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年好萊塢歌舞電影

2018年好萊塢歌舞電影

發布時間:2023-07-07 10:44:06

① 舞蹈的電影

相信熱愛舞蹈的人都不會錯過任何和舞蹈有關的東西,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推薦幾部關於舞蹈的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中央舞台》

系列本片由導演尼古拉斯~希特納在1999年拍攝。飛揚的青春、優美的舞姿,還有什麼比身著緊身服跳芭蕾舞的年輕人更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的呢?夢想、愛情、事業、奮斗都是青春片不可缺少的因素。舞蹈的配樂包括美國當紅的小紅辣椒、曼迪·摩爾以及邁克爾·傑克遜的音樂,因此,本片是舞迷和樂迷都不能錯過的好片。

《舞夢成真》

講述美國一個小鎮的姑娘,為了實現自己當舞蹈家的夢想,她離開家鄉來到芝加哥,通過一番挫折和努力,最後如願考入舞蹈學院的故事。這是一部美國激勵片,雖然故事情節簡單,但是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感受,體會到美國式的文化,他們充滿激情,有個性,敢愛敢恨,願意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現實但又具有真情,為了自己的夢想敢於去拼搏,對比他們而言,感覺到自己的渴望而無味。影片中酒吧開場的一段音樂,曖昧得很有情調。

《甜心辣舞》

這是一部風格明顯的青春勵志影片——最華麗的舞蹈與奮斗相守。整部影片貫穿著Hip-hop的歌舞風格,有著明亮的影像、優美的畫面以及較強的節奏感。無論從故事情節還是表現手法上來看,這部影片都不同於那些簡單的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了Honey在生活中不斷無私地幫助身邊的人,不斷突破自己的一個成長勵志故事。

《浮生若舞》

這是對芭蕾舞世界的一次近距離的觀察,沒有膜拜,只有再現;這是對舞蹈演員生活的一次原生態描寫,不僅平實,而且生動。通過導演奧特曼的眼睛,我們看到了安靜的、熱烈的'、流動的、性感的舞蹈,也看到了舞者們並不如舞台上一般光鮮的生活,看到了他們對情感的渴望,對生活的欲求和對舞蹈的熱愛,看到了他們的遭遇與麻煩、辛酸與無奈以及與同伴之間的關系。

《雨中曲》

該片不但是音樂歌舞電影的傑作,也是一部介紹好萊塢影壇從默片時代轉變為有聲片時代的許多片廠趣聞的佳作。20年代末期好萊塢開始了有聲電影,很多無聲電影明星遭遇到聲音考驗,也產生了淘汰與幕後的掩飾工作。本片故事背景就放在這個年代,對好萊塢這種工作場所造成的弊病提出批評及抗議。主角是性感的珍·哈根,有才氣卻只能在幕後配音的黛比·雷諾以及由吉恩·凱利飾演的投機的功利主義者。盡管是用批評的態度反映昔日好萊塢的面目,但卻用輕松愉快的歌舞方式表達減低了尖銳性。讓觀眾欣賞到動聽歌曲、優美舞蹈融合於一體的電影大宴。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改編自加斯通·勒魯著《歌劇幽靈》。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1986年倫敦的首演由麥克爾·克勞福德和莎拉·布萊特曼擔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個製作版本,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

《紅菱艷》

講述愛舞如命的女主角佩吉在事業與愛情之間徘徊的經歷。其中最著名的對話是舞蹈團團萊蒙托夫問佩吉:「你為什麼要跳舞?」佩吉答:「就像你為什麼活著。」本片於彩色技術尚未完全推廣時便用了濃厚的色彩拍攝影片,1948年在英國上映後立即引起轟動,所有人都驚異與舞蹈、音樂與電影表演能夠如此完美的結合。影片大段舞台表演並沒有因為專業性過強而顯得枯燥,反而因為兩位導演的高超調度能力與畫面想像力,使女主角的舞姿與攝影、美工配合得天衣無縫。另有中國同名京劇劇目。

《玩美舞娘》

《玩美舞娘》是Nabil Ayouch導演的一部關於愛情、夢想和肚皮舞的浪漫愛情片。影片橫跨北美和北非兩大洲拍攝,全片風光醉人、畫面美不勝收。本片由法國、加拿大出資聯合拍攝,並以英語和阿拉伯語等原音呈現,充滿了異國風情和國際臨場感。電影成功塑造了兩個國籍、年齡不同的肚皮舞娘,透過她們對愛情與夢想的追求,精準點出了東西文化上的差異性;也透過彼此的了解,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出水芙蓉》

這部影片的劇情相信不少人已了如指掌。其實劇情本身並無出色之處,使其成為傳世經典的,還是那些規模壯闊的歌舞場面:露天劇院中幾十架鋼琴同時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令人難忘的爵士小號獨奏及樂隊合奏;音樂家混入女子大學里,被迫去上形體課時在柴科夫斯基的 「胡桃夾子」 之」花之圓舞曲」 的音樂中滿頭大汗地跳芭蕾,還有最後壯觀的水上芭蕾表演……這一切都是人們牢記本片的原因。

