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布拉格電影音樂會指揮

2018布拉格電影音樂會指揮

發布時間:2023-02-03 08:26:06

❶ 布拉格高清完整版電影

行騙天下S01E02布拉格.輕微美劇www.suzhoude.com.scam.city.S01E02.Prague.720p.hdtv.x264.mkv

❷ 2018-12-11音樂欣賞-補充

1、奏鳴曲式

「奏鳴曲式」是西方音樂中的一種大型曲式結構,常常由於套曲的第一樂章。它包含幾個呈示部、發展部和再現部以及特定的調性布局,具有矛盾沖突和戲劇性發展的特性。由於它通常用於奏鳴曲的第1樂章,並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稱為奏鳴曲第1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這種曲式不僅用於奏鳴曲中,也用於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等大型音樂作品的相應樂章。此外在序曲、交響詩等作品中也常見到。

2、門德爾松

門德爾松,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7歲發表作品《仲夏夜之夢》。並開始廣泛的社會活動和音樂創作。1841年赴柏林擔任皇家音樂總監,1843年創建萊比錫音樂院。門德爾松的創作題材甚廣,重古典曲式結構,並注入浪漫色彩。音樂明朗清晰、形象鮮明生動、結構勻稱嚴謹、和聲色彩絢麗。

3、交響詩

一種單樂章的標題交響音樂,脫胎於19世紀的音樂會序曲,強調詩意和哲理的表現。交響詩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據奏鳴曲式的原則自由發揮。交響詩的名稱為F.李斯特所創,他認為「標題能夠賦予器樂以各種各樣性格上的細微色彩,這種種色彩幾乎就和各種不同的詩歌形式所表現的一樣」,因此他把標題交響音樂和詩聯系起來稱交響詩。其所作十三首交響詩以詩歌、戲劇、繪畫以及歷史事跡等為題材,廣泛採用主題變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標題內容的藝術形象。

4、序曲

歌劇、舞劇、話劇或者其他戲劇作品和聲樂、器樂套曲的開始曲。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

5、現代組曲

近代組曲又稱' 情節組曲' ,興起於十九世紀,從歌劇、舞劇、戲劇音樂或電影音樂中選若干樂曲編成。有的組曲系根據特定標題內容或民族音樂素材寫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俄國作曲家裡姆斯基的《舍赫拉查達》、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組曲》等。

6、組曲

組曲是由若干器樂曲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對的獨立性。組曲的結構比較自由,各樂章之間的邏輯關系也不像其他套曲那樣嚴謹。

7、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Minuet)源於一種法國古老的民間土風舞,17世紀流入宮廷,逐步變得速度徐緩、風格典雅,逐漸盛行於貴族社會。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三拍子,中庸速度,能描繪許多禮儀上的動態,風格典雅優美。其結構為三段式曲體,中段常用三個聲部寫成,故稱「三聲部中段」。19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和奏鳴曲的第三樂章。

8、雙呈示部

雙呈示部,指的是古典主義協奏曲中第一樂章的特有結構部分,一般在陳述主題時分為兩次呈示。首先是樂隊的主題呈示,然後是獨奏者和這個樂隊的協同呈示。這種也出現在部分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作品當中,門德爾松開始有了改變,雙呈示部被單呈示部代替。

9、交響樂隊包括哪些樂器組?各樂器組又分別包括哪些樂器?

交響樂隊(即管弦樂隊)一般包括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和打擊樂組,各組具體包括的樂器如下:木管樂器:長笛、短笛、雙簧管、英國管、巴松管、單簧管、薩克斯管、口琴、蘇格蘭風笛。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古典吉他、曼陀鈴、電聲吉他、電聲貝司、豎琴。銅管樂器:小號、法國圓號、長號、低音大號。打擊樂器:定音鼓、大鼓、小軍鼓、鍾管、木琴、鋼片琴、電子鼓、爵士鼓、三角鐵、鐵片角、大鑔、鈴鼓、西班牙響板、沙槌、大鑼。

10、豎琴

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由於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麗的音質,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中特殊的色彩性樂器,主要擔任和聲和滑奏式的裝飾句,每每奏出畫龍點睛之筆,令聽眾難以忘懷。獨奏時能奏出柔和優美的抒情段或華彩段,極具感染力。

1、說說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中是如何表現國王和舍赫拉查德的形象的?

《舍赫拉查德》――據《天方夜譚》寫成的交響組曲這部交響組曲完全是東方色彩,作者從舍赫拉查德王後對蘇丹王講的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挑出四個來,當作這部組曲四個樂章的標題。而四個樂章都有所謂「舍赫拉查德主題」,即由獨奏小提琴來代表舍赫拉查德敘述故事,國王山魯爾的主題即顯得低沉、粗暴,在後來的樂章中責之間被軟化,成為溫和的主題。

2、簡單比較交響詩和序曲的異同。

二者都是單樂章的交響音樂題材。交響詩的結構比較自由,是典型的標題音樂,序曲一般遵循奏鳴曲式的結構原則,具有標題性。

3、說說交響樂隊的簡單發展軌跡。

交響樂隊的真正形成是在近幾百年內,嚴格來說就是在維也納古典樂派所興盛的時期。在這之前,交響樂隊的結構組成並不完善,還只是一些編制不全的管弦樂隊。如在海頓和莫扎特的創作中,樂隊的編制和規模也僅僅限於室內樂特徵的小型樂隊。交響樂隊形式和編制是在貝多芬的創作中達到完善的。如在貝多芬交響樂的創作中,雙管或三管編制的交響樂隊得到了基本確定。後來,在整個19世紀早期到晚期的浪漫主義音樂全過程中,交響樂隊編制和組合形式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大型四管交響樂隊的出現和各種特性樂器的加入,更加豐富了交響樂隊的音響效果和藝術表現力。這些特徵在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及20世紀現代作曲家普羅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創作中體現得尤為充分。

4、談談獨奏樂器大提琴的表現性能。

大提琴是交響樂隊中必不可少弦樂器。在交響樂隊中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大提琴歌唱性強,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復雜的感情。

5、斯美塔那的《伏爾塔瓦河》表現了哪些畫面?

