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張揚2017電影岡

張揚2017電影岡

發布時間:2022-12-16 18:02:05

Ⅰ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也是很多宗教中的聖山。2017年,這部張揚導演,以朝聖為主題的公路電影上映了。

然而與大部分電影不同的是,它採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活生生的,這個事情也是真實發生的。

電影的劇情極為簡單卻又不簡單。步行兩千於公里,耗時一年,從芒康走到岡仁波齊,這期間克服了無數困難。我沒有去過西藏,但我去過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徒步11個小時登上了金頂,是對體力、耐力和信念的考量。然而,在登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佛教徒一台階一跪拜,這種毅力和信念,領我自愧不如。

普通人可能覺得他們又蠢又笨,為什麼不坐車去呢?我們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行為,也沒有理由去責備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世間金錢名利並不重要,只求心裡的安寧。藏民們的善良在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給過路者喝茶、留宿,盡可能不發生爭端。這種善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顯得尤為可貴。

影片同時暗含了對現在和未來的思考。機械化的推進,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變這個世界,哪怕是高原上的村落也不能倖免。是堅守傳統還是趕上潮流,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劇里的老人沒有答案,每個人都沒有答案,但卻在不知不覺間做出了選擇。

影片沒有出現配樂,對話實際也少的可憐,運用大量的空鏡,中遠鏡頭來展現。這么做確實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真實性,心路無聲,任何的添加都是對純潔和志誠的褻瀆。

影片的最後,楊培在岡仁波齊山腳下長眠,人們或許會感傷,但更多的是欣慰。一個人終其一生走完了他最想走的路,將自己的靈魂永遠的寄留在這山川之中。朝聖之路,不僅是一種儀式;心誠則靈,不僅是一句口號。在這條路上有的是對自己的審視和對人生的思考。

生與死,輪回不止;愛與恨,何時分離?

願你我在這路途中都能求得那心田的寧靜。

Ⅱ 電影《岡仁波齊》的主題是什麼

該片講述了在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劇情片,沒有什麼特殊主題,就是講故事而已。

Ⅲ 電影《岡仁波齊》的導演是誰

近日,電影《岡仁波齊》在大陸上映,這部「偽紀錄片」風格的電影,讓很多觀眾感到震撼,「信仰」和「希望」,竟然能夠給予人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

張揚在他的電影中表現中國社會的變化,記錄了這一代人的心路歷程。

2015年10月20日,張揚擔任第六屆導演協會副會長。


Ⅳ 電影《岡仁波齊》里小女孩輟學磕大頭去朝聖這一場景,小女孩為什麼要這么做

張揚導演的《岡仁波齊》上映有段時間了,票房已經突破了9000萬。對於一部題材比較冷門的影片來說,這個成績有些意外。票房逆襲的同時,《岡仁波齊》產生的爭議也不小。看這部片子之前,大海和多數人的想法可能一樣,覺得朝聖是一種愚昧、落後的行為。預告片里,一位母親對小女孩說「磕頭好,磕頭長見識」,這句話尤其刺激了我的神經。

很多人說,宗教信仰是迷信,但是真的經歷親人離去的時候,誰不希望有一套方法體系讓自己減輕悲痛,也讓死者有個體面的葬禮。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或傳統習慣,這些傳統代代相傳,構成了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徵。

題中的小女孩其實很簡單,就單純的是信仰,一種對生活的渴望。

Ⅳ 《岡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6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岡仁波齊》觀後感1

位於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為觀眾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系的狀態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聖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xx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范之賣力是難以想像的,只為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霜里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並為之努力奮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盪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聖地!

