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標電影網路首發率上漲370%,多元分賬+巨頭入局沖擊傳統院線
作者:龐李潔
不久前,春節檔電影盜版大案宣布告破,案件涉及《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等8部春節檔影片。據不完全統計,由於網路盜版高清電影的傳播,對院線票房和正版視頻平台造成的損失約7.87億元。
愈發猖獗的盜版內容不僅阻礙了部分觀影群體走進影院,也觸動到視頻平台的利益,造成了線上線下大面積的票房損失。
盡管網路盜版電影無法超越院線的觀影體驗,但是在「免費」方面還是可以「完勝」買了版權的網路視頻平台的。
當前,傳統院線與優愛騰等網路視頻平台之間幾乎零窗口期的對接,不僅擴展了影片的消費場景,還延長了影片的票房收割周期。電影的線上發行勢必會成為未來的趨勢,而且將是一片充滿想像的藍海。此時,打擊盜版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今年,春節檔的多部影片都在下映後隨即登上各大視頻平台,其中《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影片都採用單片付費的模式,《新喜劇之王》在付費期間,僅在騰訊視頻一家的播放量就達到1億次以上,取得了不錯的網端收益。傳統院線與網路院線的「無縫銜接"不僅滿足了更多元的觀影需求,也有利於帶動電影大盤的票房擴張。
隨著網路視頻走向付費時代,網路院線覆蓋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路視頻付費用戶已經佔到總體網路視頻用戶的50%以上,達到53.1%。各大視頻平台的付費用戶將近3億。
在高速增長的付費群體中,電影是拉動用戶付費的首要因素,佔比將近40%。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視頻平台的影片庫除了傳統院線的二輪內容,快速走向精品化的網路大電影也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2018年,全網共34部網大分賬票房突破1000萬,而2017年這一數據則為13部,其中,2018年分賬最高的網大《大蛇》的票房更是突破了5000萬。
網路院線的票房天花板不斷被刷新,也吸引到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甚至一些已經拿到龍標的影片也開始將網路作為首發渠道。尤其對一些中小成本影片而言,網路院線越來越多元的分賬模式更有利於抬高此類影片的票房上限。
在利益驅動下,「網院同步」發行或成常態。隨著選擇「網院同步」發行的影片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上的直接沖突將加劇網路院線對傳統院線的沖擊,不過雙方並非完全對立,用戶對不同消費場景的需求使兩者互補共生成為可能。
盡管網大對網路院線的票房貢獻不斷走高,但網大從誕生至今一直位於電影行業「鄙視鏈」的底端。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張關於電影行業的「鄙視鏈」圖,網大甚至未被列入其中,可見網大在業內地位之低。
傳統院線看不起網大,一方面在於網大在誕生之初,就給人粗製濫造、蹭IP、山寨、打擦邊球的負面印象。另一方面,隨著網大質量普遍上升,盈利能力增強,也將加劇網大與院線電影之間的競爭關系。
當然,國產網大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無法與傳統院線電影一較高下。但對比國外來看,發展相對成熟的Netflix即便花高價加入美國電影協會,但卻始終沒有叩開美國影院業主大會的大門,兩者之間不可調和的原因更多地在於利益沖突。
在刻板印象和潛在隱患之下,網大想要打破行業「鄙視鏈」,只能從擴展利潤和精耕內容兩方面著手。
1、各平台分賬模式多元化,網大票房整體抬高
此前,鏡像 娛樂 (ID:jingxiangyule)曾在《2018年34部網大分賬過1000萬,同比增長160%,網大走向精品多元化》一文中詳細解析過優愛騰三大平台的網大分賬模式。各平台通過內容評級劃定分成基數,再根據有效播放確定分成額度。除了內容分賬,各大平台還有拉新會員分成、廣告分成等,再加上當前的單片付費模式,網大的分賬形式越來越多元。
而且,各大視頻平台的分賬模式都在向著去「唯流量論」的方向發展,給優質內容更大的獲利空間。據統計,2018年,網大分賬TOP30累計票房超6億元,網大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巨頭入局,精耕內容
不斷做大的網大盤口開始吸引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尤其是在網大走過野蠻生長期之後,資本更多地向頭部公司集中。2017年下半年,新片場D輪融資額達到了1.47億,淘夢影業也完成了9000萬的B輪融資。網路院線的票房表現成了這些公司潛力評估的標准之一,其中與愛奇藝有過合作的多家公司融資額都達到了千萬級別。
不僅如此,傳統的電影公司和電影人也在近兩年紛紛進軍網大行業。例如,華誼兄弟、歡瑞世紀、慈文傳媒等通過開設或收購新媒體子公司布局網路電影領域;歡喜傳媒公告稱將在未來六年內,擁有對張藝謀執導的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的獨家投資權,而這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有可能就包含了網大。
