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㈡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2)2018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㈢ 世界五大電影節
世界五大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
創辦於 1932 年, 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該電影節每年 8 至 9 月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獎項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有娛樂性影片、最感動人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演員等。
戛納國際電影節
每年春季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電影節設有「金棕櫚獎」, 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科教片和最佳美術片等。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50 年在原西柏林創辦, 此後每年 2 月在柏林舉行。該電影節的獎項有金熊獎、銀熊獎、評委會獎、特別獎等, 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佳導演和男女最佳演員。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這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1950年第5屆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辦一次。1959年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
每屆電影節都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大量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地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與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主要活動項目有:舉行評獎工作;舉行觀摩映出並召開座談會;舉辦回顧展;開辦電影市場、推銷影片。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和「利迪策玫瑰獎」。利迪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村莊名字,1942年德國法西斯屠殺了該村的居民並燒光全村。電影節組織者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勝利而設立此獎。這些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並多次獲獎。這是我國最早參加的一個電影節。1988年,我國導影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在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77 年創辦, 每年 8 月、9 月間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行。該電影節從第 2 屆起舉行評獎活動, 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 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㈣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㈤ 世界各地的電影節有哪些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電影節中的王中之王,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可以說是最好的主流電影節.每年五月份舉行, 為期兩周左右,幾乎所有的獲獎影片日後都成為經典。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戛納國際電影節通過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能立即介紹給世界觀眾,還提供了電影創作者與買主接觸交流的機會。電影節的內容由電影節理事會在外國影片、法國影片和短片三個委員會的幫助下確定,由10位藝術家組成的評委會影片評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歐洲電影文化的又一聖地,近年勢頭有些下降,每年春季舉行,已經舉行了五十屆。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主要獎項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labiennale.org/en/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促進電影工作者的交往和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後來人們稱之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取消「墨索里尼杯」,增加了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這個電影節除評選和獎勵優秀影片外,還放映大量觀摩影片,其中包括在其他電影節上得過獎或未入選的影片,舉行各種討論會、紀念活動,開辦電影市場等。同時也會吸引遊客到威尼斯觀光,這個電影節的特色是每次都有一個主題。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國際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歐洲重要的電影節之一,也是拉美電影很好的展示場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1953年創辦,每年一次,原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為6月或7月,1973年以後又恢復在9月,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主要獎項有「金殼獎」、「銀殼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tiff-jp.net/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miff.ru/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1959年創辦。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3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在,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cairofilmfest.com/
