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勇往直前電影2017影評

勇往直前電影2017影評

發布時間:2023-03-15 22:39:08

A. 電影《勇往直前》來源於真人真事改編嗎

《勇往直前》是美國黑標傳媒公司出品、約瑟夫·科辛斯基執導的動作片,由喬什·布洛林、邁爾斯·特勒、傑夫·布里吉斯、詹姆斯·貝吉·戴爾、泰勒·克奇和詹妮弗·康納利主演。2017年12月8日中國上映。

影片真實再現了2013年美國亞利桑那大火。漫天的煙霧,騰空而起的救災直升機,傾瀉而下的阻燃劑,火海穿梭的消防車和延燒幾百公頃的沖天火光......逼真的場景實為國內外同類型影片所罕見,更是極致渲染了森林大火的壓迫感和恐怖氛圍。配合著緊張的鏡頭節奏,觀眾猶如置身於火海包圍圈,同「格拉尼特山高手隊」一起與烈焰進行著貼身肉搏。震撼之餘,令人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窒息感。

B. 軍事題材電影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一)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
鏡頭從對准將軍改為描寫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撞槍子兒……正在遼寧寬甸緊張拍攝《集結號》的馮小剛日前接受記者探班采訪時表示: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製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我們熟知的一些戰爭片中,敵人總是潰不成軍,好人往往以一敵百,而力圖還原戰爭真實的《集結號》將把人從神身邊拉回來。
《集結號》的拍攝,既有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也有注重細節的巷戰鏡頭。記者探班時恰逢攻堅戰突破城門的一場戲。韓國技術人員正在按照馮小剛的要求埋炸點,這些技術人員曾為《太極旗飄揚》製作戰爭效果。他們為這場戲使用了最新的氣爆技術,可以保證20厘米外的人不會受傷。因此,《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過去一些戰爭片中「戰士」躲著炸點和子彈跑,「好人怎麼炸都炸不死的」的神奇場面,相反,這里的「戰士」們將迎著炸點上。
《集結號》的劇本非常簡練有力,比如過去戰爭英雄站起來一邊豪言壯語一邊機槍掃射,四周倒了一大片自己還沒事兒,但這次不少英雄「剛站起來還來不及說一聲『啊』,就已經中彈陣亡了」。馮小剛表示,影片希望從士兵角度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他們將脫下高大全的外衣,一個個真實地犧牲在戰場上。
正是因為每一次犧牲都非常寶貴,以往的戰爭片中經常出現的「主動請戰」劇情這次也不會再有,這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在《集結號》劇本中被做了更多人性化的細節處理,比如最英勇的排長焦大鵬,為了保留連隊血脈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撤退。馮小剛表示:「這部電影我要解決這么一個問題,沒有一個人是願意打仗的,他一定是怕打仗的,怕死是人的本性,我必須把這種真實感還原出來。劇中主角穀子地除了堅定不移執行命令,考慮得最多的就是士兵的生命。」

《集結號》觀後感(二)

