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巴西狂歡2016電影

巴西狂歡2016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25 03:58:53

『壹』 求一部電影名字,裡面全是動物,她們會唱歌會跳桑巴舞,下面的我記得的一些劇情

《里約大冒險》第一部

故事講述一隻生活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小鎮上的藍色金剛鸚鵡,一直是世界上僅存的一隻公金剛鸚鵡。直到有一天,一個鳥類研究博士來到了這里,告知鸚鵡的主人要是再不給它們進行人工繁殖那麼藍色金剛鸚鵡可能就會滅絕,而他們研究所就有一隻母藍色金剛鸚鵡。於是,為了藍色金剛鸚鵡,他們從美國出發飛往巴西里約熱內盧,一段充滿異域風情的冒險之旅就這么開始了。在來到里約當天,布魯就遇到了他的第一批朋友:金絲雀迷你鳥尼科和紅衣鳳頭的大肚鳥派卓。這兩只能夠展翅飛翔的小鳥加劇了布魯內心的震動,他被這兩個小不點吸引住了。而隨後布魯和珠兒的相親場面則笑料十足。男主角布魯帶著迷你鳥尼克與大肚鳥派卓親授的相親秘笈,去見「美若天仙」的珠兒。珠兒和布魯落入走私者手中,它們的腳被腳鏈拴在了一起,只好一起逃亡。逃亡過程中,珠兒才知道布魯竟不會飛! 不過,二鳥不打不相愛,加上巨嘴鳥拉斐爾,迷你鳥尼科與大肚鳥派卓敲邊鼓,布魯與珠兒終於開始彼此產生好感…然而,充滿野心的走私者與葵花鳳頭鸚鵡奈傑為了將兩只鳥占為己有,奈傑還找來了狨猴莫絨等助陣。而布魯和珠兒為了斷開腳鏈,聽從拉斐爾的建議,去尋找一隻名叫路易茲的鬥牛犬幫忙。當它們分開後,珠兒又一次被奈傑抓住。布魯為了營救珠兒,再一次陷入困境……鳥類專家圖里奧與布魯的主人琳達也正混入巴西狂歡節會中,准備營救出再度落籠的布魯與珠兒。只是,天不從鳥願,他們還是被拉上了飛機,布魯眼見獲救無望,急中生智,將籠子扯了一個大口,將所有的鳥兒都救了出來,布魯不會飛,在遲疑,奈傑一把抓住布魯,珠兒反抗,不小心將自己的翅膀砸壞。布魯再次生智,用滅火器將奈傑消滅。要墜機了,珠兒從飛機上掉了下去,布魯閉眼跳了下去,珠兒感動,布魯張開了翅膀,成功飛了起來,珠兒翅膀治好後,布魯離開了主人,與珠兒去野外幸福生活。

望採納

『貳』 有誰知道關於一部巴西狂歡節的地震的影片名字叫什麼啊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狂歡節,有「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之稱。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舉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歡節上,每個人都不願表現自我,而是想成全別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擁有女性的特徵;而有的平時內向的女人則大跳狂熱的舞蹈,盡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動作。狂歡節中常常出現「易裝癖」,這是歷史的產物。巴西狂歡節對女性化的狂熱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巴西的狂歡節中,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會。 相傳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始於19世紀中葉。最初,狂歡節的規模不大,僅限於貴族舉行的一些室內化妝舞會,人們戴上從巴黎購買的面具,盡情地歡樂。1852年,葡萄牙人阿澤維多指揮的樂隊走上了街頭。隨著節奏明快的樂曲,不管是黑人還是白人,也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來了,整個城市歡騰起來了。阿澤維多的這一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里約熱內盧狂歡節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狂歡節成了大眾的節日。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最早並沒有固定的場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由於狂歡節時值盛夏,天氣炎熱,遊行活動都在夜晚進行。從20世紀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學校建議在市內修建一座桑巴舞賽場,用於狂歡節活動。1983年,曾設計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亞等工程的著名工程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親自設計,6萬名建設者齊心協力,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納數萬觀眾的桑巴舞賽場。從此,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就有了固定的場所。在巴西的狂歡節中,巴伊亞州首府薩爾瓦多市的狂歡節獨具特色。由於巴伊亞人不願將狂歡節市場化,所以這里的狂歡節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此外,在音樂方面,巴伊亞是全國最發達和最重要的地區,這里到處充滿了音樂和舞蹈,它是巴西傳統和狂歡節精神最真實的體現。 今年,阿根廷、委內瑞拉正式向國人開放旅遊。至此,包括巴西、智利、烏拉圭在內,國人可以暢游南美五國。最熱辣的狂歡節、最原始的亞馬孫熱帶雨林、最壯美的伊瓜蘇大瀑布、最有動感的活冰川、落差最高的天使瀑布、最神秘的復活節島「莫埃」石像……南美,這片地球南端壯美、原始、野性的大陸,終將會成為國人遊走的熱土。 最熱辣的巴西狂歡節 巴西狂歡節每年2月中、下旬舉行,桑巴舞是狂歡節上的主旋律。最著名的要數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每年都吸引全世界將近10萬觀眾前往觀看。 狂歡節上,你盡可放下矜持,隨同狂歡隊伍熱舞。此外,「易裝癖」也是狂歡節上的一大特色,男人們穿著極暴露的女人服裝跳著熱辣、激情的舞蹈,女人們則穿著男裝,學著男人的粗獷……人們忘卻自己,盡情釋放。 在巴西最大的海港城市裡約熱內盧,海濱分外迷人,這里是歐美旅遊者的度假天堂。最著名的要數長達8公里的科帕卡巴納海灘,海灘上建有數十個風情各異的小酒吧,不管是坐在酒吧里悠閑地品一杯烈酒,還是躺在松軟的海灘上曬太陽,都會是一種享受。

『叄』 必看的十部黑幫電影 你都看過嗎

1、黑幫電影經典派:《教父》第一、二部

1992,1974(美國)《教父》(三部曲)是黑幫電影無法超越的金字塔,也是男人的聖經。所獲獎項: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

2、黑幫電影史詩派:《上帝之城》(巴西)