《伏爾塔瓦河》是作曲家《我的祖國》交響詩套曲中的第二部,標題內容為:「伏爾塔瓦河有兩個源頭——流過寒風呼嘯的森林兩條小溪,一條清涼,一條溫和。這兩條溪水匯合成一道洪流,沖著卵石嘩嘩作響,映著陽光閃耀光芒。它在森林中梭巡,聆聽獵號的迴音;它穿過莊稼地,飽覽豐盛的收獲。在它兩岸,傳出鄉村婚禮的歡樂聲,月光下,水仙女唱著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戲。在近旁荒野的懸崖上,保留著昔日光榮和功勛記憶的那些城堡廢墟,諦聽著它的波浪喧嘩。順著聖約翰峽谷,伏爾塔瓦河奔瀉而下,沖擊著。岩峭壁,發出轟然巨響,而後河水更廣闊地奔向布拉格,流經古老的維謝格拉德,顯出它全部的瑰麗和庄嚴。伏爾塔瓦河繼續滾滾向前,最後同易北河的巨流匯合並逐漸消失在遠方。」

6、談談對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的抒情性的理解。

相對於海頓的交響曲和莫扎特之前的交響曲,《第四十交響曲》明顯突出抒情性,而且在都有憂郁和哀傷,所以有人也稱之為《維特》交響曲。這些都說明這個作品在抒情性方面所具有的特質。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7、簡單介紹柴科夫斯基的《1812庄嚴序曲》。

《1812序曲》是根據1812年拿破崙侵俄戰爭的史實寫成的一部管弦樂作品。在這首序曲中作曲家層次分明地敘述了1812年的這一事件,包括俄羅斯人民原來的和平生活和隨後發生的不安和騷亂,俄法兩軍的會戰,以及最後俄國擊潰法軍,俄羅斯人民慶祝勝利的狂歡情景。音樂用奏鳴曲式寫成,採用了馬賽曲、俄羅斯民歌等曲調。

8、《威廉退爾序曲》有幾個部分,分別是什麼標題?

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其序曲比歌劇本身更為有名,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節目之一。這首序曲共分四個樂章,連續演奏,是較罕見的分樂章歌劇序曲。 第一樂章富有詩意,名為晨曦;第二樂章則是暴風雨;第三樂章是描寫暴風雨過後,一片清新的田園景色,名為靜謐;第四樂章是一首充滿光和熱的進行曲名為騎兵交響曲。

9、《威廉退爾序曲》有幾個部分,分別是什麼標題?

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其序曲比歌劇本身更為有名,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節目之一。這首序曲共分四個樂章,連續演奏,是較罕見的分樂章歌劇序曲。 第一樂章富有詩意,名為晨曦;第二樂章則是暴風雨;第三樂章是描寫暴風雨過後,一片清新的田園景色,名為靜謐;第四樂章是一首充滿光和熱的進行曲名為騎兵交響曲。

10、、什麼是標題交響曲?

標題交響曲是柏遼茲尊崇浪漫主義音樂理想而創立的一種交響音樂,即以音樂來表現一定的思想內容,甚至人物形象。他以《幻想交響曲》的創作,確立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的同時,開拓了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新道路,後來仿效者眾。

1、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思想主題是什麼?談談你自己的理解。

2、以德彪西的《大海》為例,論述印象派音樂的風格特徵。

❸ 求莫扎特資料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根據當代的考證顯示,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方面的專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於時代的變遷。
莫扎特三歲便展現出他音樂奇特才能,他不僅具備絕對音準更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五歲時更請求父親教授大鍵琴,隨後亦獵及小提琴、管風琴和樂曲創作,至此他的能力宛若平地一聲雷響徹雲霄,在學會閱讀、書寫或計算甚至能懂得樂譜視讀、巧弄拍律。六歲,時值1762年,已譜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
1762年至1773年間,莫扎特隨父母經常在歐洲做演出旅行。在倫敦他見到英國巴赫,在後來的創作中深受英國巴赫的影響。1766年,他開始與受聘於到架構交響曲的技巧。
1767年,年方十一,他寫出第一部歌劇《阿波羅與希亞欽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並由薩爾斯堡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們演出這出拉丁喜劇。返回奧地利後,他定期往返維也納,且於1768年夏天寫出另外兩部歌劇,名為《牧羊人與牧羊女》(Bastien et Bastienne, K.50)與善意的謊言(La finta semplice),當時莫扎特年僅十二歲。隔年便受大主教提名為樂團首席。

他父親為了使他能夠與鄰近義大利(當時仍為分裂的封侯國)有所接觸,特地申請留職停薪的假期。從1769年至1773年,莫扎特便規律地遠赴他鄉,並在當地研習歌劇,寫出《Mitridate re di Ponto》、《Ascanio in Alba》和《Lucio Silla》三部歌劇。在教皇國波隆納他跟馬蒂尼學習對位法,馬蒂尼也是一位對莫扎特產生很大影響的作曲家。莫扎特破例成為波隆納愛樂學院(Accademia Filarmonica de Bologne)的會員,該組織大致上只接受二十歲以上的成人加入。教宗克勉十四世甚至冊封他為金馬刺騎士(Cavaliere del lo speron d'oro)。
1771年12月16日和藹可親的大主教施拉頓巴赫辭世,隨後由親王柯羅雷多Colloredo繼任該職位並成為莫扎特的新僱主。莫扎特在家鄉的生活並不幸運,新的僱主柯羅雷多並不樂見他出遊,並要求他的作品必須為了宗教儀式而寫。十七歲,他心有不甘地接受這個限制,使得接下來的三年他與親王大主教之間的關系持續惡化。所幸那段時間他在維也納結識了海頓,並且和海頓通信,建立了彼此惺惺相惜的友誼。
178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兼奧地利大公)要求他完成一部歌劇。這便是後來的《後宮誘逃》(德語: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使維也納作曲家兼公眾音樂會指揮克里斯托夫·維利巴爾德·馮·格魯克非常感動,並對莫扎特贊譽有加。

莫扎特認識了Franz Fridolin Weber及其夫人Cäcilia Corla的小女兒,康絲坦茲(Constanze),未等到父親書面同意,便決定與她共結連理。婚禮於1782年8月4日Saint-Étienne教堂舉行。

後來,由於受到von Svieten 男爵的影響,莫扎特開始認識巴赫和亨德爾的作品。莫扎特受到巴赫對位法的強烈吸引,進而直接影響後來《c小調大彌撒》(KV.427)以及數首相關作品。同一年,他開始譜曲一系列的六首弦樂四重奏獻給海頓,並於1785年結束這一系列的創作。

1784年,莫扎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地晉升為會長(1785年4月)。他創作許多作品獻給共濟會弟兄,其中有《Maurerische Trauermusik》(共濟會葬禮音樂)(K.477)。