——從《集結號》看後極權主義的藝術創新

在我的研究生的一再推薦下,看了最近的賀歲片《集結號》。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賀歲片都是娛樂性的喜劇,而這次的卻是充滿教育寓意的正劇。當然,連在每天的《新聞聯播》中都黨旗飛舞,熱衷於向人民推出各種道德楷模的精神氛圍下,賀歲片由喜劇變成正劇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是,我的學生對我說:這部電影雖然也是央視竭力推介的主旋律影片,卻和以往的主旋律藝術不同,它拍得很好看,同時,揭示了一些以往的藝術所不敢觸及的新東西。
看了電影之後,果然感觸良多,以致於產生了暫停手上正在從事的研究,來寫這篇影評的沖動。不過,就如魯迅所說的那樣,人們在一部《紅樓夢》中看到的只是他們自己想要見到的東西,我從《集結號》中看到的也正是自己在當下的研究中所關切的屬於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問題,更准確地說,這個問題可以表述為:人們通常稱之為極權社會(或後極權社會)[1]的,由黨國體制治理的社會,究竟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怎樣的精神關系的基礎上的,以及在這樣的社會向自由民主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每個個體在精神上和人格上相應地完成怎樣的成長?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整個社會在最基本的價值觀上卻陷入越來越嚴重的分裂和紊亂之中。執政黨內當下的主流思潮傾向於認為,彌合這種分裂,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路向應該是,不斷地回溯到執政黨早期的艱苦歲月,從而從黨創建之初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熱情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然後,用這種精神來教化整個社會。這種原教旨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路向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在我們的文化空間中,原先早已沉寂的「紅色經典」重新開始熱播,各種「紅色記憶」被再度挖掘,新一代主旋律藝術家們則順勢創造了像《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這樣的「新紅色藝術」,試圖在一種新的審美趣味下,重現執政黨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國家政權時的艱難經歷。《集結號》正是從這股藝術思潮中涌現的,同時,又將這股思潮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不僅僅是由於相對而言,它在審美品味上更為現代和更加純正,更為重要的是,它在思想上也更有深度,在這一系列藝術作品中,惟有《集結號》才真正觸摸到了極權主義運動的靈魂,揭示了極權社會得以構成的精神邏輯。從這種意義上說,《集結號》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看作,「紅色藝術」在我們這個後極權時代的新經典。
《集結號》繼承了「紅色藝術」的一個最核心的精神傳統,並試圖在某種更具現代性的語境中對其加以重建。對一個社會來說,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如何通過提供某種文化樣式,來幫助個體給自我的生命賦予某種終結意義。一般而言,一種宗教或道德文化,總是通過為個體的自我人格和某個他者人格之間規定某種規范性關系的方式,來倡導一種帶有終極性的精神價值的。比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就是通過確立我與神的關系,即在自我人格對一個超驗的神聖人格的確信、仰慕和順服中,來規定自我生命的終極價值的。[2]
而在一個由黨以一種總體主義的方式支配一切的社會中,「我與神」的關系被「我與黨」的關系替代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兒的「我與黨」的關系,不是指外部的政治關系,而是指內在的精神關系。在一個極權社會中,所謂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導引個體自覺地去建立「我和黨」之間的某種精神聯系,並且將這種關系看作是賦予自我的生命以終極意義的神聖性關系。[3]
在一個源遠流長的紅色藝術的傳統中,我和黨之間的精神聯系,被比喻為一個喪失了家園的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幼兒,重新回到慈愛母親的溫暖懷抱的關系,這也就是我們在本文的標題中所說的「孤兒- 母親」關系。[4]表現這一主題的頌歌,像《唱支山歌給黨聽》、《黨啊,親愛的媽媽》等,構成了主旋律藝術的最強音。
《集結號》的藝術震撼力首先源於對這一傳統主題的繼承。電影是通過一個軍事片中常見的情節展開的,連長穀子地奉團長之命,率領全連僅剩的47個戰士,在舊窯場陣地打阻擊,掩護大部隊的撤退,最後,除穀子地外全部戰死。在這部1小時50分鍾的電影放映到一半的時候,觀眾們都會覺得它表現的是一個一般主旋律戰爭片中司空見慣的主題,通過戰爭的殘酷和戰士的英勇來說明紅色江山的來之不易,和歌頌革命軍人的犧牲精神。但是,隨著情節的進一步展開,人們發現上述主題只是表層的,《集結號》的真正的藝術力量來自於它對這一表層主題之下的另一更深主題的發掘。
和以往的主旋律戰爭片不同的是,《集結號》接下來出乎意料地告訴我們,穀子地和他部下如此英勇的獻身行為,卻沒有得到組織上的承認,團里只是冷漠地將他們當作失蹤者處理了。於是,在電影的下半部中,穀子地走上了歷盡千辛萬苦尋找失散的組織的漫長歷程。仗只打了幾個小時,尋求組織認同的努力卻進行了整整八年。正是在穀子地顛沛流離,忍受各種誤解和屈辱來尋求組織對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一個對黨忠貞不渝的兒子,經過漫長的精神流放,重新回歸母親懷抱的主題被展示出來。
這時,回過頭去看,前面的那些殘酷的戰爭場景和戰士的英勇行為,就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含義。正是由於戰士們是如此的朴質和勇敢無私,組織的冷漠似乎變得更為令人震撼,但是,這一切最終只是為了突顯和證明,穀子地如孤兒渴望母親懷抱般的對組織的需要。只有通過常人無法承受的誤解、屈辱和疏離的試煉,才能顯現出穀子地這個黨的兒子,對組織的無以倫比的赤膽忠誠。《集結號》試圖向我們昭示的是,和勇敢相比,這種忠誠才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品格,而正是由於無數兒女的這種忠誠,黨才獲得了戰無不勝的偉大力量。
然而,和傳統的紅色藝術相比,《集結號》的創新表現在它力圖在一種新的更具現代性的語境中,來重建我和黨之間的這種「孤兒–母親」式的精神聯系。在影片中沒有任何顯白的對黨的歌頌和直截了當的政治說教,從表層意義上看,穀子地和他部下的英勇作戰和自我犧牲行為,只是源於對團長的一個命令的不折不扣的執行,因而,影片彰顯的似乎只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具有現代性的軍人道德。但是,在影片一些細節的隱晦的暗示中,它道出了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
團長在對穀子地下達打阻擊的命令時,似乎不經意地問道:「咱們老八區教導團出來的戰友,還剩幾個呀?」穀子地也漫不經心地答道:「你一個,我一個,還有誰啊?」但對這個問題的真正的回答,是電影後半部穀子地在團長的墓前感慨自己和團長一個命時所說的話:「老八區教導團出來的,有一個算一個,全是死心眼。」執政黨新的領袖在執掌權力時,都要到西柏坡朝聖一下,「老八區教導團」在這兒就像「西柏坡」和「延安」一樣,是一種象徵。它告訴我們,這支軍隊的威武強大和它的軍人的英勇無私,都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的某種聖潔的精神傳統,而這種精神的鑄成,則源於黨的教導和烽火歲月的考驗。另外,影片中戰士關於小時候給地主放羊挨打的回憶,和電影開頭指導員督戰時訓斥穀子地畏戰的鏡頭,都向我們顯示了,這支軍隊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屬於一個憲政國家的軍隊,而是一支階級的軍隊和黨的軍隊,而黨的思想控制工作是軍隊戰鬥力的根本保障。[5]
同樣,一個連長為自己犧牲的戰友和部下的英勇行為作證,在一支不管什麼性質的軍隊中,無疑都構成了一種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但是,《集結號》所表達的主題,卻在這完全合理的表層意蘊下,傾心注入了大量的非理性的東西。它致力於表現的是穀子地和黨之間的精神上不可分離的共生性關系,它將穀子地對組織的尋找,和精神上獲得黨的理解和認同的渴望,上升到了某種形而上的高度。
在一個人們(包括黨的幹部和領袖)對黨的意識形態已經普遍失去了真正的熱誠和信任的後極權社會中,要重建「我和黨」之間的真誠的精神聯系,是一項艱難得近乎不可能的工作。因此,《集結號》沒有以高調和顯白的方式,而是相當明智地以一種低調和含蓄的風格來從事這項精神創新的。在表層結構上,穀子地的努力的意義,似乎只在200斤小米和700斤小米之間;但是,在深層結構下,影片卻用了大量的細節,既低調含蓄,又重彩濃墨地表現了穀子地和黨之間的「孤兒- 母親」關系。
一個情節是:穀子地和指導員王金存的遺孀孫桂琴在無名烈士陵園,孫桂琴對穀子地說:「別看了,都是無名烈士。」 穀子地則喃喃自語道:「爹媽都給起了名了,怎麼全成了沒名的孩子了。」 這時低沉、柔和的主題音樂響起來了,似乎既在表達某種哀思和幽怨,又在傾訴衷腸。影片將一個錚錚鐵骨的男子漢的內心深處的柔情和脆弱,這么一種在審美上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巧妙地導入了「我與黨」之間的「孤兒- 母親」關系。它試圖向我們昭示的是,穀子地尋求組織對他的忠誠的明察,也就是在尋求自己生命的終極意義和價值,一旦失去了組織的認同,他的存在就陷入了虛無的「無名」 狀態,成為精神上不再有任何寄託和依傍的被棄的孤兒。
