耗了多少小時,那麼我必然失眠多少小時,如此等等。因為這是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所以它也應推廣適應運動的諸法則:一個物體如果靠本身的動力,引起另一物體產生運動,那麼前者由於推動而失去的動量,必然等於後者受推動時獲得的動量。」應該說,這種觀點是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雛形。
在物理學方面,羅蒙諾索夫創立了熱的動力學說,指出熱是物質本身內部的運動,從本質上解釋了熱的現象;他提出了氣體分子運動論,認為空氣微粒對容器器壁的撞擊是空氣產生壓力的結果;1741年,他創立了物質結構的原子一分子學說,認為微粒(分子)由極小的粒子--(原子)所組成,如果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組成的,它便是單質;如果物質是由幾種不同粒子組成的,它們便是化合物,物質的性質並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取決於組成物體微粒的性質……。這些理論為俄國的物理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作品:
《關於冷和熱的原因的探討》
《試論空氣的彈力》
《論化學的效用》
《真實物體化學概論》
《論地層》
《數理化學原理》
《佔領霍亭》——俄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首新體長詩
《俄語修辭學》
《俄語語法》
《波爾塔瓦戰役》——美術作品
⑷ 通過你的觀察和分析,你認為鯽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有哪些
1.魚的體形為梭形,可以減小水的阻力.並且體色為背深腹淺,有保護作用
.
2.魚的體表有鱗片和粘液,有保護、減小阻力作用;還具有側線,可以測定方向、感知水流
3.在運動過程中魚的鰭是運動器官,其中尾鰭可以穩定身體、推動前進、控制方向;體內有鰾,幫助魚在不同的水層間游動
4.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鰓內眾多的鰓絲有利於魚從水中攝取氧.
呵呵,魚生活在水中,它的體形都適合水中環境:(1)紡錘形,頭尾軸最長,背腹軸較短,左右軸最短。整個魚體頭尾尖而中段大,形如梭。(2)側扁形,頭尾軸短,左右軸更短,背腹軸則相對較長,身體呈左右側扁的菱形。(3)平扁形,左右軸較長,頭尾軸一般,背腹軸最短,魚體背腹扁,左右寬闊。(4)鰻鱺形,頭尾軸特別長,背腹軸和左右軸均等、短小,魚體頭尾又細又尖,軀幹部分像一根細長的圓棒,像蛇。(5)河豚形,體形除了尾部稍微突出外,幾乎近似球形。
鯽魚應該屬於的一種吧,呵呵
⑸ 鯽魚湯的營養成分
營養價值、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鯽魚又名鮒魚,別稱喜頭,為鯉科動物,產於全國各地。鯽魚俗稱鯽瓜子,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它營養全面,含蛋白質多,脂肪少,食之鮮而不膩,略感甜味;它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魚類,棲於江河,湖泊、池沼、河渠中,尤以水草叢生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鯽魚四季均產,但以2~4月和8~12月產的最肥。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須,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鯽魚肉嫩味美,營養價值較高,但刺細小且多。
營養價值:
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肉質細嫩,肉味甜美,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葯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尤其是活鯽魚汆湯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葯物不可比擬的作用。鯽魚汆冬瓜,鯽魚熬蘿卜,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祛病益壽。條小的鯽魚可做酥魚。據分析,每100克鯽魚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糖0、1克,硫胺素6、6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2、4毫克,鈣54毫克,磷203毫克,鐵2、5毫克。臨床實踐證明,鯽魚肉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均有療效。
1、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2、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適用人群
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功效與作用:
鯽魚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對肌膚的彈力纖維構成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尤其對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早期皺紋,有奇特的緩解功效。
鯽魚性甘平,入脾、胃、大腸,具有健脾利潤止咳的功效。加蔥白、生薑辛溫解表,通陽散寒和胃,又配薄荷可疏風解表。全方劑有扶正祛邪、疏風散寒、健脾止咳之功,用以治療寶寶體弱長期慢性咳嗽。
鯽魚湯營養價值分析如下:
鯽魚俗稱鯽瓜子,它肉味鮮美,肉質細嫩,極為可口。鯽魚營養價值極高,特點是營養素全面,含糖分多,脂肪少,所以吃起來既鮮嫩又不肥膩,還有點甜絲絲的感覺。
經常食用,可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民間常給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既可以補虛,又有通乳催奶的作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以及手術後、病後體虛形弱者,經常吃一些鯽魚是很有益的。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也可以經常食用,以補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鯽魚子能補肝養目,鯽魚腦有健腦益智作用。
尤其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據行家講,鯽魚下鍋前,人們往往忘不了刮鱗摳鰓、剖腹去臟,卻很少有去掉其咽喉齒(位於鰓後咽喉部的牙齒)的,這樣做出的鯽魚尤其是清燉、紅燒時,其湯汁味道就欠佳,且有的泥味較重。故鯽魚下鍋前最好是去掉其咽喉齒。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
⑹ 解剖鯽魚視頻
你可以到優酷或者土豆上搜搜看。祝你好運
⑺ 通過鯽魚的身體結構分析,證實了什麼的生物學觀點
證實了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具體體現為:
鯽魚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徵:①鯽魚身體的顏色上深下淺為魚的保護色.②身體呈流線型中間大兩頭小.③身體表面覆蓋鱗片,保護身體;鱗片表面有一層粘液,游泳時減小水的阻力.④身體兩側各有一行側線,側線和神經相連,主要是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魚的身體長有胸鰭、背鰭、腹鰭和尾鰭是魚在水中的運動器官.⑥魚用鰓呼吸.⑦體內有鰾,主要作用是調節身體的比重,鰾在鰭的協同下,可以使魚停留在不同的水層里.