1786年,莫扎特認識了劇本作者洛倫佐·達·彭特,維也納劇場的官方詩人。後者說服了皇帝批准創作一部基於博馬舍的《費加洛婚禮》(義大利文:Le Nozze Di Figaro)的歌詞。但後來皇帝認為該劇具顛覆性,禁止其上演。莫扎特將達·彭特的歌詞配上音樂,《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展開首演,但該劇的成功並不能阻止其海報被迅速撤下。然後莫扎特便前往了布拉格,在那裡這個「婚禮」又成功博得滿堂采。為了對這個城市致意,他寫下了《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 K. 504》、《布拉格交響曲》。
他隨後收到布拉格劇院指揮的要求,希望他能夠為接下來的一季再寫一出歌劇。莫扎特再次請達·彭特填寫《唐·喬望尼》(Don Giovanni)的歌詞。1787年5月28日他父親列奧波爾德過世。這個噩耗嚴重打擊了莫扎特,並接著影響他正在進行的歌劇的創作。首演於1787年10月28日布拉格的《唐·喬望尼》一炮而紅,但後來在維也納並沒有獲得同樣的成功。
在生命最後幾年間,莫扎特身體欠佳,盡管有不少酬金豐沛的成就,卻越加陷入拮據的窘境。他創作許多的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歌劇(例如《女人皆如此》(Così Fan Tutte,他最後的與Lorenzo da Ponte合作的作品)。1790年時值約瑟夫二世駕崩(他的繼位人利奧波德二世既不喜歡莫扎特,也對共濟會不懷好感)當時他的好友交響樂之父海頓也去了倫敦,使得這段時間的莫扎特意志格外消沉。

1791年一位共濟會弟兄兼維也納一個知名小劇院導演Emanuel Schikaneder托他寫一出歌劇。他提供了一本關於這本歌劇的小冊子,而莫扎特也為他譜出一折《魔笛》(德語:Die Zauberflöte),這部作品於9月30日一炮而紅,也是莫扎特最後一出歌劇。
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首《安魂曲》,且必須匿名。今日我們知道是瓦爾塞根伯爵,人們猜想或許他想讓他的朋友們猜作者的名字,又或許想將著作權據為己有。因疾病和貧窮而衰弱的莫扎特,還必須面對工作的重負,因為他在八月初收到一份關於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創作歌劇的請求(鐵托的仁慈K.621),而且必須於三周內寫完。三十五歲的莫扎特於十二月辭世,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Requiem K.626)(受其妻子康絲坦茲之託,後來這首曲子由他的學生完成,Franz Xavier Süssmayer而後又由Sigismund von Neukomm接手)。Neukomm的集成版只於1819年在里約熱內盧演奏,之後就被人們忘記了。第二次演奏於2006年3月10日在Liévin為紀念Courrières礦難而進行。
有個傳奇故事說莫扎特在《安魂曲》里見到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先兆,這個傳說被用在福爾曼的電影《阿馬德烏斯》里,這其中浪漫的想像多過於事實。
莫扎特的遺體,根據利奧波德二世皇帝下達之有關葬禮的法令,最後在維也納郊區的聖馬克思墓園,葬於莫扎特家族與他朋友共有的靈位。與民間相傳不同的是,莫扎特其實並未被草率地葬在公共墓園的靈位。那一塊共有的靈位則是事先購得,可容納十具遺體(成人八位、小孩兩位)。同年12月14日布拉格舉辦了一場追思會,參加者成千上萬。Emanuel Schikaneder則在維也納籌畫了一場《安魂曲》的首演。
莫扎特的短暫一生寫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到各個領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其中包括二十餘部歌劇、41部交響曲、五十餘部協奏曲、17部鋼琴奏鳴曲、6部小提琴協奏曲、35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23首弦樂四重奏、以及數部嬉遊曲小夜曲、舞曲及宗教樂曲。

有關莫扎特效應的論文於1993年發表於《自然》期刊(NATURE 365, 6447, 611-611, 1993)),論文指實驗證明每天聆聽十分鍾莫扎特奏鳴曲,可增長智力。199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甚至通過立法,要求托兒所每天播放半個小時古典音樂。

希望能夠幫到你

❹ 電影《布拉格之戀》想要表達什麼

表達風流成性的腦外科醫生托馬斯和女招待特麗莎、畫家薩賓娜之間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

劇情簡介:

在布拉格,有一位年輕有為、風流成性的腦外科醫生叫托馬斯,他有兩個紅顏知己,分別是女畫家莎賓娜和女招待特麗莎。特麗莎用真誠的愛情感化了托馬斯。於是托馬斯改變了固有的生活觀念,決定與特麗莎結婚。然而,托馬斯風流成性的本性並沒有改變。

在「布拉格之春」時期,托馬斯因為遭到迫害而逃亡到了瑞士,莎賓娜則去了美國。托馬斯和特麗莎返回捷克後被開除公職。於是,兩人隱居於鄉下,並且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之後,他們在一次車禍中雙雙喪生。

(4)2018布拉格電影音樂會指揮擴展閱讀:

影片花絮:

片中莎賓娜在生命最後一段時間里住在美國的一所房子里,實際上這個房子的主人是該片的剪輯師沃爾特·馬秋。

該片在「布拉格之春」那段使用了捷克導演詹·尼梅克的資料鏡頭,此外,影片還使用了曼·雷和比爾·布蘭蒂的攝影素材。

該片原計劃在南斯拉夫拍外景,但是由於軍方不願意在南斯拉夫拍攝坦克入侵的鏡頭;於是,劇組改在法國里昂及日內瓦等城市拍攝外景。

為了使3位主角在展現自己的肉體時沒有負擔,導演特意起用了沒有好萊塢背景的歐洲演員。

朱麗葉·比諾什在片中飾演特麗莎,她是導演菲利普·考夫曼從上百位候選者中挑選出來的。

❺ 布拉格簡介

布拉格 (捷克語:Praha,世界語:Prago,德語:Prag,英語:Prague)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該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該市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擁有重要地位,與周邊國家的聯系也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地理上恰好介於柏林與維也納這2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中間)。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積為496 平方千米,人口為118.3萬。 位於歐亞大陸中心,跨伏爾塔瓦河布兩岸。面積496平方千米。人口約121萬。地形波狀起伏,最低點海拔190米,最高點海拔380米。氣候為典型的中部大陸型。7月平均氣溫19.5℃, 1月-0.5℃。年降水量約500毫米。 新石器時代,布拉格即有人類居住。數千年來,布拉格所在伏爾塔瓦河段為南北歐之間商路上的要津 。最古老的居民點始於 9世紀下半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時期在布拉格建都。把歷代國王建造的城堡和宮殿聯在一起 ,被稱為布拉格堡,並在老城區以南興建新城區 ,一度成為歐洲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17世紀中葉,被外族佔領,經濟衰退。18世紀,中歐局勢穩定,經濟又獲發展。1845年通鐵路,19世紀90年代出現電車。1918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城市職能擴展,工業發展迅速。1920年將周圍郊區合並,形成大布拉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佔領。1945年5月5日獲得解放,進行重建,同時為保護和恢復歷史名勝進行了規劃。全市分為10個行政區。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獨立。布拉格為捷克首都。 布拉格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 工業以機械製造為主,產品有運輸機械(汽車、機車和車輛)、機床、電機、礦山機械、建築機械、農機等。還有化工 、紡織、皮革、印刷、食品加工等。工業主要分布於城市的西南郊和東南郊。公共交通以汽車、電車為主,並建有地鐵。伏爾塔瓦河上有客運航船。附近有國際機場。 市內有查理大學(又稱布拉格大學)、工學院、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和國家科學院、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劇院、博物館和美術館眾多。古建築風格多樣,包括布拉格城堡、王宮、教堂等。音樂久負盛名,每年一度的布拉格之春音樂會,為世界上重要的音樂盛會。市內多公園、綠地。為歐洲旅遊城市,素稱金色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統治時期,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兼波希米亞王國的京城,而達到鼎盛時期,並興建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15世紀和17世紀,在布拉格先後由於宗教原因發生2次擲出窗外事件,分別引發了胡斯戰爭和影響深遠的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工業革命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拉格曾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在奧匈帝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布拉格也曾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顯著特色,不過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布拉格已經基本上成為單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戰時期,布拉格又發生過數次震動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產黨上台、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市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築,從羅馬式、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特式建築更占優勢。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歷史中心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布拉格也是歐洲的文化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音樂、文學等諸多領域眾多傑出人物,如作曲家莫扎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哈維爾、米蘭·昆德拉等人在該城進行創作活動,今天該市仍保持了濃郁的文化氣氛,擁有眾多的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電影院等文化機構,以及層出不窮的年度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交通
公共交通
布拉格的公共交通設施是一個完整的交通系統,包括地鐵、電車、公共汽車、一條上Petřín山的索道,以及布拉格動物園的架空纜車。該市的地鐵於1974年開始投入使用,現有A、B、C3條線路,總長20多公里,共計有54個車站。電車開通於1920年代,其中包括著名的91路「懷舊電車」。所有這些服務使用一個共同的售票系統,並都由首都布拉格交通公司(Dopravní podnik hl. m. Prahy)統一運營。
鐵路
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布拉格是捷克鐵路網的樞紐,從這里可以到達捷克共和國的每個地方,以及鄰國的許多地方。布拉格有2個國際火車站,和許多較小的郊區車站。
航空
布拉格的魯濟涅國際機場是捷克的國家航空公司(Flag Carrier)捷克航空公司的總部,是一個年客運量達500萬人次的大型國際機場。每天這里有一些往返英國和其他國家廉價航班。魯濟涅國際機場被認為是歐洲最現代化的機場之一。
[編輯本段]歷史

