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燈塔之下,老樊的阿里文娛整合術
2017年,當俞永福向逍遙子與井賢棟反復建議,要老樊(樊路遠,花名:木華黎)轉崗文娛擔任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時,誇克君曾表示,真會拉人,這人能引爆消沉的阿里影業。
表面看,老樊跟文娛無關。其實,早在2014年,貓眼崛起,阿里也開始強化影視基礎設施入口服務,當年10月抽了批人成立淘寶電影(今日淘票票前身),負責人就是老樊,且還是馬雲親自點的名。
老樊轉崗日,誇克君說,影業系香港上市公司,股權復雜,以它為抓手,推動文娛深度整合,符合節奏。初期,他會依託影業鍛造一些平台級方案,持續驅動整個文娛的組織與商業模式變革。
那周期,文娛常有爆款,但多是影業、優酷各自獨立的整合營銷案,機動、不穩定,沒有相對標準的服務,整個文娛缺乏協同級平台與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運營效率低,內耗嚴重。加上文娛屬集團財報失血最重板塊,士氣亦不足。
作為阿里合夥人的老樊,曾長期負責支付寶,特擅整合、協同,定義戰略,打造平台級方案,引爆市場。支付寶中期發展與余額寶誕生不說了。其實,進文娛前,影業 娛樂 寶跟他也有關系。
兩年過去,今日看,影業、文娛的變化不但印證了當初預判,很多方面甚至已遠超期待。
這里先以一個例子看看。
燈塔之下
前日,上海電影節揭幕,阿里影業舉行了一場「洞察·動力」電影口碑動力研討沙龍,公布了「燈塔」平台全域營銷進展。
「燈塔」本是去年4月誕生的一款基於數據與技術的宣發平台。幕後定義人就是老樊。
在誇克看來,「燈塔」就是老樊初期依託阿里影業主持鍛造的宣發平台,未來將成為整個影視工業新營銷方法論輸出的基礎設施,也是阿里「新商業操作系統」在影視領域的落地。
本地影視工業雖不能說靠天吃飯,但缺乏品質化標准,整個行業良莠不齊,一直缺乏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服務。
截至目前,「燈塔」已現出一種超越宣發概念的生態能量。
阿里大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前日表示,經過一年多 探索 與沉澱,燈塔已跨越產品概念階段,進入「最佳客戶實踐階段」,成為廣受片方認可的宣發新基礎設施。
「燈塔數據服務已進入2.0周期,它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她說,一是更動態,尤其即時把控用戶反饋,洞察口碑與圈層,為定檔與調檔提供決策;二是更前置。通過預告監測、人群定位模型及排片監測,可讓內容「看見」觀眾,製作明晰市場,把握增量。
燈塔平台首席數據科學家易宗婷還原了平台引爆宣發的基本邏輯,主要是定人、定調、定檔。比如燈塔將人群、影片類型等要素切分成了九大區域,基於數據與技術,提前鎖定潛在觀影人群的區域分布,然後測試檔期,結合燈塔「檔期日歷」工具,可直觀看到每個周末大片熱度、競品重合度,最後給出差異化定檔建議。
不要覺得他們只是務虛。事實上,一年來,燈塔已經過許多爆款驗證。
《何以為家》版權引進方路畫影視CEO蔡公明說,如果沒有燈塔的參與,這作品很難做到今日成績。
「製作電影可能是一個感覺,但營銷一定是靠數據。」他說,自己在其他行業做過多年營銷,離開數據,營銷不過盲目行事。
當然版權方並非沒有數據。投資階段都有對基本預判,但數據不夠精細。而通過合作,他發現與燈塔的數據對文藝類型片的分析相當細致、精確,遠超過自己對文藝觀眾的判斷。
比如,一開始,他認為核心觀影人群將以女性為主,最後數據卻完全相反,男女分別為73%、27%。比如,他本來預計,年輕人可能不感冒這作品,而實際觀眾卻比普通電影觀眾更年輕,更活躍,25歲以下購票用戶較商業點映受眾高出8%。
燈塔的價值有更多體現。包括海報與片名數據決策等。蔡說,《何以為家》作品相當壓抑,結尾更是悲傷。海外上映時,海報多用灰色與陰暗色調。而燈塔數據顯示,觀眾更願看主人公,覺得孩子演技很好,長得也帥。蔡明白這一定是廣告重點。於是不僅調了色調,採用了孩子大頭像,而且是一個微笑的頭像。看上去與影片基調背離,最後實效很好。
中文片名也是。最初引進中國時,外語名已傳播很久。當時蔡比較糾結,不更名,對中國觀眾沒太大意義。調整則可能會流失一些文藝觀眾。不過根據燈塔數據,他們還是決定調整。事後證明,選擇對了。執行階段,他們在淘票票與其他平台上,為《何以為家》標注載入,兩部分觀眾都沒有流失,甚至增量明顯。
事實上,這只是一年多來阿里影業燈塔參與的諸多爆款之一。《我不是葯神》、《無雙》、《流浪地球》、《綠皮書》都是如此。
李捷透露,燈塔的產品大圖,已規劃到3年以後。 未來,將不斷完善數字化宣發服務,助推更多影片項目。
6月24日,阿里影業將迎來五周年紀念日。今年以來,它已陸續發布多部「錦橙合制計劃」影片,包括《刺殺小說家》、《拆彈專家2》、《第一爐香》、《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導演、監制、演員陣容豪華,目前多部已殺青。
大文娛超級協同平台
