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投資:有著人口上的優勢,你還覺得投資電影不能賺錢嗎
電影娛樂已經成為全民消費的新模式,中國觀影人次和觀眾數量增長率在顯著提升,就連五線小縣城的影院在春節期間也是場場爆滿。觀眾選擇觀影的影院數增多,消費主導權也隨之提升。另外,電影導演、新製作公司紛紛加強與主流互聯網平台的合作,推動電影新勢力的崛起。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導向,也讓電影投資成為未來5-10年最火熱的投資方式!它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優勢一:國家政策上的扶持
2016年頒布的政策,出台「一帶一路」文化發展產業規劃;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振興法」;以及在2018年又成立了「國家電影局」,其目的就是扶植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部等支持鼓勵個人,企業參與電影,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繁榮發展,更使得整個電影行業勃發新的光彩。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Ⅱ 電影投資是真的嗎
電影投資當然是真實的,《電影管理條例》裡面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該規定自2002年2月1日起開始施行。
電影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你如何去選擇一部電影進行投資,建議大家根據電影題材,劇本,製作團隊,演員陣容以及宣發團隊五個方面進行篩選。
Ⅲ 大家來聊聊電影的發展前景,投資電影的前景怎麼樣
電影產業,是指以電影製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經濟形態的統稱。
中國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電影票房收入、出售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權收入,廣告收入、衍生品開發收入、網路版權收入等幾個方面,其中電影票房是主要收入來源,而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鏈中釆取的是分賬制,就是製片方、院線和影院之間對電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國內電影票房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國內票房年均復合增速為 34.07%;2015年,國內票房達到440.7億,增速為48.69%。這一階段渠道和內容數量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
隨著供應量的增長,供需關系在數量上逐漸平衡,內容和渠道在數量上的增長對於產業規模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漸降低。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進入調整期,結束了票房高增長的態勢,全年票房為457.12億,增速為3.73%。
進入調整期後,票房增長主要依託於優質內容、以及渠道整合和多樣化經營。 2017年截至12月15日,票房為490億(不含服務費),預計全年票房達到520億左右(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5%左右。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在政策的支持和行業向好的大環境下,電影創作熱情高漲,國產電影創作生產保持繁榮穩定發展的態勢。
國產電影的上映率逐漸提升,國產片的票房收入穩定在50%以上,雖然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仍有待提升,但以《戰狼2》、《芳華》為代表的優質國產電影開始崛起。2017年優質國產片層出不窮,2017年票房冠軍就是國產電影《戰狼2》,以56.8億的票房創下了中國電影史新高,票房TOP5中的四部都是國產片,比2016年的2部有了顯著的提升。
在線票務平台:雙寡頭格局已現
我國電影票務市場線上化率2013 年以來快速提升,2016 年達到73.59%,目前看逐步趨於飽和。2013 年以來,伴隨本地化O2O平台市場格局逐步清晰,以及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在線電影票務市場迅速發展。
從出票金額數據看,2013 年線上為48.6 億,佔比22.2%,2016 年已達336.4 億元,佔比73.59%。2015年是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爆發的一年,滲透率顯著升高,2016年後基本進入飽和期,伴隨未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線上購票的便利性增強,預計未來線上化率會穩步提升,到2020 年預計可達90%左右。
2018 年1-2 月場均觀影人次及上座率明顯提升
隨著大眾觀影水平的提升,優質內容對於票房和觀影人次拉動的效果將會越來越明顯。統計了2012 年至2018 年1-2 月的場均觀影人次情況,發現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5 年,場均觀影人次一直處於平穩下滑的態勢,但2016年受到票補、資本裹挾等行業亂象的影響,這一數據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8%。而後隨著內容品質下降、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2017年大幅下滑24.3%,與此數據搭配對比的是2016 年4-12 月的觀影人次同比大幅下滑30%。但2017 年4-12月此數據有企穩回升態勢。
進入2018 年,可以發現1-2月的場均觀影人次同比有明顯的反彈,場均觀影人次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內容品質的提升,且內容品質對於票房的拉動會越來越有效,這主要是源於大眾的觀影水平提升,這是良性的正向反饋,優質內容對應高票房,反過來會促使內容製作方提供更加優質內容。
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較為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的拓寬,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的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國內外各種電影產業基金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其在內部管理、財務制度、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對整個中國電影產業鏈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332316億元,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仍存在巨大缺口,這為電影行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電影國際化將成為必然趨勢
盡管國內電影市場增長迅速,但與美國、日本、韓國等較為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的電影業仍處於初級階段,主要靠票房拉動行業增長,院線放映渠道外的其他業務發展較為滯後。資本的逐利性和電影產業的全球性傳播等特點,促使中國電影企業逐步開始嘗試面向國際市場推出電影產品,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對電影走向國外市場進行探索
Ⅳ 哪個題材的電影容易成為票房熱點 一部電影的凈利潤大概在多少
隨著文娛行業的發展,電影行業也在逐漸走向成熟!也讓各類題材走進大眾的視線,從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可以看到,第一部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第二部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三部科幻片《流浪地球》,那麼目前的熱門題材到底有哪些?
