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有老電影{巴山夜雨}的影評啊!!急要啊。。。在線等
要在1980年的語境中真正讀懂《巴山夜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盡管這部影片除了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以外,還獲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5個獎項。要讀懂《巴山夜雨》,必須讀懂中國電影史上的吳永剛。作為一個從1930年代中國影壇走來的中國電影藝術家,吳永剛是獨特的。這位美工師出身的電影導演,對電影的理解有常人所不及之處。無論是在《神女》(1934)、《浪淘沙》(1936),還是在《巴山夜雨》(1980)中,吳永剛著力追求的總是「意境」。這樣,《神女》里紛擾的都市和哀怨的少婦,《浪淘沙》中寂寥的孤島和迷離的白沙,以至《巴山夜雨》里飄盪的蒲公英和憂傷美麗的巴山夜雨,不僅是吳永剛的最愛,而且是影片最動人的所在。
正因為如此,吳永剛的電影往往身處邊緣。也就是說,對「意境」的熱愛,使吳永剛最容易偏離中國電影的主流話語,也使吳永剛及其電影非常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重視載道和講究敘事的中國電影傳統,曾經使人們漠視《神女》的光輝,也使人們誤讀《浪淘沙》的真正蘊涵;而大多數吳永剛電影,由於缺少知音的共鳴,終於導致長久的湮沒不彰。只是在《巴山夜雨》里,吳永剛才讓人們真正體會了「意境」的魅力。
從1959年或者1960年開始,吳永剛就在醞釀著《巴山夜雨》(當然不是從劇作的角度)。因為當時「文化大革命」還沒有開始,《巴山夜雨》故事賴以存活的時代背景15年後才發生。1959年或者1960年的吳永剛,心目中的下一部電影必須有一個「意境」:那是導演曾經看見的一副木刻,畫中的小女孩顯然是一個貧窮的孩子,她身邊放著一個小竹籃,小女孩跪在地下,鼓著腮幫子吹蒲公英,那麼天真、稚氣。
15年後,吳永剛等到了《巴山夜雨》。一切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只有「意境」還在心中。盡管從故事層面上看,《巴山夜雨》被賦予那麼眾多的偶然與巧合以及那麼沉重的歷史與現實,但導演仍然沒有把它拍成一部「傳奇」。為了苦苦追索幾十年的「意境」,吳永剛選擇了抒情。
主人公秋石便是詩人。在導演「以不表演為表演」方針的指導下,李志輿的表演由於過於內斂而稍顯木訥,但並不影響影片的整體效果。在吳永剛看來,作為詩人的主人公,其實是造成影片抒情格調的最好載體。首先,秋石在獄中寫的那一首《蒲公英》詩,便被導演四次運用到影片中,起到了較好的結構影片與表情達意的功能;其次,導演可以通過詩人的視角,自由地創意造境。這樣,在故事主線之外,影片不僅成功地將雄奇的巴山、滔滔的長江與靜默的神女峰、滾滾的漩流剪輯在一起,而且成功地把孤獨飛翔的蒼鷹、搖曳波浪的航標與夢境一樣的愛情回憶交織在故事時空之中,使影片本身增添了一種難得的人文深度和濃郁的抒情氛圍。為了使影片最終導向一種美好的「意境」,吳永剛甚至放棄了《神女》和《浪淘沙》中的人性批判。不用說,秋石是高潔的形象;即便女專案人員劉文英,影片也是需要她的「轉變」,演員張瑜正是因為「一股子稚氣」被吳永剛選中的;另一專案人員李彥,最後關頭露出真面目,他也是解救詩人秋石的策劃者;整個客輪,從船長到乘客,都是善良的好人。直到影片最後,秋石攜女兒上岸,客輪發出長鳴,向秋石父女告別,這時,連客輪本身也被賦予了善良的品性。當然,丑惡與黑暗是肯定存在的,只是在影片中,吳永剛寧願把它們徹底推到背景,讓它們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缺席的判決。也正是在這里,體現出導演獨特的才華。
對「意境」的渴望,使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吳永剛,擁有了一個持續十多年的「蒲公英小女孩」情結;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蒲公英小女孩」所蘊涵的「美」,顯然應該並且確實已經上升為對「丑」的否定和對「惡」的批判。但是,吳永剛沒有打算沿著這一思路走下去,而是過早地離開現實,趨向了「浪漫主義」。誠然,正如吳永剛自己所言,影片中多一些好人沒有什麼不對,何況,影片結尾,小娟子吹蒲公英的鏡頭,更是導演自己醞釀經年的畫面,不可能輕易放棄;影片的深度在於:當主人公秋石帶著女兒離開客輪,行走在林間山道時,秋石只有片刻流露出慈父般的微笑,大多數時候是心情沉重的;女兒歡笑著奔向山野,吹起蒲公英,蒲公英隨風飄盪在藍天白雲,這一切,都是通過秋石傷感的視線展現出來的,給「蒲公英小女孩」的「美」鍍上了一層憂郁和凄涼。全片倒數第二個鏡頭,仍然停留在秋石的近景上:重獲自由的秋石,面對剛剛回到自己身邊的女兒,決定收起沉重的心情,從容地微笑,但笑容瞬間轉換為悲傷。詩人的情緒,徘徊在大喜大悲之間。彷彿不忍心目睹這一切,鏡頭宕開,在茫茫群山中定格。依靠這樣的結尾,吳永剛緊守著自己的美學。確實,吳永剛從來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現實」在他的作品中已經被咀嚼成一個堅硬的內核,無處不在卻又被有意隱藏;同時,吳永剛也從來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浪漫主義者」,在超越現實的時空中放盪神思不是他的目的。他追尋的「意境」,凝聚著自身思想的深刻性,但又煥發出電影畫面特有的美感和魅力。
就像《巴山夜雨》的結尾,盡管缺少了人性批判,但反思歷史的動機,卻刻寫在美麗的「蒲公英小女孩」與蒼茫的巴山夜雨之中。
B. 《懷念鄉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懷念鄉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95 彩色片 116分鍾
越南電影協會/日本NHK電視台聯合攝制
編導:鄧日明 攝影:阮友俊 作曲:黃良 主要演員:萃紅(飾御) 黎雲 (飾娟) 謝玉寶 (飾壬)
本片獲1995年越南電影協會一等獎;1996年第11屆越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南特三洲國際電影節觀眾最喜愛的影片獎,印度新德里亞洲—太平洋國際電影節柯達獎,比利時國際電影節法語國家文化—技術合作組織獎,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影片獎;1997年瑞士費堡亞非拉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委會獎及觀眾獎
【劇情簡介】
一大片金黃色的稻田,一位年輕的婦女——御在中間穿行。
