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冬的人物經歷
於冬,1971年,生於北京。199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分配至北影廠工作。憑借勤奮努力和極佳的人際溝通能力,於冬在那時便已嶄露頭角,很快受到了時任北影廠廠長韓三平的賞識和提拔,成為了有史以來北影廠最年輕的科級幹部。
多年跑發行市場第一線積累的經驗,使他對中國電影產業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1999年,懷揣著對電影的執著與夢想,於冬創建了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並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
在博納最初的創業階段,於冬帶領著僅由幾個人組成的小團隊,發行了低成本電影《我的兄弟姐妹》、陳凱歌執導的《和你在一起》、楊紫瓊主演的《天脈傳奇》等一系列影片,在中國電影發行領域屢建奇功,令業界矚目。同時,於冬的突出表現也引起了海外的關注,被西方著名業內媒體《好萊塢報道》(Hollywood Reporter)譽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人」,博納公司也被稱為——中國的米拉麥克斯。
2007年,博納完成首輪融資,得到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兩家風險投資的1000萬美金注資。隨後,博納完成了「德勤」對公司2007年度的財務審計報告,成為中國電影行業中最早聘用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民營電影公司。於冬大膽地在現代企業制度和規范管理上做出了重要抉擇,去除家族化,不斷引入人才。而「上市」也成為了他下一個目標。當時團隊里很多人還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2008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於冬開始攻讀長江商學院EMBA、清華大學總裁班,不斷自我充實,徹底完成了從前線發行員到極具專業素養的企業管理者的正式轉變。2009年,博納順利完成第二輪融資,總額達1億元。公司也隨後正式更名為博納影業集團。
2010年,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的短短三年後,博納影業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拍片數量第一,票房總收入第一,海外出口銷售額第一,海內外獲獎第一」的中國最大的民營電影公司。同年12月9日,於冬率領集團高管團隊前往美國紐約敲響開市鍾聲,博納影業集團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影視傳媒第一股,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影視公司。在華爾街敲鍾那一刻,於冬喜極而泣,他堅信「中國電影的歷史會記住這一意義非凡的時刻」,他鄭重致辭道:「我們用11年的時間堅持了一個電影夢想,我們用11年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我們用11年的真誠結識了許多的朋友。博納將秉承博採眾長,海納百川的企業文化精神,努力創造一個偉大的夢想和奇跡。」——這位中國電影界最年輕、最成功的電影企業家,立刻引起了好萊塢和華爾街的轟動級關注。那年,於冬39歲。
於冬白手起家,在中國電影產業摸爬滾打20餘年,擔任出品人的電影約230部,中外各大電影節獲獎無數,並獲得國內知名媒體《南都娛樂周刊》頒發的年度金牌推手,以及國內頂級新媒體頻道新浪娛樂頒發的微博最具熱度電影出品人等諸多個人獎項。截至2014年初,博納影業集團在於冬的率領下,全面布局全產業鏈,穩扎穩打,兢兢業業,各項業務夯實發展,在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廣告營銷、藝人經紀等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博納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界的領軍企業之一。
上市三年多來,博納投資拍攝了《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竊聽風雲》系列、《一代宗師》、《桃姐》、《掃毒》等40多部電影,總票房達到70億人民幣。上市三年多來,博納再次成功引入美國新聞集團,中國復星集團的戰略投資,優化了博納影業集團股權結構,並與紅杉資本、諾亞共同發起了中國第一支影視專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10億元人民幣。這些金融資本,為博納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上市三年多來,博納旗下投資建設的影院達到30家,已投入運營的22家,共計銀幕182張,覆蓋北、上、廣、成都、武漢等19個重點省市。未來五年內,博納影院在全國還將增建至100家,預計將超過800張銀幕。
