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佰》點映票房破千萬,是否能扛起華誼兄弟的扭虧大業
據國內某中型證券公司媒體分析師介紹,假設《八佰》總票房在14——22億元之間,製片方份額占凈票房的36%;假設華誼兄弟票房占總票房的45%——60%,據測算,《八佰》可帶來約2.08億元至4.36億元的製作收入;假設發行方的發行份額占凈票房的6%——8%,華誼兄弟的發行佔100%,據測算,“八佰”將為華誼兄弟帶來8400萬元至1.76億元的分配收入。《八佰》總共可以為華誼兄弟帶來約2.92億元——6.12億元的單獨賬戶收入。
三、影視行業復產復工工作有序推進:
華創證券指出,隨著疫情逐步好轉,電影行業復產復工有序推進,而相關部門也出台了對電影產業的稅收扶持政策。未來有望出台多方扶持政策,行業有望加速復甦,走出低谷。同時,疫情期間大量影視公司被關閉和注銷,行業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龍頭影視企業將受益。國信證券研報進一步指出,長期看票房回報率,而“內容為王”的邏輯不變。從盈利角度看,預計影院上市公司將在明年一季度迎來轉折點。
從長遠來看,決定票房的核心變數是票價、銀幕數量和上座率。其中,票價在37元左右波動,銀幕數量的短期目標是回升至8萬元。出勤率根據內容和防疫情況而定。按照長期上座率在12.5%——13%的樂觀預期,明年國內票房有望突破700億元。從月度增長來看,相關影視公司華誼兄弟增長33.54%,中國電影上漲4.79%,光線傳媒上漲12.26%,萬達影業上漲8.07%。
② 華誼兄弟出現的巨額虧損,造成虧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華誼兄弟造成巨額虧損的真正原因有很多,首先2018年,影視行業經歷了一系列的規范、調整和優化,對各大影視企業都帶來一定的影響。其次這與華誼兄弟的管理層以及業務能力也有很大關系。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華誼兄弟第一季度凈利潤虧損近9400萬。公司稱主要是因為電影業務缺席春節檔,上映影片不達預期以及劇集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等導致。
③ 150億的鴨子飛走了,憋屈的華誼兄弟配叫影視老大哥嗎
「煮熟」的鴨子飛了
2016年12月6日晚,停牌74天的華誼兄弟兄弟發布公告稱,正式終止此前籌劃的收購英雄互娛部分股份的收購事項。公司股票將於12月7日起開始復牌。
「太讓人驚訝了」,這是不少行業人士聽到這一消息時的第一反應。而有專家認為此次交易失敗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英雄互娛的高估值。根據停牌前的股價計算,英雄互娛的市值已經超過150億,比一年前華誼兄弟兄弟首次收購其股份時增長了近60億。而如果華誼兄弟兄弟參考新三板上的定價,華誼兄弟兄弟顯然將付出更高的對價。
其實,華誼兄弟與英雄互娛早有淵源。2015年11月,華誼兄弟兄弟便宣布以19億元入股英雄互娛,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0%。這也是華誼兄弟兄弟近年來最大的一筆投資。
當然投資英雄互娛也為華誼兄弟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數據顯示,英雄互娛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實現凈利潤2.17億元,凈利率高達57.56%。相比華誼兄弟當期3.58億元的凈利潤,英雄互娛當期就為華誼兄弟貢獻了投資收益4129萬元,佔比11.5%,功不可沒。
不得不承認的是,財務上的收益也讓華誼兄弟有了繼續收購英雄互娛的野心。
但是這一收購行為並不被大家看好,華誼兄弟打的「影游聯動」牌也許看起來更像一個華而不實的抽象概念。因為在中國市場,游戲改變成電影,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而IP改編成游戲,失敗案例同樣不勝枚舉。
因此,即使收購成功,華誼兄弟取得效益也僅僅是財務上的,對其長遠發展和戰略互動影響一般。
「老大哥」被趕超
作為第一批上市的影視股,華誼兄弟兄弟當之無愧的獲得了「創業板影視第一股」的美譽。縱觀華誼兄弟兄弟的發展歷程,這個靠廣告業務起家,靠電影上位的公司,在民營發行行業的地位無人可撼。
憑借在業界摸爬滾打20年的經驗,華誼兄弟兄弟先後捧紅了李晨、范冰冰等圈內一哥一姐,加之手握葛優、馮小剛等一線大牌明星和導演,其在業界不僅呼風喚雨,更出盡了風頭。
然而,這一切在2014年開始戛然而止。當時,資本對於行業的介入開始讓各路明星開始蠢蠢欲動,紛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而這也是華誼兄弟始料未及的。此外,電影圈還殺出了萬達院線和光線傳媒,這些後起之秀讓其如坐針氈。
毫無疑問,在星源積累和影視發行等發面,華誼兄弟正在被競爭對手趕超。而這一切在最近的馮小剛與萬達因為《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罵戰中可見一斑。
自從萬達35億美金並購傳奇影業,並打通了電影製作和發行院線的全部產業鏈,就註定了其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企業。截止2016年5月,萬達已經成功穩坐中國電影院線老大的地位。其在國內擁有影院311家,2700塊屏幕。2015年,萬達院線占據全國總票房份額的13.5%,高於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然而不巧的是,本就在發行院線方面不佔優勢的華誼兄弟卻偏偏得罪了萬達這棵「搖錢樹」。華誼兄弟被指挖萬達牆角,使萬達主要負責影視業務的前副總裁葉寧跳槽至華誼兄弟擔任CEO,這一事件也讓兩家結下了「梁子」。
7月15日,萬達出品的《快槍手》和由華誼兄弟出品的《陸垚》同日上映。數據卻顯示,首日《快槍手》在萬達的排片高達32.57%,而《陸垚》僅有5.25%。同樣,11月份《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再次「遇冷」。這不僅印證了萬達和華誼兄弟的關系,更表明了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渠道方面的劣勢。
而在電影製作方面,華誼兄弟又迎來了以光線傳媒為代表的主要競爭對手。2015年以來,光線傳媒將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電影製作方面。這家公司投資過《美人魚》、《泰囧》等多部成功的電影,其創始人王長田也曾多次在采訪中表示公司在未來堅持做電影發行的決心。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光線傳媒以5部電影5.6億元的成績位列民營發行公司的第三名。2016年中報顯示,當期光線傳媒實現營業收入7.22億元,同比增長74.27%;凈利潤實現5.81億元,同比增長216%。
顯然,以萬達影院和光線傳媒為主的後起之秀開始對華誼兄弟形成了夾擊之勢。那麼,面對「後起之秀」的圍追堵截,華誼兄弟的策略又是什麼呢?
