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俄國克里米亞戰爭的資料
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1853年7月3日:俄軍開入多瑙國家。 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俄羅斯宣戰。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國和法國向俄羅斯宣戰。
1854年4月20日: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防禦聯盟協議,這個協議在這場戰爭內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奧地利的壓力下俄羅斯撤出多瑙國家。 1854年8月16日: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奧蘭的一個要塞被佔領。 克里米亞半島地區圖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登陸並開始圍攻塞瓦斯托波爾。 1854年12月2日:英國、法國和奧地利在維也納簽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薩丁尼亞加入戰爭。 1855年5月22日:英法艦隊進入亞速海,但沒有獲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聯軍在圍攻349日後佔領塞瓦斯托波爾。俄軍戰敗。 1856年3月30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薩丁尼亞王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巴黎條約》,正式結束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放棄所有佔領地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域被保證,黑海內不得駐軍。
編輯本段背景歷史
俄國在19世紀前半期,封建農奴制度危機日益加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一步發展,並且開始了工業革命;農奴反對農奴制度的斗爭也日益高漲;以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為代表 俄皇尼古拉一世
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思想興起,這一切便為促使俄國農奴制度瓦解的國內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於1828—1829年對土耳其戰爭中,佔領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島嶼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1848年革命晚間,沙俄軍隊幫助奧軍摧毀了匈牙利的獨立,同時鎮壓了多瑙河流域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為鞏固勝利,俄國又與土耳其簽訂了《巴爾太·立曼條約》,規定俄軍在兩公國「秩序恢復以後」撤兵。 土耳其皇帝素丹也是伊斯蘭教的教主,君主獨裁與教會專斷合為一體的政教 國家機構,對內進行殘酷統治,財政混亂,國庫空虛,國債增加。皇室為了滿足揮霍享受的需要,把商港、鐵路、礦產、資源等出賣給列強各國,從而換取它們的財政支持,因而列強各國政府盡力支持素丹政府,同時也都企圖獨占土耳其,這也加強了它們之間的磨擦。 英國在19世紀上半期完成了工業革命。50─60年代的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對土耳其的商品輸出1850年比1840年增長一倍半以上,即從144萬增至376萬英鎊。由於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使英國失去了大塊殖民地,因此印度的地位就十分突出了,聯接本土與印度的地中海通道必須保持。英國不可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過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處,只要俄國佔領海峽就會為俄國獨占土耳其創造條件,這就會從根本上威脅英國的利益。 法國在1848年革命後,工業革命進展較快,大規模的紡織廠與冶金企業相繼出現。從1852—1870年期間,法國蒸汽機的數量從6000部增到27000部。由於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因此對土耳其市場決不輕易放棄,何況法國是土耳其的傳統盟國。為爭奪在土耳其的利益,拿破崙一世就曾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兵戎相見。
編輯本段起因
這場戰爭的表面起因是宗教問題。俄國向奧斯曼帝國提出為保護奧斯曼帝國境內 克里米亞戰爭的想像復原圖
的東正教徒在「聖地」建立俄國的保護地的要求,這個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拒絕。法國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新教徒也反對俄國在巴勒斯坦建立據點的企圖。俄國在蘇丹拒絕後決定以此作為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1853年俄國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並開始佔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 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內部的瓦解,俄國認為這是它將它在歐洲的勢力不斷擴大的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佔領巴爾干半島的好機會。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國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國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國獲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英法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編輯本段過程
戰爭爆發後英法按兵不動,土軍單獨在巴爾干、黑海、高加索與俄交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海戰