另一個重要的情節是:穀子地登上了森林防火瞭望塔,茫然面對著錦綉河山,正以一種「望斷天涯路」的情懷,盼望早日找到組織時,突然,聽到孫桂琴在下面對他大喊:「谷大哥,部隊找著啦!」 這時,穀子地如被雷擊般地怔住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一邊激動得渾身哆嗦,一邊沿著瞭望塔緩慢地往下爬。「你們可千萬不能誑我」,「不能誑我,可千萬別誑我。」 穀子地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雙手捂臉,發出孩子般嗚咽的哭聲。《集結號》在這兒力圖表現一個黨的兒子的理想型人格:對待黨所指定的敵人如雄獅般地勇猛,而對待組織則如嬰兒般地依戀和赤誠。這時,低沉、柔情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向我們展示這個長期處於精神流放中的赤子,突然聽到母親音訊時內心深處的感動和溫暖。[6]
影片中著意刻畫穀子地對組織的感情和態度的細節還有許多,比如在要求趙二斗為自己找部隊時,對自己是「從哪一股泉眼裡冒出來的」的頂真和在乎;在煤山上拚命刨挖戰友遺骸,忽然聽到他們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時,激動得喘不過氣來的神情等等。礙於本文的篇幅,對此不再一一詳述。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真正的主題,是一個對黨無比忠貞的兒子和黨之間的精神聯系。在這兒我們看到了《集結號》在藝術創作上的雄心,因為,自從改革開放使傳統意識形態解體以來,已經少有優秀的藝術家會去觸碰這樣的主題,但是,另一方面,就如我們在前文中已經提及過的,目前執政黨內的主流思潮迫切希望通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在30年的開放進程中已經變得鬆弛的我與黨之間的精神聯系重新扭緊發條。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旨在重建這種聯系的《集結號》會受到主流思潮的大力推崇了。
不過,我們必須看到,為了消解後極權時代人們普遍存在的對黨化教育的抵觸情緒[7] ,《集結號》確實作了一些新的努力,通過反傳統的方式來承繼傳統,通過表層意義上的解構來實現更深意義上的建構,可以說是《集結號》在表現手法上的一個主要創新。影片的一個最核心的情節是,團長在向穀子地下達打阻擊的命令時,讓他聽到集結號後方許撤退,但是,穀子地一直盼望著的集結號卻始終沒有吹響。
於是,《集結號》的整個故事情節和它想要表達的主題之間,表面上構成了一種強烈的悖謬,它講的似乎是一個個人被組織冷漠地加以拋棄的故事,而不是「我和黨」之間無法分離的精神聯系。影片甚至還故意用一些細節強化人們的這種悖謬感,它讓團長不是以一種莊重肅穆的神情,而是一邊洗腳,一邊漫不經心地下達了事關部下生死的命令,從團長一反常態的要什麼給什麼的態度中,暗示團長明知穀子地他們難以生還,導引人們去猜度團長也許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打算吹集結號,同時,還讓堅持到最後的戰士說:河對岸早已沒有動靜了,大部隊早已撤退了。從而故意讓穀子地和他部下的犧牲行為蒙上了一層被欺騙的和無謂的陰影。
這樣做的用意在於,它通過引發人們對穀子地和他部下的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組織上的冷漠的抱怨,解構了人們對影片的黨化教育主題的反感和抵觸情緒。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個包袱慢慢地被解開了,影片告訴我們這一悖謬其實是虛假的,只是一個佯謬。通過司號員之口,我們被告知團長是在發現大部隊有可能被敵人咬死的情況下,為了拖住敵人才沒讓吹號,同時,通過讓團長也在一個類似情景下犧牲的方式,消解了人們對團長可能抱有的猜疑和抱怨。
影片故意讓一直期盼集結號的穀子地,在團長的墓前充分地宣洩自己的怨憤之情,喊出:「你們怕被咬死,我們呢,九連呢?」的話。但是,所有的觀眾,包括穀子地本身都意識到,這一責問是無力的。在危急的戰爭情形下,軍事長官為了保全大部隊,而下達要求一部分軍人做出犧牲的命令是完全合理的,盡管對被要求犧牲的軍人來說,這是殘酷的。在這兒,我們看到了《集結號》在黨化教育的手法上的創新,以往的紅色藝術作品中的英雄,往往都是沒有個人的七情六慾,完全按照黨的要求行動的機器人。而在《集結號》中,則非但表現了英雄人物的個人化的感情和慾望,並且還讓其和組織的邏輯處在嚴重的,甚至是會導致個人毀滅的殘酷的沖突之中。最後,通過這種沖突教育人們,個人化的沖動和慾望雖然情有可原,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但是,本質上依然是狹隘的,組織的邏輯雖然站在個人的立場上看似乎是冷漠和殘酷的,但是,事實上,代表著更高的和更深刻的真理,個人假如不能在和組織的沖突中得到自我改造和升華,揚棄自己個人化的立場和情感,主動地融入組織的立場和邏輯,那麼,等待他的命運不是殘酷的滅亡,就是因為被邊緣化而陷入悲慘和絕望的境地。
在此,我們看到《集結號》在表現手法上的「新」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在思想觀念上的「舊」,極權主義者總是喜歡將軍隊和戰爭的邏輯,推廣到整個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用戰爭中軍事長官為了保全大部隊而必須犧牲部分軍人的做法,來證明黨為了實現自己的總體目標,要求某些人犧牲的合理性。[8]《集結號》從根本上看,依然遵循著這一邏輯,它通過穀子地和他的部下的犧牲,以及團長自身的犧牲,表現和贊美了一種作為任何極權主義群體存在基礎的,個體為了群體而舍棄自我的勇氣和犧牲精神。[9]
在《集結號》的表現手法「新」和價值觀念「舊」的問題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塑造的王金存這個形象。表面上看,影片似乎表現了對「怕死」、「軟弱」 等「人性化」行為的寬容,但事實上,它在價值觀念上卻大踏步地退回到了前改革開放時期。在這兒,我們看到了一個久違的窩囊、怯懦,又窮講究地將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知識分子形象。它讓教養和文化的價值在粗魯和勇猛的價值面前顯得如此可笑和一錢不值。穀子地對於王金存而言,成了精神上的導師和拯救者,影片讓王金存怯生生地對穀子地說:「連長,我沒有給你丟臉吧?!」《集結號》使王金存不斷地粗俗化和勇猛化,最後讓他以在大聲叫喊中拉響炸葯,將自己和敵人炸得粉碎的方式,使他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
影片試圖讓人們意識到的是,一個人身上的所謂的「人性化」的東西,總是和「怕死」、「脆弱」這樣的從組織的立場上看負面的情操聯系在一起的,而它們之所以被寬容,是因為它們身上存在著自我揚棄的可能性。只要通過適當的教導和鍛煉,它們就會自我克服和自我揚棄,最終「升華」到黨性和組織性的「高度」。同時,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某種知識崇拜的顛覆和對戰爭年代的價值觀的回歸,影片向我們展示和推銷了這么一個真理:對維系一個極權主義政黨(事實上對任何類型的極權組織都是如此)的存在,和確保它不斷戰勝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來說,帶有一些蒙昧的忠誠,對敵斗爭的勇猛,為了黨的目標勇於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這些價值比起建立在自我保全和個性成長基礎上的教養、理性和知識來說,是一些重要得多的價值。而後者對極權組織來說,則往往是一些具有解構作用的負面價值。[10]
當然,《集結號》在表現個體與組織的關系時,確實也為我們展示了一些更具現代性的新東西。傳統的紅色藝術表現我與黨的關系時,組織總是被比喻為溫暖的母親的懷抱,黨則被看作是洞察兒子的所有需要,無微不至地關愛著孩子的慈愛的母親。在影片中,黨和組織被傳統的擬人化藝術手法所賦予的全知全能全善的人格化特徵消退了,它按照一定規則運作的機械性,和由於信息和能力上的有限性而導致的可錯性的特徵被呈現出來。
這樣一來,黨和它最忠誠的兒子的關系變得復雜起來,不再是傳統紅色藝術中所表現的那種不含半點雜質的聖潔的關系了。《集結號》既表現了組織對個人的誤解和傷害,也表現了個人對組織的抱怨。[11]傳統的說法是:相信組織,相信黨。《集結號》解構了這種傳統的,建立在幼稚和輕信基礎上的個人對組織的一廂情願的盲目信任,但卻力圖在某種更加真實的基礎上,重建個體對組織的忠誠。
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集結號》雖然沒有迴避組織對個人的誤會和傷害的問題,但它力圖讓人們理解,這種傷害並非出於組織的本意,而是組織按照自己的邏輯運作時,不得不產生的現象,機械、刻板和可錯性,本來就是組織的本質特徵,因而,它的這些特徵沒有什麼可抱怨的,而是,組織中的個體不得不作為命運加以忍受的東西;其次,作為最核心的主題思想,《集結號》著力加以渲染的是,在組織和個人的關系中,組織固然需要個人,需要個人去實現它的各種目標,但是,個人更需要組織。因為,個人對於組織來說,是可輕而易舉地被替代的,只是無名的芸芸眾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而組織對個人來說,則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12]
就如我們在上文中提及的那樣,為了突現這一主題,影片重彩濃墨地刻畫了穀子地和組織之間,在精神上不可須臾分離的共生性關系,表現了穀子地靈魂深處對組織的,如孤兒對母親般的依賴和渴望。而且,影片讓我們看到穀子地對組織的這種需要是如此地真實,當他身處在組織中時,他是如此地生龍活虎和英氣逼人,他內在的全部激情和力量都淋漓盡致地迸發出來,以致於他獲得了勇氣常常去超越組織的戒律來展現自己的個性,而一旦脫離組織,他就像在河灘上擱淺的魚一樣,整個人從內在的精神到外在的力量都處在迅速的枯萎和衰敗之中。是的,《集結號》表現了穀子地對組織的堅貞不渝的忠誠,但是,在更深的層面上,它以一種近乎冷酷的嚴峻表達了,個人,哪怕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無法脫離組織而存在的無奈。它告訴我們,在穀子地和組織的關系中,歸根結蒂不是組織需要穀子地,而是穀子地離不開組織,穀子地身上的所有有價值的,閃光的東西歸根結蒂都是組織賦予他的。
作為德國極權主義運動領袖的希特勒,曾經說過一句極具震撼力的話,他說: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真正魅力在於,它使投身於它的人,從卑賤的臭蟲變成了一條巨龍身上閃閃發光的鱗片。正是由於洞察人們的這種心理需要,才使希特勒獲得了召喚群眾飛蛾撲火般地投身極權主義運動的巫師般的力量。
通過在影片的最後象徵性地點出這一主題,《集結號》達到了自己的高潮。在低沉、悠揚的主題音樂中,銀幕上出現了一列在夜幕中長龍般行走著的望不到頭的革命隊伍,每個戰士手中高舉著的火把,宛若這條巨龍身上閃閃發亮的鱗片。 頭帶鋼盔、手持火把、英俊威武的穀子地一個亮相之後,轉身身手矯健地奔走著跨入了這一巨龍的行列。這時銀幕上推出幾行字交待了穀子地的身世:「……三個月大時父母餓死在逃荒路上,一個鞋匠在穀子地里拾到他,見他沒名沒姓,取名:穀子地。」