《岡仁波齊》觀後感2

何為信仰?是在生病難受的時候,祈求菩薩的保佑,是在廟會上香的日子,在未曾看過《岡仁波齊》之前,我從未想過信仰的力量會如此之大,讓我震撼,也讓我思考。

電影一開始,描述的是西藏小山村的鄉村生活,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也沒有利益沖突,有的只是朴實無華的人情味和一幫虔誠的信徒,能去朝聖,是他們一輩子的願望。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沒有去過,那麼可能這一輩子你都去不了了,它不僅僅是克服各種險情的發生,更是對於自己身體的挑戰。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們在以後的日子更會一往無前,一直開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會去干壞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會變得頑固。

為了能夠去朝聖,他們可以舍棄一切外在的東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眾生幸福。這也是我真正通過電影知道了朝聖在我國藏族地區又稱為磕長頭。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不得不說,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說,信仰的力量真偉大。這要是換做沒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個周就不能繼續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說過用石頭搭一個塔,能把最上邊的石頭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許願,並且願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說這東西叫做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有機會我自己也嘗試搭一個,然後許一個大大的願望,希望大傻子永遠健康開心,嗯,我會幫你許願的。

在朝聖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險情的發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積水,更有可能發生車禍。但是當遇到各種險情的時候,他們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比朝聖更神聖的事情。

但是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中間穿過拉薩的時候,他們和遊人的對比,讓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達到了最高,那種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種沒有遊人的匆忙,試問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在五彩繽紛世界裡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靜如水,我想應該很少很少吧!因為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朝聖。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岡仁波齊》觀後感3

路在腳下,即刻前往我們內心的「聖地」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復。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朴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群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舍,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裡,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為此生,卻為來世。

真正的庄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為你我,卻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啟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為眾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朴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為眾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朴的形象卻波及著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為你我,是為眾生的無私與大愛!

讓路在腳下,即刻前行,只為眾生的苦與樂……

《岡仁波齊》觀後感4

電影講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他們歷時一年,從芒康小鎮一路向著西邊,經過拉薩再到岡仁波齊,用磕長頭的最虔誠姿勢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聖之路。

這十一位朝聖者,都是家庭貧困的藏民,去朝聖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帶叔叔了卻心願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贖罪的,也有因家庭變故而去求福的,他們中有飽經滄桑已經72歲的老人楊培,有成熟穩重的48歲掌舵人尼瑪扎堆,有23歲懷孕半年的次仁曲珍,還有天真可愛才滿9歲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個體差異,但卻懷著一致的虔誠與毅力。一路上,他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艱辛和考驗,惡劣的天氣、簡陋的食宿、磕長頭的艱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車禍、歷經千辛萬苦到了拉薩卻發現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到了岡仁波齊腳下楊培在睡夢中離世……

這些艱辛和意外,任何一個都可能讓我們這些藏區以外的人們輕易就放棄進藏的努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面對艱難與困苦,他們坦然相對;面對災難和意外,他們絕不退縮,當我們這些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進藏的人還在不停地抱怨進藏的辛苦時,他們卻用最堅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著長頭完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朝聖之旅。

影片中有幾個情節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一路省吃儉用卻還熱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聖者,將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給他人;當他們被一個好心老人留宿時,他們主動幫老人干農活來回報老人;當裝載 便留在拉薩打零工,等賺夠了去岡仁波齊的費用再出發。

似乎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們朝聖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艱辛、餐風宿露的窘迫,讓他們一行人看起來格外的凄涼、憔悴和骯臟,但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凈的靈魂,藏區之外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和認同藏民們的這種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用一年時間徒步2500公里去朝聖的意義何在?也許在凡人眼裡,與其耗盡一年時間辛苦朝聖不如去努力賺錢——在他們看來,後者更現實也更迫切。

通過《岡仁波齊》這部紀錄片的展現,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們的信仰有多堅定,但我並不知道這種堅定還能以如此淡定從容的姿勢來展現。

感謝那些朝聖的背影,是他們的平靜和堅定,才讓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處浮躁喧鬧的花花世界包圍之中,卻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藍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堅定的信仰和最純潔的靈魂。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途弟前幾天給大家提到過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是不太熱衷的,但這部電影卻在朋友圈裡被刷屏了,幾乎看過的人都一致的好評,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最強大的信念。由於一時好奇,途弟便組織了朋友一起去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朝聖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莊里的為了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親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的鏡頭很真實,敘事也那麼平淡,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才深深打動每一個觀影的人。讓人只要想到電影中的畫面、朝聖的人們、風景,就會因自身的渺小,電影中強烈表現出來的信仰而落淚。

也許大家沒聽過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神靈之山」。藏傳佛教認為這座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因此經常會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來此轉山。

觀影結束的幾天之後,收到了朋友寫的觀後感。有沒有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初高中的時代。

請往下看!

