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什麼抗戰電影好看
1、《血戰湘江》,該片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由陳力執導,王_、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主要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為了掩護黨中央順利渡過湘江付出了巨大犧牲,從而讓黨中央成功突破敵人封鎖線的悲壯故事。
2、《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更多關於什麼抗戰電影好看,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da3a1161582539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B. 抗日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1、《紫日》- 抗日戰爭末期(中國) :
《集結號》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張涵予、王寶強、廖凡等主演的傳記、歷史、劇情類型的電影,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2008年,張涵予憑借該片獲得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劉恆憑借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09年,該片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同年,該片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馮小剛憑借該片獲得最佳導演獎,呂樂憑借該片獲得最佳攝影獎,王黎光憑借該片獲得最佳音樂獎。
C. 十部抗日戰爭電影推薦 抗日電影讓大家銘記那段歷史
1、《七七事變》,本片講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後經過。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我軍嚴辭拒絕後,日軍開槍向我軍射擊、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也標志著我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
2、《黃河絕戀》,電影講述八路軍戰士與日寇鬥智斗勇,護送美國飛行員到根據地的故事。二戰後期,一名盟軍飛行員的飛機被日軍擊中,迫降在長城腳下。生命垂危之際,他被八路軍救下。並由一名女軍醫等人護送去根據地。 橫渡黃河,歷經波折。一路上飛行員和女軍醫情愫暗生。然而,突如其來的日軍,卻對他們展開了瘋狂阻擊。
3、《捍衛者》,講述抗日英烈姚子青,率六百壯士守衛戰略要地寶山縣的故事。
4、《一個和八個》,九名犯人以待罪之身迎擊日寇。
5、還有《太行山上》講述總司令朱德率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
6、《明月幾時有》講述日據時代的香港,小人物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1940年代,香港被日軍佔領、時局動盪。妙齡少女方蘭陰差陽錯加入革命隊伍。並與進步青年劉錦進,護送一批重要文人逃離香港,返回大陸。
7、《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抗日戰爭初期,富家子出身的空軍少尉天偉,在執行任務時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成功逃脫但身受重傷的他,迫降在一個小山村,被村姑小禾所救。之後,身份懸殊的兩人日久生情,在這個戰亂時代相戀了。
8、《我的上高》講述上高會戰時期,上高的普通民眾支援抗戰、痛擊日寇的感人故事。
9、《五月八月》在戰亂年代,一對姐妹孤苦無依、四處避難的催淚故事。五月和八月,是一對感情要好的姐妹。從小生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之中。然而,戰爭粉碎了她們的生活。日寇侵華,父母接連被殺害。姐妹倆幾經輾轉,經歷艱苦的難民營生活,波折的避難逃亡之旅。
10、《紫日》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時,一個中國農民、一個日本女孩、一個俄羅斯女軍官。三個不同國籍、不同政治立場的青年,陰差陽錯陷入一場叢林冒險。
D. 2017好看抗日戰爭片電視劇大全
為了銘記歷史,很多電視台在抗日戰爭紀念日來臨之際播放了關於抗日戰爭的電視劇,其中最為好看的是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2017好看抗日戰爭片電視劇大全,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擊流
西北剿匪記之擒狼
密查1938
面具
人民子弟兵
長河落日
戰地槍王
9月3日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個值得揚眉吐氣的紀念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紀念日。有關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雖尚無法律依據,但是,根據歷史事實與相關協定,也應是每年的9月3日。原因在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部分;中國不僅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而且是“同盟國”的發起者中美英蘇四大國之一,並且,在重慶還成立了“同盟國遠東戰區指揮部”。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以3500萬人的犧牲,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2/3以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 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可是,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霸權與話語霸權下,在他們的眼裡,歐美往往就是全世界,歐美標准就是世界准則。所以,便有人錯誤地把每年的5月8日和5月9日定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英國《衛報》曾報道過說,1945年後的冷戰使人們難以把蘇聯的貢獻融入西方對戰爭的集體記憶里,然而,“在西方對二戰勝利過程的描述中,蘇聯不是惟一一個被排除在外的國家,中國也有大約2000萬人由於日本入侵而喪生,是中國軍隊拖住了亞洲戰場上的日軍,然而“這是一段幾乎不為西方所知的歷史”。
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多時發生錯誤。過去,在很長的時間里,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往往把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的第二天――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連政府部門也曾發生了失誤。
中國也把每年的9月3日,作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同時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予以紀念,這也是不甚妥當的。甚至,還有許多人並不知曉“9·3”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有人調查指出:知道“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的國人恐怕不到一成。情況好一點的,則是把它當成了9月2日,不少國人記住了5月9日的二戰歐洲戰場勝利紀念日,而忘記了“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但戰爭結束後,中國很快陷入內戰,所以這個日子的喜慶氣氛被沖淡了許多。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每年都進行慶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舉辦一些活動。1995年9月3日,適逢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到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晚上還舉行了一個有很多中央領導人和抗戰老兵參加的大型晚會。
而在某些學者和民間人士看來,“八一五”、“九一八”和“七七”更值得紀念。這使得本來沒有爭議的事情發生了分歧。究竟應該在哪一天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研究人員趙剛接受采訪時說:“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日子,但我認為8月15日更有意義,因為中國是對日作戰的主要戰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