世人都知道巴西足球、巴西狂歡節和熱情的巴西女郎,卻對巴西這個國家的電影和歷史人文了解甚少。2002年一部《上帝之城》橫空出世,電影中凌厲的畫面風格和殘酷的社會描述讓巴西黑幫電影震憾了世界影壇。導演用群像式的電影敘事把一群在里約內盧貧民窟出生的黑幫少年從成長到毀滅整個過程展現在世界面前,這無疑開創了黑幫電影的史詩流派。所獲獎項:電影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也成為巴西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黑幫電影浪漫派:《預言者》(法國)

法國的黑色電影一直以來都有優良的傳統,但自從阿蘭德龍時代漸漸遠去以後,法國黑色電影在世界影壇就不太為人所知了。2009年一部被譽為教父的法國黑幫電影《預言者》橫掃歐洲各大獎項,法國黑幫電影終於在卷土重來。電影通過非常寫實的鏡頭語言描寫了一個在監獄中通過個人奮斗最終走向黑幫教父地位的年輕人。雖然在電影中到處是殘酷的監獄黑幫斗爭,導演卻用略帶贊許甚至是浪漫抒情的方式展現了他的奮斗歷程,這也是法國電影始終有別於好萊塢的獨特之處。所獲獎項:電影榮獲當年戛納電影節了評委會大獎,法國凱撒獎9項大獎。

4、黑幫電影救贖派:《黑幫暴徒》(南非)

南非這個國家對於中國人即陌生又熟悉,因為它盛產黃金、鑽石是非洲最發達的國家,因為它有人類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現在已經廢除的種族隔離制度和與之斗爭了幾十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黑人領袖曼德拉。當然今年的足球世界盃也是在南非舉辦。但是南非對我們來說又是遙遠而陌生的。南非的電影我們更是很少聽說,2005年一部極其震撼心靈的黑幫電影《黑幫暴徒》被次年的奧斯卡評為最佳外語片獎。這才讓世界對南非的電影和南非解除種族隔離制度以後的社會有了清晰的認識。其實電影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心本善還是本惡,導演通過發生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黑人貧民區的黑幫故事完美的表達了人性本善的觀點,很多影評都說這是一個有關人類心靈救贖的史詩,喜歡電影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部「黑色」電影。所獲獎項:電影榮獲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5、黑幫電影「搖滾」派:《搖滾黑幫》(英國)

俗話說流氓會武術擋也擋不住,當蓋里奇迷上了搖滾世界將會怎樣?那當然就是「搖滾黑幫」魅力擋不住!不論蓋里奇的黑幫電影怎麼變,永遠都不會變的就是成名立萬的黑色多線性交插敘事。幾路人馬你搶我奪人物眾多來回穿插再加上蓋里奇式的黑色幽默這就是蓋里奇的電影。到了2008年的倫敦故事也開始國際化再加上迷人的黑色搖滾,一部黑幫搖滾電影就這樣創造出來了!

6、黑幫電影深思派:《奪獄困獸》(西班牙)

西班牙電影一直以熱烈奔放吸引人的眼球,2009年一部劇情懸疑、畫面刺激對社會體制進行強烈抨擊的監獄黑幫電影《奪獄困獸》橫掃西班牙戈雅獎。電影風格即借鑒了好萊塢電影的良好劇情鋪墊又保持了西班牙人一貫的熱烈氣質,同時開創性的對監獄黑幫電影進行了創新。電影不再是僅僅關注監獄內的黑暗和無序更加關注的是體制對人本身的壓制和改變。在這里好人和壞人沒有界限,監獄外和監獄內沒有本質的區別,一切都是黑暗,一切都是圈套。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暗黑的體制陰影中,這就是所謂的社會就是黑幫,黑幫就是社會!所獲獎項:在被譽為西班牙「奧斯卡」的西班牙最高電影獎戈雅獎影片《奪獄困獸》成為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8項大獎。達尼埃爾·蒙松憑借這部反映警囚沖突的影片獲得最佳導演獎,主人公胡安的飾演者路易斯·托薩爾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7、黑幫電影溫柔派:《艋舺》(台灣)

這部今年大紅大紫的台灣黑幫電影一經推出就票房暴棚,被稱作台灣電影復甦的又一力作。台灣小朋友生來就比較細皮嫩肉,所以黑幫電影也就拍得溫柔細致,雖然黑人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是看到N多的影評都在說好那我也就說好吧。不過說實在的如果黑幫電影加上GAY情節不溫柔不煽情那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女影迷們千萬不要錯過這部極具花痴氣質開創GAY片新世代台灣黑幫電影.所獲獎項:電影榮獲2012大中華花痴聯盟溫柔美男獎。

8、黑幫電影殘酷寫實派:《格莫拉》(義大利)

義大利黑手黨幾乎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黑幫組織,但我們一般都是通過美國電影才略知一二,而且美國電影中黑手黨大都已經從義大利西西里島移民到美國大陸。作為黑手黨的起源地義大利本土黑惡勢力始終是這個國家不能消除的陰影,從貧民窟到政壇從西西里島到義大利本土,黑幫幾乎滲透了這個國家的每個神經。《格莫拉》這部幾乎是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的黑幫電影把那不勒斯這個義大利中部城市的罪惡近乎真實的表現在觀眾面前,電影鏡頭不加修飾的貼近罪惡展現血腥,無論如何這都是最真實的黑幫電影,在這里罪惡就在眼前一天天的經過。所獲獎項:在61屆戛納影展上獲得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9、黑幫電影懷舊派:《下流人生》(韓國)

韓國電影進步神速各種類型片層出不窮,黑幫片也是銀幕的主流之一,韓國影壇教父林權澤導演的第99部作品《下流人生》講述了一段殘酷的韓國黑幫斷代史,似乎是導演晚年對自己一生的一次總結。即是電影中黑幫歷史的回顧也有對導演人生和韓國電影歷史的回顧,所以也這是一部另類的韓式黑幫電影。

10、黑幫電影復仇派:《東方的承諾》(美國)

美國黑幫電影自從《教父》之後長盛不衰,已經成為商業電影的一個主流派系,但是想超越《教父》的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美國個性導演大衛.柯南伯格開創黑幫電影新局面,以極其暴力而血腥的場面和維果莫里森的赤身肉搏吸引觀眾眼球,無疑《東方的承諾》是一部的另類美國黑幫電影。當然我認為最吸引人的還是在澡堂的那一段肌肉和血漿撐暴屏幕的暴力場景。這樣的電影絕對能讓男人瘋狂使女人痴迷。

