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時隔多年後,小李子萊昂納多才獲奧斯卡金像獎,奧斯卡是不是有失公允
小李子」萊昂納多•迪普里奧終於結束陪跑,捧回「最佳男主角」小金人,《聚焦》奪得2016奧斯卡「最佳影片」。
說完了奧斯卡投票制度背後的彎彎繞繞,再來說說對於電影本身的評選標准。
好萊塢——美國右派文化的大本營。美國的右派在文化上有清晰的理念——信上帝、信傳統、珍視家庭、愛情。
你看《泰坦尼克號》先救婦孺的情節被包裝成美國倫理在不同的電影里上演了一遍又一遍(比如獨立日2)
特別在特殊年代,奧斯卡的右傾尤為明顯。二戰期間的第15屆奧斯卡(1942年)把六項大獎授予了應時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美越戰爭的開火,美國國內反戰情緒日漸增高,第51屆(1978年)奧斯卡把五項大獎授予了反越戰題材片《獵鹿人》,這還引發了國際輿論界的軒然大波。
因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往往符合美國的普世文化、右派文化——信上帝、信傳統、珍視家庭和愛情,所以「最佳外語片」相對而言左傾。比如獲得第34屆「最佳外語片」的瑞典電影——《穿過黑暗的玻璃》。
所以奧斯卡的評選在文化上傾向於右派和左派的平衡。
而在藝術上,奧斯卡有傾向於商業和創新的折中。高曉松曾在某節目中這樣說:「美國對電影整個的產業是分成了以奧斯卡為主力,以及聖丹斯電影節等低成本電影大量的產量,來保證各個層次有新的人才會來。但是也有大片在嚴格的體制下製作,保證市場,推動市場,同時也有聖丹斯,發現新人、發現獨立電影的才華,所以它是在這樣整個產業體系裡面到奧斯卡獎。大家理解了這個,也就不會批評奧斯卡獎有多麼的商業,因為還有別的獎嘛。」
由於奧斯卡的熱度,業內人士關注它,是因為獎項能帶來巨大的名譽和利益;演員關注它,是因為每一次獎項頒布後業內資源的傾斜;觀眾關注它,是因為喜歡電影,或者是因為想要看自己喜歡的演員得到學院派的肯定。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去關注、評論奧斯卡?我們之所以會對獎項的頒發有滿意或者不滿意,是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套自己的電影美學。或許沒有盲目追捧、沒有步步算計,把奧斯卡看做一個挑選、推薦多元化電影的盛事,依照自己的電影美學看片會好些。
Ⅱ 奧斯卡歷年最佳影片
1,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水形物語》
《水形物語》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奇幻劇情片,由吉爾莫·德爾·托羅執導,莎莉·霍金斯、邁克爾·珊農、道格·瓊斯聯合主演。該片於2017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2018年3月16日在中國上映。
2,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月光男孩》是巴里·傑金斯執導的劇情影片,由馬赫沙拉·阿里、娜奧米·哈里斯、安德烈·霍蘭德等主演。影片於2016年10月21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喀戎從孩童到青年時期,逐步發現自己的性取向,經受外界非議和內心掙扎後,找到真正自我的故事。2017年2月26日,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3,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聚焦》
《聚焦》是由托馬斯·麥卡錫執導的傳記劇情片,由馬克·魯法洛、邁克爾·基頓、瑞秋·麥克亞當斯、列維·施瑞博爾、約翰·斯拉特里、斯坦利·圖齊、布萊恩·德阿西·詹姆斯、比利·克魯德普聯合主演。影片於2015年11月6日在美國上映。
4,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鳥人》
《鳥人》(Birdman)是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的一部喜劇片,由邁克爾·基頓、艾瑪·斯通、愛德華·諾頓主演,於2014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一個過氣的超級英雄演員,企圖借百老匯咸魚翻身的故事。該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等四項大獎。
5,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
《為奴十二年》根據所羅門·諾瑟普在1853年所著傳記體小說《為奴十二年》改編。由史蒂夫·麥奎因執導,切瓦特·埃加福特、邁克爾·法斯賓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保羅·達諾、保羅·吉亞瑪提、露皮塔·尼永奧、莎拉·保羅森、布拉德·皮特等聯袂出演。
Ⅲ 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名單有哪些
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有哪些?奧斯卡金像獎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那麼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名單有哪些呢?我精心收集了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有哪些,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名單,供大家欣賞學習!
