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有個好萊塢印度是不是有個寶萊塢啊
孟萊塢(BOLLYWOOD)的新浪潮
印度最近出現的新浪潮影片摒棄了大量的歌舞場面、俗套的情節和相似的人物類型,它們大都由新銳導演創作,內容多表現嚴肅的城市題材,揭露孟買的黑暗面和地下社會的犯罪,並以黑色幽默呈現出來;另外還戲劇化地描寫了印度舊傳統和新時尚之間日益劇烈的沖突。這些新風格的影片,贏得了年輕觀眾的青睞,目前孟萊塢的新浪潮已從印度擴大到歐美五十年代法國「新浪潮」運動曾給全世界電影帶來革命。如今,在一些國家或地區仍不時出現冠以「新浪潮」的流派。只要電影不斷發展,新浪潮永遠不會息鼓。孟萊塢(Bollywood)———即印度最大的電影基地孟買,國際電影界如此稱它,是基於它擁有的規模和地位———作為印度傳統電影的聖地,它最近也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新浪潮。
據海外權威媒體報道:「如今,越來越多的印度影片開始突破傳統所允許的界線。這些新風格的影片摒棄了大量的歌舞場面、俗套的情節和相似的人物類型。它們通常用印地語腔的英文對白,受到印度城市青年中產者的歡迎。」這一新浪潮起始於1998年。當年有兩部影片上映並引起轟動。它們是《海德拉巴的藍調》和《孟買的孩子》,都由青年導演拍攝,都是觸及城市生活的尖銳題材,在表現手法上又突破了孟萊塢電影的框框。《海》片是個半自傳體的故事,敘述一個印度男子回到海德拉巴的家中,發現自己成了一場安排好了的婚姻的第一人選。《孟》片則敘述三個第二代的印度人從西方回到故鄉尋根。前一部成本僅4萬美元,票房卻達130萬美元;後一部成本80萬美元,但僅印度國內就賺得240萬美元。這令當今僅靠20%的影片賺錢的印度電影界驚喜不已。上述兩片的導演都很年輕,一個叫納吉什·庫庫諾,一個叫卡伊扎·古斯塔德。他倆都在美國接受教育,上述兩片都被人認為頗像美國的獨立製片的影片。「現在人們渴望看的不再是歌舞、槍戰和葬禮了」,古斯塔德說。
值得注意的是,孟萊塢新浪潮電影大都表現嚴肅的城市題材,而且主要是揭露孟買的黑暗面和地下社會。那裡充滿了犯罪,但卻通過黑色幽默呈現出來。另外影片還戲劇化地描寫了印度舊傳統和新時尚之間日益劇烈的沖突,特別是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都市青年和他們父母的沖突。至於手法,則多種多樣。比如德夫·倍內加爾的《決裂》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而《海德拉巴的藍調》則運用大量的短鏡頭和快速剪接,使全片頗像MTV。
新浪潮電影擁有的是新族群觀眾。《海德拉巴的藍調》31歲的製片人希普圖拉說,「我的影片不是讓人力車夫們叫好的。」近10年來,衛星電視和互聯網已形成了一批年紀較輕的觀眾,這些人會說英語,收入不菲,偏愛西方流行文化。他們認為印度傳統電影很少反映他們的生活和興趣。一位正在撰寫印度新浪潮電影的專家說,傳統的愛情片、甚至是好萊塢的動作片也喚不起這批新觀眾(深受MTV和《黑色追緝令》之類影片熏陶的青年)的興趣。
孟萊塢新浪潮的電影已從印度國內擴大到歐美。一些在海外的印度電影製作人像阿尤布·漢—汀編劇的《東方就是東方》在英國獲得了巨大成功;由印裔美籍人士拍攝的低成本影片如《美國的苔西》等最近在美國各地上映,很受歡迎。森納·森最近在洛杉磯開拍一部介於《畢業生》和《喜福會》風格之間的正劇片《麗拉》,由孟萊塢兩大明星汀普爾·卡帕迪亞和維諾·漢娜聯袂主演。
不過,孟萊塢的大片廠對新浪潮電影興趣不大。目前只有一家叫FilmiFundas(電影基金)的公司資助之。這種情況如同美國10年前的獨立製片。該公司計劃籌集3000萬美元來支持新浪潮電影的拍攝。另外,印度在未來3年內將建造1000家復合式影院(目前僅4家)。這種影院的小放映廳很適合於放映新浪潮電影。一位行家說,這有助於印度電影的「非大製作化」。