繞這么遠,問題來了:為什麼說,一個宣發平台透露著老樊依託阿里影業整合文娛的節奏與用心?
首先,若你有心梳理一下,自去年4月燈塔上線後,談到它,老樊與李捷等人雖然說它是阿里影業在影視營銷環節尤其宣發層面打造的基礎設施服務,尤其「以用戶為中心」實現全流程觸達,但他們每次都是站在文娛乃至阿里生態打通的高度強調。
他們的用心,就是要藉此實現阿里文娛甚至阿里集團多業務核心平台間的相互整合,串聯起用戶不同場景,推動板塊間產生生態共振。他們甚至將這稱為「未來的戰略導向」。
在我們看來,這確實也是阿里影業與文娛集團內部版圖急需的支撐。
你知道,過去幾年,文娛體系,無論影業、優酷還是現場越來,雖然輪番上演過爆款案例,負責人也都強調整合、協同、融入阿里生態體系,實際上,截至2018年,許多營銷都帶有機動特徵,缺乏穩健的平台化產品支撐。
一句話,那個周期,整個文娛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平台級產品。它反映的根本問題是:文娛缺乏深度整合。所謂深度融合,除了組織體系、統一架構,主要就是數據與用戶打通、技術資源共享,而最後必須在關鍵環節呈現為相對統一的平台入口。當然,後者建立在前者基礎上,但沒有後者,其他都是空話。
燈塔平台呢?讓我們看看它的核心要素。
表面上,燈塔確實是為電影片方宣發公司服務的,它是一種全程可視化數據驅動、規模化資源投放、可量化的一站式宣發營銷平台。本質上,它就是一個數據化、智能化的宣發平台。它背後的基礎部分為:
燈塔背後的用戶,除了來自淘票票、優酷、大麥系外,更有支付寶、手淘兩大入口。這是一個超過10億級別的服務平台。
而且不僅用戶規模大,數據維度也很豐富,甚至已經跟貓眼、愛奇藝們建立了合作。這有利於分析和把握用戶文娛需求和興趣點,實時洞察數據變化,實現效果檢測,便於片方及時調整、優化宣發策略,精準觸達。
除了上述各大入口,文娛還有內部的UC、阿里系分眾傳媒等資源,通過與外部富媒體合作,可以實現內外協同,所能調動、觸達的范圍、網路規模效應,遠勝單一或有限平台成效。
而且,支付寶的存在,可以實現完整的閉環服務,並為未來深度的會員運營與服務奠定基礎。事實上,2017年阿里88VIP升級時,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文娛會員的融入,以及文娛服務的協同。它產生了許多出奇的效果。
燈塔目前對外宣稱是片方宣發平台。事實上,就專業版品類看,它已覆蓋電影、電視、網路視頻、移動端短視頻。未來一定會進一步覆蓋音樂、 游戲 、文學等流媒體,實現全品類服務。如此,燈塔就有望成為整個文娛行業的一個基於數據的智能化營銷平台。
燈塔平台的數據智能工具日益豐富。一年多來,熱力站、大V寶、爆米花指數、試金石、點映寶、萬店齊發、八爪魚眼花繚亂。
它也不是孤立的線上入口。它從一開始就構建起了線下服務體系,尤其是燈塔學院。如此它的許多服務都可以形成一種類似「新零售」的模式,壯大供給端。事實上,過去幾年,供給端一直是阿里文娛破解的關鍵難題。影視行業規模不大,又很零散,整個行業的參與主體,相比其他行業其實遠不夠豐富。
此外,它的信息流也頗類整個淘系平台了。燈塔已成為影片與觀眾的互動平台。
燈塔不是孤立的平台。它還有去年公布的內容拓展計劃「錦橙合制計劃」、IP平台阿里魚、衍生品服務以及影視金融服務平台 娛樂 寶等。
這些計劃與阿里文娛眾多數娛內容品類、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結合在一起,再加上阿里集團的生態資源,就構成了橫向品類完整、縱向貫通的全產業鏈平台服務體系。
結合上述三個方面,你能看出,阿里文娛以阿里影業尤其燈塔平台為核心,正在全面貫通產業鏈,形成一種端到端的服務模式,這也是一種典型的S2B2C商業模式。
站在這視角看燈塔,想說,它就是阿里文娛截至目前最高程度的協同平台。
看不到的蹉跎
說到這里,另外一重問題也來了。那就是,為什麼之前沒有類似的平台級產品,僅僅是因為數據與技術層面沒有打通嗎?
說到數據與技術,其實,早在2017年上半年,誇克采訪阿里集團CEO逍遙子時,他就提到,已打通文娛的數據。我想這個層面應該不是最大的障礙。
那是什麼呢?誇克認為,跟大文娛成軍之後的基礎定位深有關聯。
梳理一下阿里文娛版圖誕生以來的戰略定位,你會發現,有一個方面,無論是當初阿里數娛負責人劉春寧、阿里影業前任CEO張強,還有前任大文娛負責人俞永福,始終沒有真正講清楚。那就是阿里影業的內容定位。
我還記得,2015年上海電影節上,劉春寧、張強都強調了互聯網服務的定位,涉及到阿里影業自身的內容,總有些忌諱、忌憚的意思。他們似乎生怕得罪影視公司。那一年,阿里影業某高官因為言論問題,一度引來討伐。
俞永福在文娛集團第一波整合與定位上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在細處同樣沒能打好基礎。2017年上海電影節上,他精闢地強調了電影工業3C新基礎設施定位,即Consumer(用戶觸達)、Commerce(商業化)、Content(內容產業化)。但是,在阿里影業自身內容定位層面,他雖然說也會做一部分內容,但姿態有些妥協,沒有表達出非常明確的戰略定位。而2016年到2017年,阿里影業內容策略,一會買買買,一會要主控。最後的結果卻是,越是所謂大片,最後越是慘淡。