「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與堅持」

堅持是此片中時刻能體會到的精神。風霜雨雪的惡劣天氣簡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還和大人一起繼續堅持燃不燃?生了孩子還要繼續朝聖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斷腿好了繼續,車子被撞壞了,車頭丟掉拉著車斗繼續,錢用完了,四處打工賺錢繼續,感覺她們這樣能走遍銀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導隊無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吳伯凡老伯伯曾經在文章里有個概念,缺損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永遠不會有完全准備好的狀態或者自身永遠帶著不可彌補的缺陷。隊出發時老、弱、病、殘、孕全部包括甚至還有不足周歲的嬰兒,在成都坐個地鐵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都不會聚這么全了吧。缺損的不能再缺損了吧,整個過程隊的配置還一直處於不斷耗損狀態,然額,他們照樣完成了。

整個影片是那樣的平靜淡然,卻聚集著巨大的能量,最終以楊培爺爺在心願達成後安然逝去而結尾,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結尾,但是他們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間卻差了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節點。希望我們能夠戰勝面前擋道的惡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勇往直前,為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點,而不是在文章里當反面教材用。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堅持,信仰還是其他,我們都能從中汲取些什麼。

朝聖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滿困難與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岡仁波齊》觀後感6

6年之前的這個季節,我一個人去了青海西寧的塔爾寺,是我的朝聖之旅。

喇嘛們念誦經文的聲音,轟隆作響,如同天啟。

在一座大殿的門口,我看見一字排開磕長頭的信眾。

石頭地面被他們套在雙手上的木塊,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跡。10萬個長頭,一下一下……

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在用什麼樣的毅力去堅持這件事。我也有點不懂,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

到今天,其實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許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擺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親,一直在追問:「老天是不是有時候不公平?我的爺爺什麼壞事沒做過,我的父親也沒做過壞事,我也沒做過壞事,為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

他無法理解,本來歡歡喜喜蓋房子,為什麼會發生那件意外,導致兩個工人死去兩個工人受傷。為了賠償傷亡者的家屬,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有些一蹶不振,賦閑在家。

他的生命,在出發朝聖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這條路上,其實一隻在追問因果,追問命運。

「為什麼?!」是人探索自己的起點。

就如同,書寫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紙上追問我的命運,追問何為因何為果。

我是在紙上,做一趟靈魂的朝聖。

曾經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一直一直在寫,到底你獲得了什麼?

我回答說:好像在紙上磕長頭,一個字一個字地修行,在過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寫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為什麼那時候活成那樣。

懂得了過去,於是,我就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活。

這在紙上行過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

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盡心盡力就是了。

拿寫文章這件事說,當你想寫的時候就寫。你當它是一種生命的召喚也好,是過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寫的時候,就好好寫唄。

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對我喊話「動念合一,動念合一,動念合一」。我心想,這不就是禪修了嘛,這不就是臨在了嘛。

磕長頭的朝聖之旅,或許也是這樣:意義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動念合一的每一個當下。

片中的朝聖隊伍走到某個村莊,遇到一位老爺爺。

老爺爺不斷叮嚀,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誦什麼經就怎麼走,喇嘛告訴你走幾步就走幾步。磕頭的時候,額頭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誠,心要裝下眾生的平安健康。

每一步都算數,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

你有朝聖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遠方的拉薩或剛仁波齊。

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裏面的家。

你要朝拜的聖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佇立。

每時每刻,它都在,須臾不曾遠離。

;

Ⅵ 《岡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岡仁波齊》觀後感1

這兩日,朋友圈被《岡仁波齊》刷屏,看過的、沒看過的都被催人淚下的影評感動著、鼓舞著,看過的借著影評再回味對比一下所述與內容是否吻合,再補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攝幕後和沒有看到的深度與廣度,沒看過的計劃著拖家帶口的去看。