目前新浪潮電影還未形成大的氣候。孟萊塢的傳統電影仍頗有市場。「印度觀眾需要的是逃避現實———6首歌可以讓他們忘卻3小時的現實生活,而新浪潮電影太接近他們的現實。」《電影信息》雜志主編柯馬爾·納塔如是說。
B. 印度電影的國外票房如何
在印度,不論國營公司、私營公司還是外國公司,只要拿到進口許可都能進口影片,並且國家對進口外片沒有指標限制,然而除了《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能在印度引起轟動的好萊塢大片可謂鳳毛麟角。在全球電影市場形成席捲之勢的好萊塢平均每年在印度所取得的票房成績大概只佔印度總票房的5%左右。
21世紀以來,寶萊塢也積極改變了以國內觀眾為主的策略,開始了積極向海外發行之路。現在印度的電影出口已僅次於美國排世界第二,英國和北美是印度最大的海外世界。而印度電影在美國取得的收入也是美國電影在印度所取得收入的數倍。2010年,《風箏》在北美票房周末排行中沖入前十名,再一次證明了寶萊塢電影在北美開拓市場的勇氣。2009年在印度打破多項票房紀錄的《三個白痴》至今為止的總票房收入裏海外票房佔到一半。
由於文化的差異,多數印度人對歐美甚至是中國的片子並不感冒,相對的,歐美,中國等等也是如此,除了少數幾部在國外取得不錯的票房外,印度的影片市場還是幾乎集中在國內,因為大多數的國家都不能理解好好一個影片突然要又唱又跳的是什麼意思,但近幾年印度出了幾部不錯的片子開始讓印度的影片逐漸走俏,由此可見印度電影正在加快進軍世界的腳步,中國值得反思
C. 國外電影強(世界各國電影綜合實力15強排名)
國外電影強(世界各國電影綜合實力15強排名)D.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2》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
E. 印度好看電影前10名
可以說印度電影在中國出現不多,但是一旦有被引進或者讓我們所熟知的,必定是好電影,我都會去看。
根據近十年按照豆瓣上面的高評分,推薦十部印度電影。
除了幾部大家所熟知的電影外,還有幾部少數人知道的。
1、《三傻大鬧寶萊塢》2009年 豆瓣9.1分
從《三傻》開始,大家對於印度電影認知有所改觀,不再是僅僅局限於只會跳舞唱歌的寶萊塢電影了。
這部電影也讓我們認識到了印度天才級別的演員阿米爾·汗。
2、《地球上的星星》 2007年 豆瓣8.8分
這是阿米爾·汗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劇情感人,拍攝手法和剪輯都很純熟,視覺創意細節令人驚艷。
3、《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015年 豆瓣8.6分
只要有身邊的人讓我推薦印度電影,我都會推薦這部給他。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會哭。
最後太感人了,當小女孩奔向猴神大叔,突然會講話時,我總是默默地被感動。
據說明年要引進這部電影,到時候我還會上影院再哭一次!
4、《我的名字叫可汗》2010年 豆瓣8.4分
印度版的《阿甘正傳》和《雨人》。
看完之後,讓我們不得不發問:啥時候我們也搞出來一部中國版的《阿甘正傳》呀!
5、《我的個神啊》2014年 豆瓣8.3分
阿米爾·汗繼《三傻》之後的另外一部神作。
印度電影敢對印度的宗教信仰做出懷疑,我們不得不服氣!
6、《誤殺瞞天記》2015年 豆瓣8.2分
這部印度電影屬於高智商犯罪電影,比我們拍的同類型題材電影都要厲害!
7、《起跑線》2017年 豆瓣8.2分
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為了讓女兒接受良好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看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看我們的……孩童教育!