大手筆收購擴張
華誼兄弟在面對危機時,選擇的方向是並購。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華誼兄弟擁有三大造血業務板塊,分別為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為了給這三大業務提供持續的支持,華誼兄弟建立了自己的投資平台和投資團隊,為下一步發展進行積極的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2015-2016年期間華誼兄弟做了很多周邊行業的投資,除了對英雄互娛的收購,還以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的美拉傳媒。2016年更加快了發展步伐,先後成立華誼兄弟點睛動畫有限公司和增持華誼兄弟創星股份。
同時,華誼兄弟還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比如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購買香港上市公司中國 9 號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布局線上線下的醫療保健和健康產業的運營,以及影視節目的投資業務。通過控股子公司華誼兄弟樂恆,以受讓老股及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韓國SIM 公司26.50%的股份。
不言而喻,一系列的收購讓華誼兄弟確實嘗到了不少甜頭。2014年年末華誼兄弟的總資產僅為98.19億元,凈資產僅為56.8億元。而今年公布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上市公司總資產為196.55億元,凈資產為101.47億元,比起兩年前翻了一倍還多。
未來到底在哪?
持續不斷的收購讓華誼兄弟有了亮眼的財報,但是並購帶來的不利方面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金融資產佔比的不斷升高,伴隨的卻是不斷下滑的業績。截至2016年三季度,華誼兄弟兄弟的收入為21.52億元,凈利潤為7.38億元;而競爭對手萬達院線的收入規模卻高達84.37億元,凈利潤為11.48億元。
不斷的收購,僅僅增加了資產規模卻沒有加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是華誼兄弟當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據中國經營網記者報道,公司上半年盈利50389.66萬元,凈利潤預計為25194.83萬元~37792.25萬元。根據公司2015年財報,2015年上半年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5億元人民幣,因此2016年同期預計下降25%~50%。在業界看來,這也將成為華誼兄弟自2009年公開上市以來,跌幅最大的半年。
整體來說,華誼兄弟一系列大手筆的收購並沒有給公司帶來明顯的效益,協同效應更是微不足道。
也許,作為吃瓜群眾,我們不知道日後的華誼兄弟是否會因為今天的戰略布局實現爆發式的增長。但IT時代網認為,這家在業界叱吒風雲二十餘年的公司,相比注重短期財務上的收益,未來在方向性改如何選擇也許才是其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④ 馮小剛對賭失敗 將向華誼兄弟支付2.35億元業績補償款
欠債,還錢,馮小剛接連登上熱搜。
5月17日,剛剛公布年報的華誼兄弟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
問詢函中提到,2015年,華誼兄弟收購了馮小剛、陸國強的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美拉」)。
按當時的協議,東陽美拉2020年度承諾業績為經審計的凈利潤不低於17490.06萬元,
但實際凈利潤為552.38萬元,未完成業績承諾,將根據協議進行補償。
而華誼兄弟年報顯示,到2020年末其他應收款中應收業績補償款余額為16804.29萬元,
上年末為0;2020年度營業外收入中股權補償收益為11763.00萬元。
交易所追問:華誼兄弟根據協議約定說明馮小剛等業績承諾方
應向公司補償的具體金額是多少?
5月24日,華誼兄弟回復了「馮小剛業績補償款」一事稱,
東陽美拉老股東馮小剛已根據協議約定,
以現金的方式按期支付1.68億元的業績補償。
加上2018年對賭未完成補償的0.67億元,
馮小剛在為期五年的對賭中,
累計支付給華誼兄弟2.35億元補償款。
「華誼兄弟的天下,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
華誼兄弟與馮小剛的結緣始於馮小剛的第三部賀歲電影《沒完沒了》。當年,這部電影創造了3300萬的票房收入,位列1999年國產電影票房第二名,也是王中軍那年投資的三部電影里唯一賺錢的。對此,王中軍感慨:「如果沒有馮小剛,我可能就不會做電影了……正是馮小剛這部片子,讓我看到了希望。原來電影並不是都賠錢,也有的是可以賺錢的。」
自此,華誼兄弟認定了馮小剛,不僅以一年400萬元的高價簽下了馮小剛,更是將自身定位從廣告公司向電影公司轉型,長期投資馮小剛的電影。
在長達十年的蜜月期中,雙方聯手拍攝了1999年的《沒完沒了》、2000年的《一聲嘆息》、2001年的《大腕》,到2003年的《手機》、2004年的《天下無賊》、2006年的《夜宴》,再到2007年的《集結號》、2008年的《非誠勿擾》、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其單片票房均擠進了年度前三,甚至還拿過三次年度票房冠軍。馮小剛成了圈內炙手可熱的名導,華誼兄弟也迅速成為國內影視公司的龍頭。
2009年,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價飆至90元,市值一舉突破120億元。《招股說明書》顯示,馮小剛的《集結號》和《非誠勿擾》兩部影片約占華誼兄弟電影業務收入的40%和總營業收入的18%。華誼兄弟副董事長王中磊曾說:「華誼兄弟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
雙方合作一榮俱榮。
「凈虧」3.7億華誼和馮小剛對賭什麼?
