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章《人生幾個重要的轉折點》
法則 一
世上3%的人有強烈的成功動機
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大概佔3%,一般人佔了97%。到底為什麼有人會成功、成為這3%的人,有人會一輩子成為普通人,成為97%?這兩者的差別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呢?
在過去十七年當中,我拜訪了一百位世界第一名,他們從奧運金牌、世界首富、暢銷書作者,到國家的元首、總理等等。從他們身上,我發現這3%的人,或者甚至0.001%的人,他們有三個跟一般人最大的差別。
這三點呢,第一點是:3%的這些人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動機。什麼叫做強烈的動機呢?強烈的動機就是擁有充分足夠的理由。
法則 二
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
舉例——在四年前,我有一個學生,叫傑克,他上我的超級成功學科學課程,上完三天之後,他就非常興奮,他說:「陳老師,我立志要當成一個世界級的人物!」我說;「你要成為什麼項目的世界級人物?」他說:「我准備參加奧林匹克比賽!」那我說:「你有沒有曾經做過一些體能的訓練?」他說沒有。我說:「你准備參加什麼項目?」他說:「馬拉松!」我說:「你今年多大呀?」他說:「三十歲。」
就我所知道的奧運選手大概從五六歲開始練習,他們二十歲左右就已經成為奧運金牌獲得者,然而你今年已經三十歲了,你從來沒有訓練過!我說:「你有沒有跑過馬拉松?」他說:「沒有,但我感覺應該很有趣。」我就笑了一下說:「傑克啊,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有可能,但有一件事情不大可能,就是你個人不大可能參加這個馬拉松奧運。」他說:「陳老師,你不是告訴我們凡事不 要自我設限嗎?你不是說凡事都有可能嗎?」我說:「你要想清楚,你已經三十歲了,等你要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你可能已經三十四歲,我還沒有見過三十四歲的人參加馬拉松成為奧運比賽選手!」
他說:「陳老師,你不是說你是亞洲成功學權威嗎?我想你一定可以教我如何成為奧運冠軍。」我說:「我個人沒有參加過奧運比賽,我也沒有跑過馬拉松,我個人能力有限,請你另請高明。」他說:「陳老師,你一定要幫助我!」
我看這個人這么渴望成功,我給他一個意見,我說:「傑克啊,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可以幫助你參加奧林匹克比賽,第一個,就是奧運馬拉松冠軍的本身,因為他本身做到過;第二個,是奧運選手的教練,他可能可以給你一些意見。」
法則 三
成功者凡事主動出擊
所以,後來隔了半個月他回來,他說:「報告陳老師,好消息好消息!我找到奧運金牌選手,他住在非洲。」我說:「哇,傑克啊,那你就去非洲找他吧!」他立刻給我講:「陳老師但是我不認識他。」
我說成功者凡事主動出擊。他說:「陳老師但是我沒有錢。」我說:「我贊助你。」他說:「陳老師可是他為什麼要教我馬拉松?」我說:「成功者樂於助人。」他說:「陳老師可是我不會講英文、也不會講非洲土話。」我說:「想辦法找翻譯。」他說:「可是陳老師……」
法則 四
要成功就不要有借口 要借口就難以成功
我說:「傑克!你這個人借口太多啦。成功與借口永遠不會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選擇成功就不要有借口,選擇借口的人他是不會成功!」我說:「你只要半年之內,沒有跟奧運冠軍一起練習,我沒有看到你跟他的合影或是錄象的訓練,我就不承認你是我的學生。因為你這個人,只會說話,不會採取行動。」
結果後來,他就出去開始練習跑步。
他第一次跑馬拉松,各位你知道馬拉松需要跑42.195公里。馬拉松這個活動,是以前在戰爭的時候,有一個人為了通報一個消息跑了42.195公里,後來他死亡了。可見這個距離對一般人講是非常非常的遙遠。假如你過去曾經長跑過,假如你能超過五千公尺一萬公尺事實上已是非常長的距離。一個三十歲從來沒有跑過馬拉松的人,他第一次竟然憑著他強烈的企圖心,強烈的動機,竟然可以跑完。時間到底是多少呢,他跑了六個小時十五分鍾。