歷屆奧斯卡獲獎影片:
2016(88屆)獲獎:《聚焦》
提名:《大空頭》《火星救援》《荒野獵人》《聚焦》《間諜之橋》《瘋狂麥克斯4:狂暴之路》《房間》《布魯克林》
2015(87屆)獲獎:《鳥人》
提名:《美國狙擊手》《鳥人》《少年時代》《布達佩斯大飯店》《模仿游戲》《塞爾瑪》《萬物理論》《爆裂鼓手》
2014(86屆)獲獎:《為奴十二年》
提名:《為奴十二年》《美國騙局》《菲利普船長》《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地心引力》《她》《內布拉斯加》《菲洛梅娜》《華爾街之狼》
2013(85屆)獲獎:《逃離德黑蘭》
提名:《逃離德黑蘭》《愛》《南方的野獸》《被解放的姜戈》《悲慘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林肯》《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刺殺本·拉登》
2012(84屆)獲獎:《藝術家》
提名:《後人》《幫助》《雨果》《點球成金》《戰馬》《特別響,非常近》《藝術家》《生命之樹》《午夜巴黎》
2011(83屆)獲獎:《國王的演講》
提名:《黑天鵝》Black Swan、《鬥士》The Fighter、《孩子們都好》《127小時》127 Hours、《盜夢空間》Inception、《社交網路》The Social Network、《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大地驚雷》True Grit、《冬天的骨頭》Winter's Bone、2010(82屆)獲獎:《拆彈部隊》
提名:《阿凡達》《弱點》《第九區》《成長 教育 》《拆彈部隊》《無恥混蛋》《珍愛》《嚴肅的男人》《飛屋環游記》《在雲端》
2009(81屆)獲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福克斯
提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福克斯、《本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派拉蒙
2008(80屆)獲獎:《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提名:《贖罪》Atonement、《朱諾》Juno、《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layton、《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血色將至》There Will Be Blood008(80屆)
2007(79屆)獲獎:The Departed(2006)無間道風雲
提名:《陽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硫磺島家書》(Letters from Iwo Jima)、《女王》(The Queen)、《通天塔》(Babel)
2006(78屆)獲獎:《撞車》 CRASH
提名:《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卡波特》 CAPOTE、《撞車》 CRASH、《晚安,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慕尼黑》 MUNICH
2005(77屆)獲獎:《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
提名:《飛行者》(THE AVIATOR)、《杯酒人生》(SIDEWAYS)、《百萬美元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尋找夢幻島》(FINDING NEVERLAND)、《雷》(RAY)
2004(76屆)獲獎:《指環王3:王者回歸》(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75屆)獲獎:《芝加哥》CHICAGO
提名:《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時時刻刻》THE HOURS、《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鋼琴師》THE PIANIST、《芝加哥》CHICAGO
2002(74屆)獲獎:Beautiful Mind, A (2001) 美麗心靈
提名: Moulin Rouge! (2001) 紅磨坊、In the Bedroom (2001) 意外邊緣、Gosford Park (2001) 謎霧庄園
2001(73屆)獲獎:Gladiator (2000) 角鬥士
提名: Wo hu cang long (2000) 卧虎藏龍、Traffic (2000) 毒網、Erin Brockovich (2000) 永不妥協、Chocolat (2000) 濃情巧克力
2000(72屆)獲獎: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國麗人
提名: Sixth Sense, The (1999) 靈異第六感、Insider, The (1999) 局內人、Green Mile, The (1999) 綠色奇跡、Cider House Rules, The (1999) 總有驕陽
1999(71屆)獲獎:Shakespeare in Love (1998) 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提名: Vita è bella, La (1997) 美麗人生、Thin Red Line, The (1998) 紅色警戒、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Elizabeth (1998) 伊莉莎白
1998(70屆)獲獎: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