御、壬和幾個農民正在挑磚坯裝窯,窯主燒香禱告後,磚窯點火,窯主把工錢分發給農民。
獨自走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裡的壬,掐了一穗稻穀,把稻粒放進嘴裡嚼著。一架飛機從頭頂飛過,壬抬頭看了看又眺望遠處的一號國道和東山,它們離壬的家很遠,騎車得花一天的時間。
壬是個17歲的男孩,讀完高小就輟學務農。壬的父親在海軍服役時犧牲了,那時壬的妹妹明剛剛六個月。從此,壬的媽媽沒有再出遠門。壬的哥哥其遠在高平工作,其和御結婚五年了,只回過兩次家,每次住三天。御又接到其的信,其信上說工廠停工了,要到邊境做生意謀生,什麼時候賺夠了錢就回家,叫御不要寫信了。御認為自己受他騙了。
壬幫鳳叔安裝電視天線,鳳叔的黑白電視機是弟妹從德國寄錢回來買的。鳳叔上完初中輟學後,曾外出打工,參軍復員後回家務農。
御在田裡割稻子,鳳叔故意大聲說,其跟別人去做生意,發了。壬媽應到其那兒去,壬媽說,天下除了人還是人,我哪兒也不去。鳳叔沖著御說,天下不僅有人,還有聖人和妖怪呢!我常外出,我知道。御不睬鳳叔,只埋頭割稻子。
劉姨叫壬去火車站接娟,劉姨的女兒媚又叫壬幫她編一個裝番石榴的草筐。劉姨是壬的鄰居,一條腿癱了,丈夫在外面工作,她嫂子去世後,她哥哥便搬到河內。侄女娟小時一直住在劉姨家,後來也隨父進了城,長大又去了國外,有很久她們沒見面了。
壬騎自行車去火車站接娟。除家裡人外,壬第一次騎車帶異性,有了一種特別的感覺。回到家,御問壬,「接到了嗎?」「接到了。」「漂亮嗎?」「漂亮。」御顯得有點不自在。壬的妹妹隔著牆叫媚,媚跑出來給明吃娟帶來的口香糖,明一不小心咽進肚裡,嚇得直哭。吃晚飯時,娟向劉姨敘說自己的情況:幾年前和幾個朋友從海防出海,在海上漂了一個月後到香港避難,如今每次想起來就發憷……
當晚,突然天下起雨來。壬睡不著,拿上手電筒到田裡捉青蛙。雨停了,壬躺在田埂上想起白天在火車站見到娟的情景。御怕壬冷,給他送來了衣服。壬讓御先回去,御提著走馬燈獨自回家。
娟躺在床上一晚上未睡好。釵姐早已起床。釵姐是來照顧劉姨的。釵姐的丈夫保哥在部隊犧牲了。釵姐時常趕早過江去賣蠶,攢夠錢後打算到很遠的西寧給丈夫掃墓。娟聽後表示要盡力幫助釵姐。娟把手上戴的表退下來給釵姐拿去賣掉,幫她湊些盤纏。
黎明時分,壬在江邊壩上遇到釵姐。壬問釵姐與保哥相愛時有多大?釵姐說那時保哥17歲,自己15歲。壬說:「我也17歲了。」壬路過絨嬸家,看見鳳叔從絨嬸家出來,很驚奇。鳳叔在路邊停下,等壬走過來時跟壬說話,壬不理睬他。
壬回到家,御說壬去一個晚上只捉到這么幾只青蛙,不值!明跟壬說,「我知道你去哪了,但我不說。」壬的媽媽叫壬送幾只青蛙給葵老師作下酒菜。
葵老師是御的父親,有一次去海防評試卷,便把一個無依無靠的江湖姑娘領回家做了小老婆,大家稱她絨嬸。葵妻給絨嬸出錢蓋房子單過。娟跟著壬到葵老師家,葵老師問娟在外邊干什麼?娟說邊打工邊上學。葵老師說你上學對誰有利?娟說對自己有利。葵老師說不要只想到利,想到利會有辱自己。學是為了有知識,是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娟跟著壬來到花生地,御和壬的媽媽正在拔花生。娟也伸手幫忙。娟說干這活兒輕松。壬媽說,「你只不過是走馬觀花而已。你算算看,從下種到結果,我們母子有多辛苦啊!」娟要去河邊,壬也一起去。御看著他倆離去的背影,心中不悅。
坐在河邊,娟說起往事。告訴壬她去美國後離開了前夫,現在一人過,打算再找一個有綠卡的人為夫。娟問壬多大了?壬說17了。娟說17歲是最美好的年華。娟又問壬有什麼願望?壬抬頭看著從天空飛過的飛機說,我的願望你不能理解。娟走到旁邊的玉米地,脫下衣服下河。透過稀疏的玉米稈看著游泳的娟,壬一時沖動拿起搭在玉米稈上娟的衣服聞起來,被娟一扭頭看見,壬撒腿就跑。無論娟怎麼喊,壬頭也不回地跑回家,躲在稻草垛後面不出來。娟跑到壬家找壬,御沒好氣地說,「不知道!」
廟會上,御在算命,卦上說,你有丈夫跟沒丈夫一樣,命是苦命,或許下半輩子可能會好起來。御回到家,獨自在自家場院上用腳去蹚曬在地上的稻穀。御來回不停,默默地走著。
晚上,鳳叔又到絨嬸家幽會。村裡人在看水上木偶表演,節目主要是反映農民日常的勞作和生活。娟和媚、明一起看錶演。壬穿過人群遠遠地望著娟。演出結束後,村裡的男老師和娟一起走。壬悄悄地跟在他倆後面。男老師問娟這幾天的感受後,男老師激動地說,水上木偶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你看出如今農民種田的方式和過去有什麼不同嗎?仍然是牛在前,犁在後,以人力為主……農村電費比城市高出兩三倍。農產品的價格卻很低。農民買高價種子、化肥、農葯,有時買到的竟是假貨。戰爭結束了,農民仍然很貧困……我在農村教書14年了,很多人認為我乖僻。我不能申請回城,如果我離開這些孩子,我覺得我有罪……什麼時候人們認識到對農民負有的責任了,農民的處境真正得到改善了,才能談「進步」 二字。
壬家院子,壬幫著御打稻穀。壬對御說回去睡覺明天再打吧。壬回屋,御仍在打稻穀。壬躺在床上翻身睡不著,又想起白天娟游泳的情景。壬走出屋外叫御休息並打井水讓御洗澡。御情不自禁地走到壬跟前撲在壬身上,用手摟著壬的脖子。壬也把手放在御的腰上。稍片刻,御突然睜開眼睛,推開壬,跑到一邊。壬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大人了。
第二天,壬和御在甘蔗地里砍甘蔗,發現地上有一窩小鳥,御非常高興地捧起小鳥親吻。御問壬是否知道蘇氏鳥的傳說。壬知道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對孤苦伶仃的兄妹長大後誤成夫妻,後丈夫出走,妻子等待著丈夫的歸來直至變成了石頭,妻子的名字叫蘇氏。壬覺得御和村裡的很多婦女一樣也在等待著。但沒有誰變成石頭。
鳳叔的妻子在葵老師家外面罵街,說葵老師沒有管教好絨嬸。葵老師走到絨嬸擺攤的地方,要絨嬸自愛。鳳叔以為上次從絨嬸家出來被壬撞上之後是壬放出來的風,便氣呼呼地跑到甘蔗地找壬算賬。御勸鳳叔不要懷疑壬,壬是不會說的。
學校舉行高雅學生比賽。媚在演唱: 「鳥群飛去……」。明也朗誦了詩:「我家鄉的田野……」贏得了師生們的熱烈掌聲。
媚和明騎車回家時,被司機酒後開車撞倒,雙雙壓在裝水泥桿的大卡車輪下。村裡人按習俗為她倆舉行葬禮。壬傷心地走在人群中。
第二天,娟在火車站對壬說,「沒想到我回來遇上這件事。過去我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回來這幾天,我知道自己始終是這塊土地上的一分子。」娟給壬留下地址,叫壬給她寫信,在壬與娟的目光對視中火車開了。
壬回到家時,御已到縣城乘車去高平找丈夫。壬趕到縣城時,去高平的車已經開走了。壬人伍,鳳叔來送壬。運兵車已經開動了,壬看到從高平趕回來的御,便從車上下來,鳳叔把壬推上車,御跑到車旁告訴壬沒有見到其,叫壬到部隊後馬上寫信回來。從車上窗口中御送給壬一本夾著錢的筆記本。
一隊敞篷軍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壬身著軍裝坐在車上,望著山下的村莊。壬拿出筆記本寫道:「我的名字叫壬,我愛我的家鄉,我將要歸來。」然後撕下折起來扔向車外。在山間,一張紙條悠悠盪盪。