博納影業集團蓬勃發展的同時,作為國內影視界的著名慈善家,於冬沒有忘記回饋社會。這些年,於冬代表博納影業集團向陽光文化基金會(楊瀾)、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中國電影基金會、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會、汶川地震官方賑災部門等共捐款1000多萬元人民幣。
2014,作為唯一一家全產業鏈布局、並具有強勁發行能力的國內影視內容製作公司的開創者及領導人,於冬,與他一手打鑄的「博納」航母,向著更遠的國際藍海——拔錨起航。他的下一個目標:與好萊塢合拍,進軍國際市場。
於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世界最知名的電影專業高等學校之一,在經過四年專業化學習(第一屆製片管理專業)後,於冬一直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最大的電影製片廠)和中國電影集團任職,主要負責國產電影的發行工作。
1999年,當時29歲的於冬懷揣著30萬元和幾個夥伴創立了博納文化公司。於冬發行的第一部電影是黃建新導演,王志文,江珊主演的《說出你的秘密》。靠著多年做發行在各地積累的人脈關系,於冬賺了50萬。
於冬的成名之戰是2001年發行的《我的兄弟姐妹》。這是一部成本只有200多萬的小製作電影,在發行過程中,於冬與各地發行公司協調檔期,打破了傳統的排期模式,共同推動電影上映。同時運用媒體炒作,在影片上映時,約好全國20多個城市的媒體同時開始宣傳,結果這部片子形成一個社會話題,獲得了2000萬的票房。
《我的兄弟姐妹》的成功讓此片的香港製片人文雋在香港為博納大做宣傳,不久,香港與內地的合拍大片《天脈傳奇》交到了博納手裡,這種大片以前一般都是交給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來發行。為了獲得對方信任,於冬採取了保底分賬的模式,付給對方400萬的保底費,加上300萬左右的宣傳和洗印拷貝費用,按照發行方35%票房的分成,《天脈傳奇》票房必須突破2000萬,於冬才能夠保本。為了防止盜版沖擊,2002年的8月1日零點,《天脈傳奇》在中國內地、香港、東南亞同步上映。當時與《天脈傳奇》同步上映的還有美國大片《蜘蛛俠》。於冬再次利用媒體宣傳,極力突出《天脈傳奇》與《蜘蛛俠》的對抗概念,並破天荒地在國內報紙上為電影投放廣告。最終《天脈傳奇》在內地獲得了近3000萬元的票房,一舉奠定了於冬在香港合拍片發行領域的江湖地位。
隨後,於冬幾乎壟斷了香港電影在內地的發行,《無間道Ⅲ》、《雙雄》、《頭文字D》一部部合拍大片給博納帶來了滾滾財源。於冬甚至對一些香港公司的影片採取了全年整包的模式,在影片還沒有製作的情況下買下對方全年的影片發行權。同時,內地的一些優秀影片也首選博納來發行,比如《孔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
博納成立14年來,出品發行了200餘部中外影片,中國內地累計票房近100億人民幣,在海外的銷售收入達1.3億美元,其輝煌業績使其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內行業旗艦。同時,博納影業集團致力於電影全產業鏈的整合與拓展,近年來,投資拍攝了《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竊聽風雲》系列、《一代宗師》、《桃姐》、《掃毒》、《澳門風雲》、《非常幸運》、《冰雪11天》、《激戰》、《大上海》、《大魔術師》、《十月圍城》等多類型影片,成功躋身電影投資製作的領跑行列。影院投資方面,截至2014年初,博納投資建設的影院達到30家,其中已投入運營的影院22家,共計銀幕182張,覆蓋北、上、廣、成都、武漢等19個重點省市。未來五年內,博納影院在全國將增建至100家,共計超過800張銀幕。博納廣告公司通過傑出的創意策劃能力、強大的活動執行力以及穩定的影院渠道關系為眾多合作夥伴帶來了電影領域的品牌傳播體驗;演藝經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簽約30多位影視明星,迅速成長為內地頗有影響力的明星經紀公司之一。博納影業集團新增的電視劇業務蒸蒸日上,投資拍攝了歷史題材大劇《水滸傳》、《楚漢傳奇》、《十月圍城》、《龍門飛甲》、《填四川》、《山間鈴響馬幫來》等,成為各衛視爭搶的年度大戲。
2. 中國電影集團這個公司怎麼樣
原先歸文化部管,原名叫:中國電影發行總公司,改制以後叫中國電影集團,單位不錯呀!
