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戛納電影節 具體位置
舉辦地點在法國戛納,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
戛納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它創立於1939年,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戛納電影節通常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一般在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特別關注」,「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它的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第一屆電影節舉辦時間自9月1日至9月30日,為期30天。但是由於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電影節宣布取消。
二戰結束後,法國決定再辦戛納電影節,首屆電影節電影節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
一直到2002年,電影節才把官方名稱定為「戛納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
2018年5月,戛納國際電影節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指定為新設立的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⑵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只要是明星就能去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不是所以明星就能去,需要入圍之後受到邀請才能去。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影片的質量卻並沒有同步前進。國際三大電影節上的主競賽和重要競賽單元,中國導演的身影越來越少,2016年在戛納則徹底消失。戛納選片負責人蒂耶里·弗雷茂證實2016年報名的中國影片數量不在少數,可惜入圍名額有限。
他表示可以直接反映戛納電影節和中國關系密切的參數——戛納市場的中國公司注冊人數,以及電影創作者、電影報道記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則從另一側面表明了戛納和中國越來越緊密的聯系。
⑶ 戛納電影節在哪裡舉辦
2019年戛納電影節在法國戛納舉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
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戛納電影節一直在影迷心中地位頗高,至今為止,華語片只有《霸王別姬》拿到過最高獎金棕櫚。而演員類獎項,華語演員有梁朝偉,張曼玉以及葛優。
典禮紅毯上的焦點所在,莫過於是開幕片《喪屍未逝》(The Dead Don』t Die)劇組。
包括導演吉姆·賈木許、演員比爾·莫瑞、亞當·德賴弗、蒂爾達·斯文頓、科洛·塞維尼、賽琳娜·戈麥茲等主創悉數亮相,電影節的藝術總監蒂耶里·福茂則按慣例站在盧米埃爾廳的台階上,迎接遠道而來的影人。
之後簡短的開幕式上,大半時間都用於向今年3月過世的法國著名導演阿涅斯·瓦爾達致敬,今年戛納電影節的海報也取材自她拍攝長片處女作《短角情事》的工作照。
此外,便是由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領銜的主競賽單元評委的集體亮相。如往年一樣,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也在深沉的懷念與熱烈的期許中拉開序幕。
然而,擺在歐洲最負盛名的電影節面前的諸多新問題,卻並不比往年少。
⑷ 戛納電影節中國館有什麼特點
法國時間5月12日下午,坐落於戛納國際電影節國際村的戛納中國館迎來本次電影節年輕的藝術鍍金者——中國青年製片人和他們的項目。他們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通過2018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選送戛納製片人工作坊並參加中國館的青年製片人項目推介,在歐洲電影市場和國際影人面前展示青年製片人自己的努力成果。
本次在中國館與來自世界各地電影人見面的青年製片人有:青年製片人劉雯及其影片《無名狂》、青年製片人藤井樹及其影片《蕎麥瘋長》、青年製片人曹金玲及其影片《莫爾道嘎》和青年製片人閻雲飛及其影片《重返西園碼頭》。
青年製片人項目推介 戛納中國館再度見證初心
本屆戛納電影節不乏中國青年電影人的身影,入圍「一種關注」單元由畢贛執導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其製片人單佐龍是2016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選送戛納製片人工作坊的5位優秀青年製片人之一;入圍短片主競賽單元的《延邊少年》,其導演魏書鈞曾入圍2017吳天明青年電影高峰會並獲獎,本次,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再度與一群年輕的藝術鍍金者——中國青年製片人征戰戛納,在中國館舉行青年電影製片人項目推介。
每年的戛納中國館,匯聚來自中國、歐洲乃至世界不同領域的電影人,或為了增進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了解、或為了互助合作;力邀國際製片公司及製片人、歐洲電影基金、國際媒體參加,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製片人們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互相啟發;充分展示中國電影及電影人發展現狀,提供良好中歐電影文化交流平台,也成為中國青年電影人與海外電影文化、政策、資金等展現自我之地。
遇見這些年輕的鍍金者,與他們在國際電影節一起成長,為世界展示更多中國電影人尤其是青年電影人的才華和成長、熱情與努力,是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2018青年製片人培育計劃的初衷,也是基金會不斷攜手戛納電影國際市場設立中國館、輸送更多青年製片人才的初衷。
⑸ 戛納電影節在哪國舉辦的