提名: L.A. Confidential (1997) 幕後嫌疑犯、Good Will Hunting (1997) 驕陽似我、Full Monty, The (1997) 一脫到底、As Good As It Gets (1997) 貓屎先生
1997(69屆)獲獎:English Patient, The (1996) 英國病人
1996(68屆)獲獎: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提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5) 理智與情感、Postino, Il (1994) 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Babe (1995) 小豬寶貝、Apollo 13 (1995) 阿波羅13號
1995(67屆)獲獎:Forrest Gump (1994) 阿甘正傳
提名: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 (1994) 肖申克的救贖、Quiz Show (1994) 機智問答、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說、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 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1994(66屆)獲獎:Schindler;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提名: Remains of the Day, The (1993) 告別有情天、Piano, The (1993) 鋼琴別戀、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因父之名、Fugitive, The (1993) 亡命天涯
1993(65屆)獲獎:Unforgiven (1992) 不可饒恕
1992(64屆)獲獎:Silence of the Lambs, The (1991) 沉默的羔羊
1991(63屆)獲獎:Dances with Wolves (1990) 與狼共舞
提名: Goodfellas (1990) 好傢伙 DVDRip、Godfather: Part III, The (1990) 教父第三集、Ghost (1990) 人鬼情未了、Awakenings (1990) 無語問蒼天
1990(62屆)獲獎:Driving Miss Daisy (1989) 為戴茜小姐開車
1989(61屆)獲獎:Rain Man (1988) 雨人
提名: Working Girl (1988) 上班女郎、Mississippi Burning (1988) 烈血暴潮、Dangerous Liaisons (1988) 危險關系、Accidental Tourist, The (1988) 意外的旅客
1988(60屆)獲獎:Last Emperor, The (1987) 末代皇帝
1987(59屆)獲獎:Platoon (1986) 野戰排
1986(58屆)獲獎:Out of Africa (1985) 走出非洲
1985(57屆)獲獎:Amadeus (1984) 莫扎特傳
1984(56屆)獲獎:Terms of Endearment (1983) 母女情深
1983(55屆)獲獎:Gandhi (1982) 甘地傳
1982(54屆)獲獎:Chariots of Fire (1981) 火的戰車
1981(53屆)獲獎:Ordinary People (1980) 普通人
1980(52屆)獲獎: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萊墨夫婦
1979(51屆)獲獎:Deer Hunter, The (1978) 獵鹿人
1978(50屆)獲獎:Annie Hall (1977) 安妮·霍爾
1977(49屆)獲獎:Rocky (1976) 洛奇
1976(48屆)獲獎: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飛越瘋人院
1975(47屆)獲獎: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教父續集
1974(46屆)獲獎:Sting, The (1973) 騙中騙
1973(45屆)獲獎:Godfather, The (1972) 教父
1972(44屆)獲獎:French Connection, The (1971) 法國販毒網
1971(43屆)獲獎:Patton (1970) 巴頓將軍
1970(42屆)獲獎:Midnight Cowboy (1969) 午夜牛郎
1969(41屆)獲獎:Oliver! (1968) 霧都孤兒
1968(40屆)獲獎: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1967) 炎熱的夜晚
1967(39屆)獲獎:Man for All Seasons, A (1966) 日月精忠
1966(38屆)獲獎:Sound of Music, The (1965) 音樂之聲
1965(37屆)獲獎: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
1964(36屆)獲獎:Tom Jones (1963) 湯姆瓊斯
1963(35屆)獲獎: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勞倫斯
1962(34屆)獲獎:West Side Story (1961) 西區 故事
1961(33屆)獲獎:Apartment, The (1960) 公寓春光
1960(32屆)獲獎:Ben-Hur (1959) 賓虛
1959(31屆)獲獎:Gigi (1958) 金粉世界
1958(30屆)獲獎: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The (1957) 桂河大橋
1957(29屆)獲獎: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1956) 八十日環游世界
