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典電影推薦
《沉默的羔羊》非常經典
剛剛受訓結束被分配到聯邦調查局工作的見習特工克拉麗斯接受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尋找並緝捕一名外號叫「野牛比爾」的變態殺人犯。已經有不少年輕女子死在了他手上,並被剝去了部分皮膚。為了了解兇犯的特殊心理,尋找出隱藏巧妙的兇手,克拉麗斯不得不去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訪問一位曾經名噪一時的精神病專家漢尼巴爾博士。
漢尼巴爾是一位智商極高,思維敏捷並有些精神變態的中年男子。他有著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著、冷靜、知識淵博而又足智多謀。克拉麗斯的思維能力完全不是博士的對手。漢尼巴克要求克拉麗斯說出個人經歷以換取他的協助。克拉麗斯為博士的智慧所折服,不由得對他產生了一種即同情又憎恨的奇妙感情。她的真誠和純真打動了博士。在多次接觸中,他斷斷續續地給克拉麗斯提供了一些線索。在他的指點下,克拉麗斯開始有所收獲。
又有一位女子被綁架,這一次的失蹤者是參議員的女兒。漢尼巴爾以轉移到看得見自然風景的監獄為條件向另一名調查局成員提供了線索,可是卻受到了欺騙。
憤怒的漢尼巴爾設法獲得了轉移出監獄的機會,並逃出了看守極其森嚴的鐵籠。而此時,受到漢尼巴爾指點的克拉麗斯也開始越來越接近兇手。在一段驚心動魄的接觸後,克拉麗斯終於擊斃了「野牛比爾」,救出了參議員的女兒。
(201803030127)
「野牛比爾」被擊斃了,然而更危險的人物卻又出現了。在慶功會上,克拉麗斯接到了漢尼巴爾的電話。更危險的殺人魔自由了。這次又會有多少人遭到不幸呢?
② 如何評價紀錄片《坂本龍一: 終曲》
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這部電影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對音樂如痴如醉的音樂家的一生。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坂本龍一在尋找新聲音時所付出的努力,他不僅去福島和北極旅行,甚至在家裡時,也會隔著桶聽雨聲,或者用小提琴弦撥弄銅鈸。這樣的痴迷程度也給我們心靈帶來了震撼。
③ 【看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一、電影基本信息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由[盧卡·瓜達格尼諾]執導,[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漢莫][邁克爾·斯圖巴]主演的同性片,於2017年1月22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
該片改編自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4歲的美國博士生奧利弗在義大利結識了17歲的少年艾利歐,兩人從而發展出一段曖昧關系的故事 。
2017年11月,該片獲得第2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同年11月29日,被英國《帝國》雜志評選為2017年度十佳電影;同年12月,獲得美國電影學會2017十佳影片。,該片獲得美國編劇工會獎電影類最佳劇本;同年3月5日,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中文名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外文名
Call Me by Your Name
其它譯名
以你的名義呼喚我、喚吾汝名
出品公司
Frenesy Film Company
發行公司
索尼經典
導 演
盧卡·瓜達格尼諾
編 劇
盧卡·瓜達格尼諾、詹姆斯·伊沃里、沃爾特·法索
類 型
愛情、劇情、同性
主 演
提莫西·查拉梅,艾米·漢莫,邁克爾·斯圖巴
片 長
130分鍾
上映時間
2017年1月22日(美國聖丹斯電影節)
對白語言
英語、義大利語
二、標題解讀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以自己的名字呼喚愛人到底是一種什麼概念?
按東方的思想理解就好比元曲《我儂詞》中的「你儂我儂」一樣,愛到無法分割。
導演也給出過自己的看法,這意味著自己在愛人面前,徹徹底底的投降。
小說還翻譯為《夏日終曲》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過去就困在過去,像夏日黃昏將近時原野上的螢火蟲。」下一個夏季還會有蟬鳴,但去年的鳴蟬已經死去。「夏日終曲」,彷彿讖言或總結,這是一個在夏天開始和結束的故事。呼應影片中在游泳池邊,奧利弗和埃利奧讀赫拉克利特的文字。