內容品質的抬升將逐漸撕掉網大粗製濫造的標簽,而更大的利益空間則將吸引更多影片投向網路院線的懷抱,甚至包括一些傳統院線電影。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拿到龍標,卻以互聯網為第一發行渠道的作品共146部,比去年增長370%,越來越多的龍標電影開始更加重視網路院線的發行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傳統院線的影片質量整體更高,大屏、3D、超清等技術也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但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沖擊和新的消費習慣形成,傳統院線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傳統院線承載力有限,整體供過於求。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年產電影達到1082部,全球年產電影上萬部,但傳統院線上映電影僅400餘部。
2、傳統院線排他性強。 觀眾在選擇影片觀看時,往往非此即彼,因此對於同一天上映的電影,更多排片給頭部,腰部、尾部的影片票房空間相當有限。
3、傳統院線觀影成本高。 這個成本不僅是電影票價,還包括花費的時間成本,觀看一部時長在1個半小時的影片往往需要花費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
4、部分用戶選擇的自由度被限制。 傳統院線電影作為一種社交 娛樂 方式,大多數是群體觀影,個性化的觀影需求受限。
5、「私密」觀影的需求增長。 2017年,私人影院的規模從2014年的200家發展到上萬家,反映出觀影群體對私密空間的需求在高速增長。另外,CBNdata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單人觀影規模持續擴大,若影片在網路、影院同步發行,這部分群體轉向網路觀影的概率更大。
相比之下,網路院線的發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院線的短板。網路院線拓展了影片的發行渠道,能夠有效減少影片在傳統院線「一日游」的現象,緩解傳統院線供不應求的排片壓力。尤其是對中小成本的影片而言,與其在與頭部影片的競爭中淪為炮灰,不如將網路院線納入發行渠道,以更穩妥、更多元的方式獲取投資回報。
2018年,共有9部電影「網院同步」上線,盡管其中並沒有票房特別高的影片,但還是給市場帶來了一些驚喜。例如,《S4俠降魔記》影院票房364萬,網路分賬1322萬;《九門提督》影院票房0.9萬,網路分賬1054萬,是傳統院線票房的1171倍;《天下第一鏢局》影院票房50萬,網路分賬994萬等。由此可見,一些在傳統院線競爭力較差的影片確實能夠在網路端拿到更好的收益。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未來,中小成本的傳統院線電影選擇「網院同步」發行將成常態。傳統院線與網路院線對多元消費場景的覆蓋也有利於拉動電影大盤票房整體上揚,但隨著「網院同步」發行的影片規模擴大,在內容上的直接沖突或將加劇網路院線對傳統院線的沖擊。
不過,即便如此,網路院線與傳統院線也並非是完全對立的關系,兩者的存在將滿足觀眾更多元的消費需求。影院觀影是一種時間上的重度消費,往往伴隨著用戶的社交需求;而線上觀影則相對輕度,影片選擇和時間安排都更加自由。尤其是在大片雲集的重要檔期,頻繁的影院觀影並不現實,網路院線則能夠滿足用戶在單一檔期內觀看多部影片的需求。
另外,還有很多用戶會在影院看完大片之後,再去視頻平台二刷。可見當下觀眾對傳統院線和網路院線的選擇並不是非此即彼。
當然,從目前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網路院線發行能力增強,營銷體系完善,網大在資本和人才加持下輸出更多精品化內容,必然會對傳統院線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最終沖擊的程度如何則取決於用戶對不同消費場景的偏好程度和觀影習慣。
⑵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⑶ 投資最大10部華語電影,周星馳佔2部,第一花近10億,它是哪一部影片
花費近10億的電影是:《捉妖記2》
首先投資最大的10部華語電影分別是,《捉妖記2》 ,《阿修羅》 ,《金陵十三釵》 ,《西遊記之女兒國》,《赤壁》 ,《天將雄獅》 ,《大轟炸》 ,《西遊伏妖篇》 ,《美人魚》 ,《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 。其中《美人魚》和《西遊伏妖篇》是周星馳的作品,這兩部電影盈利都是比較多的。《美人魚》投入4.02億人民幣,全球票房33.92億人民幣。《西遊伏妖篇》投入4.24億人民幣,全球票房16.5億人民幣。一般情況下票房數額是投資數額的2倍左右,那這部電影就是賺到錢了。
總而言之特效場面是很費錢的,很多人以為特效很簡單,而且不需要演員去參與會很輕松。但事實上大部分劇組是不願意用特效的,因為特效想做好不僅費錢還費事。像《捉妖記2》這種製作非常好的特效,花費肯定是不會少。這也就是為什麼《捉妖記2》,需要花這么多錢的主要原因啦!