2012年上映的《1942》成為馮小剛第一部賠錢的商業片(總投資2.5億,票房不足4億),此後兩個交易日內,華誼兄弟市值蒸發13億人民幣。盡管如此,華誼兄弟還是決心更加深度綁定馮小剛。這年12月,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剛剛成立兩個月的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馮小剛持股99%,陸國強持股1%)70%股權——「東陽美拉」當時的資產總額僅為1.36萬元,負債總額為1.91萬元,凈資產為-0.55萬元。但最終估值卻高達15億元。
對賭協議規定,2016年東陽美拉的凈利潤需達到1億元,從2017年到2020年凈利潤每年增長15%——即2016年至2020年每年稅後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1.15億元、1.32億元、1.52億元和1.75億元,5年總計6.74億元。若未能完成要求,馮小剛需同意於該年度的審計報告出具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補足目標公司未完成的該年度業績目標之差額部分。當時就有股民發問,如果對賭失敗,馮小剛是不是還能凈賺3個多億?
5年來,東陽美拉先後實現的實際凈利潤為1.05億元、1.17億元、6500萬元、1.64億元和560萬元,據此計算,馮小剛3次完成對賭目標,2次失利,累計需補足華誼兄弟2.35億元。
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即使5年內東陽美拉完全不盈利,馮小剛也「只」需賠償6.74億元,還能收入3.76億元。如今賠償完2.35億元後,馮小剛尚有8.15億元落袋為安。
華誼兄弟是平白無故當了冤大頭嗎?至少在當年看,這場賭局華誼兄弟是有勝算的。雖然資產為負,但東陽美拉實際上是一家輕資產公司,利潤很大部分來自馮小剛個人出品的電影票房和個人代言費、綜藝費,等等,因此東陽的業績主要受到馮小剛作為導演的口碑、票房號召力以及他個人的聲譽的影響。「二十多年來,馮小剛個人票房發展到32億元左右,且如今東陽美拉儲備的各個項目都是『馮氏系列喜劇』。這樣別人做不了的項目,其IP資產非常有分量。相比其他電影是有保障的,市場號召力會很強。」當年,華誼兄弟在解釋為何收購這家公司時說。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華誼兄弟10.5億元買到的不是公司,而是馮小剛的IP。
2015年的華誼兄弟,算盤不可謂不精:最好的結果,5年間東陽美拉如期完成對賭,馮小剛的金字招牌不倒,華誼兄弟不但可以每年獲益,而且所握有的這家公司70%的股權也會隨之升值;最壞的結果,東陽美拉5年對賭失敗,馮小剛凈賺3.76億元,可憑馮小剛的招牌,5年之後,這家公司70%的股權還不值3.76億元嗎?
華誼兄弟沒贏
馮小剛沒輸
其後的故事介於最好和最壞之間。
2016年,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最終票房只有4.79億,排在國內票房第30位。那一年,華誼兄弟首次出現虧損——財報顯示,其多項重要財務數據同比下滑,主業甚至虧損4000萬。
2017年,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取得14.23億的票房,東陽美拉的凈利潤為1.16億,和其他華誼兄弟的控股子公司相比維持了較高的水平。
2018年,因范冰冰「陰陽合同」事件風波,《手機2》項目擱淺,業績承諾也隨之泡湯,馮小剛自掏腰包支付了業績賠償款0.68億元。
2019年,馮小剛導演《只有芸知道》,票房成績僅1.56億,勉強完成當年的業績承諾。
2020年,馮小剛沒有拍攝電影,東陽美拉凈利潤為560萬。
5年之後,華誼兄弟和馮小剛相互的依存度也不再緊密。在華誼兄弟2020年至2021年度片單計劃中,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春天一歲》被排在陸川的《749局》、周星馳的《美人魚2》和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之後。至今,這部電影尚無新消息。
作為導演的馮小剛已經轉移戰場:2020年愛奇藝悅享會上,馮小剛以網劇《南轅北轍》導演身份出現。在接受公眾號「影視獨舌」采訪時,他解釋了自己拍網劇的原因:「電影因為時長原因,要求每一場戲都是一個果實,所以就需要修剪,這枝不要,那枝不要,根本就沒有長樹葉的空間。所以當時愛奇藝說到劇集時長的靈活性,我就動心了。」
不過,馮小剛的「賠款」加上網劇的收益都無法幫助華誼兄弟走出困境——華誼兄弟2020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10.48億元。至此,2018年至2020年三年間,華誼兄弟已經累計虧損61.95億元。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短期借款16.85億元,長期借款11.06億元,負債合計68.57億元。為此,王中軍自去年開始便不吝變賣私藏名畫、豪宅以迴流資金,今年4月還因被限制高消費登上熱搜。
在5月17日深交所《問詢函》發出的連環19問中,除了馮小剛的欠債,深交所還要求華誼兄弟說明: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及判斷依據?公司是否存在短期或長期償債風險,並列示公司持有的子公司股權及影片收益應收賬款作為擔保物的明細,說明如果相關擔保物被強制執行,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公司風險應對措施?