在座各位,你們覺得跑馬拉松42.195公里,六小時十五分鍾,這個速度到底是快還是慢呢?世界馬拉松冠軍跑一次只需要兩個小時零五分。所以我的選手跑一次,馬拉松冠軍可以跑到終線、再跑回起點、再跟他一起跑,然後兩個人一起到。那這個速度,離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不要說金牌———實在是差得太遙遠太遙遠了。
法則 五
要研究成功者的想法策略和行為習慣
後來,半年之後,他回來了。他說:「報告陳老師!我去了非洲找到了約翰尼斯堡,我找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金牌決賽者,這是我跟他的合影,這是我跟他訓練的記錄。」他說:「陳老師,我現在已經可以跑五個小時四十五分鍾。」
半年之內進步三十分鍾,這個速度快不快?事實上進步的速度已經是相當的驚人。但離參加奧林匹克比賽門都沒有,不要說門都沒有,八字連一瞥都沒有。
結果後來,我看這個學生有這么強烈的動機,這么渴望成功,我親自飛到非洲去訪問這個奧運金牌決賽者,然後 研究他是怎樣訓練,他有什麼樣的想法,他使用什麼策略,他如何飲食,在比賽之前他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備,然後把這些計劃加以改良。因為我們不可能靠模仿別人而超越競爭對手,要超越競爭對手,我們一定要創新。
我發現,所有馬拉松選手都不做重力訓練,為什麼呢?因為做重力訓練,肌肉會變得過分結實,體重過分超重,所以他跑起來反而變成一種負荷。但我要求我的選手,接受重力訓練,目的是練習他的意志力和耐力。
後來呢,第一天我們到健身房的時候,他拉單杠十下就快癱了,做一些腳的重力訓練也做不到十幾下。我說:「傑克啊,你這個人真是沒有出息,連十幾下都做不出來,你還說你要參加奧運比賽。」
我知道領導者一定要以身作則,我就親自示範給他看,我立刻做了三十下。哇,傑克看到不參加奧運比賽的陳老師可以做三十下,他才可以做十幾下,他覺得非常慚愧。結果後來他就開始做。
法則 六
成功者是比對手多做一下堅持到底的人
結果後來有一天,他可以做到了一百下。後來,做重力訓練,他的腳開始抽筋、發抖了,我說:「傑克傑克傑克,現在不可以放棄,假設你正在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你的競爭對手也做了一百下,他是不是也一樣很累,腳抽筋快要發抖?」他說:「對對對。」我說:「當兩個人都要發抖都要抽筋的時候,誰會得金牌?」他想了一下說:「多做一下的人,堅持到底的人」——所以他做了一百零一下。
結果後來他的腳又在顫抖,我說:「傑克啊,你的教練陳安之老師親自飛到非洲來幫助你訓練,免費幫助你指導,你要不要為你的教練陳安之老師多做這么一下?」他想了一會——一百零二下就出來了。
我說:「傑克啊,你的女朋友天天在幫你募款,因為你跑步的速度實在太慢了,沒有人相信你會成功,你女朋友一天被拒絕二三十次,每天吃閉門羹,每天給別人看臉色。你要不要為你女朋友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多做這么一下?」他想了一下,一百零三下就出來了!
我說:「傑克,假如你真的參加奧林匹克比賽,最後一步你因為少做一下,或是你因為沒有多做一下,所以導致呢可能第二個第三個競爭對手超越你,那你應該怎麼做?」他一百零四下做出來!
我說:「假如你真的參加奧運比賽,你需要一馬當先還是一馬落後?」他說:「一馬當先!」一百零五下就做出來!
各位,我的學生他現在做腿的重力訓練,一次可以做兩百五十下。更厲害的是他拉單杠,有人可以拉十下二十下,陸軍的特種部隊,一次可以連續拉一百下,我的學生傑克他一次可以連續拉一千兩百下!我想你聽到這個就已經嚇一跳,但是他休息十五分鍾之後,他立刻可以做俯卧撐五百下!再休息十五分鍾,再做仰卧起坐六百下!再休息十五分鍾,他可以跑步十五公里當訓練!奧運金牌每天只練八公里,他一天練十五公里,他晚上回家都沒有睡覺———因為太累了,直接昏到在床上。
所以我這個學生,經過我三年半這樣的訓練———他擁有強烈的動機,充分足夠的理由,他每天說服他自己需要比別人做的更多更好而且更賣力——在三年半之後,也就是他三十三歲半的時候,他跑馬拉松竟然可以跑兩個小時又十八分鍾。
各位,兩個小時二十分鍾就可以參加奧林匹克比賽,不管我的學生他最後有沒有得奧運金牌,但是我的學生傑克是人類有史以來跑馬拉松進步速度最快的,在三年之內,進步了四個小時———因為他有強烈的動機以及充分足夠的理由。
法則 七
成功者擁有強烈堅定的信念