前兩天我也去看了,過程中幾次被畫面擊穿淚腺,被他們的虔誠、被他們的平靜......但是流再多淚,別人的故事終將過去,我們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來書寫自己的故事,怎樣讓這種震撼通過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發酵成養分、成為向前的動力來滋養我們的生命才是文學藝術作品的最終目的。如果不能將其中的能量拿來為自己所悟、所有、所用,幾天以後熱度平息,一切又回復到從前的樣子,油是油水是水,依然過著從前慣性的生活,那麼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無濟於事的。

我一直認為,看電影不是看一場熱鬧,而是到別人的靈魂里看見自己。

我看書和看電影聽故事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問自己,如果那個當下是我,我該怎麼選擇?

我把這段兩千多公里距離,長達一年的朝聖之旅拉長做自己的人生朝聖之旅,我將以怎樣的態度、用什麼樣的行動面對在路上的每一個朝拜,才是我要思考並付諸行動的。

從他們身上讓我領悟到,人生路上會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礙時時以輕松愉快平靜的態度去面對,不用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生結果不必問,就是在一抔黃土下終將化作一縷雲煙,而經歷過程才是此生最為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著那個結果狂奔,過程中遇見花香停下來聞一聞,遇見有緣停下來喝杯茶,遇見山就翻越,遇見水就趟過,只是始終選擇邁開腳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負就對了!最終抵達心中嚮往的歸宿——神山。

《岡仁波齊》觀後感2

《岡仁波齊》是一個沒有程式化劇本的概念,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用苦行僧的方式跟他們朝夕相處,從他們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雖然這個電影沒有劇本,但大概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設定我已經想了很久:首先要有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她)可能會死在路上;要有個孕婦,她的小孩會在路上出生;還要有個屠夫,因為殺生過多想通過朝聖贖罪;要有個七八歲的孩子,這樣會增加很多趣味性和不確定性;有孩子就要有他(她)的父母;還要有個十六七歲的小夥子,他可能是個小流氓,也可能就是一個青春期敏感害羞的男孩,一路上他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還要有一個50來歲、成熟穩健、類似於掌舵者身份的一個人,他會是整個朝聖隊伍的頭領。」

神奇的是,這一切預設居然全部應驗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11個普通的村民願意跟劇組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朝拜之旅。

《岡仁波齊》像「朝聖」,平靜至極,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則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與「魔幻現實主義」氣質,神秘、懸疑、時空交錯,人物環環相扣,愛恨交織,相生相殺,如入天堂,如墮地獄。

《岡仁波齊》觀後感3

位於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為觀眾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系的狀態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聖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00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范之賣力是難以想像的,只為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霜里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並為之努力奮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盪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聖地!

《岡仁波齊》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受益匪淺。在這部電影里,我知道了許多不了解的知識。片名《岡仁波齊》是指岡仁波齊峰,它位於西藏自治州普蘭縣境內,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岡仁波齊」在藏語里是指神聖的意思。普拉村的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和叔叔去拉薩和岡仁波齊朝聖。這一年正好是馬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普拉村裡的許多村民也希望加入到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之中。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婦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殘廢的少年……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心願和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神山,這十一人組成的隊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從芒康到拉薩不但有2000多公里,還要一路磕長頭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廢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前行。我想:他們到達岡仁波齊山頂一定會十分興奮,喜極而泣。我敬佩那孕婦,她的肚子里有著即將出生的孩子,她竟挺著大肚子去朝聖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殘廢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朝聖去了。

我敬佩朝聖者對信仰的虔誠,對大自然的敬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奮斗,也許成功的就會是你。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途弟前幾天給大家提到過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是不太熱衷的,但這部電影卻在朋友圈裡被刷屏了,幾乎看過的.人都一致的好評,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最強大的信念。由於一時好奇,途弟便組織了朋友一起去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朝聖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莊里的為了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親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的鏡頭很真實,敘事也那麼平淡,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才深深打動每一個觀影的人。讓人只要想到電影中的畫面、朝聖的人們、風景,就會因自身的渺小,電影中強烈表現出來的信仰而落淚。也許大家沒聽過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神靈之山」。藏傳佛教認為這座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因此經常會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來此轉山。