[編輯本段]早期歷史
自從舊石器時代起,布拉格所在的地方就已經有人類定居。大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的波伊(Boii)部落居住在這一地區,他們將這個地區稱為波希米亞。後來,日耳曼人趕走凱爾特人,移居到這一地區。到公元6世紀,日耳曼人部落多數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機從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亞地區,他們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根據傳說,布拉格的創建者是莉布絲公主和她的丈夫,農夫培密索爾,並以培密索爾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Přemyslid)。傳說公主在她位於中波希米亞的莉布新(Libusin)城堡中說了許多預言(得到7世紀以前考古學發現的證實)。其中一個預言說,她預見到了布拉格的榮耀。一天,她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偉大的城市,它的榮耀能達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見它在在森林中伏爾塔瓦河畔陡峭的懸崖之上,那裡有一個男人,他正在為房屋鑿出門檻(prah),在那裡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Praha)的城堡。王子和公爵們都要在門檻前彎腰,他們要向城堡和環繞它的城市低頭。它將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榮譽,整個世界都要贊美它。」無論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布拉格確實是以9世紀在伏爾塔瓦河右岸居高臨下建造的高堡(Vyšehrad)為核心,而逐漸形成的。後來在河對岸建造了另一座城堡,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成為波希米亞的首都,並成為歐洲南北商路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吸引了許多猶太人。973年,該市成為一個教區中心。 13世紀,在布拉格城堡周圍的3個居民點獲得了市鎮的特權。1257年,在布拉格城堡以南新建了小城(Malá Strana),這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擁有自治權。緊鄰城堡西面和北面的布拉格城堡區(Hradčany)在1320年獲得自治權。伏爾塔瓦河對面的布拉格老城(Staré Mesto)則早在1230年就已獲得自治權。
[編輯本段]查理四世時期
14世紀,布拉格在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盧森堡的約翰的長子,於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6年當他父親去世時成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他的爭取,布拉格教區在1344年升格為總教區。1355年,查理在羅馬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京城。查理希望布拉格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他將布拉格建成帝國境內最為輝煌的城市,而位於該市最為顯赫的建築就是聖維特主教座堂,在中歐首先採用了宏偉的哥特式,室內裝飾採用了獨立的藝術風格,稱為波希米亞學派。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的第一所大學,今天稱為查理大學,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學,也曾是德國第一所大學。同年,他還在老城的旁邊建立了布拉格新城(Nové Město),並在新城和小城之間架起了查理大橋。他還新建了許多教堂。當時,布拉格是歐洲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一個造幣廠,德國和義大利的商人和銀行家聚集於此。 1402年起,查理大學的神學教授胡斯在伯利恆小教堂用捷克語佈道,讓平信徒與神職人員同領聖體和聖血,而被教庭裁定為異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處以火刑。4年以後,布拉格發生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
[編輯本段]哈布斯堡時期
自1526年起,波希米亞開始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魯道夫二世在位時(1576-1612年),再次將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設在布拉格。他除了熱衷於占星術和魔法,同時也熱愛藝術,使得布拉格成為歐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開普勒等一批天文學家、畫家。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登基,決意不再容忍新教徒。1618年,布拉格再次發生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殘酷的三十年戰爭。1621年在城外不遠處進行的白山戰役中,捷克軍隊戰敗,27名新教徒貴族在老城廣場被處死。1648年,瑞典軍隊攻佔並洗劫了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宮廷遷往維也納,此後布拉格進入一段蕭條時期,城市人口也從戰前的6萬下降到2萬。 168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布拉格,隨後該市得以重建。在18世紀,該市經濟持續上升,到1771年擁有8萬居民,其中有許多是貴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內興建了許多宮殿、教堂和花園,它們普遍採用裝飾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1784年,原來的四個自治鎮——城堡區(Hradčany,位於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Malá Strana,位於城堡南邊)、老城(Staré Město,亦位於城堡東邊,與城堡區隔河相對)和新城(Nové Město,位於東南方),正式合並為一個城市。 1806年,根據拿破崙的命令,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了,皇帝弗蘭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改稱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一世。 1848年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同樣也震撼了布拉格,但被猛烈的鎮壓。第二年,捷克民族主義運動(反對另一個民族主義政黨,統一日耳曼)開始興起,直到在1861年在市議會中贏得多數。 19世紀,布拉格城市繼續擴張。1850年,猶太區(Josefov)並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Vyšehrad)區。工業革命對布拉格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附近地區有煤礦和鋼鐵工廠,對開設工廠很有利。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境內最富裕的地區。第一個郊區Karlín形成於1817年,20年後人口就達到10萬。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
[編輯本段]20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戰敗,布拉格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則成為總統府。這一時期,布拉格仍以工業發達聞名歐洲。1922年初,周邊37座自治城鎮劃歸布拉格,居民驟增至676,000人。1930年人口達到85萬。到1938年,布拉格人口增加到100萬。 1939年3月10日,希特勒命令德國軍隊佔領了布拉格,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1945年5月5日,布拉格的捷克人發動了反對納粹佔領的布拉格起義。同一天,美軍攻佔了距離布拉格只有一小時路程的比爾森(而蘇聯軍隊尚在摩拉維亞邊境),帕頓將軍意圖解放布拉格,但被艾森豪威爾將軍阻止。根據此前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的秘密協議,波希米亞將由紅軍解放。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投降的第二天),蘇聯坦克開進了布拉格。戰後,布拉格再次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許多捷克人真誠地感謝蘇聯士兵。戰爭結束數月後,蘇聯軍隊離開捷克斯洛伐克,但蘇聯保持了對捷克強烈的政治影響。1948年2月,共產黨接管了布拉格政權。 這時,布拉格長期思想活躍的知識分子群體無法適應戰後的高壓控制,1967年,該市舉行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協會大會上,米蘭·昆德拉等許多作家開始批評共產黨。1968年1月5日,捷克新領袖亞歷山大·杜布切克開始政治民主化運動,即布拉格之春。同年8月20日,蘇聯及華約成員國武裝入侵捷克,撲滅了這場運動。 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布拉格街頭擠滿了人群,開始了天鵝絨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擺脫了共產黨和前蘇聯的影響。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治後,布拉格成為捷克共和國的首都。此後布拉格日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2000年爆發了15000人參與的反對全球化的抗議活動。2002年8月,布拉格遭受嚴重的洪災,城中多處毀壞。幸好主要的景觀(如查理大橋)無恙。 其他事件: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將冥王星開除行星籍。這一次在布拉格召開的天文學聯合會上對捷克的天文學與世界對行星的認識起到了重大作用. 「布拉格之春」事件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脫離蘇聯控制傾向。蘇軍決定武裝干涉。6月下旬,華約在捷境內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遲遲方撤。7月之後,局勢有所緩和。8月3日晚華約在捷簽署聯合聲明,危機似乎已經過去了。 8月20日晚11時,布拉格機場接到一架蘇聯民航機信號「機械事故,要求迫降」沒有理由不同意。客機一降落,數十名蘇軍突擊隊員沖出機艙迅速佔領機場。幾分鍾後,蘇第24空軍集團軍巨型運輸機開始降落,一分鍾一架。1小時後,一輛蘇聯大使館的汽車引路,蘇軍空降師直撲布拉格。 於此同時,蘇陸軍總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將指揮4個蘇軍裝甲師,1個空降師,1個東德師從波蘭直搗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軍〕駐德4個蘇軍師,1個東德師切斷捷西部邊界。(西方向第二方面軍〕駐匈蘇軍8個師,匈軍2個師,保加利亞軍一部從南部進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軍〕蘇波合成軍4個師進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軍)同時蘇軍對北約與捷軍開始全面電子壓制。 21日拂曉,蘇軍佔領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在進攻開始6小時後,蘇軍控制了捷克全境。幾十萬捷軍被全部繳械,北約也沒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這是蘇軍一次典型方面軍群進攻戰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動用4個方面軍,1個坦克集團軍,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26個師,約30萬人。但由於進攻過快,兩個戰略方向的後備坦克集團軍群均未出動,只動用了各集團軍,師,團的直屬坦克,共有9000餘輛。
