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薦幾部農村片電視劇
農村類型的電視劇有很多,比如《啊父老鄉親》、《二龍湖愛情故事》、《鄉村愛情10》、《紅高粱》、《老農民》、《初心》、《民兵葛二蛋》、《傻春》、《我的父親母親》等。
一、《啊父老鄉親》
《老農民》是由山東影視集團製作的農村題材電視劇,並由張新建、高滿堂聯合執導,陳寶國、馮遠征、牛莉、蔣欣等人主演。
該劇講述了由北方農村的一場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關注中國當代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精神世界6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
2. 農村劇的優秀影片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和農民的生活、精神面貌有哪些變化,農村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是最好的「紀錄片」。在今天盛行的大片和一些無病呻吟的電視劇面前,農村題材的影視劇依然生命力旺盛。農村劇的鮮明特色是:根植於生動、鮮活的生活;能真實反映農村的各種新變化、新面貌;有一批善於汲取農村養分、並願意為農民服務的創作隊伍。
在長春電影節上,10部「改革開放30周年群眾最喜愛的農村題材電影」評選結果揭曉,《男婦女主任》、《美麗的大腳》、《秋菊打官司》、《留守孩子》、《咱們的牛百歲》、《人生》、《兩個人的嘉賓》、《一個都不能少》、《喜盈門》、《月亮灣的笑聲》獲此殊榮。
上世紀80年代曾創作出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轆轤、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的韓志君、韓志晨兄弟,目前正在打造新「農村三部曲」《八月高粱紅》、《九月穀子黃》、《十月大豆香》。8月18日,首部《八月高粱紅》在吉林蛟河開機。8月30日,國內第一部反映農村留守婦女的電視劇《女人的村莊》在遼寧遼陽完成拍攝。該劇由《鄉村愛情》系列的編劇張繼擔任編劇。
從《咱們的牛百歲》在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領導、幫助「懶漢組」不斷進步,到「男婦女主任」自編自演文娛節目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再到如今農民「劉老根」辦起了鄉村游,農村留守婦女開始艱辛創業,農村劇的題材和內容越來越豐富和完善。
30年來不斷涌現的農村劇,實際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發展變化的一部「編年史」,也是當代農民30年來心靈史的寫照。 《喜盈門》:新中國影片觀眾人數新紀錄
在10部「改革開放30周年群眾最喜愛的農村題材電影」中,有兩部是山東籍導演趙煥章執導的,那就是《喜盈門》和《咱們的牛百歲》。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話語中心是農村的經濟改革,家庭內部的爭端成為社會焦點。適時而出的家庭倫理道德片《喜盈門》以北方農村一個家庭婆媳之間的爭端為主要內容,關注了傳統倫理道德特別是尊老愛幼、贍養老人在經濟改革年代的農村的失落問題。《當代中國叢書·當代中國電影卷》記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喜盈門》發行各種規格拷貝達4000多個,觀眾達1.7億人次,創造了新中國影片觀眾人數最多的紀錄。」導演趙煥章說,《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都是上影廠拍的,先在上海放,觀眾的笑聲是三四十次,到了濟南放,觀眾的笑聲是七八十次。到煙台放,觀眾的笑聲則達到一百多次,到了縣城,笑聲是一百二三十次,而到了農村,笑聲是一百七八十次。「我認真地數過。我就感慨,這樣的電影,越靠近農村,越靠近農民,越靠近家鄉,掌聲就越多。」 《人生》:20多年後看也不過時