這種戰略定位的矛盾,反映在基礎設施服務打造上,就不太可能誕生真正有效的平台方案。因為,你缺乏更有可驗證的內容生產的品質、標准化流程。
阿里影業之前參與的內容雖然也有所謂爆款,但缺乏方案沉澱,缺乏說服力。當你自身沒有多少克驗證的案例時,你的全棧式的智能宣發平台,同樣就缺乏說服力。
而且,上一周期,由於阿里影業資本運作頻繁,一度引發上游產生較多界碑。連續三年的電影節上,我們都能感受到一種對立的火氣。
當然,若全面涉入內容,阿里影業就變成了影視公司,顯然也不是它的目標。
所以,2017年,當俞永福反復向集團建議,要求老樊轉崗阿里影業時,它已面臨明確的戰略定位了。它必須對外說清楚。否則不但影響整個產業鏈合作,它也不可能打造出富有效率與品質的新基礎設施服務。
隨後幾個月,老樊開始發聲,尤其集中在做不做內容上。2018年上海電影節,他直接了當地說:「不做內容是外界誤解,阿里影業一定會加大對優質內容的投入。「
這是阿里文娛版圖成軍之後最為明確的表達了。而它與「新基礎設施」的定位結合,在後來的表述中,就成了阿里影業的「雙輪驅動」。
恰從老樊上任後,阿里影業開始變更過去內容策略,不再撒胡椒面一樣合作,也不再強調所謂主控,但在優質作品選擇、合作范疇上,卻越來越深入。而從《戰狼2》開始,阿里影業參與的諸多作品都成了爆款。
同一周期,2017年醞釀、2018年推出的燈塔平台,與阿里影業內容布局共振,智能宣發成效持續得以驗證與提升。去年9月,今年1月,它連續兩次升級。而此次沙龍,誇克認為,同樣是一次升級的計劃。
誇克認為,如果沒有2017年以來戰略定位的調整、組織架構調整、內外協同甚至文化及價值觀的重塑,想取得上述成效,幾乎不太可能。
這背後,阿里影業、阿里文娛乃至阿里集團都因此做出了調整。老樊轉崗大文娛之後,我們已經看到諸多關鍵事件發生。比如:
同一周期,我們也看到,先是阿里影業,接著整個文娛,老樊持續重塑著內部文化。過往職業經理人、過於側重內容維度的專業人士雜糅的文化,正進一步改造中。據說,老樊主要辦公地已經在優酷單元。
這一系列信號,給我的感受是,這個阿里合夥人正在主導整個文娛正在走向深度融合階段,一是文娛內部版圖,二是文娛與阿里集團整個生態之間。
而面向外部,在我的觀察中,此前,脾氣有些爆、說話不容置辯的老樊,腰身反而變得特軟,幾乎都變成處處政治正確的謙卑角色了。我想,這裡面一定有他為文娛灌注的老阿里平台風格。這種責任,職業經理人不可能擔負起來。
老實說,前日現場,讓我突然想起阿里集團2017年開始落地「新零售」時面臨的考驗。
當初,阿里的 探索 主要靠鬆散的戰略合作或輕度資本合作方式,它試圖打通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成效很差。因為合作方信任度不夠,很難開放、共享底層數據。至於變革商業流程,更不可能。如此,一些案例,甚至包括2017年年初作為新零售啟動的關鍵項目——聯姻百聯旗下聯華,事實上遠未達到成效。後來,阿里通過幾種業態的重金投資、收購、控股,甚至獨立布局盒馬鮮生,加上密集的組織架構調整,才真正打通底層、線下,建立起協同有效的服務模式。
一年半後,阿里集團提出「阿里是一種商業操作系統」,這是「新零售」初步奏效後的方法論輸出動向,也是全新的商業定位。
所以,誇克認為,2018年上海電影節揭幕日,阿里影業渲染「燈塔」平台,就不是偶然,考慮到目前整個行業尤其上市公司的慘狀,許多服務開始走向行業集約化,於它來說,實在是一次難得的滲透機會。
當然,於阿里影業來說,面前的挑戰依然艱巨。因為,這個行業整體規模非常有限,2018年整體票房遠不如本地一家中型互聯網公司的營收規模。即便能左右較高市佔,於它來說,這階段其實也沒有實質性意義。真正的挑戰在於,它能否為未來鍛造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決定了,它必須一面保持持續開放,藉助文娛與阿里集團建構基礎設施服務,一面還得持續深度融合,形成不同於目前市場上的服務形態。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3到5年,甚至更久,想出現規模效應,還非常困難。
這點,老樊非常清楚。他應該明白面前壓力。這不止是馬雲定義的雙H戰略之一,也是逍遙子全力重構、鍛造的阿里新商業業態。至少目前,影業、文娛與阿里集團之間,遠不是理想的融合模式。一切尚早。不過,正因如此,阿里在文娛領域的布局,也令人報以更多尊重。接下來,老樊的執掌之旅,應該也還會有更多的故事吧。
誇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B.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93年,是當今世界9大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之一,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1由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承辦。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等著名電影節齊名。