『肆』 推薦幾部巴西電影

喂,樓上的別忽悠了,摩托日記是墨西哥的吧

給你推薦一個巴西導演吧 你自己找找他們的片去
/ 馬里奧·皮索托(Mario Peixoto,1910-1992)- 默片時代的天才

馬里奧·皮索托是巴西默片時代最具天才的電影人,他一生只拍攝了一部影片就是《界限》(1931,無聲),但卻成為巴西影史上所公認的偉大傑作。那是一部藝術性極高帶有實驗性電影語言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講述兩男一女在一條救生船上漂流求生的故事,皮索托用精湛的攝影,剪輯和蒙太奇把戲劇化情節和人物內心思想的矛盾和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很難想像當時的皮索托只有二十一歲,當時影片完成後,蘇聯電影大師謝爾蓋·愛森斯坦在看過後大為驚嘆,並稱它是「電影純語言」的典範之作。然而正是這樣一部獨樹一幟的電影,卻整整半個世紀被埋藏於地下不為人知,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被人重新發現並修復,一九八四年它作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震驚了全世界,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六年,《界限》被巴西電影協會和影評人協會兩次評為世紀最佳巴西電影,二零零零年,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在里約熱內盧發現了《界限》劇本的最初手稿,並決定拍攝一部關於皮索托的紀錄片,這就是後來那部由他監制,塞吉奧·馬查多(Sergio Machado)導演的《在世界的盡頭》(2001)。

2/ 溫貝托·莫羅(Humberto Mauro,1897-1983)- 巴西電影之父

把溫貝托·莫羅稱為「巴西電影之父」一點也不過分,因為從 1926年拍攝第一部短片《瓦拉達奧火山》開始,莫羅的影片就展現出與同時代其他導演所完全不同的風格。他的電影講究攝影和構圖,講究用詩意的影像來反映人民的普通生活,有點類似同時期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風格,在他的影片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巴西優美的景色和傳統民族風俗,也能感受到劇中人物身上的一種強烈的力量,那是對生活和自然的抗爭。他的《索達德之歌》(1952),《綱伽布魯塔》(1933)等都是巴西影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作品,同時他不僅是一位劇情片導演,一位編劇,攝影師和演員,更是一位出色的紀錄片導演,他一生中一共創作了近兩百部紀錄短片,其中很多都已成為研究巴西各個時期歷史和民俗的重要影像資料而珍藏了下來。

3/ 納爾遜·佩雷拉·多斯·桑托斯(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1928- )- 新浪潮最早的實踐者

N. P. 多斯桑托斯是對巴西電影貢獻巨大的一位導演,同時他也是新浪潮運動最早的實踐者,早在一九五五年那部新現實主義風格的《里約四十度》就已經成為影響眾多青年電影人的經典了,而後來拍攝於六三年的《貧瘠的土地》更是成為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多斯桑托斯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電影導演,在他青年時代曾學習法律並當過記者,熱衷於參加各種政治和文化活動,並喜歡電影和巴西文學,五十年代初進入影界,開始幾年的助理導演生涯為他獲得了不少電影製作的實踐經驗,隨後在一九五五年獨立拍攝了第一部影片《里約四十度》,1963年的《貧瘠的土地》描述一個窮困的巴西家庭與社會和自然的艱苦抗爭,成為影響深遠的里程碑之作,其中的手提攝影風格更是被後來很多新浪潮電影人所效仿。七十年代初他逐漸放棄了早期那種樸素的寫實主義風格,轉向一種更藝術化的寓言體影片的創作,比如他在巴西之外最著名的作品《我小小的法國佬真好吃》(1971),其中結合了超現實主義和神秘的宗教儀式,以一種荒誕的黑色喜劇風格來諷刺歐洲殖民主義對巴西古老文明的侵蝕,被稱為巴西「剝削電影」的第一作。

4/ 約奎姆·佩德羅·德·安德拉德(Joaquim Pedro de Andrade,1932-1988)- 新浪潮的理論之父

多斯桑托斯是巴西新浪潮實踐的第一人,然而最早提出新浪潮概念的並不是他,而是這位長相英俊的安德拉德先生,所以他才是理論意義上的「巴西新浪潮之父」。早在一九六零年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安德拉德就提出青年電影人應該把鏡頭對准普通民眾去展現他們的生活的主張,而後在一九六四年的《牧師與女孩》中實踐了他的這種創作理念,影片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在新浪潮的最初幾年,他一直默默無聞低調拍片,但卻支持很多自己的好友像格勞貝爾·羅查(Glauber Rocha),大衛·內維斯(David Neves),萊昂·希斯曼(Leon Hirszman)等人的創作和電影宣傳,直到一九六九年,一部結合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怪誕的超現實主義的《Macunaima》使他一舉成名,這部瘋狂的影片改編自安德拉德的父親馬里奧·安德拉德的同名小說,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和想像力,成為新浪潮時代的又一傑作,並入選《電影作為顛覆性藝術》一書。安德拉德不僅是一位有原創精神的作者電影導演(他的所有電影都是親自寫劇本並擔任製片),也是一位出色的紀錄片導演,他的《新浪潮》(1967)用黑白的膠片記錄下好友格勞貝爾·羅查拍攝《痛苦的大地》時的幕後場景,完全展現出新浪潮電影獨特的拍攝方法,也成為一部紀錄經典。

5/ 格勞貝爾·羅查(Glauber Rocha,1939-1981)- 永不凋謝的新浪潮奇葩

格勞貝爾·羅查無疑是巴西新浪潮運動的領軍人物,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巴西導演之一,很多懂行的人一談起巴西新浪潮首先就會想到羅查。他的影片結合巴西古老的民間傳說,寓言,宗教儀式和政治元素於一身,同時在電影語言上大膽而創新,無疑是新浪潮中最獨特的奇葩。而與前輩多斯桑托斯一樣,格勞貝爾·羅查也沒有專門學過電影,早年他曾經做過律師,後來很快便棄法從影加入了一個小的團體做電影評論家同時開始獨立拍片,一九六四年巴西軍事政變之後,他曾短暫離開過祖國,但幾個月又回來幫助巴西重建民主政治制度並拍攝影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太陽帝國里的上帝與魔鬼》(1964),《痛苦的大地》(1967)和《無法饒恕的安東尼奧》(1969),這三部影片被後人看成是羅查的電影三部曲,其中結合神秘主義,民間神話和激進政治主張的風格使得它們在國際影壇上倍受稱贊。一九八一年,格勞貝爾·羅查因為重症肺炎不治在里約熱內盧一家小醫院里去世,年僅四十二歲。

