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灣2017年外國電影票房
外國票房還是很高的。
2017年台灣票房前十名中《速度與激情8》以6.508億新台幣的票房收入奪得榜首,票房遙遙領先其他影片,觀影人次267萬次。《王牌特工2:黃金圈》3.335億新台幣,觀影人次140萬次,排名第二。《神奇女俠》2017年票房收入3.332億新台幣,觀影人次141萬次,排在年度電影第三位。其餘上榜電影有:雷神3:諸神黃昏——3.139億(132萬次),蜘蛛俠:英雄歸來——2.953億(125萬次),新木乃伊——2.867億(120萬次),金剛:骷髏島——2.566億(108萬次),美女與野獸——2.513億(108萬次),生化危機:終章——2.478億(101萬次),正義聯盟——2.452億(101萬次)。
海外電影在台灣還是很受歡迎的。
Ⅱ 電影行業的現狀以及就業前景是怎樣的
一、電影行業的現狀
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而此前一直占據世界電影市場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計票房僅20.89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18.45%,創40年來歷史新低。
2020年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盡管中國電影總票房因疫情影響比上年減少68.23 %,但中國電影票房仍然以29.83億元的好成績,遠高第二名北美8.94億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績。
二、電影行業的就業前景
電影學的就業前景很好,就業率也不錯。畢業生主要到廣播電視,新聞宣傳部門,電影行業,娛樂行業等從事電影的製作、策劃等工作。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仍需時間恢復
2015-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前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良好,電影票房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5.4%;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受到重創,2020年票房僅有約204.2億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後,電影產業將逐年回歸正軌。
Ⅲ 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如何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情況是非常不容樂觀的。這都是由於今年疫情原因的影響,足足有大半年在今年電影院都沒有開門。現在雖然開門了,但是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一、今年年初整個地球都遭受著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本該是新一年美好的開始,誰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卻肆虐在這個地球上。很多國家很多人民都遭受這個病毒的影響,在那段時間幾乎每個人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直到現在疫情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但是還是遠遠沒有消失。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的情況依然是非常的慘淡,非常的糟糕。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Ⅳ 影視投資靠譜嗎
首先說什麼是影視投資:
政策條例明確提出了,要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及個人,以資金投入的方式參與到影片的攝制中。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什麼叫電影投資?相信只要我們搞清楚了這點,對我們在參與電影投資的選擇上也會大有裨益。《電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幾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具體辦法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制定。
具體如下:
第一期院線分紅。在影片下映後3個月左右,出品方會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來計算票房,將在3-7個工作日內把盈利分紅打向每一位投資者預留銀行賬戶中;
第二期網路版權收益分紅。影片在院線下架之後,到網路平台(比如: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播放,這些平台以全資(一次性買斷)或點擊量的方式為出品方結算收益,點擊量為每個2-3塊錢。
第三期:電視台版權收益。這個大家也很熟悉,比如CCTV6套電影頻道,每天都在播放電影,電視台播放同樣要購買電影的播放版權。
第四期:海外版權收益。這一塊的收益類似我們國內的院線票房收益進行計算,就像海外的影片比如《海王》在我們國家上映一樣,我們中國的電影,也要走出國門。
票房會不會造假?
(1)票房是以中影公布的為准,隨時可以在網路上查到並且是實時公開實時更新的,所以票房的真實性這一方面是不用懷疑的。
(2)票房造假的目的在於利用電影高熱度的假象製造營銷事件,吸引更多觀眾進入影院觀看電影,擠壓同期上映的電影。
但這種票房不是憑空出現的,同樣需要製片方或發行方自掏腰包購買,無論票房有無作假,對於投資人來說不存在任何影響。
以上僅個人觀點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Ⅳ 請問中國的電影市場到底有多大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2021年中國票房結構
疫情後電影產量大幅度回彈
2016-2019年,受益於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電影生產規模總體呈現波動增長。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國產影片數量大幅下降,僅為301部。2021年,受益於全國疫情的有效管控,行業復甦較快,截至12月底,國產影片數量突破新高,達到740部。
我國電影產業票房依賴嚴重