晚造田裡只剩御獨自一人在田裡插秧。
【鑒賞】
影片《懷念鄉土》是根據越南當代著名作家阮輝涉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阮輝涉曾發表過不少優秀的短篇小說,但他這篇結構鬆散,有點像隨筆的短篇《懷念鄉土》水平中等。然而越南著名電影導演鄧日明抓住了小說的「魂」,把它改編拍攝成了一部如行雲流水散文詩般的電影作品,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鄧日明(1938~ )是上一屆和本屆越南電影協會的秘書長,是越南著名的電影導演。他不是科班出身,50年代末開始接觸電影。他先在越南電影發行公司從事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影片的翻譯工作,後到越南電影學校跟蘇聯電影專家一起工作,從事電影導演、編劇及影片的翻譯。70年代初到越南故事片廠任導演。1973年開始導演故事片。他在實踐中探索,逐漸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影導演和突出的「作者電影」導演。他的影片大多是自己寫劇本而且基本上是以越南的社會現實問題為主題,所拍的大部分影片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啟發人們去思考,有的影片曾引起爭議。他導演的影片如描寫戰爭給人們帶來心靈創傷的《什麼時候到十月》(1984),批評領導幹部蛻化變質,忘恩負義的《江上姑娘》(1987),由英國電視台訂購,反映現代越南青年生活、精神風貌的《回歸》(1994)等等,都在越南影壇引起很大反響。他的影片曾多次在國內外獲獎。為紀念電影誕生一百周年,日本NHK電視台有意資助一些亞洲國家的導演拍攝故事片。在越南,他們選中了鄧日明。編導演職員由越方出任,影片的內容、題材由導演選擇,日方出資拍攝,並在錄音合成,洗印等後期製作方面給予協助。《懷念鄉土》曾多次在國內外電影節上獲獎,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節邀請該片參展。
《懷念鄉土》是一部農村題材的影片。它透過一個17歲男孩的視角來反映當前農村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影片的第一個特點是朴實,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激烈的矛盾沖突。導演鄧日明採用了散文敘事結構,著力表現出在表面平靜生活之下並非平靜的矛盾沖突並啟發觀眾深入思考。從銀幕上,鄧日明讓觀眾看到的是越南北方農村一個風景秀麗而寧靜的村莊,田野里一片金黃色的稻穀,農民為了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秋耘夏收冬藏,這樣平淡無奇的一天天流淌的生活。在平淡的背後卻有許多令人感動、令人心酸的故事。觀眾從這些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從這些人身上可以看到今天的越南農村現狀,農民的命運、遭遇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以及人們對改變家鄉面貌、改善生活的渴望。
影片的第二個特點與鄧日明導演的其他影片一樣對白少。該片以劉嬸的侄女娟從國外回鄉探親為引子,按照壬的性格發展情節。影片中壬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出現了十次,交待片中的人物關系,事件背景和壬對人對事的情感和態度。沒有卯榫相接的對白,觀眾卻隨著壬的目光不知不覺地出進他的生活,和他共同體驗生活的歡樂與悲哀。
對典型人物及人物心理矛盾和情感的細膩描寫是影片的又一藝術特色。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是普通而有代表性的。鄧日明通過對這幾個人物的性格、內心矛盾、情感的描寫來表現影片深刻的思想主題。壬是一個純朴、善良的17歲男孩,因父親去世早,家境貧寒,為了妹妹明能夠上學,他讀完小學就輟學務農。壬愛幻想,勤思考,會作詩。他愛自己的家鄉也愛自己周圍的人。但對愛情與戀人知之甚少,接觸娟之後,才對女性產生了朦朧的愛戀之情。盡管農村生活很苦很單調,但壬穿上軍裝後仍希望以後回到這塊生他養他的地方來。御是一個典型的越南農村婦女形象。她善良、勤勞、孝敬父母、對丈夫忠貞不貳。觀眾從她身上看到了越南婦女的民族傳統美德及傳統的道德觀念對她的影響。她結婚五年,丈夫很少回家,有丈夫跟沒丈夫一樣。她需要同情,需要愛,也渴望去愛人。但她只有整天埋頭幹活,試圖以此來忘卻對幸福生活的強烈渴望。當她看見娟和壬在一起時,她有些妒忌,但她又不能像娟那樣去待壬。和許多農村婦女一樣在這塊養育她的土地上默默地等待,默默地耕耘。娟是新型的女性,出生在農村,後離開家鄉到了國外。她受過挫折,生活並不幸福。她內心也很苦悶。但她敢於去追求個人的幸福生活。她離開了第一個丈夫,正准備找一個有美國籍的男子為夫。回鄉探親,盡管她已不習慣農村的生活,但她被鄉親們那種富於仁愛的精神所感動。使她覺得自己仍是這塊土地上的一分子。雖然身在異國他鄉,她仍熱愛這塊生她養她的土地。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如葵老師、鳳叔、明、媚等以及一些群眾角色,人物形象也很真實、感人。他們的年齡不同,經歷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熱愛這塊養育他們的土地。除扮演娟的黎雲、扮演葵老師的鄭盛外,其他角色都是由非專業演員扮演。他們的表演質朴、自然,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的鄉土氣息很濃且很有越南民族特色,如廟會、葬禮、水上木偶表演等場面都很好地反映了越南的傳統風俗習慣。影片的音樂很有特色。音色優美、清柔的獨弦琴聲在描繪人物心理、情感方面發揮了特殊的效果,使影片的民族味更加濃郁。攝影師在用光上很講究,很多畫面拍得很美。如滿天的朝霞、燦爛的陽光、鄉村的小路、村莊、小河、御晚上打穀子、壬去接娟、壬和娟去看小河等場景都如詩般地展現在銀幕上。
《懷念鄉土》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影片。雖然戰爭已經遠去,但戰爭給越南人民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給人們帶來的心靈創傷還沒有痊癒。1986年越南開始了革新開放,在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一些地方發生了變化,已經富裕起來了。但農村的面貌、農村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多少,還有相當一部分在戰爭中付出沉重代價的農民生活仍然貧困。影片通過村裡的男老師與娟的那一番激昂慷慨的談話,說出了農民和影片創作者的願望:也是社會的願望,在革新開放的今天,希望人們更加關注越南農村,改變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
