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播稿 百度知道
校園廣播影視節目《浮光掠影》第一周節目文字稿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每周二下午與你准時相約的影視節目——《浮光掠影》。這也是我們新學期的第一期影視節目,在這里,我們要送上一句遲來的問候,祝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裡有新的氣象,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中,能給予我們的節目更大的支持和關注! 好,一段音樂過後,讓我們一起來進入到今天的主題中!
有人說她是貓,她的眼睛任何時候都熠熠閃光;有人說她是薄荷,她的笑容隨時隨地讓你透心清涼,有人說她是小品文,輕靈含蓄言簡意賅。她潛入無數人心底,不老地笑著,不老地美麗著,她是你的摯愛至親,卻和你一年又一年地捉迷藏。她,就是我們今天節目的主人公,張曼玉。
張曼玉,1964年出生於香港,八三年獲港姐亞軍的張曼玉,步入影視界剛剛幾年,就成了眾多知名導演們心目中的寵兒,先後與王家衛、許鞍華、徐克、爾冬升、關錦鵬合作拍片。她是獲獎最多的香港女演員,獎項包括四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四次台灣金馬獎,以及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處女作:(電視劇)《畫出彩虹》 (電影)《青蛙王子》 成名作:《緣份》
獲獎作品:《不脫襪的人》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人在紐約》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得金馬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2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銀熊獎
1964年9月20日出生於香港,8歲時隨家人離港赴英國生活多年。17歲到港遊玩被星探發現。1983年獲香港小姐亞軍,由此進入影視界。1985年,她在《警察故事》中嶄露頭角。1988年,她在王家衛《旺角卡門》中的演技更大獲好評。她曾與眾多著名導演合作,其中包括許鞍華的《客途秋恨》、徐克的《青蛇》、爾冬升的《再見王老五》、關錦鵬的《人在紐約》和《阮玲玉》。在香港女演員中,她得獎最多,獎項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共四次,台灣金馬獎四次獎項與及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獎項。她亦參與演出法國電影,如Olivier Assayas的《迷離劫》, Anne Fontaine的《功夫之王》。2004年在法國片《清潔》中的優秀表演,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張曼玉是目前唯一獲得兩個最重要的歐洲電影節影後的華人演員。
張曼玉,剛出道時寡淡僵硬。然而她後來的滄桑都蛻變成了美麗。
看張曼玉十年影集,漸入佳境,起始是花叢中的一朵嫣紅,最後變成最精萃的一滴金黃色的花蜜——這樣的美女,正是一句西諺的注腳:所謂美女,是時光雕刻成的。"
有評論家指出,張曼玉最大的優點就在於,能在塑造千面人物的同時又展示出屬於角色的特有魅力,而能做到其中的一點,就足以使一個演員獲得成功了。
也許我們已經不記得張曼玉獲過4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4次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獎項,但《阮玲玉》里她的美麗哀愁、《滾滾紅塵》中她的靈動慧黠、《新龍門客棧》里她的潑辣狐媚、《花樣年華》里她的隱忍孤寂……如果要贊嘆這個女人經年雋刻的恆久魅力,感謝吧,一個是生活,一個是電影。
那麼,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一起來體會以下所謂的從花瓶到影後的磨練。