「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與堅持」

堅持是此片中時刻能體會到的精神。風霜雨雪的惡劣天氣簡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還和大人一起繼續堅持燃不燃?生了孩子還要繼續朝聖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斷腿好了繼續,車子被撞壞了,車頭丟掉拉著車斗繼續,錢用完了,四處打工賺錢繼續,感覺她們這樣能走遍銀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導隊無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吳伯凡老伯伯曾經在文章里有個概念,缺損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永遠不會有完全准備好的狀態或者自身永遠帶著不可彌補的缺陷。隊出發時老、弱、病、殘、孕全部包括甚至還有不足周歲的嬰兒,在成都坐個地鐵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都不會聚這么全了吧。缺損的不能再缺損了吧,整個過程隊的配置還一直處於不斷耗損狀態,然額,他們照樣完成了。

整個影片是那樣的平靜淡然,卻聚集著巨大的能量,最終以楊培爺爺在心願達成後安然逝去而結尾,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結尾,但是他們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間卻差了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節點。希望我們能夠戰勝面前擋道的惡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勇往直前,為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點,而不是在文章里當反面教材用。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堅持,信仰還是其他,我們都能從中汲取些什麼。

朝聖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滿困難與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

Ⅶ 《岡仁波齊》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岡仁波齊》觀後感1

何為信仰?是在生病難受的時候,祈求菩薩的保佑,是在廟會上香的日子,在未曾看過《岡仁波齊》之前,我從未想過信仰的力量會如此之大,讓我震撼,也讓我思考。

電影一開始,描述的是西藏小山村的鄉村生活,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也沒有利益沖突,有的只是朴實無華的人情味和一幫虔誠的信徒,能去朝聖,是他們一輩子的願望。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沒有去過,那麼可能這一輩子你都去不了了,它不僅僅是克服各種險情的發生,更是對於自己身體的挑戰。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們在以後的日子更會一往無前,一直開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會去干壞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會變得頑固。

為了能夠去朝聖,他們可以舍棄一切外在的東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眾生幸福。這也是我真正通過電影知道了朝聖在我國藏族地區又稱為磕長頭。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不得不說,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說,信仰的力量真偉大。這要是換做沒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個周就不能繼續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說過用石頭搭一個塔,能把最上邊的石頭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許願,並且願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說這東西叫做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有機會我自己也嘗試搭一個,然後許一個大大的願望,希望大傻子永遠健康開心,嗯,我會幫你許願的。

在朝聖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險情的發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積水,更有可能發生車禍。但是當遇到各種險情的時候,他們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比朝聖更神聖的事情。

但是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中間穿過拉薩的時候,他們和遊人的對比,讓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達到了最高,那種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種沒有遊人的匆忙,試問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在五彩繽紛世界裡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靜如水,我想應該很少很少吧!因為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朝聖。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岡仁波齊》觀後感2

有信仰的人總是善良和體貼的,就算是隨行的拖拉機被一輛越野車給撞翻在路邊,他們想到的也是越野車上的人需要快點送到醫院救護,而他們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決定,拆掉撞壞的車頭靠人拉車繼續前行,這里沒有人抱怨,沒有人遲疑,如此朝聖之路,猶如佛經上講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難都是上天的考驗,沒有這些逆境、磨難,無始劫以來積下的債怎麼還?所造的業如何消?當你經歷、當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證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終於一路下山看到了遠處的布達拉宮,大家默默的集體站在那裡遙望施禮,內心的激盪無以名述,我作為觀眾久久不能平靜,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閃耀的布達拉宮是每一個西藏人心中的聖殿,他們在前行的路上,雖然岡仁波齊聖山還在遠方,但是至少到達拉薩讓他們堅信:每一天,無所畏懼,堅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個身邊的人,珍視所有的生命,甚至那隻馬路上緩緩爬行而過的蟲子,所有的善總會讓靈魂到達彼岸。

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需要歷時一年用腳行走、用身體丈量長達20xx多里的朝聖之路......,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是雪山腳下漸漸拉遠的隊伍,轉山尚未開始,經過拉薩完成補給和休養,去往聖山的道路還在前方,這樣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這樣嗎?