1984年拍攝的電影《人生》,改編自作家路遙的同名小說,真實地記錄了20世紀80年代特定的中國國情,鏡頭在陝北特有的黃土地、曲折的山路以及貧瘠的山村中開始了「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和人生的選擇,觸動了時代所積蓄的許多困惑。《人生》的主演周里京和吳玉芳,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偶像。作為一部農村題材電影,《人生》的影響和意義早已超出了這一題材。據說當時全國大約2億人看過此片,票房當然非常高,當時有人評論說:「看不懂《人生》,你不知道自己的不幸;看懂了《人生》,你知道自己是不幸的。」更有人說:「認識人生的選擇,男人必須看《人生》。」可見其影響力是如何感染著觀眾,又如何震撼著人的思想和價值取向。《人生》中有一句台詞「聯合國我都想去」,深刻地體現了電影表現的城鄉差別。20多年後,中國城鄉差別雖有很大變化,但《人生》表現的主題依然不過時。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電影的輝煌時期,《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人生》等都是在那一時期走紅的。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電影市場進入低谷,直到1998年前後進入最低谷。這一時期,基本上沒有可以讓觀眾印象深刻的純農村題材影片。農村題材電視劇此時應運而生,其中最為出名的是韓氏兄弟的「農村三部曲」。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志君、韓志晨兄弟以他們的「農村三部曲」《籬笆·女人和狗》(1989)、《轆轤·女人和井》(1991)、《古船·女人和網》(1993),在熒屏上颳起了一股強勁的東北風。棗花、茂源老漢、銅鎖、小庚等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田野長大的韓志君有著強烈的鄉村情結,遼闊的東北鄉野,是韓志君藝術創作的根基,是他靈感與激情不竭的源泉。從他的作品中,觀眾與讀者能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
感受到清純的田園詩情。仲呈祥等著名評論家曾撰文指出:「《籬笆·女人和狗》等『農村三部曲』,寫的實際是當代農民的心史。」這點破了韓志君的創作初衷。
《趟過男人河的女人》:萬人空巷看李琳
幾乎與韓氏兄弟「農村三部曲」同時,農村題材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橫空出世,這也是著名演員李琳的成名作,李琳憑借劇中的山杏一角,樹立了自己早期的「苦情形象」。1992年,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曾創下了電視收視的最高紀錄. 農村劇沉寂10年後爆發
韓氏兄弟「農村三部曲」最後一部《古船·女人和網》在1993年播出,廣有影響的《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在1992年首播。1993年之後近10年的時間里,農村題材的影視劇說不上是空白,但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很少,直到2002年年初《劉老根》播出後,這一局面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觀。2002年至今的幾年,農村題材電視劇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當家的女人》、《希望的田野》、《聖水湖畔》等都影響不錯,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趙本山農村題材影視作品的崛起。在中國電影最低谷的1998年,趙本山主演了農村題材電影《男婦女主任》,之前的1993年,他主演了農村題材電視劇《一村之長》。趙本山的電視劇真正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02年的《劉老根》之後,《劉老根》系列、《馬大帥》系列、《鄉村愛情》系列,代表著近幾年農村題材電視劇的較高水平。