第二個,3%的成功者跟97%的普通人他們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成功者具有強烈堅定的信念。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經說過一句話:「你相信你能,或是你不能,你都是對的。」一個人的信念對他的潛力到底影響多大呢?曾經有一個催眠大師,他把一個病人給催眠了,在催眠之後呢,他拿起一個小小的冰塊,在這個病人的手上抹了一下,然後他告訴這個病人,這是一個剛剛從火爐燒出來的木炭——結果,把這個人叫醒之後,這個人的手竟然給燙傷了。
法則 八
成功者「熱愛痛苦」
各位,一塊冰塊如何燙傷一個人的皮膚?這個我的學生,傑克他怎樣在三年內可以跑馬拉松進步四個小時?我們在非洲訓練的時候,他每天練習跑步。他說:「陳老師啊,我每天跑步啊,我的心臟實在受不了,負荷不了了,怎麼辦呢?」我說:「傑克啊,我給你一個信念:你這個人呢,根本是沒心臟的人,假如你是沒心臟的話,你心臟肯定不會負荷不了!」所以他每天跑步的時候都說:我沒有心臟,我沒有心臟,我沒有心臟。後來呢,心臟果然沒有問題了。
之後呢他給我講:「哎吆,陳老師啊,我的腳好酸喔。」我說:「我再給你另外一個信念:你兩只腳呢象法拉利汽車一樣,越跑越快越跑越快。」後來他跑步的時候,他開始想:我是法拉利,我是法拉利,我是法拉利。
之後呢做重力訓練,他說:「陳老師啊,我的手好酸喔、好痛苦。」我給他第三個信念,我說:「傑克啊,你熱愛訓練的痛苦。」所以他每天講:我熱愛痛苦,我熱愛痛苦,我熱愛痛苦。
一般人在訓練的時候都是「哦,我好痛喔,我好痛喔,我好痛喔」,想想看這三個訓練的差別——可以讓我的學生傑克每天持續不斷跑,每天持續不斷跑。
法則 九
過去不等於未來
而在事業上,工作上,在生活當中,一個成功者他必須擁有什麼樣的信念?我認為成功者必須有以下的信念,他才會在他的事業當中生活當中達到顛峰的成就。
第一個,成功者必須擁有的一個信念就是:過去不等於未來。
很多人失敗了很多次之後,他就一蹶不振。各位,成功不是你跌倒了多少次,而是你最後一次有沒有辦法再站起來。我個人從十七歲到二十一歲,總共換過十八份不同的工作,從第一份工作在餐廳當服務生的助理開始,然後開始賣菜刀、汽車、保養品、做推銷、郵購、巧克力批發,十八份工作都失敗。
以前我的親朋好友時常問我說:「安之啊,你這個月做濾水器狀況如何?」我說:「哎呀不可思議,這個月開賓士轎車。」當然這個承諾是沒有兌現的。他說:「安之啊,這個月做巧克力批發狀況如何?」我說:「哎呀,老姐啊,下個月賺十萬美金。」我不斷許下公眾承諾,結果到我二十一歲換了十八種工作之後,我的存款簿上面竟然寫著000.00。這時候,我告訴自己:「過去不等於未來」。
不管你過去失敗過十八份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全新的開始———因為過去不等於未來。一個業務員拜訪一個顧客被拒絕十次,被拒絕十次有什麼意義呢?對我個人而言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過去不等於未來。一個人到了五十歲還不成功,他已經失敗了幾十年了,有任何的意義嗎?沒有,因為過去不等於未來!拜訪一個顧客持續拜訪十年了還不成交,對不起,過去不等於未來!任何人成功都不把過去這些經驗、這些負面的障礙來阻礙他自己未來的發展。
因為各位,是什麼呢?過去不等於未來!
法則 十
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第二個,成功者擁有的信念是什麼呢?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各位,我現在開賓士600轎車,我開勞斯萊斯汽車。我十幾歲的時候不斷地跟別人吹牛「我會開賓士」、「我的月收入即將達到多少」、「我將成為億萬富翁」……
但是從十七歲到什麼時候成為億萬富翁?到了二十七歲!我花了十年的時間,但終究還是把這個承諾兌現了。為什麼呢?因為我相信,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我以前在美國,遇到很多企業家、創業楷模。有一個人他做洗發精,他做了十二年,依然不賺錢。
假如你做一份工作,假如十二年都沒有賺到錢,可能就已經放棄了可是這個人相信過去怎麼樣——不等於未來!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各位,你知道他第十三年賺了多少錢嗎?他賺了五千萬美金,第十四年一年就賺了一億美金的凈利!
