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今電影市場的概況
當今電影市場概況
核心提示:從去年開始,幾乎所有的中國電影人都開始把「我們這么好的市場」掛在了嘴上。當然,2010年中國電影的成績的確不差,100億的票房也的確是歷史新高。但是,逐漸走高的市場背後卻凸顯出一個很讓人悲哀的事實:如果說當年的中國電影人有著優秀的作品,卻囿於市場無法得到觀眾的響應,那麼現在在市場已經成熟的情況下,中國電影不論從製作還是發行都陷入了創意不足的境地。
並非危言聳聽。因為從今年3月開始中國電影市場所展露的各種跡象來看,大家都已經喪失了創新的激情,進而引發了各種怪現狀:在創作方面,大家扎堆去搞同樣的題材,就算不扎堆去搞古典名著,也不約而同地扎堆來拍續集,甚至在發行電影方面,我們的發行商也開始懶得動腦子:大片來了就躲一下,沒有大片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地上映,而對於這種「一窩蜂」現象,有分析家認為,這對整個中國電影市場而言,絕對應該屬於「狼來了」的警示信號。
怪現狀:同樣題材大撞車
3月22日的香港電影節上,由王寶強、葉璇等人主演的《蔡李佛拳2010》宣布在5月10日上映。僅僅過了兩天,由洪金寶和其子洪天照一同出演的《蔡李佛拳》則宣布了他們4月2日的檔期。雖然故事不同,主演也不同,但你絕對可以看出,這兩部電影其實屬於同類題材,都是在講述關於蔡李佛拳的故事。兩個月內上映兩部《蔡李佛》,其實不過是今年華語電影界題材撞車的一個縮影。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今年立項及拍攝的電影名單,從4月份開始,觀眾們即將會看到五個關雲長,四個孫悟空,三個穆桂英,三個白娘子,然後還要准備三桌鴻門宴。以至於有人評論說,「導演再這么撞車的話,觀眾們只能去撞牆了。」這其中,五個關雲長最早跟大家見面的是4月份即將上映的甄子丹與姜文合作的《關雲長》;而田壯壯執導的《關公》、楊子擔任製片人的《武聖雲長》、陳木勝執導的《武神傳》以及高希希執導的《三國•關雲長》雖然都沒有拍完,但都開始了大肆宣傳;四個孫悟空同樣也都在爭奪時間,甄子丹主演的《大鬧天宮》、周星馳的《大話西遊2》、張紀中的《美猴王》和另一部《孫悟空》都在籌備中,但誰能最先上映,現在還都沒譜兒;至於「許仙與白娘子」的傳說,除了由李連傑和黃聖依主演的《白蛇傳說》,還有博納影業的《新白蛇傳》和另一部相關題材動畫片;而三桌鴻門宴爭奪得更離譜:陸川的《鴻門宴》甚至被逼著改成了《王的盛宴》,因為在他之前,李仁港已經在廣電總局那裡報備了《鴻門宴》這個名字,而與他們倆爭奪的,還有一部同樣性質的《劉邦和項羽》。而在這些傳統名著題材改編的電影之外,周星馳和李連傑鬥起了《太極》;吳宇森的《飛虎》則遭遇了安曉芬的《飛虎月亮花》。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撞車的題材里,幾乎囊括了目前華語電影市場中的主流導演和演員。姜文、甄子丹、李連傑、陸川、周星馳、吳宇森……也就是說,這並不是一些小的製片方出於「撈一把就走」的心態進行的惡意干擾,而是華語電影界在創作題材方面,真的已經到了這種「肉搏」的地步了。
平心而論,在這些撞車題材之中,「手慢」的項目卻很有可能是這一題材類型的最初創意來源。最簡單的例子:2007年時,王家衛告訴大家,他接下來的電影會拍一個關於葉問的故事。但是,兩年下來名字中含有《葉問》的電影已經出現了五六部,甚至甄子丹都憑借這個題材成了年度票房冠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依然還在「拍攝中」。與之情形相似的還有陸川、周星馳和吳宇森。陸川此前的《南京!南京!》就是因為拍攝期拖得太長,導致被《拉貝日記》搶了風頭;而周星馳兩年前宣布要拍《太極》,結果到如今也沒籌備完成,反倒被李連傑和陳國富搶先一步,宣稱在今年年底前會把一部同名電影拍攝完成。
成因分析:編劇原創能力,是荒蕪還是根本不存在?
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撞車」的題材,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除了周星馳的《太極》屬於武俠片之外,其他提到的關羽、孫悟空、白娘子、穆桂英,無一例外地在中國傳統文學名著中有所體現。關羽和孫悟空作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早已被我們熟知,關於白娘子和穆桂英的故事,也早在宋元話本中就已經出現。
為什麼導演們如此青睞傳統文學名著?導演們給出了自己的說法。甄子丹版《關雲長》的導演麥兆輝和庄文強就曾經表示,選擇這樣的題材起碼有以下幾個好處:第一,相對安全。對於進軍內地的香港導演而言,古裝歷史題材遠比警匪片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更容易通過審查。第二,群眾基礎雄厚。因為大家就算對這些人物不是特別了解,起碼也都知道這些角色的名字和部分事跡,在電影上映前更容易造成宣傳方面的優勢;第三,在中國國力日強的大背景下,整個社會都在呼籲重視中華傳統文化,而電影作為一個載體,能夠向全世界宣揚中國的文化精神,拍攝諸如關羽、孫悟空之類已經被全世界華人所認同的文化符號,更容易賺到錢,也更容易拉到投資。
不過,這樣的一窩蜂撲上來拍古典名著,也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陷。根據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葛穎的說法,這種題材撞車的最大缺陷在於,很多劇本都是在熱錢湧入的情況下,以「短平快」的策略進行項目製作顯然有著很大的局限,因為這樣做起來,「只要某部作品火了,沒人會去研究它為什麼火,大家只是簡單認為這是題材好,然後就有一群人圍上去,照著這個題材如法炮製。古裝片比較保險,也不用受意識形態上的限制。但翻開歷史書,耳熟能詳的故事來來回回也就那麼幾個,自然避免不了撞車。這樣下去只有等到市場惡化的那天,大家才能覺悟。」葛穎說。而影評人郎諾林則認為,大家搶著啃這塊骨頭,除了證明華語電影人視野狹窄,更說明編劇的原創能力已經陷入荒蕪。
針對編劇原創能力的「荒蕪說」,影評人黃辰星的看法略顯不同。在他看來,到目前為止,國內的電影編劇根本就不是原創能力下降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形成「原創」:「中國有多少真正的、通過原創劇本形成的經典電影?尤其是近三十年。盤點這些年來的經典中國電影,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導演們『偶然』間發現了一個小說,然後拿去改編成了劇本。張藝謀的《紅高粱》是莫言的小說,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李碧華的小說,馮小剛早些年的代表作,都是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是王朔的小說,就連去年創造最高票房的《讓子彈飛》也是馬識途的小說。所以,如果單論中國內地電影,我們必須承認,編劇的原創能力從來就沒有達到過可以支撐起票房的地步——— 必須有一個優秀的小說為藍本。
怪現狀:續集成風
續集當然不見得是壞事。但中國電影在2011年除了雷同的題材之外同時還出現諸多續集,一方面是同類題材的重復,另一方面又是同類題材的延續,很顯然,這也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是的,就像你不會願意一年去看五次關雲長,你同樣也不會樂意每年都看一集《畫皮》,《將愛》或者《武林外傳》。畢竟這是電影院,這不是電視機,我們還沒有奢侈到想在電影院里看電視劇——— 每次進去起碼要80塊錢呢。
對於電影市場而言,拍續集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今年好萊塢就有27部續集上映,打破了2003年的24部續集的紀錄,幾乎每兩周就有一部續集出現。但是,相比於好萊塢大片著力打造的「系列電影」,中國這些掛著「2」字頭的電影,最缺乏的不僅是原創能力,而是一個系統的包裝意識。最簡單的例子,美國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如今已經拍到了第七部,但從第一部開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會是個系列電影。該片的投資方和發行方也會根據其中不同的電影制訂不同的宣傳策略。而在中國,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續集電影都是被動而拍,不管是取得近4億票房的《非誠勿擾2》還是口碑和票房雙贏的《葉問2》,在第一部上映之前,導演給大家的回答都是「看第一部的票房如何,如果票房好的話,才會考慮拍續集。」
這種被動的典型,從2月底在香港宣布開拍的《竊聽風雲2》就可見一斑。在《竊聽風雲》的結尾,古天樂、吳彥祖兩人的角色其實都已經死掉,劉青雲也鋃鐺入獄。而由於該片之前的反響不錯,監制爾冬升總結的原因是這三個人的組合能夠帶來好票房,所以在籌備新片的時候,最大的想法就是沿用這三個角色,但不論角色姓名還是身份都跟《竊聽風雲》沒有任何關系,因為第一集根本就沒有給他們留下任何「繼續」的空間。而這一「續集」,其實完全就是在利用舊片的口碑,屬於一種過度開發的類型。
與之相似的還有《畫皮2》。2009年陳嘉上的《畫皮》在結尾處同樣沒有留出多少餘地:雖然主要正面角色並沒有多大損傷,但最大的賣點、周迅扮演的狐妖已經散盡功力,幾乎等於已經死掉了,所以如果再保留原班人馬來拍攝關於「畫皮」的故事,也已經幾乎不太可能。
事實上,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與中國編劇缺乏系列眼光也有很大關系,以目前世界上賺錢最多的系列電影《007》系列為例,幾乎每一集的007故事,主角都會遭遇到新問題,而只要007本人不死,換掉其他任何主角這部電影都可以繼續下去。而中國的續集電影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投資方對於單個主角的影響力估計不足,更希望保留第一集成功時正反角色的「原班人馬」,而一旦在第一集里主角有所損傷,人們對這種「偽續集」的期待指數必然下降。
成因分析:想賺錢,又怕有風險
