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麗人生義大利電影觀後感
我不久前剛看完 只是想寫一下我的感受 怎麼說呢 這部片子真的是很經典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 這部電影的確給我們展現了一位偉大的父親為年幼的兒子所打造的一個美麗的人生 以及一個樂觀開朗的男人的美麗的一生 這個男人用他的幽默贏得了美麗少女的心 用他獨特的教育方式教出了一個單純懂事並且和他父親一樣樂觀的孩子 二戰期間 身為猶太人的圭多和他的兒子被抓進了集中營 圭多為了兒子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編造了一段謊言 他謊稱這是一個游戲 得到一千分就可以乘著坦克回家 圭多在生命結束之前仍然向他的兒子展示的是樂觀幽默的一面 影片結尾男孩大聲喊著「我們終於贏了」 是的 他們贏了 圭多贏了 二戰結束了
圭多的美麗人生也畫上了句號 但是他給兒子的美麗人生才剛剛開始
確實 我們的生活中 真的需要這種樂觀精神 同時影片所展現的偉大的父愛深深的震撼了我 生活中 我的父親雖不像圭多那樣樂觀 但也是有一定幽默精神的 其實只要你認真得聽他說的每一句話 看他做的每一件事 你會發現 他對你的愛 並不比圭多對他的兒子的愛來得少 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偉大形象 他有著寬闊的肩膀 以及能寬容你一切錯誤的心 他的形象是高大的 而實際上 也許他並不是虎背熊腰的大漢只是一個瘦弱的辦公室一族 但他一定和圭多一樣用他並非強勁的雙臂為你環繞了一片湛藍的天空 為你遮風避雨 !
2. 《美麗人生》電影觀後感300字
美麗人生觀後感600字
美麗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快樂、幸福、充實的一生,畢竟,這樣的一生才算美麗。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確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個風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給他的妻子與兒子帶來了快樂。然而,影片的後半部卻是講述他們一家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主人公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打擊與傷害,用各種謊言善意地欺騙兒子,並告訴他:「一切只是個游戲,游戲結束後,我們便可以回家。」最後,主人公為了尋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給兒子留下的並不是集中營灰暗的回憶,而是個美麗的「游戲」。
二戰結束後,有許多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人回憶往事都痛苦不堪,還有更多的人出來後患上了憂鬱症,原因就是集中營的非人生活實在太過痛苦。而主人公卻用一個游戲的名義掩蓋了這種痛苦,讓其兒子的心靈免受傷害,盡管他自己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導演用了不少誇張的手法與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現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為劇情的發展作了很好的鋪墊。
美麗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個美麗而幸福的家庭,他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一生是美麗的。片中的兒子有一個美好的
童年,有一個風趣的父親,父親帶給他快樂,使他的人生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他的人生也將是美麗的。片中的母親有了一個快樂的丈夫和一個可愛的兒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麗。人生的美麗也不單指快樂,更強調人生的意義,人生便因意義而美麗。聰明、勇敢和善良的人們都能締造出美麗的人生。
點評:美麗的游戲後面是殘酷的人生!更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篇觀後感層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內容時作者就埋下了一條線———主人公用善意的謊言欺騙兒子,從而讓兒子幼小的心靈避免了陰暗與血腥的傷害。後文就循此線索抒發著自己的感受,「感」在「觀」中,「感」「觀」結合,凸顯中心,把自己的感動與震動釋放在抒情與議論的文字中,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這篇觀後感的魅力所在!
在很早的時候,我媽就跟我提起過《美麗人生》,胡事的概要也講過,只是一直沒有看過。我非常感謝孟老師為我們播放這部電影。
在戰爭題材的電影里,東方似乎一定會有一種奇怪的意識,就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總會出現那麼一個人,他的出現總是由掌聲和鮮花相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民族添彩,只因某某人在戰場上綻放出這樣那樣的光。
對這樣遙遠的戰爭故事,難道不覺得太政治了么?戰爭並不是英雄們背負的,戰爭不是單屬於英雄的故事,不單屬於士兵的故事。有時候我在那些所謂的戰爭作品中找不到時代,倒是頗像一部偶像劇。我們對戰爭的感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什麼?