C. 救火英雄電影《勇往直前》的「溫情·真實·悲壯」

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犧牲在救火中。這30名撲火人員值得大家銘記,向救火英雄致敬!

這30名英雄的事跡讓我想起了於2017年12月8日在中國大陸上演的美國電影《勇往直前》。

藝術來源於生活。

電影《勇往直前》是根據「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隊英勇事跡改編的,全隊共有19位救火英雄在撲滅亞利桑那大火時犧牲。而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格拉尼特山高手隊」創建之初,隊里既有失足青年也有人面臨婚姻家庭等現實生活問題。隊長埃里克·馬什卻始終充滿著激情,督促隊員刻苦訓練。在經過考核成為「先鋒隊」之後,這支有20名成員組成的原來看似不起眼的隊伍(「花崗山」消防隊),卻戰勝了一次次恐怖的森林大火,成為市裡的驕傲。然而,一次突然起來的森林大火,卻讓勇往直前的他們被困火海。盡管做了最大的努力與掙扎,最後19名消防隊員還是葬身於火海,與焦土混為一體,唯有一位幸運地活了下來。

今天我想分享給大家這部曾經給我帶來觸動的電影。我寫的影評並不成熟,但都是我個人的思考,望體諒。

與理想式的英雄片不同,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賦予某個人物超自然的能力,人物的設定沒有是「完美者」或者超強能力者,他們都是有情感和有職業操守的普通森林消防員。我將重點分析該影片是如何較為成功地將「溫情、真實、悲壯」這三個情感氛圍交叉相融呈現於觀眾,讓觀眾最後於真實與溫情中,對影片產生悲壯之情。

一、真實的溫情

1.溫情的情節時間長度占據電影的大部分

影片是以一支熊熊燃燒著的大熊兇猛地奔跑進森林黑暗處開場,這會讓很多觀眾在剛開始的時候認為這將會是一部充滿特效的英雄電影。然而這個場面過後,影片畫面一轉就是埃里克·馬什在收拾消防裝備,離家准備奔赴火場,以及傑西的妻子和孩子目送傑西離家奔赴火場的畫面。電影開頭這種場景的轉換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溫情的印象。

情節結構是事件的因果聯系所體現出來的組織方式,而當賦予人物某種電影需要的特定特徵,才有發生因果關系的可能。在影片當中,關於消防隊員間的戰友情和個人家庭的情節,占據了電影時間的大部分,使觀眾真切地感受到影片中消防隊員的現實生活。影片主要圍繞對本職工作充滿激情的馬什和曾經是失足青年的布蘭丹這兩個人物展開雙線交合的一系列溫情的敘事。而影片中的溫情情節並非簡單的溫情情節,它們都是由主要人物與自己的家人和戰友在經過強烈的矛盾沖突之後,難得的溫情。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貫穿於整部劇的馬什與妻子阿曼德之間的家庭婚姻關系。阿曼德一直對丈夫「九個半月的時間屬於消防員,只有半個月時間陪伴我」感到不滿,還有就是影片後部分就他們是否要孩子發生了強烈的沖突,但這些最後都以夫妻雙方之間的相互理解得到了解決,爭吵過後依然深愛著自己的家庭。像這樣的情節的構造,貼近生活又經過藝術的加工,很容易就引起觀眾的共鳴——消防隊員英勇的背後承受著比平常家庭更大的壓力。也正是因為有這樣「難得的溫情」,才讓觀眾確切地感到真實性。

2.場面調度中的距離關系的把握

場面調度,意為「擺在適當的位置」,或「放在場景中」,主要從距離關系這一點來分析。如果人物與觀眾的距離比較近,則容易產生認同,例如在電影中,每當涉及到布蘭丹與女兒的相處時,有很多地方就會出現了的近景鏡頭:他女兒出生時,他於嬰兒監護室外只能深情凝望她女兒;當他當上消防員執行完任務後第一次抱自己的女兒時,感動得熱淚......又例如阿曼德每次與過於熱愛消防工作的馬什吵架,鏡頭都會拉近去展現她與馬什的痛苦,以及他們相互理解和好後的喜悅……觀眾與主角的「近距離接觸」能產生一種親近感,容易形成肯定的心理態度,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溫情的存在。

3.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蒙太奇是電影創作中一種重要的結構層次,由兩個不相連續的鏡頭組接而成。它是對電影符號進行加工的重要手法和手段。

蒙太奇保證了電影導演在處理時空中斷和時空連續的問題時,擁有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可比擬的更加充分的自由度。《勇往直前》中也有創作者對蒙太奇時空的運用。導演通過20名消防隊員在救火行動或艱苦訓練與他們之間或者家人之間的相處的場面交叉出現,把不連續的事件組接在一起,全方位地展示20名消防隊真實的面貌,拓展電影表現的深度。

  此外,消防隊員們之間幽默有趣的台詞對話,也讓影片真實的溫情氛圍更加地濃郁。

二、真實的悲壯

1.重復藝術手法的運用

動作的重復:於保護罩下掩護動作的訓練在影片中重點呈現了兩次,這是「花崗山消防隊」關於被大火圍困無法找到逃生之路時唯一能有機會活下來的做法,前提是要熬過被火焚燒,經歷世界末日的痛苦感。在影片最後,也就是掩護動作最後一次出現的時候,他們真的被大火包圍,無法找到生存出路。整支隊伍最後所做的動作就是這個「掩護」。有了之前兩次關於這個動作嚴格訓練的呈現,以為在第三次再次出現時他們就會安然度過難關。但是影片卻是按真實的情況顯現結果:處於那樣的大火之下,他們在保護罩的掩護下也只能被燒成了灰燼。

畫面的重復:熊熊燃燒的大熊於森林大火中兇猛奔跑的畫面在片頭、片中、片尾各出現了一次。這里也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關於這頭大熊,馬什在接近片尾中才解釋是自己年輕時在某次救火任務失敗後所夢見的。這頭大熊雖然具有很強的想像成分,但卻真實地代表了消防隊員心中的執念。正如馬什所說的「它是最美也是最恐怖的,自己就像是那頭火熊。」這個「火熊」畫面的出現一定具有多重意義,但是其中一點一定是象徵馬什等消防人員為了戰勝一次次的大火需克服恐懼,勇往直前。內容的重復使用使舊事情得到新意義。當最後大熊再次出現於畫面中時,它最終跑向了森林黑暗深處。就像那19名消防隊員,帶著自己的信念與世長辭。

2.景物的運用

空鏡頭:空鏡頭一般指畫面中沒有人物的鏡頭。准確有效地處理空鏡頭,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部電影當中,有很多空鏡頭的呈現。一是取景於無人居住但充滿「可燃物」綠色植物的大山,導演利用了不同的機位、角度進行拍攝,使森林的寬廣與雄偉壯觀真實呈現於觀眾面前。二是取景與熊熊燃燒的森林大火,這里要提的是導演對於這一方面拍攝,既會使用由近及遠的推拉大全景,也會使用由遠及近的拉近鏡頭,更會使用依據一定的火勢方向進行鏡頭的推移,從而真實生動地展示火勢的強勢,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體會到消防人員滅火的艱難以及他們在那樣的情況下勇往直前救火的英勇。三是最後「花崗山」消防隊被燒成近乎灰燼,與被大火焚燒後接近焦土色的森林快要融為一體的空鏡頭的運用,更是把觀眾對於悲壯的體驗上升到了極致,