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電影,生活中最真實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隨拍搬上了屏幕,每一個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雖然我從小生長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卻並沒有那樣近距離的了解過藏民的朝聖之路,這一次,跟隨電影的鏡頭用一種全然浸入的視角看完了電影,內心升起對電影攝制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如此的好電影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從電影里只是看到沒有盡頭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頂上飄揚的經幡美麗而神聖,可是我卻很清楚走到那裡絕大多數人的身體反應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攝制組卻在如此身體巨大的挑戰下完成了這部具有非常意義的電影的拍攝,如此對信仰的尊重、對藏民一路朝聖的真實再現難能可貴,如果你想要看這部電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岡仁波齊》觀後感3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復。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朴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群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舍,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裡,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為此生,卻為來世。

真正的庄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為你我,卻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啟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為眾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朴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為眾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朴的形象卻波及著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為你我,是為眾生的無私與大愛!

讓路在腳下,即刻前行,只為眾生的苦與樂……

《岡仁波齊》觀後感4

好多次看見這個名字不過都沒有選擇進去觀看,今天一個人在家想要一看究竟。電影真的特別真實,沒有漂亮的演員,沒有華麗的服裝,甚至沒有太多語言。

很抱歉我沒有記住人物的名字,只記得他們一行15人,有年邁的爺爺,有懷孕的媳婦,有9歲的女童,患有先天殘疾的屠夫,他們所有人共同的心願去神山,磕長頭,贖罪,祈福。信仰面前是一樣的。

當他們製作朝聖的工具和所穿衣服還有準備食物時,我感覺就像東北的過年。我完全沒有想到會走那麼久。一出門就開始磕長頭,晚上搭帳篷生火,念經文。一直看著他們磕頭,我的心不平靜了,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本來生活的很苦了為什麼還要更苦呢。當我看到孕婦生孩子的時候,那鮮活的生命降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信仰的虔誠要體現在行動上。哪怕生孩子也不能退縮,尤其是帶著小生命一同前往。我說出我當時的想法大家別笑我,我居然想剛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嗎?後來大喇嘛給孩子我明白了朝聖正好迎接新的生命,讓孩子在拖拉機里安靜生長。

旅途中遇見困難大家相互關愛,同樣朝聖的人相互幫助。一群人心無旁騖的為追求眾生平安而付出辛苦。共同追求平安喜樂的目標。

在他們身上讓我看到了信仰的魅力,擁有大愛,並去愛別人。車子被撞翻到路邊,來不及看自己的傷勢,聽到對方車里有需要幫助的人,立刻讓人離開。而一行人更加艱難的上路了,途中爺爺的離開了,我在想這應該是他要來朝聖的最終心願,最後他被葬在了朝聖的路上。

電影里一路上無盡的雪山,讓人神往的美景,讓人陶醉的聖地。用腳行走20xx公里,一邊走一邊磕頭,鞋子不知道穿壞了多少雙。當鏡頭推到他們在拉薩腳下依舊磕頭,我想旅遊的人們大概也和我一樣的心情看待他們吧。電影最後一片白茫茫,幾個微小的人影,繼續行走著。我的心不僅有些震撼,重新對信仰有的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看到小女孩臉上那堅定的表情,不僅讓我感動,追求極簡心,純凈修行,心無旁騖,唯有眾生喜悅平安是他們今生的追求。

一場修行,渡人渡己。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電影講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他們歷時一年,從芒康小鎮一路向著西邊,經過拉薩再到岡仁波齊,用磕長頭的最虔誠姿勢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聖之路。

這十一位朝聖者,都是家庭貧困的藏民,去朝聖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帶叔叔了卻心願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贖罪的,也有因家庭變故而去求福的,他們中有飽經滄桑已經72歲的老人楊培,有成熟穩重的48歲掌舵人尼瑪扎堆,有23歲懷孕半年的次仁曲珍,還有天真可愛才滿9歲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個體差異,但卻懷著一致的虔誠與毅力。一路上,他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艱辛和考驗,惡劣的天氣、簡陋的食宿、磕長頭的艱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車禍、歷經千辛萬苦到了拉薩卻發現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到了岡仁波齊腳下楊培在睡夢中離世……