8、《未知死亡》2008年 豆瓣8.0分
阿米爾·汗的另一部神作,感覺寶萊塢就剩下一個男演員了——阿米爾·汗,哈哈哈~
9、《24:逆轉時空》2016年 豆瓣7.8分
印度「阿三」拍起科幻片來也是有一手。
10、《巴霍巴利王(上):開端》2015年 豆瓣7.2分
印度影史上拍攝最貴的一部電影,特效大場面美得不要不要的。
影片在印度本土瘋狂吸金,首周票房斬獲2560萬美元,接連打破多項印度影史紀錄。
全球票房總計已超過60億盧比(約合9000萬美元),印度境內票房收入過50億盧比(約合7480萬美元),在印度電影中排名第三。
這部電影是分了上下兩部的,下部叫《巴霍巴利王(下):終結》 ,豆瓣評分7.1,也是值得一看的!
F. 印度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革,為何寶萊塢卻可以屹立百年不倒
近幾年印度電影行業發展迅速,寶萊塢就是印度電影的傑出代表。近年以來寶萊塢開始拓展海外電影事業,近幾年寶萊塢電影有24%的票房來自海外,這也是寶萊塢可以屹立百年不倒的原因。
寶萊塢由於高度分化的家族式生產模式而山頭林立,限制了外來資金,沒有形成規模大的製片廠,使得寶萊塢物質設備的更新緩慢。早期印度政府不允許銀行向電影業提供貸款,由於資金來源匱乏,黑社會的進入電影產業極為常見,“黑金”甚至一度佔到寶萊塢資金來源的40%,直到2013年仍然佔10%。近年來由於政府部的支持,電影工作者可合法獲得銀行貸款,寶萊塢電影業正逐步擺脫黑社會資金的控制。
在內容上,寶萊塢電影大多數 這種宗教與傳統風俗跳出陪襯角色層面而成為表達主角是印度電影的一大改變,對海外觀眾來說也是一個更加充分地了解印度文化的窗口,因此更具吸引力。
G. 印度的電影現狀和未來如何呀
作者:弘法士 發表日期:2011-1-20 13:14:32
最近印度電影《三個白痴》在中國網路上突然躥紅,很多人立刻甩出了「連印度阿三的電影都這么牛了」的驚恐面孔,如果他們的父母親聽到這句話,可真是笑而不語了。當年《流浪者》和《大篷車》席捲中國的時候,現在中國印度電影迷絕大多數還沒有出生。進入90年代,好萊塢大片的湧入立刻改變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格局,以至現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可能對寶萊塢毫無了解。還是英國導演丹尼鮑爾的一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讓現在中國年輕人的視線重新拉回到了印度,而那部電影其實還是英國電影。緊接著《未知死亡》《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名字叫罕》等幾部印度電影在國內影迷中走紅,才讓中國影迷再次感受到寶萊塢的魅力。於是搜索整理了一些資料來對印度電影市場的基本狀況備份一下,只當掃盲。
一、印度電影市場有多大?
1、電影產量:根據全球電影院調查的統計研究所(UIS)教科文組織研究所進行出來的數據,2008年印度電影年產量1091部,是第二名美國、第三名日本的兩倍多,第四名中國的三倍多。而且印度每年還在刷新這個數字。
2、電影票房:印度電影票房位列世界第三。以2008年為例,美國89.2億美元,日本18.79億美元,印度僅次於日本,為18.60億美元。
3、觀影人次與票價:印度有很多電影院,每天有超過兩千萬的觀眾。電影院通常被分為A、B和C三類。A代表城市,B代表市鎮而C代表鄉村。電影院收費非常便宜,A類電影院通常不超過40盧比(約1美元),C類電影院一般不超過10盧比(約25美分)。
二、印度電影在哪裡出產?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於孟買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是世界第一大電影生產基地,很多時候代指印度電影。印度語言龐雜,其中按使用人口數量計算,前三位分別是印地語、泰勒古語和泰米爾語。寶萊塢生產的主要是印地語電影,印度電影近年的產量約為每年一千部,寶萊塢只佔其中的六成左右。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但「寶萊塢」已經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三、印度電影的一般性特點
1、在印度,女演員再漂亮,不會跳舞也沒有前途。電影中的插曲一般都在影片上映幾周前推出,為的就是讓大家在看電影之前就熟悉這些歌曲,如果歌曲大受歡迎,電影一定賣座,反之就完蛋。歌曲在印度電影里一般不少於5首。
2、印度電影一般都長達三個小時,一般在中間(一個半小時)會在銀幕上打出「Interval」字樣,進行中場休息。
3、原先盛傳的「印度電影審查尺度較嚴,基本不允許有接吻鏡頭。「基本上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因為不能暴露太多,電影導演仍然喜歡讓女演員「濕身」。
4、一些寶萊塢作者從西方成功電影中直接借來情節場景,作曲者也常常從西方電影中抄襲旋律,多數對西方電影的抄襲都不會受到懲罰,因為西方世界對此基本一無所知,而且,印度觀眾對西方電影和曲調也相當陌生。
5、電影對白和歌曲的歌詞通常由不同人寫成。對白通常使用印地語,詩歌部分使用烏爾都語,現在的主流影片更加入很多英語成分。
四、為什麼印度人對電影如此狂熱?