關於華語電影導演扎堆拍續集的問題,《竊聽風雲》的兩位編劇兼導演麥兆輝、庄文強就表示,其實他們一開始寫《竊聽風雲》的時候,曾經想過這個故事拍成一個系列電影,但由於對該片反映的經濟犯罪題材前景並不明朗,所以根據投資方的意見,依然是著力打造好第一個故事。而在該片內地票房超過8000萬之後,投資方才表態願意拍攝續集,而這個時候原故事已經沒有多少可發掘的空間,所以只能另起爐灶。
對於這種「短視」現象,《畫皮2》導演烏爾善表示很正常,在他看來,這恰恰是中國電影市場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因為第一集已經被證明了適合這片市場,有了相應的觀影人群,「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現在諸多熱錢湧入的華語電影,基本上拍攝的都是一些新故事,而拍攝續集的,大都是已經在市場中有過成功經驗的投資商。這也就是說,投資方也開始轉向謹慎,知道這種類型片、系列片可以賺到錢,才繼續去投資。」成功的電影續集,往往不是第一集的導演拍的,這是成熟的電影工業的慣例。像《異形》系列的四集就有四個導演,體現的是成熟製片人制度保持著一個電影的系列存在。」
當然,內地電影人也不是沒有主動打造系列電影的想法。比如目前最大的電影企業中影集團,其負責人韓三平就在各路電影中尋找適合拍成系列片的題材。但是他的這種選擇模式存在著不小的爭議。比如他很看好《硬漢》這部電影,雖然第一集本身只取得了1000萬的成績,不論票房還是口碑都反響平平,但他就是覺得這種城市英雄題材適合拍成系列電影,所以該片的導演丁晟幾乎是被他趕鴨子上架一樣地建議繼續拍下去。而丁晟自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承認,「說到續集,其實我自己都沒准備好。」
而且,幾乎所有被采訪者都承認,如果要打造好一部成功的電影續集,最重要的是續集本身的風格要確立,要給觀眾保持新鮮感。「脫離第一集的存在也能成為一部完整的電影 , 才 算 是 一 部 合 格 的 續集。」而從現在的狀況看,由於投資方在目光上的欠缺,拍攝續集時往往要求跟第一部有一定聯系,因此短時間內我們能看到的只會是一種低質量的重復,而這種重復對於之前那些經典商業片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是投資方所要考慮的內容。
怪現狀:「影院一日游」
如果說題材重復和續集泛濫只是會導致觀眾的觀影熱情下跌,那麼為數眾多的中小成本電影的「影院一日游」對於中國電影從百億票房向更高目標邁進的傷害更大。因為不想去看關雲長,我們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但如果影院里充斥的都是「聽都沒聽說過」的電影,作為觀眾而言,甚至連影院都不想進去。
最簡單的例子,3月份有20多部電影公映,其中有不少就是這種「影院一日游」產品。某日記者打算去看一部電影,但到了影院之後卻發現,想看的電影已經下線了,好容易從密集的排片表中選擇了另一部,但進到影廳才發現,該場電影只有可憐的4個人在看。這種現象並非個例。2010年我國故事片產量達到526部,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只有260部左右。而票房過億的電影不過20部左右,此外的絕大部分電影,這些有幸進入影院的影片,不少都曾遇到過上映一兩天便被撤下的尷尬命運。3月份,就有《倖存日》、《雲下的日子》、《百合》等多部電影遭遇到了這一情況。而這些小片影院一日游的結果,使整個中國的電影票房都因此被拉低。根據記者就國內各主流院線通報的票房數字粗略統計,2011年第11周(3月7日-13日)全國總票房只有1.18億。而在此前的一周(3月1日-7日),全國票房也不過1.2億。第7周由於有情人節,票房大約為2.9億,第8周只是略有下降,而到了第9周開始,就暴跌到了1.45億。而這個數字,直到3月份的第三周,隨著好萊塢大片《洛杉磯之戰》的引進才終於有所改觀。
小片扎堆上映的現象其實並非偶然。事實上,所謂的「淡季理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盛行,而幾部小成本電影在淡季的成功發型,也使得為數眾多的片方開始「盲目」地重視起這一理論。但是,諸如《喜羊羊》系列獨闖寒假檔《越光寶盒》在3月份票房過億這樣的例子不過是個案,前者是抓住了學生們放假的空隙,而後者則有很大程度是巧妙利用了去年《阿凡達》上映之後的空檔期。因此,一窩蜂地「照搬」所謂的先進經驗而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眾多小片發行方目前面臨的最大窘境。
對於這一點,江蘇幸福藍海影視公司負責人章傑的認識就很清楚。他表示,小片扎堆,大家都不賺錢的現象其實完全是發行方懶於「動腦筋」所導致「目前的中國電影發行市場可以說很簡單,也可以說很復雜。之所以說簡單,就是它總有一兩條原則在那裡,比如大片來了要躲一下,淡季宣傳要增強。而復雜的是,幾乎每部電影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甚至大片都不用躲。假如在情人節檔期,一部戰爭大片占據了主要的影廳,如果我手上有部愛情片,我就不會去躲它,因為這個節日,情侶們選擇愛情片的可能性很大。今年我們發行的《甲天下》就選擇了4月份,因為當時市場上並沒有同類的電影。」
成因分析:投資人的「無所謂」,發行人的任務
「影院一日游」對於整個電影市場的損害從之前的數據已經可以清楚地顯示出來,而對於這一現象,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軍認為並不能完全歸咎於發行方的簡單思維,而應該歸結為國內有實力的發行公司太少,很多中小成本影片缺乏發行渠道,根本就沒有打通院線的門路。劉軍介紹說,目前國內最主要的兩家發行公司是中影集團和華影公司,分別承擔每年發行40部國產片的任務。對於這兩大公司來說,發行國產小成本影片更多隻是為了完成任務湊數而已。「只要電影在影院放映一天,也算是發行了。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就是在影院走了一圈兒。」至於華誼兄弟、保利博納等民營公司,盡管也已有些發行實力,但因人力有限,主要只發行自己投資的影片。「在國內電影產業鏈中,發行公司最為弱勢,製片、院線都很強勢,影院想怎麼放就怎麼放,發行公司缺少話語權。」劉軍感嘆,這就註定了小成本影片沒有出頭之日。
而另外一部分小成本電影的「影院一日游」則完全是因為電影的投資方根本不在乎。比如王小帥《左右》的製片人黃斌就告訴記者,有些人投資電影壓根就是為了滿足興趣愛好,就像《觀音山》的製片人方勵。作為電影發燒友的方勵此前拍過6部影片,直到《觀音山》才第一次盈利,而他追求的,只是個人的一種心理滿足而已。還有一種類型的小片同樣也是投資人「不在乎」,就是每年各大電影廠出品的一些電影。「其中很大一部分影片是地方、企業的宣傳片,上映了一天就撤了,其實並沒虧本,因為前期找到企業融資就可能已收回了成本。」
作為整個電影市場的終端,眾多小片扎堆上映「影院一日游」對於院線方面其實也有很大損害。但院線方面對此也有相當的無奈,本地中影南方新干線負責人邱晴就感慨說:「現在加盟院線的影院都是有著自己的商業考量,哪家影院是不想賺錢的?所以從影院本身的想法出發,我們最願意的就是放映那些賺錢的電影。但現在進入院線的這些小成本電影,宣傳上又不做到位,觀眾不愛看的時候我們自然不會堅持放映,而在沒有得到觀眾檢驗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排斥任何電影加入影院的排片。但院線本身有著自己對觀眾喜歡程度的判斷標准,所以,影院一日游雖然是院線所為,但也不是我們的本意。」
中國電影市場概況分析http://ins.chinafilm.com/200710/1643600.html(鏈接)
6.3.1產業政策
(1)文化產業政策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已經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2005年以來,隨著《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台,中國政府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傾向越來越明顯。《意見》指出:政府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政府將進行文化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政府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創新對外文化交流體制;政府積極推進文化產業市場化;政府在一定時期內將對文化產業給予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各種優惠。
(2)電影產業政策
為了應對加入WTO帶來的挑戰,國務院通過了《電影管理條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文化部發布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布了《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這一系列政策措施改變了中國電影市場產業結構,對中國電影市場化進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04年,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開始起草《電影促進法》並徵求各方意見,2006年已經完成草案,預計2007年將送交全國人大審議。《電影促進法》將會就如下方面的問題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1、電影的性質、功能和定位;2、創作者的合法權益;3、電影管理體制和發展體制,電影市場准入的許可制度;4、政府與電影企業、與市場的關系;5、公平競爭的制度,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影市場;6、市場監管體系;7、扶持民族電影發展的原則和相關的制度措施。