[編輯本段]二、科學家
威廉·亨利·布拉格與其子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為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並改進了X射線分光計。 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倫敦大學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兒子英國曼徹斯特維克托利亞大學的勞倫斯·布拉格,以表彰他們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分析所作的貢獻。布拉格這個名字幾乎是現代結晶學的同義詞。 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英國物理學家,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及英國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他還作為一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英國公共事務中的風雲人物。 1895年發現X射線之後,許多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特殊的光線——你可以用X射線拍攝木頭里的釘子或是手掌里的骨頭——其性質應該與波一致。但是沒有人能夠肯定,因為尚無人能夠確鑿無疑地證實X射線具有衍射等波特有的性質。關鍵問題是,在進行衍射試驗時,光柵縫隙的大小應該與試驗對象的波長相當。每英寸兩萬線的光柵適用於可見光。但是X射線比可見光能量大得多,這按照經典物理學的解釋,意味著其波長要短得多——可能只有可見光波長的千分之一。製作如此精細的光柵完全是不可能的。 德國物理學家馮·勞厄認為,如果人工做不出這樣的光柵,自然造化也許能行。自然界中的晶體被認為是由原子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的,每層只有幾個原子厚。勞厄覺得這些原子層的間隙可能合適,可以作為X射線衍射光柵。不過由於原子是由原子層組成的一個立體,在另一端形成的圖案將會十分復雜,就像把幾個光柵疊放在一起那樣。勞厄的老闆、慕尼黑大學教授阿諾德·索末菲認為這一想法荒誕不經,勸說他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但到了1912年,兩個學生證實了勞厄的預言。他們把一束X光射向硫化鋅晶體,在感光版上捕捉到了散射現象,即後來所稱的勞厄相片。感光版沖洗出來之後,他們發現了圓形排列的亮點和暗點——衍射圖。勞厄證明了X光具有波的性質。《自然》雜志把這一發現稱為「我們時代最偉大、意義最深遠的發現」。兩年後,這一發現為勞厄贏得了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有兩個重大意義。首先,它表明了X射線是一種波,這樣科學家就可以確定它們的波長,並製作儀器對不同的波長加以分辨。(和可見光一樣,X射線具有不同的波長。)但是勞厄倡導的第二個領域結出了更為豐碩的成果。一旦獲得了波長一定的光束,研究人員就能利用X光來研究晶體光柵的空間排列:X射線晶體學成為在原子水平研究三維物質結構的首枚探測器。 現代化學奠基人之一的漢弗萊·戴維在鮑林進入加州理工學院一個世紀前就曾說過:「在人類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新工具的運用具有超越一切的重要性。人們在各個時代取得的不同成就,其關鍵因素並非是他們的自然智力水平,而是他們所掌握的各種手段和人工資源。」X射線晶體學將成為一種威力無窮的人工資源。 背後的理論相當簡單。研究人員面對著三個因素:波長一定的X光,結構一定的晶體光柵和衍射圖譜——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簡單的數學關系。知道了圖譜以及另一個因素,就可以推導出第三個因素。最初的許多數學和實踐技巧是由布拉格父子開發的。他們在劍橋與曼徹斯特的實驗室成為世界上進行X射線晶體學研究最著名的中心。1912年,勞厄關於X射線的論文發表之後不久,就引起了布拉格父子的關注。當時,亨利·布拉格正在利茲大學當物理學教授,勞倫斯·布拉格剛剛從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畢業,留在實驗室工作,開始從事科學研究。 理論並不復雜,但在實踐中,由於衍射圖譜相當復雜,因此把晶體結構拼湊起來的過程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早期的儀器是自製的,質量很不穩定。晶體通常要非常大,需要經過精心的提煉,按一定角度切割,並通過精確的放置才能獲得滿意的衍射圖譜。如果成功地獲得了勞厄相片,還要一絲不苟地測量各點的位置和分布。然後才是數學計算。即使是簡單的晶體,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對每一個晶體結構的計算都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晶體過於復雜,基本晶體結構單位晶胞中包含的原子數目超過十個,那麼X光的衍射圖譜將異常復雜,難以破解。整個過程有點像用自製的獵槍射擊一塊裝飾用的熟鐵,然後通過分析跳彈的軌跡來推測熟鐵的形狀。 出於這些原因,研究對象只能局限於很簡單的晶體。然而,對這些簡單晶體的研究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成果。研究人員第一次可以通過工具了解晶體中單個原子的排列,精確測量原子間的距離和角度。布拉格父子解決的第一個晶體結構是岩鹽,結果出人意料。整個晶體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柵格,每個鈉離子被六個等距離的氯離子包圍,每個氯離子被六個等距離的鈉離子包圍。沒有單獨的氯化鈉「分子」。這一發現震驚了理論化學界,立即引發了人們對鹽在溶液中行為的新思索。布拉格實驗室早期的另一個成功是發現了鑽石的結構,驗證了早先化學家的理論,它純粹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四面體。布拉格父子接著又解決了其他幾個晶體的結構,他們在勞厄之後一年分享了諾貝爾獎。 說到布拉格父子對科學的貢獻,不能不提的是X射線衍射技術對現代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所謂「X射線衍射技術」,是通過晶體的X射線衍射花樣,與晶體原子排布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互為傅立葉變換),來精確測定原子在晶體中的空間位置。20世紀50年代初,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沃森和克里克正是在該技術的幫助下提出了DNA的雙螺旋模型。迄今為止,該技術仍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的主要手段。 老布拉格是那種一方面堅守科學的「價值中立」,另一方面又堅信科學必將造福人類的科學家;不僅如此,作為一名社會活動家,「科學怎樣才能有益於社會」是其貫穿一生的行動主題。由於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作用,他的信念也許遭到一些人的懷疑,但這一人文傳統有其恆久的價值,尤其是科學—技術—商業聯盟仍將主導著人類的生活,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 在生活中,他仁慈地看待這個世界,贊成友好相處,然後獨立地走自己的路。也許出於羞怯,他似乎並不追求親密的朋友關系。從1904年到1907年,在他與盧瑟福的密切通信中(有的長達34頁)我們只看到關於科學研究的討論。他時常閱讀前輩法拉第的日記,就像讀一位朋友的來信,而內心對之極為推崇和尊重,這是一種在「精神上的緊密關系」。 他的謙卑和博愛尤其表現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他的基本觀點是:「孩子們必須是自由的,絕對自由!」每當孩子們就重要的問題徵求他的意見時,他會顯得非常不安,「在椅子上挪來挪去,同情地嘟噥些什麼,然後從椅子上站起來,試圖改變談話,直到最後感到精疲力竭」。他會說「讓我想想」,然後過一兩天,發一封經過詳細說明的建議信,其中「精心考慮了對立的觀點」;有時甚至為了表明他的中立性,提出一些離奇的建議,試圖讓孩子「自己做出判斷」而「不受他的觀點的束縛」。也許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老布拉格是一位人到中年才開始研究活動的科學家,早年他在澳大利亞的一所無名大學里,「作為一名認真盡職的教師生活到42歲」,而在返回英國的「短短幾年後就成為一位科學發言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答案是令人回味的:「答案也許就在那長期而幸福的流浪生活中。」「也許在澳洲度過的繁忙、幸福的20年歲月,就像沙漠中的歲月對於一位先知一樣有價值,給了他進行從容准備的時間。」「他有時間發現那些指引他生活的原則,整理他的思想」,一旦「有了清晰的原則,他的生活就像他的手抄本一樣深思熟慮,幾乎沒有刪改地一氣呵成」! 他的「實踐的宗教觀」是令人感興趣的:「你有一個好主意,你努力實現它;如果結果證實了你的想法,那麼你就將這個結論作為更進一步的基礎。在實驗室中是如此,在教育、文學、烹調的任何訓練中都是如此,在宗教中也是如此。」對他來說,宗教信仰使他甘願冒畢生風險假定基督是正確的,並通過終生博愛實驗去檢驗它。」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英國物理學家。1890年3月31日,勞倫斯·布拉格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他和其父親均為著名科學家。勞倫斯·布拉格1954—1966年擔任皇家研究所教授和所長,曾被選為中國物理學會的名譽會員。他是繼盧瑟福之後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第五任主任。他在綜合與組織不同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15年,布拉格父子因在X射線方面的傑出成就而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勞倫斯·布拉格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工作,培養以及與他合作的的各國學者(包括中國學者在內)近百人。