在影視近幾年發展如此迅猛的潮流中,國產動漫已然喜迎春天,成功崛起。特別是《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成功在北美上映後,由中國團隊製作的《未來機器城》去年也在網飛流媒體平台上線,今年下半年還有一部《雪人奇緣》將在中美同步上映,並已確定入圍多倫多電影節。其次我們的《姜子牙》即將在2020年春節檔,作為首部在春節檔上映的動畫電影,票房表現值得期待。
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也就是一部電影的凈票房收入。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Ⅳ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490億嗎
據報道,10月20日上午10時中宣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五年來,中國電影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涌現出像《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狼圖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戰狼2》等一批「三性統一」、兩個效益俱佳的優秀影片。
據統計,連續三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國產電影的份額當中,青年人才所代表的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創作已經占據了份額的60%以上,2016年底,我們的票房達到了492.83億,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實現了兩位數的上升。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
Ⅵ 票房增長趕不上銀幕數量 電影院線要走向何方
我國電影行業五年來高位增長的態勢宣告結束,2016年的票房僅為457億元,較上一年增加17億元,增幅僅為3.86%。從整體來看電影市場表現疲軟,而具體到影院與銀幕的票房產出上,更能直觀地反映出電影市場的現狀:單個影院的票房產出同比跌幅達到17%,而單塊銀幕的票房產出跌幅則達到了20%。眼下,電影院線經營狀況堪憂,盈利紅線已經岌岌可危。
近年來,休閑方式的改變讓觀影人數迅速增加,各個城市中基本上算是影院林立。競爭的激烈讓院線為了爭奪用戶不得不採用低價戰術,開辟電商、網上渠道,30元左右的票價只買到9.9元的特價,這樣一來,影院的票房利潤就得不到保證,真的是「比紙還薄」。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院線投資分析報告》的分析,2016年我國銀幕數量增長了近萬塊,但是電影票房只是增長了17億元。顯然票房增速並沒有跟得上銀幕數量的增長,因此從市場格局來看影院整合將會成為下一步的主要音符。
而在這一背景下,影院整合的浪潮已經逼近,下一階段安靜一會有大量的影院面臨倒閉與收購,這是市場經濟使然。
眼下中國內地已經擁有了40917塊銀幕,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屏幕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從票房增長情況來看,2016年也就第一季度延續了2015年的穩增長,後面的9個月里有5個月的票房都是負增長的。
這種倒掛的現象著實讓大家看不懂,眼下我國票房已經進入了中低速增長期,但是電影院建設步伐卻沒有停止。參與者越來越多,市場卻出現了萎靡,單個影院的盈利水平必然會出現下滑。
影院建設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銀幕產能過程將會成為必然。而且如今電商作為渠道方已經不再補貼票款反而從中間抽成,院線為了吸引人流只能自己出錢補貼,影院的盈利前景堪憂。
縱觀我國電影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曾將的「IP」算得上是個避風港,只要找一個有市場基礎的書名,改編成一個故事,再配上一大堆明星,投入影院就能換來高額的回報。但是這種模式也在迅速消耗著消費者們的熱情。
那麼對於電影院線行業經營者來說,想要在這一片慘淡之下有所作為,只能對自身戰略進行調整。例如眼下不少玩家都在進行同業並購,在擴大自身品牌規模的同時為下一步院線升級做准備;同時也有一些實力強勁者如華誼兄弟自建高端影院品牌,蘇寧則走向個性化、智能化影院,國美則玩起了VR影院,功能化、高端化成為了院線領域的一抹亮色。
顯然,當下影院投資增長依舊,只是投資者們的訴求變得更加多元。有的是以影院帶動商業人流,有的則是要構建產業鏈閉環。再這樣的背景下,院線領域將再起波瀾。