後景:後景是指鏡頭中位於主體後面或靠近後邊的人或物,後景能夠增加鏡頭的空間深度。影片中除了空鏡頭之外,也有很多後景鏡頭的拍攝。比如,使消防員們置於雄偉寬廣的美國大森林之中,顯現出了人物位於自然之中的渺小;消防員位於熊熊燃燒的大森林之中,展示了消防隊員們在災難面前的微不足道卻無法不勇往直前與大火抗爭的對比。此外,隨著攝影機在場景中的運動及機位的變化,後景也有時相應地轉換為前景,從而使畫面更為全面真實地呈現於觀眾之中。

三、隱藏於溫情下的悲壯

於前文提到,電影大部分情節都在呈現溫情的情節,溫情與隊員們面臨著大火的危險之間相會穿插呈現於觀眾面前,讓觀眾有不一樣的體會:感官刺激時而緊張時而舒緩,甚至習慣於他們面對大火災難時盡管艱辛但最後都能脫險,從而再次回到日常生活中。正是有這樣多次的場面的穿插,才讓溫情敘事積蓄了的全部情感沖擊力在結尾噴薄而出——消防隊員在最後一次的救火任務中,就算遇到了重重困難還是選擇勇往直前,被大火圍困住也不放棄能活下來的機會,當最後呈現出「花崗山消防隊員」犧牲的畫面時,觀眾的內心受到了無比的意外與震撼。但此時並非是讓觀眾體會到英雄悲壯結局的頂峰。當消防隊的家人們得知自己的親人出事聚集在一起時,導演多次進行鏡頭的切換來展示他們的悲傷,才是觀眾感受到英雄悲壯結局最強烈的時候。十幾分鍾前,馬什還與阿曼德甜蜜親吻離別,十幾分鍾後確是阿曼德因為失去自己丈夫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這種隱藏於溫情下的悲壯,帶給觀眾的無疑會是巨大的沖擊力。

聲音元素對電影語言來說,也是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在聽覺上幫助觀眾感知電影內涵,聲音更能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在消防隊員最後命懸一線時的聲音處理得很成功:熊熊燃燒的烈火的聲音與配樂和諧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情況的危急。消防隊員發出的大聲有力的話語與烈火的聲音交融彷彿是與烈火抗爭,加上隊員們相互鼓勵的對話,這些都表現了消防隊員堅定的求生信念。這里聲音的處理加深了消防隊員的英雄英勇氣概和體現了戰友間深厚的情誼,更為他們犧牲的結局增添了悲壯的色彩。

「謹以此片獻給『花崗山』消防隊」,影片還是較為成功地達到了它的目的。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消防隊員面對災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他們刻苦認真的職責精神,更是展示了現實生活中,他們真實而溫情的一面,「鐵血柔情」往往比單純的「英雄主義」更能打動觀眾的心。正是在真實與溫情氛圍的襯托之下,悲壯氛圍也被渲染得更為強烈。

當然,這部影片並非完美的。比如,在運用大量的情節時間於家庭、隊友的溫情之中的同時,也使得了整部電影在節奏上有些不盡人意,剛開始的電影敘事也顯得比較拖沓等等。不過,不可否定的是整部電影確實用各種電影藝術將「溫情·真實·悲壯」情感氛圍渲染得深刻動人。

D. 《勇往直前 (2017)》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勇往直前 (2017)》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LXmhCBP3hmQ02C32TVIug

?pwd=cfhs 提取碼: cfhs
《勇往直前 (2017)》
導演: 約瑟夫·科辛斯基
編劇: 肯·諾蘭、埃里克·辛格爾、肖恩·弗林
主演: 喬什·布洛林、邁爾斯·特勒、傑夫·布里吉斯、詹妮弗·康納利、詹姆斯·戴爾、泰勒·克奇、安迪·麥克道威爾、吉歐夫·斯圖茲、亞歷克斯·羅素、薩德·拉金比爾、本·哈迪、斯科特·黑茲、傑克·皮克金、斯科特·福克斯、迪蘭·科寧、娜塔莉·豪爾、貝爾·詹姆斯
類型: 劇情、傳記、災難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12-08(中國大陸)、2017-10-20(美國)
片長: 134分鍾、127分鍾(中國大陸)
又名: 烈焰雄心(港)、無路可退(台)、Granite Mountain Hotshots、No Exit
本片根據「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隊英勇事跡改編。影片講述在「格拉尼特山高手隊」創建之初,隊里既有失足青年也有人面臨婚姻危機等各種生活問題。隊長埃里克·馬什卻始終充滿熱情,督促隊員刻苦訓練。這支看似由失意者組成的團隊也逐 步成為城鎮的榮譽象徵……然而這一切被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所打破。面對近在咫尺的災難,作為尖兵部隊的他們勇往直前,卻在阻止火勢蔓延時被困火海、命懸一線。整個團隊的安危與榮譽也面臨巨大考驗。

E. 有什麼有趣生動的影評和觀後感,讓你看完對電影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部電影就是我看了評論以後選擇的,非常的有意義。可以看下!

在《芳華》開始,當何小萍背負著「出身不好寄人籬下」的沉重心理包袱跨進文工團大門時,這些雄壯的標語代表著她被一個光榮而振奮的集體所接納,她由此可以擺脫過往的壓抑屈辱陰霾孫含蔽,而綻放出一段絢爛的青春人生。

何小萍而在影片的中段,因一時個人沖動而犯下「作風」問題的劉峰被逐出文工團,他形單影只地邁出大門,身後的革命話語對他形成的是一股無聲但嚴酷的壓倒性批判,無論他如何辯解、反抗甚至以自我犧牲來洗刷自己的清白並表達內心的忠誠,那扇光榮集體的大門都再也不會向他敞開。

當他身背行囊回望那巍峨而鐫刻著理想的影壁時,他意識到自己和它已經站在了鴻溝的兩側,在未來的人生中不可能再產生任何交匯。



劉峰《芳華》就是以這樣的意圖開場:它首先要描寫的是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他們出身不同性格迥異,被崇高的精神感召所鼓舞著,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武器,借舞蹈和音樂為表達形式,在一個思想和行動極為統一的集體領導下,夢想於火熱的生活中綻放自己青春的熱情和理想。這不僅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組成集體的每個人奮斗的核心動力。

在「理想」的旗幟下我們看到了性格各異但激情統一的眾多人物:外表寬厚和藹樂於助人但內心 情感 涌動的劉峰,脆弱敏感與堅強執拗集於一身的何小萍,嬌媚動人又工於心計的林丁丁,出身不好但富有同情心的蕭穗子等等。

蕭穗子但是被革命所激盪的理想主義,是否足以將所有這些人擰成齊心協力的一股繩?在開場帶著鮮明時代特色充滿青春活力的大段舞蹈展示後,《芳華》才展現了看似「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集體生活中內在涌動的矛盾所在:身份、階層、 情感 和認知所造成的差異在看似整齊劃一的集體中攪動起一陣陣波瀾。在遞次升級的沖突中,何小萍被嘲笑和孤立,重新墮入充滿敵意與蔑視的陰影中,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家庭出身背景在個人心頭無法抹去的烙印。而劉峰則因為胸中難以抑制的強烈 情感 而跨越了彼時「男女授受不親」的紅線被當成「流氓」遭到唾棄隨後被掃地出門,幾乎沒有人念起他曾經為別人所無私奉獻的一切。也許作為觀眾的我們這時才意識到,融入集體的代價是放棄自己的慾望、 情感 和價值認同成為眾多「螺絲釘」中的一個,任何一個不屬於整體「大機器」的個體異動都會導致某個「螺絲釘」被當成次品淘汰出局。