6/ 阿納爾多·加伯(Arnaldo Jabor,1940- )- 最受歡迎的新浪潮電影導演

阿納爾多·加伯同樣是新浪潮運動的主要人物,他一九六七年的黑白紀錄片《公共觀點》是新浪潮中最優秀的紀錄電影之一。同時,一九七三年的《一絲不掛要受罰》成為後新浪潮時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影片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之後的《婚姻》(1976)《我愛你》(1981)《永遠愛我或永不愛我》(1986)等都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與羅查和安德拉德等人所不同的是,加伯的作品中對政治和宗教等方面並不著力,他善於描寫男女主人公糾纏善變的情感游戲和從中反映出來的復雜人性,以悲喜劇的形式表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這使得在巴西國內他的電影比其他新浪潮導演的電影要受歡迎得多,《一絲不掛要受罰》至今依然是觀看人次最多的巴西本土電影之一,被譽為最能反映出巴西人獨特性格的電影之一。同時在電影之外,阿納爾多·加伯還是一位倍受尊敬的新聞記者。

7/ 魯伊·古雷拉(Ruy Guerra,1931- )- 學院派出身的新浪潮實踐者

巴西導演魯伊·古雷拉是新浪潮的另一位早期實踐者,他出生於當時還屬於葡萄牙殖民地的莫三比克,後加入巴西國籍。古雷拉從小就對電影感興趣,青年時曾經發表過不少劇本,散文和電影評論,並使用八毫米膠片拍攝短片,十九歲時加入左翼激進組織,參加過反種族主義和獨立運動。一九五一年古雷拉離開莫三比克前往巴黎學習電影,並在那做了幾年助理攝影師,他也是巴西新浪潮中少見的學院派出身的導演。一九六二年在巴西拍攝了《不道德的人》,這部影片成為當時少有的憑借獨立製作而獲得主流商業成功的電影之一,然而卻因為其中不少圖解式的暴力畫面而在巴西國內爭議不斷,一九六四年的《步槍》成為新浪潮的又一重要作品,這部震撼人心的描寫家庭成員由於貧困和食物缺乏而自相殘殺的影片不僅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銀熊獎,而且被很多人認為是六十年代巴西最好的電影之一。八十年代,古雷拉轉變風格開始嘗試創作結合超現實和神秘主義元素的作品,兩部改編自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的電影《愛倫蒂娜》(1983)和《美麗養鴿人的寓言》(1988)就是此類風格的代表。魯伊·古雷拉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剪輯師,攝影師,製片人甚至演員,他曾在德國導演荷索的名作《阿奎爾,上帝的憤怒》(1972)中有出色表演。七十年代末當莫三比克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後,他曾經短暫回到祖國幫助建立電影協會,並在那完成了紀錄片《莫達,記憶與大屠殺》(1980),它莫三比克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

8/ 路易斯·塞爾吉奧·帕爾遜(Luis Sergio Person,1936-1976)- 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的電影人

在一百多年的巴西電影史中,路易斯·塞爾吉奧·帕爾遜這個人就像彗星一樣曇花一現,然而他所留下的幾部電影卻遠不會像他本人那樣煙消雲散,而是成為了永遠的經典。帕爾遜是一位橫跨電影和戲劇兩界的全能創作者,他既是導演,製片,又是編劇和演員,他一生只拍攝了五部長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九六五年的《聖保羅S/A》,其中從一個普通人的奇妙遭遇一針見血地展示出六十年代巴西工業化進程與新崛起的中產階級生活觀念之間的碰撞沖突,這部影片除了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之外,在攝影上也是極為優秀的,它是巴西攝影史上十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兩年後的《納維斯兄弟的案件》是針對當時巴西軍事獨裁專政最勇敢的抗議之聲。同時,為了擴大本土的電影市場,帕爾遜先後建立了巴西獨立製片人聯盟(IRP)和聖保羅奧古斯塔劇院,尋求主動合作電影的模式,這些組織日後都成為了聖保羅乃至整個巴西電影創作的中心。一九七六年,帕爾遜不幸死於一場車禍。從實質上來說雖然帕爾遜並不屬於新浪潮,但他卻以短暫的生命為巴西電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9/ 卡洛斯·迭戈(Carlos Diegues,1940-)- 把藝術與商業結合的巴西導演

卡洛斯·迭戈同樣也是巴西新浪潮中的重要一員,但他的名氣也許還不如羅查等人,因為他最著名的作品《再見巴西》拍攝於七十年代末,而他直到八十年代才在國際上小有名氣,所以很多人把他把歸為後新浪潮時期或者根本不屬於新浪潮,然而其實在《再見巴西》之前,他已經導演了《繼承人》(1970)《當狂歡來臨時》(1972)《茜卡》(1976)《夏日陣雨》(1978)等很多優秀影片,這些作品在巴西國內都很受評論界稱贊,在票房上也非常不錯,只不過沒有在國際上宣傳而已。卡洛斯·迭戈早年也是學法律出身,起初對社會改革和學院政治感興趣,後來開始迷上寫電影評論和詩歌,一九六零開始拍攝短片,四年後一部批判殖民地奴隸買賣暴行的長片處女作《Ganga Zumba》(1964)獲得了小范圍的成功並把他推上了新電影運動的前沿,隨後的幾部影片也大獲成功,在巴西國內獲獎頗豐,一九七九年的《再見巴西》成為他第一部獲得國際聲譽的作品,在當年嘎納電影節上獲獎,被稱為最能表現七十年代巴西民族風情的電影之一,隨後的《Quilombo》(1984,國內已出DVD)為他再次獲得嘎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後來卡洛斯·迭戈又拍攝了像《星光地鐵》(1987)《更美好的生活在前面》(1989)《里約情歌》(1994)《特蕾塔》(1996)等片,在藝術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他也是少數能把藝術和商業結合得比較完美的巴西導演之一。