這些,華誼兄弟還未給出答案。
⑤ 電影「一哥」華誼兄弟3年巨虧62億,華誼兄弟為什麼會虧損這么嚴重
華誼兄弟是國內電影行業的“一哥”,曾經多次投資馮小剛的賀歲電影,慢慢在娛樂圈打開了局勢。不過現在的華誼兄弟處境並不好,根據新聞報道他們三年巨虧62億,雖然2021年扭虧轉盈,但實際歸母凈利潤也不樂觀。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疫情,二是大量的溢價收購。實際產生的利益,並沒有滿足商譽,就出現了巨額虧損。
雖然產生了巨額虧損,已經有減持和轉讓的跡象,但是從兩兄弟和公司的回應看,這並沒有給他們造成太大影響。很多人稱公司存在無法償還即將到期的借款,官方也直接給出了否定,可以看得出實際情況並沒有部分網友所說得那麼慘。現在公司還有下一步的計劃,說不定很快就能扭虧為盈,實現凈收益。
⑥ 盛極一時的華誼兄弟影業現在怎樣了
你好,華誼兄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紅起來的,已經好幾十年了,這些年也沒看香 港的片子,估計它也在走下坡路了,沒有什麼新的、出名的作品了,慢慢就會淡出人們的視野了,謝謝。
⑦ 華誼兄弟發布半年報業績報告,公司是如何扭虧為盈的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會通過互聯網的平台看到很多我們非常感興趣的消息,尤其是其中針對於華誼兄弟發布半年報業績報告,這件事情也是在網路上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並且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華誼兄弟的公司已經有虧為盈,這就讓很多網友對此非常的好奇,究竟是怎樣做才做到這樣的地位?實際上最主要的改變的方式就是因為華誼兄弟現在注重內容的生產,影視項目不斷檔。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實際上華誼兄弟這一次之所以能夠讓公司轉虧為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投資了大量的電影和電視劇,並且取得了不錯的票房,為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收入,這也是華誼兄弟改革最重要的一部分。
⑧ 華誼兄弟被強制執行3億,華誼兄弟如今的困局與什麼有關
他們做這個,做那個,哪個賺到錢了?都沒有!電影是他們主要業務,自從前任3以後。就基本上沒有好片了。全劇終
⑨ 華誼兄弟從當初的龍頭公司,到如今的債台高築,究竟經歷了什麼
截至2018年年底,華誼兄弟的總資產為185.4億元,與初期相比下降了8%,凈資產為87.03億元,比初期下降了9.92%。對比華誼兄弟巔峰時期的市值,目前已出現了斷崖式的額下跌。
這是華誼兄弟子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巨額虧損。盈利能力下滑和信譽減值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在1月23日跟阿里簽署協議,向阿里借款7億元,還款期限5年,每年支付利息。上市公司借款度日,可想而知華誼現在的資金問題有多緊張。
要說華誼兄弟的興起,就離不開馮小剛這個人。1994年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兩人合夥成立了華誼兄弟。1997年因為馮小剛的賀歲片《甲方乙方》成功打入電影行業,混得風生水起。隨後華誼兄弟開展了電影電視、藝人經紀、音樂、 娛樂 等領域的業務。九年後成立了華誼兄弟傳媒集團,開始了華誼最巔峰的時代。
2006年到2008年之間,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的收入中,華誼佔了15.57%,僅次於中影集團。2009年華誼兄弟在深交所上市,股票開盤即大漲。截至收盤當天,華誼兄弟的股價為70.81元,上漲了147.8%。
然而風光背後總是暗藏著危機。隨著華誼兄弟股票的上漲,就有專家指出華誼兄弟提前透支了三年的股價。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初的風光也抵不過現實,華誼兄弟早就不是那個市值超800億的影視巨頭了。
其實華誼的危機早就有了端倪。最早出現問題的就是明星業務這一塊。曾經的華誼兄弟擁有這影視圈的半壁江山,明星藝人包括黃曉明、李冰冰、周迅、鄧超等76位明星,在 娛樂 圈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長。先是著名經紀人王軍花合約期滿帶著一批藝人離開了華誼,包括陳道明、夏雨、梁家輝等人。接著在2010年左右,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等人又紛紛離開華誼自立門戶。當家明星的接連離去,給華誼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畢竟藝人經紀和相關的業務收入佔到了華誼兄弟總收入的31.1%。將近三分之一的佔比,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提到華誼的關鍵人物就不得不提到馮小剛。王中磊說過:「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影視方面也是華誼兄弟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收入。2012年,馮小剛的電影《1942》電影票房不理想,華誼兄弟的市值兩天內就蒸發了13個億。隨後發行的多部電影都沒有出現亮眼的票房成績。
電影投資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拍好了賺得盆滿缽滿;拍不好就血本無歸。隨著電影票房的不理想和眾多明星的離開,華誼兄弟開始打算改變過度依賴電影票房的局面。
2013年,華誼兄弟開始推出了自己新的戰略計劃:去電影單一化。開始發展互聯網、實景 娛樂 等業務。實景業務的代表就是華誼兄弟電影世界。但是文旅項目並不好做,而且佔用巨資,短期內都不會有顯著的收益。
華誼兄弟的去電影化並不成功,電影方面的發展也陷入困境。2014年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僅有2%,十部電影中最高的一部電影票房只有2.3億。2015年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好轉,僅有一部《尋龍訣》表現較好。同年年底,華誼兄弟開始回歸電影行業。
想要重新開始電影,首先要有演員有導演。鑒於華誼之前的當家明星都離開了,華誼開始著手解決演員的問題。首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浙江東陽浩瀚 娛樂 有限公司。華誼花了百倍溢價收購這家公司,主要是因為這家公司有多位明星股東,包括李晨、楊穎、馮紹峰、杜淳等。
重新發展電影之後,華誼兄弟在電影方面有了一些起色。《芳華》、《前任3》等電影給華誼帶來了幾十億的票房收入。2017年華誼的全年營收達38.7億元,同比上漲了10.49%。
除了影視、藝人方面,華誼兄弟的股價情況也不容樂觀。去年6月開始,華誼兄弟的股價就出現了低迷狀態,市值跌了110億元左右。
此前多方面發展不利,2019年華誼兄弟將著手進行資產處置。逐漸剝離發展不良的板塊,回籠資金,重新回到影視製作方面,提高作品的內容。
這個問題,給你看張圖吧。
10年,華誼的負債從1.62億增加到100億,增加了60多倍!
10年,華誼的凈利潤從5800多萬增長到12.18億,增長了僅20倍,但在近幾年開始出現嚴重下滑, 特別是伴隨著負債的進一步降低,凈利潤竟然就出現了虧損 。
所以, 基本可以得出,前10年的高利潤增長是通過高負債、高財務杠桿換來的 。在宏觀經濟全面去杠桿的環境下,只要一動杠桿,利潤必然出現崩跌。
這一點也可以從華誼連年高企的財務費用得到佐證。10年,華誼財務費用從300多萬,增長到了3個多億,增長了100倍。
在這么高的財務杠桿的作用下,華誼仍然沒有保持一個穩定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反而呈現的是連年下滑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就是說,華誼這些年,當財務杠桿越加越大的時候,它的賺錢能力反而下降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稱它是一家好公司嗎?還是行業的龍頭嗎?
以上是華誼在財務上,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另一方面,會看華誼的 歷史 ,也就只有那麼幾部經典作品,《士兵突擊》、《集結號》、《天下無賊》,後來的作品還有幾部能達到這幾部高度的?
影視業開始剛開放時一窩蜂虛假繁榮景象。現在影視開始回落了。就算你是神仙也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政府穩定壓倒一切。自然影響到影視業的投資生存環境。國產片每年幾百部都是虧損的。投資 娛樂 公司又有多少錢虧呢?