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創建於1976年,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 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紀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siff.com/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承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目前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ffm-montreal.org/
1977年由魁北克省文化事務部在蒙特利爾市創辦首屆非比賽性電影節,次年起改為比賽性。該節每年8~9月之間舉行,為期10天左右,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
太多了
具體去下面的網站看吧!http://bbs.mac418.com/read.php?tid=31880
㈥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World Film Festival) :
1977年由魁北克省文化事務部在蒙特利爾市創辦首屆非比賽性電影節,次年起改為比賽性。該節每年8~9月之間舉行,為期10天左右,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該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㈦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下旬,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所舉辦競賽性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的宗旨為「鼓勵文化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之相互了解、刺激各大洲電影製作的提升來培育優質電影、拔擢電影工作者與新創作品、發掘和鼓勵新進人才、並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專業人士的交流。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為國際A類電影節。
㈧ 加拿大蒙特利爾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舊城區
漫步於蒙特利爾市的舊石板街道上,白鴿在身邊駐足向你表示友好的問候,在北美洲這個小城中體驗到歐式的浪漫,坐落於蒙特利爾東西為界貝里街和麥吉爾街,南北以勝聖羅倫斯河與聖傑克街為界的舊城區,是蒙特利爾最具浪漫風情的景點。
布滿鮮花的觀光馬車在街道上不斷來往,街旁一道道精妙絕倫的法式風景與神秘而又古老的城堡在眼前不斷轉換,穿梭於舊城區繁忙的港灣口,聆聽那一路清脆的馬蹄聲,「噠噠噠」地響聲,錯落有序,行人臉上溫暖的笑意和那一路遮不住的春意,這里的一切彷彿要讓時光倒流回歐洲人最古老風情的那一時代,讓猶如人置身於電影。
舊城區的街頭,五顏六色的燈光,不斷閃爍、跳躍、交替著變幻、翻移的光芒,真是讓人亂花漸欲迷人眼,猶如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各式各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和藝術狂歡節至今不但是北美洲之最,還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據統計,蒙特利爾市每年近有超過百萬的爵士樂迷湧入這座城市欣賞一千多個來自世界各地已經加拿大本土的樂團的表演。除了八月著名的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還有每晚通宵達旦的音樂會以及各式各樣的節日:啤酒節,另類電影節,法國音樂節,國際美食節等。
唐人街
蒙特利爾唐人街
蒙特利爾唐人街是座名副其實的中國城。四座古典的中華彩繪牌樓,有如它的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世界。在它環抱的范圍內,滿園春色都是中國店鋪中國字和中國商品中國人。在這里,中國話可以暢行無阻,法語、英語反而成了番語、外國話;在這里,有華人自己的教堂廟宇和醫院葯房;在這里,你可以采購到幾乎所有你想要的中國商品和華文書報。
蒙特利爾唐人街最初是以愛爾蘭人為主的外來移民聚居地,是整座城市中最陰暗嘈雜的角落。19世紀中葉,因為修築鐵路和開采礦山,大批華工聚居於此,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興家立業落地生根,形成了最初的唐人街。經過數代華人的辛勤創業,現今的唐人街已經成為蒙特利爾市的一處著名觀光景點。街中心的中山公園,雖然不大,卻古樸雅緻,中華氣息濃厚,為人們提供了小憩和活動的場所。
聖母大教堂
蒙特利爾聖母大教堂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建成於1829年,位於蒙特利爾市舊城區中心地帶,在達爾姆廣場對面。據說聖母大教堂是參照法國巴黎聖母院的樣式建造的,所以人們親切地稱呼它為:「小巴黎聖母院」,同時它也被稱作北美最大的教堂。別具風格的哥特式天主教堂,聖母大教堂的正面矗立著兩座高聳雄偉的塔樓,外形像極了的哥特式風格的城堡。中間部分建造稍低,正上方是一個聖神的十字架,下方泛著金光的是聖母雕像,教堂門前三扇呈尖拱式的大門庄嚴而又神秘。
穿過庄嚴肅穆的大門,進入聖母大教堂,大堂內流光溢彩,滿目的金碧輝煌,使人浸入浪漫奢華與庄嚴肅穆的極不對稱但又相當和諧的混搭之中。寬敞明亮的大廳,每一個裝飾細節無不散發著藝術的氣息,每一處都體現了「上帝」的魔力。室內大廳則通向更多的小廳,小廳內部則更為奢華,讓人目不暇接。教堂內還有一個宗教博物館,當中陳列著許多精美中世紀宗教銀器,銀器精品製作精緻,色澤炫彩奪目。庄嚴肅穆的通道里,來做彌撒的人們在教堂中小聲地說話,靜悄悄地來往行走,相互感謝著上帝的恩賜。
皇家山公園
皇家山公園於蒙特利爾市區中央,由三座連綿的群山組成在一起的。最高的山頭其實也只有233米高,但是因其在蒙特利爾重要的地理位置,皇家山公園的頂端是蒙特利爾的至高點。公園建於1876年,佔地共101公頃,由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著名建築師Frederick Law Olmste負責規劃,公園雖然面積不大,但園內卻景色宜人,湖水盪漾,波光粼粼,錦鱗游泳,鷗鳥飛翔。在愜意舒適的周末,邀上幾個好友,不妨來此郊遊,湖邊的綠地上,岸邊棵棵挺拔的楓樹把湖水與藍天掩映於一體,找塊綠地坐下慢慢野餐,伴隨著清新的空氣,感受溫暖秋日裡的陽光,楓葉零星散落,光著腳走在如茵的草坪上宛如行走家中溫暖舒適的地毯之上十分愜意。
公園內原生態保護非常到位,在欣賞品味美食的同時,你會發現幾只可愛的松鼠從你身邊經過,到處都有它們可愛的身影,讓你情不自禁邀請這些「小客人」與你一起分享美食。皇家山公園不但風景優美秀麗,同時也是欣賞秋色楓紅的最佳地方,站在在皇家山公園頂端,你會發現有一個平台式的瞭望台,透過這個瞭望台你可以俯瞰整個蒙特利爾市的全部風景。遠處的古老而富有韻味的高樓建築,庄嚴肅穆的教堂,街道上來往的鮮花觀光馬車,在這里都可以一覽無遺。
交通:
1.由市中心健行前往皇家山公園,可以在公車#144「Redpath」站搭乘;直接走樓梯上山.