3.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介紹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英語: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簡稱中影集團,英文縮寫CFGC,成立於1999年2月,是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2011年5月,入選第三屆「文化企業30強」。中影集團成立以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了業務重組、資產整合和產權制度的改革,逐步實現了資源統一開發,人事、財務統一管理,形成了影視創作生產,發行放映,境內外合拍影片管理、協調和服務,院線經營管理,數字製作,數字影院的建設與管理,洗印加工,影片進出口,電影器材營銷,後電影開發,光碟生產,媒體運營,廣告,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等主業突出、多種產業門類共同發展的鏈條式經營模式。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2011年5月13日,入選第三屆「文化企業30強」。中影集團不斷推進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生產規模、經營實力和融資能力不斷增強,以其巨大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吸引社會資本和境外資本,相繼與中外多個知名公司合作。
4. 中國一年引進幾部外國電影
播出的電視劇總量不得超過45% 可以製作、購買、播出電視電影 每年可引進15部外國影片 廣電總局新政策支持電影頻道 日前有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批准了上影、長影、西影三大電影集團開辦地方電影頻道的申請,這三套地方電影頻道將相繼開播。昨天,記者從國家廣電總局有關人士處得到證實。 其實今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正式批准,中國電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長春電影集團、西部電影集團、峨眉電影集團、珠江電影集團等六大電影集團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電影頻道。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作為中影集團電影頻道的地位和性質將不變,其餘五家將分別在各自省市即上海、吉林、陝西、四川和廣東通過有線網入戶,不上星播出。 對於新電影頻道,最大的問題是片源。1996年,CCTV-6開播之時買斷了國內影片61%的電視播放權。這就是說,絕大多數的電影製片廠在嚴格意義上都失去了自產影片的電視播放權。也正因為如此,西影方面表示,片源不足的確是制約電影頻道的瓶頸。按一天播放3部電影計算,一年至少需要1000部,片源問題需要通過電影總局出面與CCTV-6協調,回購一部分電影的播放權。此外,依靠電視劇來填補節目時間也是一個辦法,但是電視劇廣告收入是各個電視台的主要廣告來源,在有些地區甚至佔到70%。另外按照以前的規定,電影頻道是禁止播放電視劇的。 好在這兩個問題將在廣電總局的支持下得以解決。昨天記者了解到,國家廣電總局還對各電影頻道的經營做了相關規定。規定中寫道:電影頻道播出的電視劇總量不得超過45%;不得在黃金時間播出電視劇;可以製作、購買、播出電視電影;各新設電影頻道每年可引進15部外國影片(含電視電影);可以開設新欄目;新設的電影頻道可以與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協商,購買其已購買中國內地播出版權的節目;各頻道間可通過協商,交換節目。 片源問題解決以後,收入問題就成為了核心。據介紹,現在CCTV-6每年的廣告收入超過4個億,此外,CCTV-6每年還可以從有線網路公司的收視費中獲得1000多萬元的收入。但記者從西影和上影得到的消息是,新設地方電影頻道暫時都不是收費頻道,其主要經濟來源將依靠廣告收入。這無疑是對幾家新電影頻道的極大挑戰。有學者分析,開辦電影頻道短期之內是不會有什麼收益的,搶先佔領頻道資源也許是他們的主要目的。
那麼今年年底准備開播的各電影頻道的准備情況怎麼樣呢?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說:「我們准備在不久後先試播,明年年初正式播出。我們的節目肯定和央視的電影頻道定位不同,他們是面向全國的,我們將更多地發揮地方優勢。我們上海電影製片廠有600部影片的片庫,上海民營公司有3萬分鍾的節目。我們還將開設一些影評和電影知識的欄目。我們還可以播出一定比例的電視劇。」西影集團總裁延藝雲對記者說:「增開電影頻道是國家扶植民族電影的一個具體措施,將極大地支持六大電影集團的發展。」
5. 中國電影集團什麼時候上市
數據顯示,中影集團2008年的票房總收入高達27億元,佔全國票房總產值的67%。 □本報記者周婷
中國電影集團總經理韓三平日前在回答媒體關於上市的問題時表示:「上市現在暫時還沒有批下來……總局要批准,正在運作,目前還有相當的距離。」
而此前曾有報道稱,廣電總局已經原則上同意中影集團上市。對於此兩者的矛盾,中影集團新聞發言人翁立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的電話采訪中沒有直接回應「總局是否尚未批准」,只是表示上市的工作沒有停止,還在正常進行中,還需要完成一系列改制、資產評估等工作。
韓三平曾表示,上市是為了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為了融資,手裡有錢可以做一些事情;二是可以改變股權結構,能夠有更多的監督機制、經營機制,企業的運營與管理會更現代化。
中影集團的上市進展晚於市場預期。2007年9月,韓三平透露,已經完成了上市的報批工作,並爭取在2008年上市。2008年初有媒體報道稱,中宣部與廣電總局已經原則上同意了中影集團的上市工作。
事實上,中影集團的上市進程一波三折。早在2004年,作為廣電總局直屬企業的中影集團一度傳出要整合旗下優質資產,並引入適量外資,進行上市的計劃。在當時,除了中影、上影和西影等幾大電影集團都被傳出有上市的沖動,並且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中影集團上市的前景最被看好,因為中影在進口大片引進、中外合拍電影業務上都具有其他電影集團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被擱置。
2008年8月,中影集團投資建立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這個項目的資金主要來自於中影在2007年底發售的5億元企業債。
艾瑞影視娛樂業分析師張志遠認為,數字製作基地是中影為其上市作的一個大框架,順利建成預示著中影資產框架更加明確,從而為上市提速。
然而,金融風暴的突然來襲以及經濟危機的干擾,許多公司的上市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一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影集團上市進程慢於預期,除了經濟因素外,也不排除集團仍在進行改制的因素。
6. 「中國電影集團」和「華誼兄弟」是國有還是私有企業
兩個都是股份有限公司,即由私人控股,為私有企業。但前者在韓三平掌舵後,由於我國影業的特殊國情,沾染了較多的國化氣息,如與廣電總局加強制度聯系等。後者為港資企業,也是私人控股,且為上市公司。韓三平有將中影推向資本市場的計劃,但遲遲未實施,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私化程度。
7.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全資分子公司分別是哪15個
西安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
8.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下屬機構
(MANAGEMENT DEPARTMENTS)
辦公室(GENERAL OFFICE)
財務部(DEPARTMENT OF FINANCE)
人事部(DEPARTMENT OF PERSONNEL)
黨委辦公室(SECRETARIAT OF PARTY COMMITTEE)
監察室(AUDITING DEPARTMENT )
離退休人員管理中心(MANAGEMENT CENTER OF RETIREES) (FULLY-FUNDED SUBSIDIARIES )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製片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PRODUCTION CORPORATION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發行放映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DISTRIBUTION AND EXHIBITION CORPORATION
中影集團電影數字製作基地有限公司
CHINA FILM GROUP DIGITAL FILM PRODUCTION BASE, LTD.