我也看過一些國外的戰爭題材的電影,比如《希伯利亞理發師》又比如《黑皮書》。戰爭過於殘忍,因為在戰爭中所仇恨的對方,同樣也在戰爭中因此而清晰得從心底到指尖地痛苦,又在扳下槍扣時從手指把麻木傳到心底。在戰爭里,前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太微不足道。在這樣的災難面前,恐懼驅使我們忘記了一些東西,放棄了一些東西,比強孩子們忘記了純真。但我們絕對不要放棄愛與人道,在戰爭面前它可能是最脆弱的,但也可以是最堅固的。
戰爭面前我們都要受傷,我說了戰爭不僅是士兵的故事,它是一場暴風雨,每個人都要淋濕,可是我們看到有的人沒有被淋濕,因為有另一個人幫他擋住了全部的雨點。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個美麗的童年,完整的童年,可是戰爭奪走了他們的完整的童話,讓他們在灰色背景的世界裡完成他一輩子的使命。這不公平,對誰都不公平。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用生命拯救了一個孩子的純真。他的死亡,他的一切行動都在控訴戰爭帶給我們的創傷。這樣精神上所帶來的創傷,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那些傷痕在說:
「不要再有戰爭了!」
在課文中也有這樣的話,是《親愛的爸爸媽媽》里所出現的。
在世博會的墨西哥館里我記得有介紹墨西哥的歷史,戰爭。「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如果我們不去閱讀它們,它們就永遠地消失了。」大屏幕上是這樣寫的。但是欠們所應閱讀的,不是憎惡。
在閱讀《蘆花盪》時,那個分析「老頭子將敵人置於死地時萌發出的愉悅心情」到現在還使我痛心著。這種仇恨,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停止?戰爭中需要我們記住的不是英雄們殺敵後的快感,而是告訴我們這些身處在和平土地地上的人們,我們所享受的安逸帶來的一切的可貴,和平的可貴,自由的可貴。
戰爭使我們更愛自己的國家,沒錯。而東西方戰爭作品的差異也就在於,在東方文學作品中,我們最後宏揚的是本國的威嚴,大家是站在各自的國家發揚本國精神。而西方的戰爭作品裡,它年表達出的倫理,人性是不分國界的,它給我們所帶來的是每個國家在戰爭中,在平凡人之間,閃耀的「人」的本質。
3. 《美麗人生》觀後感 700字
《美麗人生》觀後感
在一個平靜、安寧的小鎮上一個名叫基督的服務生與美麗、善良的公主結婚了,公主被基督的幽默所吸引,並在不久以後,他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孩子。然而,好景不長,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商店門口到處掛著「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志。有著猶太人血統的基督和他的兒子,以及他的叔叔也不能倖免,他們一家最終被抓入了集中營。基督為了不讓他兒子的心靈受到創傷,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我們正在玩游戲,誰先拿到1000分,誰就能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天真無邪的兒子相信了,並按照他爸爸所要求的去做。基督用自己的智慧使公主和他的兒子脫險,母子團聚,可他,還是死在了納粹的槍下!
片中,基督的幽默與智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面對納粹,他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並且樂觀地過好每一天。他從不唉聲嘆氣,從不絕望,他只有一個信念——幫助大家逃出集中營。
面對逆境,我們應該怎麼做?有些人會像基督一樣笑著迎接挑戰,始終相信「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則會手足無措,猶如大難臨頭,失去鬥志。沒有哪個人一生走來是一帆風順的,那些功成名就的藝人、作家、運動員無一不經歷風雨。貝多芬失聰,卻成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張海迪殘疾,卻成為了一名偉大的作家……他們並不幸運,只是面對逆境時,他們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鑄就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我們不妨按照基督所說的,把逆境看作是一場游戲,扮演好屬於我們自己的那個角色。游戲是會結束的,風雨過後,我們會見到彩虹。
人的一生難免坎坷與挫折,有時甚至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尷尬境地,經受「雪上加霜」的磨難考驗,關鍵是如何面對逆境,是消極對待還是積極應對,是怨天尤人還是勇於挑戰,這是不言而喻的。
別對自己說「不可能」。每一種經歷對於我們都是一種體驗,都是人生中的一朵美麗之花。我們把希望交給遠方,把生存的體驗交給自己。
我們會發現,用常用的方法切蘋果時,我們看到的是半個醜陋的核兒,如果把刀橫過來,你會發現一顆小星星在裡面。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尋找,你就會發現令你驚嘆的美麗和快樂。
美麗人生》觀後感 這部影片是在汶川地震發生不久在學校觀看的,它帶給我的觸動很大,回顧這部影片,影片的主體部分描述著戰爭的黑暗和對人性的摧殘,可為什麼還要給它取名《美麗人生》呢?我想正是因為戈多內心那份執著的追求和不棄的希望,是每個熱愛著生活的人的共鳴,也應該是引導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去發現「生活是美好的」。
影片的情節並不復雜但跌宕起伏,主人翁戈多幽默輕松卻又催人淚下。影片講述的是猶太青年戈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戈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戈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在充滿死亡慘暗的集中營,戈多為兒子編造了一個又一個希望的美好。好得讓我們都忍不住開始相信這並不是死亡的集中營,而只是一場游戲,誰獲勝,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戈多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戈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戈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多拉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戈多也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但是殘酷一定是殘酷的,不管它披了一件什麼樣子的外衣,它終究脫離不了苦痛的結局。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納粹兵抓到了戈多並准備在一個小巷口殺死他。戈多已經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告別人世,但當他走過藏匿著兒子的小小鐵櫃時,還是裝作開心的樣子,朝著櫃子里的兒子擠了一下眼,誇張地晃盪著胳膊著大步搖搖擺擺地消失在巷口。因為他突然開始害怕兒子會發現幸福的真相,發現無處不在的陰影。所以他要這樣,這樣蒙蔽孩子的眼睛。他的兒子在鐵櫃里望著父親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偷偷地笑了,開心地。他還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為父親只是在同納粹兵玩。他哪裡會想到那是父親生命的臨界點。戈多走過了巷口,槍聲刺耳地響起。 關於戈多的死,影片並沒有何渲染,只是一陣密集的槍聲。簡單到,讓我們不敢確定,他的死亡。只是那一下我呆住了... ...