《電影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將會是中國電影產業和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個巨大的機會。
6.3.2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
(1)國內電影收入狀況
中國電影經過了90年代的低谷後,隨著新千年的到來開始回升,特別是2004年以來,不論是國內票房、海外票房還是其他收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從2004年到2006年,國內票房從15億增長到26億,平均年增長率36.6%;海外票房從11億增長到18億,平均年增長率31.8%;總收益從36億增長到56億,平均增長率27.8%。從以下的圖表可以看出中國電影產業的增長趨勢。
據國際電影業專業雜志《市場與調研》(Research and Markets)2007年4月10日發表了題目為「中國電影產業即將夢想成真」的關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特別報告。
此報告預計中國電影產業所創造的價值至2010年將達到近9億美金,到2015年,將升至20億美金。按照這一強勁的發展勢頭,中國電影產業將於2050年趕上當今全球電影市場的領頭羊―美國。
總之,不論從當前狀況還是未來趨勢上看,中國電影市場都將以其巨大的潛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
(2)國內電影生產狀況
隨著中國經濟和電影產業的發展,國內對電影的投資逐年增大,從2004年到現在,不論是影片的數量、投資的金額還是推廣費用都在逐年增多。隨著WTO對中國影響的逐步增強和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國內的合拍片也逐年增多,這使得中國電影單片的製作與推廣大幅提高,同時也給國內電影帶來了海外的收益,增加了中國電影在海外的影響。
(3)國內電影銀幕數量及觀眾情況
最近幾年來,國內影院、銀幕數和觀眾人次都有高速的增長。從以下的表可以看出中國影院和觀眾的狀況:
6.3.3國內電影市場細分
在國內電影市場發行放映的影片類型,按來源、製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為:
A 進口分賬大片:每年的進口數量在20部以內,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統一在國內發 行,中外方根據國內的票房按比例分賬;
B 進口買斷影片:每年的進口數量在30部以內,由國內國營或民營發行公司買斷國內發行權;
C 國產(含合拍及港產)商業大片:投資額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國產(含合拍及港產)影片;
D 國產(含合拍及港產)中高成本電影:投資額在2000萬—1億人民幣的國產(含合拍及港產)影片;
E 國產(含合拍及港產)中低成本電影 :投資額在500萬—2000萬人民幣的國產(含合拍及港產)影片
F 國產小成本電影:投資額在500萬人民幣以下的國產影片。
6.4中美市場對比分析
中美電影市場狀況對比情況見下表:
中國的電影市場,不論是從總體還是從人均情況來看都和美國的電影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美國人均銀幕擁有數是中國的39倍,美國的年票房總收入是中國的35倍。
在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時,中國電影市場比美國電影市場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近6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年增長率高達30%。
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增長,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市場必然存在巨大的投資機會。
② 我國目前的電影行業如何,你看好該行業的前景嗎
在我們的國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收入的上升,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觀影方面的一些體驗。然而在我們國家,電影行業是非常火熱的,因為現在電影作為我們國家主要消遣方式,是有非常大的一些需求的,所以說對於電影這一方面,我們國家也是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來發展。然而在我國目前的電影行業來看,該行業的前景確實是值得人們去討論的一點。對於我們國家目前的電影行業可以說是還處在萌芽的階段,正在蓬勃的發展當中。很多人對於電影行業也都非常地看好,也紛紛投入到電影行業當中的建設,我對於我們國家電影行業是非常看好的,也非常看好電影行業的前景。
③ 想問下2019年電影行業趨勢,大家覺得前景如何
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視市場越來越火熱,電影票房持續走高,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節節高升,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使人們現在的經濟水平日益提高,簡單的物質生活已然滿足不了現今社會人們的要求,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所帶來的美妙,電影也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逐年攀升的票房數據、不斷突破的現象級電影數據中我們就不難看出,文化產業正在騰飛,並且向著國民經濟支柱的方向發展。同時,影視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市場的比重:美國占 43%, 中國不到 5%!影視文化產業在 GDP 中的佔比:美國占 21% ,中國只有 2.5%!在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二的基礎上,我們依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02 中式大片表現突出;
中國影視產業在國際影響方面也正呈現出良好態勢。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個方面都越來越好,贏得了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03 票房口碑正相關,好電影春天到來;
018年影視行業增量更保質,年度滿意度明顯提升。早在2017年底,電影主管部門就把2018年命名為「中國電影質量促進年」。一年過去了,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不但以破600億元的票房成績順利收官,年度觀眾對重點國產影片的滿意度大有增長。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電影投資市場非常具有投資潛力,可以說電影版權投資就是近幾年國內的風口之一。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所以如果大家看到電影市場的投資潛力,那順勢而為就可以了。
④ 怎麼樣寫電影服務行業的年度自評報告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發布的《2015-2020年 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產影片成長速度如此之快,在2010年《阿凡達》出來之即,即便是對中國電影市場報有最樂觀心態的人也未曾想到,僅僅2年時間國產電影同樣「破十億」,更未讓人料到的是,接下來的兩年裡,接二連三的出現「破10億」的國產電影,到如今的《心花路放》已是第四部。更別說還有《十二生肖》(內地票房破8億元、全球總票房超10億元)這種內地、國外兩面開花的電影
2014年第41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總票房7億元,放映規模則連續第二周在80萬場以上。其中,《心花路放》該周票房為3.05億元、累計票房達9.46億,經過新一周的三天累積,《心花路放》票房達到10.16億元,成為2014年第二部破10億的國產電影,也是迄今為止的第4部。
畢竟內地票房「破10億」的電影還是太少,加上進口片也堪堪只有7部,用來衡量中國電影的發展還不夠有說服力,但即使是拋開「破10億」這個超高標准來看,2013年我國「破億」的國產片有33部,過億電影數量的快速增長也是中國電影飛速發展的另一個見證。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影產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共有20部國產影片票房過億,隨著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漸進步,中國電影單獨依靠商業大片支撐票房的局面開始被改變,一批青年電影人成為主力軍。當年中國電影的最大收獲是出了一匹超級黑馬《失戀33天》,這部製作成本僅850萬元,加上所有宣發費用總成本不超過1500萬元的中小投資影片,最終票房以3.6億元收官,位列2011年的國產影片第四名,卻是投資效益榜上的第一名。
2013年,我國共有61部過億影片,其中國產票房過億影片數共計33部,較上年增加12部,國產過億影片票房占整體過億影片的54.1%;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16日,我國共有50部過億影片,其中國產片有26部。
⑤ 文化產業的現狀