盡管影片也有些不足,有人對利用外資拍片,對影片的真實性有不同的看法,對影片表現越南風俗習慣的鏡頭認為是對民族的醜化等等。但影片上映後受到廣大觀眾包括農民、知識分子、電影工作者的好評。人們對在越南電影蕭條時期拍攝這樣一部優秀的農村題材影片感到欣慰。無疑,這部影片是90年代越南電影的一部重要作品。
C. 一仆二主中的娟奶奶扮演者
高放,女 1939年出生,河北省順平縣人,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電影人、畫家、作家,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畫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炎黃女子詩書畫家聯誼中心理事;曾拍攝故事影片及電視劇一百餘部,主要作品有《舞台姐妹》、《山村姐妹》、《六盤山》、《鍾聲》等;出版的書畫作品有《高放畫集》《高放畫選》《美麗人生》《高放丹青墨趣》,文學作品數十萬字,文學作品有劇本《草魂》童話《紅泥蒼蠅的夢》《花朵的眼淚》等。
電影人
表演藝術成為終身的追求,高放是電影人,是表演藝術家;在1959年本來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的高放竟然無意插柳般的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63年在她尚未畢業的時候,就被著名導演謝晉挑選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故事影片《舞台姐妹》扮演當年在上海以報社記者為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江波,這是影片中引導越劇名伶竺春花,走向革命的關鍵人物,謝晉導演曾為挑選這個角色頗費一番周折,最終滿意地選中高放。在上海她先後拍攝完成《舞台姐妹》和《年輕的一代》兩部故事片,歷時一年半才回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正式上班。
從藝五十年來,高放老師共計拍攝一百餘部影視作品,至今年逾古稀的她,依然神采飛揚地工作在影視製作的第一線。
畫家
筆墨丹青是終生難以割捨的愛,她自幼酷愛筆墨丹青,曾先後師從著名畫家王延齡,溫瑛,和芝圃,於默聞 關陽,專攻中國寫意花鳥畫和山水魚並多次幸運婁師白大師的指教,受益頗深。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展覽並獲獎。先後兩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為迎奧運,又在北京舉辦個人書畫展、及中國當代藝術民家系列書畫展《美麗人生》。曾在日本、韓國、泰國、伊朗、朝鮮、澳門、北京等地參展,有些作品被美、德、法、日、朝、俄、澳大利亞、泰、伊朗及港澳台等地的有人珍藏和國家博物館收藏。從來1999年之後至今,先後並深受觀眾及專家好評。出版《高放畫集》《高放畫選》《美麗人生》《高放丹青墨趣》。
作家
從爬格子中體會到另一種人生樂趣,她多年來很注重文字修養,博覽群書。寫過文學作品達數十刀字,被專家著文稱道。有:劇本《草魂》小說《漫出小屋的聲音》《山道上》童話《紅泥蒼蠅的夢》《花朵的眼淚》散文《拍攝札記》;雜文《漫話舌頭》詩歌《湘江漁火》等等。
電影
高放出演電影以及所扮演角色
《舞台姐妹》高放扮演地下工作者 記者江波
《山村姐妹》扮演女主角祁金雁
《六盤山》扮演女主角桂花[5]
《鍾聲》扮演女主角總工程師童貞
《犬王》扮演革命的母親
《大河奔流》扮演鳳英
《北京小妞》扮演媽媽
《馬可·波羅》扮演南宋皇後
《虹》扮演媽媽
《排球之花》扮演醫生
《美麗的頭發》扮演退休教師
《四喜臨門》扮演媽媽
《幸福密碼》扮演退休教師
《望春風》扮演李母
《駱駝祥子》扮演高媽
《黃土坡的婆姨們》扮演技術員
《女人也是人》扮演縣長
《圍剿》扮演奶奶
《夕陽無限好》扮演女主角
《不能沒有愛》扮演母親
《毛澤東去安源》扮演毛澤東的岳母
《命運喜歡惡作劇》扮演袁主任
《反擊》扮演主角
《牛角石》扮演農民李大嫂
《烏魯木齊的天空》扮演女主角的老年
《藍色妖姬》扮演反派一號人物
《年輕的一代》扮演大學生周婕
《懷德與海梅》扮演女主角海梅
《晚霞也美麗》扮演老年模特隊長
《老幹部局長》扮演局長夫人
電視劇:
高放出演電視劇以及所扮演角色
《愛的多米諾》扮演 奶奶
《冤家宜解》扮演女主角素珍
《情暖人間》扮演女主角李淑英
《重案六組》扮演警官的母親
《我的糟糠之妻》高放 飾 又芳
《風韻》扮演女主角鄭秀英
《表妹吉祥》扮演七巧
《夢斷天國》扮演書畫才女婉貞
《大明宮詞》扮演太平公主的婆婆
《人間四月天》扮演徐志摩的岳母
《風雨人生》扮演郝局長
《婚變》扮演母親
《春秋淹城》扮演皇太後
《審判沒有延期》扮演女主角法官白冰
《楚河漢界》扮演劉邦之母
《青春四十》扮演媽媽
《冰糖葫蘆》扮演局長夫人
《非常歲月》扮演鄧小平的母親夏伯根
《冒險家》扮演女主角玉瑾
《血濃淤水》高放飾徐媽媽
《小時工》扮演母親
《大廚》扮演母親
《天職》扮演母親
《愚公移山》扮演愚公的媽媽
《哎喲媽媽》扮演奶奶
《守望正義》扮演教授謝梅
《霧里看花》扮演古董收藏家
《女人有約》扮演奶奶
《忠魂》扮演反派一號人物
《皇太子秘史》扮演皇太子的如娘
電視劇《血濃於水》高放飾徐媽媽[6]
《戲說乾隆》扮演陳懷秀之母
《窮爸爸富爸爸》扮演窮爸爸的岳母
《四世同堂》扮演反侵華戰爭的日本媽媽
《日出》扮演大太太
《超級守門員》扮演女主角總工程師
《原來如此》導演:高放
《英雄志氣》扮演女主角李莎
《火漫銀灘》扮演母親
《在壞c圈內》扮演母親
《丈夫的白皮書》扮演母親
《特行警察》扮演局長夫人
《皇冠上的明珠》扮演母親
《牛子厚與富連城》扮演母親
《顧東家的幸福生活》扮演奶奶
《娜日沙和她的母親》扮演中央首長郝建秀
《草魂》導演\編劇:高放 並兼扮演角色
《上海奔流》扮演白塵的母親
《七色雨雲》扮演母親
《軍吻》扮演母親
《蘇雅的故鄉》飾班主人
《愛有123》飾媽媽
《小龍和小百合》扮演母親
《秋來夢醒時》 飾扮演母親
D. 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
喜劇之王經典電影個人觀後感5篇