8月8日,民間網站“愛國者同盟網”發出倡議,號召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日。該網站負責人王錦思透露,他們在兩會期間曾委託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幼麟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隆重紀念抗日戰爭,紀念“八一五”和“九一八”。議案提出,全國抗戰紀念地免費開放,紀念日全國默哀,國家領導人出面講話。王錦思說:“全國人大給了答復,說議案是積極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
一直以來,沈陽市在9月18日都有紀念活動,汽笛長鳴;12月13日,南京也全市拉響警報。但這些都是地方性而不是全國性的活動。 2003年九一八紀念日前夕,中國各界人士聯名發出呼籲: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舉行國家級紀念大會;每年的9月18日,全國大中城市鳴響警報3分鍾,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國舉行慶祝活動。參加聯名呼籲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國史學會原會長戴逸教授、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教授等知名學者,也包括馮錦華(中國大陸首次保釣行動總聯絡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殺受害者)、耿諄(日本花岡勞工暴動領導人),以及抗日烈士後代和普通百姓等。
在2002年和2003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上,也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議在抗戰紀念日舉行全國規模的紀念活動。
那麼,為什麼法定的勝利日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呢?湯重南教授認為,宣布9月3日這個日子為紀念日的是國民黨政府,解放戰爭時期對這個事情不願意多說,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多提。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承認抗日戰爭是國共合作的一次抗戰,是中華民族的統一抗戰,但不可忽視中國共產黨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個過程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過程應該越短越好。”他說。
E. 國慶節快到了,那麼關於新中國成立的電影有哪些
1,《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2,《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譯、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3,《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4,《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是由韋廉、沈東、陳健執導,王伍福、宗利群、李樹生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於2005年8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
5,《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F.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上映了哪些電影名
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上映的電影有《少年楊靖宇》。
《少年楊靖宇》是2015年出品的勵志電影,由張文藝執導,栗思涵、康帆、杜旭東、高翔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少年時期刻苦學習,與地主惡霸李二鳥不屈不撓作斗爭,以及上小學後在進步教師領導下,參加反帝愛國活動、抵制日貨、焚燒日貨等英勇事跡。影片於2015年9月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6)2017國慶抗日戰爭電影擴展閱讀
《少年楊靖宇》劇本從楊靖宇1905年2月出生,寫到1923年7月他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離開家鄉到開封省《少年楊靖宇》以楊靖宇少年時期的真實經歷為素材,經藝術創作而成。
故事從楊靖宇1905年2月出生講起,到1923年7月他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離開家鄉到開封省立第一工業學校求學結束,其中的智斗反動學監和假洋鬼子,組織帶領進步青年學生張貼抗日宣傳標語、上街遊行示威、火車站焚燒漢奸商人的大批日貨等壯舉,顯示了主人公倔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剛毅品格。
G. 中國抗日戰爭電影大全
《血戰台兒庄》
中國大陸首部正面描寫國民黨抗戰的戰爭巨片,製作非常精良,公正客觀,在海外的影響力很大。影片高度還原了當時的軍服和武器,其嚴謹的程度是國內其他抗戰片遠遠不能及的(即使官方政策片《大決戰》也免不了有搞錯軍服和武器之處)。
《鐵血昆侖關》
是《血戰台兒庄》的姐妹篇,感覺遠不如《血戰》。本片曾在西班牙電影節上獲獎,並被破例連映兩場。
《梅花》
台灣四大抗戰片之一。講述八年抗戰期間百姓們的生活,帶有些詩情畫意,更難得的地方在於片子中對愛國人士的刻畫有著更深的層次,就連敗家子也有愛國的一面,可惜的是本片的日軍沒有使用日語,稍顯遺憾。ps:主題曲很經典。
《英烈千秋》
台灣四大抗戰片之一。張自忠的個人傳記,拍得有些意識形態,片尾處還對共產黨進行了貶低。
《八百壯士》
台灣四大抗戰片之一。林青霞的成名作,片中她扮演的是楊惠敏(林青霞和她本人見過面)。影片中搞錯了一些武器裝備,引起了抗戰老兵的不滿。
《七七事變》
雖然意識形態很濃,日軍也說著一口漢語,但片子拍得還比較嚴謹,主要人物包括在盧溝橋上第一個以身殉國的排長,都有確切可查的事跡,現在中國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認真了。
《大捷》
很多人認為《集結號》是第一部表現士兵怯懦一面的國產影片,但其實早在90年代的《大捷》就已經突出了這一點。雖然是個好題材,但其實影片的拍攝水平很一般。
《三毛從軍記》
《三毛流浪記》的抗戰版,上世紀的經典搞笑巨作,片子對國民黨進行了醜化。
《天若有情ⅲ烽火佳人
》
天若有情系列的第三部,劉德華主演。
H. 求中國十大抗日電影
《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中國抗戰打出第一槍,中華民族進入全面抗戰階段。影片再現了這一歷史時刻。
《 南京大屠殺》
1937年 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城,我無辜同胞被屠殺總數達 30 萬人以上。電影真實再現了這段慘無人道的屈辱歷史。
《 西安事變》
影片反映了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產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 血戰台兒庄》
中國大陸第一部描寫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作戰的影片。1938 年春,日軍向徐州進犯。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在台兒庄一線率中國守軍全線反擊,將日軍全殲於台兒庄外。
《 烈火金剛》
本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排長史更新等人和敵後武工隊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抗日武裝,在冀中平原與侵略者展開了神出鬼沒的襲擊戰、對抗戰,最終殲滅了敵人。
《 地道戰》
革命戰爭題材作品中別具一格的佳作。生動展現了抗日軍民的智慧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
《 鐵道游擊隊》
抗戰時期,山東臨城棗庄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鐵道游擊隊,他們專門在交通線上打擊、牽制敵人,被老百姓稱為飛虎隊。
《 地雷戰》
這是一部極具娛樂性的戰爭片。以1944年抗戰時期膠東根據地為背景,描寫趙家莊村民們如何利用地雷來打擊日寇。
《 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
《 小兵張嘎》
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兒童軍事題材影片,再現了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投身抗戰的故事。
I. 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1、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