中國文化產業特點中國本身文化底蘊豐厚,且文化沒有排他性,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後都能取得不錯的市場效益。
中國的文化產業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由政府提出,重點文化企業由政府扶植或是經營。
文化產業總體起步晚,市場發育度低,沒有健全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流動和獎勵機制。
現行教育制度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懂文化的不懂技術,學技術的輕視人文,文化產業實力偏弱,規模小,管理方式滯後。
中國文化產業分類新聞服務
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文化藝術服務
網路文化服務
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其他文化服務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演藝業:建設10家左右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全國性或跨區域的文藝演出院線,形成1至2個國際知名的演藝產業集聚區,為實現從演藝大國到演藝強國的跨越奠定基礎。
娛樂業:打造5至10傢具有較大產業規模和較強競爭實力的娛樂業品牌,使國產娛樂設備、國產原創娛樂內容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份額。
動漫業:力爭到2015年,動漫業增加值超300億元,著力打造5至1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產動漫品牌和骨幹動漫企業。
游戲業:到2015年,游戲業市場收入規模達到2000億元。
文化旅遊產業:使文化旅遊成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撐。
藝術品業:到2015年,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2000億元。
工藝美術業:到2015年,全國工藝美術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
文化會展業:形成3至5個覆蓋全國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會展。
創意設計業:舉辦1至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展會和賽事活動,支持打造3至5個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
網路文化業:提高網路文化產品的原創能力和文化品位,進一步增強網路文化核心競爭力。
數字文化服務業:形成一批採用數字技術提供製作、傳播、營銷、推廣等服務的文化服務企業,為文化產業和高新技術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隨著文化產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各大文化產業企業間並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文化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辦副主任高書生從近幾年在政策協調和在基層調研中掌握的情況出發,認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引人注目的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中國和德國的出版業相比,我們全國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產值都在600億左右徘徊,而德國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銷售額就達139億歐元。我們產業集中度低,低到什麼程度?全國所有的圖書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國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們的演藝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應該是打破這種舊體制,讓市場機制更多地在文化資源配置上起基礎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資源的調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誰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市場和資本的力量在推動它整合。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以前把文化細分成「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這三個領域,由於傳播技術和手段的日益多樣化,今後將逐漸出現融合的趨勢,行業界限將不再明顯。比如,廣電的兩張網,即有線電視網路和無線移動網,隨著技術改造和規模化發展,將成為整合文化資源的重要平台,出現電視圖書館、電視互聯網、電視報刊、電視劇場以及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報刊、手機圖書等新業態,到時就很難說這些是屬於上述哪個領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今後隨著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文化和旅遊的結合——也就是深度旅遊必將會在中國出現。同時,把文化的內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築裝修材料當中——這種文化和製造業的結合,既提高了產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文化體制改革將向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方向發展,但是市場機制也有弊端。為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強規劃及調控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當務之急是研究和制訂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 在2012年12月15日舉行的「2012年中國文化金融創新峰會」上,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識已經開始形成,這對產業的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他還透露,正和財政部門一起研究財政資金來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與各銀行機構部行合作的機制下,實現重點信貸融資項目97項,累計余額210.96億元,部行合作帶動了文化產業信貸余額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已有64家文化企業注冊發行了1449.5億元各類債券,為保證文化產業投融資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參與文化產業投資的基金是135個,資金總規模超過1795億元,多渠道、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向極大的拓展了文化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為文化企業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劉玉珠表示,將進一步的探索文化與金融結合的新規律、新渠道,擴大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打造文化產業金融服務的全鏈條,鼓勵各類機構積極參與文化企業在建融資試點,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文化類無形資產的評估、流通工作。打造銀行、保險、證券等多方面參加的文化產業投融資全鏈條建設,在拓展延伸文化產業鏈的同時來順暢文化金融服務的鏈條。同時,注重於扶持小微企業,鼓勵民間投資、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託文化金融工作的實施來推動文化企業的財務管理、資產評估、公司治理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投融資高潮