《歌舞青春》

系列一部帶有喜劇色彩的音樂劇影片,我們「似曾相識」的青春。該片是美國一部獲得艾美獎的電視電影,它於2006年1月20日發行,也是迪士尼頻道最成功的原創電影。鑒於該電影的成功,迪斯尼公司又陸續推出了歌舞青春2(2007年)和歌舞青春3(2008年)。另有同名樂劇,影片等。

《歌舞大電影》

影片是一部戲仿和惡搞的電影,是達米恩·韋恩斯的導演處女作,同時它又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韋恩斯家族影片,主創職位都被韋恩斯家族包了。故事講的是一個白人女孩想學跳街舞,期間發生了種種稀奇古怪的狀況。絕對一部惡搞的喜劇,一部讓人笑到肚子發疼的電影。

《精舞門》

系列《精舞門》1、2系列是國內舞蹈電影題材中較好的影片。片中近十套舞蹈,更是融入了通臂拳、醉拳、蛇拳、猴棍等多種傳統武術,完美地將傳統的中國功夫巧妙融合在最具時尚氣息的街舞之中。

《跳出去》

一部喜劇電影,周星馳參與監制。主角張雨綺學舞蹈出身,劇中她的鎖舞、機械舞、霹靂舞等各種類型的舞技都掌握自如。該片講述一個朴實的農村少女彩鳳離開家園來到充滿憧憬的大都會的故事。在戲內,彩鳳日間在工廠內打工,夜間做清潔工作,堅持追逐跳出自我的理想。她的個人際遇卻為她帶來了翻天覆地的人生。

《愛君如夢》

劉南生(劉德華飾)——社交舞教師,溫文爾雅,英俊瀟灑,舞藝精堪之餘,更待人親善。一套舞蹈哲學,令不少學生重拾自信。在這個缺乏自信的年代,南生簡直就是苦海明燈,一代良師,但只限活於舞台上。然而多年以後,南生不知不覺亦欺騙了自己,漸漸忘記了舞蹈的意義,甚至自己的人生意義……直至一天,南生遇上了阿金,人生從此轉變。

《紅天鵝》

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中國第一代芭蕾舞演員們在俄羅斯著名藝術大師古雪夫格指導和訓練下,開始排練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女演員喬丹嬰自身條件和技術條件都不十分出色,但她憑著驚人的毅力刻苦頑強地訓練,出色地完成了高難度動作。她成功地主演了《天鵝湖》,成為新中國第一隻舞台上的白天鵝。

《浪漫櫻花》

《浪漫櫻花》是由馬楚成執導,郭富城、張柏芝、恬妞、韓雪等人主演。該片演繹了上海某舞蹈中心的舞蹈老師王錦勝,由於天生的嚴重色盲,被迫只能生活在一個灰色世界當中,加上曾經有過的一段感情創傷,令他對愛情相望而卻步,直到遇上了混進宣傳隊伍中的樂兒,生命頓時「多彩」起來。

《斗愛》

原名:舞動心靈。是國內首部以拉丁舞為題材的電影,影片將舞蹈與愛情和人性緊密融合,講述了舞者在場上和場下、汗水和淚水交織之間,舞台上的光彩就是台下的羞辱、台下的汗水、台下的痛苦,撕心裂肺換回來的艱苦歷程,可謂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一個舞林世界的傳奇。本片由張挺導演編劇,鍾漢良、愛戴、孫田莉子主演。另有彭柳榮的最新連載小說。

《舞出我人生》

系列《舞出我人生》系列電影由安妮·弗萊徹在美國製作拍攝,由Eketahuna LLC、頂峰娛樂、試金石影片出品;博偉電影公司、SPI International公司發行。現已上映5部:2006年上映第一部、2008年第二部、2010年第三部、2012年第三部、2014年第五部,每部主角不同,都是比較青春勵志,慢搖風格、有格調、有節奏的電影。影片曾獲第9屆青少年選擇獎(獲獎)、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情電影(提名)。

《黑天鵝》

2010年,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美國電影。《黑天鵝》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超自然驚悚故事。女主角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娜塔麗·波特曼飾),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並且她不確定競爭對手是一個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現了錯覺。該片劇情非常飽滿,充滿激情的告訴觀眾光榮與黑暗的荒謬。

《談談談情 跳跳舞》

這個譯名多少給人風流倜儻公子哥的印象。不可否認這個名字很有意境,但對於這么一部溫暖人心的文藝之作,多少感覺有些不太合適。好萊塢後來把周防正行的這部名作拿去包裝,於是變成了一部很標準的好萊塢式的商業娛樂片。盡管如此,好萊塢版的[談]還是比較忠實於原作,只是弱化了「談談情」,空餘下「跳跳舞」。

《跳出我天地》

講述了英國底層礦工家庭的少年,因偶然機會接觸並愛上芭蕾舞蹈。面對家人的反對,比利毅然在家庭的責任和實現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選擇了後者。小比利的成功也是本片的成功,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俗套片,但非常感人,影片沒有玩弄任何技巧,它所藉助的唯一手段就是真誠。兩位主演情感飽滿,不帶一絲做作。