《喜劇之王》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人物的自我修養的故事。電影以喜劇的方式告訴人們怎樣度過逆境、低谷,怎樣面對委屈,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麼你知道《喜劇之王》的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有關於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1
正月初一,和家人一起觀了場片子《新喜劇之王》。影片保持了周星馳慣有的搞笑作風,相較客歲的《美人魚》,少了些低俗的無厘頭,多了些深條理的喜劇元素。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勵志故事。「丑小鴨」如夢想當一名演員,盡管不乏表演能力,卻因長相醜陋,模沖只能耐久低聲下氣在片場跑龍套,飽受辱罵挖苦和擊打,但憑借對表演的酷愛最終成名夢想成真。如夢的閱歷散正或許是許多名演員的真實寫照。故事情節對照老套,題材與《我是路人甲》相似,但藝術後果和細節照樣很到位的。觀完片子,有些感觸整理如下:
人生照樣要有夢想,哪怕夢想觀起來不切實際。追逐夢想的歷程有時會讓你失望到狐疑人生和否定本身。但有夢的人是幸福的。有夢想同時堅持夢想並為之盡力的人生是寶貴的。
有些夢想並不是你盡力就必旦掘殲然能實現的。如果實現不了,遠遠地觀著它,也很美好。如果做一個普通人更得當本身,又何必迷失在別人的勝利和勵志故事裡。
夢想一時不能實現要學會轉彎,把夢想雪藏,積貯力量,畢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如果連生存都成問題,又何談夢想和遠方。
人生閱歷一些痛苦並不都是壞事,有時恰恰是這些閱歷成績了你。所以你不必怨恨。如果沒有閱歷那場痛徹心扉的情感欺騙,如夢表演的《一個騙子》又怎能打動評委得到晉級的機會,贏來命運的轉機?
還要感謝那些以各類方法默默支持和勉勵你的人。有些人只是不期而遇,卻樂意不計得失伸出援手拉你一把,這些人照亮了你的夜空,富厚了你的生命。有些人觀似冷酷甚至絕情,卻在居心血和生命陰郁為你遮風擋雨。
人生如戲,端賴演技。路人也好,主角也好,居心演繹好各自的角色就好。在以貌取人的觀臉時代,長得欠好身材欠好的人註定要靠實力上位。
小人物的勝利之路,觀似勵志,實則是一條艱辛波折充溢悲劇色彩的泣血之路。周星馳說,我拍了那麼多悲劇,看眾卻都說是喜劇。
人生如夢,別太在意,更要珍惜。如夢最終站在最佳女主角的頒獎舞台,舞台大屏幕播放她成名前的種.種鏡頭,無論是她,她的父母,照樣現場看眾,以及看影者,想必都是百感交集,這不正是對人生最好的詮釋么?在別人的故事裡觀到本身的影子,認清生活的樣子,吸取生命的養料,從而引發感情的共鳴,正是所有好的片子作品的共性。
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2
如果說什麼電影最打動人,我想應該是抒寫真實人生的電影,因為這類電影最真誠,所以最動人,《喜劇之王》無疑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1999年,世紀之末,周星馳推出了他自導自演的電影《喜劇之王》,記得我上初中時就看過,當時覺得一般。但隨著我的成長,越來越認識到電影里的人生蘊含著一種可貴的精神。正巧學校舉辦讀書觀影徵文活動,我就以觀後感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一下對這部影片的理解。
記得影片一開頭,主人公走到海邊沖著茫茫大海喊出「努力,奮斗」,然後輕輕轉過身走出鏡頭。當看到這樣的開頭,我就隱隱覺得這部影片與周星馳以往的無厘頭風格不同。影片的主人公叫尹天仇,是一個跑龍套的臨時演員,平時多數時間在社區福利院做雜務。他熱愛表演,一心想成為一名演員,卻屢遭別人的冷眼和嘲笑,但仍堅持理想。影片主要表現的就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艱辛奮斗歷程。雖然延續了周星馳一貫的喜劇路線,但觀眾的笑中往往帶著唏噓與悲傷。
執著與單純
影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鏡頭:跑龍套的尹天仇總是懷揣著一本俄國喜劇大師斯坦尼福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身修養》。這種戲劇性的反差時常令我發笑,但這笑中帶著感動。誠然,天仇未必能看懂這本書,但是他之所以時常手不釋卷的將它帶在身邊,就是因為他對表演的執著。
天仇對表演執著的例子在電影里舉不勝舉。
看過的朋友,還記得那兩場橋段嗎,當天仇第二次去找那個片場助理sunny,說演什麼都行,不要錢都行,只要有個便當;另一場,娟姐告訴他讓他做男主角,問他有沒有問題,他說:「是不是每天都可以有便當吃?」多麼單純的想法。天仇是真的喜歡表演,只要有口飯吃,就要堅持表演,執著夢想。
其實執著往往是伴著單純的,之所以執著是因為單純的喜歡。
卑微與自尊
「屎,我是一坨屎。命比蚊便宜,你開賓士,我挖鼻屎。自知死也再難移。」當聽到這首影片插曲的時候感覺真的很心酸,尤其是那句「自知死也再難移。」尹天仇是個勇敢的人,很少有人敢用本就少的可憐的底本,來搏自己那看來幾乎不可能的夢想。但其實無論天仇怎麼執著於表演,甚至於他的演技多麼出神入化,他都是個卑微的小人物,總是被人任意的奚落與踐踏,這彷彿是他的宿命。記得影片開頭部分,天仇為爭取一個跑龍套的機會,給助理sunny表演緊張的表情。說實話天仇的表演很到位,但最後sunny還是不屑地一扒拉天仇的頭讓他滾一邊去。其實sunny一開始就不準備給天仇機會,只是帶著調侃的心態愚弄一下這個卑微的小人物。天仇幾乎每次表演都被「不厭其煩」的這樣奚落。
記得天仇第一次見到坐台小姐柳飄飄時,被飄飄露骨的嘲笑為「死跑龍套的」,但天仇卻總是正經的回應說:「其實我是一名演員。」在多次遭飄飄嘲笑後,他也有他的情緒,他說了一句:「其實你們出來賣的,如果懂得尊重一下別人,那別人……」但這話還沒說完,就被飄飄打斷了。其實小人物就是這樣,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在自尊受到傷害時,他們往往會選擇以傷害別人的方式尋求心態上的平衡。「其實我是一名演員」,天仇的這句口頭禪乍一聽很有喜感,而誰又能體會天仇這句話背後因為別人嘲笑自己夢想的心碎呢?這句口頭禪是天仇在屢遭侮辱後,變成了天仇維護自尊的最後防線。當然,天仇始終是善良的,當飄飄憤怒的站起來說:「你說什麼?」時,他立即說:「對不起。」
理想與人生
人們可以嘲笑一切,但你不能嘲笑你自己,更不能嘲笑夢想。