第1章 花瓶歷史
時間:1984—1987年
代表作:《緣份》、《警察故事》、《A計劃續集》
經典語錄:「什麼是電影,我不知道。」
張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於香港,9歲時隨同家人移居英國,1982年回到香港,1983年報名參加當年港姐選美大賽,榮獲亞軍和「最上鏡小姐」,其後和無線簽約兩年,出演的首部電視劇是《畫出彩虹》。第二年,張曼玉被邵氏公司看中,主演《緣份》一片。從1984年到1988年共演出了近30部影片,產量之高在新人中實在是不多見。尤其1988年一年就演出了12部電影,創下一個不大不小的影壇奇跡,張曼玉也因此獲得了一個「張一打」的外號。可是當別人問她什麼叫做電影時,她只能瞪著大眼睛裝天真。
從倫敦某書店收銀員、香港某百貨公司營業員兼模特兒到1983年的「港姐」亞軍,盡管1984年張曼玉憑借在影片《緣份》中清新自然的表演,榮獲了頗有預見性的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盡管《警察故事》走紅之後得到眾多觀眾的喜愛,但銀幕上的甜美笑容,標志性的可愛兔牙,秀麗的外形也讓她落了個「花瓶」的綽號。
第2章 演技歲月
時間:1987—1992年
代表作:《不脫襪的人》、《阿飛正傳》、《人在紐約》
經典語錄:「我知道,明星只是一時,演員才是永遠的。」
一個成功的演員,都會遇到個慧眼識珠的導演。就如同希區柯克之於格蕾斯.凱莉,張藝謀之於鞏俐,昆汀.塔倫蒂諾之於烏瑪.瑟曼。張曼玉的伯樂是王家衛。1988年她和王家衛合作《旺角卡門》,梁朝偉最記得那時張曼玉是多麼憂心忡忡,因為對王家衛的即興的拍片方式心裡沒底,她每天都會私下問梁朝偉:「怎麼回事?」「我的角色到底是怎樣的?」通過出演《旺角卡門》里的阿娥,張曼玉明白了自己的魅力在於收斂。隨後,她憑一部《不脫襪的人》奪得了演藝生涯的第一個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關錦鵬導演的《人在紐約》又讓張曼玉一舉登上了當年台灣金馬影後的寶座……
第3章 影後時代
時間:1992—1997年
代表作:《阮玲玉》、《新龍門客棧》、《青蛇》
經典語錄:「一個好演員,什麼角色都能勝任。」
到了《阮玲玉》時代,在那一年張曼玉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張曼玉,她說那個時候自己就是阮玲玉了。《阮玲玉》不僅讓張曼玉同時獲得金像、金馬兩項大獎,並且使她成為奪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的第一位華人女星。《東邪西毒》里,張曼玉化身為為愛凋謝的女子,完美印證了亦舒筆下「她比煙花寂寞」的落寞氣質;之後,張曼玉又進駐《新龍門客棧》,她詮釋金鑲玉成了經典,當身裹薄紗的她從樓上盤旋而下,便讓人深深記住了什麼叫風情萬種;到了《青蛇》,張曼玉大大顛覆了傳統故事裡小青忠貞不二的形象,塑造出一個純真與慾望化身的經典。
第4章 花樣年華
時間:1997年至今
代表作:《迷離劫》、《甜蜜蜜》、《花樣年華》
經典語錄:「所謂美女,是時光雕刻成的」!
就在張曼玉的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她卻開始行動低調起來。1997年,她遠赴法國主演了法國新銳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迷離劫》,一年後兩人在法國共結連理。此後,接片銳減的張曼玉特地挑選了陳可辛的《甜蜜蜜》作為婚後的第一部影片,舉重若輕、絲絲入扣的表演使她再一次成為金像、金馬的雙料影後。當年張曼玉獲得金馬影後時評委會感嘆:40多年來,沒有一個女演員可以將文藝片演繹得如此精湛!之後又是王家衛,正是他用《花樣年華》恣意而又內斂地表現了張曼玉的美麗,演技轉換得不動聲色,已是趨於完美,接下來就是張藝謀的《英雄》中身懷家仇國恨的奇女子、《清潔》里前後形象反差極大的艾米莉。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張曼玉說:「我是一個很倔強、很固執的人,艾米莉也一樣。比如她求朋友幫忙,如果別人推三阻四,她會馬上說『OK,沒問題,我去找別人』,我不覺得女人一定要依賴男人,艾米莉身上有很多我的影子。」