② 好萊塢歌舞片的保守主義原罪:從《愛樂之城》說起

《愛樂之城》忠實沿襲好萊塢歌舞片傳統的「文化盲點」(cultural blind spot)。歌舞片種族、性別偏見、粉飾太平的「原罪」大約不遜於西部片,如美國學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所言,歌舞片中,族裔、階層、地域、性別的差異被抹去,焦點永遠毫無爭議是白人明星。白人中產階級男性的個體經驗如何成為最大公約數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接受與認同,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高明之處。

「被遺忘的人」與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時代

1932年,美國大蕭條時期(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39),民生凋敝,25%美國人處於失業狀態。民主黨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總統選舉中大獲全勝,1933年起實施「新政」(New Deal),救濟工人,保障工會,復甦經濟,管控金融體系。羅斯福在廣播講話中呼籲將財富更公平分配給「被遺忘的人」(forgotten men)。2016年,紐約房地產商特朗普當選總統。人們說,被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嚴重傷害利益的「銹帶地區」工人,是促成特朗普當選的重要力量。盡管羅斯福代表的,是偏左的「自由派」(liberal),特朗普代表的,是帶有白人男性中心色彩的右翼民族和民粹主義,甚至財閥政治,這八十年間的歷史輪回中,同樣被「遺忘」的白人男性工人以不同方式反彈,也會迎來不同後果。

「被遺忘的人」這一表徵,也在好萊塢歌舞片《1933年淘金女郎》(Gold Diggers of 1933, 1933)中得到呼應。女主角與女伴滄桑唱起「記得我被遺忘的男人」(Remember My Forgotten Man),畫面出現無數曾參與「一戰」、然而在「大蕭條」中被拋棄和遺忘的、排隊領救濟的衣衫襤褸的美國白人男性。此時,好萊塢也迎來「歌舞片」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電影史家認為,生計艱辛時,人們更需要逃避型娛樂,躲進黑暗的影院,在歌舞奇觀和感官刺激中暫時忘記苦難;何況,自1927年有聲電影始,歌舞片這種類型可有效利用聲音這一電影新技術。這也是美國西海岸好萊塢電影工業與東海岸紐約的百老匯歌舞劇及流行唱片業物質與人才資源的密切合作。出產有聲歌舞片《42街》(42nd Street, 1933)、《1933年淘金女郎》、《華清春暖》(Footlight Parade, 1933)的華納公司因而在三十年代聲名鵲起。如上所述《1933年淘金女郎》中場景,在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歌舞奇觀中,出人意料地表現都市混亂與貧困,可見當時歌舞片也並未完全與電影院外的社會現實絕緣,觀眾看到此處,也會從幻夢中凜然一驚吧。

歌舞片在1970年代後作為一種「老派過時」的類型逐漸衰落,偶爾有幾部在漫長電影史里煊然點綴,如《紅磨坊》(2001)和《芝加哥》(2002)。在美國大選後混亂迷惘的2016年末,又出現一部令美國觀眾、影評人、奧斯卡評委一致好評的歌舞片,達米安·查澤雷(Damien Chazelle)編劇和導演的《愛樂之城》(La La Land, 2016)。這是一部「東西合流」、新舊混雜的電影,在不同層面微妙地切中時代脈搏、恰合人們心態。說「東西合流」,因導演為出身美國東岸的精英(讀精英社區的普林斯頓高中、在哈佛大學學電影、在紐約拍過廣告片),2010年搬去西岸洛杉磯,在好萊塢的名利場中終於因《爆裂鼓手》(Whiplash, 2014)和《愛樂之城》嶄露頭角,與西海岸資本合流。說「新舊混雜」,因《愛樂之城》從頭至尾都在向以歌舞片為代表的好萊塢技術美學與娛樂遺產致敬:寬銀幕、懷舊彩色、舍數字而用膠片拍攝,以及層出不迭的引用好萊塢老電影及法國導演雅克·德米歌舞片《瑟堡的雨傘》(1964)、《柳媚花嬌》(1967)橋段的痕跡。不過歸根結底,與《1933年淘金女郎》不同,《愛樂之城》與當下社會現實並無直接關聯,其關乎的,只是個體的野心、挫敗、感傷與成功。這,也正是它商業與評論皆成功的秘訣。而據說好萊塢各公司正在投拍二十多部歌舞片,這不能說不是該類型的又一個小高潮,也似乎是對三十年代社會政治與歌舞片類型關系的一個意味深長的回應。