戛納電影節是在法國的戛納舉行的。戛納電影節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末,但是真下創立的時間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1946年,就在這年的9月20日,在法國的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等部門的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舉辦了戛納國際電影節,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屆,首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是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從此以後戛納電影節就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戛納電影節自從開辦以來,始終堅持創立時候的初衷,以推動電影發展為目的,振興世界的電影行業,為世界的電影人提供一個國際的大舞台。當然,戛納電影節也是與時俱進的,並沒有原地踏步,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接入一些新的概念和想法,也是一直在進步的。戛納電影節也是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2019年的戛納電影節舉行時間是在5月14日至25日,是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的,這次戛納電影節已經是第72屆了,這屆電影節亞洲電影再一次拿下了金棕櫚獎,這個金棕櫚獎得主是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
⑹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舉行。電影節官方海報日前曝光,已故美國男星保羅·紐曼與其遺孀喬安娜·伍德沃德以1963年影片《新戀愛經》中的經典顛倒接吻造型亮相。
戛納電影節官方網站表示,這樣做一是表達對2008年辭世的保羅·紐曼的緬懷,同時也旨在紀念這位為電影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男星與妻子之間的愛情。
保羅·紐曼與喬安娜·伍德沃德夫妻與戛納電影節頗有淵源。1958年,兩人主演的《漫長的炎夏》入圍影展主競賽單元,紐曼奪影帝。兩人不久喜結連理。在1973年舉辦的第2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喬安娜·伍德沃德憑《雛鳳吟》奪影後,而該片導演正是丈夫保羅·紐曼。1987年,紐曼執導、主演的《玻璃動物園》入圍影展主競賽單元。 法國當地時間2013年5月26日晚,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閉幕。突尼西亞導演阿布戴·柯西胥的《阿黛爾的人生》眾望所歸,獲得最佳電影金棕櫚獎。中國導演賈樟柯憑借《天註定》拿到最佳編劇獎。
《阿黛爾的生活》登頂,李安最愛
阿布戴·柯西胥是突尼西亞人,他6歲隨父母移居法國尼斯。《阿黛爾的人生》講述了北非移民世界一個年輕的女孩,在發現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並和自己的同性愛人在一起又分開後,逐漸尋找心理上的自我認同。本片同時拿到了今影評人費比西獎。獲得了獎項和評論的大豐收。
往年多屆戛納電影節都遵循「大熱必死」的原則,場刊評分最高的電影,和各方評論最好的電影,往往都會和金棕櫚失之交臂。這次的情況非常特殊,自從《阿黛爾的人生》在戛納放映以來,大家對本片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場刊給出了3.6分(滿分4分)的超高分,《法國電影》影評人評分極高,幾乎所有影評人都評價本片是他們心目中的金棕櫚。在大家紛紛猜測本片會否失手獎項,延續歷史上多部大熱門影片的厄運時,斯皮爾伯格領銜的評審團將金棕櫚發給了《阿黛爾的人生》,算是一個眾望所歸的結果。而之後評審團導演李安在與新浪娛樂對話時也稱,該片是他在本屆的最愛。
《天註定》獲最佳編劇,華語片再奪編劇獎
賈樟柯的《天註定》是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在此之前,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為編劇梅峰也在戛納拿到了最佳編劇獎。本片劇本由4個省份發生的4個故事拼成,故事具有爭議性,暴力鏡頭也超越了賈樟柯的一貫尺度。放映後,記者們對它的評價好壞不一,而場刊的評分則很高,達到了3分。斯皮爾伯格和評委河瀨直美都提到了電影劇本的結構,認為導演敢於拍攝現實題材很有勇氣。
戛納電影節,只有婁燁的《浮城謎事》一部華語片入圍了官方單元,當時它是「一種關注」單元的開幕片,最後毫無斬獲。除了《天註定》外,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進入「一種關注」單元,杜琪峰的《盲探》進入午夜展映,中國電影在戛納的表現穩中有升。
家庭題材,分享影帝影後
這次獲得影帝和影後的電影,都來自家庭題材電影,兩部電影又各不相同。獲得影帝的布魯斯·鄧恩是一位老演員,在亞歷山大·佩恩導演的電影《內布拉斯加》里,他所扮演的老人輕信一張假的中獎廣告,一定要去內布拉斯加「領獎」。在兒子的陪伴下,這對父子重新意識到了親子之情對於雙方的意義,對於當今很多年輕人來說,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這部電影起到了心靈雞湯一樣的作用。
影後貝雷尼斯·貝喬憑借阿斯哈·法赫蒂的電影《過往》拿到影後。影片講述了女主角與前夫的再次相遇,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執中,兩個人對過往生活的思索逐漸浮出水面。電影一經放映,評價反響非常好,特別是貝喬在影片中的表演被大家一致稱贊,作為戲份最重的演員,她成功撐住了檯面,獲得影後也是對她和電影本身最合適的獎勵。
群星閃耀,遺珠可惜
本屆戛納電影節,無論評委陣容還是主競賽陣容,都堪稱群星閃耀。評委陣容一共拿到6座奧斯卡獎和1座金棕櫚獎,並且全部由導演和演員組成。主競賽薈萃了各路大師,是最近幾年最強的一屆。但是另有一些獲得好評的電影沒能得獎,比如波蘭斯基的《穿裘皮的維納斯》,索倫蒂諾的《絕美之城》等等。不過,任何影展都難免遺珠的,錯過獎項並不會減弱優秀電影本身的光芒。 第66屆戛納電影節組委會5日宣布,紐西蘭女導演簡·坎皮恩將擔任第66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金與短片單元評委會主席。坎皮恩曾因執導影片《鋼琴課》獲得1993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
戛納電影節主席吉爾·雅各布在當天聲明中表達了對坎皮恩的藝術風格與追求的贊賞,稱其善於通過戲劇沖突塑造女性群像,創造出如同抒情詩般熾熱的世界。
坎皮恩與戛納電影節淵源深厚,雅各布稱之為「戛納的孩子」。坎皮恩1954年4月出生於紐西蘭惠靈頓市,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電影製作。她的處女作短片《剝/果皮》獲得1986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短片獎。1989年,坎皮恩攜其首部劇情長片《甜妹妹》亮相戛納電影節。1993年,坎皮恩自編自導的《鋼琴課》摘得戛納金棕櫚獎。