在影片的後半段,我們看到劉峰不惜用接近於瘋狂的自殺式犧牲,去洗刷瞬間沖動而帶來的終生「恥辱」,以圖重新證明自己的忠誠、勇猛和英雄氣概。

一個時代的結束但當硝煙散去後,一個時代結束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剎那間化作輕煙散去,集體的分崩離析讓一切衡量標准都頓然失效。對於光榮與恥辱的判斷不再重要,「劉峰」們只剩下苟延殘喘的後半生等待捱過。與劉峰努力證明自己是合格「零件」的努力相反,馮小剛賦予了外表柔弱的何小萍以非同常人的反叛精神,她嘗試扭轉自己為命運所操控的被動狀態,而成為《芳華》中閃耀著個性絢爛色彩的唯一亮點:在劉峰被所有人拋棄時,她正大光明地走進他的房間表明對他無條件的支持;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從集體中退出以抗議劉峰和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對待;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譽的時候,她的潛意識寧願讓自己分裂也不願重新成為那顆順從的「螺絲釘」;當她在精神病院的草坪上穿著病號服獨自翩翩起舞時,我們意識到她內心最真實的期許,是以自如美麗的綻放姿態壓倒被蔑視的屈辱,贏回她自認為在集體中應有的位置。這樣的願望還和代表著理想的集體相關,但她不再從屬於後者而是在自由中無限接近「理想」所代表的美好、解放和釋懷。當然,這也只是在精神錯亂中油然而生的奢望。在影片的結尾,已經人過中年的劉峰和何小萍互相依偎在墓地旁的長椅上,疲憊、困惑、茫然。在追尋理想和榮譽的道路上他們耗盡了精力,而時代的突然變向把他們從前進的 歷史 車輪上猛地拋下,之前經歷的所有事到底意義何在呢?

這時我們再重回影片開首那些被華麗的運動長鏡頭串連起來的舞蹈動作調度,馮小剛實際上在這一刻就已經回答了結尾浮現出的疑問:正是則州那些健美的軀體、昂揚的精神、澎湃的力量和充滿律動的活力在舞台上留下了永恆的青春瞬間。

並不是每個生命都有這樣寶貴的機會綻放自己,它的絢爛美麗超越了其他一切恩怨情仇而具有永恆不滅的價值——這同樣也是「理想」的一部分。

去年很火的《小丑》這部電影就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老團興趣,一開始我只是聽說過這部電影但沒有看過,後來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感覺挺好看的,所以就看了一下。

濕冷無望的哥譚市,卑微的亞瑟·弗蘭克(華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飾)依靠扮演小丑賺取營生。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而亞瑟深記母親的教誨,無論遭受怎樣的挫折都笑對人生,卻因此讓自己背負著莫大的壓力,瀕臨崩潰。他夢想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怎奈生活一次次將失望狠狠地砸在他的頭上。不僅如此,他因意外丟掉了工作,偶然瞥見母親的秘密,又使他心中燃起對那個與之地位懸殊卻從未謀面的父親的殷切渴望。命運習慣了事與願違,空盪盪的地鐵內,悲傷的小丑在無法自已的癲狂笑聲中大開殺戒……本片榮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而且這部電影的評分也很高,影評說的也很好。

首先第一部 《無問西東》

給大家看看台詞和影評大家就知道了

想先讓大家看一段話,沈光耀,家境殷實家風嚴明,母親只盼他平安一生,而不是參與政治、投身軍隊、追名逐利。然而家仇國恨時局動盪,隨著戰爭的愈發慘烈,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他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順從自己的心意,投筆從戎。他無數次開著戰機,固定用一個姿勢飛同一條線路,用機身的搖晃,為孤兒、難民投下食物,為他們帶來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他的舉動剛開始不被夥伴理解,但後來大家自發的跟他一起為難民投下食物,他們的行為讓人忘卻生死,留下無限的美好。在他戰死的最後一剎那,那句「媽媽,對不起」,讓我頓時淚奔。對母親的小愛相較於幾百名弟兄的大愛其實無法衡量,但通過投下食物為難民帶來的希望,卻是沉甸甸的。

《無問西東》帶領我穿越整個世紀。影片就此展開,時間線逐一往前推,描繪的四個時代背景分別是1920年代前後,1930-1940年代,1960年代,以及新千年之後的21世紀,時間跨越百年。我看見他們在最好的年紀接受考驗,在最壞的年代享受生活。「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同情」。這是我最喜歡的台詞,也是我認為最美的四種 情感 。

當代 社會 ,面對種種壓力,我們通常事與願違,很難做自己喜歡的。但是通過觀影我還是感慨良多,影片中我看到了大愛,小情,看到了冷,看到了暖。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我們可以競爭,可以追求自我進步,但是永遠不要失去對美好的感知。惟願大家可以真正的拿出真心去選擇,真正的勇敢面對,敢於堅持自己的所愛,用心體會世界的美好。

台詞:1.什麼是真實,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

2.、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

3、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4、無論外界的 社會 如何跌宕起伏,都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

對了這部電影的主演有章子怡王力宏黃曉明王震等等等等。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整理了關於《他們已不再變老》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他們已不再變老》觀後感1

看完電影後腦子是混亂的。驚訝 震撼 和或許可以稱之為悔恨的懊惱。這不是以為的戰爭這又是以為的戰爭。沒有入伍時的逃避沒有結束時的歡呼,沒有上前線前的恐懼沒有最後以為的優待。他們像是被粗暴蠱惑帶走的孩子被愣生生挖走生命里的幾年去充當被人類被武器被所謂的國家機器屠殺的可憐動物,然後僥倖存活後被投回那個與自己隔絕了多年的人類世界,那裡沒有掌聲和鮮花,只有令他們錐心的不解和誤讀,甚至沒有最起碼的尊重。在勝利的一刻,充斥內心的是彷徨和焦慮,因為他們被剝奪了工作,可笑和心酸的是他們只是一個個的人啊,你看著俘虜和士兵坐在一起友好交流時,你不會感到畫面虛假與格格不入,戰爭的意義對於他們而言是消解的,或者說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本就沒有意義。

上一秒還在一起橄欖球比賽下一秒宣布兩軍開戰的畫面讓人覺得諷刺。於是他們商量後決定,既然明天才開戰那今日還是平常。

他們都是好人只是被套上了制服。

沒有人能對你經歷的事 情感 同身受,哪怕是最愛你的人。不敢去想像他們回家後面對家人對戰爭的錯誤臆想時面對家人還要與親身經歷的他們進行爭辯時面對除了戰友無人對他們的經歷表現出絲毫的興趣時他們的內心多麼絕望。這是令人後怕的事實。哪怕在那個年代他們面對鏡頭時總是感到興奮和驚喜,也掩蓋不住戰爭本身的罪惡。

或許在這種時候再討論敘事結構是無意義的。影像本身承載的價值和意義就足夠回想。

震撼並感謝技術的發展,震撼並感謝導演的恢宏願景,震撼並感謝每一個為了影片付出的人。縱使任何一種媒介都無法實現純粹的客觀,可是這樣的紀錄片出來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審視 歷史 也是審視自己。告誡自己別再以為自己可以感同身受,放下偏見和臆想,給每一個人他們應該有的尊重。或許至少,影片之後,給這樣一群人我們應該有的感激和關懷;或許至少,影片之後應該明白,無論什麼理由戰爭都永遠不應該發生。