1956(28屆)獲獎:Marty (1955) 馬蒂
1955(27屆)獲獎:On the Waterfront (1954) 碼頭風雲
1954(26屆)獲獎: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亂世忠魂
1953(25屆)獲獎:Greatest Show on Earth, The (1952) 戲王之王
1952(24屆)獲獎:American in Paris, An (1951) 花都艷舞
1951(23屆)獲獎:All About Eve (1950) 彗星美人
1950(22屆)獲獎:All the King&s Men (1949) 當代奸雄
1949(21屆)獲獎:Hamlet (1948) 王子復仇記
1948(20屆)獲獎:Gentleman's Agreement (1947) 君子協定
1947(19屆)獲獎:Best Years of Our Lives, The (1946) 黃金時代
1946(18屆)獲獎:Lost Weekend, The (1945) 失去的周未
1945(17屆)獲獎:Going My Way (1944) 與我同行
1944(16屆)獲獎:Casablanca (1942) 卡薩布蘭卡
1943(15屆)獲獎:Mrs. Miniver (1942) 忠勇之家
1942(14屆)獲獎:How Green Was My Valley (1941) 青山翠谷
1941(13屆)獲獎:Rebecca (1940) 蝴蝶夢
1940(12屆)獲獎:Gone with the Wind (1939) 亂世佳人
1939(11屆)獲獎: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1938) 浮生若夢
1938(10屆)獲獎:Life of Emile Zola, The (1937) 左拉傳
1937(9屆)獲獎:Great Ziegfeld, The (1936) 歌舞大王齊格飛
1936(8屆)獲獎:Mutiny on the Bounty (1935) 叛艦喋血記
1935(7屆)獲獎: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一夜風流
1934(6屆)獲獎:Cavalcade (1933) 亂世春秋
1932(5屆)獲獎:Grand Hotel (1932) 大飯店
1931(4屆)獲獎:Cimarron (1931) 壯志千秋
1930(3屆)獲獎: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西線無戰事
1929(2屆)獲獎:Broadway Melody, The (1929) 百老匯歌舞
1928(1屆)獲獎:Sunrise (1927) 日出
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簡稱奧斯卡金像獎(Oscars),世界著名電影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獎項。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其在美國電影界的地位與針對音樂的格萊美獎、針對電視的艾美獎、針對戲劇的托尼獎相當,而這些獎也都是以學院獎為榜樣而建立的。
奧斯卡金像獎座
介紹
奧斯卡獎杯的主體為一座13.5英寸重3.9千克的鍍金男像,由美國著名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設計。按照奧斯卡獎有關的評選規則,一項獎的獲得者只能領取一個金像獎座,如果一項獎有兩個人共獲,則應分別授予他們每人一個金像獎座。
造型
金像獎的樣子是裸體男子,雙手交叉於胸前,握著一把長劍,站在一個五環片盤上,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
設計製作
最初的獎座由梅耶撥出五百美金交給喬治·史丹利製作,獎座高十三寸半,重六又四分之三磅,內里是合金,外表銀上一層金色薄片,看起來閃閃發光,所以稱為金像獎。金像獎圖樣的設計是出自賽贅克·吉朋斯,當時在米高梅公司擔任美術師,上司梅耶指定由他擔任這項工作,而吉朋斯是影史上最傑出的美術設計之一,他不僅設計了金像獎,日後更得到了金像獎,從第二屆開始到第廿九屆為止,28年間級共獲得了三十九次提名,其個人獨得了十一次金像獎,由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優秀影片,吉朋斯幾乎都參加美術設計工作。
早期為錫銅合金(錫佔92.5%,銅佔7.5%),外敷金箔;後為錫、銻、銅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然後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發光漆。
價格
早期每個獎座價值30美元,現約價值350美元。
Ⅳ 電影聚焦的原本案件
《聚焦》電影依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聚焦」欄目組揭露天主教性侵兒童丑聞的一系列故事。
事件原貌
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裡面一個名為「聚焦」的欄目組於該年1月6日到12月14日,對神父褻童事件進行一系列的報道,揭露了天主教神父在美國犯下的性侵兒童丑聞。
宗教背景
天主教是波士頓第一大教,在當地政壇的影響非常之大,並且經常會對各類機構施以壓力。美國的肯尼迪家族就是波士頓最有名的天主教政治家族。波士頓之所以發生大規模教士性侵兒童事件,與當地執法部門在天主教的壓力下從輕處罰瞞而不報及有很大的關系。
事件起因
2001年7月底,馬丁·伯恩(Martin Baron)剛剛從《邁阿密先驅報》轉到《波士頓環球報》,還是報社的一名新人。他注意到了法律專欄上一則「牧師涉嫌捲入性侵丑聞」的報道,當他准備做更深入的調查時,卻被告知法官已經封存了法庭現場記錄,這無疑是在防止牧師的個人檔案公之於眾,馬丁·伯恩(Martin Baron)馬上意識到,他所面臨的會是一則真正的大新聞!