戰,在巴爾干,土軍憑借兵力優勢擊敗俄軍,1854年6月俄軍在普奧壓力下撤出侵佔的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兩公國。在高加索,土軍1853年於10月27日對聖尼古拉發動進攻,11月土軍受挫,12月俄軍擊敗土軍。在黑海方向,兩國爆發了海戰,1853年11月俄黑海艦隊在錫諾普海戰中全殲土耳其分艦隊,俄國獲得黑海制海權。1854年1月英法艦隊進入黑海,俄對英法宣戰,6月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瓦爾納登陸,海軍將俄艦隊封鎖在塞瓦斯托波爾。7月俄軍在高加索擊潰土軍主力。9月,英、法、土聯軍在克里木半島登陸,20日,聯軍突破俄軍防線,逼近塞瓦斯托波爾,俄軍盡一切可能迅速加強了防線,10月17日聯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10月25日,俄軍襲擊了聯軍後方,11月5日,俄軍對聯軍發動反攻被擊敗,第二年6月18日聯軍強攻塞城,被擊退。8月16日,俄軍再次發動大規模反擊被擊退,聯軍隨後進行了大規模炮擊,9月8日,聯軍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此戰進行了11個月,雙方損失慘重。 1855年雙方在高加索卡斯進行激戰,6月俄軍包圍卡斯,9月攻城受挫,圍困致11月土軍投降。1856年3月俄法簽定《巴黎和約》,黑海中立化,俄國失去了在黑海擁有艦隊的權力,俄國對黑海擴張的長期努力前功盡棄。
編輯本段克里米亞戰爭與水雷戰
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皇俄國曾將這種觸發錨雷應用於港灣防禦戰中。西方最早出現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戰爭期間,當時俄國工兵初次嘗試使用漂雷,炸毀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橋。此後,各型水雷不斷地被研製和改進,並廣泛使用。
編輯本段結果
克里米亞戰爭的後果之一是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神聖同盟終止。 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持中立,戰後普魯士與俄羅斯的關系變好,與奧地利的關系變壞,而俄奧之間的關系惡化。英國與法國在戰後也開始與俄羅斯修好,因此奧地利日趨孤立。到此為止奧地利在德意志邦聯中處支配地位,但這個地位日益減弱,而普魯士的地位則日益增高。由此歐洲各強國之間的勢力均衡開始對奧地利不利地變化。奧地利的削弱同時也使薩丁尼亞不斷增強。薩丁尼亞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起了一個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國的支持下薩丁尼亞達到了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的目的。
編輯本段對俄國的影響
1.暴露了農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國內的經濟危機,農民起義不斷,沙皇的專制統治岌岌可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進行了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 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從1815年組建「神聖同盟」開始,就充當了歐洲的霸主,對各國的革命運動進行干涉,充當歐洲的憲兵。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使俄國失去了干涉別國內政的可能性,俄國的國際地位下降,歐洲霸主的地位喪失。 3.俄國加緊了在遠東地區的擴張。正如馬克思所說,俄國由於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要向英法復仇,當英法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時候,俄國趁火打劫,從中國割佔了大片領土,攫取了很多特權。
編輯本段對諾貝爾事業的影響
對諾貝爾事業的影響 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已經回到了聖彼得堡,同他兩位哥哥一起在父親的企業里工作。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他父親的企業這時又擴大了,並且改名為「諾貝爾父子機械鑄造廠」。 當時俄國的軍隊急需武器裝備和現代化,大批國家訂貨使這家工廠生意興隆。盡管在那個很多方面落後的國家,招收技術工人和原料供應方面都有困難,伊曼紐爾·諾貝爾仍然設法生產了大量軍用材料,有些是他自己設計的,利用他自己製造的機床,並從瑞典招來了一些工頭從事生產。這個國家第一條鐵路使用的鐵器製品,他自己構造的快速火槍,以及裝配俄國第一批推進器兵艦所用的大炮和蒸汽機械等,都是由這家企業製造的。幾艘於19世紀50年代建造的兵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仍然服役這一事實,明顯地表明這家工廠產品質量是高超的。伊曼紐爾·諾貝爾於1853年曾被授與帝國金質獎章,表彰他在俄國工業中的「勤奮和技藝」,這對一個外國人來說是一種罕見的榮譽。 在工廠中,兒子們有廣闊天地進行實踐訓練,他們也充分利用了這一機會。水雷是伊曼紐爾·諾貝爾進入俄國時所持的一張王牌。它很早就是一項軍事機密,是這個國家一項被遺忘了的財產;在戰爭期間,它也突然引起了人們直接的興趣,並且被證明是成功的。在他兒子羅伯特的幫助下,這位發明家在芬蘭的港口以及聖彼得堡的戰略要地喀琅施塔得城堡冰凍的入口布了雷。這一措施曾幫助防禦了由海軍上將內皮爾所指揮的英法艦隊的進攻,它有很大的重要性,並且由於這位海軍上將在給海軍部的報告中曾說過「芬蘭灣充滿了炸彈」這句話,從而被載入史冊。
編輯本段發現子彈碎片
克里米亞戰爭的古戰場位於烏克蘭境內,由於這里經常能發現各種戰爭遺存物,所以引得許多烏克蘭人前往這里淘金尋寶。 2009年2月,烏克蘭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子也來這里,試圖找到一些古戰場的遺存物以出售給軍事博物館,換取一定的費用。在被沙土覆蓋的克里米亞古戰場,這位男子找到多顆150多年前戰爭留下的子彈碎片,但其中的一顆卻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將這枚子彈送交軍事博物館後,專家鑒定這顆奇特的子彈碎片其實是兩顆子彈在空中直接相撞後形成的,這一罕見景象發生的幾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經過烏克蘭軍事博物館的鑒定專家仔細地對比檢驗,他們發現這兩顆子彈分別屬於當時的沙俄軍隊和法國軍隊。在當時的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的子彈均為尖頭圓錐形子彈,這種形狀設計的子彈在空氣中高速飛行時可以受到更小的阻力。這位鑒定專家還表示,這顆新發現的古代戰爭的子彈碎片,對於研究當時俄法兩軍的軍事技術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至少可以證明當時的子彈設計水平比人們此前想像的要高很多。
編輯本段意義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現在大多數人已經將這場戰爭遺忘了,但它從軍事上和從政治上改變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地位和關系。在19世紀的歐洲歷史中,它與隨後的巴黎條約是繼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後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鐵甲船和現代的爆炸性的炮彈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壕溝戰和靜止戰。電報首次在戰爭中被使用,火車首次被用來運送補給和增援。
關於戰地記者