在天仇心中,表演不是工作,而是實現生命價值的理想。天仇視表演為生命,「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其實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追問:面對殘酷的現實,我能否堅持理想。正是這樣的叩問,是天仇堅守表演的信念。記得這樣一個場景:天仇和飄飄並肩坐在沙灘上看海。夜已經很深了,四周漆黑一片。飄飄嘆了一口氣說:「你瞧,多黑啊,什麼也看不到……」。天仇頓了一下說:「也不是啊,天亮了就會很美!」影片中的這段話隱喻了天仇對理想頑石般的信念以及對未來的樂觀。天仇的堅持、信念讓人感動,人生往往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選擇才成就了不一樣的結局。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娟姐告訴天仇他不能出演男主角時,他極為沮喪,甚至連劇本也差點扯破,看著失落的天仇坐在大雨中迷茫無助叫人好不難過。但是隨之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在片場當場務的達叔其實是卧底警察,達叔要天仇協助破案,於是天仇得到了一個在現實中表演的機會,並且這一次不是跑龍套而是男主角。至今記得卧底警察達叔自曝身份時說的話:我其實是卧底,不信啊。我比那些所謂的演員更加專業、更加高尚、更有技巧。因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戲,雖然我沒有劇本,但我絕不會NG,因為我一NG就可能連命都丟了,我才應該贏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啊,世界上真正的演員往往不是學院派的,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因為每一天我們都在表演我們自己的人生。多年之後,我似乎才有些懂了,其實尹天仇的理想不一定是成為演員,而是去抒寫自己忠於表演的人生。
有人說真正的喜劇就是悲劇,一部喜劇如果能讓人笑著流淚,那麼他就是喜劇之王。之前對這句話有些懵懂,但當我看過《喜劇之王》的海報時,我懂了。海報上的尹天仇面對著太陽,微笑著,流著淚。
《喜劇之王》是一部無論是周星馳本人還是觀眾都很感動的電影,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導演拍了他自己、演員表演了他自己。人們總是看到影星表面的光鮮,試問周星馳曾經跑龍套多年的往事又有誰知曉。周星馳在這部電影里把小人物尹天仇為夢想奮斗的辛酸,以及對「我是一個演員」信念的執著塑造得淋漓盡致。
看過影片的我不由沉思,問問自己,大二的我是否還走在為理想而奮斗的路上?是否還記得入學時的激昂鬥志?
最後,我似乎明白了任何偉大都是從執著的追求、單純的喜歡中誕生的,任何成功都是經歷了漫長的默默無聞甚至卑微的歲月。
也許哪一天,或者就是明早,我要站在宿舍的陽台上,面對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喊出我的心聲:努力、奮斗!
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3
昨晚看完了星爺的《喜劇之王》,也看了一些影評,有點感觸,直到現在,心情仍不能平復,總感覺到一股激流在動盪,是生活的激流,通過亂山碎石中間,在創造著它自己的道路,在攪動著我內心的平靜。我要發泄出來,我要寫些什麼!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人物的自我修養的故事,是他的故事,其中自強和樂觀的精神喚起了我的共鳴。電影以喜劇的方式告訴人們怎樣度過逆境、低谷,怎樣面對委屈,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怎樣對待愛情……
雖然這是喜劇,但我是帶著嚴肅認真的心情看完的。因為關於社會底層人物的故事總有著更深層的意義,不管藝術如何高於生活,它都是來源於生活,這些故事反映著一些社會現實,一些現在過著幸福生活的學生們想像不到的生活。
電影一開頭,就是主角天仇面朝大海,高喊:努力!奮斗!奠定了小人物的勵志故事這一基調。主角是個跑龍套的,全副身家只不過幾百塊加塊表加本書。他只是跑龍套的,但他每次出入片場都是西裝打tie ,他不妄自菲薄,他一次次地強調「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他以演員的自我修養要求自己,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他窮,一百塊相當於他幾分之一的身家,但他補償那位被敲竹杠的老婆婆時沒有絲毫猶豫,人性內在的善良從來與外在的身份、物質無關;他卑微、低賤,但是屬於他的東西他一定會拿回來,即使有刀架在脖子上,那三份盒飯他也要拿回來,這是一個人的尊嚴;他孤傲清高,他無視那些看不懂他的人,依舊按照他的方式去表演,他相信會有懂他的人,於是回家默默拿起《演員的自我修養》。他臉皮厚到我望塵莫及,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絲虛榮心,沒有比較,沒有名利,他只是追求一個演員的夢。
這部電影講的是個辛酸故事,周星馳想說的也許是《蝙蝠俠:the dark knight 》里小丑的那句台詞:do you wanna know how i got these scars ?本是悲劇,但他卻拍成了一部喜劇,而觀眾也混然不覺。周星馳說過,我搞笑是因為我內心憂郁,我要拚命讓自己開心起來。
愛默生舉過一個例子:正當喜劇演員卡里尼使整個城的人笑痛肚子的時候,有一個病人去找城裡的醫生,治療他致命的憂鬱症。醫生勸他到戲院去看卡里尼的表演,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周星馳在戲里和戲外判若兩人,他的眼神和每部電影背後都有一絲憂郁,他是一個深沉的人,甚少有人看懂他的幽默,理解他的深刻。雖然他總有負面新聞,我相信裡面肯定有誤會有炒作有誹謗,但不見他出來澄清過一次,因為他不屑,正如天仇一樣不屑讓看不懂他的人理解他。
可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悲劇,生命本身就是無意義的,但我並不願意承認。生活不是悲劇,它是一場「搏鬥」。我們生活來做什麼?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有這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魯迅的回答是「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可能這也是周星馳把它拍成喜劇的原因吧,嗯,「努力!奮斗!」
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4
喜歡《喜劇之王》是從尹天仇教柳飄飄演戲的那幅劇照開始,柳飄飄背靠在大樹上,尹天仇穿著藍色的西裝,擺著奇怪的相當搞笑的僵直姿勢,左手插兜,右手托著柳的下巴.背景是門與門外淺藍色的大海.兩人默默的對視了幾秒鍾,然後鏡頭定格在這一瞬間,彷彿像一副畫。而這副畫似乎在預示著一個跑龍套的和一個舞女的愛情的悄然開始.