三、看電影的第一感覺
電影如同一首憂傷的愛情詩,把我的心都融化了,也讓我想起了許多愛情詩
如秦觀的《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如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再如「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結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 遇到你。」
那天,我初次遇見你
你閃亮得如同一顆星
我只是人群中的一點
一撮沙……
還讓我想起曾經最愛聽的梅艷芳的歌《一生愛你千百回》
四、情節
情節:奧利佛到來,相互認識,一起去小鎮開銀行賬戶,一起游泳,打排球,去酒吧。彈鋼琴調情試探,埃利奧寫紙條表達自己對奧利佛復雜的心緒,談海德格爾,舞會看奧利佛跳舞,與女孩瑪西亞幽會,游泳,早餐,兩人鬧別扭,打撈雕塑,兩人和解。埃利奧在家裡到處找奧利佛的氣息,看他的書,躺在他的床上。晚上媽媽讀故事,鼓勵埃利奧說出來。
第二天在雕塑前表白,兩人去埃利奧的秘密基地,第一次親吻。餐桌旁流鼻血,等奧利弗回來。與瑪西亞約會,寫情書,收到情書,與瑪西亞約會,接待父親的兩個同性戀朋友,與奧利佛徹底拋棄了猜忌,兩人水乳交融,度過了奧利佛在埃利奧家的最後三天。一起去羅馬旅行,送別奧利佛,回家與父親的對話,光明節接到奧利佛的電話知道奧利佛要結婚了,壁爐前流淚。
五、人物
爸爸、媽媽、埃利奧
奧利佛,瑪法爾達,老園丁
基婭拉,瑪西亞
先說說幾個配角:
1、爸爸媽媽:有知識,懂孩子的需求,知道了孩子的心事,有意無意撮合他們兩,為他們在一起創造條件。
媽媽,給他讀騎士和公主的故事,鼓勵埃利奧愛了就勇敢地告訴對方。看到埃利奧戴的項鏈,告訴埃利奧,奧利佛也喜歡他,讓埃利奧和奧利佛一起去羅馬旅行,接埃利奧回家,在車上默默撫慰傷心的埃利奧,光明節接到奧利佛電話,把電話讓給埃利奧和奧利佛說話。
爸爸,去打撈雕塑前看出他們二人鬧別扭,為避免尷尬,特意叫奧利佛做到前排來做向導,看到二人和好,說事情完了,他們還可以在海里游泳,創造條件讓二人在一起。二人在海邊互相呼喊對方的名字。奧利佛走後,父親對埃利奧說出了自己的對他們的兩在一起的羨慕。 「你們很幸運能遇見彼此,因為你也善良。在最猝不及防的時候,上天就狡詐的找到了我們最脆弱的地方。你只要記住,我在這里。現在你可能不想去感受什麼,或許你從來不希望去感受什麼,或許你不願意向我傾吐這些事情,但是請你感受你所感受的,你有過一段很美好的友誼,也許超越了友誼,我很羨慕你。在我看來多數父母會希望這一切煙消雲散,祈禱他們的孩子就此放手, 但是我不是這樣的父母,為了快速癒合,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東西,以致在三十歲時,自己的感情就已破產,每開始一段新感情,我們能給予的便越少,但是為了讓自己不要有感覺而不去感覺,多麼浪費,我也許曾經接近,但我從來沒擁有過你們擁有的,總有些什麼在阻撓我,或是擋在我面前,如何過你一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只要記住,上次賜給我們的心靈和身體只有一次,而在你領悟之前,你的心已經疲憊不堪了,至於你的身體,總有一天沒人願意再看它一眼,更沒有人願意接近,現在,你充滿了悲傷、痛苦,別讓這些痛苦消失,也別喪失你感受到的快樂。 」
2、像家人一樣的廚娘瑪法爾達和園丁安喀斯。默默關心著埃利奧一家人和奧利弗。在流鼻血事件中,安喀斯笑著看他們二人在桌子底下用腳調情,埃利奧送走奧利佛落寞地回來,安喀斯也是一副傷心的樣子為他們難過。
3、來自巴黎的法國女孩 瑪西亞 ,善良多情,和埃利奧一樣愛讀書,愛上埃利奧,雖然隱隱知道埃利奧可能並不愛自己,愛奧利佛,還是和埃利奧約會。在埃利奧和奧利佛在一起的三天,她同樣忍受著失戀的煎熬。最後看到,送奧利佛回來的埃利奧那麼傷心,她還是原諒了埃利奧,兩人約定永遠做朋友。
喜歡看書的人善於隱藏真實的自己,喜歡看書的瑪西亞,坦白自己在埃利奧面前隱藏了真實的自己,因為怕自己受到傷害。最後她說喜歡埃利奧送給她看的詩集,特別喜歡義大利女詩人,安東尼婭波齊的詩。
假如我永遠地走了
假如我永遠地走了 我的什麼東西總會留在
我的世界上——在一片喧囂中
留下沉默的淡淡的印痕——在一片藍色中
留下白色的細細的氣息
十一月的夜晚 一個瘦弱的小女孩
在大街的角落 叫賣一束束菊花
遠方閃爍的冰冷的綠色星辰好象有人在哭泣
誰曉得在什麼地方
當我應該走了 永遠地走了
這個世界總有人 為我 去尋找一枝菊花
——安東妮亞·波齊那
熱情開朗的基婭拉,愛上陽光帥氣的奧利佛,但或許只是捧場做戲,並沒有真正的感情。
主角:
埃利奧:十七歲的少年,有著一張消瘦清俊的臉龐,在遇到奧利佛之前,每年的暑假都和父母到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安靜的小鎮度暑假。讀書,譜曲,彈鋼琴,跳舞,打排球,游泳,談戀愛,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奧利弗的到來徹底打亂了埃利奧的生活,高大帥氣,陽光開朗的奧利弗一來就俘獲了埃利奧的心,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能在埃利奧的心中掀起波瀾。羞澀的他不敢向奧利佛表白心跡,他想盡辦法試探他,接近他,尋找著奧利佛在家裡留下的氣息,最終在父母的鼓勵下他鼓起勇氣,表白了,而奧利弗因為怕傷害他,而躲避他,這讓他深陷求之不得的痛苦之中,只能用各種辦法排遣痛苦,彈鋼琴,約會女朋友,寫了一張又一張的情書,得到了奧利弗的回信,他是那麼的開心,一天漫長的等待之後,終於迎來了夜晚,當真的面對奧利弗時,他卻說,我很緊張。互訴衷腸後的兩人,如魚得水,形影不得,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幾天相戀時光,車站送別愛人後的埃利奧,肝腸寸斷,幸好有父母,朋友的安慰。
奧利佛:善良溫柔,高大帥氣又博學多識,面對敏感多情的又同樣才華出眾的埃利奧,他當然也是心生好感,只是如他自己所說,在打排球時,與埃利奧有了第一次身體接觸,他以為埃利奧不喜歡他,後來慢慢知道了埃利奧對自己的愛,他處於對埃利奧的保護,覺得自己不應該接受這份感情,於是又疏遠他,這讓埃利奧備受煎熬,當然奧利佛也同樣是難過的,只是電影沒有呈現奧利佛疏遠埃利奧之後的畫面。兩人互訴衷腸之後,可以看到,奧利佛對埃利奧的愛絲毫不會比埃利奧對他的感情要少。即使分別之後,奧利佛要結婚了,他依舊愛著埃利奧,但現實無法逃避,悲劇無法避免。
六、細節:
1、兩處等待的情節都很動人
一是埃利奧流鼻血之後,奧利佛出門。埃利奧見人就問他們看到奧利佛嗎。顯示躺在兩個女孩的身邊,女孩邀他出去,他說媽媽會不放心的,隨口就問看到奧利佛了嗎?接著出門看到媽媽,也問看到奧利弗了嗎?傍晚,坐在院子里的樹下痴痴等著奧利弗,問廚娘,看到奧利弗了嗎?把六芒星含在嘴裡,默默思念半天不見的奧利佛。影片此時的音樂是Sufjan Stevens演唱的《Futile Devices》特別傷感,迷離,正契合埃利奧當時深陷不能見奧利弗的煎熬中,不能自拔。
二是兩人互通了紙條之後延續一天的等待,在奧利弗刻意躲避埃利奧的幾天後,埃利奧坐在書桌前斟酌再三,撕去了直白熱烈的告白,最終從門下遞給奧利佛的紙條上只寫著:「我難以忍受沉默,我需要和你說話。」 第二天,他看到書桌上奧利佛的留言:「成熟點,午夜見」。
埃利奧看了一眼手錶,將奧利佛的紙條放在唇上揉搓。這之後漫長的等待中,埃利奧看錶的動作重復出現,共有7次,隱隱表現出對時間流逝的不耐。即便一下午埃利奧都在與瑪西亞親熱,他也因為頻繁看錶而顯得分心,似乎他與瑪西亞纏綿只是為了試圖轉移注意力、熬過這漫長等待罷了。
「我讓自己圍著別的什麼事忙碌,我故意遲到;但在這種游戲里,我總輸,不管幹什麼,我還在老地方,什麼也沒做,十分准時,甚至提前。」巴特眼中戀人註定的角色便是:等待的一方。等待是戀愛的明證:「我在戀愛著?——是的,因為我在等待著。」
另一邊,奧利佛內心也同樣充滿焦灼感,為了側面體現出這一點,在中午埃利奧離開飯桌時,導演讓奧利佛握住埃利奧的手腕,看似漫不經心地詢問時間。
鏡頭對手錶的特寫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埃利奧在閣樓與瑪西亞親熱前小心翼翼地將手錶取下放在桌台上,一次是晚上埃利奧彈完琴後他的父親將手錶遞回給他,這一意味深長的動作也是這場等待接近尾聲的信號。
等待是一場醞釀,它克制慾望、銷蝕需求,讓情感和慾望一點點積蓄,直到獲得時間的許可。午夜,埃利奧來到陽台,夜色如水,奧利佛輕輕把手搭在埃利奧扶著欄桿的手上,結束了一場等待游戲。僅這一個淡淡的動作,就讓觀者內心也甜蜜不已,勝過親吻和擁抱。
2、電影中他兩次出現身體異樣,一次在飯桌上突然流鼻血,一次當奧利佛在夜晚教堂門前跳舞時突然嘔吐。小說中埃利奧流鼻血是因為奧利佛在桌下用腳觸碰他的緣故,電影里雖然沒有明確點出,但園丁安喀斯把這一切看在眼裡,露出微微的笑容,還有之後奧利佛和埃利奧獨處時,奧利佛邊將腳搭在埃利奧的腳上邊問:「你不會再流鼻血了吧?」也側面體現出了埃利奧流鼻血的原因。
電影中望著奧利弗和陌生女人跳舞時,埃利奧嘔吐的情節,是埃利奧面臨和愛人奧利弗的離別,難舍的情緒無法排遣的表現。
電影里埃利奧的異樣,本身就是一種愛情隱喻。愛情與疾病之間總是相互映照,一如蘇珊桑塔格對《魔山》的引用:「疾病的症狀無非是被掩飾起來的愛情力量的宣示;所有的疾病都只是變形的愛情」。
3、幾個意象
墨鏡
電影前半段里,埃利奧和奧利佛出場時頻繁戴著墨鏡。在愛情萌芽的初始,雙方互相揣度、試探又試圖克制。墨鏡如同一具隱藏情感的假面。在埃利奧假裝對奧利佛毫不動情、極力撮合他和基婭拉時,奧利佛冷言回應。之後,二人坐在狹小的車後座,雖然緊挨著對方,卻都戴起墨鏡,直到在沙灘上二人注視著對方的眼睛,埃利奧同奧利佛拿起的銅像殘臂握手,宣告和解。
香煙和六芒星
抽煙是埃利奧的嗜好。奧利佛與埃利奧騎車去鎮上時,曾在一間雜貨鋪門口停下買煙。當埃利奧一邊抽著他遞過的煙一邊說:「我以為你不抽煙」時,奧利佛轉頭說:「我確實不抽。」然後抿嘴一笑。抽煙是奧利佛內心接近埃利奧的一個跡象。午夜陽台的會面,奧利佛握住埃利奧的手時,手上便夾著一支燃著的香煙。