戰地記者首次參加並可以在同日將戰況報告給家鄉的報紙。由於一個英國軍官的錯誤,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鍾的攻擊行動中,就造成了約900名英國騎兵的喪生(之後有學者專家指出,當時英軍騎兵的死傷並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實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後安然抵返家園,九百多名的傷亡人數全是英國報紙渲染誇大後的數字)。當晚《泰晤士報》就報道了這個損失,在英國掀起了一場危機。此外在這場戰爭中記者還第一次使用了攝影術來記載戰爭實況。
野戰醫院條件改善
在這場戰爭中共約50多萬人死亡,其中法軍的損失最高。大多數士兵不是陣亡,而是因飢餓、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和野戰醫院的條件差而死於其戰傷。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改善了野戰醫院的衛生條件,僅此一項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傷戰士的生存率。戰後南丁格爾在倫敦創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
當英法聯軍包圍了塞瓦斯托波爾,陸戰隊准備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陸時,黑海上突然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聯軍不戰自潰,幾乎全軍覆沒。 按照軍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長勒弗里埃研究這次風暴。他向各國氣象學家發信,收集風暴發生前後的氣象報告。之後,他依次把同一時間各地的氣象情況填在一張圖上。將不同時間的圖聯系起來分析,他發現這次風暴是自西向東移動的,在到達黑海的1~2天,已經先影響了西班牙和法國。 勒弗里埃分析後認為,如果當時歐洲設有氣象站,風暴情報就可以及時電告英法艦隊,使英法艦隊避免這次風暴的襲擊。1855年3月,他向法國科學院建議,組織觀測網,迅速地將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繪制天氣圖。
Ⅱ 為什麼會有人反對將克里米亞交給俄羅斯
從地圖上看,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像一個菱形的錐子一樣直插進黑海,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因此, 俄羅斯乃至前蘇聯時代大名鼎鼎的黑海艦隊,即駐扎於克里米亞半島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爾。
蘇聯解體時,俄烏兩國為了黑海艦隊的歸屬鬧得不可開交。雖然最終達成協議,但是關於塞瓦斯托波爾的問題依然沒有很好解決。 俄羅斯想長期租用此地作為黑海艦隊基地 ,但是烏克蘭並不願意。 根據1997年俄烏簽署的租賃協議,在2017年5月之前,俄黑海艦隊必須滾蛋。
再回到克里米亞的 歷史 。因其特殊的戰略地位, 克里米亞 歷史 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哥特人、匈奴人到可薩人,從拜占廷帝國、金帳汗國到奧斯曼帝國,克里米亞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十八世紀後期,日益強大的沙俄逼迫奧斯曼帝國承認克里米亞的獨立。 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納入版圖。
1853年至1856年間,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我們小時候的課本上叫克里木戰爭)爆發。 這場因爭奪巴爾干半島控制權而引發的沙俄與歐洲世界的戰爭是一戰前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戰爭的起因有著復雜的宗教背景,但宗教的名義之下,實質上還是為了擴張地盤的需求。 一開始是沙俄同土耳其打了起來。
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東擴計劃使得整個歐洲大陸都感到了危機,於是奧地利和普魯士也參與進來。但是最終導致尼古拉一世失敗的是強大的英法的介入。 俄土戰爭變成俄羅斯同歐洲諸國的戰爭,這是尼古拉一世所沒想到的。 從多瑙河到克里米亞,沙皇的軍隊節節敗退,最終簽訂城下之盟。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在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新式線膛步槍、蒸汽動力戰艦、鐵路、無線電通訊等 科技 發明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聯軍的長官利用無線電從千里之外指揮前線作戰,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次。軍事後勤體系發展為一個獨立部門,工程保障、戰地醫療、後勤運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現代戰爭或者戰斗中官兵們統一對表確定時間,就是在法軍進攻馬拉科夫要塞中第一次採用的。
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了俄國此後的農奴制改革。 而遠在大洋彼岸本來和此事無關的美國人則意外撈到了一筆好處。因為擔心緊挨著英屬殖民地加拿大的阿拉斯加被英國人趁機佔領,抱著與其白白丟失,不如賣了換錢,同時也讓美國制約英國的考慮, 沙俄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阿拉斯加和美國本土之間隔著一個加拿大,美國本來並沒有染指阿拉斯加的意圖,現在來了一個上門買賣,不要白不要。1867年10月,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領土。 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僅僅是740萬美金。這真是史上最便宜的一次領土交易。
再回到克里米亞。 並入沙俄版圖後,克里米亞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員 。 二戰後期,斯大林以克里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將大量居民流放中亞,大多數人慘死異鄉。1945年2月 ,出於重新分配戰後世界格局和敦促蘇聯對日作戰的考慮, 美蘇英三國首腦在克里米亞的海濱度假勝地雅爾塔舉行了一次秘密會晤,簽訂了著名的《雅爾塔協定》。美英背著中國做出了大量損害中國權益以換取蘇聯對日宣戰的承諾。
戰後的1954年 ,為慶祝烏克蘭的哥薩克人鮑格丹·赫梅爾尼茨基俄羅斯「結盟」300周年, 赫魯曉夫大筆一揮,將原屬於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 這就是現在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的起源。
雖然劃歸了烏克蘭,但是因為長期屬於俄羅斯領土,克里米亞人民的俄羅斯情結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情結一樣,都是根深蒂固的。 劃歸烏克蘭後,雖然官方語言規定是烏克蘭語,但實際上克里米亞人民的日常語言依然是俄語。
1991年,借蘇聯解體之機,本來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克里米亞差點鬧了獨立,最後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協商中,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留在了烏克蘭版圖內。