C. 我想知道國際電影節是幾月幾號能告訴我嗎
世界電影節匯編
電影節名稱 舉辦地 舉辦時間 創辦時間 備注
貝爾格萊德國際電影節 南斯拉夫 1月
印度國際電影節 印度(新德里) 1月中旬 1952年 原為不定期,
1978年起每年一屆大獎:金孔雀獎
阿沃亞茲國際科幻電影節 法國 1月中旬
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 1月中下旬
聖丹斯電影節 美國(鹽湖城) 1月下旬
貝爾格萊德國際電影節 南斯拉夫 1月
印度國際電影節 印度(新德里) 1月中旬 1952年 原為不定期,1978年起每年一屆大獎:金孔雀獎
阿沃亞茲國際科幻電影節 法國 1月中旬
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 1月中下旬
聖丹斯電影節 美國(鹽湖城) 1月下旬
鹿特丹電影節 荷蘭 1月下旬-2月上旬 1972年 每年一屆 大獎:老虎獎
伊朗國際電影節 伊朗 1月下旬-2月上旬
泛非電影節 布吉納法索 2月
邁阿密電影節 美國 2月上旬
葡萄牙國際幻想電影節 葡萄牙(波爾圖 2月上旬
哥德堡電影節 瑞典 2月上旬
柏林國際電影節 德國 2月中旬 1951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熊獎
聖塔芭芭拉國際電影節 美國 3月上旬
菲斯帕克非洲電影節 3月上旬 號稱"非洲奧斯卡"
舊金山亞裔美國人國際電影節 美國 3月上旬 1982年
坦派爾國際短片電影節 芬蘭 3月中旬
布魯塞爾幻想電影節 比利時 3月中下旬
弗里堡電影節 瑞士 3月中下旬 1987年
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 土爾其 4月上中旬
香港國際電影節 中國 4月 1977年 每年一屆 非競賽類電影節
歐洲環境電影節 法國巴黎 4月
巴黎電影節 法國 4月上旬 1986年 每年一屆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新加坡 4月上旬 1988年 每年一屆
科涅克國際偵探電影節 法國 4月中旬
洛杉磯獨立電影節 美國 4月中旬 1995年 每年一屆
克利夫蘭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中下旬
休斯頓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中下旬
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 德國 4月下旬
馬德里幻想電影節 西班牙 4月下旬
華盛頓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下旬-5月上旬 1987年 每年一屆
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美國 4月下旬-5月上旬 1957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門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 4月下旬-5月上旬 1993年 兩年一屆 大獎:金爵獎
電影節名稱 舉辦地 舉辦時間 創辦時間 備注
保加利亞喜劇電影節 (索菲亞) 5月
戛納國際電影節 法國 5月上中旬 1939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棕櫚獎
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美國 5月中旬-6月上旬 1975年 每年一屆
丹佛國際電影節 美國 6月
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 6月 1952年 每年一屆 短片比賽:金質飛鏢獎
卡塔赫那國際電影節 哥倫比亞 6月 1960年 每年一屆 "印第安卡塔麗娜"獎
卡多利卡神秘電影節 義大利 6月
午夜太陽電影節 芬蘭 6月
貝沙洛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 6月
悉尼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 6月
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 法國 6月上旬
慕尼黑電影節 德國 6月下旬-7月上旬
斯洛伐克電影節 斯洛伐克 6月下旬 1993年 每年一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 7月 1959年 兩年一屆 1999年改為每年一屆
希洪電影節 西班牙 7月
侯謝國際電影節 法國 7月上旬
劍橋電影節 英國 7月上中旬