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開始組建起最初的「聚焦」團隊,並開始著手對神父John J. Geoghan進行調查。
真實的John J. Geoghan,2003他在服刑期間被監獄的犯人謀殺
調查的結果讓人震驚:這位神父在6年的神父生涯中竟然性侵過130名多名男童!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的事情並非沒有曝光,可他卻在被曝光猥褻年輕教友後仍繼續保留原來的神父工作達30年之久。
波士頓環球報的報道
「聚焦」團隊把對Geoghan神父的調查整理成一篇名為「Church allowed abuse by priest for years」的報道。這片報道轟動全國,但這只是整個波士頓天主教性侵丑聞的冰山一角。
深入調查
一開始,記者們認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牧師曾做過同樣的猥褻教友的事件,但是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在過去幾十年中波士頓竟然有將近250名牧師曾做過猥褻兒童的事情。更令人憤怒的是,教會為了防止事情曝光,將神職人員進行大洗牌,從這個教區換到那個教區,這些神職人員又在新教區中繼續做著猥褻兒童的惡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過程中一名叫Rev. Ronald H. Paquin的牧師在節目中親口承認了他所做的事情。這對整個事件意義重大,因為當時雖然調查結果已為人所知,但並沒有涉案的神職人員正面承認過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幾乎所有神職人員對這件事都諱莫如深,Rev. Ronald H. Paquin的公開承認在民眾間引起多大的反響就不言而喻了。
Rev. Ronald H. Paquin
他說自己直到1989年,也就是教區主教把他從波士頓調走之前,一直在猥褻男孩,這件事持續了整整15年,經歷了兩名不同的教友。但是他說「確實,我愚蠢透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強奸過任何人並且我自己也從來沒有在這件事中感到過快樂。」正如電影中所展現的那樣,Rev. Ronald H. Paquin自己還是個少年的時候曾經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強奸。
事件影響
波士頓的事件很快蔓延到了美國全國,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反天主教事件,蔓延到了其它天主教的國家,如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地。其它教派也開始公開指責天主教會,天主教會面臨巨大的危機。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得不出面對此事作出回應。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得不出面對此事作出回應。《波士頓環球報》最後一篇關於該系列的報道題目是《羅馬教皇接受Cardinal Law的辭呈》,相關犯人均鋃鐺入獄,教會在虐童事件上的罰款高達20多億美元。事情由此告一段落。
沃爾特·羅賓遜(Walter Robinson)
在「聚焦」團隊呆了七年。從1972年起就在環球時報擔任記者,曾報道了四次總統競選,兩任總統,並且曾在海灣戰爭期間擔任報社中東地區的主管。他從33個國家和48個州發過報道。他還曾擔任經濟新聞編輯,城市新聞編輯,負責調查的助理總編輯。
薩沙·菲佛(Sacha Pfeiffer)
是一個在「聚焦」團隊工作了5年的成員。報道關於財經,非營利組織和慈善事業方面的新聞。除了是一個資深記者外,她也是波士頓NPR台兩檔節目的主持人和高級記者,以及該台另外兩檔全國知名節目的主持人。曾獲得國家愛德華默羅獎。
邁克(Michael Rezendes)
他是一名調查記者和聚焦團隊的高級成員,在團隊已經超過十年。
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曾在2001到2012年期間在波士頓環球報擔任編輯。目前是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在波士頓環球報工作之前他曾是邁阿密先驅報的執行主編。
馬特·卡羅爾(Matt Carroll)
於1987到2014年期間在波士頓環球報擔任記者,曾是聚焦團隊的數據報道專家。他也曾是因報道醉駕無罪審判率而獲得2012年喬治·波克大獎的團隊中的一員。1994年卡羅爾建立的環球雜志的第一個網站。在加入聚焦團隊之前,他一直報道的是商業和郊區新聞。他現在是一名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學家。
小本·布萊德利(Ben Bradlee Jr.)