這種模仿行為也同樣出現在埃利奧身上。奧利佛第一次與埃利奧一家在灑滿陽光的院子里吃早餐時,電影就給了他胸前戴著的六芒星一個特寫。如果電影鏡頭代表埃利奧的視角,那麼埃利奧第一天就注意到了他的項鏈。當埃利奧和奧利佛互相表露心跡之後,埃利奧告訴奧利佛自己也有一個相同的六芒星,只是不常戴,因為母親說他們是謹慎的猶太人。但這段對話之後,埃利奧就戴上了六芒星項鏈,總含在嘴裡出神。母親坐在他身邊時,也注意到了他的項鏈,用一隻手捧起六芒星,看了看,什麼也沒說,又捂在他胸前。
因為愛慕與崇拜而模仿對方的言行舉止,這樣的行為再尋常不過。這也是對片名「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註解之一了吧
4、性感的殘缺雕塑
奧利弗撫摸剛打撈上來的雕塑的嘴唇,與他撫摸埃利奧的嘴唇呼應。看幻燈片時,他無意間說的「他們看起來都好性感。」雕塑就如同埃利奧赤裸的上身,渾身散發著情慾。但這里情慾表達得乾乾凈凈,甚至透著一種純真。
5、猶太人身份
六芒星,光明節
七、幾個問題
1、奧利佛的身上有哪些地方吸引了埃利奧,讓埃利奧為他著迷。
帥氣的像明星一樣,愛運動,有活力。豐富的學識,奧利弗是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年輕博士後研究員,專攻前蘇格拉底學派。爭辯「杏子」的詞源來自拉丁文或阿拉伯文,研讀赫拉克利特的哲學,聊海德格爾。
而奧利佛其實也早就為埃利奧傾倒,他年輕愛閱讀,喜歡譜曲,鋼琴談得很好,雖然才十七歲,但也學識豐富,在皮亞韋戰役雕像前,埃利奧告訴奧利佛有關皮亞韋戰役的情況,奧利佛說,還有你不懂的事情嗎?
2、埃利奧表白之後,奧利弗為什麼要故意冷落埃利奧?
不想傷害埃利奧,不想攪亂他的生活。其實奧利弗對埃利奧的愛同樣炙熱,只是他更年長更成熟更善於掩飾自己。他怕自己的感情會給埃利奧帶來傷害,開始變現得很克制,中止接吻,說他們不應該這樣。有意躲避埃利奧。知道互通紙條之後,二人才敞開心扉,盡情訴說對彼此的愛慕。小鎮大街上的接吻,說自己是多麼高興埃利奧來找自己。離別時的擁抱,離別後的電話,訴說思念之情。
3、為什麼相愛的兩人不能在一起?
埃利奧的父母沒有問題,但奧利弗不一樣他在美國,與埃利奧遠隔重洋,他說,埃利奧很幸運,有這么開明的父母。而自己不一樣,如果父親知道了自己的同性戀情非把自己關進懲戒所,而且電影最後,他告訴埃利奧自己明年春天要結婚的消息時,也說的自己的未婚妻和自己分分合合已經有兩年時間了。也就是在認識埃利奧之前他就有女朋友了。
八、主題
這不是一個復雜的故事,夏天,兩個男人的短暫相愛,影片呈現了最原汁原味的愛情。這愛與性別無關,與年齡無關,與種族無關,即使是同性戀,卻沒有來自任何方面的阻力,甚至,各方面對他們的愛情都是支持的,父母看在眼裡,有意無意的支持他們,愛著埃利奧的女孩甚至都支持他們。還有美好古老的小鎮,陽光、果園,游泳池、舞會,同齡的朋友們,一切都那麼美好。盡管如此,電影訴說的卻是一個註定不完美的愛情故事。就如沈從文筆下如世外桃源般的邊城,主人的愛情卻是個悲劇。讓人心碎。
但導演並不悲觀,借奧利弗的父親之口說出了人生的真相,盡情去體驗你的人生。即便是痛苦,那也是你真實的人生,是你活著的證明。愛過便足以。
小說中的精彩語段
在我死去的時候,你是我唯一想要道別的人。唯有那時,我稱之為「我的人生」的這個東西才有意義。萬一我聽到你過世的信息,我所知道的我的人生,還有那個此刻正在跟你說話的我,將不存在。
那天晚上我剛吐過,在回酒店的路上你吻了我。人來人往,但我不在乎,你也是。那個吻仍然在那裡,謝天謝地。那個吻和你的襯衫,是我從你那裡得到的一切。
「喜歡看書的人善於隱藏真實的自己。隱藏自己的人未必喜歡自己。」
「再過八年,我四十七歲,你四十歲。之後再過五年,我五十二歲,你四十五歲。到時候你會來吃晚餐嗎?」 「會,我保證。」 「所以你真正的意思是,只有等你老得沒辦法在乎了才會來。」…… [我們會像小廣場上那些面對皮亞韋河紀念碑而坐的老人,談起兩個年輕人在短短幾周里發現了那麼多快樂,然後在往後的人生里將棉花糖浸入那一碗快樂,生怕用完,每逢周年紀念也只敢喝想頂針那麼大的一小杯。我想告訴他,未來那兩個人無法抹去,撤銷,忘卻或重溫過去。過去就困在過去,像夏日黃昏將近是原野上的螢火蟲,不斷說,你原本可以如此。但回頭是錯,向前是錯。看開是錯。努力糾正所有的錯,結果同樣是錯。]
關於電影音樂
三部分
1、埃利奧彈奏的鋼琴曲
2、三首Sufjan stevens創作的歌曲,片頭,片尾,和中間表白後的第二天,埃利奧流了鼻血,奧利弗出門,埃利奧見人就問你看到奧利佛嗎,在家裡院子的樹下等奧利佛到天黑,嘴裡含著那條和奧利佛一樣的項鏈。
等到自己陷入到神情恍惚,電影響起起了這首歌《Futile Devices》
瀑布遊玩《Mystery of love》
片尾曲《Visions of Gideon》
3、背景音樂
坂本龍一作曲
坂本龍一,1952年1月17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日本歌手、曲作者、音樂製作人、演員、鋼琴師,[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作曲專業學士、音響研究科碩士。1983年,主演戰爭劇情片《[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並為其配樂,該配樂獲得了第3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獎,《M.A.Y.in the Backyard》就是其中的配樂。