歌舞片的意識形態:「漂白」的烏托邦與腐朽的性別觀

《愛樂之城》劇照

英國學者理查德·戴爾(Richard Dyer)認為歌舞片作為一種大眾娛樂形式是關於「烏托邦的感覺而不是它如何被建構」。這種烏托邦的幻覺,與其實質無關,後者也非歌舞片興趣所在。《愛樂之城》的開篇鏡頭,便營造了這樣一種與現實截然不同的烏托邦:令人頭疼的洛杉磯交通阻塞催生了一場浪漫絢麗、活力四射的盛大歌舞狂歡。在這個長鏡頭里,各種膚色、族裔、性別的人都在「政治正確」、「文化多元」展覽場里盡情闡釋什麼是和諧歡樂祥和團結。然後,回到片中現實。鏡頭切向男、女主角,當然都是白人,都是金/紅發。男女主角由冤家對頭到異性愛侶,這是傳統歌舞片敘事的約定俗成。接下來他們漫步於幽靜山路、出入游泳池豪宅的雞尾酒會、有現場音樂伴奏的飯館、爵士酒吧、古老小劇場、懷舊電影院……在這些布爾喬亞情調的漫遊中,歷史與現實中的貧困隔離、人數眾多以至於無法讓人視而不見的少數族裔被影片當作「噪音」消除和「凈化」,於是,洛杉磯這個鐫刻著種族矛盾騷亂傷痛的喧囂城市變得如此整潔空曠,浪漫非常,只屬於我們的男女主角和他們同樣優雅的同類。在此,懷舊是一種特權。在男女主角懷戀的好萊塢黃金時代,也是很多公共空間「有色人種不得入內」、或需另闢入口和洗手間的時代。因為種族、膚色和消費能力,他們被區隔和排斥。這種懷舊,對某些族裔來說,是種灼人的傷痛。

這點上,《愛樂之城》忠實沿襲好萊塢歌舞片傳統的「文化盲點」(cultural blind spot)。歌舞片種族、性別偏見、粉飾太平的「原罪」大約不遜於西部片,如美國學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所言,歌舞片中,族裔、階層、地域、性別的差異被抹去,焦點永遠毫無爭議是白人明星(漫長的歌舞片歷史中,以非裔人物為主角的電影屈指可數,有也主要面向非裔觀眾)。與非裔音樂家在美國流行音樂和娛樂工業中的巨大貢獻和影響相比(如拉格泰姆音樂(ragtime)、爵士、布魯斯、踢踏舞等),他們在歌舞片中的銀幕呈現少得可憐,偶有也是曇花一現。美國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 1927)中,猶太歌手演員Al Jolson將臉塗黑扮黑人演出。這種白人演員以燒焦的軟木塗黑臉部、以誇張方式演繹黑人音樂的行為,被稱為「blackface」,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歌舞片中較為常見,源於十九世紀的minstrel show,且這是種族主義偏見的美國青出於藍的獨創,為歐洲所無(好萊塢電影也不乏白人演員將眼睛眯斜、肩膀聳起扮亞洲人,稱為「yellowface」,從格里菲斯《殘花淚》到賽珍珠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大地》)。這種「美式娛樂」作為文化象徵暗示同質的國家身份,不問根源,以有魅力的白人身體呈現。

「漂白少數族裔音樂,邊緣化非裔樂手」是好萊塢歌舞片的慣用手段。如果說二十到四十年代好萊塢歌舞片種族歧視的核心為「黑人原始主義」(primitivism):爵士樂的盛行是因為白人在那裡找到他們自己被現代文明規訓而消失的「原始活力」,那麼《愛樂之城》中編導者嗤之以鼻、居高臨下批判的,是「黑人功利/商業主義」:透過導演/男主角塞巴斯蒂安/女主角米亞的視角,我們看到著名黑人樂手John Legend扮演的Keith搞的黑人狂歌勁舞,向大眾和商業妥協,是追名逐利、不懂得爵士樂精神的庸眾;而影片結尾終於得償所願開了自己的爵士酒吧、要將「純粹的」爵士樂傳承下去的塞巴斯蒂安,在昔日女友米亞的注視下,坐在鋼琴(歐洲古典音樂及社會階層象徵意味)前,來一段「拯救黑人爵士樂」的布爾喬亞的輕盈感傷。象徵爵士樂「純粹性」、歷史感與民間活力的薩克斯、貝斯、鼓,及先前春風得意的黑人樂手Keith,都悄悄隱退一邊,將中央舞台讓給白人男性權威塞巴斯蒂安,及他格調並不怎樣高明的、中產階級白人趣味的「純粹爵士樂」。

這樣明顯的種族和階層置換,也對《愛樂之城》作為當代歌舞片本身形成反諷與映照。一方面我們看到這樣的矛盾:編導者一面故作清高嘲諷黑人流行音樂褻瀆「純粹爵士樂」,一面製作了部媚俗的歌舞片,即,以「反庸俗大眾文化」的姿態,製作包裝精巧的大眾文化消費品。另一方面講,導演「提升」歌舞片這一受輕視的「過時」的類型並將其變得「時髦」的野心,如塞巴斯蒂安要令傳統「純粹」爵士樂重生並符合中產階級趣味地「優雅化」的苦心並無二致。於是,爵士樂與歌舞片,在導演查澤雷手中都由「低端」升級為「中端」,美國白人中產階級流行文化,也重新偉大了。《愛樂之城》看似對歐美歌舞片「引經據典」,卻是對「橋段」去歷史化的浮誇使用,這種對裝飾性和炫耀性的迷戀來包裝懷舊的「高尚趣味」,看似「去政治化」,卻有意無意重新確認陳詞濫調的等級秩序。在這個秩序里,歐洲-法國-巴黎仍是文化與理想的靈感火焰,「亞非拉」和少數族裔(包括配角談及中國及電話對話里一句「謝謝」)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與點綴,以彰顯受過良好教育的白人男性理解世界主義與文化多元重要性的眼界與胸襟。