他在波士頓環球報已經工作了25年,作為一名編輯,他負責報紙上州議會和市政府方面的內容,及本地新聞,此後被任命為副總編輯。曾在1982到1986年期間擔任波士頓環球報的全國記者。
創作原因
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的新聞調查組揭發天主教兒童性侵案丑聞的全過程,引發全球范圍內的關注。湯姆·麥卡錫開始注意到這個故事,在新媒體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湯姆·麥卡錫意識到不僅要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也應該讓更多人通過網路和電影等新媒體去關注此類事件,於是萌生了製作成電影的想法。他與編劇約什·辛格還往返波士頓六次去深入了解當時的記者和編輯,研讀法律文件和電郵,經過無數次的修正重寫。他們還在當地重新創造了波士頓環球報的編輯部和「聚焦」報道組的辦公室。耗時3年之久將電影呈現出來。
電影角色「聚焦六人組」
本片在北美上映後,口碑非常出色,爛番茄新鮮度96%,IMDB評分8.6,metacritic評分93。美國本土還由此引發了新一輪對天主教的虐童事件的反思。影片討論了信仰與正義,宗教強權與輿論自由等主題,是一部難得的有社會深度的影片,而片中記者們所展現出的那份對於真相和正義的堅守,無論相隔多遠的地域差異,一樣打動人心。
Ⅳ 201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2016年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
《聚焦》電影上映於2015年,由著名電影明星馬克·魯弗洛,邁克爾·基頓,瑞秋·麥克亞當斯,列維·施瑞博爾,約翰·斯拉特里主演
Ⅵ 2016獲得奧斯卡的電影有哪些
頒獎日程編輯
2015年11月14日:奧斯卡榮譽獎頒獎晚宴
2015年12月30日:提名投票正式啟動
2016年1月8日:提名投票截止
2016年1月14日:公布第88屆奧斯卡提名名單
2016年2月8日:提名者午宴及大合影
2016年2月12日:最終投票正式啟動
2016年2月13日:奧斯卡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
2016年2月23日:最終投票截止
2016年2月28日: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提名名單編輯
最佳影片
《大空頭》
《間諜之橋》
《布魯克林》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火星救援》
《荒野獵人》
《房間》
《聚焦》
最佳導演
喬治·米勒《瘋狂麥克斯4:狂暴之路》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荒野獵人》
亞當·麥凱《大空頭》
托馬斯·麥卡錫《聚焦》
倫尼·阿伯拉罕森《房間》
最佳男主角
布萊恩·科蘭斯頓《特朗勃》
馬特·達蒙《火星救援》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荒野獵人》
邁克爾·法斯賓德《喬布斯》
埃迪·雷德梅恩《丹麥女孩》
最佳女主角
凱特·布蘭切特《卡羅爾》
布麗·拉爾森《房間》
詹妮弗·勞倫斯《奮斗的喬伊》
夏洛特·蘭普林《45周年》
西爾莎·羅南《布魯克林》
最佳男配角
克里斯蒂安·貝爾《大空頭》
湯姆·哈迪《荒野獵人》
馬克·魯弗洛《聚焦》
馬克·里朗斯《間諜之橋》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奎迪》
最佳女配角
詹妮弗·傑森·李《八惡人》
魯妮·瑪拉《卡羅爾》
瑞秋·麥克亞當斯《聚焦》
艾麗西亞·維坎德《丹麥女孩》
凱特·溫絲萊特《史蒂夫·喬布斯》
最佳原創劇本
《間諜之橋》
《機械姬》
《頭腦特工隊》
《聚焦》
《沖出康普頓》
最佳改編劇本
《大空頭》
《布魯克林》
《卡羅爾》
《火星救援》
《房間》
最佳動畫長片
《失常》
《男孩和世界》
《頭腦特工隊》
《小羊肖恩》
《記憶中的瑪妮》
最佳紀錄長片
《艾米》
《販毒之地》
《沉默之像》
《發生什麼了,西蒙妮小姐?》
《凜冬烈火》
最佳外語片
《蛇之擁抱》(哥倫比亞)
《野馬》(法國)
《索爾之子》(匈牙利)
《希布>(約旦)
《戰爭》(丹麥)
最佳攝影
《卡羅爾》
《八惡人》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荒野獵人》
《邊境殺手》
最佳剪輯
《大空頭》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荒野獵人》
《聚焦》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最佳視覺效果
《機械姬》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火星救援》
《荒野獵人》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最佳音響效果
《間諜之橋》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火星救援》
《荒野獵人》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最佳音效剪輯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火星救援》
《荒野獵人》
《邊境殺手》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最佳藝術指導
《間諜之橋》
《丹麥女孩》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火星救援》
《荒野獵人》
最佳服裝設計
《卡羅爾》
《灰姑娘》
《丹麥女孩》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荒野獵人》
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百歲老人蹺家去》
《荒野獵人》
最佳配樂
《間諜之橋》
《卡羅爾》
《八惡人》
《邊境殺手》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最佳歌曲
「Earned It」,《五十度灰》
「Manta Ray」,《Racing Extinction》
"Simple Song #3",《年輕氣盛》
「Till It Happens To You」,《獵場》
「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靈黨》
最佳動畫短片
《熊的故事》
《序幕》
《桑傑的超級團隊》
《沒有宇宙我們無法生存》
《今夕何夕》
最佳真人短片
《萬福瑪麗亞》
《第一天》
《一切安好》
《暴風女神沙克》
《口吃》
最佳紀錄短片
《12號收屍隊》
《牆內的戰爭》
《克勞德·朗茲曼:<浩劫>之魂》
《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最後的自由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