2012年文化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各地繼續加大投資興建文化產業園;文化與資本領域對接推陳出新,文化基金仍層出不窮。展望2013年,國家對文化產業大力支持的宏觀政策環境不會改變,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文化與科技結合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主題,各地有望出台相關落地政策,促進新興文化業態強勢發展。金融資本和文化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網[微博]在上交所上市,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此外,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其中,中誠騰龍旅遊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西部文化旅遊產業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視投資基金在9月設立的基金目標總規模高達202億元。資本之所以青睞文化產業與國家宏觀層面的支持是分不開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於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報告又再次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預計2013年這樣的宏觀政策面將得到延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347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96%,高於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速度4個百分點。我們預計,得益於宏觀層面的支持和資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產業可望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產業舞台成為「主角」。多部門聯合出台《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和升級,重點圍繞演藝、工藝美術及新聞出版全產業鏈等產業發展開展技術創新和應用服務示範,同時促進廣播電視網升級換代及新技術推廣」等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報告更是強調「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在文化消費領域,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大眾文化消費持續強勁,毫不理會經濟的「寒意」;而以藝術品拍賣為代表的高端文化產品消費則打了個「寒顫」,未來的發展還有賴於實體經濟增長的回暖。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產業黃金五年發展研究報告》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電影票房將突破300億元,沖擊400億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已經徵求意見一年多的《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預計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廣東省廣電局電影管理處處長黃昌寧說,在廣播電視這個大領域裡面,電影將是國家從法律層面進行扶助的首個產業。在《促進法》的推動下,2013年的電影產業必將有突破性的發展。與大眾文化消費的「旺」勢相比,高端文化消費明顯遇「冷」。業內人士觀察,藝術拍品市場減少3至5成,拍賣成交破億元人民幣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卻屈指可數。展望2013年,因為經濟增長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產品的消費或將繼續「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員蔡路武認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在深度調整期,體現為激情回歸理性,投資與收藏統一,發展策略調整以及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⑥ 大家來聊聊電影的發展前景,投資電影的前景怎麼樣
電影產業,是指以電影製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經濟形態的統稱。
中國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電影票房收入、出售電視電影頻道播放權收入,廣告收入、衍生品開發收入、網路版權收入等幾個方面,其中電影票房是主要收入來源,而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鏈中釆取的是分賬制,就是製片方、院線和影院之間對電影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
國內電影票房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國內票房年均復合增速為 34.07%;2015年,國內票房達到440.7億,增速為48.69%。這一階段渠道和內容數量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
隨著供應量的增長,供需關系在數量上逐漸平衡,內容和渠道在數量上的增長對於產業規模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漸降低。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進入調整期,結束了票房高增長的態勢,全年票房為457.12億,增速為3.73%。
進入調整期後,票房增長主要依託於優質內容、以及渠道整合和多樣化經營。 2017年截至12月15日,票房為490億(不含服務費),預計全年票房達到520億左右(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長15%左右。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在政策的支持和行業向好的大環境下,電影創作熱情高漲,國產電影創作生產保持繁榮穩定發展的態勢。
國產電影的上映率逐漸提升,國產片的票房收入穩定在50%以上,雖然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仍有待提升,但以《戰狼2》、《芳華》為代表的優質國產電影開始崛起。2017年優質國產片層出不窮,2017年票房冠軍就是國產電影《戰狼2》,以56.8億的票房創下了中國電影史新高,票房TOP5中的四部都是國產片,比2016年的2部有了顯著的提升。
在線票務平台:雙寡頭格局已現
我國電影票務市場線上化率2013 年以來快速提升,2016 年達到73.59%,目前看逐步趨於飽和。2013 年以來,伴隨本地化O2O平台市場格局逐步清晰,以及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在線電影票務市場迅速發展。
從出票金額數據看,2013 年線上為48.6 億,佔比22.2%,2016 年已達336.4 億元,佔比73.59%。2015年是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爆發的一年,滲透率顯著升高,2016年後基本進入飽和期,伴隨未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線上購票的便利性增強,預計未來線上化率會穩步提升,到2020 年預計可達90%左右。
2018 年1-2 月場均觀影人次及上座率明顯提升
隨著大眾觀影水平的提升,優質內容對於票房和觀影人次拉動的效果將會越來越明顯。統計了2012 年至2018 年1-2 月的場均觀影人次情況,發現從2012年開始一直到2015 年,場均觀影人次一直處於平穩下滑的態勢,但2016年受到票補、資本裹挾等行業亂象的影響,這一數據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8%。而後隨著內容品質下降、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2017年大幅下滑24.3%,與此數據搭配對比的是2016 年4-12 月的觀影人次同比大幅下滑30%。但2017 年4-12月此數據有企穩回升態勢。
進入2018 年,可以發現1-2月的場均觀影人次同比有明顯的反彈,場均觀影人次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來自於內容品質的提升,且內容品質對於票房的拉動會越來越有效,這主要是源於大眾的觀影水平提升,這是良性的正向反饋,優質內容對應高票房,反過來會促使內容製作方提供更加優質內容。
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較為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的拓寬,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的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國內外各種電影產業基金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其在內部管理、財務制度、金融工具使用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將對整個中國電影產業鏈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332316億元,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仍存在巨大缺口,這為電影行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電影國際化將成為必然趨勢
盡管國內電影市場增長迅速,但與美國、日本、韓國等較為成熟的市場相比,中國的電影業仍處於初級階段,主要靠票房拉動行業增長,院線放映渠道外的其他業務發展較為滯後。資本的逐利性和電影產業的全球性傳播等特點,促使中國電影企業逐步開始嘗試面向國際市場推出電影產品,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對電影走向國外市場進行探索