各位,不是他一年賺了一億美金——我想這個世界上上帝是很公平的,而是他在十幾年前沒有放棄,所以他所有的報酬在第十四年一次給予了他!你看到這個美國電影明星,比如說湯姆·克魯斯、湯姆·漢克斯,比如說喜劇天王金·凱銳,這些人都已經練了好幾十年了,才達到他們的成就;比如說看我們的亞洲巨星成龍,成龍從七歲開始練功,已經接近五十歲的人了,他還在拚命還在拼搏。成龍花了三十幾年的時間累積到現在的成就。
各位,成龍有沒有失意過,有沒有失敗過?肯定有。任何人之所以會成功,因為他失敗的次數比我們還要多!但他們失敗之後呢,他們保持堅定的信念!他們堅定地相信,過去不等於未來,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法則 十一
我沒有得到我要的 就即將得到更好的
各位,我在二十五歲的時候,跟我的合夥人分家——我每天都在演講,我請我的合夥人管理,結果在二十五歲時候,竟然把它管倒了。一個教別人成功的人,自己公司管倒,實在是不太光榮。後來我發現,假如我沒有得到我要的,我即將得到更好的!因為我以前都是授權——但各位,授權不等於棄權,授權還需要監督。後來我的合夥人把公司管倒之後,我們分家,我分到了一張書桌,如此而已,還有一名員工。那個時候,我再次站起來,因為我堅定的相信:過去不等於未來,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後來我自己開始研究企業管理,開始研究策略規劃、研究行銷學、研究如何領導,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我竟然成為了億萬富翁。所以我給我一個信念,假如你沒有得到你要的,你即將得到更好的!
我想很多人看過我的書籍,或是聽過我的磁帶,看過我的vcd,你們都知道,我的老師叫做什麼呢?他叫做安東尼·羅賓。安東尼·羅賓今年四十四歲,他是世界第一名的演說家,他一個小時的演說費用高達100萬元人民幣啊。各位,有人一年賺不到100萬,有人渴望一輩子成為百萬富翁,安東尼·羅賓在一個小時可以賺到100萬人民幣,當然這是他經濟上的成就。可是他為什麼會這么成功呢?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
安東尼·羅賓有一次應邀到美國丹佛去演講,但是他發現那天他有更重要的私人事情,實在沒有辦法赴約。所以他打電話給他合作廠商,他說我願意做所有損失的補償,我願意免費幫你講下一場,請你把這個日期更改一下。這個合作廠商說:安東尼·羅賓,假如你那一天不來丹佛市,我們就法院見面——他准備告他了。
安東尼·羅賓想了老半天,糟糕,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但他的確有很重要的私人事情,就心不甘情不願的作飛機飛往了丹佛市,去作那一天的演講。
在飛機的頭等倉,他一直在生氣、抱怨,旁邊坐了一個五十幾歲,問他說:「咦,你叫什麼名字?」他說:「我叫做安東尼·羅賓。」「請問你是做什麼的?」 他說:「我是演說家。」「請問你講什麼樣的演說內容?」他說:「講情緒控制。」一個講情緒控制的人,自己的情緒已經失控了。後來這個旁邊的人說:「安東尼·羅賓先生,我叫肯布蘭查,我是暢銷書作者,我寫了一本書,叫做《一分鍾經理》,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在美國那個時候呢,暢銷五百萬冊以上。哇,安東尼·羅賓聽了,好興奮哪,他說:「原來你是肯布蘭查——世界管理大師!我可不可以跟你學一些經驗?」
在那個飛機上,肯布蘭查跟安東尼·羅賓聊天,發現他的確對研究成功,以及激發別人的潛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肯布蘭查把他的出版社介紹給安東尼·羅賓。在那一次安東尼·羅賓最不想去的演講會後,他發行了他個人的第一本書《激發心靈潛力》。
在演講會當中,安東尼·羅賓有一個克服心理障礙的一個活動,有一個女士,助教不管怎麼訓練,訓練了二十分鍾,還是無法克服心理障礙,所以安東尼·羅賓決定親自來個別輔導他,結果哪個女士後來變成了安東尼·羅賓的太太。——各位,假如你沒有得到你要的,你即將得到最好的!