這些艱辛和意外,任何一個都可能讓我們這些藏區以外的人們輕易就放棄進藏的努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面對艱難與困苦,他們坦然相對;面對災難和意外,他們絕不退縮,當我們這些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進藏的人還在不停地抱怨進藏的辛苦時,他們卻用最堅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著長頭完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朝聖之旅。

影片中有幾個情節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一路省吃儉用卻還熱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聖者,將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給他人;當他們被一個好心老人留宿時,他們主動幫老人干農活來回報老人;當裝載 便留在拉薩打零工,等賺夠了去岡仁波齊的費用再出發。

似乎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們朝聖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艱辛、餐風宿露的窘迫,讓他們一行人看起來格外的凄涼、憔悴和骯臟,但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凈的靈魂,藏區之外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和認同藏民們的這種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用一年時間徒步2500公里去朝聖的意義何在?也許在凡人眼裡,與其耗盡一年時間辛苦朝聖不如去努力賺錢——在他們看來,後者更現實也更迫切。

通過《岡仁波齊》這部紀錄片的展現,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們的信仰有多堅定,但我並不知道這種堅定還能以如此淡定從容的姿勢來展現。

感謝那些朝聖的背影,是他們的平靜和堅定,才讓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處浮躁喧鬧的花花世界包圍之中,卻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藍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堅定的信仰和最純潔的靈魂。

《岡仁波齊》觀後感6

張楊導演新作《岡仁波齊》已於近日在全國公映,這部長117分鍾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到朴實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翻山越嶺2500公里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波瀾壯闊。上映首日,就有人說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電影,可它卻在包括《變形金剛5》、《異形:契約》、《新木乃伊》、《神奇女俠》等眾多好萊塢大片前後夾擊下野蠻生長,突出重圍。

三日票房破600萬 七日票房破20xx萬 上座率持續高

6月20日,《岡仁波齊》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開畫,彼時多部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占據了超過60%的排片,《岡仁波齊》卻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並於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萬。6月23日,面臨《變形金剛5》上映的巨大排片壓力,《岡仁波齊》排片量銳減至0.9%, 但依然沒有阻擋觀眾的觀影熱情,平均上坐率高達26%。在隨後周末兩天,《岡仁波齊》排片分別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飆升達到43.8%及41.4%。

與低排片率伴隨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來自大眾和影院對影片的支持聲越來越多,終於在觀眾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岡仁波齊》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達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萬。

與此同時,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岡仁波齊》的討論熱度也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來,微信指數已突破350萬次,甚至超過正在上映的《異形:契約》。

這樣一部在眾人眼中只屬於小眾的影片,自公映以來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憑借一路飆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漸逆襲。行業人士一致認為這是近年來的罕見案例,尤其對於一部看起來不討好的藝術電影來說。

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講,千萬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往往會被市場冷落的藝術電影,這樣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國內電影市場的轉變,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選擇。這些成績也讓大眾看到,我們的市場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觀眾,藝術電影的觀眾遠非小眾。

《岡仁波齊》觀後感7

有信仰的人一直善良和體貼的,即使是隨行的拖拉機被一輛越野車給撞翻在路邊,他們想到的也是越野車上的人需要快點送到醫院救護,而他們自己能做的只能是飛速做出決定,拆掉撞壞的車頭靠人拉車繼續前行,這里無人抱怨,無人遲疑,這樣朝聖的道路,猶如佛經上講到的故事,所有的磨難都是上天的考驗,沒這部分逆境、磨難,無始劫以來積下的債如何還?所造的業怎麼樣消?當你經歷、當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證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終於一路下山看到了遠處的布達拉宮,大夥默默的集體站在那裡遙望施禮,內心的激盪無以名述,我作為觀眾久久不可以平靜,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閃耀的布達拉宮是每個西藏人心中的聖殿,他們在前行的路上,雖然岡仁波齊聖山還在遠方,但至少到達拉薩讓他們堅信:每一天,無所畏懼,堅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個身邊的人,珍視所有些生命,甚至那隻馬路上緩緩爬行而過的'蟲子,所有些善總會讓靈魂到達彼岸。