《愛樂之城》作為歌舞片,其類型在電影史上是被「性別化」的:與西部片顯而易見的「男性」特質相比,電影學者認為歌舞片是「女性化」的,且四、五十年代歌舞片觀眾也以女性為多。然而並非「女性化」的電影便是從女性視角敘述或關注女性主體性。「巴斯比·伯克利」(Busby Berkeley)式歌舞奇觀多以衣著暴露的女性身體為賣點,而庸俗但有心機的金發女郎「釣金龜婿」的故事也被歌舞片津津樂道。女性的被物化及政治保守時代「人種優越」論還體現在五十年代彩色電影中對性感金發女郎的迷戀,如霍華德·霍克斯導演、瑪麗蓮·夢露主演的歌舞片《紳士更愛金發女郎》(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1953)片名所示。受過精英教育的《愛樂之城》編導者查澤雷當然不會在當代復制這套保守腐朽的性別價值觀(盡管對金發女郎的迷戀也顯而易見:金/紅發藍眼白膚是他對理想女性的審美構建):他片中的男、女主角平等、自立、彼此鼓舞,當然,塞巴斯蒂安有責任啟蒙將「純粹爵士樂」理解為肯尼基式「電梯音樂」的無知少女米亞,最終也是他的堅持和鼓勵成全了她的演員夢。他為了她的期待而加入商業樂隊放棄夢想,終於還是開了自己的爵士酒吧,在嫁做人婦的昔日女友面前,以懷舊感傷音樂作為獻給她的心曲和紀念……正如前文提到《愛樂之城》延續歌舞片的種族階層置換但將其從「保守過時」重新定義為「年輕時髦」,它也將這「女性化」的類型重塑為展示優雅精巧中產階級白人「男性氣質」。盡管片中男女角色戲份旗鼓相當,但核心價值觀是男性中心,這是高妙的障眼法,就像開頭出現各種族裔,其實絕對主角還是白人。白人中產階級男性的個體經驗如何成為最大公約數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接受與認同,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高明之處。

個人主義成功學在大眾文化中的運作

《愛樂之城》劇照

學者安德烈亞斯·海森(Andreas Huyssen)認為,高級文化,無論傳統還是現代的,都是男性行為的特權領域。歷史與現狀也的確如此。《愛樂之城》將爵士樂和歌舞片重塑為「高級文化」同時,也在重塑男性權威:新的等級次序中,上中產白人男性在金字塔頂端。如果說《爆裂鼓手》的導演自況意味里還有「懷才不遇」的憤懣,《愛樂之城》則多了幾許「回顧來時路」游刃有餘的自信與自嘲。在這兩部電影里,有評論者和觀眾看到查澤雷對爵士樂的迷戀,細思卻不大看得到他對音樂的熱愛及他是否理解音樂對人的精神生活的意義。兩片中男主角、導演的「另我」(alter ego)談論起著名黑人爵士樂手Charlie Parker時,不是他的音樂和演奏精神如何影響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而是「他改變了歷史,讓人們記住了」。目標明確:「成功」就是一切,讓世人尊崇,歷史銘記。披著理想的外衣。精英教育和社會階層造成的智識上的優越感,會使人在「崇拜一切,而什麼都不重視」(worship everything and value nothing)的好萊塢忍不住要賣弄、獲取贊賞、接受臣服、自我加冕。當然,在好萊塢這個等級森嚴的名利場與無情的工業體系中,在通往被承認和尊崇的階梯上,總有挫折與屈辱。正如塞巴斯蒂安和米亞,以及演員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與艾瑪·斯通(Emma Stone)所經歷過的。然後,他們適應了這套游戲規則,是為成功。

這種尋求理想過程中四處碰壁對個體造成的精神傷害,不僅好萊塢業內人士看了感同身受,普通觀眾、影評人、奧斯卡評委看了也會心有戚戚。觀眾的認同感,是影片成功的關鍵。《愛樂之城》聰明地超越傳統好萊塢歌舞片的兩個局限:一為因太過注重歌舞奇觀,沒有足夠空間鋪陳人物情感深度,二為歌舞形式感與電影寫實主義的矛盾,因而缺乏情緒維度的感染力。《愛》將歌舞片場景與情境日常化,講述「普通年輕追夢者」故事,以人物情緒為敘事中心,歌舞場景皆與敘事推進及情緒變化相關,年輕觀眾易產生共鳴——四十年代時,美國青少年喜愛歌舞片,如今主流商業電影和小清新獨立電影的消費主體亦多為年輕人,與查澤雷這個年輕創作團隊的情緒表達方式和觀念不謀而合。塞巴斯蒂安這個號稱窮困潦倒、視金錢為糞土的爵士追夢者卻過著舒適的都市年輕雅痞生活:穿筆挺的懷舊服裝、聽黑膠唱片、開敞篷卡迪拉克古董車、看好萊塢老電影。當然,這樣窘困卻愜意非常的生活僅存在童話里,用歌舞片表現再合適不過。情境為假,情緒佯真,觀眾便買賬。