⑦ 哪裡能買到2017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第1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1.1 電影產業綜述
1.1.1 電影產業定義
1.1.2 電影產業產業鏈分析
1.1.3 電影產業研究對象分析
1.2 電影行業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1.2.1 電影行業政策點評
1.2.2 電影行業政策趨勢分析
1.3 電影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1.3.1 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分析與預測
(1)美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2)歐洲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3)日本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4)新興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5)國際經濟展望
1.3.2 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分析與預測
(1)國內經濟現狀
(2)國內經濟展望
1.3.3 宏觀經濟對電影行業影響分析
(1)宏觀經濟對國際電影行業的影響
(2)宏觀經濟對中國電影製片業的影響
(3)宏觀經濟對中國電影發行業的影響
(4)宏觀經濟對中國電影放映業的影響
1.4 電影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1.4.1 居民收入及消費分析
(1)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情況分析
(2)居民消費水平分析
(3)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1.4.2 居民觀影習慣分析
第2章:國際電影產業發展分析及經驗借鑒
2.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1.1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概況
2.1.2 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1)全球電影票房收入規模
(2)全球電影票房地區分布
2.1.3 全球主要國家票房排行
2.1.4 主要國家本土電影市場份額
2.1.5 全球銀幕數量
2.1.6 全國主要市場平均觀影次數
2.2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2.1 美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2.2.2 美國電影票房收入
2.2.3 美國電影觀影人次及平均票價
2.2.4 全球電影歷史票房排行榜
2.2.5 美國電影產業發展模式
(1)電影融資模式
(2)電影製作模式
(3)電影發行模式
(4)電影放映模式
2.2.6 美國電影產業營銷戰略與典型案例
2.3 歐洲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3.1 歐洲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1)投融資方面政策
(2)製作、發行、放映方面政策
(3)產業促進方面政策
2.3.2 歐洲主要國家電影票房收入
2.3.3 歐洲主要國家平均票價對比
2.3.4 歐洲主要國家人均觀影次數對比
2.3.5 歐洲主要國家國產片份額
2.3.6 歐洲主要國家電影票房排行榜
2.4 韓國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4.1 韓國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2.4.2 韓國電影票房收入
2.4.3 韓國電影觀影人次
2.4.4 韓國電影國產片份額
2.4.5 韓國電影票房排行榜
2.4.6 韓國電影產業崛起分析
(1)韓國電影崛起表現
(2)韓國電影崛起原因
2.5 日本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5.1 日本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2.5.2 日本電影票房收入
2.5.3 日本電影平均票價
2.5.4 日本電影觀影人次
2.5.5 日本動畫電影市場分析
2.6 印度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6.1 印度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2.6.2 印度電影票房收入
2.6.3 主要企業市場佔有率
2.6.4 印度電影國產片份額
2.6.5 印度電影票房排行榜
2.6.6 印度電影產業的特徵與經驗
(1)投融資方面
(2)製作方面
(3)發行、放映方面
2.7 香港電影產業發展分析
2.7.1 香港電影產業政策環境
2.7.2 香港電影市場整體情況
2.7.3 香港電影票房收入
2.7.4 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
2.8 國際電影產業經驗借鑒
2.8.1 政策方面經驗借鑒
2.8.2 產品結構經驗借鑒
2.8.3 龍頭企業經驗借鑒
2.8.4 投融資體系經驗借鑒
2.8.5 營銷戰略經驗借鑒
2.8.6 院線建設經驗借鑒
2.8.7 電影產業鏈延伸經驗借鑒
2.8.8 電影技術經驗借鑒
2.8.9 盜版打擊經驗借鑒
第3章: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3.1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3.1.1 電影產業發展歷程
3.1.2 2015年電影發展新特徵
(1)IP全面爆發,熱潮不斷
(2)「自來水」口碑營銷助力電影票房
(3)在線購票平台競爭如火如荼
(4)導演更迭換代,「90後」觀眾成主力
3.2 中國電影產業經營情況分析
3.2.1 電影產業產量規模分析
3.2.2 電影產業市場規模分析
(1)電影產業收入總規模
(2)前十地區電影票房收入
(3)國產與進口片比較分析
3.2.3 電影產業營收來源分析
(1)國內票房營收來源
(2)海外銷售及票房來源
(3)國內非票房收入
3.2.4 電影平均票價
3.2.5 電影觀影人次
3.2.6 電影票房排行榜
(1)電影票房排行榜
(2)票房過億影片
3.2.7 電影票房區域分布特徵
(1)發達地區占據主導地位
(2)二三線城市快速增長
(3)農村放映工程全面實施
3.3 中國二級電影和農村電影市場發展分析
3.3.1 二級電影市場發展分析
(1)二級電影市場發展現狀
(2)二級電影市場競爭狀況
(3)二級電影市場存在問題
(4)二級電影市場發展策略
3.3.2 農村電影市場發展分析
(1)農村電影市場發展現狀
(2)農村電影市場競爭狀況
(3)農村電影市場存在問題
(4)農村電影市場發展策略
3.4 中國電影檔期市場分析
3.4.1 電影檔期發展特點
3.4.2 主要檔期市場分析
(1)暑期檔市場分析
(2)國慶檔市場分析
(3)賀歲檔市場分析
3.5 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分析
3.5.1 電影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1)更加註重影片質量
(2)更加註重結構調整
(3)更加註重公益服務
(4)更加註重科技創新
(5)更加註重國際市場
3.5.2 電影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1)電影業產量規模預測
(2)電影業營收規模預測
第4章:中國電影製片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4.1 中國電影製片業產量與生產格局
4.1.1 電影製片業發展現狀
4.1.2 電影製片業產量分析
(1)電影製片業產量
1)電影製片業紀錄片產量
2)電影製片業科教片產量
3)電影製片業動畫片產量
4)電影製片業特種片產量
5)電影製片業故事片產量
(2)電影製片業生產格局
4.2 中國電影製片業經營情況與轉型升級
4.2.1 電影製片業市場規模
(1)電影製片業投入產出水平
(2)電影製片業市場規模分析
4.2.2 電影製片格局轉型分析
(1)中國電影製片機構市場份額分析
(2)國有製片機構分析
(3)民營製片機構析
(4)合拍片市場現狀
(5)非傳統電影生產機構發展現狀
4.2.3 國產電影投資回報分析
(1)電影製片業資金回收渠道
(2)電影投資回報率
(3)國產電影盈利原因分析
1)投資額度方面
2)主演陣容方面
3)電影類型方面
4)製片發行發面
5)上映檔期方面
6)觀眾基礎方面
7)收入多元化方面
(4)國產電影投資回收典型案例
1)《人在囧途之泰囧》
2)《喜羊羊》系列
3)《畫皮2》
4.3 中國電影製片業發展趨勢分析
4.3.1 電影製片業發展策略分析
4.3.2 電影製片業發展趨勢分析
第5章:中國電影發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5.1 中國電影發行業發展概況
5.1.1 電影發行市場概況
5.1.2 電影發行模式分析
5.1.3 電影發行企業分類
5.2 中國電影發行業競爭分析
5.2.1 電影發行市場集中度分析
5.2.2 電影發行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5.3 中國電影營銷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