一個女人在歲月與鏡頭里不斷地修正著自己,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不會隨時光被遺忘的優雅風骨與美麗。
談到未來,張曼玉說:「在《清潔》裡面,艾米莉總是飄來飄去的,我的生活狀態和她很像,今天在香港,明天去紐約,後天到巴黎,然後又在北京……我不能給自己做計劃,否則將來就不會有驚喜,就像對影後的期待也是這樣。其實我的心態還是和20年前一樣,讓每一天過得豐富那就足夠了。」
相信:每個人看到的張曼玉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看到的張曼玉都和張曼玉不同。
第一次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張曼玉應該是在《旺角卡門》,她清瘦,神情落寞。那時她還年輕,一張不施粉黛的素凈的臉,有一種青春特有的飽滿。她愛上了一個不能給她安全感的男人。我一直都忘不了她與劉德華的調笑的小動作,男人作勢撩她的裙子。她閃開。並不色情,只是親昵。他們都微笑著,但是都心事重重。男人即將離開,籠罩著她的是一種不祥的預感。她送他上公交車,沒有說出挽留的話。她目送汽車選去的目光很憂傷。他果然沒有回來。一直想著這個沉靜中透著堅強的女人。為什麼不加挽留?是因為看到了宿命的不可更改嗎?這是一個對宿命沉默的女子。線條婀娜而單薄。
在《宋氏三姐妹》中,張曼玉的年齡變化很自然。從年輕時的清新純美,到中年時的端莊肅然。她在大街上奔走呼告,反對強權的形象讓我贊賞不已。那是一個堅定有力的女性的聲音,一個試圖沖破社會的傳統的束縛,解放自己的中國新女性的形象,一個獨立思考的堅強不屈的女性的精神力量。這是我們看到的另一個張曼玉,面貌堅毅,聲音鏗鏘。
最無距離感的張曼玉在甜蜜蜜中。她就像我們鄰家的女子,有一些平凡的虛榮,一些小小的野心,一些小伎倆。她就生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演繹著所有普通的女人的生活。她們並不引人注意,但她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精神世界,有對愛情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有貌似平凡但是朴實無華的生活理想。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雨中叫賣鄧麗君的CD,無人問津之後的淚水。其實,每個人的夢想和為夢想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尊敬的,不論這個夢想多麼微不足道。這是我們看到的另一個張曼玉,平凡的小女子,為了一個小小夢想一直努力爭取。
花樣年華是一部不得不提的電影,無論對於王家衛,梁朝偉,還是張曼玉。那個身穿旗袍緩緩走過雨巷的女子,她像一個影子,從海報、壁紙上走下來,表情總是看不清楚。形象大過了人物本身。花樣年華的名字也在暗示,一切只是年華的一種偶合,一種交錯,沒有前因和後果,只有相遇,再互相走過。上海的小胡同和雨都讓人壓抑,只有行走在巷子里的她讓我覺得輕靈飄逸。那個總是在躲雨時遇到的男人和眼神交錯,都代表不了什麼。據說電影拍的足夠剪成若幹部,可以有很多種情節和結局,王家衛選擇的這種,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觀眾喜歡的一種,遙望,剛剛感覺到手掌的溫度就放開。這是我們看到的又一個張曼玉,變換的旗袍的顏色,就如流轉的時光,而人走過年華的渦流,早就學會了淡漠,不會被卷挾而去,那種風姿綽約,只是留給自己的影子。
有網友說,最美的張曼玉出現在東邪西毒里。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物都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而張曼玉代表了美的極致。她倚在窗邊,衣服是桃花的顏色,眼波迷離,就像瀲灧的流光。所謂醉生夢死,不過是一個玩笑。寂寞深入骨髓,成為生命的最深刻地標記。影片中她最後的那句話,她問黃葯師,你和他那麼好,為什麼不告訴他我在這里。你為什麼那麼老實。她躺倒在卧榻上,伸展為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歲月悄然流過。她死在愛怨的無盡糾纏之中。這是我們看到的最美的她,因為一場名為愛情的劫難和固執的驕傲,把年華交給寂寞一點點摧折。