第66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基金與短片單元評委會共將包括5名來自電影業與文學界的知名人物,決定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和電影基金獎的歸屬。其中,電影基金獎創立於1998年,旨在支持世界范圍內新一代電影導演的成長。
第66屆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5日至26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舉行。
⑺ 戛納電影節2016紅毯有哪些中國演員
2016年夏納電影節紅毯(第69屆戛納電影節)被邀請的中國紅毯明星有:井柏然、竇驍、黃景瑜、倪妮、鞏俐、劉亦菲、李宇春、馬思純;
夏納電影節的由來:創立於193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舉辦時間定為每年的五月中旬,舉辦為期時間為12天左右(舉辦通常在周三,隔周星期天閉幕,期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也同時進行)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
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電影節也分為六個環節:「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影」,「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其中最高獎是"金棕櫚獎",迄今為止,華語電影有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金棕櫚獎)和張藝謀《活著》《鬼子來了》(評委會大獎)等大獎。
⑻ 戛納電影節一共分為哪幾個單元
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1、主競賽單元
主競賽單元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主要的競賽單元,也是決定「金棕櫚獎」等主要獎項歸屬的評獎單元。
2、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與主競賽單元的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3、短片競賽單元
短片競賽單元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正式競賽單元之一,與電影基石單元「共用」同一個評審團。
4、電影基石單元
電影基石單元是1998年由主席吉爾·雅各布創立的學生作品單元,與短片競賽單元「共用」同一個評審團。
5、導演雙周單元
導演雙周單元被稱為導演專業單元,1968年由法國新浪潮電影主將特呂弗創立。1969年,革新過後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接納了導演雙周單元。導演雙周單元由法國導演協會主辦,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純粹、最具創新意義和探索精神的一個單元。
6、國際影評人周單元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誕生於1962年,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引入「法國全國評論家協會」的力量後創立的第一個次生單元,被稱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大女兒」。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為期10天,比主競賽單元提前一天結束。國際影評人周單元設有單獨獎項,包括國際影評人周大獎、最佳劇本獎(SACD)、發行支持獎(ACID)等。
參加該單元展映和競賽的影片必須是導演執導的首部或第二部長片或短片,類似於其他電影節設立的「處女作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⑼ 第69屆戛納電影節中國明星都有誰
此屆電影節不僅沒有任何一部華語電影入圍任何一個單元,而且在各個單元的評委陣容中也沒有任何一位華語電影人,破天荒出現「華語零存在感」的現象。
第69屆戛納電影節於2016年5月11日-5月22日在法國戛納舉行,該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式22日晚在電影宮盧米埃爾廳舉行,2016年5月23日凌晨,為期12天的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
其中獲得金棕櫚獎的是《我是布萊克》肯·洛奇(英國),
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是克里絲蒂安·蒙吉《畢業會考》(羅馬尼亞),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私人采購員》(法國)
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是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伊朗),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賈克琳·何塞 《羅莎媽媽》(菲律賓)
⑽ 69屆戛納電影節華語電影有沒有得獎的
69屆戛納電影節華語電影沒有得獎。
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共有1869部報名,最終21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
肯·洛奇憑借《我是布萊克》獲得金棕櫚大獎。克里絲蒂安·蒙吉憑借《畢業會考》和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憑借《私人采購員》獲得最佳導演獎,傑克琳·喬斯憑借《羅莎媽媽》的獲得最佳女演員,沙哈布·侯賽尼憑借《推銷員》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哈維爾·多蘭憑借《只是世界盡頭》獲得評審團大獎,安德里亞·阿諾德憑借《美國甜心》獲得評審團大獎,阿斯哈·法哈蒂憑借《推銷員》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6年5月11日-5月22日在法國戛納舉行,該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式22日晚在電影宮盧米埃爾廳舉行,2016年5月23日凌晨,為期12天的第6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