5.3.1 商業大片營銷案例分析
(1)影片基本資料
(2)影片優劣勢分析
(3)營銷策略分析
(4)營銷效果分析
5.3.2 小成本影片營銷案例分析
(1)影片基本資料
(2)營銷策略分析
(3)營銷效果分析
5.3.3 文藝影片營銷案例分析
(1)影片基本資料
(2)營銷策略分析
5.3.4 系列電影營銷案例分析
(1)影片基本資料
(2)影片分析
(3)營銷策略分析
5.3.5 熱門電影營銷模式分析
(1)《畫皮2》
(2)《泰囧》
(3)《桃姐》
5.4 中國電影發行業發展趨勢
5.4.1 電影發行業資本市場化
5.4.2 海外發行業務不斷加強
5.4.3 電影發行企業將注重網路構建
5.4.4 競爭越來越激烈
第6章:中國電影放映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6.1 電影院線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6.1.1 電影院線發展規模分析
6.1.2 電影院線市場競爭分析
(1)電影院線集中度分析
(2)電影院線競爭格局分析
(3)電影院票房分布
6.1.3 重點城市院線市場發展分析
(1)電影票房區域格局分析
(2)北京市院線市場分析
(3)上海市院線市場分析
(4)廣州市院線市場分析
(5)深圳市院線市場分析
(6)成都市院線市場分析
(7)武漢市院線市場分析
(8)重慶市院線市場分析
(9)杭州市院線市場分析
(10)南京市院線市場分析
(11)蘇州市院線市場分析
6.1.4 農村數字院線發展分析
(1)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簡介
(2)農村數字院線發展規模分析
(3)農村數字院線區域分布格局
6.1.5 電影網路院線發展分析
(1)電影網路院線聯盟的形成及發展
(2)電影網路院線聯盟運作機制分析
(3)電影網路院線利益格局分析
(4)電影網路院線對城市院線影響分析
6.1.6 電影院線擴張模式分析
(1)加盟模式
1)模式內涵解析
2)典型案例分析
3)模式優缺點分析
(2)萬達模式
1)模式內涵解析
2)典型案例分析
3)模式優缺點分析
(3)「數字放映+二級市場」模式
1)模式內涵解析
2)典型案例分析
3)模式優缺點分析
(4)全產業鏈擴張模式
1)模式內涵解析
2)典型案例分析
3)模式優缺點分析
6.1.7 電影院線發展趨勢分析
6.2 電影院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6.2.1 電影院發展規模及競爭分析
(1)電影院規模及增長情況
(2)電影院競爭格局分析
6.2.2 重點城市影院發展分析
(1)電影院區域市場格局分析
(2)北京影院發展分析
(3)上海影院發展分析
(4)廣州影院發展分析
(5)深圳影院發展分析
(6)重慶市影院發展分析
6.2.3 電影票價需求調研及走勢分析
(1)電影票價走勢分析
(2)影院觀眾票價需求調研
1)觀眾認可的合理票價調查
2)觀眾願意接受的最高票價調查
(3)電影票定價建議
6.2.4 電影院經營模式分析
(1)電影院經營業務分析
1)票房業務分析
2)賣品業務分析
3)廣告業務分析
4)其他業務分析
(2)電影院客戶群體分析
(3)電影院會員服務模式分析
(4)電影院銷售策略和手段分析
(5)電影院運營成本分析
(6)電影院盈利模式分析
(7)電影院經營模式創新路徑
6.2.5 電影院發展趨勢分析
第7章:中國不同類型電影市場分析與發展前景
7.1 中國數字電影市場分析與發展前景
7.1.1 數字電影發展分析
7.1.2 數字電影優勢分析
7.1.3 數字電影市場分析
7.1.4 數字電影發展前景
7.2 中國3D電影市場分析與發展前景
7.2.1 3D電影發展分析
7.2.2 3D電影盈利能力
7.2.3 3D電影優勢分析
7.2.4 3D電影發展前景
7.3 中國IMAX電影市場分析與發展前景
7.3.1 IMAX電影發展分析
7.3.2 IMAX電影銀幕現狀
7.3.3 IMAX電影需求分析
7.3.4 IMAX電影發展前景
第8章:中國電影產業消費者行為調研
8.1 消費者題材偏好調研
8.1.1 不同性別電影題材偏好調研
8.1.2 不同年齡電影題材偏好調研
(1)20歲以下電影題材偏好調研
(2)20-40歲電影題材偏好調研
(3)40歲以上電影題材偏好調研
8.2 消費者行為習慣調研
8.2.1 不同性別觀眾結構調研
(1)男性觀眾結構調研
(2)女性觀眾結構調研
8.2.2 不同年齡觀眾結構調研
(1)觀眾結構調研總體情況
(2)15-24歲觀眾結構調研
(3)25-39歲觀眾結構調研
(4)40-50歲觀眾結構調研
8.2.3 觀眾消費頻次調研
(1)不同性別觀眾消費頻次調研
(2)不同年齡觀眾消費頻次調研
(3)不同職業觀眾消費頻次調研
(4)不同學歷觀眾消費頻次調研
8.2.4 觀眾消費時間選擇調研
(1)節假日與非節假日選擇調研
(2)一周時間內消費時間選擇調研
(3)一天時間內消費時間選擇調研
(4)去影院看電影的時機調研
(5)隨行人和人數調研
8.2.5 觀眾影院選擇考慮因素調研
8.2.6 觀眾選擇電影因由調研
8.2.7 觀眾觀看電影的途徑調研
8.2.8 觀眾片源產地喜好調研
(1)觀眾片源產地喜好調研總體情況
(2)不同年齡觀眾片源產地喜好調研
第9章:中國電影進出口市場分析
9.1 中國電影進口市場分析
9.1.1 中國電影進口片票房收入
9.1.2 中國電影進口片票房排行榜
9.2 中國電影出口市場分析
9.2.1 中國電影出口營收情況
9.2.2 中國電影海外觀眾實證調研
(1)調研對象
(2)調研結果
1)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
2)海外觀眾關注中國電影情況
3)海外觀眾了解中國電影渠道
4)海外觀眾觀看中國電影渠道
5)海外觀眾不關注中國電影原因
6)海外觀眾認為中國電影需改進方面
7)海外觀眾最喜歡的電影類型
8)海外觀眾最喜歡的中國導演
9)海外觀眾最喜歡的中國演員
9.3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前瞻建議
9.3.1 政府政策扶植
9.3.2 海推公司的集團化發展
9.3.3 明確影片的市場定位
9.3.4 注重其他市場的開發
9.3.5 成立專業的海外運作團隊
9.3.6 實現海外推廣的多元化
第10章:中國新媒體對電影產業的影響分析
10.1 中國新媒體在電影中應用分析
10.1.1 新媒體發展分析
(1)手機發展分析
(2)IPTV發展分析
(3)數字電視發展分析
(4)移動電視發展分析
10.1.2 新媒體在電影產業中的應用
(1)手機與電影
(2)IPTV與電影
(3)數字電視與電影
(4)移動電視與電影
10.2 新媒體發展對電影產業的影響
10.2.1 新媒體給電影產業帶來的機遇
10.2.2 新媒體給電影產業帶來的挑戰
第11章:中國電影產業主要企業經營分析
11.1 中國電影製片發行企業領先個案分析
11.1.1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發展方向分析
(6)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2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6)企業經營模式分析
(7)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8)企業發展戰略分析
(9)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
11.1.3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4 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5 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6 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營收分析
2)票房分析
3)博納影院分析
(3)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4)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5)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7 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8 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9 北京小馬奔騰影業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0 北京完美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1 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2 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3 峨眉電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4 珠江電影製片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5 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3)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6 八一電影製片廠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7 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3)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8 北京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19 北京今典影業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20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國產影片經營業績