3. 電影小鍋蓋當官在哪裡取的景
電影《小鍋蓋當官》是在石板岩鎮草廟村取的景而拍攝的。
《小鍋蓋當官》是講述小鍋蓋發家致富之後,娶了大學生媳婦二雲,在城裡買了房,本已計劃在城市裡定居,但是回村幫助老村主任競選,卻意外的被選為村主任之後帶領村民致富,給村裡做奉獻的先進事跡。
角色介紹
1、小鍋蓋;小鍋蓋何許人也?個頭不高,胖乎乎的臉蛋,透著憨厚,樂於助人,卻又屢遭人誤解,這就是小鍋蓋留給人們的印象。人們都叫他「小鍋蓋」。
2、老羅頭;雷恪生被尊稱為「雷爺」,是話劇界響當當的老戲骨。此次加盟影片《小鍋蓋當官》,飾演小鍋蓋的岳父老羅頭。
3、二雲;李若斯曾經在《火線追凶》中飾演於勝男的李若斯,此次在本劇總飾演小鍋蓋的媳婦二雲。
4. 最經典的農村題材電影
農村題材電影有《甜蜜的事業》、《喜盈門》、《月亮灣的笑聲》、《飛來的女婿》、《咱們的牛百歲》。
1、《甜蜜的事業》
影片的風格充滿鄉土氣息,濃郁的鄉村風撲面。其次人物形象性格鮮明,雖然是群戲,但每個角色都有記憶點,能讓觀眾迅速牢記。
農村題材電影特徵
從不協調狀態下觸發的笑,在笑聲中傳達主流意識形態加上張揚的歌頌與溫情、樂觀、昂揚的喜劇風格以及大眾化的審美取向。
5. 哪些公益電影好看
1、逆境
《海洋天堂》作為一部現實題材電影,沒有簡單化地為人物提供一個體制化的出路,王心誠在體制內尋找幫助是完全沒有出路的,無論是保險、福利院、醫院,最後只能靠人人獻出一點愛來緩解矛盾,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靠體制缺位的人性爆發為大福提供終其一生的生命庇護是一件確定性很低的事情,人生的變數很大,表現為物質援助的愛心也一樣,在這部電影里,這份被粉飾的愛不僅無解,而且無路可逃,這才是這部電影最讓人心痛的地方。
6. 電影《忠愛無言》觀後感
如今電影市場,許多電影人以商業目的來製作電影,隨便找幾位大牌明星、當紅小鮮肉粗製濫造,拼湊成一部電影,這也導致許多觀眾錯誤認為:中國無好片。
電影只為放鬆一下心情,不想那麼燒腦,不想那麼糾結,所以就給《新木乃伊》、《神奇女俠》這類電影有了可乘之機,無論口碑如何,電影票房也絕不含糊。
電影《忠愛無言》在豆瓣網上的評分
?豆瓣評分:7.9分
@貓小森:老實說,這不是一部很精美的電影。就連電影海報,也是簡單的粗糙的可以。但是電影最重要的核心還是故事。這部電影的故事就是從真人真事改編。導演最聰明的地方就是直接拍的真實就可以了。
@有一句話影評:技法挺質朴,該抒情該敘事的段落都有了,狗狗拍的很好,用心了。
另一方面,許多觀眾被國產粗製濫造的電影傷害一次又一次,所以錯以為國產無好片!然而真正好的國產電影上映又有多少影院為它排片,多少人會為其買單?
?6月9日,國內上映了一部幾乎無任何宣傳的電影,就和片中主角那條不會說話的“狗”一樣,默默無聞!以至於許多觀眾都錯過了這部好片!
花費十年 把真實故事搬上熒幕
十年前,導演談宜之把山東聊城莘縣大王寨鄉老人玉學書和老人的狗“黑子”的短視頻紀錄片在網路上發布,得到眾多網友和媒體的關注。老人年輕時在冰冷的水中割蘆葦導致高位截癱,每天只能趴在板車上,以修理小家電為生,每天他的狗都會拉著老人的板車去集市趕集。一隻狗活了十二年拉了十一年車,一個老人大半輩子只能趴著生活,命運雖無常,笑容卻可以讓世界充滿堅強,灑滿陽光。
本片根據2007年轟動網路的真實故事“老人與狗”改編,原型曾感動數百萬人,被評為“最悲天憫人”的故事。導演經過十年的堅持努力,終於將此電影拍攝完成。
沒有大牌 甚至不知道導演是誰
“作為非商業電影,後續推廣工作仍然艱難,我們沒有明星大腕助陣,沒有數千萬的宣發費用,也無法復制“一跪成名”,我們只能尋找與我們同樣有信念的人!2016年9月談宜之導演在他的個人博客中這樣寫道。我們不禁想知道,談宜之究竟是誰?