《愛樂之城》社會關聯性不大,因個體情緒關聯而獲得年輕觀眾認同。這是新自由主義極力鼓吹的個人主義的大眾文化運作。這是針對個體的營銷,是關於「你」和「我」、而非「你們」和「我們」的產品廣告。盡管這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內部有認同,但仍不是「集體」,而是「有同質性」的個體的聚合:被好萊塢電影工業、娛樂產品長期規訓而產生的高度一致的感官經驗與反響。《愛樂之城》里男女主角都是單打獨斗的獨行俠。

「社群」觀念是折損理想主義者尊嚴的:塞巴斯蒂安在Keith的「the messenger」樂隊格格不入,一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遺世獨立姿態;米亞寫的、表演的則是獨角戲,跟她的三位室友毫無關系。極端的個人主義令他們成為彼此的障礙:有好感的異性相互取暖也是暫時的,他們終將享受成功者的孤獨。對這些活在自我世界裡的「追夢者」來說,他們的挫折是比貧困、戰亂、天地宇宙還嚴重的「創傷」,他們全部的人間疾苦。

對身份政治的過度強調使得人們無法對自身經驗之外的人和事產生共情,是資本主義個人主義對超越性同理心和正義感的阻礙。當然,「政治正確「話語不僅是空洞修辭,它是前輩正義之士奮斗出來的對少數族裔的起碼尊重的行為規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的思想,糾正人的偏見,但也不可否認,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這樣表現只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良好教養,他們有時無法掩藏或深或淺或有意或無意的優越感。因為這套話語規訓與他們的日常實踐無關:由於階層和種族隔離,只有少數人能真正接觸到底層少數族裔、真正產生共情,就像大學里有些養尊處優的白人教授因研究黑人電影功成名就卻在現實中遠離黑人。我與幾位白人男性學生探討過另一部上中產白人男性中心視角的電影《海邊的曼切斯特》(影片以中產理解寫男性藍領工人,女性角色全部是毫無深度的陪襯),發現他們對其中白人男性挫敗感有很強認同感。成長經驗不同,相信他們對《月光》就不如我那位同性戀同事共鳴深。由於電影製作需要大量資本的本性,非但主流商業電影,現今美國所謂低成本獨立電影都被握有資源的人(多為白人男性)掌控,通常傳達一種比較狹隘、自戀的視角與經驗,在自身特權遭受威脅時、身處困境時,尤為如此。

在所謂白人身份危機時刻,商業產品更要強調白人男性的優點和權威,跟三十年代有某種呼應。在這很多人都感覺失落的美國多事之秋,回想本文開頭提及的「被遺忘的人」:在學者霍莉·艾倫(Holly Allen)看來,「『被遺忘的人』這一說法意味著失業的白人男性作為這精力充沛、富有男子氣概的國家的善意無害的成員,『新政』推崇白人男性為主導的家庭去抵消官方權力擴展的焦慮」 。八十多年後,我們又看到白人男性氣質中的種族主義、性別沙文主義、宗教排他主義在美國社會各個層面的體現,銀幕上也不例外,《愛樂之城》這樣的電影含蓄地告訴我們:金發碧眼是最美的,白人文化是高尚的,白人男性是能堅持理想並代表權威的,因為他們的音樂趣味是最好的、情感是最深邃的……

在電影院里為此感動的希拉里支持者,會有一絲「愧疚的快感」(guilty pleasure)嗎?

③ 好萊塢歌舞片

1、《爵士歌手》(美國,1927) 本片標志著有聲片時代的到來,以歌舞片的形式突破了聲音的障礙,雖然片中的聲音不過是吉光片羽,但其對有聲電影的開拓功不可沒。

2、《百萬法郎》(法國,1930) 法國電影大師雷內.克萊爾的早期傑作,也是法國最早的有聲片之一,影片以相當完美的歌舞片樣式和疏密相間的結構、節奏鮮明的敘事和新穎的音響處理手法,豐富了有聲電影的表現手段。

3、《歌舞大王齊格飛》(美國,1936) 本片記錄了百老匯「輕歌舞之王」弗洛倫斯.齊格飛的創業史,並展現了他設計編排的七出大型歌舞節目和23首名曲,場面浩大,布景豪華,數以百計的男女演員雲集一堂,堪稱是30年代世界影壇上最有影響、最壯麗的一部歌舞片。

4、《搖擺樂時代》(又譯《風月天邊》,美國,1936) 這是好萊塢歌舞片的「黃金搭檔」弗雷德.阿斯泰爾和琴述.羅傑斯的巔峰之作,片中他們優美瀟灑的舞姿就像是原始人的一種儀式,用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實現了靈魂和心靈韻律的交流。