法則 十二
成功者願意做一般人不願意做的事
下一個成功者的信念是什麼呢?我覺得成功者他必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比如說我過去時常幻想成功,我夢想成功,我設立目標想要成功,可是為什麼沒有成功呢?因為我都沒做成功者做的事情。在座各位,假如我們期望跟成功者擁有同樣的結果,我們就必須採取同樣的行動。因為同樣的行動帶來同樣的結果。
在我二十五歲我重新創業的時候,我立志成為世界頂尖的演說家,我要有巨大的影響力,我要幫助無數人成功。然而我發現,在這世界上可以做到這些的人,比如說我老師安東尼·羅賓、像世界銷售冠軍湯姆·霍普金斯、像世界第一名激勵大師金克拉先生、像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等等,他們每一天不斷的在閱讀、不斷在學習,我研究過他們一年至少平均閱讀一百到兩百本書籍。假如我在未來要跟他們有一樣的成就,我必須做同樣的事情。所以從二十五歲開始,我每年讀三百本到五百本書籍以上;我每天晚上九點鍾准時——只要我當天晚上沒有演講,我就聽我老師的那些磁帶,每天晚上聽六個小時。
我每天在辦公室裡面,我不斷地訓練我的業務員,我告訴他們我以前在安東尼·羅賓機構成為第一名的行銷代表是因為我每天站著打電話。我站著打一百通陌生電話——因為成功者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
有人說陳老師你為什麼可以練演講,可以講得這樣流暢——事實上我以前每天對著鏡子練習三個小時以上。
法則 十三
成功者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
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站著打電話每天打一百通,很少有人對著鏡子練習三個小時,很少有人願意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為他第一個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第二個他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第三個他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假如你沒有做這三件事,那你可能就屬於百分之九十七了。假如你願意開始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相信下一個成功的人一定就是你。
法則 十四
凡事以最短的時間採取最大量的行動
第三個,百分之三的成功者跟百分之九十七的一般人,他最大的差別在於百分之三的成功者凡事以最短的時間採取最大量的行動。
有很多學員曾經問我的老師安東尼·羅賓——世界第一名演說家,他說:「安東尼·羅賓啊,你怎麼變得這么這么的成功?你如何成為世界第一名的演說家?」安東尼·羅賓很簡單地回答,他說:「要成為第一名的演說家實在太簡單了,我以前在幫我老師吉米·羅恩工作的時候,我每天講三場的演講,而我的同事呢每天只講一場演講,所以我一天,就有我同事三天的經驗,我做一個禮拜,就有我同事三個禮拜的經驗,假如我做一個月,我同事就需要做三個月,我做一年,他就需要做三年,我做十年他們需要三十年才可以積累我這樣的經驗基礎。」
安東尼·羅賓,他十七歲的時候,第一分工作是在銀行洗廁所,但是到他二十七歲,也就是整整十年之後,他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名的演說家。一般人為什麼沒有辦法在這么年輕的時間,就達到成功的境界?是因為他們採取的行動的次數太少了!假如任何人,他一天只演講一次的話,他需要四十七歲到五十歲的時候,他才會跟安東尼·羅賓擁有同樣的成就。
世界最頂尖的壽險從業人員柴田禾子,她是日本的推銷女神,她擁有世界吉尼斯世界記錄,她一個人業績,可以抵八百零五個推銷員的總和。這個柴田禾子,記者曾經問她,他說:「請問你一天拜訪幾個顧客?」柴田禾子一天拜訪——各位仔細聽著——拜訪三十位顧客。一般壽險從業人員一天拜訪的顧客可能不超過五位,假如他真的拜訪五位的話,柴田禾子一天,頂他六天的工作量;一年,這個人要做六年;柴田禾子做五年,這個人要做三十年;假設柴田禾子做三十年的壽險,這個人要做一百八十年,才會有同樣的業績。所以成功的人,他不是比你聰明,他只是以最短的時間採取了最大量的行動。
法則 十五
成功者積累知識和人脈的質和量
假如你看過我的vcd,你一定非常了解,成功有一個公式,叫做成功等於知識加上人脈。知識占成功的比例佔百分之三十,人脈佔百分之七十。
所以成功者到底每天在做什麼事情?第一個他們在積累他們知識的基礎;第二個他不斷的建立新的人脈的關系。假設今年你定下目標,你決定要把人際關系學好,明年,你又設立了目標,你決定把時間管理這門學問學好,因為畢竟一個成功者他需要懂得知識太多了,後年,你決定要學領導力。假設成功者需要具備十項知識,而你每年只學一樣的話,各位你多久之後才會具備所有的知識 ?答案是十年,也就是說你十年之後才有成功的機會。
Ⅱ 人生轉折點求指點。
現在有一種技術,是將晶片植入失明的眼睛,晶片會將採集到的信號傳遞給眼睛裡的視覺神經,這樣人就能看見東西了。不過因為這種晶片解析度不大,而且還沒有完全解讀人體視覺信號的彩色問題,只能是轉換一個類似黑白圖像的信號給視覺神經,所以,移植這種晶片能看到的東西並不是很清楚(因為解析度低),而且是黑白的(色盲),不過最起碼能看到點模糊的映像。相信以後會有更加先進的產品解決這種問題,你還不如多看看這種東西,為正真失明的時候做准備。
Ⅲ 人生第一次轉折點什麼意思
人生轉折點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判斷比較合理.很多家長認為影響到自己孩子學習的都是轉折點,比如進名校:好的幼兒園能使孩子進好的小學,好的小學又促其進好的中學,如此類推到大學.他們都是孩子的轉折點.讀完書找到工作又是一個轉折點.以後的就很少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轉折點了.難道孩子的轉折點大部分就落在讀書上了嗎?我覺得不然,一代師表孔子也作出了十五而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這就比較先進和清晰了.但我認為轉折點在人生有很多,每天都有,每分每秒每刻都存在,只是我們忽略了.比如讀完一本書,你就從以前的不懂其書,到了有認識,再讀一次又從認識到了解.一個人從不會釣魚到掌握這技巧也是一個轉折.總的來說轉折無處不在,時時刻刻滲透在人的一生.小的轉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一個大的轉折.用哲學觀點來說就是量變到質變.