❻ 請介紹一下電影《布拉格之戀》

布拉格之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輕與重,靈與肉,性與愛的思考
整個八月,除了看台風刮過所住的樓房和村莊和看街道上的積水,就是在電腦前看朋友寄過來的電影。其中,對《布拉格之戀》印象最深刻,也許是看第四遍的緣故。
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是因為喜歡米蘭.昆德拉。
再看,是因為菲利浦.考夫曼出色的編導,和片子里的各個思考主題的探索和鏡頭特具的美感。

《布拉格之戀》改編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原著裡面的描述:
一個作者企圖讓讀者相信他的主人公們都曾經實有其人,是毫無意義的。--米蘭.昆德拉
就象米蘭.昆德拉說的一樣,要讓影迷們相信這部電影《布拉格之戀》和原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完全相符的,那是毫無意義的。
巴門尼德於公元前六世紀提出一個問題:面對生活,我們選擇什麼呢,是沉重,還是輕松。並把看到的世界分成對立的兩半:光明,黑暗;優雅,粗俗;溫暖,寒冷;存在,非存在。而且把其中一半稱為積極的,另一半是消極的。那一方是沉重,還是輕松呢?
巴門德尼回答:輕為積極,重為消極。
他對嗎?這是個疑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輕重的對立最神秘,也最模稜兩可。

在原著裡面,「托馬斯突然想起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著名的假說:原來的人都是兩性人,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所有的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遊著尋找那另一半。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了。但托馬斯似乎並不在乎他的另一半是誰,而特瑞沙卻希望完全擁有他的愛,並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獻給了托馬斯。
托馬斯與特麗莎,特麗莎與薩賓娜,托馬斯與薩賓娜,薩賓娜與弗蘭茨,托馬斯與無數女人,特麗莎與偶遇的男子……雙雙對對或者孤孤單單,都掙扎在愛和情慾里。
---------------------------------
三個主角的個性:
托馬斯:莎賓娜的情人,麗莎的愛人,一個永遠在捕獵異性的男人,丹尼爾.戴.劉易斯那淺藍色而近乎透明的眼睛永遠處於捕獵狀態。雖然是技術高超的腦科醫生,但他的主管卻說他了解女人比了解腦部結構更專業。他獨特的個性:永遠不媚俗,生命對他來說是很輕很輕的,性愛的經歷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部分。他有獨特的口頭禪:把衣服都脫掉。
特麗莎:嬌小,執著,單純,有一點小女人的自私和狹隘,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在愛這一方面而言)。敢於嘗試新事物,卻無法接受現實的殘酷,所以她說:生命對她來說是很沉重的。嚴密地守護自己的丈夫,卻仍不能阻止他在外拈花惹草,她不能接受:她希望完全是屬於他的,包括他的所有。

莎賓娜:崇尚個性,追求自由自在,忠於自己心靈的一個女人。永不放棄追求生命中的快樂!她的規條就是:不能媚俗。也許,這就是她喜歡托馬斯的根本原因。
--------------------------------
電影是這樣開頭的:「布拉格有位醫生。。。」
電影的第一部分:托馬斯在小鎮遇到特麗莎
對所有機緣的召喚:那本書(《安娜.卡列尼娜》),貝多芬(那時候放的音樂),數字六(他住在 № 6的房間,她在六點下班,她故意湊上的),黃色的公園長凳(他坐在她經常坐的那個位置),使她愛情萌動,跑到布拉格去找托馬斯。從此,開始兩兒女甜蜜而又痛苦的愛情。
電影的第二部分:托馬斯與薩賓娜
似乎是托馬斯那迷人的眼睛和個性把薩賓娜迷住。托馬斯在對特麗莎的愛之外依然擁有很多情人關系。並導致特麗莎的精神負擔加重。特麗莎每天幾乎都在做惡夢,夢見他去找他的情人。但他依然沒有改變,他說:性對他來說,很輕,他在乎的是愛。(似乎這是他的借口)
電影的第三部分:布拉格政變
在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將要走向毀滅的時候,布拉格發生了政變,俄羅斯入侵。引出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的話題。
俄狄浦斯故事是眾所周知的: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被波里斯國王收養,長大成人。一天,他遇見一位顯貴官員在山路騎馬而來,一場口角,他竟把那人殺害了。後來,他成了依俄卡斯達皇後的丈夫,當了底比斯的國王。他一點也不知道他在山裡殺害的人就是他自己的父親,而與他同床的竟然是他的母親。正在這時候,命運之神降災於他的臣民,瘟疫蔓延,人們痛苦不堪。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正是災禍之源,便自刺雙目,離開底比斯流浪而去。
托馬斯指責政府當局「不知道」國家失去了自由。不過他馬上就遭到了審查。
特麗也似乎受到外界的變化的強烈沖擊。
電影的第四部分:在瑞士的特麗莎與薩賓娜
在這里有點看不明白特麗莎與薩賓娜在拍攝對方裸體的時候所發生的心理變化。不過記住了一個鏡頭,就是當薩賓娜的愛慕者破門進來的時候,特麗莎的驚慌,和他說的話,他跟他自己的妻子離婚了,要跟薩賓娜在一起,當他放下行李走後,薩賓娜對特麗莎說了一句話:sorry,要請你走了,因為,我要做一件事情。也許誰都沒有猜准她是要馬上搬出這個地方,只是要躲避她的情人弗蘭茨,但我想不明白當她聽到他跟他妻子離婚的時候,她上去擁抱了他,並流下了淚水。為什麼?也許,她覺得他沒有托馬斯那樣不羈的性格,也許是她覺得他不喜歡她那黑色帽子的原因。但誰知道呢,反正,她就這樣離開了,當他回到這個房子的時候,當他熱情的打開門後,想擁抱他的情人的時候,面對他的是一個冷冷清清的空房子,讓他在那一刻目瞪口呆。這樣的情況,又有誰接受的了呢?!
電影的第五部分:托馬斯與特麗莎回歸鄉村
他們返回布拉格後,發現那裡已經不能呆下去了,但又不能再出國外去了,所以,他們想到了到向下去。
我只想說:他們到了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所描寫的鄉村去了。下面是有關蒲寧的資料:
----------------------------
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是俄羅斯最後一個古典作家、詩人,俄羅斯批判現實的重要代表,193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寫鄉村美境的經典。
蒲寧的鄉村所彌漫的神秘氣息,只要在於他描繪的「晦暝之境」中的鄉村。一寫鄉村,他就著意地將鄉村置於黃昏和夜晚。他自己簡直就是那鄉村最敏感的神經,可以將出鄉村的神秘、活脫、勃鬱感測到讀者的心中去。
在他的一篇小說《新年》中,一對感情冷漠的夫妻,為了挽救將要崩潰的感情生活,回到了男人幼時生活過的庄園。那個庄園極為寂靜,寂靜得有如一團厚厚的莫名的溫情。女人躺在那張古老寬大的床上,不知為什麼,感到很愉快,一種對自己男人的眷戀之情悄悄生起,竟自己被自己感動得嚶嚶低泣起來。