10/ 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1956- )- 九十年代新巴西電影的奠基者

這位就不用多說了,網路上的介紹太多。沃爾特·塞勒斯是目前巴西電影界最知名的導演之一,他為九十年代新巴西電影的重生作出了很大貢獻。雖然卡穆拉蒂的《巴西公主》打破了巴西電影的沉悶局面,但如果沒有塞勒斯的《中央車站》(1998)的大獲成功,巴西電影不可能在隨後幾年發展得如此順利,也不可能出現後面的《上帝之城》《卡蘭德魯》等片的享譽世界,可以說《中央車站》為新巴西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然也是新電影的代表作了,而且大家還別忘了,塞勒斯還有九六年的《異國他鄉》被譽為巴西影史上最優秀的合拍片,還有二零零四年同樣出色的《摩托日記》等等不少好作品呢。

此外還要附帶提到布魯諾·巴雷托(Bruno Barreto)這個名字,同樣是一個很不錯的導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七六年改編自巴西著名作家阿曼多(Jorge Amado)的《唐娜·弗諾和她的兩個丈夫》,這部獲得金球獎提名的影片雖然屬於喜劇風格,但也頗有點新浪潮的遺風,而論年紀當年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巴雷托顯然不屬於新浪潮的一員,但可以說他的作品脫胎於新浪潮,是其在八十年代的一種繼承和延伸。

當然,在巴西電影的黃金年代裡還有很多優秀的電影人,比如Hector Babenco, Marcel Camus, Alberto Cavalcanti, Leon Hirszman,Anselmo Duarte, Oswaldo Sampaio, Roberto Farias, Eardo Coutinho等等,還有「Cinema Marginal」那一群鬧獨立的傢伙們,但他們有的只是偶爾在巴西拍片,有的精品不算多,有的時間短暫,談不上對巴西電影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就不多寫了。

『伍』 尋找一部電影的名字

文片名

現代啟示錄[1]原片名ApocalypseNow更多中文片名戰爭啟示錄/地獄的默示錄/當代啟示錄影片類型動作/劇情/冒險/戰爭片長153min/USA:202min(Rexversion)國家/地區美國對白語言英語法語高棉語越南語色彩彩色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DTSDolby70mm6-Track評級,language,sexualcontentandsomedruguse.(2001director'scut)級別Finland:K-16Germany:16Iceland:16Norway:15Sweden:15UK:15USA:RCanada:RCanada:PACanada:13+France:-12Ireland:18Norway:18Spain:18UK:18WestGermany:16UK:XAustralia:RSouthKorea:18
電影海報(5張)Italy:VM14Canada:18Argentina:18Chile:18Netherlands:16Peru:18Singapore:RCanada:AACanada:18ASingapore:M18NewZealand:R16Portugal:M/16Switzerland:16Finland:K-15Israel:PG製作成本$31,500,000/estimated版權所有OmniZoetrope製作日期1976年3月-1977年8月編輯本段演職員表演員表角色演員配音備注CaptainBenjaminL.Willard馬丁·辛--------ColonelWalterE.Kurtz馬龍·白蘭度/MarlonBrando--------LieutenantColonelBillKilgore羅伯特·杜瓦爾/RobertDuvall--------Jay'Chef'Hicks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FredericForrest--------LanceB.Johnson山姆·伯頓斯/SamBottoms--------Tyrone'Clean'Miller(asLarryFishburne)勞倫斯·菲什伯恩/LaurenceFishburne--------Photojournalist丹尼斯·霍珀/DennisHopper--------ColonelLucas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LieutenantRichardM.Colby斯科特·格林/ScottGlenn--------Kilgore'sGunner詹姆斯·基恩/JamesKeane--------Playmate,MissMay考林·加普/ColleenCamp--------DirectorofTVCrew(uncredited)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Coppola--------(uncredited)R·李·艾爾米/R.LeeErmey--------ChiefPhillipsAlbertHall--------GeneralCormanG.D.Spradlin--------Jerry,CivilianJerryZiesmer--------MPSergeant#1BoByers--------MikefromSanDiegoKerryRossall;JerryRoss--------​InjuredSoldierRonMcQueen--------SupplySergeantTomMason--------PlaymateoftheYearCynthiaWood--------PlaymateLindaCarpenter--------SoldierinTrenchJackThibeau--------LieutenantCarlsenGlennWalken----------------MachineGunnerDamienLeake--------RoachHerbRice--------SpotterWilliamUpton--------MPSergeant#2LarryCarney--------AFRSAnnouncerMarcCoppola----------------CatholicPriestFatherElias--------AgentBillGraham--------Mrs.Miller,Clean'sMother----HattieJames----JohnnyfromMalibuJerryRoss--------HelicopterPilotDickWhite--------​HubertdeMarais(Rexversiononly)ChristianMarquand--------RoxanneSarrault(Rexversiononly)奧蘿爾·克萊芒/AuroreClément--------PhilippedeMarais(Rexversiononly)MichelPitton--------GastondeMarais(Rexversiononly)FranckVillard--------ChristiandeMarais(Rexversiononly)DavidOlivier--------Claudine(Rexversiononly)ChrystelLePelletier--------TheTutor(Rexversiononly)RobertJulian--------SergeantLeFevre(Rexversiononly)YvonLeSeaux--------FrancisdeMarais(Rexversiononly)羅曼·科波拉/RomanCoppola--------GillesdeMarais(Rexversiononly)Gian-CarloCoppola--------FrenchSoldier#1(Rexversiononly)(asHenriSadardiel)HenriSadardeil--------FrenchSoldier#2(Rexversiononly)GilbertRenkens--------Soldier(uncredited)DonGordonBell;EvanA.Lottman;NickNicholson--------Extra(uncredited)JimGaines--------GuitaristinBand(uncredited)LinnPhillipsIII--------FrenchSoldier(Rexversiononly)(uncredited)PierreSegui--------TVPhotographer(uncredited)維托里奧·斯托拉羅/VittorioStoraro--------Bitpart(uncredited)HenryStrzalkowski--------​<上一頁|1|2|3|下一頁>默認顯示|全部顯示職員表編輯本段製作發行製作公司ZoetropeStudios[美國]發行公司聯美電影公司UnitedArtists[美國].....(1979)(USA)(theatrical)A-FilmDistribution[荷蘭].....(1979)(USA)(theatrical)AMLF[法國].....(France)ArgentinaVideoHome(AVH)[阿根廷].....(Argentina)(video)BestHollywood[匈牙利].....(2003)(Hungary)(allmedia)BuenaVistaHomeEntertainment[巴西].....(Brazil)(DVD)(rexversion)博偉國際BuenaVistaInternational[阿根廷].....(2002)(Argentina)(re-release)CICVídeo[巴西].....(Brazil)(VHS)CIC-TaftHomeVideo[澳大利亞].....(Australia)(VHS)Falcon[捷克].....(CzechRepublic)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MiramaxFilms[美國].....(2001)(re-release)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ParamountHomeVideo[美國].....(2001)(USA)(DVD)