由於 歷史 上和俄羅斯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黑海艦隊的存在,克里米亞隨時都可能成為俄烏兩國的火葯桶。 烏克蘭地處俄羅斯與歐洲大陸的緩沖地帶。烏克蘭向俄羅斯傾斜得多一點,克里米亞基本上就平安無事;烏克蘭向北約傾斜多一點,克里米亞就有可能成為導火索。
政局的變動無疑將影響烏克蘭日後的外交走向。無論是從趁亂收回克里米亞,一勞永逸解決黑海艦隊駐地問題,還是借口克里米亞問題出兵以影響烏克蘭政局走向。這也是在烏克蘭倒向西方後,俄羅斯果斷拿下克里米亞的一個原因。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反對俄羅斯接管克里米亞 ,這個有人指的是美國以及西方各國吧! 美國以及西方對俄羅斯的態度是,逢俄必反,要羅列一大堆理由那是給別人看的!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俄羅斯的威脅太大了,俄羅斯手裡的核武器使他們感覺到嚴重威脅。 所以在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系統。 俄羅斯一直謀求融入西方,但是西方對俄羅斯的態度是肢解俄羅斯,然後拔掉獠牙。
直到普京上台,普京還抱有融入西方的想法,但是現實是融不進去,不得不把那顆高傲的頭轉向了東方。
大多數人,特別是美國人,完全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克什米爾地區雖然在1954年轉交給了烏克蘭,但在那之前的幾個世紀里這一地區都是屬於俄羅斯的。他們甚至不太了解塞瓦斯托波爾(蘇聯克里米亞半島西南岸港市)是由俄羅斯人在1783年建立的,且這里曾一直是俄羅斯的大城市。
即使他們知道這些,其中的一些人也並不關心,因為他們還抱著冷戰思維,俄羅斯說的做的在他們眼裡都是錯誤的。1991年蘇聯解體時,七百萬人,包括俄羅斯族人還有認同這個國家而說俄語的人站在了邊界問題的錯誤的一邊,他們的態度是「哦,去他們的」。
聯合國有一個政策,即任何現存的邊界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永遠不可改變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堅決捍衛領土完整的原因。自1922年以來,蘇聯就不存在了,而且在1878年就失去了克什米爾地區。但是,多虧了聯合國,使得波黑在與奧斯曼帝國分離的139年之後,仍然生活在這里。不過別介意,即便生活在那,他們也沒有人特別關心領土歸屬的。而聯合國的態度是:「什麼自己決定,地圖上的線條才是神聖的」。
近二十年來,美國及其歐盟同盟國一直奉行圍困俄羅斯的非理性政策。這一政策的一個要點是最終將烏克蘭納入歐盟,這將迫使俄羅斯將海軍基地建在塞瓦斯托波爾,同時還要防備身後的敵對國家。2014年初,合法當選的烏克蘭政府被推翻,直接導致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
就是這樣, 也許我會被視作「普京粉絲」或是其他什麼,但是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並且烏克蘭當初獨立時就應當將克里米亞歸還俄羅斯。
「反對」是由於戰略利益的沖突,其他那些所有冠冕堂皇的口號,都是披在狼身上的羊皮。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俄國人花了十幾年時間試圖融入西方世界,但南柯一夢而終。一個依然懷抱著大國的雄心,一個要的只是聽話的乖寶寶,道不同不相為謀,自然一拍兩散。
美國人的意圖很明顯,純屬陽謀 既然俄國人不願意做小弟,就「擠」你,把你的戰略空間壓縮到最低限度,所以北約不斷東擴,一直試圖擴張到俄國人家門口。
俄國人的態度也很明確,俺是大國,別在俺家門口撒野。戰斗民族甚至懶得抗議,以最直接最強硬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陽謀 吃了克里米亞。
這無關乎正義,無關乎法律,而是大國搏奕的規則。
國際政治叢林中,大國的特權之一,就是「有權」為自己保留足夠的戰略緩沖空間。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今天的薩德危機,都是因為對手違反了 游戲 規則,犯了大國的大忌所致。
克里米亞危機之所以導致今天的局面,應該源於美國的誤判,以為俄羅斯已經變成了紙老虎,欺負它小菜一碟。殊不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戰斗民族的本性仍在。等到俄國人反咬一口,輪到美國人愣了。
愣了,就反對,然後制裁。
然後,就沒有瞭然後。
戰略誤判導致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克里米亞事件發酵的蝴蝶效應,改變了整個遠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甚至整個西太地緣政治格局,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這個問題提得有些幼稚,且不專業,:一個國家如同一個人一樣都有道德底線,如果喪失了底線必然會召致世界多數人的指責,雖然克里米亞1954年以前是屬俄羅斯的,畢竟後來送給烏克蘭,就象兄弟分家,你己經分給烏克蘭了,現在又出爾反爾又搶回來,這就不道德了,況且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國家之間還有聯合國,把了事還有國際法,當年俄解體時,都承諾`遵守各獨立國的主權,承認領土完整,現在意識到克里米亞的戰略位置重要,就奪回占為已有,如果對這種搶盜行徑,國際上沒人反對,就奇怪了,更可笑的還有人提出這樣奇怪的問題,。
在烏克蘭欲徹底倒向西方與烏克蘭沒有經營好克里米亞民意基礎的情況下,普京趁勢收回是情理中的事,畢竟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太重要了,其地理位置不言自明,但西方如何反對也不能阻止該地區重新回到俄羅斯。烏克蘭是一個外交路線上的失誤而引發災難與崩潰的國家,其倒俄或倒向西方都是最錯誤選邊站的政治決擇,如克里米亞問題,烏克蘭那怕自始至終保持一個中立角色,俄羅斯也不至於會馬上把它收回,烏克蘭當初那怕多思考一下捲入美俄紛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也不至於會弄到今天田地…
說的一大堆,其實什麼國際法,領土歸屬啊,什麼烏克蘭俄羅斯 情感 啊之類的都是扯淡。反對的理由在簡單不過,因為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在克里米亞,這是地緣政治所決定的。美國對俄羅斯的壓制,其實不管俄羅斯做什麼不做什麼,打壓的態度不會變的。
而且,雖然看起來俄羅斯收回了克里米亞,貌似在這一輪的角力中俄羅斯勝利了。實際上在政治上是美國是完全占上風的。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問題本身就是美國挑唆的,美國是進攻狀態,俄羅斯是防守,更何況美國還以此為由經濟制裁。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應該算半個輸家
赫魯曉夫當初把克里米亞給烏克蘭也並不是與烏克蘭多好,倒現在克里米亞這個地方也很貧瘠,那點 旅遊 收入極為可憐,可以說是入不敷出,每年不管是烏還是俄都得補貼五億美元,但有一個軍港,為了不向烏克蘭交租賃費,就搞了假公投奪了回來。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很無恥,充分暴露了北極熊擴張的嘴臉,而我們要是給俄羅斯找理由,那隻能說是更無恥,全然沒有正義感的勢力小人!讓國際上無法信賴,也看不起!
