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敦刻爾克》值得一看嗎
電影《敦刻爾克》非常值得一看。首先,由名導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影片質量已然可以得到保障;其次,影片極力為大眾還原了二戰時期的著名大撤退事件,也感受到戰爭的毀滅性和沖擊力;再次,電影結構分明,情節緊湊刺激,場面逼真震撼人心,可以說全程沒有尿點;最後,通過撤退歷史事件,人們為生存而凸顯出來的人性善惡,真實而耐人尋味。
電影《敦刻爾克》不僅製作良心,而且歷史氛圍濃厚,作為一部戰爭片,其具有很高的價值性,沒有其他影片中的英雄主義色彩,更符合歷史,在給予觀眾震撼的同時,也深思如今的美好生活,算得上一部經典劇作。
2. 敦刻爾克電影2017劇情 敦刻爾克電影2017劇情簡述
1、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
2、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湯米(芬恩·懷特海德飾)和亞歷克斯(哈里·斯泰爾斯飾)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馬克·里朗斯飾)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巴里·基奧漢飾)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3. 您對2017年的電影《敦刻爾克》有何評論
戰爭是地獄。沒有一部電影能像敦刻爾克那樣理解。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構思了一部完全現實的戰爭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沒有依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興旺發達,而是依靠純粹的內臟恐怖而壯成長。
他們匯合後,這部電影以令人驚訝的希望結束了。讀著丘吉爾著名的「我們會戰斗」演講。也許這有點俗氣,但如果我不被那些經歷過地獄的人說的話所壓倒,我會撒謊。
戰爭是地獄。對於這些人來說,敦刻爾克是地獄。一個巨大的死亡中心。然而,在最後的最後幾秒鍾,電影終於變成了寂靜。
4. 電影《敦刻爾克》主要講了什麼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湯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納、馬克·里朗斯、哈里·斯泰爾斯、希里安·墨菲、芬恩·懷特海德等領銜主演。
該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9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2017年11月,《帝國》雜志評選2017年十佳影片,《敦刻爾克》排名第6。2017年12月,獲得洛杉磯影評人獎最佳剪輯。
5. 《敦刻爾克》請收下我的膝蓋!
影片:《敦刻爾克》2017年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還是一篇諷刺抵制《敦刻爾克》文章的一篇文章激起了我看這部電影的好奇心。本來想著諾蘭很難超越自己的《盜夢空間》,更別說超越《記憶碎片》了。想保留對這位導演的良好印象,所以沒打算去看。
但,最終去看了。事實證明,我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敦刻爾克》絕對值你的回票價與你的寶貴時間!
這部電影我給四星半。
每個電影都在講述故事。而故事的本質就是在影片開頭許下一個願望, 然後再向觀眾展現這個願望實現的過程和結果。
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敦刻爾克》沒有過多的背景鋪墊的廢話,在影片一開始就以極簡的手法把這個願望告訴了觀眾:「回家」。
以字幕的方式把背景和願望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字幕呈現的方式也是經過精心設計,以每一次展現疊加上一幕字幕的方式,層層推進。奠定影片的節奏。太贊啦!可以說,開頭10秒就已經牢牢的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然後觀眾就會一直關心我們的「英雄們」最終是否都回家了。雖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歷史事件,正如泰坦尼克號一樣。大家都知道結局。可是具體導演鏡頭下的這個人物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的個人命運還是未知之數。
所以完全吊起了觀眾的胃口。
影片的願望是「回家」,然而貫穿整個影片內核的主題還是:艱難的選擇。
這一主題在整個影片中非常明確,與「回家」的願望交織在一起,向我們展現了「回家」的「英雄之旅」中,每個人物在每個場景下的艱難選擇。
每一次選擇都關乎生死。
每一次選擇都是對「英雄」的考驗。
當兩個士兵心照不宣的抬起擔架;
當飛行員看著油表說,「就這樣吧!」;
當「法國人」在沉船之際,奮力艱難的去打開船艙的門;
當遊艇老船長對戰斗機隊長說,「我們是有任務的」;
當彼得面對戰斗機隊長詢問喬治會否好起來時,說,「會!」;
所有的這些時候,都在傳遞著「艱難的選擇」這一主題。這是諾蘭非常擅長表達的人生思考。想來他自己對人類的自由意志以及選擇思考很多。也展現得十分到位。
這些時候,觀眾也會跟隨著「英雄們」,追問自己的內心會做何選擇。我們在觀影的同時,也走在自己的「英雄之旅」中。
影片亮點太多,印象深刻的有5點:
1、三條線索的展開與匯集
沙灘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
影片在非線性多時空下三段故事同時展開!