ParamountPictures[德國].....(2000)(DVD)Pathé[法國].....(2001)(France)(Rexversion)ProccionesCinematográficasEspa&ntilde;olasFalcó&amp;Cía.(PROCINES)[西班牙].....(Spain)TobisStudioCanal[德國].....(2001)(Germany)TuschinskiFilmDistribution.....(1979)(Netherlands)(theatrical)UnitedKingFilms[以色列].....(1979)(Netherlands)(theatrical)其它公司DonahBassettandAssociates[美國].....[美國].....-SantoDomingoFilmCommission.....locationproctionservices上映日期美國USA1979年8月15日法國France1979年9月26日西德WestGermany1979年10月4日瑞典Sweden1979年10月26日荷蘭Netherlands1979年11月1日西班牙Spain
電影《現代啟示錄》劇照(20張)1979年11月7日澳大利亞Australia1979年11月15日英國UK1979年12月1日香港HongKong1980年3月27日阿根廷Argentina1980年4月3日匈牙利Hungary1980年4月24日美國USA1987年8月28日.....(re-release)澳大利亞Australia1992年4月30日.....(re-release)法國France2001年5月11日.....(CannesFilmFestival)(Rexversion)美國USA2001年8月3日.....(LosAngeles,California)(Rexversion)美國USA2001年8月3日.....(NewYorkCity,NewYork)(Rexversion)加拿大Canada2001年8月10日.....(Rexversion)韓國SouthKorea2001年8月31日.....(Rexversion)瑞典Sweden2001年8月31日.....(Rexversion)編輯本段劇情介紹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上尉威拉德接到總部的命令,去尋找脫離了美軍的科茨上校。科茨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但如今卻已陷入瘋狂。他在越南境內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推行著野蠻、血腥、非人的殘暴統治,還不時地向美軍進行瘋狂的近乎妄語的廣播宣傳。威拉德接到的命令就是找到科茨,並把他帶回來或者是殺了他。帶著這個命令,威拉德率領一小隊士兵沿著湄公河逆流而上,穿越叢林前往越南。在尋找科茨上校的過程中,威拉德幾乎橫穿了整個越南戰場。他目睹了種種暴行、恐怖、殺戮與死亡的場景,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在不斷的殺戮之中,威拉德也幾乎變得瘋狂。