2.前往公園中心的觀景台,則可以搭乘地鐵在地鐵Mont Royal站下車;並搭乘公車#11上山,公車橫向穿越公園,即可到達。
蒙特利爾植物園
探索神秘而有趣的植物世界,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蒙特利爾植物園——植物世界的王國。蒙特利爾植物園建於1931年由加拿大植物學家馬里·維克羅林提議興建的、分別由植物學家和園藝家Henry Teuscher設計完成。蒙特利爾植物園佔地面積達185畝,園內主要以法國庭園風格為主,共分10個溫室和30個各有主題的室外園區,園內有植物種類豐富達到近22000多種,根據資料顯示,蒙特利爾植物園規模是僅次於英國倫敦的KEW皇家植物園,世界第二大,北美最大的植物園。
植物園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屬昆蟲館,昆蟲館位於植物園朝向奧林匹克場館的大門內側,整個建築十分嶄新,建於1990年。植物園中的昆蟲館號稱北美最大的昆蟲。展館一共分為2層,擁有多個主題館,展覽了像:蜜蜂,螳螂,甲殼蟲,蜘蛛,蜈蚣,蠍子等昆蟲標本大部分是昆蟲活體,很少有昆蟲標本。此外,還展覽了許多奇特的昆蟲,例如具有擬生態和保護色等奇特生存武器的昆蟲,讓人趣味橫生,流連忘返。
參考門票價格:旅遊淡季 成人6.5加元,60歲以上老人5加元,6-17歲兒童及青少年3.25加元;
旅遊旺季 成人8.75加元,60歲以上老人6.5加元,6-17歲兒童及青少年4.5加元。
開放時間:每天早上9:00-傍晚17:00(夏季每天早上9:00-傍晚18:00,9月中旬到10月 每天早上9:00-晚上21:00)
蒙特利爾現代藝術博物館
感受現代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體驗最現代的藝術時尚。那你就一定要到蒙特利爾現代藝術博物館,最具時尚藝術魅力的藝術博物館。蒙特利爾現代藝術博物館由魁北克政府建於1964年。博物館內收藏集近有六千多件藝術作品,並同時展覽其他國際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加拿大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博物館的設立目的在於推廣與完好保存加拿大當代藝術家的美術作品與其他非物質文化藝術作品。同時,蒙特利爾現代藝術博物館也是加拿大唯一一間同時設計給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使用的文化機構場所,表演形式內容豐富多樣,提供當代音樂、舞蹈、實驗劇場等。另外,每年的電影狂歡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就在此地舉辦。
博物館總共有兩座樓,隔街相望。座落與東邊大街的博物館收藏著歐洲眾多精美油畫,而位於西邊大街的博物館則展覽陳列出現代藝術和加拿大藝術家的作品。兩座博物館之間通過一條長長的地下通道相連接,設計者同時也巧妙地利用空間結構,在通道兩側同時陳列著來自印度,日本,中國,波斯等文明古國的古代文明
蒙特利爾棲息地67號
文物。
此外,博物館中還設有食物風味不同的餐館,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商店和書店,可供人們在參觀完後盡興小憩和購物。
蒙特利爾地標性建築--棲息地67號
