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家覺得中國電影市場的單片票房極限是多少
1、以2017-2018年,電影票房單片的極限就是戰狼2。其一共是56億票房!
2、2017年,一共550億票房,戰狼2自己就有56億,佔了十分之一。觀影人數在1.6億以上,而中國一年的觀影人數也就是14億左右,也佔了十分之一。
3、如果中國電影市場繼續發展,如果將來票房達到1000億(2017年是559億),如果再出這么一個類似戰狼2的優秀的電影,那麼中國單片票房極限肯定會繼續上升的。
⑵ 影視投資,應該投,怎麼去做。
影視投資說白了就是電影版權投資,它是通過出讓影片的版權讓投資人參與進來,從而可以獲得該影片的相關收益分紅,投資人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一種方式。
那我們如何參與進來呢?
首先我們得選擇正規的影視公司;其次我們得選擇我們認為可以賺錢電影,最後就是通過影視公司購買份額以獲得利潤。
如何選擇正規的影視公司? 以未上映的《黃金甲》為例:
第一、首先我們下載手機APP:貓眼專業版,搜索電影《黃金甲》,找到他們的出品公司,發現有三家出品公司和六家聯合出品公司(出品公司他們是不能直接出售電影版權的,而是授權給影視公司來做)。
1,了解電影項目,選擇題材(查看廣電局備案,有為真,沒有為假)
2,影視公司資質(查看營業執照,拍攝許可證,沒有肯定為假)
3,向影視公司對公賬戶匯款,發起申購(對公賬戶和電影出品方必須一致,任何聯合出品方或合作方無權籌資)
4,影視公司審核投資人資質,通過後向投資者郵寄紙質合同(一式兩份,簽訂完將其中一份郵寄回影視公司)
5,等待電影上映(期間可以通過各渠道或者對接人了解電影進程)
6,電影上映,三個月後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結算完成後打入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打向合同中投資者預留銀行賬戶
7,電視台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為一次性買斷收益,一般為出讓合同簽訂15天內進行結算
8,在合同一年到期後,結算第二筆視頻網站播放總點擊量版權收益分紅。
9,投資完成。
⑶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⑷ 如何看待張藝謀電影總票房不敵《戰狼 2》和《你好,李煥英》
張導的電影總票房是51.94億,都不如一部《戰狼2》(票房56.95億)和《你好,李煥英》(票房54.14億),這就說明張藝謀不如吳京和賈玲嗎?我認為不是,若不結合當時環境,不考慮通貨膨脹,不分析對電影發展的推動,只是單純的類比票房,沒有用。
如果非要用票房來對比的話,張藝謀祭出一部《英.雄》就夠了。
當時《英.雄》的票房占年度總票房的四分之一,而《戰狼2》和《你好,李煥英》的票房最多佔全年總票房的十分之一或九分之一。
2017年全年總票房是559億,2021年為472億。
如果什麼都不考慮,按四分之一來算,《英.雄》放到現在,票房就破百億了,直接躋身全球十大最賣座的電影行列了。
而且《英.雄》出現後,華語電影開啟商業大片模式,電影能夠賺大錢了,可以說此後的商業片都跟張藝謀或多或少有關。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認為這些票房都能算到張藝謀的頭上。
反正那些所謂的百億先生不就是這樣湊票房的嗎?那張藝謀豈不是成了華語影史第一人,還有吳京什麼事。
⑸ 影視行業在未來是否有發展前景
中國影視逐漸獲得了國際認可
國產高品質古裝劇登陸全球知名網劇平台,不僅意味著中國影視逐漸獲得了國際認可,更彰顯了我國影視行業逐漸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隨著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國產影視劇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未來,國產影視劇要堅持精品化策略、「出海」闖市場,在做大做強行業的同時,將我國的優秀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影視行業快速發展,迎來自身發展的黃金期,越來越多反映時代新風貌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國產電視劇走出國門並取得了全球平台的認可。
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熱播到《失戀33天》《老有所依》等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繼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入選戛納電視節「全球最受歡迎電視劇」TOP50,再到此次《天盛長歌》被Netflix迅速預購,中國影視憑借實力得到全球觀眾的認可,也逐步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角色。
電視劇生產總量超過一半出口海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近年我國電視劇生產總量為每年400部至500部,出口總量維持在每年250部至350部,超過一半的電視劇出口海外。2016年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比2015年增長了三分之一;2017年中國生產電視劇數量13470集,國產電視劇出口額超過了8500萬美元。「出海」的國產劇體量在不斷增長。更多類型多元、製作精良、反映新時代精神的高質量影視作品成功「出海」,「走出去」步伐明顯提速。
全球影視市場近年來緣何颳起「中國風」?