⑻ 鯽魚的內部結構
鯽魚內部結構的觀察
高建中
目的
了解鯽魚的內部結構,理解各器官的功能。學會解剖鯽魚的技能。
實驗前的思考
鯽魚終生生活在水中,它的內部結構跟水生環境相適應。
材料器具
鯽魚;解剖剪,鑷子,解剖針,解剖盤,細棒或筷子。
步驟
1.解剖
左手握住鯽魚的頭部和背部,腹部向上。右手持解剖剪,從鯽魚的肛門開始,沿腹中線,由後向前剪開鯽魚的腹部體壁。一直剪到口的後方為止。把鯽魚放入解剖盤里,腹部對著實驗者。用解剖剪從腹面肛門孔插入,剪開腹壁,一直剪到鰓蓋後緣。再沿著鰓蓋後緣,剪到胸鰭前面的腹中線處,並將體壁除去。最後剪去鰓蓋的後半部分,露出鰓。
2.觀察鯽魚的內部結構
(1)先觀察鯽魚的呼吸系統 它主要位於鰓蓋下的鰓腔內,咽喉兩側有鮮紅色的鰓。每側各有4個全鰓,全鰓呈鐮刀形(見圖)。
每個全鰓都有2個鰓片,內側著生在一根細長彎曲的鰓弓上。鰓弓的內凹面有兩行尖齒狀的鰓耙。每個鰓片由許多跟鰓弓成放射狀排列的鰓絲組成。鰓絲兩側又生有許多鰓小片(見圖)
鰓小片上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所以,活鯽魚的鰓是鮮紅色的。
在體腔的中上部,充滿氣體的白色囊狀結構是鰾。其中部深縊,分前後兩室
。後室腹面的前端,伸出一條細長的鰾管,向前通向食管的背方。它是鰾內氣體排放的管道。
(2)接著觀察消化系統 掰開鯽魚的口,用食指摸一下它的上頜和下頜。它沒有牙齒。
觀察鰓的結構後,可用解剖剪除去魚體一側的鰓片。用食指觸摸咽部下側,可以找到咽喉齒。仔細觀察,它共有4枚,排成一列。
鯽魚的胃腸分化不明顯。在體腔腹側,可以看到白色的曲折盤繞的細長管子,這就是腸。
它上連食管,下通肛門。試用一根筷子(或細棒)從魚的口腔緩緩插入,可以一直通到腸里。
在鯽魚的腸和腸之間,分布著紅褐色或黃褐色的肝胰臟。因胰臟同肝臟混在一起,不易區別,故叫做肝胰臟。它有兩葉,右葉上還可找到一個藍綠或黃綠色的膽囊,裡面貯存著膽汁和胰液。
(3)觀察鯽魚的循環系統 鯽魚的心臟,位於體腔的最前下方。用解剖剪剪開包在外面的圍心囊,可以找到兩個圓球狀結構。前面一個稍小些,壁較厚淡紅色的是心室。後面一個壁稍薄暗紅色的是心房。進一步細察,還能分辨出心室背面的動脈球,向前發出腹大動脈;心房後面緊貼著靜脈竇,壁也較心室薄。
位於小腸背面,生殖腺的下方,有一個細長的條狀結構,顏色深紅,這是脾臟。它是鯽魚的造血器官。
在體腔前端的背壁,鰾的前上方,有深紅色的頭腎。它的後端跟腎臟相連。它能製造淋巴細胞。
(4)鯽魚的排泄系統包括深紅色的腎臟,位於體腔背壁,鰾的上方。欲看腎臟的全貌,必須移開鰾。它是一對不規則的長形結構,各從腹面通出一根輸尿管。兩根輸尿管沿腹腔背壁向後,末端匯合,通入尿殖孔。
(5)鯽魚是雌雄異體的。雄魚的鰾和腸之間,有白色或略帶淡紅色的條塊狀結構,那就是精巢。左右各一,後面各有一根細小的輸精管,較短,末端相匯合並導入尿殖孔。
雌魚的鰾和腸之間,有橙黃色或淡橘紅色的長囊狀結構,這就是卵巢。卵巢易辨,因為稍成熟的卵巢內就顯現出密密麻麻的卵粒。卵巢也是左右各一,末端也有短短的輸卵管相連。兩管最後匯合,並導入尿殖孔。
(6)神經系統 用解剖剪從鯽魚的眼的後上方剪開頭骨,除去顱蓋骨(額骨、頂骨等)。仔細辨認腦的各個組成部分(如圖)。
注意事項
1.解剖時,解剖剪的刀尖應該稍向上挑起,絕對不能插入體腔太深,以免損壞內臟。
2.肛門內側是輸尿管、輸精管(或輸卵管)的匯集處。稍不慎就會損壞輸尿管、輸精管(或輸卵管),影響實驗效果。因此,在肛門處開剪時,可採取逐層解剖的方法剪開體壁,或者避開尿殖孔剪開體壁。
分析和討論
1.鯽魚有8個全鰓,共16個鰓片,擁有大量的鰓小片,有著數不清的毛細血管網。當水流過鰓時,血液和水流之間就能發生氣體交換,使鯽魚獲得氧氣,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2.鯽魚的心臟,只有一個心房和一個心室。它的血液循環只有一條途徑:全身的靜脈血迴流到心臟後,經腹大動脈輸送到鰓部進行氣體交換變成動脈血;再經背部的大動脈,輸送到全身各處又變成靜脈血,迴流心臟。
3.鯽魚的腦已經分化出大腦、間腦、中腦、小腦和延髓五部分。但跟其他脊椎動物相比,鯽魚的神經系統是不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