和大多數人一樣,從《大話西遊》開始看周星馳。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一次次的品讀周星馳之後,卻越來越喜歡《喜劇之王》。同樣是一部喜劇,是一部小人物的奮斗史,《喜劇之王》更深刻,更真實,感情更細膩,搞笑之餘又讓回味,並為之深深感動,大受啟發。
喜歡《喜劇之王》,最喜歡其中的兩句台詞。
我是一個演員
「我是一個演員。」尹天仇說道。
當有人譏笑他時,當有人鄙視他時,當有人把他當做一個跑龍套的並且在前面加了個死字的時候,尹天仇始終保持著自己所特有的平靜然後反復的向大家強調著,我是一個演員。一句話,一個理想,一份誓言.一開始,尹天仇便立於磅礴的大海前大喊著,努力,奮斗!波濤洶涌的大海正如他心中翻騰著的理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一個明星.他不斷努力著,即使只是在演跑龍套這種無關緊要的角色時,他也把自己當作一個真正的主演,因此希望把角色演得「調皮而又帶有矛盾」。有對白的,無對白的,看不清樣子的,完全看不到的,他在試圖爭取著每一次可以出演的機會,即使一次次被無情的拒絕仍然沒有放棄。實在沒有演出機會,尹天仇開始搭建舞台,演雷雨,但是卻沒有觀眾.似乎,尹天仇的每一次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在他巴掌大的卧室里,貼著很多明星的照片,在最中央掛著面鏡子,每當失意時,每當處於困境時,尹天仇總要照照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被圍在各個明星的中央,然後心中對自己說道,我是一個演員。
尹天仇的執著是單純的,導演沒有喊「卡」 ,便要繼續演下去.因此當他去做卧底時,在那麼危險的情況下,仍然沒有退縮,能夠堅持演出, 最終化險為夷.尹天仇的堅持是簡單的,他看到弱小的大學生因為堅持可以從彪形大漢手裡收到保護費,他相信只要堅持,心中的夢想就可以實現。當柳飄飄與尹天仇同時看到黑漆漆的大海時,兩人的態度是不同的,柳飄飄只覺得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 .而尹天仇所看到的是「天亮後就會很漂亮!」如此積極樂觀的態度正是尹天仇得以堅持永不放棄的的原因。「我是一個演員。」成為他心中無窮的動力,支持著他前進。不要放棄理想,永遠保持樂觀和希望,這正是這句台詞以及《喜劇之王》最想告訴大家的.但是,堅持所要付出的代價便是巨大的痛苦.當杜鵑兒請尹天仇排練時,尹天仇拖著十分滑稽的鼻涕,動情的說道,「鵑兒,我這輩子已經經歷了太多的挫折。」一句戲中之言,卻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尹天仇的境遇是悲苦的,沒有錢,沒有家庭,得不到人們的尊重,成天為著一盒盒飯而奔波。就像歌中所唱的:
屎,我是一灘屎。
命比蟻便宜。
你坐賓士,我挖鼻屎。
自知死也再難移。
他確實是如此的可憐,一無所有。可笑的是,這樣一個落魄的人,卻心比天高,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
因此這便構成了《喜劇之王》中最搞笑的喜劇成分,主人公的不自量力,與他現實中的窘態,引發了大家的陣陣笑聲。而我們大笑之餘,卻總會感覺到一絲絲人生的悲苦。《喜劇之王》成功之處,在於它把一出悲劇,用喜劇的方式表達出來,尹天仇在用自己流著淚的笑臉引大家發笑。於是當我們笑著處於落魄中的尹天仇時,不由的想起了正處於某種困境中而難於前行的自己。然後我們會對自己說,其實我遠沒想像中的那樣慘,我還沒到為盒飯而奔波的地步,一個「死 跑龍套的」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我們又有何由輕言放棄。這時,我們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困境,像看電影一樣付之一笑,然後堅持著自己的理想,繼續努力奮斗。
執著的尹天仇最後的結局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成為大明星,只是成功的演出了雷雨。不過尹天仇協助警方卧底,做了一回真正的「演員」。這樣的結局似乎有些生硬,因此受到很多批評。其實這是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當年的周星馳似乎要告訴大家,他日後所取得的成就便是《喜劇之王》的最好結局,他就是片名所說的……喜劇之王。
這個解釋對於星迷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我養你啊
一個難以糊口的跑龍套的和一個整天陪著「老闆」的舞女,兩個人的愛情是被世人所不屑的。兩個處於社會最低層的人,甚至不敢去追求所謂的愛情。當柳飄飄很投入的閉上了雙眼,而尹天仇兩眼沉醉,似有沉思。其實兩人都沉浸在幻想當中,在享受著現實中所不敢想的愛情,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刻,他們也覺得無比幸福。兩個人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由此而生的自卑感。柳飄飄極其敏感別人叫她舞女,甚至為此而無法自控的「大開殺戒」。而尹天仇更是處處表現出其自尊和自卑。
兩個人以塗唇膏為由過了一夜。第二天早晨,當尹天仇起來時看到坐在窗前的美麗無比的柳飄飄時,他想想現在的自己,感覺到了卑微。對於柳飄飄,尹天仇的自卑在於生活的窮困,於是他根本不敢去承擔這份愛情。他拿出了僅有的錢,發現不夠,又拿出了表和儲蓄,最終只留下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善良的尹天仇此時真的除了理想便一無所有了。然後尹天仇裝著繼續睡覺。一句「謝謝老闆!」,柳飄飄拿錢走了。尹天仇沒有去送她,而是躲在牆後。此時的他心裡是無比矛盾的,當柳飄飄回頭看他的那一刻,他動搖了。此時,他忘記了在他前面正有一面鏡子,而這面鏡子使得兩人的感情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於是尹天仇下定了決心,他立刻叫住了柳飄飄:
尹:去哪裡啊?
柳:回家。
尹:然後呢?
柳:上班。
尹:不上班行不行?
柳: 不上班你養我啊?
尹天仇無奈的笑笑,退回去了。而兩個人的故事也會因此而畫上句號。可偏偏不自量力的尹天仇卻最終又沖了出去,大喊到,「我養你啊」。
我養你啊
這無疑是《喜劇之王》中最感人的一句話。尹天仇是那樣落魄,穿著破舊的襯衣,立於蕭瑟的風中。柳飄飄美麗動人,長發飄飄,沉默半晌,最終回頭道,你先照顧好你自己吧,傻瓜.