2. 關於青春的廣播稿
第一,廣播稿要符合聽眾的心理。
也就是說,你要寫的是哪一種類型的廣播稿,主要聽眾是哪一類人。我們常見的是運動會的廣播稿,課間廣播。說起來,運動會上的廣播稿運用特別多。是那個階段的運動會廣播稿,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定適合聽眾的心心理。還有社區廣播,還有宣傳國家政策,地方規定的廣播,很多定向聽眾的廣播電台的廣播等等。
第二,廣播稿的開頭要有稱呼。
這一點和第一點是緊密結合的,聽眾是誰,你的廣播的稱呼就得相對應才對。
第三,廣播稿的稱呼常用用第三人稱 。
這是常識,除了一些尋人啟事,尋物啟事之類的,一般都要用第三人稱。也有用第二人稱的時候,比如那種致某某的廣播稿,是需要第二人稱的,個別時候用第一人稱。
第四,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主題。
廣播稿一定要先把稿件的主要內容上來就說清楚。一開始就把事情的結果說明白,吸引人們聽過程去,或者把這個廣播的重要內容說出來,接下去是解釋,闡述。
第五,廣播稿語言要簡練准確。
廣播稿要讓人聽起來入耳,就得多用短句,簡單明了的句子,不能用那些長句,或者是句式麻煩的句子,讓人聽起來費勁。
第六,廣播稿的感情要真摯不做作。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IQFXhSLYh40765_pPhjh2g
3. 積極向上的廣播稿300字
潑墨書香,文采飛揚。這用來形容我們的青春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曾幾何時,我已不再是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孩子。脫離了那繽紛絢爛的童年時代。伴著窗外小孩子的歡聲笑語,我在書海中嗅著墨香,品著中華古韻。隨張曉風在植物園中欣賞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清荷;與冰心相約於岸邊觀賞著漫山遍野的白薔薇,和畢淑敏一起帶上靈魂去旅行,憑心玩轉芝加哥。追溯上古,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古國文化流傳不息,與蘇子瞻明月當空把酒問青天,在東籬窗旁聽易安一曲斷腸凄歌,跑馬古道看馬致遠一生遊子愁深,風沙旗下望辛棄疾戎馬當先。
我的青春就是這般的天天向上,我的青春就是這般的文采飛揚!
4. 廣播稿大全200字
學會為自己鼓勁,就是給成功增添砝碼.
學會為自己鼓勁,就是給成功之路上多放置一塊墊腳石.
任何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上帝是公平的,正因為如此,才讓烏龜頂著自不量力的罵名,自信地接受了高傲的兔子的挑戰,路途漫漫,烏龜給自己鼓勁成了動力的源泉,讓它毫無爭議的戰勝了目空一切的兔子.為自己鼓勁,讓自己穿過困難的荊棘;為自己鼓勁,讓自己跨越困難的溝壑;為自己鼓勁,讓自己戰勝駭人的巨浪;為自己鼓勁,讓自己翱翔在蒼穹的寧靜中;為自己鼓勁,讓自己稽留在成功的王國中.
讓我們把這一份信念深入自己細胞的每一個罅隙中,變對成功眷戀不舍為牢牢把握,讓我們為自己鼓勁,讓我們穿越障礙,走向成功!
5. 關於電影的廣播稿
表知道。。。嘻嘻
6. 關於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推薦詞廣播稿
宮崎駿的作品雖然互有參差,但風格卻十分統一,每一部作品拿出手都有其值得一說的地方,宮崎駿動畫觀後感.似乎貼上「Ghibli」或者「宮崎駿」的標簽,這部影片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在此選取宮崎駿作品幾個時期的代表作——分別是《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龍貓》(とないのトトロ)和《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並以此為依託來就宮崎駿的作品做一些評析,也是淺嘗輒止的欣賞.