當下是中國影視業的寒冬,據說曾經幾百個項目同時拍攝的橫店,現在不到十個項目還在拍攝,好似「死」城一般。
曾經有2萬多個影視傳媒公司,這一年多來,倒閉了三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不斷地倒閉之中。
上市的30來家影視傳媒公司之中,除了歡瑞世紀,大多在虧損之中,華誼是中國民營影視公司的老大,目前情況的確很不樂觀,特別《八佰》的撤檔,真可謂雪上加霜。
3月28日,華誼兄弟(300027.SZ)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營收35億,同比下降9.55%;凈利潤8.08億,同比下降17.21%。
上市八年以來,華誼兄弟首次出現業績下降。是偶然的「馬失前蹄」,還是積弊終於「顯山露水」?
失去「王座」
想要知道誰是電影領域的王者非常簡單,只要看當下票房、口碑最旺的幾部影片是誰家出品的即可,比如拍出《甲方乙方》、《非誠勿擾》的華誼兄弟。
從2014年開始,華誼兄弟逐漸失去王者地位,集中表現為兩點:寄予厚望的大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能「一炮打響」,比如《搖滾藏獒》、《我不是潘金蓮》;在產業鏈中的角色時常顯得無足輕重,比如《尋龍訣》、《魔獸》。
2013年
回過頭來看,2013年竟然是華誼電影事業的巔峰。《2013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大明猩》、《忠烈楊家將》、《海嘯奇跡》、《控制》、《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制》等8部。除《海嘯奇跡》之外,7部影片總票房為31.2億(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
2013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總票房分別為31.2億和23.2億元,華誼兄弟領先34.5%。
2014年
2014年,華誼兄弟的電影事業出現斷崖式下跌。《2014年度報告》提到《私人訂制》、《前任攻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人間小團圓》、《白日焰火》、《整容日記》、《有一天》、《一個人的武林》、《撒嬌女人最好命》、《微愛之漸入佳境》等7部「主要影片」。此外,華誼兄弟還參與了《整容日記》和《死亡派對》的發行。
2013年7部片子31.2億票房,2014年10部片子還不到9.9億。其中,一手包辦出品及發行的《有一天》上映15天僅獲199.6萬票房。
2014年,光線傳媒投資發行的12部影片總票房達31.4億,相當於華誼兄弟的三倍。其中《爸爸去哪兒》、《分手大師》、《匆匆那年》分別為6.97億、6.65億和5.89億,而華誼兄弟全年只拿出一部票房超過2億的片子。
沒想到光線傳媒會超越華誼兄弟,更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2015年
2014年,華誼丟掉票房冠軍而且輸得很難看,或許是「大意失荊州」吧。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翻篇兒,趕緊翻篇兒!2015年對我來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2015年度報告》中,華誼兄弟提到的影片有13部之多:《微愛之漸入佳境》、《功夫3D》、《奔跑吧兄弟》、《天降雄師》、《失孤》、《少年班》、《梔子花開》、《命中註定》、《三城記》、《前任2備胎反擊戰》《壞蛋必須死》、《尋龍訣》、《老炮兒》。
13部影片的總票房約為43億,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在王中磊期待的2015年,華誼兄弟打的是帶引號的「翻身仗」?
首先,《尋龍訣》、《奔跑吧!兄弟》均由萬達影視主導,華誼躋身「聯合出品」、「聯合發行」之列(當時華誼與萬達尚未交惡),兩部影片對華誼2015年的票房貢獻達18.47億。《微愛之漸入佳境》的8900萬票房是2014年的「長尾」。剔除這三部影片,2015年華誼兄弟總票房僅為23.2億。
其次,光線傳媒2015年票房達56億。雖然光線也有「水分」,但「摻水VS摻水」、43億對56億,華誼未能奪回電影票房冠軍。
最後,華誼兄弟佔主導地位且票房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兒》,兩部影片票房分別為2.52億和9.03億。而光線傳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過16億。
2016年
2016年,華誼的幾部「重頭戲」——《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取得較好的口碑,票房卻不及預期。《我不是潘金蓮》未突破5億、《羅曼蒂克消亡史》僅為1.23億(跨年放映)。
《2016年度報告》提到的影片有:《尋龍訣》、《老炮兒》、《紐約紐約》、《靈偶契約》、《奔愛》、《魔獸》、《搖滾藏獒》、《陸垚知馬俐》、《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等10部,總票房31億。
在一些媒體上,華誼兄弟號稱「全球總票房65億」。#比光線傳媒多1個億#
華誼兄弟沒敢在財報里提這個65億,因31億國內票房中,《魔獸》已經佔了47.5%,而34億海外票房基本全是《魔獸》。
剔除這部由環球影業、傳奇影業、暴雪 娛樂 們主導的美國大片,華誼兄弟的全球票房還不到17億。「蹭大片」的粉飾能力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事不過三,華誼已經失去曾經的江湖地位而且看不到翻盤的跡象。
財務數據折射出「去電影化」
2014年之前,華誼兄弟的自身定位是「影視 娛樂 」公司,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和影院都是一級主營業務,財報會披露每項業務的收入、成本。
2014年之後,華誼兄弟不想只做影視,要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改變公司內外對華誼的認知。於是影視 娛樂 、互聯網 娛樂 、品牌授權成為並駕齊驅的「三大主業」。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成為「影視 娛樂 」的子項,不再單獨披露營收和成本。
2011年到2013年:電影板塊舉足輕重
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是華誼兄弟的「三駕馬車」(後來被統統歸入「影視 娛樂 」板塊)。
電影業務不僅帶來豐厚收入還為華誼贏得巨大聲譽,成為支撐上市公司數百億市值的核心因素。
藝人經紀業務收益不高,且逐年下降。其實,華誼涉足此項業務不為賺錢,而是想在藝人培養、管理上插一手,多少借鑒了香港TVB(邵逸夫開培訓班、辦選美、搞藝人經紀)。盡管藝人成長過程中需要大量幫助、指導,但「家長制」藝人管理模式不一定適於個人利益最大化訴求——華誼的經紀公司能幫助藝人與華誼博弈?