柳飄飄走了,帶著對傻瓜的不屑和嘲笑,可坐上計程車的她,卻無法控制的哭得一塌糊塗。
我養你啊。一句簡單的承諾,是那樣單純卻又難於實現。然而它對於一個漂泊已久的舞女來說,卻真實而充滿溫暖。是啊,多年的逢場作戲讓她無法聽到這樣一句真誠的諾言。柳飄飄 飄了太久了,太需要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了。但是一個卑微的舞女,有什麼理由得到別人的愛。她無法抗拒眼中的淚水,更無法抗拒在內心深處沖擊著的感動。
這時,柳飄飄取出從尹天仇那裡拿來的《演員的自我修養》。那是尹天仇所有財產中唯一沒有給她的,然而這也是她最想要的。對於尹天仇,柳飄飄也是卑微的,她的自卑在於理想的喪失。是的,她不需要錢,她也有過美好的曾經,但卻因愛情給她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她成為舞女是因為過去男友的逼迫,當落魄的她遇到一個為理想而努力的尹天仇時,卑微的內心終於湧起了強烈的自尊,於是,她放棄了有錢的龍少爺,選擇了這個為生計而擔憂的尹天仇。
就這樣,自卑與自尊不斷交織於兩個人的愛情當中,感動著彼此,感動著我們。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是多麼渴望看到純潔的愛情。《喜劇之王》里沒有王子,也沒有公主,它講的只是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的故事,於是《喜劇之王》中的愛情更加真摯,更加感動人心。
「要不要塗點唇膏。」也許哪一天,你的女友也會這樣對你說。
那你會不會對她承諾說:「我養你啊。」
喜劇之王電影觀後感5
這是我十幾年前看的電影,影評卻寫在十幾年後;你十幾年前的夢想,總要在十幾年後才能實現,正如周星馳,自我奮斗是成長為喜劇之王最必不可少的要件。愛情也好,事業也罷,唾手可得是意外,漸漸斬獲才更令人喜悅,而這一切都需要過程。
漸漸褪去周氏喜劇略顯癲狂的色彩,《喜劇之王》用一種笑中帶淚的方式將觀眾的視角帶入對生活本質的分解,是對人生哲學的探討,也是暗自思量下對愈發躁動俗世的冷靜思考。少了一些《美人魚》的商業性因素,十幾年前的《喜劇之王》更接地氣,在潤物無聲中把周星馳的成長過程娓娓道來。在我還沒有開始叫他星爺的時候,誇張的表情和誇張的笑聲是我對他喜劇風格的最初印象,而且每部片子的劇情都處理得很到位。雖然這部片子的結局部分略顯牽強,但瑕不掩瑜,用觀賞喜劇之王的逆襲之旅來反思自己的奮斗軌跡,波瀾不驚的劇情中,是對每個人生存狀態和明日可期的自我會意。
屌絲之地,富帥之巔,無論哪一種層面,都有喜有悲,有笑有淚。尹天仇,一個在底層用力掙扎的夢想青年,幻想著有一日將演員的自我修養拋灑在銀幕里,滿腔熱血之下的卑微,是因為夢想一次次被擊的粉身碎骨。劇場的盒飯大叔從未用正眼瞧過他,「命比蟻賤」的侮辱是對他無法掌控人生的鞭撻。夢想從未被鼓勵,甚至連人格都要被侮辱,人生為何如此的艱難?還好他從未放棄,因緣際會,事業上的突破竟然是從一個坐台小姐開始。
她叫柳飄飄,濃妝艷抹卻裝扮成學生妹混跡於夜總會,為了勾引大老闆,陰差陽錯前來「拜師學藝」,「不打不相識」這種最俗套的路子在這里卻讓人忍俊不禁。「死跑龍套的」成為尹天仇的第一個人生標簽,對於這個稱號,他用無可奈何的苦笑來回應,一如你用無可奈何來回應人生路上一次次的心力交瘁。
一夜翻雲覆雨後,兩個人再次燃起愛的沖動,尹天仇的住所外面,兩個人的幾句對話將影片的劇情拉向高潮。愛情在最渾然不覺的時候到來,而男主角卻處在尷尬的境地,無能為力是因為尹天仇無法給予柳飄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一個劇場龍套,一個坐台小姐,當生存還是需要用力去爭取的未知數時,愛情這種飄渺虛無的奢侈品只能在夢境與幻想中搖擺不定。
一句「我養你啊」讓觀眾瞬間淚崩,也讓我明白了男人在最愛的女人面前的責任和義務,絕不只是花前月下的蜜語甜言。一個屌絲用盡全力撐起的尊嚴和倔強在這一刻淋淋盡致地釋放,雖然活得苟且如螻蟻,但是我在努力,在奮斗。
給不了你最好的,卻可以把我最好的給你。
「我養你」是比「我愛你」更動聽、更煽情的愛情宣言,「我愛你」是得到,「我養你」是給予,當一個屌絲突破自我囹圄和萬般糾結說出這三個字時,他內心深處原始的卑微也被暫時撕碎,不是故作慷慨,只是愛你愛的恰到好處,無法自已。計程車里,柳飄飄哭的令人動容,前任的背叛讓自己再不相信愛情,而此時,她卻不自覺的更加愛上一個人,最愛的人在最想愛的時候出現。
你會不會突然想起笑著哭的時候最撕心裂肺?
如果人生是喜劇,你會不會在悲傷的時候用強顏歡笑來抹去奪眶而出的眼淚,然而這樣卻不算是最純粹的喜劇,其實,亦喜亦悲才是人生最自然的存在狀態。《喜劇之王》將這種情節穿插在全片的細枝末節,劇場被劇務和盒飯大叔痛罵,家裡教學被柳飄飄暴打,但是轉而又獲得跟杜娟兒同台演出的機會,又再次失去這樣的機會,有起有落,有笑有淚,這都是成長之路上的必然吧。尹天仇做到了最重要的一點,在自我奮斗中從未放棄,看得起自己的夢想,才能握的住隨時可能出現的機遇。
在喜劇之王的成長之路上,演技要靠自我修養,愛情要靠自我領悟。當然在劇情的安排里,情感戲更多是點綴,劇場龍套如何逆襲為喜劇之王是主線,影片開頭尹天仇站在海邊大喊:努力,奮斗。在今天看來,是不是可笑的略顯荒誕?二代們在敞篷中摟著木耳吆五喝六時,你還在辦公室吃著泡麵加班,並且沒有加班費。當你向生活索要公平和正義時,滿目蒼夷的殘酷將你拉回不能在痴人說夢的現實中。但是請不要自我放棄,別人嘲笑,你需贊同。一個演員,到底要經歷多少次冷嘲熱諷才能成為喜劇之王?如果成功之路註定布滿荊棘,那麼沿途的針刺卻能更加凸顯你的從容不迫。
淡定、篤行,用真才實學撐起堅守心中不滅希望的烈火,終有一日,這團火焰將燃燒在你成名、成功的路途上,不是為了炫耀,只是你要相信自我奮斗加上好的機遇總會讓你離自己的既定目標更近一點,再近一點。
沒有任何一種自我奮斗應當被嘲笑,沒有任何一種用自我堅守撐起的尋夢之旅應當被阻攔,即使荊棘密布,即使質疑遍地,唯一要做的,是將你心中的信念,舒展在腳踏實地的征程上。
前方路遠,用力起飛,做你自己,不亢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