表白之前,埃利奧偷偷跑到奧利佛房間,尋找奧利佛的氣息,在陽台埃利奧緊盯著奧利佛離去的背影《M.A.Y.in the Backyard》
埃利奧給奧利佛寫小紙條《Germination》
埃利奧抽著煙看奧利佛跳舞《Lady lady lady》
羅馬街頭與陌生女人尬舞The Psychedelic Furs《Love My Way》
等,還有埃利奧向奧利佛示愛的彈奏的鋼琴曲
關於時間1983****年,電影處處有暗示
餐桌上談論大選,爸爸媽媽看電視出現克拉克西,克拉克西1983年8月4日至1987年4月17日擔[義大利總理]
皮亞韋河戰役紀念碑前表白之後,埃利奧帶奧利佛去自己的秘密基地一條小河邊,渴了向以為農婦討水喝,奧利佛看到牆上的畫,畫沒有出現,但他說了貝魯奇,是莫妮卡貝魯奇,義大利國寶級女演員,歐錦賽期間,被英國花邊雜志《男人幫》推薦為義大利國家隊寶貝,事實上,貝魯奇也是很多球員心中的性感女神。
背景音樂
收音機里傳來的當時的流行歌曲
舞會上,羅馬街頭聽到的理查德巴特勒的歌《Love My Way》成為樂隊的標志性歌曲,也是美榜上的第一名。
兩兄弟Butler所組的這支迷幻草皮樂隊。樂隊最初由提姆-巴特勒Tim Butler和理查德-巴特勒Richard Butler兩兄弟於1977年組建於英國倫敦,最早叫做RKO, 後來改為Radio,最後在The Psychedelic Furs 與The Europeans兩個名字中選擇了前者。
④ 請問大佬有坂本龍一:終曲2017年上映的由坂本龍一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坂本龍一:終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cdlcwv5TWGTa-s1tCUiQ
坂本龍一:終曲的劇情簡介· · · · · ·
這部關於日本頂級作曲家坂本龍一的紀錄片,主要按照2012年到2017年的時間順序,剪輯了坂本龍一30年前參與《末代皇帝》等電影以及40年前作為YMO樂隊成員活動的寶貴片段。Coda在音樂術語中是,Coda是一個樂章最後的段落里強調終止效果的樂段。正如有著匠人精神的坂本龍一,願將每部作品都當做生命中的最後一部進行創作。
⑤ 《坂本龍一 終曲》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坂本龍一 終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7euntnBxRlXai3WRyT8t7g
⑥ 坂本龍一的演藝經歷是怎樣的
坂本龍一,1952年1月17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日本作曲家、音樂製作人、歌手、演員、鋼琴家,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作曲專業學士、音響研究科碩士。
1978年,組建電子組合Yellow Magic Orchestra,同年發行個人專輯《Thousand Knives》出道。1983年,主演戰爭劇情電影《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並為其配樂,該配樂獲得了第3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獎。
1988年,為電影《末代皇帝》創作的配樂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1991年,為電影《遮蔽的天空》創作的配樂獲得第4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1992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譜曲並擔任指揮。1994年,為劇情電影《小活佛》原創音樂,該配樂入圍第37屆格萊美獎-最佳影視器樂作曲獎。1999年,創作歌劇《生命》。
2002年,被授予巴西國家勛章。2005年,為劇情電影《東尼瀧谷》配樂。2009年,出版了口述自傳《音樂使人自由》,同年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軍官勛位。2011年,為歷史動作片《一命》配樂。
2012年,獲得第6屆亞太電影大獎-電影傑出成就獎。2015年,擔任劇情電影《荒野獵人》的音樂監制。2017年,獲得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武士獎。2018年,獲得第2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年度亞洲電影人獎。