歐登塞國際電影節 丹麥 7月上旬-8月下旬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 7月 1946年 1958年以前每年一屆 現兩年一屆 水晶球獎
耶路撒冷電影節 以色列 7月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 8月上中旬 1946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豹獎
廣島動畫電影節 日本 8月上中旬
蘇格蘭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英國 8月中下旬 1947年 每年一屆 非競賽性電影節
挪威電影節 挪威 8月中下旬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 8月中下旬 1992年 兩年一屆 大獎:金鹿獎
多維爾美國電影節 法國 8月-9月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 8月下旬-9月上旬 1977年 每年一屆 大獎:美洲大獎
電影節名稱 舉辦地 舉辦時間 創辦時間 備注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 9月 1953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殼獎
馬爾摩電影節 瑞典 9月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 9月上中旬 1932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獅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 9月上中旬 1976年 每年一屆
波士頓電影節 美國 9月中下旬
國際自然電影節 瑞士 9月下旬
科隆電影節 德國 9月下旬
波亞里奧喜劇電影節 義大利 9月下旬
荷蘭影展 荷蘭(尤特夏) 9月下旬-10月上旬
釜山電影節 韓國 9月下旬-10月上旬
東京國際電影節 日本 9月下旬-10月上旬 1985年 1991年前為兩年一屆現為每年一屆
東京國際科幻電影節 日本 9月下旬-10月上旬
柯克電影節 愛爾蘭 10月上旬
根特國際電影節 比利時 10月上中旬
米蘭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 10月
希臘電影節 10月 10月
伯明翰電影電視節 英國 10月
布里斯托動畫電影節 英國 10月
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 加拿大 10月
雷克雅未克電影節 冰島 10月
紐約電影節 美國 10月上旬 1963年 每年一屆 非競賽類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波蘭 10月上旬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 10月中旬 1982年 每年一屆
山形紀錄片電影節 日本 10月上中旬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美國 10月中旬
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奧地利 10月上下旬
日內瓦電影節 瑞士 10月下旬
霍夫國際電影節 德國 10月下旬
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巴西 10月下旬
尼翁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瑞士 10月下旬
洛杉磯國際電影節 美國 10月下旬 1969年 每年一屆
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突尼西亞 10月下旬-11月上旬 1966年 兩年一屆評選非洲及阿拉伯國家影片,塔尼特獎
曼海姆國際電影節 德國 11月
佛羅倫薩紀錄片電影節 義大利 11月
萊比錫紀錄短片電影節 德國 11月
倫敦電影節 英國 11月 1957年 每年一屆,各電影節獲獎電影參評非競賽性
聖胡安電影節 波多黎各 11月
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電視節 巴西 11月 1984年 每年一屆,大獎:金鳥獎
北歐電影節 德國(盧貝克) 11月
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瑞典 11月 1990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牛獎
班夫山嶽電影節 加拿大 11月
國際體育電影節 匈牙利 11月