每一段故事都是「英雄們」的英雄之旅!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太贊!
諾蘭駕馭故事的實力實在是了得。
而且三條線索都被「回家」的願望緊緊的連接在一起,並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下匯集到一起。
2、鏡頭語言帶來的身體反應
這可以說是最惜字如金的電影之一了。角色之間的台詞少得可憐。
甚至不需要台詞。
空無一人的城市。
沙灘上排隊集合的士兵,等待撤退。
鏡頭下的場景把觀眾帶到了緊張的戰爭中。
兩個士兵抬上擔架後陡然改變的背景音樂。讓我們崩緊了神經。
緊張,一直到兩個人順利的上船,觀眾才得以喘一口氣。
3、氣氛渲染帶來的宣洩
英法聯軍被德軍逼退。影片中卻並未出現德軍,僅僅出現了幾架德軍戰斗機。就將整個戰爭緊張,生死悠關的氛圍渲染出來了。
沒有血肉模糊,斷手斷腳的血腥場面。
也沒有炫酷的3D特效技術。
全靠故事的張力,導演已經將氣氛渲染得非常到位。
這才是講故事的實力!
影片最後在回家的火車上,陽光灑進車窗。「英雄」念著丘吉爾給下議院的信。我們緊張的情緒得到了完全的釋放。
感覺到了圓滿。
讓觀眾的感情得到宣洩是電影,或者可以說是任何藝術形式的終極目標。
諾蘭完成得很棒。
4、視角新穎
以前看戰斗機對峙。經常性的觀眾無法分清敵我。只看見一陣霹靂吧啦以後,有飛機墜毀,等到鏡頭重新定格在飛行員身上,我們才知道輸贏。而諾蘭使用的從飛行員視角和整體視覺切換的拍攝方式,讓我們很清楚知道敵人在哪裡,敵人是怎麼被消滅的。
5、兩極化的沖突
兩極化是故事張力的源泉。
《敦刻爾克》的外部兩極化是很明顯的:英法聯軍VS德軍
內部兩極化也很精彩:
在擱淺的船倉等待漲潮時,因為超重要趕「法國人」下船;
遊艇上被救起來的飛行員要求返航時;
都是內部兩極化的斗爭,並且都是以人物的死亡作為完結。
這又在一個層面上反映了影片的另一個隱喻。爭斗從來不會只發生在外部。
在看起來是隊友的內部發生的爭斗也常常以死亡劃上句點。
哪一種死亡更有價值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對於死去的人來說,對於他們的親人來說。痛,難道還會有程度上的不同嗎?
為什麼沒有給五星呢?沒有給的這半星,確實是吹毛求疵的。
那就是「法國人」之死。在影片中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在故事中顯然充當了悲劇英雄的角色。
當然可以設計他最後的結局是犧牲。更何況他是一個「法國人」,在更深的層面可以表達這部影片的隱喻。而且他沒有姓名也是一個匠心獨運的設計。在敦刻爾克犧牲的數以萬計的法國人,每一個法國士兵,我們知道他們的姓名嗎?
這個隱喻也曾直接從我們的英雄口中說出:「我願意承受這個代價的責任(為了大家的生存,犧牲掉「法國人」),但這是不對的。」
問題在於他犧牲的方式不符合他的人設。
他可是一個警覺性很高,求生本能很強的人啊!為了害怕沉船都不肯進船艙要在甲板上待著的人,最後怎麼可能死於船艙進水呢?
《敦刻爾克》冷靜而又克制的敘事方式。不做過多的情緒渲染,以一種歷史客觀的筆觸刻畫小人物在歷史背景下的命運。
在一個點上的縱深演繹,諾蘭真是頂級導演!拜服!
最後收回《敦刻爾克》無法超越《盜夢空間》的預估。整部影片確實超過了《盜夢空間》的水準。
但比起我的心頭好《記憶碎片》,還差了那麼一丟丟意思。
看來諾蘭可以列入影片不可錯過導演的名單啦!