《他們已不再變老》觀後感2

不太想從電影角度去說這部近乎完美、意義重大的電影了。用修復並上色的原始的紀錄影像配上講述者的聲音,從參軍到戰後。當然技術上遠遠不止這么簡單,PJ非常良心地出鏡親自講述和拍攝了前記(簡介)與後記(詳盡的製作細節)。在電影中看到的流暢的彩色有聲影像,讓你完全想像不到它們原本是一百年前的手搖攝像機錄制產品。工程量之巨大,尖端技術的意義也完全不亞於影片內容的紀念意義。觀看過程中給我真實震撼的,是從頭到尾的時代細節,他們那樣的真實,任何虛構的影視作品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看到真正的年輕人,看到真正的ppgd,真正的軍裝和槍械,不同尺寸大炮的後坐力的和彈葯的爆炸景象,德國初期坦克就具有的超強越野能力……這些足以使我畢生難忘,即使它們是影像。但最讓我震撼的還是在戰斗段落突然加快的講述節奏和觸目驚心的橫屍與傷患,以及與之相對的戰斗結束英軍與德軍俘虜的相互關心與友善,還有最後一段的問題:這場戰爭,最終會由時間來告訴你,它根本不值得。

再,抖點私活。軍裝真的是在每個年代都是質量最好,剪裁最精良,最最能夠提現民族精神的制服成衣(即使當時還沒有成衣概念)。可以看到英國和德國的士兵們各自穿著本國軍裝,雖然款式不盡相同,但由於剪裁優秀,版型結實,服裝因為士兵的不同用途和習慣而以各式各樣的方式貼合於士兵的身體,使他們的穿著比挺拔的軍官制服要更多了一層靈魂般的時代和戰場魅力與意義。而且,在設計和用料上,德英兩國的氣質與區別,我不說肯定誰都看得出來,布飾的鋼盔(英),金色的紐扣(德),翻領(英)與圓形立領(德),挺拔的獵裝西裝(英)與柔軟質地的半長大衣(德)。。。

這部電影可以感受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他們已不再變老》觀後感3

覺得名字中文翻譯不到位。覺得該翻成: 他們絕不會變老,暗含他們很多年j紀輕輕(有的才十五六歲)就獻身,也是指在後人心中他們永遠是年輕的,定格在這影片里。

人類首次運用了攝影機記錄戰爭是從一戰開始,這些留存下來的影片在影視史,戰爭史上都是意義非凡的(帝國戰爭博物館領導的話)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幕後紀錄片 what do artists do all day. (藝術家們整天都在做什麼呢?)彼得解釋了加色彩背後的原因,他個人對一戰的近乎魔怔的興趣。按他的說法:對一戰影片的再加工是為了向觀眾展示去戰場的人是和你我一樣的人,加色彩,生效是向觀眾展示 在影片里的戰士所見所聞。

《他們已不再變老》觀後感4

看過很多戰爭紀錄片。晃動的鏡頭,失真的影像,快速從鏡頭前走過的表情奇怪的人群,配上肅穆庄嚴的男聲解說,讓我學到知識,但沒有共鳴。同樣的影像,減速,上色,配上當年老兵的采訪,一個逝去的年代突然活了起來。一戰,毫無意義的大戰,挾裹著這些年輕人,欺騙他們,將他們的笑容血淚與生命全部浪費。他們不會變老。他們的生命過早結束,而他們年輕的面容,羞澀的笑容,快樂與痛苦,被膠片刻印。

當初看的時候非常後悔沒帶紙巾…

導演的訪談非常值得一看。私以為是魔戒後 Peter Jackson最棒的作品。

《他們已不再變老》電影觀後感優秀範文5

- 所有的視頻片段原本都是黑白的,一個世紀以後才被PJ的WingNut Films上色。在一戰爆發前十年,開始有人實驗拍彩色電影,早期有一些關於一戰的彩色影片,是用一種叫做"kinecolor「的技術拍攝的,不過這部片里沒有採用。

- 劇組看/聽了200個士兵的600個小時的訪談,以及100個小時的影片資料。PJ說只是做這一步就花了一年。

- 很多片段從未公開過,在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里躺了很多年。

- PJ自己的祖父曾經參戰。

- PJ決定不採用一般此類紀錄片常有的旁白。他希望觀眾能夠聽到親身經歷過對抗的士兵的聲音。

- 片名用的是Laurence Binyon的詩歌「For the Fallen「中的一句,不過稍有調整。原句是"They shall grow not old". PJ將語序調得比較常規,而不是Binyon那種詩意的"尤達式「的表達。

- 本片於2018年倫敦電影節首映,威廉王子在場。同一天,影片被發行到英國的各個學校。

- 本片故意不識別士兵和戰場,因為那樣會因為太多事實而框住影片,並拖慢節奏。影片要表達的是士兵的(普遍)體驗。

- 影片開頭是黑白,在戰壕部分轉成彩色。士兵們回家後又轉回黑白。

- 《霍比特人》和《魔戒》的作者托爾金也參加了索姆河戰役。

- PJ認為這是他最個人的片子,因為他向來對一戰入迷,也因為他的祖父在他出生前就因戰爭創傷而去世,他深有感觸。他的興趣實在非常濃厚,紀錄片開拍之前他就已經收藏了一大批一戰軍服和武器,可供參考。

- PJ是2015年開始受邀參與這個項目。

- PJ決心只用當年拍攝的片段和藝術作品來呈現這部紀錄片,不要舞台劇式的搬演。話雖如此,他不知道該怎麼表現戰壕肉搏的激烈場景,這方面完全沒有影片記錄。幸好他收藏有一套雜志叫做The War Illustrated,其中有肉搏戰的精彩鉛筆畫,就被用在影片中。這些畫是在戰爭期間畫的,PJ得以保持全片的時代特徵。不過那些畫本來的用途是宣傳,英國士兵被塑造得很勇猛而德國士兵則很懦弱,這跟紀錄片的敘述不符。因此圖畫被切過了,避免太明顯的沙文主義。

- PJ受邀製作這部影片時,可以無限制使用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影片資料;由於BBC也是聯合出品方,他同時可以使用BBC的電影電視圖書館。人家告訴他,只要影片尊重一戰並且有趣,他想怎麼做都可以。除了電腦對黑白片的彩色增強效果之外(PJ說如果時間再充裕一點會更好),他還想把片段的幀數調整到正常速度,使得片中人物的動作看上去是正常的,而不是一愣一愣的。一套精密的電腦演算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連PJ都對效果感到驚訝。

- 當年在西線的英國士兵在戰壕里燒火做飯十分小心,怕炊煙引來槍林彈雨。不過,他們發現連續高速開槍產生的熱量,可以拿來煮水泡杯熱茶。(可是這到底如何操作呢 - - 譯者)

記錄一下我自己對這個片子的觀感:

觀影體驗非常特別而震撼。不單是戰爭的殘酷呈現,由於使用當年的影片,裡面的人物對於攝影機很敏感,總是在凝視你,並且他們總是笑著。這尤其令人心碎。

看過一些幕後製作花絮,才知道他是把當年的黑白視頻資料徹底整理,調整成24幀,上色,補充細節顆粒,修補殘破之處,配上逼真的音效,通過辨認唇語加上必要的對白,使它們像是一部「正常」的影片。細節控技術控PJ做這些一定是樂在其中吧。由於幀數調整,有些部分影像的顆粒有拖曳的現象。雖然都是現有的技術,但是做得實在太細致了。PJ這幾年的片子有一點浮,這一部卻非常純粹,大巧不工。

那天看傳記片《Goodbye Christopher Robin》,也是提到一戰歸來老兵們發現人們不願意談論它,《魔戒》最後佛羅多他們回到夏爾,也是沒有人對他們經歷的苦難有興趣。嘆息。

1、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6)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2、阿甘正傳(豆瓣評分:9.4)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3、這個殺手不太冷(豆瓣評分:9.4)

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總是如此。

4、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

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

5、辛德勒的名單(豆瓣評分:9.5)

當你挽救了一條生命就等於挽救了全世界。

6、泰坦尼克號(豆瓣評分:9.3)

當你一無所有,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7、千與千尋(豆瓣評分:9.3)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不過是想不起而已。

8、忠犬八公的故事(豆瓣評分:9.3)

它只是你的一條狗,但你卻是它的一生。

9、機器人總動員(豆瓣評分:9.3)

大家好:

我是超哥影院製作人+v申請中 謝謝支持!