巴塞羅那電影節 西班牙 11月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美國 11月上中旬 1981年 每年一屆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法國 11月下旬-12月上旬 1979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氣球獎
里爾國際短片及紀錄片電影節 法國 12月
台北電影節 中國台北 12月 1998年 每年一屆
開羅電影節 埃及 12月 1976年 每年一屆 大獎:金字塔大獎
哈瓦那國際電影節 古巴 12月
亞太電影節 成員國內輪流 12月下旬-1月上旬 1954年 每年一屆
-----------------------------------------------------------
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目前共有11個,它們是: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
為「金熊獎」;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的5月10日至21日舉行,最高獎名稱
為「金棕櫚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於每年的7月16日至29日舉行,最高獎
名稱為「聖.喬治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
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9年,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
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
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
「金爵獎」。
D. 上海國際電影節含金量如何
上海國際電影節含金量大。根據相關答沖咐信息查詢顯示,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判斗一,可謂是中國最有國際范的電影節了,每清純年都能吸引到許多優秀的國際電影人參賽,最高獎項是「金爵獎」。
E. 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國際電影製作人協會聯合會承認的具有比賽性質的電影節,在中國及國際上都有很高的重要性。
F.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兩部中國影片入圍金爵
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2013年6月將迎來20歲生日。電影節組委會執行副主席任仲倫說,組委會共收到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的1655部影片報名,再次刷新紀錄,最終有12部影片入圍金爵獎評選單元。其中包括兩部中國影片,分別是胡雪樺執導的《神奇》和林超賢執導的《激戰》。
組委會宣布,英國導演湯姆·霍伯將出任本屆上海國際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評委會主席,米歇爾·西蒙,德國導演、作家克里斯·克勞斯,伊朗導演克斯羅·馬素米,捷克導演伊利·曼佐,中國導演寧浩和演員余男組成金爵獎國際評委陣容。
亞洲新人獎於2004年設立,是競賽單元的常設獎項,旨在向世界推薦亞洲電影產業新生力量。共有10部影片入圍該獎項,其中三部為中國影片:《指尖太陽》《無腳鳥》《初戀未滿》,陸川擔任該獎項評委會主席。
「向大師致敬」格外精彩
組委會當天還宣布,奧利弗·斯通,以及《大鬧天宮3D真人版》《非常幸運》《不二神探》《王牌》《宮鎖沉香》《小時代》等30多個劇組的主創。
展映單元歷來是普通觀眾最為關注的環節。任仲倫介紹,「向大師致敬」單元會格外精彩,電影節期間將舉辦希區柯克9大默片修復版亞洲首映、小津安二郎作品展、張國榮電影回顧展、奧利弗·斯通影展、湯曉丹影展以及評委作品展等活動。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在當晚舉行的開幕式上,香港導演徐克獲頒「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他表示,上海是中國電影搖籃,能獲得這一殊榮令人感到榮耀。
G.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當時,有1100名中外賓客參加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人士競相聚首的盛會。
H.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唯一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