⑷ 近40部網路電影分賬破千萬,網大的春天來了嗎
客觀地講,一部電影的好壞,並不會因為它的播出形式而發生質的改變,而網路電影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對整個行業抱有了更多的期待。網大的春天來了嗎?確切地講,網大的春天一直都在,只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程度不同罷了。
2021年的院線電影市場持續低迷,但與此同時,網路電影的發展勢頭正猛以往的網路電影常常與「劣質」「low」這樣的貶義詞相關聯,流水線產品一般的網大不僅劇情毫無新意,演員的演技也是一言難盡,甚至大部分電影會用性感惹眼的宣傳海報做噱頭,這種低端的營銷方式使人反感。
雖說目前的網路電影與院線電影仍存有一定的差距,畢竟在家觀影與在影院觀影的觀感是不同的,影院的巨幕與收音給觀眾帶來的視覺與聽覺上的體驗是網大無法取代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製作質量越來越精良,網大的發展正在更新換代,屬於網路電影的春天,相信在不遠之後就會到來了。
⑸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多少億元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⑹ 影視版權投資收益回報率是多少,投資電影國家政策支持嗎
電影投資肯定是受國家政策支持的 。
2017年國家頒布實施了《電影產業促進法》,另外《電影管理條例》第十七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個人以資助或投資的方式參與電影攝制,以促進電影產業健康繁榮發展。國家從立法層面保障了電影投資的合法性。
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電影票房分成以100元為例。
1.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專項基金----分5%=5元。
2.營業稅----分3.3%=3.3元
以上2項支出後,剩餘91.7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3.影院(院線)----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2%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2%~7%之間分,一般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線分4.59元,合計52.27元。
4製片(發行)----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43%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發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製片分34.85元,發行分4.59元,合計39.44元(象華誼自己製片和發行則全拿這部分)。
⑺ 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到底怎麼分成 中國大製作電影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1994年,為改變電影市場的蕭條局面,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的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以發行的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1994年底,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這個建議,提出每年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於是有人將這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而流傳開來。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雖然進口影片的數量有限,但在進口速度上絕不落後。據介紹,無論哪一國家生產的最新影片,我們的購片人員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選定後立刻以快件送回國內。據說,中影公司負責海外選片的6個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後從中精選100多部送審,最後確定進口10部分帳大片。
由於進口大片的巨額利潤,國內一直有打破大片壟斷的呼聲。對此,國家電影局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影獨家擁有進口外國影片的權利,這是國家賦予的,是體現國家利益的,這方面不會有松動的餘地。
中國大片成本:
一,大製作。處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謂「國產大片」,投資億元以上。如《神話》《七劍》《情癲大聖》《夜宴》均投資超過一億,而《無極》、《滿城盡待黃金甲》更是號稱投資3億以上。這些影片在特徵上與賈斯廷•懷亞特提出的好萊塢的「高概念」電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導演,大投入,大製作。這一陣營的影片數量雖少,但國產片的票房中卻可接近一半的份額。而它們也是中國電影海外銷售的主力。
二,中製作。中等製作的影片投資大約在1000萬~5000萬之間,每年在這個區間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製作。小製作還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製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萬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標為100~1000萬,數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層次的影片製作成本則在150萬~300萬左右,占電影總量的85%左右。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進入了院線放映,票房產出微薄,有的影片進入院線短暫排檔完全是為了獲得較高的音像版權銷售價格,還有的影片則是小規模,分區域上映。而相當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場是電視播映和音像產品。少數獲獎的藝術片通過出售海外部分地區版權,能夠獲得一定補償。其中相當部分影片則根本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種形勢之下,探討低成本電影對於了解和改善中國電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沒有理由忽視占總產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電影,以及背後的那些創作者。