(6)2017坂本龍一電影擴展閱讀
坂本龍一的早年經歷
1952年1月17日,坂本龍一在日本東京的中野區出生,他從3歲開始彈鋼琴,幼兒園時期創作出個人第一首歌曲《小兔之歌》。1959年,進入東京都世田穀區給田的世田穀區立祖師谷小學就讀。10歲時,從師東京藝術大學教授松本民之助,學習作曲。
坂本龍一中學就讀於世田穀區立千歲中學,高中就讀於東京都立新宿高中。初中時期,他深愛披頭士的音樂,參加過籃球隊,並愛上了克勞德·德彪西的作品。高中時期,並經常逃課去新宿泡爵士咖啡館、看電影、逛書店、參加學生遊行。受左派青年的影響,他迷上了約翰·凱奇和讓-呂克·戈達爾的作品。
1970年,本來和同學們約好一起抵制高考的坂本龍一偷偷報考了東京藝術大學的作曲系,並被錄取。大學時期,他對世界音樂極其感興趣,特別是日本沖繩、印度和非洲的傳統音樂,於是他深入研究了民族音樂學。他還學習了古典音樂,並嘗試使用電子音樂設備。此外,他還在三善晃的指導下進行了一年學習。
⑦ 坂本龍一自述患癌經歷,想要創作音樂直到最後一刻,你都聽過他的哪些作品
1.《末代皇帝》的配樂。《末代皇帝》的導演第一次見到坂本龍一是在戛納電影節,邀請他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坂本龍一來到北京,參與了《末代皇帝》的拍攝。電影拍完半年後,製片人找到他,希望他負責《末代皇帝》全片配樂。對中國民樂完全陌生的坂本,立刻去了唱片店,買了20首中國音樂精選作品,從頭開始聽,用心感受中國民樂的獨特風格。最終坂本共創作了44首歌曲,將西方樂器小提琴與二胡、古箏、琵琶等中國樂器完美結合。完工後,他因過度勞累不得不住院。
⑧ 《坂本龍一:終曲》—— 人生逆旅,追尋不朽之聲的銀發美少年
對音樂只能談得上喜愛,遠遠還談不上了解和狂熱。
屬於什麼都聽,但只求悅耳不求深入的那類人。所以對音樂人的了解也並不見得比廣場舞健將們更多。包括在看到《坂本龍一:終曲》(下文簡稱《終曲》)的影訊時,僅僅只是憑「知道分子」的所謂優勢將那部義大利人攝制的清宮戲與他聯系起來。知道他是一位很厲害的音樂人,可是也早就模糊了那些具有東方韻致的音符,具體是何種味道卻又詞窮語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至於他到底有多厲害以及還有其他什麼成就,一概不知。多少有些說不過去的是,我甚至都不清楚他是何年生人,也不知道這是一部早在2017年便已首映的紀錄片。
在這樣一片雪白的背景下,並不抱有太多興趣地走入了放映廳,像是在執行一項各方都不在意結果的任務。直到隨著影片的走勢和音樂的響起我才突然坐直了腰板,開始對坂本龍一有了一個從輪廓到智識的淺表認知。這要從片中第一首音樂開始,他去「3·11」東日本大地震災民避難所里演奏的曲目其一,原來一早便聽過,且不止一次,甚至不記得是否曾經拷貝過這首曲子了。走出影院後查了下名字,《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對於日本其他的音樂家,如久石讓,也是早聞其聲未知何人,直到宮崎駿和姜文的緣故,才真正去多少關注了一下,卻也是淺嘗輒止。這種情形也只是在《千與千尋》於大陸公映後略有改觀,會去有意識地拜讀相關書籍了。這也很容易讓人想起錢鍾書先生關於雞蛋的那則妙喻。
日前,新聞APP里兩派在爭論中日兩國音樂的優劣強弱。圍觀了幾日,從中島美雪到國樂經典都搬了出來,勉強也算針鋒相對吧。從中發現一個現象,從理性角度審視,絕大多數網友還是會承認自現代以來,日本在音樂方面的確要領先於華語世界,不僅僅只是流行音樂。想到這里,反倒對於這部影片又多了幾分興趣。只是很不湊巧,他在剛剛出完片名後突然宣布患了癌症。
片名的由來?
可能吧。
電影簡介里說這是一種工作態度的反映。我當然也可以將此理解上升到更加崇高的層面,像是從小所接受的教育那樣,將人物無限放大烘托,包括說片名體現了人生見地和真理也不為過。只是那樣一來,就未免太過於強加個人的思想傾向,這畢竟還是關於人物造像的傳記片,而旁觀並不意味著非要去尷尬參與。影片這才只是開始,看看他接下來是如何應對人生之困厄。
既然談到了生死,就只能要自己去面對。「(選擇積極治療)能多活幾年」他坦言,「否則太可惜了」。在罹患癌症前,本在忙著新專輯的推出工作,但一切都被打亂和中止。當身體狀況允許後,他的思想或不如說是思路也發生了轉變,像是原本抓狂的考生突然發現憑空多出了充裕的考試時間。他決定將計劃中的專輯推倒重來。
相由心生
病癒初歸。畫面一轉,莽原肅殺,天地孤影,《荒野獵人》的配樂居然也是他。我正在看一個日本男人與疾患的抗爭,銀幕上閃出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以影帝級演技在雪洞中刻下復仇的宣言。紀錄片里的現實與劇情片的情節交叉穿行的同時,那個日本人譜寫的音樂將二者像鞋帶一樣交叉打結。但鏡頭的口吻處理得並不悲惋凄愴,沒有讓人感到被動和冒犯。雖然大和民族給人的印象總是與多愁善感相交織,但我在這部記錄片里至少目前還未察覺。單是在大銀幕上看到他參與過演出與配樂的那些影片的高清片段都已是一份額外的收獲,只是未曾料到竟會有這么多,如給了他靈感的蘇聯導演大師的作品《飛向太空》也被放入了片中。特別是在看到《末代皇帝》的花絮時,貌似是在一條鄉道模樣的公路上,晃動的卡車敞篷貨廂里,攝制組工作人員穿著中式軍大衣,饒有興致地迎風彈著鋼琴,當年的樂聲不知飄向何處,但今天有幸被我聽取。1987年他在長春電影製片廠內伏案譜曲的畫面,以及中方工作人員圍在鋼琴前看他試音的鏡頭,還有指揮交響樂隊的場景等等,都已一一成為歷史文獻,並出現在面前的這塊銀幕上。