5、《綠野仙蹤》(美國,1939) 本片是世界電影史上兒童歌舞片的不朽經典,自問世以來,人們虔誠地、年復一年地觀看它,它把無數觀眾帶入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仙境。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朱蒂.迦倫像一個神奇的精靈,把她迷人的舞姿、甜美的歌喉揮灑給人間。

6、《勝利之歌》(美國,1942) 因《污面天使》而一舉成名的好萊塢「強盜明星」詹姆斯.賈克奈一改戲路,在片中成功地扮演了美國著名娛樂表演藝術家喬治.M.科漢,他激情洋溢,歌舞俱佳,令影迷大開眼界。本片曾被評為「最偉大的宣傳歌舞片」。

7、《與我同行》(美國,1944) 在二戰的勝利號角即將吹響之際,好萊塢的「喜劇聖手」利奧.麥凱里以他銳利深遠的洞察力和脈脈溫情拍攝了這部情趣盎然的宗教歌舞片,影片的背景是那麼乏味的教會,在如此朴實的背景中充滿了不拘形式的自由自在的人情味,看起來總顯得有些輕薄的喜劇明星平.克勞斯賓在展現他歌舞才能的同時,流露出一股超然的豪爽氣質。

8、《紅菱艷》(英國,1948) 這部電影是由英國著名導演邁克爾.鮑威爾執導,得到英國芭蕾舞界、音樂界全力支持而拍成的芭蕾電影中最輝煌的作品。片中有名的長達13分鍾的「紅舞鞋」的芭蕾舞場面宛如流動的「西斯廷壁畫」,光彩奪目,美麗絕倫。

9、《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又譯《花都舞影》,美國,1951) 影片將現代舞蹈、芭蕾、歌曲、音樂、繪畫熔於一爐,格調高雅、色彩和諧、畫面優美、樂曲激昂、節奏鮮明,是好萊塢歌舞片爐火純青的典範。影片的每個場面、每堂布景、每件道具都精雕細刻,尤其是美工師參照法國各著名畫派的不同畫風,對全片的造型風格進行了總體設計,將印象派與寫實派的風格融為一體,富麗堂皇,動人至極。

10、《雨中曲》(又譯《萬花嬉春》,美國,1952) 本片擷取了電影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從默片到有聲電影的轉折期——來鋪陳情節,羅列了傳統歌舞片的主要歌舞類型,並將其升華發揮到極致,既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華麗包裝,又有精髓的深層內涵,片中主演金.凱利的獨舞「雨中曲」成為好萊塢歌舞片的經典性場景之一。

以上是我認為最好的十大。

01 雨中曲 Singin' In The Rain 1952 MGM
02 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 1961 United Artists
03 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 1939 MGM
04 音樂之聲 The Sound of Music 1965 Twentieth Century-Fox
05 歌廳 Cabaret 1972 Allied Artists
06 歡樂滿人間 Mary Poppins 1964 Disney
07 一個明星的誕生 A Star Is Born 1954 Warner Bros.
08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Warner Bros.
09花都舞影 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 MGM
10 相見在聖路易斯 Meet Me in St. Louis 1944 MGM
11 國王與我 The King and I 1956 Twentieth Century-Fox
12 芝加哥 Chicago 2002 Miramax
13 第四十二大街 42nd Street 1933 Warner Bros.
14 浮生若夢 All That Jazz 1979 Twentieth Century-Fox
15 禮帽 Top Hat 1935 RKO
16 滑稽女郎 Funny Girl 1968 Columbia
17 篷車隊 The Band Wagon 1953 MGM
18 揚基都德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Warner Bros.
19 錦城春色 On the Town 1949 MGM
20 油脂 Grease1978 Paramount
21 七對佳偶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1954 MGM
22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Disney
23 紅男綠女 Guys and Dolls 1955 MGM
24 演出船 Show Boat 1936 Universal
25 紅磨坊 Moulin Rouge! 2001 Twentieth Century Fox

④ 歌舞電影《芝加哥》里這個第一位出場的警察演員是誰

在歌舞電影《芝加哥》中,第一位出場的警察演員是閉念喬配態桐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他在電影中飾演一位名叫羅伯特·斯塔克斯(Robert Stacks)的警察。
喬治·肯尼迪於1890年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和歌手。他曾在多部電影中出演角色,其中包括經典的好萊塢歌舞電影《雨中曲》(On the Town)。
羅伯特·斯塔克斯是一位性格暴躁的警察,他因為在一次群架事件中失手將一名富二代打傷而被捕入獄。然而,在電影中,斯塔克斯的角色並不是一位好警察,他的暴躁和沖動常常導致他做出不當的決定和行為,包括向羅伯特·斯塔克斯頭上打擊的行為。
盡管斯塔克斯在電影中的表現很糟糕,但肯培坦尼迪的表演卻得到了觀眾和評論家的高度贊賞。他的表演風格獨具特色,充滿激情和張力,使他成為好萊塢歌舞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之一。
除了電影《芝加哥》外,肯尼迪還出演了多部著名的電影和舞台劇,如《紅男綠女》(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天堂春夢》(It Happened One Night)和《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等。他的表演風格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⑤ 好萊塢2018年大片片單 2018上映的好萊塢電影有哪些