2013年,電影板塊營收突破10億,同比增幅達76.4%。電視劇與電影業務相得益彰。2013年,電視劇板塊營收突破5億,同比增幅36.1%。
在電影業務達到「巔峰」的這一年,華誼兄弟市值於9月創下368億新高,距創業板第一僅一步之遙。
按照後來的劃分,2011年、2012年、2013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91.4%、97.5%、97.6%。
電影產業鏈很長,電影公司可選擇參與一個或多個環節,如出品、製作、發行。出品還是聯合出品、發行還是聯合發行,顯示參與者充當的是主角還是配角。
角色不同,經濟效益自然大不相同。
因此,給華誼帶來聲望和營收的電影業務,在利潤方面卻有些起伏不定:
2011年,電影業務毛利潤僅為6800萬,而電視劇業務毛利高達2.37億;
2012年,電影、電視劇毛利潤分別為2.16億、2.13億,幾乎相等;
2013年,電影業務異軍突起,實現毛利潤5.94億。
2012年,華誼兄弟「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潤率為35.3%,2013年為54.9%。一般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潤率升降一二個百分點都是大事兒,電影公司卻一下子波動了20個百分點!
感到影視業務「靠天吃飯」或許是華誼多元化的緣由之一,殊不知其它行業也要靠天吃飯,比如網路 游戲 。
2014年到2016年:影視板塊權重下降
重新劃分後,「影視 娛樂 」板塊的佳作少、票房不理想,與行業影響力下降對應的是營收增長緩慢。
早在2013年,電影、電視劇、經紀、影院四項業務營收合計已達19.67億。從2013年到2016年,華誼兄弟影視業務營收增長了30.6%,年復合增長率僅9.3%。
「互聯網 娛樂 」曾被寄予厚望,這個板塊主要包括以「華誼創星」為平台的多屏互動業務和「廣州銀漢 科技 」的手游業務。2014年,華誼兄弟「互聯網 娛樂 」一飛沖天,取得7.78億營收,同比增長3222%。表現最搶眼的是銀漢 科技 ,5月份開始並表,半年報顯示收入近7500萬元。
2014年11月,華誼兄弟完成36億元的定向增發,認購者包括阿里(8.08%)、騰訊(8.08%)及中國平安(2%)。
雖然電影業務被光線傳媒搶了風頭,卻同時獲得「AT」認可,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15年,互聯網 娛樂 板塊營收進一步增至8.61億,同比增幅收窄至32.57%。2016年,營收只有6.76億,同比下降21.47%。#不知AT投資華誼是看上了電影還是 游戲 ?#
「品牌授權」本質上是影視產品的「長尾」收入,「影視 娛樂 」板塊黯淡,品牌授權業務的想像空間有限。
2016年報顯示,「影視 娛樂 板塊」收入25.69億,同比下降9.3%。
2014年、2015年、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為50.3%、73.1%、74.0%。
概括地說,多元化努力取得的進展就是將影視 娛樂 營收佔比從95%以上降至75%以下。
三大主營業務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也出現下滑。
2016年「影視 娛樂 」板塊毛利潤為10億元,毛利潤率39%。而合並前的2013年,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等四項業務毛利潤共計10.7億,毛利潤率為54.8%。
除了拍電影,在其它領域都是「跑龍套」
1)20次減持掌趣 科技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掌趣 科技 22%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13年5月13日,華誼兄弟所持掌趣 科技 15.73%股權解禁。當天華誼兄弟就減持套現9280萬,隔日又套現1.925億。#完全不顧吃相#
截至2016年末,華誼兄弟累計持減掌趣 科技 20次,合共套現23.77億元。其中2016年套現12.76億,確認「投資收益」7.45億,相當於2016財年凈利潤的92.2%!
20輪減持過後,華誼兄弟僅持有掌趣 科技 1.4%股權。按掌趣 科技 目前股價,華誼兄弟所持股票市值約為3.4億,最多還能吃一年老本兒。
除了每年賣些掌趣 科技 換錢,華誼兄弟還於2014年8月出清耀萊影城股權(對價4.64億)。
發展了N多年,華誼旗下影院才不過19家。飽嘗渠道之苦後,華誼兄弟開始加大終端布局力度,計劃5年內躋身院線前列並一口氣成立「華誼」、「華影「兩家電影發行公司。#早干什麼去了#
2016年參與10部電影的製作、出品或者發行,整個公司忙了一年才獲得10億毛利潤,而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卻賺到7.45億凈利潤。但人們對華誼的尊重、市值對華誼的估值還要看10部片子,而不是12次減持掌趣 科技 。
2)副業不能挑大樑
除了收獲,華誼兄弟倒是沒有忘忘記耕耘,僅2015年新增投資就有孚惠成長資管中心(投資2億)、北京華遠嘉利房地產開發(投資4億)、上海刃游網路 科技 發展(增資3000萬)、東陽美拉傳媒(以1.05億元收購)、東陽浩瀚影視 娛樂 (以7.56億元收購)、北京英雄互娛 科技 (1.9億)。#不知收成如何#
王氏兄弟有商人的精明。收購的華誼浩瀚時與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明星股東簽下對賭協議。明星們保證五年內每年凈利潤9000萬和15%的年增長,不足部分需自掏腰包補上。對馮小剛與東陽美拉,則要求每年一億元凈利潤和15%的年增長。
失去「影視 娛樂 」領域龍頭地位,憑資金規模和行業經驗,華誼兄弟在資管、網游、房地產領域只能充當無足輕重的「小龍套」。
以 游戲 為例,2015 年全產業收入達 1400 億,其中騰訊、網易分別為 400 億、150億,華誼只有不到 10 億。
即便僥幸獲得高於「影視 娛樂 」的收入,華誼兄弟憑副業也難以贏得尊重及估值上的加分。
洗錢勝利,留下一地雞毛,佩服
實際上華誼用錯了人,冰冰,其實解釋一下就是涼涼,何況兩個冰冰!不涼才怪!!!!!