那個時候的他,就像現在寓所牆面上那幅波普風格的肖像一樣,眉眼間夾雜著幾分玩世不恭,一臉壞壞的帥氣。只花了一周時間,就創作了《末代皇帝》的45首配樂,片中回望時充滿了對當年旺盛精力的艷羨之情。但溥儀從不知道的是,除了關東軍,上世紀80年代還有位日本人竟也會這么關心他的退位。
鏡頭拉回到滿頭銀絲的坂本龍一,線條愈趨鮮明的五官,精心修剪的發型和考究的漂染顏色,還有從未滯後半步的著裝品位,都像是雅痞老帥哥在無聲地自我旁白。現今的他面貌看上去依稀有幾分向王學兵靠攏,特別是抿嘴含笑的時候。雖然年歲增長,但那份與實際年齡不符的活力還是隱藏不住,哪裡像是一副病體。
宋人蔣捷的名篇《聽雨》,對人生所歷階段各自況味有著筆鋒極端凌厲地概述,雖然讀來不免如剜肉割心,但可能痛徹也就頓悟。坂本龍一以及那些曾經在鬼門關被踹出門外的逃生者們,是否也會如此看破。
雨中聽雨
「為了不留遺憾」他想了想後又說,「要創作出更多拿得出手的作品」。
養病一載,他學著走出自己,開始向蔥郁濕潤的林木求教,同如毯的草坪問道,一截廢棄的白鐵皮煙囪不曾輕易放過,蟲鳴與鳥語也會讓他出神。尋尋覓覓,敲敲打打,僅看背影,恍若少年。諦聽自然,於是有了師法的念頭,拾音於樂理之外的萬物。變戲法似的去嘗試世間各種聲音的組合,以瓷杵沿著瓷缸外沿輕轉摩挲,用大提琴的琴弓「鋸」類似鑔的金屬樂器,音效古怪難言,還好並未爆發出指甲劃過黑板的那類聲響。他一臉陶醉狀。雖然我完全不能體會到他那份無價的快樂,但還是感受到了愛好的魔力,只因這樣的表情在點鈔的人臉上也曾多次見過。
他說話彷彿更有哲理了,雖然我在放映廳燈光熄滅前並未聽過他的任何言論甚至聲線。聊到了鋼琴的「反抗」,認為那是構成鋼琴的各種材質在屈就後所發出的違心之聲,而非來自本源的心聲。或許是太過深奧,這又給了我長考的理由。
片中有一幕,是他頭頂水桶,站在戶外,尋求與介質接觸時最理想的雨聲,當真是做到了「一任階前」。那位「鬢已星星也」的大師,彷彿也聽懂了什麼是「點滴到天明」。
一直響下去
有沒有不會消失的聲音?那當然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但並不能說不會存在,人本就是因想像力而活。就像他喜歡的《遮蔽的天空》中的那一段台詞「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關於流逝生命的回望,關於各種人生過往的遐想,在記錄片中的那個「當下」看來,都是如此的迫切。「20年?或者10年,也可能只剩1年」,這是他關於自己餘生的猜想。一種緊迫的焦慮感彌漫開來。
他化身為環保鬥士,用自己的方式發聲,也代核武器之父奧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發聲,名為《奧本海默的詠嘆調》的先鋒音樂劇,不斷呢喃,似乎達成了他理想中的「不會消失的聲音」的目標。還有另一種聲音,在他再度來到福島核泄漏區時,透過蓋格計數器(G-M tube)*發出的尖銳的電流警報聲,陡然走高迅疾凄厲,似乎也不會停止。於是,他又去了北極,採拾工業時代以前未經環境污染的潺潺的冰水聲,無窮無止,不斷奔涌。
他還想到了911當天,甚至還拍下了幾張照片,畫面中幾只飛鳥掠過燃燒中的雙子塔,「若無其事」地不知飛向何處。又是一周的時間,只是這一次是整整七天沒有任何音樂響起,這對於他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吧。七天後當他走上街頭聽到的第一首音樂是《昨日重現》(Yesterday Once More)。田藝苗老師在書里講過一個與音樂在災後重建心靈有關的事例, 911事件中一位遇難者的家人在聽到馬友友的琴聲後悲慟失聲,他說聽完一曲後心裡終於釋放出了連日累積的那份郁悶與壓力。
坂本龍一也說了,想要那種「以自然調音」的鋼琴聲來證明世上的確存在不會消失的聲音,於是他在地震災區真的找到了這樣一架鋼琴,被海水浸泡的痕跡牢固地鐫刻在琴身上,而敲擊琴鍵的聲音彷彿是在回憶地震那一天所發生的悲劇。大概這也是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情吧,透過物質本身去傳遞與表達一種情緒。
此刻,影片已臨近尾聲,有關他對生命乃至人生的認知,在這並不算長的片長內,卻讓我浮想聯翩。套用一種過時的句式「留給我的思考才剛剛開始」。關於片中那眾多的曲目,關於他的那張向自然界和巴赫學習的專輯《Async》,關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Tarkovsky)的電影作品,關於重溫《末代皇帝》等影片的議事日程,以及坂本龍一本人的故事,還有「教授」這一綽號,都已經漸漸吸引我了。更重要的一點,《終曲》的續作《坂本龍一:非同步》也已經早早上映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對生命的珍視,其行為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永不枯竭的循環。