故事的最後,得救了的兒子擁抱了他的母親。背景是兒子的獨白: 「這就是我的經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父親的愛,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讓他學會了樂觀和愛惜,學會了陽光與希望。
這是一部笑中帶淚,觸動心靈的故事。它沒有讓我們觀眾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我想戈多在獄中也不僅僅是為了兒子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戈多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戈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戈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
4. 影片美麗人生的觀後感
美麗人生
一部超越常規的黑色喜劇片
一服醫治戰爭創傷的最佳良葯
擁有溫暖的質感,清新、達觀,而又生機盎然
在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象這種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筆者在最近「奧斯卡獲獎電影展」觀看這部電影時發現在座的許多觀眾都哭了,深深被感動了,就像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這次是偉大的父愛榜樣。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貝尼尼知道的話,恐怕不見得會欣慰,一定一臉的苦笑,作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他要的不是這個效果。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美麗人生》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除了本屆奧斯卡金像獎以外,該片還曾獲得過總共二十八項國際大獎,在全球佳評如潮。《美麗人生》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郵差》,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外語片。迄今為止收入已近2300萬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而更令人稱道的是,該片的製作成本僅僅為650萬美元。 貝尼尼也由此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語片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外國演員, 取得了無數電影人畢生夢寐以求的成功。 貝貝尼1952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快樂的傳說》、《不法之徒》等電影,他的電影真實、簡練,而且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 。《美麗人生》是他所執導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觀眾則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編、導、演三職的羅伯托?貝尼尼是義大利影壇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本片發揮了高度創意,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效果令人絕倒
5. 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這天是教師節,我們放了一部叫《美麗人生》的電影。看過之後,我不禁感慨萬分。看這部電影之前,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部教育片。我心想,這部電影一定是一部特別無聊的電影,唉,要是能放科幻片就好了。不過,等這部電影開始放了之後我才發現這還是個喜劇片呢。片中的主角基度雖然只是一個從鄉下來到城市的普通猶太人,但他膽子很大,機靈聰明,在與朵拉多次邂逅後,他大膽示愛,終於以他的幽默贏取了這位「公主」的芳心。
幾年之後,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孩子—-----約舒亞。影片進行到了一半,這時他們的生活有了變化,這個年代是二戰時期,而基度是猶太人,所以德國人把基度和他的兒子給抓了起來。朵拉雖不是猶太人,但為了離丈夫和兒子更近一些,她也去了德國人的集中營。
此時的基度不僅是一個好丈夫,還是個好父親。他為了不使兒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暗與血腥的記憶,於是就騙孩子說這是一個游戲,只要能積滿1000分就可以得到真的坦克,不管有多困難,基度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朵拉則聽到室友說德國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氣室,是專為猶太老人與小孩准備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心裡非常恐懼,於是每天在收拾死人的衣服時,看看有沒有約舒亞的衣服。幸好約舒亞不喜歡洗澡,所以他沒有去洗澡,卻正好救了自己的命。基度則冒著生命危險用德國人廣播用的喇叭給妻子報了平安信。
後來,他碰到了一個他曾經服務過喜歡猜謎的醫生,他使基度能夠和他的兒子平安的熬過這幾年。為了使他的兒子不被納粹殘殺,基度讓約舒亞去和德國的孩子混到一塊去,可在基度給他兒子端早餐的時候,約舒亞無意中說了謝謝,被德國人發現,基度教那群小孩說謝謝,終於巧妙的化解了危險。
最後結局是他臨上刑場時,他依然邁著誇張的步伐,擠眉弄眼的逗他的兒子開心,最後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天亮了,約書亞逃了出來,坐著真正的美國的坦克回家了,與他的母親團聚了。
男主人公只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但我欽佩他,他履行了一個男人最基本的責任。保護了家人,愛護妻子為兒子樹立了榜樣,也讓我們看到了逆境中的樂觀,困境中的搏鬥。他喚醒了我們的愛,他給我們愛的信念。從他的愛中,又看到了他的大義。對他是真正的男子漢以他的這種品質之美,贏得了自己以及其家庭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