因為人們只注意到質變,所以這些人往往不能有大成功,大成就,因為他們小的好的轉折積累太少了.所以不能獲得大的成功的轉折.
而相反,那些注重積累的人,會注重積累好的小的轉折,所以他們能夠有大成功,大成就.
其實走向成功只要做到每刻都設法讓自己變,變得完善完美.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就像電腦一樣不斷更新自己,而且使自己更新速度由長變短,由短變瞬間,再到隨心所欲.那成功必定屬於你.那一個轉折點必定使你終身受用.
Ⅳ 人生轉折點是什麼
人生轉折點是人生中某些大事件的發展經歷重要的方向性變化或質的變化的點。
決定因素:由個人努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人生轉折點,由貴人相助形成的人生轉折點,由突發事件形成的人生轉折點,由某種選擇決定形成的人生轉折點,由某種失誤形成的人生轉折點,由某種領悟形成的人生轉折點,由不可抗力形成的人生轉折點。
人生的轉折點除個人努力之外,主要是由世間萬事萬物綜合決定。以上決定人生轉折點的因素往往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和其它因素綜合存在,形成了人生的轉折點。
(4)人生轉折點微電影解析擴展閱讀:
人的生命是指人存在的基本形態,人的生活是指人活動的主要內容,人之一生是指人存在於世上的整個活動歷程。而無論是就哪一點來說,都是與其他的生物大為不同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就此不同處而稱之為人生。人的一生有無數轉折點,而轉折點就意味著要面臨重要的抉擇或者考驗。
轉折點之後帶來的是人生的低谷或頂峰。例如,作為弱國子民的魯迅認識到國人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重要後,毅然棄醫從文,後來作為新文化運動主要領導者之一,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陶淵明棄官歸園。
寫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為世人所稱頌的千古佳句,為後人所傳頌。古今中外,無數事跡都足以說明,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都是在面對轉折點時作出了正確的選擇,或者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Ⅳ 人生轉折點
第一個是人的出生地:一個人的出生地你沒法描述,像一顆落地的石頭你沒法選擇。地域決定了一生名譽優勢,所謂的人文精神。
其次是讀書:我們要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人說去賭,有人說婚姻,其實,只要努力讀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讀書是為了更好的擇業?
然後入行:先成家還是先立業,一直是個矛盾體。世人都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我們選擇第一個行業的時候,在於選擇,把自己擺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因地制宜,量體裁衣,適合自己的,這是剛剛出社會的別無選擇。學習懂的了解自己才能品味人生,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更好規劃自己,人的一生不是在工作就在選擇工作的道路上。人生的轉折點也由此開始。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本來就窮還怕折騰嗎?
Ⅵ 怎麼去講一個人的人生轉折點
人的一生大致有三個轉折點:從童年進入少年;從少年進入青年;從青年到壯年也就是人生進入輝煌的一段。你現在說來正處在人生第二轉折點上,這個時期對你以後的前途事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先立業後成家。
Ⅶ 請問以前香港的翡翠台周六日晚上十二點左右放映的一部動畫片,專門講人生哲理的,片名是叫做人生轉折點嗎
主角是不是叫[天馬賢三/天馬醫生]?如果是,該是《MONSTER》(香港及台灣漫畫版譯作怪物、香港無線電視動畫版譯作魔剎)是在日本Big Comic Original在1994年至2001年連載的漫畫。該漫畫是由浦澤直樹原作的推理小說漫畫。全18卷單行本已經出版,賣出總共累積超過2000萬本。詳可見參考資料。
曾獲2000年第46屆小學館漫畫獎。2004年春,同名動畫作品開始在日本電視台播放。 以懸疑殺人、醫療倫理、醫院內的權力斗爭、父母和兄弟姊妹之間的愛、人類之間的愛、東西冷戰結構、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社會等為主題。
2005年春,由製作《魔戒》系列的New Line Cinema取得電影版權,內定由Josh Olson負責腳本。
雖然傑作的呼聲很高、因為作為舞台的舊共產主義各國地區現在並沒有強大的新聞機構之故、也有人作出對以資本主義為出發點的刻板歷史觀照單全收這種批評。又、也有人認為是否正因為這點,才會被沒有歷史認識的好萊塢編劇們喜歡呢?