或者誠如他所言,以文學的方式去形容的話,不會消失的聲音,「那就是永恆」。( GS )
*蓋格計數器: 一種離子充氣管,在管子的電極上面加上直流電壓,有放射線穿過管內氣體,就會發生放電。(摘自360網路)
參考文獻:
《虞美人·聽雨》(宋)蔣捷
《穿T恤聽古典音樂》 田藝苗
⑨ 沒有女人的電影
很少有電影一個女性角色都沒有出現。
更少的是一部電影的主演全是摩羯座。
1983年,大島渚的電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把David Bowie,北野武,坂本龍一,這三個摩羯座男人聚在了一起。
坂本龍一&David Bowie
而北野武從外貌上看好像基本沒怎麼變……
時隔33年,David Bowie斯人已逝,曾經英俊年輕的坂本龍一也成了白發蒼蒼的大叔,至於北野武,那個在影片最後笑中帶淚溫暖說出:「Merry Christmas,Mr.Lawrence」的日本俘虜,日後成了血腥暴力電影的先驅。
毛姆有句話說:「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影片里的野井因為森嚴的軍令處死了喜歡的人,曾經的戰勝國四年後搖身一變為階下囚……在恢弘的時代下,我們沒有人逃得過命運的手掌。
● ● ●
Merry Christmas,Mr.Lawrence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1983
1942年的爪哇島日軍戰俘集中營,年輕的坂本龍一精緻得迷倒眾生,他演的野井上尉,紳士,有原則:
第一幕出現的時候被驚到:深邃的眼神,立體的五官,全片的顏值擔當:
盡管老了以後也是帥大叔:
和他一起管理這片軍區的還有北野武演的大原上士,相比野井,他顯得粗暴殘忍:
一言不合就讓人切腹:
……只能說北野武太適合演壞蛋了。
在一次審訊俘虜的法庭上,野井太尉作為陪審員審訊新來的俘虜Jack:
導演大島渚用了一個長鏡頭由遠到近特寫野井上尉第一次看到Jack時的眼神,驚訝又緊張:
注視著David Bowie扮演的英國軍官Jack,藍眼睛同樣迷人:
野井上尉在法庭上保住了Jack的性命,讓他暫時和俘虜們關在一起。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英軍俘虜Lawrence。他因為懂日語而被當做翻譯,他在片子里就是到處交朋友……和新來的俘虜Jack成了朋友:
就連凶神惡煞的大原上士也未能倖免於難:
某一年的聖誕節,喝醉了的大原一改平日的凶神惡煞,把Lawrence和Jack的自由當做聖誕禮物送給了他們:
影片的高潮在一次野井要處死英軍俘虜的隊長時,Jack從人群里走到野井面前:
在被夜井推翻在地後,傑克慢慢從地上爬起來,然後再次走到夜井的面前:
這時Jack扳住了野井的雙肩,在所有日軍及戰俘的注視下,輕輕地親吻了夜井的左右面頰:
震驚了全場……從小在森嚴軍隊制度下的野井情緒得到極大觸動,昏倒在地:
英俘隊長雖因此獲救了,Jack卻受到了懲罰,他的身體被縛後被埋在土中,只露頭在地面呼吸等死:
在Jack快死去的晚上,野井來到Jack面前:
此時的Jack已經充血到了頭頂:
野井小心翼翼掏出一把刀,割下了幾縷Jack的金發包揣在懷里,然後按照他幾十年來被訓練好的慣例一樣,向他行了一個軍禮:
眼神是無法迴避的悲傷……
這部片的電影原聲也是坂本龍一的處女作,歌曲<Forbidden Colours>(<禁色>)里無法迴避的悲涼感和此刻野井的心情相吻合……
時隔四年,因為戰爭,野井和大原都成為了英軍的俘虜,在英軍的獄中,Lawrence和大原上士再次相逢,兩人聊起往事,得知野井在死前委託Lawrence把Jack的頭發祭在故鄉的神社中……在Lawrence准備推門離去之時,大原再次喊出那句:「Merry Christmas,Mr. Lawrence」。
只不過這次他沒喝醉。
⑩ 坂本龍一再次患癌! 直腸癌患者如何「與癌共舞」
2014年6月,坂本龍一被診斷出患有咽喉癌。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停止了工作,將自己從沉浸了40多年的音樂中抽離出來,靜靜地思考,接受死亡對生命的重擊。 人們通過2017年上映的紀錄片《坂本龍一:大結局》再次在銀幕前看到了坂本龍一。這部講述他患癌前後5年生活的影片,是他親身經歷的總結。 與死亡的接觸,也是「結束即開始」的重生。 同年,時隔8年發行新專輯《async》,還出版了中文自傳《音樂即自由》。
論天賦,不得不承認,世上不乏不勞而獲的天才。 被譽為「配樂之神」的坂本龍一就是其中之一。 在性格上,他溫和謙虛,心中始終為全人類著想。 福祉和未來; 在知識方面,他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 因其淵博的學識和優雅的氣質,被親切地稱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