以下上映時間皆為北美地區時間>>

上映時間 電影名稱 品公司 01.26 移動迷宮3:死亡解葯 動作、科幻 二十世紀福斯 02.09 五十度飛 劇情、愛情 環球 02.16 黑豹 動作、冒險 漫威 02.23 湮滅 科幻、驚悚 派拉蒙 03.03 阿爾法 動作、驚悚 索尼 03.09 時間皺折 科幻、冒險 迪士尼 03.16 古墓麗影:源起之戰 動作、冒險 華納兄弟 03.23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 動作、科幻 傳奇 03.30 頭號玩家 動作、科幻 華納兄弟 04.13 X戰警:新變種人 科幻、恐怖 二十世紀福斯 04.20 狂暴:世紀浩劫 科幻、冒險 華納兄弟 05.04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動作、科幻 漫威 05.25 星球大戰外傳:索羅 動作、科幻 迪士尼 06.01 死侍2 動作、冒險 二十世紀福斯 06.15 超人總動員2 動畫、動作 皮克斯 06.22 侏羅紀世界2:失落王國 動作、冒險 環球 07.06 蟻人與黃蜂女 動作、科幻 漫威 07.13 精靈旅社3 動畫、喜劇 索尼 07.20 銃夢 動作、科幻 二十世紀福斯 07.27 碟中諜6 動作、冒險 派拉蒙 08.03 鐵血戰士 科幻、冒險 二十世紀福斯 08.10 巨齒鯊 動作、科幻 華納兄弟 10.05 毒液 動作、科幻 索尼 11.02 穿靴子的貓2 動畫、冒險 夢工廠 X戰警:黑鳳凰 動作、科幻 二十世紀福斯 11.16 神奇動物在哪裡2:格林德沃之罪 奇幻、冒險 華納兄弟 11.21 無敵破壞王3 動畫、冒險 迪士尼 12.21 海王 動作、科幻 華納兄弟 大黃蜂 動作、科幻 派拉蒙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2018年目前已經定檔的好萊塢電影共有29部,其中以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電影較多,而且其中科幻片佔了20部之多,這也是好萊塢目前發展的趨勢,也是為了能更吸引觀眾。

移動迷宮3:死亡解葯

導演: 韋斯·鮑爾

主演: 迪倫·奧布萊恩 / 卡雅·斯考達里奧 / 李起弘 / 托馬斯·布羅迪-桑斯特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01-26(美國/中國大陸)

移動迷宮3:死亡解葯的劇情簡介 · · · · · ·

《移動迷宮3》作為系列最終章,沿襲系列一貫以來的勁爆動作戲和快節奏跑酷風,主要講述迪倫·奧布萊恩飾演的托馬斯率領的好萊塢「跑男團」在經歷了迷宮逃脫和末日喪屍的生死考驗後,終於迎來最後的正邪較量。

五十度飛

導演: 詹姆斯·弗雷

主演: 達科塔·約翰遜 / 詹米·多南 / 阿莉爾·凱貝爾 / 埃里克·約翰遜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情色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02-09(美國)

五十度飛的劇情簡介 · · · · · ·

年度爭議大作《五十度灰》即將在2月13日北美上映,近日,導演薩姆·泰勒-約翰遜,主演詹米·多南和達科塔·約翰遜在紐約一場影片粉絲放映會上,向到場的觀眾宣布了《五十度灰2》和《五十度灰3》已經確定拍攝的消息。

黑豹

導演: 瑞恩·庫格勒

主演: 查德維克·博斯曼 / 露皮塔·尼永奧 / 邁克爾·B·喬丹 / 丹娜·奎里拉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03-09(中國大陸) / 2018-02-16(美國)

黑豹的劇情簡介 · · · · · ·

在漫威影業的影片《黑豹》中,特查拉在其父親——前瓦坎達國王去世之後,回到了這個科技先進但與世隔絕的非洲國家,繼任成為新一任「黑豹」及國王。當舊敵重現時,作為「黑豹」及國王的特查拉身陷兩難境地,眼看著瓦坎達及全世界陷於危難之中。面對背叛與危險,這位年輕的國王必須聯合同盟,釋放「黑豹」全部力量,奮力捍衛他的人民和國土。

⑥ 電影《雨中情》中那段舞蹈屬於什麼舞蹈

沒有更具體的分類
舞蹈類型屬於踢踏+爵士
美國好萊塢歌舞片時代最傑出的代表作品
《雨中曲》又名《萬花嬉春》,由舞王金·凱利(Gene
Kelly)自導自演,被公認為影史上最佳歌舞片。本片雖然沒有在奧斯卡角逐中贏得任何獎項,但並不影響它在影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是金·凱利一個人在雨中邊舞邊唱的「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更是歌舞片中的經典,呈現出好萊塢影片在歌舞片類型中所能有的最高水準。可以說影片在詞曲與影物的水乳交溶、歌曲氣氛與舞蹈技藝的相互輝映方面,已臻化境。

閱讀全文

與2018年好萊塢歌舞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