現代啟示錄圖

最後歷盡艱辛的威拉德一行終於來到了科茨的恐怖王國。他們落入了科茨的手中,受到了嚴酷的折磨。但這卻也使威拉德得以直接面對科茨。科茨本可以殺死威拉德,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藉助威拉德的手完成了渴望已久的死亡,終於從這個瘋狂的世界中得以解脫。而威拉德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人類心中的邪惡與黑暗,體會到了邪惡所引起的瘋狂。土著們跪倒在他面前,他實際上已取代了科茨。對這一切感到由衷地厭惡的威拉德拉起同伴,登船離去。科茨的瘋狂被制止了,但在整個越南戰場上,恐怖與殺戮仍然在瘋狂地進行著。[2]編輯本段影片評價本片獲1979年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響兩項金像獎。它之所以被評論界認為是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越南戰爭影片,首先是因為導演科波拉在這部戰爭題材影片中,融入了對人性、對戰爭、對現代文明的哲學思考,並且巧妙地將哲理性與象徵性有機地融入整部影片的情節之中。其次,影片的視覺沖擊力也使人震驚。按照科波拉的導演意圖,這部影片追求一種歌劇風格的戲劇光效,大量運用逆光、輪廓光、背景光等等,還專門施放了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的煙霧和煙火,使血腥的戰場和神秘的叢林看上去如同五光十色的舞台,這樣的造型效果也是對美國現代文明和侵越戰爭的諷喻。此外,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十分成功,該片主要人物中沒有女性,是一部典型的男性題材戰爭片。著名影星馬龍·白蘭度在該片中飾演庫爾茲上校,致力於刻畫出這個人物十分復雜的內心世界。雖然本片在當年是一部備受爭議的作品,但整體而言,《現代啟示錄》的確是一部能夠震撼人心的電影。柯波拉的手法雄渾,將炮火漫天的越戰,塑造成人類末世的地獄景觀,是一部非常值得探討的戰爭史詩巨片,尤其劇中以TheDoors的迷幻搖滾代表作<Theend>搭配直升機大屠殺的一幕,更是眾多影迷們所稱道的經典鏡頭。總而言之,深刻的寓意、宏大的場面、精彩的表演,再加上震撼人心的視覺造型,使得《現代啟示錄》真正如評論所言,成為了「一部登峰造極的戰爭史詩片」。不過,擁有「史上最牛穿幫王」之稱的電影是《現代啟示錄》,共有396處穿幫,至今無片能敵。《現代啟示錄》在拍攝過程中,一共損壞了四架直升飛機,最少有四名駕駛員死亡,是至今為止在拍攝電影過程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部電影。[2]編輯本段幕後製作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本片是科波拉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影片獲戛納金棕櫚獎。2001年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以夢幻的筆法雕琢人性的瘋狂《啟示錄》是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講述了末日審判的故事,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中具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柯茲自行對越共進行的審判,一層是威勒德代表美國軍方對柯茲進行的審判。然而,就像柯茲說的「你可以殺我,但你不能評價(judge)我。」在《現代啟示錄》中,價值的判斷已經陷入了一種混亂狀態,失去了標準的價值判斷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於是我們最終看到的就是呈現在科波拉鏡頭下的,整個群體的瘋狂。我們為何而戰?加謬說:真正的哲學思考等於自殺。所以,要麼選擇死亡,要麼選擇瘋狂,對於越戰,甚至對於所有戰爭,我們只能給出這樣的答案,這並不是一個悲觀的回答,因為雖然瘋狂不是件好事,它也遠不是一件壞事。《現代啟示錄》的瘋狂幾乎延續了整個影片,科波拉從一開始就將影片拉進了一種癲狂。主人公威勒德上下顛倒的頭部特寫、越南的叢林,呼嘯的直升機、爆炸的火焰,甚至最後出現在柯茲創造的審判台旁的巨大石像反復疊化,彷彿一團濃稠的爛泥連同主人公的軀體一起被攪入他業已混亂的記憶中,科波拉將影片的開頭和結尾疊印在一起,使人物陷入無法逃脫的輪回中,音樂反復回響著「這就是結束,我的朋友」,「所有的孩子都是瘋子」……瘋狂的孩子:兒戲戰爭的比爾.基爾高頭扛一頂牛仔帽,眼架一副墨鏡,指指點點儼然是個西部警長的模樣,給每具越共屍體旁放上「死亡撲克」,卻不忘了拿著一壺水給一個垂死的越南人喝,還喊著:「這個人是我的勇士!」對威勒德一行人帶來的上級任務漠不關心,但一聽到蘭斯的名字就發了瘋,吵著嚷著要帶他去沖浪,最後還真就載著一群兄弟浩浩盪盪殺向一個越共控制下的海灘,一邊扔炸彈一邊聽瓦格納,雙方還在激戰,他卻火急火撩地先派了兩個人去沖浪,連自己也脫了上衣要下海。蘭斯一夥人搶了他的沖浪板,他便開著飛機滿世界地喊「我只是想要回我的沖浪板,要知道,想找一塊好的沖浪板也不容易。」比爾.基爾高,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瘋癲狀態,他既不是殺人狂,也不是人道主義者,這場戰爭對於他來說只剩下了勝利的味道,除此之外,在他的眼裡,是否還有戰爭?科波拉用瓦格納激進的樂曲,炸彈瞬間爆發出的強大火焰,海面上升騰起的水柱,尤其是五顏六色的煙霧彈把一場屠殺變成了周末狂歡派對。科波拉使用大量的全景鏡頭將戰爭的殘酷極大限度的削弱,我們看到的是在戰爭機器在整體上顯示出的一種龐大的震撼力和美感,而這正是基爾高眼中的戰爭圖景,作為一個指揮者,他的人格在權利和勝利的快感中極度膨脹,他所有的行為,在和平時期十分正常的行為都在戰爭中被放大,被誇張,基爾高的個人行為與環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科波拉有意使用抒情的筆法描寫暴行,將這種反差推到了荒謬的境地。瘋狂的群體:「兔女郎」的盛宴如果說基爾高只是一個瘋狂個案,基爾高只是被作為一個現象呈現在科波拉的鏡頭之下,那麼,在「兔女郎」勞軍這個段落里,影片已經開始展示整個美國的瘋狂,同時也就展示了基爾高所存在的社會環境,這種瘋狂隨著威勒德的深入叢林而加深,科波拉的手法也愈加夢幻,光線的調度開始取代場面調度來書寫這部啟示錄的第二個章節。位於後景的刺眼的點光源布滿整個鏡頭,在眩光的效果下被拉成橫貫畫面的一道道變化不定的線條,人物處於相對陰暗的空隙里,科波拉甚至沒有在這個段落里突出任何人的肖像和體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兔女郎」,人聲,和舞台燈光,因為在這個地方,真正的人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他們沒有個性,只是變成了一個個瘋狂的符號,沒有組織、沒有紀律,飄忽不定,舞台上那些酷似男性生殖器的裝飾以及燈光在水面上形成的光怪陸離昭示著人類最原始的形態,潛意識中的本我在這里最大限度的沖破禁忌,這里只有性慾和破壞欲,甚至連這兩種慾望也是毫無原因和意義的。在這個段落的結尾,兩個美國大兵攀上直升機的起落架被吊上高空,與基爾高那個段落中,牛被直升機吊上高空是何其相似。他們都是戰爭機器的玩物和小丑,甚至於這些大兵連牛所表現出來的反抗都已不存在,成為時代的奴隸已經成了他們下意識的行為。所以科波拉在拍攝牛的時候給了一個仰角,將這頭掙扎的牛單獨地至於陰霾的天空,而對於這些蒙昧的人,他用了一個角度略微向下的遠景,他們永遠逃離不了這片瘋狂的土地,所以他們是如此的渺小。