克里米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佔領克里米亞,克里米亞被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佔領過,克里米亞被俄羅斯佔領過,克里米亞也被希特勒的德國佔領過。
克里米亞的爭奪 歷史 說明了誰的拳頭硬,誰就是克里米亞的主人,克里米亞從來就不是烏克蘭的,烏克蘭只是擁有克里米亞的管轄權,當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小兄弟時,俄羅斯對烏克蘭管轄克里米亞還是放心的。
現在烏克蘭要西去,烏克蘭要成為俄羅斯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的勢力范圍了,如果俄羅斯不急急拿回克里米亞,克里米亞就會成為美國的又一個軍事基地。
現在唯一反對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的是美國,也只有美國有資格和能力質疑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佔領,也只有美國有能力和俄羅斯爭奪克里米亞。
現在不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爭奪克里米亞,也不是歐洲國家反對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歐洲國家早就退出克里米亞的爭奪了,歐洲國家是美國勢力的附庸,歐洲國家是美國的傳聲筒。
現在的克里米亞是俄美的博弈和爭奪,克里米亞就是大國博弈的縮影,克里米亞根本就不是什麼主權之爭,而是拳頭之爭,是俄美大國之爭。
烏克蘭信誓旦旦的要奪回克里米亞,不過是讓美國當槍使了,試想!烏克蘭真的拿回克里米亞,烏克蘭也只是名義上擁有克里米亞的主權,烏克蘭還得把克里米亞乖乖的獻給美國,俄羅斯不佔領克里米亞,克里米亞就會成為美國圍堵遏制俄羅斯的重要戰略前沿陣地。
克里米亞 歷史 上一直是俄羅斯擁有。蘇聯時期的1954年,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他本人是烏克蘭人)以所謂兄弟情意為由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實際上是想安撫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不滿。蘇聯時期的領導人經常做出一些給後代留尾巴的爛事。如俄羅斯的車臣問題也是斯大林強行遷移車臣人遺留下來的麻煩事。
兩個惡棍,以惡手對惡手,尋找均勢。
北約東擴,對烏顏色革命,前鋒劍指俄邊界,違背承諾。露出獠牙,背信棄義,是惡手。
俄熊小綠人進占克里米亞,操縱俄裔獨立入俄。強盜吞並的老戲法,恃強凌弱,是惡手。
對俄制裁,山姆聲嘶力竭,歐洲自損八百。俄熊沃土千里糧食多到出口,石油可用八輩子。時間不站在美歐一邊,是惡手。
俄熊困獸猶斗,出兵敘利亞橫插一刀,構建什葉派國家新月帶之弧。挑起更高強度教派沖突,大有重回冷戰態勢,是惡手。
惡手對惡手,秉持零和 游戲 ,過程中各自尋求均勢。
Ⅲ 跪求俄羅斯電影《女狙擊手》的百度雲,謝謝
鏈接:https://pan..com/s/1YyBeDfR_LheIDYpgIYp-rw
《女狙擊手》是由塞吉·莫克里特斯基執導,尤麗亞·佩雷西德、葉甫蓋尼·塞格諾夫、OlegVasilkov、瓊·布萊克漢姆等主演的戰爭傳記片。該片於2015年4月2日在俄羅斯上映。
該片取材於蘇聯女英雄、神槍手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的部分生平,講述了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戰爭爆發後中斷學業,參軍奔赴前線,並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書寫了二戰史上一段不朽的傳奇故事。
Ⅳ 克里米亞半島,歷史上屬於俄羅斯,難怪俄羅斯不惜代價也要奪回來
14年,克里米亞通過公投,重新回到俄羅斯的統治下。從1954年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贈送給烏克蘭,到14年,時間走過了60個光景。克里米亞歸宿不定,顛沛流離,既是因為國際關系的錯綜復雜,也是因為它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生流離的克里米亞
在烏克蘭瀕臨黑海的南部,伸出一根細細的管道,連接著一個半島——克里米亞半島。半島上有著一個彌足珍貴的深水不凍港,塞瓦斯托波爾,任何一個不凍港都是最寶貴的財富。
於是,黑海上的這個半島,就成了控制黑海的絕對樞紐,誰能掌握它,誰就能掌握黑海,將兵鋒指向地中海甚至太平洋,或者指向俄羅斯。 眾多的國家曾成為它的主人,蒙古的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沙俄,蘇聯,烏克蘭,以及如今的俄羅斯。
在近代的大部分時間,克里米亞都處在俄羅斯的控制下,從 歷史 上來看,它確實歸屬於俄羅斯。可誰才能掌控一個地區並不看它在 歷史 上的歸屬,這確實可以成為一個借口,但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國家的實力,實力越強,話語權便越大。