目前,我國電影產業依然嚴重依賴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的佔比較低。不過,從國內影院非票房收入佔比來看,各大院線公司的非票房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在不斷提高。其中,萬達電影的非票房業務發展最好,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萬達電影實現非票房收入12.74億元,其中廣告收入5.98億元,占總營收的9.50%,商品消費收入6.76億元占總營收的10.74%,合計佔比20.24%;其中廣告收入毛利率為10.50%,商品銷售收入毛利率為39.72%。萬達電影致力於「多維度發展非票房業務」,不僅舉辦一些專屬活動,如跨界合作故宮食品、哈根達斯等品牌,還有大力拓展咖啡業務,覆蓋14個城市。
總體來說,2021年我國電影產業在疫情後恢復較好,但在收入結構來看,對於票房收入的依賴程度依舊較高。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Ⅵ 為何很多中國影片未能上映
MediAdvertising (HK) Ltd 影片《西遊降魔篇》 媒體研究公司藝恩咨詢(Entgroup)在最近發布的中國電影業年度調查報告中說,去年中國製作的745部影片中,只有315部(佔42%)得以在影院上映。 中國的這一比例遠遠低於美國。 據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 ,美國2011年製作的818部影片中有近四分之三的影片最終在影院上映。 藝恩咨詢報告的發布正值中國電影業形勢好轉之際。據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中國最近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 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與此同時,國產熱賣影片《人再 途之泰囧》(Lost in Thailand)和《西遊降魔篇》(Journey to the West: Conquering the Demons)最近的大獲成功讓中國很多人感到樂觀,認為本土電影人可能終於打破了好萊塢大片對電影市場的把持。《泰囧》和《西遊》都打破了今年的票房紀錄。 但分析人士和觀察人士說,那麼多的國產影片未能在影院上映,這說名我們電影業仍面臨著限制。 據藝恩咨詢研究員Kady Yang說,最基本的限制之一是屏幕數量不足。Yang說,中國影院的容量非常有限,排片計劃非常緊張。她指出中國有3,680家影院,共有13,118塊屏幕。據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美國有逾39,500塊屏幕。 最近三部雷鋒傳記片占據了全國各地的影院資源,盡管有的城市 沒有賣出一張票。 然而,據清華大學媒體專家尹鴻說,另外一個問題是除主要城市外,放映非主流影片的小影院在中小城市幾乎完全沒有。他說,和美國不同,中國缺少藝術影院,不適合普通影院放映的另類影片無處放映。 中國電影人力爭自己的影片能夠在影院上映需要冒很大的風險。據政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電影票房從2002年的不到人民幣10億元(合1.608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人民幣100億元。據藝恩咨詢的報告,去年中國電影票房達人民幣171億元,同比增長30.2%,今年有望達人民幣230億元(合37億美元)。 盡管中國電影票房有很大一塊被外國影片占據,但中國電影製作人有理由感到樂觀:藝恩咨詢說,2012年在影院上映的國產影片數量同比增加了33%,增幅創歷史新高。 報告還說,2012年,中國觀影人次達4.67億次。這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不過仍遠遠低於1979年。據國有媒體說,當時10多年的文革壓制的需求一經釋放,將觀影人次推高至293億次。 分析人士說,在缺少更多高質量本土影片的情況下,很多人選擇在家看電影和電視劇,意味著中國電影業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知名影評人周黎明說,非一線城市的很多生活富裕的人多年來從未到影院看過一場電影。
Ⅶ 喜歡看國外的電影還是國內的電影
拋開愛國而言更喜歡外國電影
1.美國電影 緊張刺激的氛圍和毫不拖沓的劇情發展,優良的特效製作技術和個人英雄主義等吸引著國人的眼球。迪士尼、環球、華納兄弟等都代表著行業的最高水平,漫威創造《復仇者聯盟》《鋼鐵俠》等關於超級英雄的系列電影也不斷席捲內地的電影票房。
2.印度電影 最近幾年來印度輸入內地的電影以現實主義題材居多, 阿米爾汗作為印度電影的領軍人物 創造出許多高評分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以教育為導向,《愛與毀滅》詮釋了愛與信仰的主題 ,《芭提雅的顏色》反映青年關心社會現實的問題。近年來印度電影以在內地佔領一席之地。
3.還有例如韓國擅長感情細膩的電影,《熔爐》《素媛》提出了兒童性侵的嚴峻問題。《釜山行》《鐵線蟲入侵》等災難電影擅長細致的刻畫人物情感,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例如日本的動漫產業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數,《千與千尋》《龍貓》《你的名字》等電影將「二次元」帶入人們的世界,並且收獲一大批忠實粉絲,日本的動漫產業已成為支柱產業。
Ⅷ 豆瓣2017年度電影榜單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海邊的曼徹斯特 《至暗時刻》網路雲電影-在線觀看-超清BD1080P|英語中字(2017) 愛樂之城 [天才槍手][2020][全集][泰劇] 目擊者之追凶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海邊的曼徹斯特
鏈接: https://pan..com/s/1BuqQJsK9fKaATmdEWgUIrQ 提取碼: bf4m
《至暗時刻》網路雲電影-在線觀看-超清BD1080P|英語中字(2017)
鏈接: https://pan..com/s/1B06cUvdIMYxO35Vw6FHrow
愛樂之城
鏈接: https://pan..com/s/1GE2iwbDc3zcUtD0l_t_vyA
[天才槍手][2020][全集][泰劇]
鏈接: https://pan..com/s/14Iha_t1xWhCIohUIHASVNQ
目擊者之追凶
鏈接: https://pan..com/s/1dkAy601p4Q0l256qZpwJRA
Ⅸ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Ⅹ 中國大數據影片有哪些
靜水深流,空山鳴響。2017年的農村電影放映在平穩的大背景下,整個體系在向平衡、多元、差異、活躍的方向提質增效,進入了一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的「精耕細作」時期。農村電影市場在2017年度展現出的新需求、新變化,不僅對電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探索農村電影放映新機制、提高發行方活力和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電影市場必然將像其他鄉村產業一樣,迎來一個充滿新潛力、新價值與新可能的黃金機遇期。