他們被現實和信仰同時拋棄。瘋狂的煉獄:激戰的美國作為時代的書寫者,科波拉自然不會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隨著威勒德行程的深入,科波拉的思考也進一步深入。描寫美軍在越南的最後一個據點時,科波拉同樣在燈光上使用了節日使用的小彩燈,但是這里已經不再是狂歡者的盛宴,不斷有爆炸升騰起的火焰產生,整個環境也在這種爆炸中忽而變亮,忽而兒漆黑一片,我們很難看清戰場的全貌,也很難在每一張面孔上停留足夠的時間。這是煉獄,不斷有人拖著大箱子跳入水中,向威勒德求助,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誰是這里的指揮官?」可是,沒有人知道,美軍已經失去了控制,處在一種沒有目的的廝殺之中。這里沒有一個直接展現越共的鏡頭,與其說科波拉是為了表現隱藏的恐懼,不如說是在隱喻這場戰爭的非理性,人們要麼逃離,要麼毫無目的的廝殺。指揮者的缺失正是對戰爭發起者的控訴,他們將年輕人送入戰場,然後將他們遺棄。處於死亡中心的人根本不知道戰爭是為了什麼?就這樣,一個古老的問題被提出來了,我們為何而戰?科波拉實際上提出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既然我們已經知道戰爭的非理性,為什麼還要沉浸其中?瘋狂的理性:失落的家族在這個段落中,科波拉以一個法國沒落家族在晚餐時的爭論表達了自己對越南戰爭的思考。這個家族是殖民地留下的產物,懷念著當年的輝煌,深味著現在的痛苦,科波拉利用用窗口射入的昏黃光線表現了一種沒落的尊嚴。法國在戰爭中擁有比美國更加刻骨銘心的失敗,這使得他們開始思考現狀,在餐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但最權威的聲音在最後對威勒德說:「你們正在為歷史上最大的虛無而戰。」無論如何,這群法國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七十多年,他們在這里有自己的根,而對於美國人來說,這卻是一處無根之地,很多美國年輕人的熱血就這樣白白拋灑了。首先,科波拉站在美國人的角度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顯然是捲入了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越南和法國、中國的矛盾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它們都在為自己而戰,而美國顯然在利益的權衡上發生了嚴重的錯誤。世界無法避免一場戰爭,但美國完全可以避免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緊接著,科波拉通過拉手風琴的男人的唱詞更進一步將單獨對美國的批評擴展到了對整個以白人社會為代表的歐美社會的批判。進而將這場戰爭的原因歸結為歷史上的無數個錯誤的決定。而這些錯誤造成的就是一個民族的失落、一個民族的衰退、一個民族的瘋狂……瘋狂的上帝:最後的審判同樣在一片煙霧繚繞地水面,科波拉慢慢揭開了威勒德行程的神秘終點,我們跟隨著威勒德主觀鏡頭逐漸深入,看到了一群在臉上畫著神秘圖騰的人嚴整的列隊在河面的船上,接著是祭壇和懸掛在水面的半裸屍體,音樂詭異神秘,突然,由丹尼斯.虎珀扮演的記者像娛樂主持人一樣招呼著這群美國人,經他之口,我們了解到柯茲上校在這里的地位。黃色的煙霧繚繞著祭壇,祭壇上書「現代啟示錄」,四周散落著被處決者的頭顱。這個景象震驚了威勒德和他的同行者,他們回到船上。最終,威勒德決定帶著蘭斯深入「柯茲王國」的腹地,他在途中被柯茲的「子民」包圍,他們將他按入泥水中,鏡頭對准威勒德旋轉一圈,由此影片進入了最經典的段落。威勒德被帶到柯茲的處所,影片使用了古銅色的逆光、側逆光和側光照明,這種造型感極強的打光營造了一種強烈的原始感,柯茲的面部一開始始終處於陰暗中,只有白蘭度的光頭被強光籠罩,隨著對話的深入,柯茲的面部不時會局部的進入那束光柱中,這種在中景距離造成的特寫效果使得觀眾強烈感受到柯茲的威嚴。當柯茲雙手捧出盆里的水時,它們彷彿沐浴在冥河之中。威勒德和柯茲的第二次接觸是在一種如夢如幻的環境下進行的,科波拉調動了雨水、泥漿、被泥或油彩覆蓋的臉等元素,塑造了一番地獄景象。第三次接觸是在牢房,科波拉安排柯茲閱讀美國主流報紙,柯茲蹲坐在門口,大自然的光線從他身後隨著空氣中的煙霧「飄」來,鏡頭中充滿了小孩,這種景象又讓人想起天堂。柯茲明確指出報紙上的都是謊言,天堂、童年、謊言這三個因素的並置產生了令人回味無窮的寓意。柯茲對美國軍方的失望也具有了強大的諷刺意味。他面對著處於黑暗牢房中的威勒德――後者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美國當局――宛如先知。威勒德昏迷後又被抬到了酷似古羅馬城堡的房間里,金色的光線從各個的窗口射入,打光仍然以逆光和側光為主,但明暗對比已不似先前那麼鮮明,而是加上了淡淡的散射光,渲染了房間中的煙霧繚繞的狀況。除了威勒德、柯茲和記者,其他人物也被交叉剪輯進來,他們或者如雕塑般站立在那裡,或者心閑氣定的打太極,甚至只是一張沒有表情的面孔……在這里,科波拉借角色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與恐懼為友,否則你就只能與他為敵……利用原始的本能去殺戮,沒有感覺、沒有感情、沒有判斷,沒有判斷……因為判斷會打敗你。」科波拉就此表達了他對於暴力所持的宗教式的觀點。他沒有簡單的評判暴力的對錯,而是站在整個人類群體的高度,說明了暴力是一種原始的神話。也許正是這番不要帶著判斷去殺戮的話最終堅定了威勒德的決心,他終於拋開所有關於柯茲的傳言和書面材料執行了軍方交給他的任務,實際上,他可能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思想而殺死柯茲。這場戲完全是表現主義的。威勒德從水中慢慢浮出,金黃的側光將他塑造成了一尊堅定的雕像,這是一場神聖的洗禮。科波拉運用蒙太奇手法將威勒德砍殺柯茲的鏡頭與宗教儀式上屠殺牛的鏡頭交叉剪輯在一起,突出了顯祭的主題。也將今天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屠殺戮與最原始的殺戮、將個人的殺戮與群體的殺戮、將世俗的殺戮與宗教的殺戮聯系起來,挖掘出存在於人類心中的暴力傾向的歷史淵源。同時這頭牛也照應了威勒德形成開始出現的那頭被吊上天空的牛,而柯茲也成了這場暴力的一個犧牲者被推上時代的祭壇。瘋狂的歷程:威勒德的任務除了展現不同層次的瘋狂的斷面,科波拉還通過威勒德一行人的行為心理變化展現了瘋狂發展的過程,展現了人類是怎樣一步一步從所謂的現代文明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中去的。人物設置上,科波拉有意設置了擁有不同人生經歷的幾個人物,通過他們之間以及他們同外部的互動將一粒瘋狂的種子植入他們心中。片中射殺越南貧民的一場戲在他們各自的性格變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路途上,船長處於責任心,執意要對一艘越南漁船進行嚴格檢查,結果誤將一個越南女子保護小狗的行為視作反擊而對船上所有人進行了射擊,明白真相後,他們都震驚了,實際上,某些人已經崩潰了,接著,他們發現那個越南女子還活著,便決定將女子送去治療,威勒德反對這種拖延行程的行為,於是開槍殺死了她。科波拉的這一筆十分殘酷,這殘酷的一筆也正是這些涉世不深的年輕人的成人儀式。「恐懼」,如果你不與它為友,你就只能與它為敵,如果你不將恐懼作為手段,你就只能被它毀滅。也許恐懼就是聯系現代文明與原始暴力的契機。與它為友,你將瘋狂;與它為敵,你將死亡。在片尾的一片黑暗中,傳來了柯茲臨死前那深沉嗓音:「恐懼……恐懼……」
閱讀全文

與巴西狂歡2016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