神秘的鄉村氣息,復活了將要熄滅的愛情火焰,讓人怦然心動。
他還寫過:
一對鄉下的小情人,在傍晚的荊花叢中倘徉,夜嵐花把他們都陶醉了,男孩有了親吻女孩的沖動——
「親親你行么?」
「不讓。」
「那就親眉毛?」
「眉毛會掉。」
「那就親眼睛?」
「眼睛會瞎。」
「那就親鼻子?」
「鼻子會塌。」
「。。。。。。」
這樣質朴與純情,好象只存在鄉土之上。
-------------------------
托馬斯與特麗莎回歸鄉村後,就象《新年》里的夫妻一樣,愛情的火焰復燃。
不過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小狗卡林漢病逝。小狗卡林漢一直伴隨著特麗莎,並且小狗卡林漢與她的小夥伴摩非斯特(是他們農戶朋友的一條心愛的小豬)在這個鄉村愉快的生活著,現在,小狗卡林漢離開了特麗莎。
電影的第四部分:輕與重在生命介紹後留住疑問
當托馬斯與特麗莎和他們的朋友來到小店喝酒跳舞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生命將在第二天的早上就要結束,他們在最後狂歡著,喝著酒,跳著舞。導演故意地設計了一個場景,讓托馬斯與特麗莎來到一個「№ 6」房門前,對應了前面他們一開始在小鎮見面的時候的機緣。
片子在他們開車的時候,特麗莎甜蜜的看著托馬斯,托馬斯微笑的看了一下特麗莎,落後看著前方......
片子所有探索的主題都伴隨著音樂結束。
--------------------
片子有三組鏡頭是特具美感的:
一是在托馬斯在特麗莎走後,他在河邊看著白鵝游過來的畫面。
二是托馬斯與特麗莎在鄉村裡的畫面,安靜的土地,神秘的黃昏,樸素的生活。
三是在片子將完的時候,托馬斯與特麗莎在小酒店裡,特麗莎似乎的有點帶醉的舞步走向托馬斯的時候,她那充滿愛意的眼神......

❼ 求電影《布拉格之戀》中 舞廳里幾個大人物點的那首舞曲的名字

01.Fairy Tale, III, Allegro
02.Holy Virgin of Frydek (Grave) From "On the Overgrown Path, " Set 1
03.In the Mist, II, Molto Adagio
04.Hey Jude
05.Joj, Joj, Joj
06.String Quartet No. 2, "Intimate Pages, " IV, Allegro
07.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V, Adagio
08.Bird of III Omen Lingers on (Andante) [From On the Overgrown Path]
09.On the Overgrown Path, Set 2, 4th Movement, Allegro
10.String Quartet No. 1, con Moto/Vivace/Andante
11.Blown-Away Leaf: Andante from "On the Overgrown Path"
12.Goodnight [From On the Overgrown Path]
13.Idyll for String Orchestra, V, Adagio

這是原聲,不知道是哪首

❽ 彭佳鵬的基本簡介

彭家鵬
「中國金唱片指揮特別獎」得主;「第十五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積極倡導中國民族音樂復興和中國當代民族樂交響化的探索與實踐。對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推介當代中國優秀作曲家作品和倡導民族交響音樂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彭家鵬1965年出生於安徽省,1985年就讀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1987年轉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師從徐新教授。1990年獲「優秀畢業」證書。在校期間兼任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指揮及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90年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鄭小瑛教授。1992年獲碩士學位。1996年,彭家鵬以亞洲唯一的青年指揮家身份應邀參加在荷蘭舉辦的第35屆國際康德拉申指揮大師班學習。師從著名指揮家愛德華‧杜寧斯和彼得‧艾德伍斯。榮獲「康德拉申大師班獎」。1997年,他被美國指揮家中心選中,參加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的國際指揮大師班。師從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古斯塔夫‧梅耶爾、曼迪‧羅丹、羅伯特‧古特、羅曼‧考夫曼,榮獲大師班第一名,受聘擔任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和烏克蘭廣播交響樂團客席指揮,並成功的指揮了該團兩套音樂會。
1998年,彭家鵬接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2000年和2001年,彭家鵬兩度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指揮了[龍年中國民族音樂會]和[新世紀中國民族交響樂音樂會]。2002年,率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大會堂成功指揮[中國民族音樂會],同年4月,為中德建交30周年,分別在柏林、波茨坦、德累斯坦、漢諾威、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地進行民族音樂復興巡演。
2001年,接任中國東方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7月在上海大劇院成功指揮了「音樂與建築的對話」交響音樂會;同年9月,應中國外交學會及其主辦的「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壇」之邀,在北京保利劇院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專場音樂會。2002年率東方交響樂團在在德國法蘭克福世紀大廳、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了[中國新春交響音樂會],至此,這也是中國的交響樂團第一次進入世界著名的交響音樂聖殿舉行新春音樂會。
2003年2月,彭氏擔任澳門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負責樂團的演出季和巡演任務。在「澳門國際音樂節」的多次演出中,他指揮才華橫溢、音樂處理細膩、藝術感染力強,深受樂師愛戴和港澳觀眾的歡迎。
2003年,彭家鵬第四次應邀於奧地利維也納,在金色大廳指揮聞名全球的奧地利國家民族歌劇院交響樂團演繹純粹的中國音樂作品,展示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引起轟動,譜寫國樂交響的新篇章。同年2月。應全球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美國維亞康姆公司邀請,彭氏率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赴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華盛頓、舊金山等地巡演,獲得廣泛贊譽。同年8月,應邀成功指揮新加坡華樂團。同年12月,他榮獲第四屆「中國金唱片指揮特別獎」。
2005年,彭家鵬在探索現代民族音樂團體發展模式上積極努力,推出了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音樂季制度。開創中國內地民族音樂「音樂季」制度的先河。近幾年來,他執棒的音樂季,為推動民族音樂發展、充分展示民族音樂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7年,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音樂季的演出,成功擴展到日本五城市巡演、捷克「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和莫斯科、聖彼得堡的「俄羅斯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中。
2004——2009年,彭家鵬又連續六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先後指揮了奧地利國家音樂家交響樂團、薩爾茨堡莫扎特交響樂團、奧地利格拉茲交響樂團、捷克愛樂交響樂團、吉林交響樂團等音樂會,在歐洲及國內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彭家鵬的名字迅速引起國際樂壇的關注。他對中外音樂的獨特詮釋和深刻理解、對各種音樂風格的駕馭能力和指揮才華,使他得到國際音樂界的廣泛好評。由於彭家鵬在音樂領域的傑出貢獻,他被評為「第十五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鑒於他連續十年在維也納開創的中國音樂盛事,CCTV各頻道、音樂周報等國內主流媒體分別以中國音樂在金色大廳走向大同等頭版文章進行報道。

閱讀全文

與2018布拉格電影音樂會指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