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需要歷時一年用腳行走、用身體丈量長達20xx多里的朝聖的道路……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是雪山腳下日漸拉遠的隊伍,轉山尚未開始,經過拉薩完成補給和休養,去往聖山的道路還在前方,如此的含義好像比拍完全程更有含義,修行的道路不就是如此嗎?

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電影,日常最真實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隨拍搬上了屏幕,每個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雖然我從小成長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卻並沒那樣近距離的認知過藏民的朝聖的道路,這一次,跟隨電影的鏡頭用一種全然浸入的視角看完了電影,內心升起對電影攝制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團結的基礎,這樣的好電影實在是太難得了,大家從電影里只不過看到沒盡頭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頂上飄揚的經幡漂亮而神聖,可是我卻非常了解走到那裡絕大部分人的身體反應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攝制組卻在這樣身體巨大的挑戰下完成了這部具備很意義的電影的拍攝,這樣對信仰的尊重、對藏民一路朝聖的真實再現難能可貴,假如你想要看這部電影,必須要去影院支持!

《岡仁波齊》觀後感8

張楊導演新作《岡仁波齊》已於近日在全國公映,這部長117分鍾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到朴實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翻山越嶺2500公里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波瀾壯闊。上映首日,就有人說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電影,可它卻在包括《變形金剛5》、《異形:契約》、《新木乃伊》、《神奇女俠》等眾多好萊塢大片前後夾擊下野蠻生長,突出重圍。

三日票房破600萬七日票房破20xx萬上座率持續高

6月20日,《岡仁波齊》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開畫,彼時多部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占據了超過60%的排片,《岡仁波齊》卻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並於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萬。6月23日,面臨《變形金剛5》上映的巨大排片壓力,《岡仁波齊》排片量銳減至0。9%,但依然沒有阻擋觀眾的觀影熱情,平均上坐率高達26%。在隨後周末兩天,《岡仁波齊》排片分別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飆升達到43。8%及41。4%。

與低排片率伴隨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來自大眾和影院對影片的支持聲越來越多,終於在觀眾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岡仁波齊》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達到3%以上,票房突破20xx萬。

與此同時,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岡仁波齊》的討論熱度也在不斷增加,數據顯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來,微信指數已突破350萬次,甚至超過正在上映的《異形:契約》。

這樣一部在眾人眼中只屬於小眾的影片,自公映以來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憑借一路飆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漸逆襲。行業人士一致認為這是近年來的罕見案例,尤其對於一部看起來不討好的藝術電影來說。

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講,千萬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往往會被市場冷落的藝術電影,這樣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國內電影市場的轉變,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選擇。這些成績也讓大眾看到,我們的市場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觀眾,藝術電影的觀眾遠非小眾。

《岡仁波齊》觀後感9

位於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為觀眾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系的狀態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聖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xx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范之賣力是難以想像的,只為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霜里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並為之努力奮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盪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聖地!

Ⅷ 如何評價張揚導演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看上去像一部紀錄片,這一場「朝聖」也是精心策劃過的一場旅行;然而雖然是演員在表演,表演者卻不是職業演員,他們的確是真正的素人,也想要去一趟岡仁波齊和拉薩朝聖,因此這場電影的拍攝既完成了拍攝,又完成了一群人的朝聖心願,聽上去像是一場行為藝術,這也是為什麼張楊拒絕將之稱為「公路電影」而叫做「真實電影」。(搜狐娛樂評)
《岡仁波齊》中還有一個女人懷孕在身還去朝聖,途中生完孩子繼續上路,影片沒有把真正殘酷的一面扒開給觀眾看,至少在醫學上很難不為這個女人的健康感到擔憂 。(騰訊娛樂評)

閱讀全文

與張揚2017電影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