1967年,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辦了1967年世博會——20世紀規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世界博覽會之一。由於住宅是此屆世博會的主題之一,因此建築師Moshe Safdie接受委託建造一座大規模的住宅綜合樓,首先是供來訪的政要使用,其次是供蒙特利爾市的居民居住。Safdie設計的棲息地67號 Habitat 67是當時一個真正的建築傑作,不但提供了一個可相互交流的公寓社區,還能保證租戶的私密性與獨立性。這個城市中的城市是1967年世博會的一大亮點,已成為蒙特利爾市最搶眼的地標之一。
蒙特利爾賭場
蒙特利爾賭場建於1993年,是加拿大最大的賭場。它的建築前身就是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上的法國展覽館和魁北克展覽館。後來在兩座展覽館中有修建了一個連接兩個管區的建築,將兩個管區相連,也就成為我們幾天看到的3個建築組成的蒙特利爾賭場。它的產權,屬於Société des casinos Québec,一個由魁北克省政府合法經營的公司,一切利潤均歸省政府。這也使得我們在蒙特利爾數以百計地大型活動中,從不間斷地看到贊助商Loto Quebec的身影,比如國際電影節,爵士節,國際煙花節,有些甚至是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
蒙特利爾老港
蒙特利爾早年以皮貨和木材交易起家,老港口(the Old Port)是發跡地,周邊游許多老建築,保存完好。老港口位於聖勞倫斯河岸,長2.5公里,有四條突堤深入河流。現在它已不具備早年的功能,變為休閑娛樂的好場所。這里有蒙特利爾科學中心,穿梭於裡面的高科技展廳,玩一玩集成電子游戲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為了紀念一戰中陣亡水手而建的白色古鍾塔,它位於港口北端,是遠眺景色的好地方,可免費參觀。人們可以在老港口周邊散步,或進行騎行、輪滑等活動,或是在水中乘坐噴氣式遊艇。冬天,老港口的冰面是滑冰的好地方;到了夏天,許多節慶也會在老港口舉行。
㈨ 電影《我不是葯神》講述啥
我不是葯神劇情講述了一位葯店店主從印度代購開始販葯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具體情節:
2002年,上海,保健品小店的老闆程勇在為生計發愁,為了多賺些錢,他幾次往返印度走私神油當鎮店之寶,程勇經營的保健品店生意每況愈下,交房租的日期逼近,程勇只能東躲西藏跟房東玩躲貓貓,能拖一天房租是一天。
程勇前妻嫁了個有錢的主,鬧著帶兒子小澎移民,為了逼程勇同意,程勇前妻打電話到養老院做前公公的思想工作,老爺子思想保守,豈容前媳婦帶走程家的後人,責令兒子程勇想辦法留住兒子。
小澎跟父親程勇很親近,平時花錢從不向後爸要錢,只向父親程勇要錢,這讓程勇對生活有了一絲盼頭。
為了留住兒子,程勇與前妻產生了沖突,被警方傳訊。辦案民警曹斌是程勇前妻的弟弟,程勇到了警局險被曹斌暴揍了一頓,在他的干擾下,前妻出了國,留下兒子由弟弟曹斌照顧。
程勇經營的保健品店生意始終沒有起色,隔壁的旅店老闆帶了一個患了慢粒白血病的患者給程勇認識。
這個患者叫呂受益,需終身服食價格高達三萬七一瓶的格列寧葯物,呂受益打起了印度仿製葯的主意,印度仿製的格列寧一瓶只要兩千元,遠遠低於國內三萬七一瓶正品格列寧的價格。旅店老闆知道程勇多次去過印度,故而引薦程勇與呂受益認識。
程勇本來對仿製葯不感興趣,由於父親患了腦部血管瘤,需要十幾萬手術費,程勇只得去印度,根據呂受益提供的葯廠地址,見到了葯廠老闆,從葯廠老闆手裡以原價每瓶五百的價格進購了一百瓶格列寧。