《中國電影院線投資分析報告》參考資料: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609081654478920.html
Ⅶ 今年電影院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受限於內容質量的下滑、票補的減少、票房打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中國電影票房增長放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院線和電影院運營模式及投資策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國內院線進入整合階段,有其必然性,是未來電影放映行業發展的趨勢。究其根本,是資本希望能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
目前,整個電影院線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年總票房超過40億元,如萬達;第二梯隊年總票房20~30億,如星美、大地;第三梯隊年總票房在10~20億,如橫店、中影。接下來率先迎來洗牌的將是第三梯隊,第一、二梯隊院線龍頭會進行向下兼並。
經過一輪整合潮後,院線龍頭市場份額隨之擴大,行業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並形成5-10家大型院線。與此同時,在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後,會有更多電影院線向上游的製片、發片環節延伸,最終成長為綜合傳媒集團。
Ⅷ 為什麼中國電影票房前十基本上是2015年和2016年的
1、這兩年電影院的數量和電影銀幕的數量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幾年以前咱家小縣城只有一塊銀幕,現在都有3家影院十幾塊銀幕了。
2、近兩年打擊盜版的力度增大了,版權保護嚴肅起來了。前幾年電影院一上映第二天網上就有資源的事兒比比皆是,對電影票房有很大的影響。
3、不得不說大量票補的事兒也不是什麼秘密,但是確實拉動了很多人上影院看電影的熱情。
4、包場票房作假近年也出現了不少,也不知道這些票房裡面含有多少水分。
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近兩年不錯的票房成績。
Ⅸ 影視投資發展趨勢如何
進入2019年以來,互聯網愈加頻繁的被院線電影的相關消息刷屏,「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新紀元「、「老師好,小成本電影大回收」、「復聯4票房破38億」、「吳京,首個內地票房破百億演員」、「如果可以這樣愛,收視率破1」等消息接連占據微博熱搜......
從2018年開始,《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等好影片層出不窮,單日票房記錄、內地前十榜單等數據在不斷的刷新....中國電影市場增長之快有目共睹,且已經逐步實現了佳片票房雙贏的局面。
再觀今年的電影市場,《流浪地球》等電影迅速靠著好口碑逆襲成王,說明「口碑佳片好票房」這一趨勢正在加強。
以上僅個人觀點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Ⅹ 2016年,馮小剛微博上手撕王思聰,最終是誰贏了
馮小剛手撕王思聰?也許很多人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會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因為一個是國內著名的電影導演,而另一個則是萬達集團的公子哥!
這樣兩個看似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怎麼會在微博上鬧的不可開交呢?把馮小剛和王思聰兩個人聯系在一起的事件,就是16年的《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量事件!
其實「馮小剛手撕王思聰」這件事情還有一個非常深層次的原因——萬達和華誼兄弟的競爭!《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的出品方是華誼兄弟,而萬達和華誼兄弟這些年也在電影行業展開了非常激烈的競爭和較量。而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自然不可能在萬達的電影院線獲得太多的排片量。
因此馮小剛和王思聰之間的較量更像是萬達和華誼兄弟之間的較量!而這場鬧劇最後的勝者,當然是體量更大、實力更強的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