祖籍安徽,導演,編劇,製片人,在北京從事影視創作工作十多年,曾參與或獨立運作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2007年,根據真實事件製作的紀實短片《老人與狗》被評為最悲天憫人的故事、年度最佳網路短片等。《冒牌董事長》、《瞧這一擔挑兒》、《愛情對對碰》等其他作品都反響平平。
這部電影,沒有小鮮肉,沒有超級大腕,高強、於月仙是兩位可能會被大眾認識的演員,沒有酷炫特效,沒有震撼的視聽效果,唯一有的,是全體創作者一顆對電影事業敬畏的誠意,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節。
關注公益 給狗狗鍾愛一次機會
小成本的動物公益電影在院線並不受重視,也拿不到好的排片,製片方也曾希望呼籲各大院線及影院經理人可以給“忠愛”一次機會,不要讓堅持公益的人們真正“無言”。
? 除此之外,《忠愛無言》這部電影的背後還關聯著一個公益計劃:製片方將從每張預售票中捐出一元錢,用於幫助電影原型“老玉”和更多的孤寡老人。
在6月1日的發布會上,導演談宜之表示如果影片票房超過5000萬,他將捐出全部導演費用於資助孤寡、殘疾老人,影片盈利部分將全部用於繼續創作公益電影。
目前,該電影正在影院熱映,一起走進影院,給國產電影一次機會,給狗狗一次鍾愛的機會。別讓《忠愛無言》這部優秀的國產好電影,成為下一個《百鳥朝鳳》。
日前,《忠愛無言》在國內上映,可上映首日,全國排片率僅為0.6%,場次基本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且多為白天場次。國內院線一如既往地把超過一半的排片率給了進口大片。
而另一方面,對應《忠愛無言》低排片率的是高上座率以及諸多的好評。對於排片這樣的市場行為,該片導演談宜之知道,不可能再復制一次《百鳥朝鳳》的“一跪成名”,或者在微博發長文請求各大院線排片,他只能等,等觀眾的聲援,等口碑發酵,然後倒逼院線增加場次。
據了解,從6月9日至6月14日,《忠愛無言》的排片率一直呈上升趨勢,截至目前,該片的排片率已由最初的0.6%上升至4.6%,全國場次達10491場。這樣一種“逆襲”在國產小成本電影中幾乎是開創性的。
2007年,談宜之在某網站上傳了名為《老人與狗》的系列視頻。視頻真實記錄了一位重度癱瘓的山東老人玉學書與一條名叫“黑子”的狗相依為命十幾年的故事。這個故事在當時引發了不少網友及媒體的關注,之後還逐漸發酵成了一場不小的公益行動——在許多網友的.愛心捐助下,老人玉學書最終實現了“此生能去一次北京”的願望。
“作為一名導演,職業敏感就是想把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談宜之當即就開始了影片的劇本創作,只是很多人不解,為何這樣一部並不大的製作要耗費十年之久。“雖然是好故事,但是沒有任何所謂的商業元素。一位老人和一條狗,又是農村戲,沒有看點。影視投資人第一注重的當然是經濟回報,沒有商業元素的電影就意味著沒有票房,賠本的生意誰會去做呢?”由此,談宜之不得不把這個項目一推再推。
直到2015年,談宜之的一位友人帶著一筆資金找到了他,說想拍個電影,而具體拍什麼由談宜之全權決定。當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拍一部迎合市場的商業片,或者拍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忠愛無言》。“作為不知名的導演,能獲得投資不容易,如果電影不能掙錢,基本上就是自毀前程了。”在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談宜之還是決定搏一把,用這筆資金拍攝《忠愛無言》。
據悉,影片劇本一開始叫《老人和狗》,後來談宜之想嘗試完全以狗的視角來看人類,又把劇本名改成了《二貨》,但一則因這個視角實際操作難度較大,二則《二貨》這個片名沒過審,最後他還是選擇中規中矩地講了一個名叫《忠愛無言》的故事。