程勇帶著一百瓶葯回國,在呂受益的陪同下到各大醫院推銷格列寧,但患者們都持觀望態度,沒人敢以身試葯。
呂受益想到了一個病友群的群主女兒患了慢粒白血病,於是聯繫到了群主推廣仿製格列寧,很快被患病的群員們搶購一空,程勇賣光了一百瓶葯賺了不少的錢,獲病患們尊稱為「勇哥」。
程勇嘗到了甜頭,在呂受益的推薦下招收白血病患者劉牧師為手下員工,群主思慧負責銷售渠道,呂受益負責推銷,幾個人組成了一個草台班子,摩拳擦掌准備大幹一場。
呂受益在街上發葯的時候被一個黃毛小子搶走了葯,程勇
與呂受益抓到了搶葯送給貧困病友的黃毛小子,思慧認識黃毛小子,此人叫彭浩。
程勇賞識做事講義氣的彭浩,招彭浩打下手,負責搬貨卸貨。
第二批貨很快運回國內,程勇賣光了貨帶著呂受益幾人到舞廳喝酒慶祝,舞廳管事對思慧動了歪心思,程勇財大氣粗砸錢給舞廳管事,逼舞廳管事上台表演鋼管舞,為思慧出了一口惡氣。
市面上出現了假冒的格列寧葯,價格是兩千元一瓶。有病人服了假葯身體產生不適被送外醫院搶救,程勇幾人卧底蹲點觀看騙子張長林推銷假葯,雙方大打出手,警方趕了過來,帶走了程勇幾人,騙子張長林卻狡幸逃走了。
逃走的張長林主動找程勇,提出花兩百萬元買下印度葯仿製渠道,為了逼程勇交出渠道,張長林打電話報警,警方搜查了程勇的保健品小店,程勇擔心惹上麻煩,召集呂受益幾人吃散夥飯,接受張長林的要求。
一年後,程勇靠張長林給的兩百萬發家致富,把制衣廠辦得紅紅火火。
張長林拿到仿製葯代理權後把每瓶葯價抬高到兩萬,導致許多病患沒有能力買葯。呂受益更是因為無力買葯自殺未遂。
由於自己的病情進入了急變期,呂受益心灰意冷跳樓自殺。程勇深受感觸召集原班人馬,再次經營地下仿製葯,每瓶五百元只賣給老病友,免得惹上麻煩。
跑路的張長林上門找程勇,索要二十萬跑路費,程勇豪爽地送了三十萬跑路費給張長林。
半年後,曹斌在上級的命令下追蹤仿製葯源頭。在碼頭門衛的舉服下,曹斌查獲了碼頭上正在轉移的仿製葯。彭浩為了引開警察,駕車急行出了車禍,死在了醫院裡面。
印度政府因為正品格列寧葯品公司施壓,關閉了仿製葯工廠。程勇自掏腰包從印度以兩千元的價格進購格列寧,在國內以五百元每瓶價格賣給病人。
警方逮捕了私賣仿製葯的程勇,三年後,政府酌情釋放程勇,推動醫療改革,為大批慢粒白血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幫助。
(9)2018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擴展閱讀:
電影上映時間及獲獎情況:
《我不是葯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1]。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
2018年9月,該片獲得第42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劇本獎。
參考資料:網路——我不是葯神
㈩ 世界上的A類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A類國際電影節目前共有11個。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的5月10日至21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於每年的7月16日至2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9年,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