另外,也有人指摘本作的「由於冤枉而被追捕的主人公與一定要抓到主角的死硬派刑警」這層關系跟美國的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abc電視台自1963年到1967年所播放的電視劇、1993年曾拍成電影、由哈里遜福特主演)為首之系列作品相仿。
Ⅷ 寫《人生轉折點——燈塔》的觀後感
面對困境,我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困境當前,必有拐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茫茫人海,人生起點相同;但因思維不同,所以轉折點不同,奮斗方向也不同,終點必然大相徑庭!
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閱歷、沒有社會關系並不可怕。因為,沒有錢可以通過辛勤勞動去賺取;沒有經驗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去總結;沒有閱歷可以通過生活打拚去積累;沒有社會關系,可以通過交往感通去編織。
在事業上,我們會有很多的不確定;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有很多的待定。所以說,漫無目的地徘徊會更加令人無法忍受。思維上的混亂,就會造成行為上的平庸、事業上的恐慌和生活上的掙扎。一個人無論多麼意氣風發,多麼足智多謀,如果沒有選擇好轉折點,沒有一個堅定的奮斗方向,沒有一個遠大的理想目標,他就會茫然失措,喪失鬥志,忘卻夢想,甚至會走上不歸之路。
迷茫與困惑無人不經歷,恐懼與逃避無人不曾有過。如果我們不能從思想上沖出困惑、走出迷谷,實在是無顏面對人生。我們萬不可把迷茫與困惑視為自我放棄、甘於平庸的借口。生命需要自我去承擔,命運需要自我去把握,原則需要自我去度量。無頭蒼蠅找不到前行的拐點,就會迷失方向,四處碰壁;人生只有選擇好轉折點,才能尋求指路燈塔,創造精彩,演繹輝煌。
現實遠非我們所願。當優越感逐漸轉化為失落感,起初堅信的那塊金子就會懷疑是一粒沙子,憤怒、迷茫、自卑就會與日俱增。真金需要火煉!要想事業有成,鶴立雞群,就要承受世俗的非議,就要學會淡定。事業上暫時的不如意,並非定格於人生的低谷,相反卻是人生重啟的轉折點。一旦雲消霧散,內心就會點亮希望的燈塔。
人生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更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裡,而要把命運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裡;不要說自己沒有背景,其實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永遠都是年輕人,要滿懷希望,勇於追求,努力拚搏。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這才是人生的博弈論。
任何人都曾有過萬丈豪情,氣壯山河,敢於上天探星、下海撈月。可經過生活的洗禮、熏陶和渲染,人生就會增加一份徘徊,充溢一絲猶豫,激盪一線挑戰。痛苦不是問題本身所帶來的,而是我們的狹隘視角所產生的。轉換視角看人生,就是自我超越。
人生就是恰當地抉擇和適時地轉折!無論什麼擋在我們面前,無論我們內心斗爭多麼激烈,我們都要積極地做出選擇,尋求人生的拐點;生活教會了我們很多,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拐點處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未來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善於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情。拐點處需三思,不能猶豫不決,要鎮定自若,當斷則斷。就業也好,擇業也罷,創業亦然,只要奮發圖強,力爭上游,就會完成生命的承諾!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想超越自己,就不要畫地為牢。失敗者,根於保守;成功者緣於挑戰。溫水裡的青蛙,最終必將失去跳躍的本能!經歷生活磨礪,才能看清世界上的貧富、陰亮和丑美。善於勤勉,善於思維,善於轉折,才會擁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人生就像滾雪球,要在深雪和長坡中選擇自己、沉澱自己、淡定自己;散落的雪花很快就會融化,而雪球才能延時。小聰明的人得意於自己做過什麼;大智慧的人渴望於自己還要做什麼。小聰明只會有小視野和小成績,大智慧才能有大境界和大成就。在這個世界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瀟灑。小人物只有善於把自己放進雪球里,才能慢慢地變成大人物。
要善於尋找轉折點,以歸零思維來面對這個世界!倒出水,才能裝下水。不要以學識的清高來標榜自己,要適時放下姿態,適應環境,努力學習,迎接挑戰。放下身段,才是提高身價;暫時的俯首,終會促成未來的高就。今天取得成就的人,起初都是經歷一個特殊的轉折點,把自己沉澱再沉澱、倒空再倒空、歸零再歸零,人生才會一路高歌!