⑩ 華誼王氏兄弟的娛樂圈幻滅史,曾經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落魄
曾經的華誼兄弟是何等的風光!
華誼兄弟最盛的時候,由於擁有 娛樂 圈眾多頭部資源,幾乎大半個 娛樂 圈的明星都是他旗下的藝人。
我們看的很多電影,出品方都寫著:華誼兄弟。
有網友感慨說:「有一段時間,我以為 娛樂 圈只有一家大公司,就是華誼。」
守著這樣一家大公司,王氏兄弟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
曾經的王中軍和王中磊揮金如土到什麼程度?
2005年,王中軍花418萬買下陳逸飛的《娟娟》,並為此沾沾自喜,覺得「撿了個大便宜」。
梵高生前的最後畫作《雛菊與罌粟花》,王中軍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大手一揮拿出3.775億元收入囊中。
畢加索的真跡《盤發髻女子坐像》,王中軍豪擲2.01億元......
北京著名的建築松美術館,主人正是王中軍。美術館內,有無數王中軍從世界各地高價買來的藏品。
娛樂 圈很多女明星的名場面,王中磊就是其中的男主角。
王中磊的女兒出國留學,從小出入各種高端場所,出入皆是豪車,優越感爆棚。
所以稱分了手的男朋友「生來就沒這好運氣」。
諷刺和自己搶男人的女人是「農民」。
不過,華誼以及王氏兄弟的那些輝煌已經成為了過往。
隨著 娛樂 圈和資本圈的風雲變幻,王氏兄弟如今面臨巨額債務,慘到被銀行逼債。現在的他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世態炎涼和無常。
01
王中軍和王中磊,兩人出生在北京,標準的京圈大院子弟。
1994年,從國外鍍了一層金回來的王中磊,拿著「勤工儉學」賺來的10萬美金,和弟弟兩人一拍即合,辦了一家廣告公司。
就這樣,一家名叫華誼兄弟的廣告公司就這樣成立了。
短短3年時間,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廣告公司,服務的對象竟然有中國銀行、中石化等這樣的大客戶,讓人不由得震驚。
能拿下這些公司,可見王氏兄弟背後的資源和人脈不可小覷。
在王氏兄弟還在廣告界混的時候,馮小剛在影視圈已經聲名鵲起。
彼時的他不僅是爆款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還跑去美國拍了一部《北京人在紐約》,馮小剛在導演上的才華初見端倪。
1997年,馮小剛拍了國內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
在地鐵上的王中磊,當看到地鐵上張貼的《甲方乙方》的海報時,對馮小剛心生崇拜之情。
此外,他還暗暗做了一個決定:找馮小剛一起合作拍電影。
這個決定得到了弟弟王中磊的支持,兩人暗暗謀劃如何說服馮小剛。
經過一番商量,覺得能打動馮小剛的只有錢了。
那時候,馮小剛的電影《甲方乙方》雖然獲得了高達3千萬的高票房,但是馮小剛也只是國有企業紫禁城影業的打工仔,票房多少和他關系不大,因為他只是拿一個死工資。
所以兄弟兩人找到馮小剛後,直接跟他講,給他一年400萬薪資,此外還有股份分紅。
這邊剛聊完,馮小剛轉身就去了紫禁城影業高軍的辦公室,並向高軍表忠心,稱只要紫禁城影業給他一年200萬,他這輩子就在這里幹了。
誰知道高軍在馮小剛說完後,便讓他直接去投奔王氏兄弟。
高軍不是不想留馮小剛,而是他無法滿足馮小剛的條件。
最終,在金錢的誘惑下,馮小剛投奔了王中軍。
高軍曾這樣形容馮小剛和王中軍的關系:「他們是利字相連,走到一起的。」
就這樣,利益牽扯之下,王中軍、王中磊、馮小剛所組成的華誼鐵三角成立了。
02
有了馮小剛的加入,華誼兄弟很快在影視圈嶄露頭角。
1998年,華誼兄弟拿錢出來投資拍攝電影《沒完沒了》。沒想到電影上映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並斬獲5000萬票房。
《沒完沒了》的成功,讓華誼兄弟對電影投資信心大增,於是更捨得往裡面砸錢。
也是這一年,華誼兄弟事業遍地開花,投資的電影《大腕》《天地英雄》等大賣,讓他們大賺特賺,也開啟了屬於華誼和馮小剛的電影時代。
可以說,這些年馮小剛成為了華誼的一張「王牌」。
下面是這些年馮小剛為華誼所做的貢獻:
2001年,《大腕》票房4300萬,在當年內地票房的第二名;
2003年,《手機》票房5600萬,是當年內地的票房冠軍;
2004年,《天下無賊》狂攬票房1.2億;
2006年,《夜宴》票房1.3億;
2007年,《集結號》票房2.6億;
2009年,《非誠勿擾》票房高達3.25億;
2010年,《唐山大地震》票房6.65億;
同年《非誠勿擾2》票房超過4.2億元......