7. 廣播稿的格式怎樣寫
廣播稿屬於新聞的一種,它包括新聞的一些特性。首先,一篇完整的廣播稿就必須包括新聞的六要素:即五個「W」和一個「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其次,還要具有新聞的四個特點:即快、真、短、新。1、報道快。即報道要及時,要第一時間拿去報道,不要等過了幾天才拿去,那就沒有新聞價值了;2、事實真。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中的人物、時間、地點、數字等都要求准確無誤,絕不能道聽途說或是憑空捏造;3、篇幅短。短,就是語言簡明扼要,但簡短要以內容充實、敘述清楚、重點突出為原則;4、內容新。「新」,指發生在一、兩天之內的事件,同時,角度也要新,要選擇新的報道角度,發掘新的東西,給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
簡要的分析:
1、廣播稿要寫標題。好的標題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廣播能有一個好的標題,那麼就會給人以好的印象。廣播稿的標題不一定要求必須要有文采、詩韻,但應盡量反映整個報道的主題,讓人聽了題目就能明白整個報道的大概內容了。希望同學們養成寫標題,寫好標題的習慣。2、廣播稿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3、廣播稿應該報道的是已經發生或是正在進行的事實,如果不是重大活動或會議等,就沒有必要報道其計劃、籌備工作。4、注意人稱的使用。廣播稿應該以第三人稱來寫,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稱來寫。5、避免犯一些簡單的語法錯誤。6、一事一報。一篇廣播報道一件完整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要把幾個報道放在同一篇廣播稿報道,從而使其混雜化了。一篇一報可以使內容更集中化,單一化。7、廣播稿應該統一使用格子信箋或是使用列印稿,這是最基本的要求。8、注意書寫。
切忌:a.使用同音詞 b.文言詞語用得多 c.行文使用括弧
8. 國慶節廣播稿100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瞬間,國慶節隨著涼爽的秋風向我們走來,秋天的季節是五顏六色果實累累醉人的豐收季節。國慶節到來,人們的容顏都會如花一般的燦爛,因為收獲的節日都裝滿開心快樂祥和。秋天本事四季中平常不過的季節,就是開國大典把它編寫了歷史紀念冊。從此,金秋就成了至高無上的象徵,金秋的季節烙上了最熱烈的光輝一頁。
下面請大家隨著我們的腳步,由**為大家介紹一下國慶節的由來。
中國國慶節的由來
每年國慶,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有的還要擴大慶祝。為慶祝國慶,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
9. 12.4法制宣傳廣播稿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很高興能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普法工作的重大意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談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或多或少的對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紀是一個法制社會,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生活將無法正常的運行。也許有些人對此會不以為然,認為人應該擁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個有規則、有規矩的社會中生活,你能不顧一切地去追求這樣的自由嗎?當然不能!做為一個社會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在這個社會里,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我們所擁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約束下的自由,如果沒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麼我們也不會擁有自由。法律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它的束縛。有了法律,社會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則我們將生活在一個混亂的世界,想像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麼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們就應該要遵守法律,遵守規則。
我想通過這么一說,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來就應該要學法了。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告訴我們凡事要講道理,如果我們人人不講理,那我們的國家將是怎樣一副場面,這個國家怎能還稱其為一個國家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法律意識,提高我們的法律素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我們不但要好好學習它,還要合理的運用,才能更好的遵紀守法,維護自身的利益。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朝著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方向在努力。國家一直在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教育公民自覺守法,並且學會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對於執法機關,普法的意義則在於能促使執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職能,懲治違法犯罪份子,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來,我們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電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樣,有很多原來對法律一無所知的人,如今都能運用法律來尋求一個說法。隨著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深入的開展,使得人民群眾逐漸接受了法律意識的培養,並自覺自願地運用法律。我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並且從事著基層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我沒有什麼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傳教育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效,總結其中的一條經驗,那就是大家都懂得了「學法用法,從我做起。」
應該會有很多人同意我的這個看法吧?有句古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點滴小事,積累成山。別看這「學法用法,從我做起」,說著容易,可要真正做到,還是得有很強的法律意識和覺悟的。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質修養的體現,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做了一個好公民,也或許在不經意間你就違反了規章制度。舉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當你在過馬路的時候,你有沒有嚴格按照交通規則呢?「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的規定你有沒有銘記在心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體現公民的素質和修養。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學法用法,遵守法律,進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會形成大家都來學法用法,大家都遵紀守法的大好局面,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有越來越好的治安環境和社會秩序,違法犯罪活動就會大大減少,人民群眾就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我們的國家就會逐步成為健康、文明、法治的國家,這不正是我們普法的目的所在嗎?
同志們,為了我們的國家,為了我們的社會,為了我們自己,請記住「學法用法,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