發行主體集中化趨緩,平衡化向前
2017年度,發行方表現出「大局穩定、整體接近、小眾崛起」的特點。
從總體格局看,無論是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影片數、被訂購總場次還是被訂購總金額方面,都處於「幾家獨大」的狀態,頭部發行方占據了八成左右的比重。
從發展趨勢看,各發行方在被訂購場次和被訂購金額上的差距又有所減小,分布更加集中,頭部在各方面所佔的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整體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對於那些發行影片、被訂購影片較少的「小發行方」來說,市場也提供了機會。不同發行方的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都表現出擴大趨勢,今年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較高的發行方大都是被訂購影片數不高的「非頭部發行方」,說明在大的「二八格局」下,其他發行方並沒有完全被馬太效應束縛,依靠優質的影片也有機會獲得較好的訂購場次和版權收益,彌補在發行影片數量上的不足。
推薦影片
2017年度,主題放映活動共推薦了225部影片,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劇情、動作、戲劇、愛情、犯罪、戰爭、古裝等類型。
主題放映活動推出了許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影片,在各類熱門影片中,被推薦影片佔2017年度訂購量TOP50影片的30%(15部),占故事片TOP200影片情況的23.5%(47部)。
推薦效果
主題活動所推薦影片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平均訂購場次、平均訂購金額遠超過所有影片的平均水平。
被推薦影片數量上僅占所有被訂購影片總數的6.04%,全年被訂購了2152228場,占訂購總場次的21.64%,總訂購金額24043949元,占總訂購金額的25.46%。
年度總結穩中有變,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農村電影放映事業在2017年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調整加快」的階段,從發行到訂購的各個層面都表現出了「穩中有變」的特點。
2017年度,農村電影訂購總場次首次突破1000萬場,增幅高達12.99%。但也要看到,若將較為特殊的公益廣告的場次不納入統計,本年度訂購總場次、訂購總金額幾乎與去年持平,分別還有0.11%、0.7%的下降,訂購情況的「穩」正反映在這里。不同以往的是,2017年版權有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和版權非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版權非補貼影片的場次佔比達到了64.99%、金額佔比達到了73.37%,達到了歷年之最,反映出了公益因素和市場因素更加深入地結合。
2017年的影片供給十分豐富,可訂購的和被訂購的影片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1.55%和6.67%,但也要看到,影片訂購率保持穩定,影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平均訂購金額與往年也基本一致。在「穩」的背後,新片、大片的表現都要優於往年,占總數10.58%的新片,貢獻了52.59%的訂購場次和48.44%的訂購金額,大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訂購金額更是所有影片平均水平的160.72%和232.41%。這一穩一變之間,反映出了農村群眾的觀影偏好進一步與城市接軌,對影片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省份、院線、放映隊等放映終端的數量、分布等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省份之間的差異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顯。各省份的訂購場次差距減小的情況下,訂購金額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訂片均價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故事片平均訂價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5倍,反映出了各省份在訂購影片的種類、價 格上存在偏好甚至態度的不同。而放映隊平均活躍度的差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省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落實情況、固定化程度等。
對於發行方來說,2017年度的格局仍維持著「幾家獨大」。在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場次、被訂購金額和版權收益等方面,前五名的發行方基本占據了80%左右的份額,「二八效應」明顯。但從趨勢上說,眾多非頭部發行方的份額加速提升,發行方之間訂購情況的差距有所減小,而發行方單片平均收益的差距卻大幅提高,2017年度出現的《戰狼2》《勇士》等優秀影片,讓發行影片數較少的「小發行方」也能獲得較高版權收益,顯示出農村電影市場里「大魚不通吃」的機遇和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平穩鞏固,還是調整變化,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仍然保證了將社會效益和文化惠民放在首位。2017年發行的4部公益廣告總訂購量達1304781場,占年度總場次的11.60%,在廣大農民群眾中有效宣傳了新時代、新思想、新政策。民族語譯制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新發行的32部譯制影片100%被訂購,充分體現了「為映而譯」。作為引導、調控農村電影放映的有效手段,主題放映活動同樣效果顯著,200多部積極向上、質量精良的影片在平台的推薦下,獲得了占總數21.64%的訂購場次和25.46%的訂購金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升農村電影放映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