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2013年6月15日至23日舉行。5月20日,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了金爵獎、亞洲新人獎評委陣容及入圍影片名單。除《悲慘世界》導演湯姆·霍珀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外,中國導演寧浩、演員余男也出現在金爵獎評委名單上,導演陸川將擔任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主席。
上海國際電影節依託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和電影產業全球化的趨勢,圍繞評獎、市場、論壇、展映四大主體活動,構建國際平台,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以及中外電影業界交流合作。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電影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每年6月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全球電影人的盛會,其廣泛的業界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為世界多元電影文化的呈現及電影產業的發展產生的效應也得到業內外一致贊譽。
I. 7月影片提前看,有你喜歡的嗎
漫威新片《蜘蛛俠:英雄歸來》和諾蘭執導的新片《敦刻爾克大撤退》國內將推遲到8月後上映,兩部電影北美分別在7月7號和7月21號上映。
雖然期待的大片推遲了有點不爽吧,但轉念一想,其實可以換一種心態來看待這件事:5、6月份的進口片讓我們看遍了科幻、動作以及各種好萊塢套路故事,這個7月,我們終於可以換換口味了,好飯不怕晚,死忠粉該等還是會等的。
至少,7月份上映的影片在類型上還是比較豐富的,而且也有一部我本人非常期待的好萊塢大片《神偷奶爸3》,下面就綜合給大家介紹幾部7月份可看度較高的電影吧。
7月電影推薦
愛生活 愛電影
《明月幾時有》
2017年7月1日中國上映 - 2D
導 演: 許鞍華
類 型:劇情 / 抗戰
主 演:周迅 / 彭於晏 / 霍建華
劇情:影片講述了以香港傳奇女性「方姑」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代風雲變幻的香港展開生死救援的故事。片中,歷史上著名的「東江縱隊生死大營救」事件是重要的敘事線索——彼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難,將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數百文化名人及愛國民主人士成功營救出戰火紛飛的香港。
著名導演許鞍華的最新力作《明月幾時有》曝光了一組「通緝令」海報,周迅飾演的抗日女俠方蘭,彭於晏飾演的東江英雄劉黑仔,霍建華飾演的紳士特工李錦榮,逐一出現在三張觸目驚心的「通緝令」上。許鞍華《明月幾時有》開幕2017上海電影節,同時入圍主競賽單元「金爵獎」,這也意味著主演周迅正式參與金爵獎最佳女主角角逐,彭於晏和霍建華正式參與金爵獎最佳男主角角逐
J. 冰之下(黃渤,小沈陽主演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冰之下》是方金影視文化傳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瀚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無錫愛江山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愛情懸疑犯罪電影,由蔡尚君執導,黃渤、宋佳、小沈陽、劉樺等主演[1]。該片於陵陪2017年6月8日在第20屆上海國際巧啟電影節首映。
影片圍繞幾個中俄邊境的淘金者展開,講述了他們經歷人生迷失與自我救贖的故事[2]。尺寬蠢
中文名
冰之下
外文名
The Conformist
出品時間
2017年
出品公司
方金影視文化傳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中國、俄羅斯
拍攝日期
2015年10月-2016年1月5日
導演
蔡尚君
編劇
顧小白、顧崢、蔡尚君
製片人
李興、蔡尚君
類型
愛情、懸疑、犯罪
主演
黃渤,宋佳,小沈陽,劉樺,尤勇
片長
125分鍾
上映時間
2017年6月8日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俄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6999112
主要獎項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