影片中,演員高強飾演“老於”,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癱瘓老人玉學書。在《忠愛無言》中,“老於”一開始是一個周身充滿“負能量”的人,這和十年前玉學書在紀錄片《老人與狗》中樹立起來的“樂觀”、“上進”形象有些出入。
“紀錄片很短,所以只表現了老人的堅強和樂觀,其實老人的樂觀只是一時的,也有無奈的時候。我只想拍出一個真實的當代農村老人,不想把老人拍成神。在那樣的環境下,經歷了那樣的人生坎坷,心理上不可能完全健康陽光。”談宜之這樣解釋道。
影片上映後,觀眾一方面吐槽其製作太過“粗糙”,但同時也承認被故事本身的真實打動。“《忠犬八公的故事》和《一條狗的使命》都選擇了生活中最美的角度,而真實的環境,並不是處處都那麼美。《忠愛無言》更接近於中國的現實,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眼前。”談宜之稱自己不想通過影片傳達給觀眾什麼思想,只想把這個故事足夠真實地呈現出來,至於每個人從這部影片中體會到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
與巨制大片相比,電影《忠愛無言》的賣相談不上賣點,甚至可以說不夠驚艷。但是觀看的過程莫名戳到內心的觸動。多數導演會因為它沒有商業價值而放棄,這個導演為它堅持10年的籌拍,由此可見,也許裡面有某種強大的感召力促使他完成這部作品。看完電影以後,我也終於懂了!
即將於近日上映的電影《忠愛無言》是個真實的故事,根據現實改編,講述了一個老人和狗相依為命的故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部作品看似情節很簡單,卻涉及到人性、思想、道義等多個方面,透露出社會的許多憋屈和陋習,但是整部電影並沒有特別強調人性的邪惡,相反展示了溫情,可以說是一個敘事高手。觀看《忠愛無言》的時候,難免會拿它和《百鳥朝鳳》做比較,同樣是情感電影,後者強調技藝傳承,前者完美闡釋了人和狗之間的無聲的傾訴。
這篇影評真的道出了我的一些創作思想!
在人物刻畫上,電影特別採用了土裡土氣的鄉話來襯託人物現狀。比如,弟弟推哥哥擺攤,哥哥選了一個偏僻的地兒,弟弟問:這人少吧?哥哥說:這地方不“擋害”。“擋害”這個詞源自東北,表示礙事的意思。這樣的語言特色不僅能反映人物的階層,同時也暗示了地域對人的影響。然而電影里並不單靠人來演出這段感情戲,狗的表現也很突出。比如有的人不想哥哥在其門口擺攤,對他又是羞辱又是恐嚇,而布拉布多狗則用眼神和大叫聲還擊。狗不僅和男主角同吃同睡,他們還一起上街擺攤,一起返工回家。狗是一個遺棄狗,人也是一個遺棄邊緣的人,人和狗之間惺惺相惜。無論是狗的刻畫,還是人的刻畫,都蘊含量了無限的情感。
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片尾。一條狗的命對於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插曲。對於沒有人願意傾聽訴苦的老人來說,它意味著另一半的靈魂伴侶。在老人的記憶里,曾經有一個小芳的女孩愛過,影片沒有交待小芳消失的原因,從只言片語中能感覺到這種遺憾與思念。在“二貨”生命走到盡頭時,老人大膽的為它點播了一首《小芳》。看著收音機,看到點播歌曲的情節,我想起了小時候,80年代點播歌曲是一種很流行的表達方式,那個時候我還上學,那時候心潔白的像一張紙,現在心像一盤剁得稀碎的餃子餡。透過電影想起曾經一些最初最純粹的情愫,理論上,人在感情脆弱的時候應該最先救助家人,但實往上往往相反,我們把自己包裝的太緊了。我想狗是聽不懂主持人這段廣播的,但這並不妨礙老人為狗做的一切。在他的角度,低調沉默減少別人的注意力才是最佳生存哲學,但是“二貨”死的時候他硬是高調的要把它埋入祖墳。我知道,這是他反抗這個歧視的第一步。雖然這一步看起來並沒有走太遠,但終究是把他從卑微中喚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