轉折點處要把握機遇,努力工作。即使別人的平台多,我們也要積極爭取,不必抱怨,人生的際遇各有不同。覬覦於別人的外力幫助而一躍千丈者是遐想,垂頭喪氣放棄自我努力者是懦夫,中正的人生態度就是寵辱不驚。即使我們走了許多彎路沒有達到別人的捷徑成就,也要用平常心對待,因為重要的是過程。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追求而取得的成績,才是我們一生中最甜蜜、最幸福的事情。一生中的幾十年,只要一直努力,就會有最自在的瞬間,就會有最開懷的時刻。
珍惜和努力,才知道光陰荏苒無悔!人生不要在平凡中苦惱自己,更不要在平庸中頹廢自己。路有千萬條,只有大膽地走下去,才能感受到一路的美好風景。既不狂妄自大、自吹自擂,也不妄自菲薄、好高騖遠。出身不可選擇,實實在在地妝點,才是屬於自己的幸福。
吐故才能納新,心靜才能身涼,有舍才能有得,杯空才能水滿,放下才能超越。我們一定要尋找到恰當的轉折點,看清前進的方向,敞開心扉,激發靈感,玩味人生!
Ⅸ 微電影《轉折點》讀後感英文
下文僅供參考:
曲折可以加速人的意志成熟;坎坷可以錘煉人的人格成熟;挫折可以培育人的性格成熟。亦永不言棄…… 筍兒在春的召喚下努力的沖破層層泥土的阻饒,最終成就了生命的綠;溪流在海的呼聲中堅強的饒過千山萬水的阻隔,最終成就了大海的魂;細砂在貝的召引下執著的包裹在貝分泌的白色粘液中,最終呈現珍珠的韻。因為筍兒、溪流、細砂都知道這么一個道理:堅持的昨天叫立足;堅持的今天叫進取;堅持的明天叫成功。 人人都有理想,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人人都在現實中活著,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於是,有一部分人展開了翅膀飛向了理想的天空,有一部分人卻駐足在原地停滯不前。 或許生活真的不公平,讓一些人生而就是那麼倍受矚目的一顆明星,卻讓一些人那麼平凡的呆在角落裡。如果你這樣想。朋友,那麼你就錯拉。上天賜予每一個人的都是一樣的多。關鍵看你有沒有發現。人有思維,有智慧,有戰勝一切的勇氣,有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干勁……難道這些財富還不夠我們去珍惜,去認真對待嗎?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有人說: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導師。於是,那麼不幸的海倫·凱勒站了起來;那麼不幸的貝多芬奏出了《生命的交響曲》;那麼不幸的謝延紅橫渡了瓊州海峽和英吉利;那麼不幸的霍金演繹了《時間簡史》…… 夢,是誰都可以做的;夢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如果你依然因為生活表面上的不公平而黯然神傷,如果你依然因為前進途中的挫折而長吁短嘆,如果你依然因為流言蜚語而止步不前……那麼,朋友,你的夢想可能永遠只能是夢想了。因為你並不能立足與現實,你的夢想沒能成為現實,我們並不吃驚,都是在意料之中也。所以,請珍視生活的點滴,善待生命的所有,為了理想而永不言棄,而努力奮斗。 現實是殘酷的,未來社會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但是,生活賜予我們的是一樣的多。正視現實,為了你的理想而永不言棄,我們完全可以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我們的夢想;正視現實,為了你的未來永不言棄,我們完全有能力找尋我們嚮往的領空;正視現實,為了你的成功永不言棄,我們完全可以擁抱輝煌。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堅持——永不言棄。我們的明天會充滿陽光,充滿成功的喜悅。因為我們都知道:堅持的昨天叫立足;堅持的今天叫進取;堅持的明天才叫成功。 「雖然知道/最暗的星/也比我輝煌/但我還是/一閃一閃地飛翔/盡管/我只有這么一點點光」,螢火蟲這樣說。我相信它終有一天會成為一顆耀眼的星;我也相信,只要懂得堅持——永不言棄,我們的生命也會五彩繽紛;我更相信,堅持的明天叫成功。所以,我永不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