蒙古不必多說,元朝曾經打下大半個歐洲,騎兵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奧斯曼帝國作為橫跨歐亞的王朝,硬生生將歐亞的商路通道斬斷,也成了開發 海上絲綢之路 的重要原因。
沙俄與蘇聯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蘇聯推翻沙俄後,很快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二戰後又與美國分庭抗體,主導了冷戰世界。至於烏克蘭是唯一的例外,它能得到克里米亞是因為蘇聯的饋贈。
1954年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合並300周年的紀念日,曾任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書記的 赫魯曉夫 簽署中央主席團決議,將克里米亞作為永恆友誼的象徵贈送個克里米亞,當然我們都知道, 友誼是沒有永恆的,只有利益永恆。
時間來到14年,親俄政府亞努科維奇被推翻,波羅申科上任,烏克蘭徹底倒向美國,之後便是俄羅斯、烏克蘭、美國三方的戰局,最終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俄羅斯在克里米亞設置聯邦管區,下設兩個共和國,即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代表著俄羅斯實質上掌控了該地區。
克里米亞半島的戰略地位
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也並非輕而易舉,盡管他爭分奪秒的趕在美國前控制了此地,但緊接著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制裁,尤其是經濟制裁,對本就不富裕的俄羅斯而言更是雪上加霜。那麼為什麼俄羅斯還要不計代價的奪回這個半島?
俄羅斯從沙俄時期就對不凍港趨之若鶩,為此而發動的戰爭更是不計其數。盡管俄羅斯東面臨海,但西面卻是深處亞歐大陸內部,出海港口幾乎沒有,黑海變成了前出地中海的必經之地。
而另一個意思就是, 一旦失去對黑海的控制權,那麼俄羅斯的西部就將被徹底堵死在黑海中 ,美國的導彈、艦隊也將布置在俄羅斯的家門口,成為一把隨時可能將其置之死地的利刃,這是俄羅斯星夜兼程奪回克里米亞的核心原因,事關國家安全。
另一方面,盡管金融、互聯網等第三產業逐漸成為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第二產業正在加大努力進行產業升級,追尋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領域,擺脫掉血肉工廠的不幸處境。
可是俄羅斯在這方面卻是慢了好幾拍,盡管俄羅斯的程序員們相當有實力,可是俄羅斯卻沒有一家可以與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等並稱的企業,而且俄羅斯的製造業升級幾乎陷入停滯。
於是俄羅斯的財政來源的中的很大一部分變成了資源出售,尤其是石油。 俄羅斯有著儲量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並不遜色於中東地區。其中天然氣資源可以向中國出售,通過陸路運輸,成本低而且便捷。
而石油資源則主要是 高加索石油 ,最好的出路便是從黑海出地中海再輸送向全世界,於是問題的關鍵又來到了克里米亞地區,誰掌握了克里米亞,誰就掌握黑海。
美國控制黑海,那麼俄羅斯就徹底被堵死在歐亞內陸,俄羅斯掌控黑海,才能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戰略空間,搏一條復興之路。 除此之外,克里米亞地區曾是俄羅斯祖輩們浴血奮戰才佔領下來的土地,被赫魯曉夫為了個人 情感 而拱手相送實在難以接受。
俄羅斯在土地歸屬上犯下過很多錯誤,比如著名的 白令海峽與阿拉斯加 ,被沙俄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這是讓人心痛到徹夜難眠的教訓,而克里米亞重蹈覆轍,想必俄羅斯人夢寐以求要將其重歸國土。
在克里米亞被送給烏克蘭之後,俄羅斯還要每年支付幾千萬美元的租金來租借 塞瓦斯托波爾港 ,這個本就歸屬於俄羅斯的地方。 如果說 情感 上的需求只是引發了出增領土的不滿,那麼實際的利益損失就成了真正的導火索。
克里米亞半島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也影響著經濟命脈,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這也是俄羅斯不計代價將其奪回來的重要原因。
俄羅斯的招數
當今時代,大國爭端親自下場的次數與可能性正在越來越小,美國曾經主導的越南戰爭與阿富汗戰爭,讓美國損失慘重而且沒能得到預想中的回報。
世界也從美國的教訓中得到經驗,與其親自下場冒著被咬一身傷的危險,不如扶持代理人,進行一場代理人戰爭,贏了自然利益歸我,輸了也只不過是一場戰略格局上的劣勢,真正的成本都被搭理人承擔了,何樂而不為呢?