個人覺得影評帶有專業性 ,會從比如音樂製作 .拍攝 這些比較深的層面去剖析。影評是在你對電影各方面有所知道的基礎上來點評的,不然你也不敢拿出去給人看啊。

觀後感只是影片對觀眾 情感 的影響吧, 誰都可以寫出自己的內心想法使人更覺得自由。

感覺這個問題可以給自己打廣告~

我們【空鏡solo】電影專號的影評都很棒,涵蓋經典電影、熱門電影和冷門電影的影評,這里集結了熱愛電影的小夥伴,解決影荒,拒絕膚淺。

是你的影評閱讀不二之選哦!

周星馳的《功夫之夢》由導演周星馳《功夫》出演。每個人都有一個武術專家的夢想,並希望有一天能夠練習出無與倫比的武術。

1940年,上海最大的黑 社會 是「鐵錘幫」。自小受辱的阿星和肥仔聰,流氓,偽造鐵錘幫的名字,勒索和勒索「豬籠城中村」的居民。我不希望真正的「鐵錘」來,但是我被這里的隱士大師打敗並逃跑了。

鐵錘幫找了幾個地方對付鐵仁泉、路譚腿、五郎八卦棍,把包租公、包租婆趕出江湖,趕走了他們。

「鐵錘幫」讓阿星深入精神病院尋找「火雲邪神」。火雲邪靈因為一個黑暗的詭計給包租公夫妻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阿星也被打死,因為他的良心在觀看戰爭期間發現了對「火雲邪靈」的攻擊。

然而,他卻意外地打通了阿星任督的第二脈,從小學習的如來掌一下子成了武林高手。他用從天而降的掌法制服了「火雲煞」。

根據整個情節的發展,《功夫》仍然像他過去的作品一樣,講述了一個小傢伙如何成長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善良的街頭混混通過改變邪惡和回歸正義成為一代武術專家的故事。

主人公阿星,雖然整天游手好閑,卻欺軟怕硬,搶劫了他小時候救過的薩甘。然而,他並沒有真正懷孕。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想維護世界和平,用他所有的零花錢從乞丐那裡買武術秘笈。看到薩甘被一群人欺負,他感到羞辱而不是勇敢。

包租婆看起來很兇,但很友善地接納了許多無家可歸的窮人。

包租公好色且懦弱,仍然是一個「妻管嚴」。

兩人退出江湖,隱居起來,只是因為他們的兒子在比賽中被殺。

至於壞人,陳哥,鐵錘幫的老大,更是霸道而肆無忌憚。他的導師是個搖擺不定的人。狡猾的「火雲煞」有各種各樣的表演。

在電影中,他只是一個整天在街上行騙的小流氓,但他能感覺到充滿了故事。那種內斂深藏在他扮演的小傢伙心中,只留下平淡的外表和平凡人的事跡。

成為大俠後,整個小人的性情突然變了,由內而外體現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使命感。盡管他在擊敗「火雲煞」後遭到伏擊,他還是故意沒有擊中目標。他立刻用一句不贊成的「想學,我就教你」征服了「火雲煞」的心。

.《玩命快遞1》《玩命快遞2》《玩命快遞3》 ——傑森斯坦森

關鍵詞:飆車、傑森斯坦森

讓我認識了傑森斯坦森的系列。

其實劇情跟快遞完全沒關系...

三部的劇情也都大同小異,但是還是很爽快地全看完了。

說實話,其實影片很一般,但傑森斯坦森真的是我看的動力,因為他打人實在看上去太屌了。

前幾天隨便瀏覽網頁,看到一篇寫這部《何以為家》 的觀後感的文章,作者裡面寫到一個小男孩去控告自己的親生父母,理由是:「他們生了我,卻不能養育我」,看到這句的時候,我非常想去看看這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一番尋找後,我認真的看完了這部電影,確實讓人淚奔,只希望這樣的事情不在發生了。

何以為家(2019年上映 導演娜丁·拉巴基)

主演:贊恩·阿爾·拉菲亞、 約丹諾斯·希費羅 等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這部電影超級虐心,為了讓觀眾意識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和所講電影故事的真實性,導演娜丁·拉巴基選擇一批真實生活在難民的人出演影片,要求演員必須經歷過這樣的生活。片中的贊恩飾演者並不是職業演員,而是真實的敘利亞難民。被導演發掘時,當時12歲左右的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

F. 關於消防員的電影

1、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是由美國黑標傳媒公司出品的傳記災難片,由約瑟夫·科辛斯基執導,喬什·布洛林、邁爾斯·特勒、傑夫·布里吉斯、詹妮弗·康納利聯合主演。

該片根據"格拉尼特山高手"消防隊英勇事跡改編,講述了一支破格獲得「高手隊」資格的消防尖兵部隊正面對抗3300萬平米的森林大火,卻不幸身陷火海,命懸一線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10月20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2月8日在中國上映。

G. 10部頂級災難片高分電影

1、《釜山行》

《釜山行》(부산행、Train to Busan)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金秀安、金義城、馬東錫、崔宇植等主演的災難片,影片於2016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

影片講述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喪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頃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

影片故事發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沒想到根據瑪雅預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瑪雅人的日歷也到那天為止,再沒有下一頁。

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災難面前,盡現人間百態。

H. 電視劇《勇往直前戀上你》值得一看嗎

《勇往直前戀上你》是一部主打愛情線的都市職場劇,雖算不上精品網劇(騰訊視頻上已經能看全35集),但也還值得一看,人物鮮活,傳達的是年輕風貌正能量。

劇中出現了尼坤的簡歷,用的大頭照還是小鮮肉高光時期,出生日期寫的是1992年(現實中他是1988年的),身高181cm,是理工學院學體育的,而劇情是他的簡歷原本被女主刷掉了,卻「意外」跌落到合格者的筐子里了,哈哈,太假了,不過偶像劇嘛,就是這種「巧合集大成」。

以喜劇的方式展示職場競爭,在歡笑里戳中觀眾的痛點,追求的還是「爽」感,但缺乏了真實借鑒性,難怪很多人說尼坤成了職場「新錦鯉」。不過這個人物積極向上的追求、堅強勵志的精神還是很正能量的,能鼓舞到年輕人。

I. 電影《勇往直前》主要講了什麼

《勇往直前》是唐·錢德爾執導的電影。唐·錢德爾籌拍了數年的傳記片《勇往直前》(MILES AHEAD)終於有了動靜。日前該片發布了首支預告。這一支被分成了好幾個小標題講述影片的預告充滿了戲謔和詼諧的感覺。預告講述了唐·錢德爾所扮演的邁爾斯·戴維斯是如何從就把的爵士小號手變成絕世大師,並且又用自己的才華和毀滅生活的氣質將這種成就摧毀的。而邁爾斯·戴維斯身上的那種瘋癲、歇斯底里,甚至是神經兮兮,都在音樂的承托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真實再現了一場20人正面對決3300萬平方米森林大火的壯烈場景。消防員們不懼危險,奮勇向前,這份大義凜然的犧牲精神令人敬畏。影片大火畫面以最頂級的好萊塢特效還原,火焰猶如百輛列車從頭上呼嘯而過,令觀眾彷彿身臨其境。

閱讀全文

與勇往直前電影2017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