印度電影產業發達的原因與政府政策鼓勵有關,因為印度幅員遼闊,人口逾11億,境內階級分明、貧富懸殊極大,多數民眾生活窮困,為使民眾宣洩苦悶生活,政府鼓勵拍制商業通俗電影,並以低廉票價讓普羅大眾買得起門票,看電影成為全民運動。印度與孟買近年來經濟欣欣向榮,許多投資人視電影產業為搖錢樹,國內外資金蜂擁流入,更使寶萊塢如虎添翼。
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寶萊塢的製片路線以商業娛樂為主要導向,劇情大多易懂、通俗,而且是由俊男美女擔綱演出愛情故事,歌舞排場華麗。近年來寶萊塢的歌舞片電影,甚至風行到美國好萊塢,北美、歐洲及澳大利亞等地也都流行看寶萊塢電影,學跳寶萊塢的舞蹈,成為印度最夯的文化輸出項目。
寶萊塢電影當然也難免招致影評人的批評,認為寶萊塢電影的通俗與陳腔濫調,很難受到國際影展的青睞,因此,「寶萊塢」也被有些人士解讀具雙關含意:一方面是指其電影產業規模可媲美好萊塢,另方面暗諷其多數影片粗拍濫制。
近年來,印度經濟突飛猛進,消費者可支配所得增加,對高品質視聽娛樂需求不斷提高,促使印度電影業者在電影製作暨發行的技術不斷提升。此外,隨著印度新生代導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電影製作技術的推陳出新,以及技術愈見純熟製作團隊等,改變了主流電影的呈現屬性,傳統寶萊塢歌舞片固守的老套以及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已日漸減少,針對特定消費族群所拍攝的電影,以及更貼近或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影片也日益增多。
五、印度電影市場與世界電影市場的交流
1、在印度,不論國營公司、私營公司還是外國公司,只要拿到進口許可都能進口影片,並且國家對進口外片沒有指標限制,然而除了《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能在印度引起轟動的好萊塢大片可謂鳳毛麟角。在全球電影市場形成席捲之勢的好萊塢平均每年在印度所取得的票房成績大概只佔印度總票房的5%左右。
2、21世紀以來,寶萊塢也積極改變了以國內觀眾為主的策略,開始了積極向海外發行之路。現在印度的電影出口已僅次於美國排世界第二,英國和北美是印度最大的海外世界。而印度電影在美國取得的收入也是美國電影在印度所取得收入的數倍。2010年,《風箏》在北美票房周末排行中沖入前十名,再一次證明了寶萊塢電影在北美開拓市場的勇氣。2009年在印度打破多項票房紀錄的《三個白痴》至今為止的總票房收入裏海外票房佔到一半。
六、「印度奧斯卡」Filmfare
印度銀幕雜志《Filmfare》在1953年舉辦了第一屆「Filmfare獎」,該獎後來成為寶萊塢的奧斯卡獎。2000年以後,該獎將頒獎禮放在印度之外的國家舉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阿聯酋的迪拜、新加坡與英國第四大城市謝菲爾德都先後承辦過這一盛典,這么做不僅提升了寶萊塢電影的國際知名度,更為印度電影進軍海外市場提供了渠道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