兩伊戰爭 如此,克里米亞沖突也是如此。 烏克蘭顏色革命 後,親俄政府下台,親美政府上台,並且馬上要徹底投入到美國的懷抱。
這背後不是美國在操縱都見鬼了,而就在烏克蘭大選還沒完成時,烏克蘭的東部州便宣布獨立,內戰一觸即發。這些東部州背後的支持者肯定是俄羅斯。
雙方各自挑選好代理人,宛如下棋一般,美俄為棋手,烏克蘭為棋盤,政府軍與叛軍為棋子,賭注便是黑海的控制權,一場你來我往的爭斗之後,波羅申科請求停戰,投子認負,俄羅斯取得了克里米亞沖突的勝利。
而美國在此次斗爭中除了顏面受損,但也沒有其他實質性傷害,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制裁絕不會因為一場或者幾場局部失利而停止。 這場沖突里真正的輸家就只有烏克蘭了,本就貧窮落後的國家,更是風雨飄搖了。
當征服一個新的領土後,總是要面對民族融合的問題。古代盛極一時的羅馬,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大難題就是怎麼讓新征服的地區接受羅馬的統治而不沒完沒了的造反。
然而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就沒這個問題,克里米亞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俄羅斯人,說俄語的人更是佔到了八成以上,而且先是通過全民公投後獨立,再加入到俄羅斯疆域內,其融合問題肯定相當微小。
畢竟 車臣 這般的硬骨頭,現在也臣服在俄羅斯的統治下,盡管可能只是名義上,但也足以說明俄羅斯對統治一個棘手地區的經驗。
當然,這對烏克蘭就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們奪回克里米亞的機會已經十分渺茫,只能期待俄羅斯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摔落崩塌,如同當年的蘇聯,而他們能夠在這一事件里把握住機會,重新控制克里米亞。
這里的任何一環都難比登天。失去克里米亞的烏克蘭,不再成為鉗制俄羅斯的先鋒,失去這一身份的烏克蘭恐怕也不會再得到西方國家的鼎力援助,自生自滅還是重新倒向俄羅斯,也許都不是什麼好選擇。 這就是弱國的悲哀,選擇往往不是在正確和錯誤之間,而是在錯誤和更大的錯誤之間。
克里米亞島的今天
俄羅斯花費巨大代價奪回克里米亞島,可不是為了「我沒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的建設上投入了不少資金。
10年,克里米亞還沒回到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便向其投資了2.98億美元,而烏克蘭在23年的時間里一共才投入了1.6億美元,不及俄羅斯一年。而克里米亞回到俄羅斯後,俄羅斯政府更不會吝嗇。
同時,俄羅斯還大型基建,在辛菲羅波爾、塞瓦斯托波爾、薩基附近新建發電站以及數百公里的新電路,18年修建了新的機場,名叫 克里米亞波浪 。6年裡,俄羅斯幫助克里米亞修復了1250公里的道路,興建教育。
13年,克里米亞的GDP只有俄羅斯的四分之一,工資低2.6倍,而19年,克里米亞的GDP已經增長到45億美元。 俄羅斯不計代價的奪回克里米亞半島,也許對克里米亞反而是件好事。
Ⅳ 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俄羅斯黑海艦隊,陳舊不堪、雄風不在
塞瓦斯托波爾,這個名字可能人們還不太熟悉,但是說起克里米亞可能無人不知,因為目前的俄烏爭端其中就有關於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 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一詞來源於希臘語,意為「至尊的城市」,但這與該城的 歷史 並無關聯,有可能是在葉卡捷琳娜時代產生的名字。不過,這里依然保存著古希臘的城市遺址。
自2014年之後, 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2013年,我在烏克蘭旅行期間曾經到訪過克里米亞;那時,它還屬於烏克蘭。
塞瓦斯托波爾是克里米亞的一個港口城市,它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西南端,面積約770平方公里,人口近38萬,其中70%居民為俄羅斯族。作為著名的軍港和要塞,塞瓦斯托波爾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它於1783年被並入俄羅斯版圖之後,發生的最著名的兩次戰爭分別為1854-1855年俄與土、英、法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和1941-1942年蘇軍與納粹德軍之間的圍城和保城的戰爭。很不幸的是,這兩次戰爭俄方均以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克里米亞重新成為蘇聯的領土。1946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發布命令,將原「克里米亞蘇維埃 社會 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建制,降格為克里米亞州。1954年,蘇聯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也因此埋下了此後俄烏間領土糾紛的禍根。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地方政府之間就半島歸屬問題不斷產生糾紛,克里米亞要求獨立或重返俄羅斯的呼聲不斷,最終導致2014年俄羅斯出兵將克里米亞收回。
塞瓦斯托波爾的最大看點就是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我們乘坐遊艇在海港轉了一圈,也算是「檢閱」了一把這個世界聞名的「黑海艦隊」。
俄羅斯共有四大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其中北方艦隊最強大,波羅的海艦隊最弱,黑海艦隊排名第三位。我們看到的這些軍艦老實說都是一些陳糠爛穀子的老掉牙東西,曾經無比強大的蘇聯海軍讓人看著有些失望。
看到了自由自在的海鳥,說明這里的生態還算不錯。
海港里也時不時有遊船自由自在地漂盪,讓我感慨其實戰爭與和平是可以轉換和把控的。
岸邊的堤壩上塗畫著俄烏兩國國旗及各自的海軍軍旗,曾經情同手足的同族兄弟如今已經變為不共戴天的敵人,真是世事難料。