(完)
6. 敦刻爾克救下的是德國飛行員嗎
是。《敦刻爾克》為戰爭題材的電影,在影片中漁船父子在去敦刻爾克的半路是救了被英國人打下來的德國戰機飛行員。該影片於2017年4月上映國內。
7. 敦刻爾克劇情介紹(34萬盟軍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
2017年,美國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了一部戰爭電影《敦刻爾克》,投資1億美元,在全球獲得了近4億美元的票房。
《敦刻爾克》根據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而成。
電影《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大撤退指的是發生在1940年的一次撤退事件。當年,德國機械化部隊發起閃電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了百萬法軍,迫使法國投降。不僅如此,德軍還撕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將40多萬英法聯軍(含3萬多比利時軍隊)逼迫到位於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是一座法國港口小城,毗鄰英國和比利時。英法聯軍被追趕到這里,等於是面臨著「背水一戰」的絕境。可是,敦刻爾克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幾十萬英法聯軍聚集於這里,除了成為德軍轟炸機和大炮狂轟濫炸的目標外,很難有什麼作用。因此,最佳的辦法,就是迅速撤退到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本土。
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6日晚上近7時,英國啟動了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在英國多佛爾軍港司令、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的全權指揮下,調集了1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和26其他艦艇,在徵集來的大批民用船隻的配合下,冒著德軍轟炸機的轟炸,不分日夜地將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運回英國。經過九天九夜地撤退,一共撤回了338226人。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
按照英國最初的計劃,能夠撤回3萬人,就已經很滿足了。現在,竟然撤回了33萬多人,堪稱奇跡。雖然英法聯軍丟棄了包括大炮、高射炮、坦克、汽車、摩托車在內的大量重型武器裝備,但由於保持了33萬有生力量,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保留了火種。4年後,許多從敦刻爾克撤退到英國的戰士,又從諾曼底登陸,回到了法國大陸,參與到對德軍的最後一戰。
敦刻爾克大撤退
所以,當敦刻爾克大撤退發生後,許多人都將這次軍事行動稱為「勝利」。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冷靜地表示,這不是勝利。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的當天,丘吉爾來到英國下議院,發表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講。丘吉爾說:「我們必須極其小心,不要把這次撤退蒙上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德國人拚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隻,但他們被擊退了,他們遭到了挫敗,我們撤出了遠征軍!」
丘吉爾並非謙虛,因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聯軍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丘吉爾
在撤退中,由於德軍的空襲和炮轟,有2.8萬人陣亡。此外,英國空軍為了掩護撤退,出動了2739架次戰斗機。其中,有106架戰斗機被德軍擊毀。
6月4日上午9點多鍾,當敦刻爾克海灘上擔負後衛部隊的約4萬名法軍正要撤退時,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已經沖了過來,將他們團團包圍。這4萬名法軍成了俘虜。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各種民用船隻扮演了重要角色,為撤退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顯示,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一共徵集了861艘民用船隻運送英法聯軍,括漁船、客輪、遊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隻。這些民用船隻不像軍艦那樣配備防空高射炮,遇到德軍空襲時幾乎沒有抵抗的餘地,只能任人宰割。最終,有226艘英國民船和17艘法國民船被德軍炮火擊沉。
敦刻爾克大撤退
其中,有一艘叫蘭開斯特里亞號豪華郵輪傷亡尤其慘重。
蘭開斯特里亞號是隸屬於英國一家航運公司旗下的豪華皇家游輪,來往於英國和美國之間。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後,還有許多英軍工程師、皇家空軍地面人員、運輸人員和無線電操作員等滯留在法國南特市和聖納澤爾市港口,大約有3萬多名。蘭開斯特里亞號被英國官方徵用,在聖納澤爾市盧瓦爾河口港口接送上述人員。
敦刻爾克大撤退
6月17日,蘭開斯特里亞號裝載了大約6000名英軍士兵和平民,從聖納澤爾市港口出發,前往英國。下午4時左右,幾架德國空軍的轟炸機出現在天空,用炸彈對蘭開斯特里亞號進行轟炸。短短20分鍾後,蘭開斯特里亞號沉入海底。除了少部分乘客被營救出來外,大約有4000名英軍士兵和平民葬身魚腹。
有了這些沉重的插曲,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確難稱「勝利」。
8. 電影《敦刻爾克》主要講了什麼,海陸空戰爭有什麼歷史背景
作為反響一直很不錯的戰爭題材影片,《敦刻爾克》一經播出,就以高賣座率和高口碑呈現了雙贏之勢。其實,這部電影比較特別,影片里並沒有常規戰就爭片中的特定情節,它將重點放在戰爭所帶來的感覺,以及處於戰爭中人的感受。整體來看,《敦刻爾克》設置懸念很足,值得觀眾賞析!
在影片中,每一個人的感受都會被放大化,在鏡頭下被注視,反復放大。
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兩個士兵抬頭傷兵走過了長長的海灘,在開船之前,通過一條木板擠上了船。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讓觀眾都會有一種凝滯感。而這恰恰就是這部影片所刻畫的節奏與旋律,通過畫面和音效製造深入觀眾內心的視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