中影影院投資有限公司
CHINA FILM CINEMA INVESTMENT CO., LTD.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進出口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CHINA FILM CO-PRODUCTION CORPORATION
中國電影器材公司
CHINA FILM EQUIPMENT CORPORATION
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BEIJING FILM DEVELOPING AND PRINTING LAB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藝術創作人員中心
CHINA FILM GROUP CREATIVE ARTISTS CENTER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後電影開發分公司
CHINA FILM GROUP FILM LICENSING AND MERCHANDIZING CORPORATION
北京電影製片廠
BEIJING FILM STUDIO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CHINA CHILDREN』S FILM STUDIO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影視製作基地
BEIJING FILM & TV PRODUCTION BASE OF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 (PUBLIC INSTITUTION )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CCTV—6)
CHINA MOVIE CHANNEL PROGRAM CENTER (MAJOR HOLDING COMPANIES AND JOINT STOCK COMPANIES )
中影集團聯合影視有限公司
CHINA FILM GROUP UNITED FILM &TV CO., LTD.
北京中影第一電影製片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FIRST FILM PRODUCTION CO., LTD.
中影動畫產業有限公司
CHINA FILM ANIMATION CO., LTD.
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
WARNER CHINA FILM HG CORPORATION
北京中影元申影業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YUANSHEN PRODUCTION CO., LTD.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CHINA FILM GROUP DIGITAL CINEMA LINE CO., LTD.
中影首鋼環球數碼數字影院建設(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
華影旭光國際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HUAYUN FILM & TV OPTICAL DISCS CO,.LTD.
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
HUALONG DIGITAL CINEMA PRODUCTIONS CO., LTD.
北京中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北京中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中影新農村數字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中影海外推廣有限公司
CHINA FILM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INC.
中影克萊斯德數碼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
CHINA FILM CREST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中影克萊思德數字媒介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北方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
LIAONING NORTH CINEMA LINE CO., LTD.
四川太平洋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SICHUAN PACIFIC CINEMA CIRCUIT CO., LTD
海南藍海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
HAINAN BLUE SEA CINEMA CIRCUIT CO., LTD.
深圳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有限公司
SHENZHEN CHINA FILM SOUTH CINEMA CIRCUIT CO., LTD.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CHINA FILM STELLAR FILM CHAIN CO., LTD.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
BEIJING XINYINGLIAN CINEMA CIRCUIT CO., LTD.
北京紫禁城三聯影視有限公司
BEIJING FORBIDDEN CITY FILM AND TV DISTRIBUTION CO., LTD.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HUAXIA FILM DISTRBUTION CO., LTD.
北京九州同映國產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BEIJING ALL CHINA SCREENING DIGITAL CINEMA CIRCUIT CO., LTD.
華誠電影電視數位元組目有限公司
HUACHENG FILM & TV DIGITAL PROGRAM CO., LTD.
北京中影聯安樂新東安影院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EDKO CINDONG'AN CINEMA CO., LTD.
北京中影恆樂新世紀影院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A FILM HENGLE NEW ERA CINEMA CO., LTD.
北京華星電影院有限公司
BEIJING HUAXING CINEMA CO., LTD.
深圳南國影聯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SOUTH WORLD CINEMA CIRCUIT CO., LTD.
北京華柯電影洗印有限公司
CINE LABS (BEIJING), LTD.
華索影視數字製作有限公司
HUASO FILM/TV DIGITAL PRODUCTION CO.,LTD.
中影電通太科廣告有限公司
CHINA FILM DENTSUTEC TEC ADVERTISING CO., LTD.
中影寰亞音像製品有限公司
CHINA FILM HUANYA AUDIO VIDEO DISTRIBUTION CO., LTD.
北京中奧影迪動畫製作有限責任公司 (OVERSEAS OFFICES )
中國電影進出口(洛杉磯)有限公司
CHINA FILM IMPORT & EXPORT (L.A.) CO., LTD
中影集團公司巴黎代表處
CHINA FILM PARIS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