(3)進口影片經營業績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1.21 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電影作品情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 中國電影院線領先個案分析
11.2.1 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市場規模分析
(3)企業票房業績分析
(4)企業加盟影院概況
(5)企業投資情況分析
(6)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7)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2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票房業績分析
(3)企業院線擴張效率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明星影院
(6)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3 上海聯和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市場業績分析
(3)企業加盟影院概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4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市場業績分析
(3)企業加盟影院概況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5 深圳市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市場規模分析
(3)企業票房業績分析
(4)企業加盟影院概況
(5)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6)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6 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票房業績分析
(3)企業加盟影院概況
(4)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7 浙江時代電影大世界有限公司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影院規模及布局分析
(3)企業市場業績分析
(4)企業投資擴張計劃分析
(5)企業發展模式及經驗分析
(6)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8 遼寧中影北方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影院規模及布局分析
(3)企業市場業績分析
(4)企業發展模式及經驗分析
(5)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9 四川太平洋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市場規模分析
(3)企業票房業績分析
(4)企業運營特色分析
(5)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2.10 世紀環球電影院線發展有限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發展簡況分析
(2)企業市場規模分析
(3)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11.3 中國電影院領先個案分析
11.3.1 北京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
(1)影院選址環境分析
(2)影院硬體設施分析
(3)影院經營業績分析
(4)影院經營項目分析
(5)影院營銷策略分析
(6)影院經營優劣勢分析
11.3.2 首都華融電影院
(1)影院發展簡況分析
(2)影院選址環境分析
(3)影院硬體設施分析
(4)影院經營業績分析
(5)影院經營項目分析
(6)影院運營特色分析
(7)影院經營優劣勢分析
11.3.3 上海萬達國際電影城五角場店
(1)影院選址環境分析
(2)影院硬體設施分析
(3)影院經營項目分析
(4)影院經營業績分析
(5)影院運營特色分析
(6)影院經營優劣勢分析
11.3.4 深圳嘉禾影城
(1)影院發展簡況分析
(2)影院選址環境分析
(3)影院硬體設施分析
(4)影院經營業績分析
(5)影院經營項目分析
(6)影院運營特色分析
(7)影院經營優劣勢分析
11.3.5 北京UME華星國際影城
(1)影院選址環境分析
(2)影院硬體設施分析
(3)影院經營業績分析
(4)影院運營特色分析
(5)影院經營優劣勢分析
11.3.6 北京UME國際影城雙井店
(1)影院選址環境分析
(2)影院硬體設施分析
(3)影院經營業績分析
(4)影院運營特色分析
(5)影院經營優劣勢分析
第12章:中國電影產業投融資分析
12.1 中國電影產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
………………
⑧ 私人影院行業的未來前景是怎樣的
影院消費新趨勢,小鳥觀映盛大啟航!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大爆發。據家電影專項資金辦辦公室調查2017年中國電影大數據顯示:2017年總票房559.11億 同比增長13.45%,觀影人次高達16.2億。
雖然如今互聯網技術發達,在視頻網路上也可以觀看上映過的電影,但仍有不少觀眾喜歡走進傳統電影院切身感受影院帶來的觀影氛圍。
電影產業作為文娛行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仍然存在市場不夠大、商業模式單一、高質量影片稀少,消費升級緩慢這四大痛點。要知道,文娛行業的商業本質是創造獨特的內容,從而高效地吸引具備相似特徵的受眾,並向其售賣感官愉悅和精神享受。沒有持續優質內容的產出和多樣化的商業模式作為保證,造成的後果是影院消費兩極分化。
一方面,傳統電影院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高,某些大電影院的平均上座率還不到15%,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電影出品方影片質量層次不齊,大公司盲目選擇大IP和流量影星,後期預算超支,縮減影片製作經費,導致的後果是劇情紊亂,5毛特效被消費者所詬病,而小公司的優質影片得不到宣傳和曝光,嚴重打擊製片方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傳統影院資源浪費的問題和發現更多優質的好電影,小鳥觀映將傳統影院和視頻網路這兩大領域的優缺點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平台+內容的方式連接線下所有點播影院私人影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以及「空間租賃」的方式,打造成風格統一,品牌可視化的小鳥觀映特色旗艦店。
小鳥觀映擁有自主研發的點播影院播控集成系統和海量高清正版影片的版權,同時對接了國家票務系統,不僅為其下屬影院提供合規的電影版權與軟硬體系統,更為消費者提供舒適、自由、私密、個性化的觀影體驗;另外小鳥觀映作為電影發行新渠道,能夠有效促進觀影市場消費常態化,幫助中小成本優質影片盈利,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合理優化。
在產品線上,小鳥觀映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系列。
1. 小鳥觀映APP&微信小程序預約售票系統能夠為影院合夥人拓展推廣渠道以及發布各類活動,將社交於文娛融入一體。
2. 小鳥觀映一體化智能放映終端擁有HI-FI級奢華外觀設計與超高清藍游標准,擁有業內最佳解碼及播放能力,內建小鳥觀映區塊鏈自主版權保護系統。
3. 小鳥觀映點播影院播控集成系統支持多種選片模式,全方位滿足店面的各類運營需求,配合放映終端可以多維度、流暢化的遠程式控制制影廳,提升用戶體驗。
4. 小鳥觀映影院運營管理系統與國家平台對接,集影廳管理、員工管理、會員管理、廣告管理、營收統計、訂單統計、POS 收銀等強大功能於一身,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小鳥觀映的商業模式是將合夥人制、影片點播分成、影視發行與投資、廣告五大模塊打造現金流閉環最終形成區塊鏈影視版權服務體系。
據小鳥觀映城市合夥人計劃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小鳥觀映已簽約影院160餘家,擁有銀幕數量1200塊,遍及全國20個省市,擁有1.3萬余部電影版權。
成為小鳥觀映合夥人,可以參與影院建設與管理,並做好品牌的宣傳大使,小鳥觀映會給每個合夥人提供片源支持、公司營銷政策支持、線上營銷推廣支持、業務培訓支持和開業全程指導,合夥人收益採用直接收益+增值受益的雙軌制模式,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同時也提高了合夥人參與的積極性。
小鳥觀映的合夥人模式確保了讓每個合夥人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同時也考慮小鳥觀映的整體利益。真正實現共同致富、共同發展、共同壯大,真正形成良好的又好又快對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