⑻ 網路電影會發展壯大到拯救國產電影嗎
作者| 黎學鵬、周迪
2017年,廣電總局對網路電影的監管進一步加強。6月1日,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網路電影等視聽節目要堅決反對不良風氣、抵制傳播不正確價值觀;6月22日,《二龍湖浩哥》系列、《我的室友是狐仙》《打狼之我命由己》、《簋街的鬼》等40多部熱門網路大電影因不符合政策規定而被下架;6月30日,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明確規定能拍什麼、不能拍什麼。
2017年,網路電影在發展過程中涌現了很多具有電影質感精品化網路電影。在影片類型上,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傭兵的戰爭》、《中華兵王》、《特種兵王2之使命抉擇》等戰爭軍事題材,以精良的製作、熱血沸騰的戰爭場面俘獲觀眾心靈;《尋龍契約》、《魔游紀》等奇幻類影片,帶給觀眾超現實的非凡體驗;8月11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的動漫電影《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又開創了首部網路付費動畫電影的先河,並以精良的製作、重新制定的人設,吸引了眾多新、老粉絲的加入,影片上線僅三天,在愛奇藝電影頻道和動漫頻道的累計播放量就輕松突破2000萬。
在網路電影變革調整的新發展期,投機倒把、妄圖通過網路電影掙快錢而輕視電影內容和品質本身的現象會被漸漸杜絕,精品化作品會不斷增多。對網路電影的認識將回歸正確,對網路電影市場的理解將回歸理性。
藝術創作需要符合一定規律,網路電影的精品化需要團隊的磨合和對內容進行深度開發,而這些都需要時間。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創作者和投資者都需要耐得住寂寞,懂得尊重藝術和藝術創作的規律。
進入2017年下半年後,隨著我們對市場變革的適應性不斷增強、對電影製作的專業性不斷提高和各視頻網站對網路電影市場的重新布局,相信網路電影市場在經歷過這一輪變革所帶來的「陣痛期」之後,一定會迎來更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局面。
面對新興的網路電影市場,我們確實要更有耐心,正確面對成長過程中所必然要經歷的挫折。調整思路,砥礪前行,再出發!
【轉載請聯系客服;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⑼ 投資電影,在哪裡投資
電影票房的超高增速也為電影市場帶來了空前的關注度,電影投資也搭乘著行業的順風車開始火起來,很多普通老百姓參與的熱情很高。 影視投資最早僅在圈內人士間進行,後經敏銳人士發掘而發展,成為近幾年廣受敏銳人士青睞的一個投資渠道。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整個行業是向好的,市場數據說明一切。 1. 整體規模上,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0億,2018年本年度截止到國慶檔,已經超越500億大關,550億這個記錄被打破也是時間問題。2017年年末,院線數量增長至10176家,熒幕數量破50000塊,觀影人次達16億。 2. 近兩年涌現的優秀的國產電影也不少,觀眾也很買單。2017年有《戰狼2》,點燃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票房上奪得年度冠軍和總榜冠軍,票房高達56億;2018年有《紅海行動》,在春節檔一枝獨秀,目前暫時位居2018年年度票房榜首。此外,喜劇題材的電影在近兩年的票房號召力驚人,比如《唐探》系列,開心麻花系列,都普遍取得了優異的票房回饋,基本都在20億以上。 3. 在政策層面,2016年11月國家新版《電影促進法》,為影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成長保駕護航。
⑽ 網路大電影是什麼
網路大電影是指:組建團隊拍攝,自己當導演,時長超過60分鍾,拍攝時間(幾個月到一年左右),規模投資(幾百萬元到旁漏幾千萬元),電影製作水準精良,具備完整電影的結構與容量,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運圓爛以互聯網為首發平台的電影,符合國家政策,也可以在電影院上映腔歲。
代表作品:《不良女警》、《獵靈師之鎮魂石》、《後備空姐》、《校花駕到之人魚校花》、《十全九美之真愛無雙》、《我的極品女神》、《老九門番外之二月花開》、《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戰古惑仔》、《仙班校園》、《笑八仙之呂洞賓下山》《血戰銅鑼灣》、《王牌御史之獵妖教室》、《山炮進城2》、《忍者傳說之高校爭霸》、等。
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7)》,網路大電影入選2016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
(10)2017中國網路大電影投資額擴展閱讀:
詞語背景
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路大電影的概念和標准,隨後網路大電影迎來爆發式的發展。根據愛奇藝提供的數據,2015年網路大電影全網上線超過650部,其中愛奇藝上線622部,約佔全網的95%。2016年網路大電影全網上線超過2000部,其中愛奇藝上線1800部,約佔全網的90%。截至2016年底,網路播出電影數量超過6600部,其中網大3100部,流量超過150億。
2017年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全面實施。網路大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准統一。未來,網路大電影優勝劣汰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