上岸後,我們又順便參觀了反映克里米亞戰爭的海軍博物館,館內的很多展覽內容及展品都與黑海艦隊有關。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1672-1725年),俄羅斯 歷史 上最偉大的君王,世稱彼得大帝,是俄國海軍的締造者。
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烏沙科夫(1745-1817年),沙俄海軍上將,曾任早期的黑海艦隊司令,是俄羅斯帝國第一位世界意義上的名將。有一部著名的蘇聯電影《海軍上將烏沙科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皮羅戈夫(1810-1881年),世界上第一個將乙醚麻醉用於外科手術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門診設到戰場上的人,並第一個在戰地醫學史上引入了「女護士」這個名詞,他於1854年參加了在塞瓦斯托波爾發生的克里米亞戰爭。巧合的是,世界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南丁格爾小姐(1820-1910)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只不過她是在戰爭的另一方(英法聯軍一方)。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1953年),政治家、國際共產主義活動家,蘇聯時期執政最長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是一位頗具爭議的政治人物,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抹殺他在二戰時期的重要 歷史 作用。
表現參戰雙方的油畫(主要指蘇軍和德軍)有多幅,畫面中並沒有過分貶低敵對方的成分,說明了主辦者的客觀態度。
展室中的實物展品不多,但是少而精,起到了很好的輔展作用。
海軍博物館門前廣場上豎立著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全身塑像,是她於1783年下令建立了黑海艦隊。可以說,彼得大帝締造了俄國海軍,而葉卡捷琳娜大帝締造了俄國海軍的黑海艦隊。
還是那句話:衷心希望俄烏兩國能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解決爭端,讓和平的曙光早日降臨。
閱讀推薦:烏克蘭基輔:羅斯眾城之母,東正教之心,第聶伯河畔的璀璨明珠
閱讀推薦: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訪奧斯特洛夫斯基紀念館
Ⅵ 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有哪些非常重要的作用
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十分的重要,俄羅斯爭取克里米亞實際上就是在搶奪制海權。眾所周知,海洋是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有所欠缺的領域,波羅的海是首要重要的,其次就是黑海和亞速海,俄羅斯管轄這兩片海的軍事基地都在克里米亞,由此可見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有多重要了。
另外,克里米亞半島離俄羅斯很近,掌握住這個半島,就能掌握半個黑海水域,俄羅斯歷史上就為了爭奪海洋而頭破血流,由於地勢的原因,海洋對於俄羅斯來說無比重要,這塊資源是俄羅斯從誕生之際就從來沒有享受到的,天生沒有所以才要更加努力去爭。為了能在地中海自由自在地馳騁,所以克里米亞必須為自己所有,也正是因為重要,俄羅斯還不惜犧牲了阿拉加斯作為占據克里米亞的代價。
Ⅶ 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電影
戰場上的布穀鳥 戰場上的布穀鳥/春天的杜鵑( Кукушка/Cuckoo)是在2002年由Александр Рогожкин/Aleksandr Rogozhkin執導。 主演的演員有:
Анни Кристина Юусо/Anni-Christina Juuso
Вилле Хаапасало/Ville Haapasalo
Виктор Бычков/Viktor Bychkov
電影簡介
一個蘇聯士兵,一個芬蘭士兵(芬蘭在二戰時被迫成為德軍盟國),一個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在言語不通的情況下雞同鴨講的構成了一部電影,影片相當有個性,攝影構圖色調明暗十分講究,該年捧回俄羅斯國內及歐洲的眾多獎項。
這部片子與克里米亞戰爭有關。
Ⅷ 克里米亞哪個俄羅斯人貢獻最大
克里米亞俄羅斯人貢獻最大的是波克隆斯卡婭。美麗能挽救世界」,面對因出色的外表而突如其來的爆紅,娜塔莉亞·弗拉基米羅夫娜·波克隆斯卡婭非常颯爽地說到。
在如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極為微妙,利益的糾紛與立場的站定,讓不同人看待相同事的觀點也不盡相似。烏克蘭政府稱她為「灰燼之中誕生的魔鬼」,而普京卻授予她少將軍銜。
作為政壇里的紅人,身穿檢察官制服的波克隆斯卡婭曾經是無數人心頭的白月光。一起探討下這位「網紅美人」的政治道路吧。
Ⅸ 求《克里米亞戰爭》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克里米亞戰爭》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YoIC65yFKeX-b6t7kFd3uA
Ⅹ 俄軍上演「勝利大撤退」,克里米亞還能守住嗎
俄烏戰事持續了一段時間,俄羅斯方面在赫爾松選擇了戰略性撤退。蘇羅維金之前曾說,將面臨一次艱難的抉擇,原來是從赫爾松「勝利撤退」。有人就問,俄軍撤退了,會守住克里米亞嗎?那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這是俄羅斯方面的核心利益。
克里米亞是不會離開俄羅斯的,無論怎樣,俄羅斯都會將它留在國內。有人說,俄羅斯不怕西方的約束嗎?當然不怕,要是怕的話,就不會做了。更何況,怕能解決問題嗎?能解決問題的,是面對,是實力。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