可以說華誼和馮小剛很懂得市場,更懂得觀眾。
這些年,馮小剛在電影上的成功,為華誼奠定了在影視圈的 娛樂 霸主地位。
所以,連王中磊在公眾場合也要忍不住說上一句:「 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 」。
華誼兄弟的輝煌,當年和王長田所創辦的光線傳媒兩家獨大,壓得其他影視公司只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
風光無限的華誼,自然是「酒深不怕巷子深」。他的名氣和手中握著的資源,快速吸引了諸如黃曉明、周迅、鄧超等明星前來簽約。
風頭正盛的時候, 娛樂 圈第一經紀人王京花,帶著「雙冰」李冰冰、范冰冰,以及陳道明、任泉、胡軍等明星加入。
2009年,華誼上市,李冰冰、黃曉明、鄧超等,直接買入華誼的股票,讓他們身價大漲,輕輕鬆鬆就有成千上億的銀子進賬。
所以,華誼加速了 娛樂 圈的資本化。
這讓身處 娛樂 圈這個名利場的各路明星,越來越浮躁。
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那時候,華誼還帶頭弄了一個趙薇、章子怡、周迅、徐靜蕾、范冰冰、李冰冰所組成的「四旦雙冰」。
她們為了爭搶資源進行著各種炒作,緋聞也是滿天飛,上演「恩怨情仇」。
黑紅也是紅,只要能出名就行。
華誼最巔峰的時候,手頭上有上百位明星的經紀合約,他們的命運和前程全掌握在華誼手中。
只要華誼想推誰,給資源誰,就能夠讓誰紅。
於是,各路明星為了討好老闆,也是各出奇招。
袁立這么剛的女明星,就曾在社交平台承認,為了討老闆喜歡,還花錢購買過某件藝術品。
而王中磊,更是和女明星頻頻傳出緋聞。
華誼時代,雖然給大家奉獻了不少好看的電影,養活了一大批電影人,讓內地 娛樂 圈快速發展。
但與此同時,也讓 娛樂 圈更加混亂,更烏煙瘴氣。
03
雖然華誼表面風光,但不能忽視他的經營管理上有很大的問題。
對於華誼而言,當年經營的主要模式就是「大導演+廣告」。
華誼不是不知道這樣的模式有很多的風險。
因為馮小剛不是常勝將軍,他也有失手的時候。
更大的風險是,只要馮小剛有二心,華誼將馬上陷入困局。
所以,有一段時間,華誼還在內部搞了一個以導演為主的考核制度。
這個考核制度就是定期末位淘汰,想以此選出最能為公司賺錢的新生代導演。
只是,效果不大。
多年來,馮小剛仍然是華誼最能拿得出手的導演。
另外,當年華誼還高度依賴王京花的藝人經紀。
這些都讓華誼在發展的同時,也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2005年,華誼經歷了第一次重大的危機。
這一年,王京花帶著陳道明、關之琳、夏雨、梁家輝、劉嘉玲、楊紫瓊、袁詠儀、吳君如等一眾大咖明星出走華誼,並去了對手橙天 娛樂 那裡。
對於高度依賴明星的 娛樂 公司來說,這意味著華誼只剩下了一個空殼。
屋漏偏逢連夜雨,馮小剛成立了自己的 娛樂 公司東陽美拉公司。
為了挽回馮小剛,盡管這家公司資產為負,華誼還是拿出10億進行購買。
為此,華誼和馮小剛簽下對賭協議。
對賭內容是: 2016-2020年,東陽美拉每年凈利潤最低不低於1億,若失敗,需要補償華誼兄弟1.68億元。
彼時,大量的熱錢開始湧入影視行業。華誼和馮小剛抓住機遇,讓華誼不斷創造佳績。
2015年,華誼的市值一度高達900多億,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影視公司。
離王中磊千億市值的夢想,已經很接近。
此後,華誼更熱衷於這種對賭 游戲 。
2015年,華誼又把目光對准了浩瀚影視。
此時浩瀚影視的藝人有楊穎、陳赫、鄭愷、馮紹峰、李晨等。
華誼財大氣粗地拿出7.56億購買浩瀚影視70%的股權,並要求對方2015年的凈利潤需要達到9000萬,此後4年每年利潤上浮15%。
此外,華誼還把目光投向了電視行業,並高價收購張國立的公司。
和之前一樣,華誼和張國立也玩起了對賭。
所以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為了完成合約,不斷穿梭於各大片場中,熬夜拍戲,為華誼打工。
在這些對賭協議中,明星們被華誼弄得苦不堪言。
說白了,對賭協議就是資本家和明星玩的金錢 游戲 。但這樣的 游戲 ,顯然對資本家更加有利。
對賭協議對華誼這樣的資方來說,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對方贏了,那相對應的華誼購買的股份價值直線上漲。對方完不成,也只好自掏腰包來買回股份。
正是在這種瘋狂的對賭 游戲 下,很多明星為了完成合約,不管什麼戲,先接了再說。
於是 娛樂 圈爛劇頻出,最後苦的是觀眾。
回到華誼和馮小剛的對賭中,在對賭協議執行的5年內,馮小剛分別拍攝了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芳華》、《手機2》、《只有芸知道》,電視《北轍南轅》。
在這些電影中,只有《我不是潘金蓮》、《芳華》賺錢了。
《北轍南轅》不久前開播,但顯然觀眾嘲諷聲一片,並不買單。
毫無疑問,馮小剛這次對賭輸了,為此賠給華誼1.68億。
雖然在對賭協議中,華誼贏多輸少。但這種運作明星資本,而不是和他們進行深度合作,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問題。
華誼估計做夢也想不到,慣會做資本 游戲 的他們,有一天也會被資本反噬。
04
2016年,華誼的財報顯示業績下滑,已經出現了敗相。
沒想到,華誼還沒喘口氣,就遭遇了滑鐵盧。
2018年,崔永元質疑馮小剛、范冰冰使用「陰陽合同」,華誼被查賬,給了華誼重重的一擊。
這件事,震驚了整個 娛樂 圈,華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
從這一年開始,華誼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第一次虧損,巨虧9.09億。
2019年,本來想仗著《只有芸知道》打一個翻身仗,但是沒想到,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還不到兩億。
馮小剛發文感慨:「 英雄老矣 」。
並且,馮小剛還回憶起當年《天下無賊》時的輝煌和豪情萬丈。
面對虧損,王中軍宣布回到一線加強對電影業務的管控。
這一年,華誼虧損4.41億。
2020年,由於疫情原因,全球影視業受到重創。雖然《八佰》獲得了31億的票房,但是對於資金鏈斷裂的華誼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難以填補已經裂開的大窟窿。
2020年,華誼虧損高達10.48億。
目前為止,華誼負債十幾億,被強制執行的有3億元。
而華誼的市值,也由當初的最高峰的900多億,只剩下100多億。股價從32塊多,跌倒如今不到4塊。不客氣講,華誼已經被資本拋棄。
如今的王中軍為了還債,賣房、賣收藏品,還向身邊的朋友求助。
王中軍說:「 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麼都可以賣。 」
語氣中有無奈,有心酸。
曾經的 娛樂 帝國落到今天這步田地,不免讓人唏噓。
只是人只有在經歷低谷的時候,才會回過頭來反思自己曾經的種種作為。
今天的華誼還能不能度過此次難關,並重回往日的輝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