答案離不開精品化策略,有品質才有市場。同時,經過海內外觀眾和市場的洗禮,中國影視行業不斷積累和沉澱,並將眼光放在了精品化策略上,這推動了中國優秀影視劇質量不斷提升,精品不斷涌現。不同類型的精品電視劇,向世界講述了不同年代的中國故事、傳遞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
在國際化潮流中,中國影視要更好擔當起新時代的文化形象大使,從一開始就必須具備「影視出海」的意識。她表示,影視劇商業化「走出去」的路子值得推廣。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影視企業開始重視海外市場,抱團出海,這也讓中國風颳得越來越勁道。
不可否認的是,歐美影視工業有著成熟的經驗、科學的模型、全新的技術、大數據分析系統以及全球化發行網路等。中國影視行業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候,應虛心學習,同時還要學為己用,作出最好的影視作品,在此基礎上使用頂尖的全球發行網路,把中國影視作品推廣發行出去。
作為傳遞中華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國影視行業首先應當對中華文化充分自信,講好自己的故事。如此,中國的影視作品才能夠真正地「走出去」「走得遠」,並最終實現讓優秀的文化和商業模式在中國生根發芽,最終將我國培養成為世界影視產業的發動機。
⑹ 電影投資怎麼樣
電影投資這么火爆,是不是騙人的?我想很多人都是帶著這種疑問來的,雖然看電影這個活動已經走向普通人很多年了,但是投電影還是最近才聽說的,特別是普通人投電影就更加新穎了。因為不了解是,所以不敢參與。
所以大佬對電影產業以及項目的預估一片良好,想要參與到電影項目的朋友,不被傳統束縛的人,把握機會,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⑺ 毒戰2票房
217億票房。毒戰是2013年上映的,2013年全國總票房217億,不算很高,要知道侍伏2017年總票房是559億。2013年氏粗的總票房包括美國好萊塢電影,再去除鋼鐵俠3(7億人殲談鎮民幣)這樣的好萊塢大片,中國自身票房沒有多少。
⑻ 為了說2017年電影市場呈現了回暖的態勢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電影市場開始回暖。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
⑼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多少億元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⑽ 智力搶答:中國電影比好萊塢強在哪
如果說中國電影有什麼強過好萊塢的地方,那肯定是線上宣發。高曉松和張昭曾隔空達成這樣一個罕見的共識。
最近的一期《矮大緊指北》里,高曉松抱怨:美國的主流模式還是電影院排隊購票,線上購票不僅不便宜,還要單加錢。
而《長城》上映前,樂視影業(現更名樂創文娛)CEO張昭吐槽:在中國線上宣發已經成為主流時,美國的電影宣發依舊停留在投放路牌的「上古時代」。
伴隨著近9成的線上售票佔比,中國的在線票務平台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也從單一的「訂票平台」發展成為依託大數據的泛娛樂營銷平台。這也給中國電影的宣發、衍生甚至是製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過於傳統的電影宣發模式,搭配越來越同質化的內容生產,讓好萊塢陷入了泥潭,時時可能爆發危機。而中國2017年全年票房559億,距離北美市場越來越接近。單片擠入全球票房排行榜TOP100,單月票房破100億,單季票房破200億,持續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