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8嘎納電影節摔跤

2018嘎納電影節摔跤

發布時間:2023-08-13 03:03:15

⑴ 何以為家電影簡介

《何以為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 zmer

《迦百農》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納迪·拉巴基執導,納迪·拉巴基、Zain Alrafeea聯合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

該片於2018年5月17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⑵ 哪些電影給人很大的啟發

我們每每看一部電影,都會從其中品味一些大道理,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在於他演員的演技好,而且還要在於它能夠反映一些 社會 現實,從這些現實當中我們又能夠感悟人生,然後激勵著自己前行。我覺得優秀的電影就必須做到以上幾點,而不是那種衡水的劇情索然無味。也不是為了利益而去拍這部電影,一部電影應該作為一種藝術,應該朝經典去發展。在很多的勵志電影當中,總有一些電影非常的經典,不知道他家有沒有記住的, 比如說《阿甘正傳》就是其中一部,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電影之一了。

首先我們要講的就是《肖生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 在九五年的時候,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情節安排的都非常到位,而且主題也相當鮮明,演員的陣容相當強大,在音樂和背景的作用下,這部電影就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在這部電影當中,當安迪在與雷當晚扒出監獄的下水道和排水溝脫下衣服的那一剎那, 伸開雙臂擁抱著自由風暴時,我相信觀看這部電影的很多觀眾都熱血沸騰啦!

還有一部電影,我覺得也是相當有感染力的,勇敢的心。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抗日就是軍的故事,主題屬於那種嚴肅莊重的類型,但是場面非常宏大,在音樂和一些視覺上面都令人非常的震驚。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兩部勵志電影,希望你們也去看一看,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天狗》講述的是一個平凡護林人用生命捍衛森林的感人故事。主人公李天狗是個戰斗英雄,在戰場上打殘了一條腿,復員後被分配到偏遠的國有林場當護林人。他一貧如洗卻剛正不阿,因恪盡職守、不為利益所動而被當地名聲顯赫的權勢人物、人稱「三條龍」的孔家兄弟視為眼中釘,從而遭受了被停水、停電、妻子受辱、孩子失蹤等一系列的非人折磨,最後在「三條龍」蓄謀已久的械鬥中被打得奄奄一息。

但這一切都沒有磨滅他心中堅守的責任感和淳樸的信念,為了國家不損失一棵樹,他在生命垂危之時奮力舉起了那枝正義的老槍!三兄弟倒下了,正義勝利了!但天狗卻從此再沒能站起來。。。。。。 走出影院,我的腦海里還閃現著天狗的幾個眼神,它們間接地展現了天狗的內心世界,富大龍的表演可謂出神入化。

《夏洛特煩惱》給我有很大的觸感:

影片的大概情節是這樣的:一個叫夏洛的人,去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然後在衛生間里昏睡過去,之後做了一段夢,醒來後,就決定要好好跟自己老婆過。這就是電影的主線。電影中,先是學生跟老師在教室里打架,之後就是一段又一段意識流般的瞎扯淡。一個夢境,完全沒有了現實的約束,完全可以有天馬行空的情節,讓人拍手稱快,讓人興奮、驚奇的情節。就是有了這些劇情才吸引我們觀看完全集。

電影里的夢境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尋常的夢:一個人飛黃騰達了,成了明星,然後失去了自我,作出一些出格的事,之後,不再是明星,生活一落千丈。這樣構思是多麼的通俗、粗俗、庸俗,簡直俗不可耐!拿這樣一個構思來作為一個夢的主線不僅僅就是為了鬧騰的歡!這不也表現出了,大部分 社會 底層人的夢想嗎?

整個劇情下來,讓我比較有觸感的是男女主人公的 情感 路線。不要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傷害自己身邊的人,其實在你身邊的才是最合適你的人,才是追好的。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電影多數都會反應或者表現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或者表達哲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一些啟發或者觀點!

李滄東導演的《燃燒》於2018年5月16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獲得場刊最高評分3.8分。之後電影的評論文章陸續出現,贊譽主要集中在演員的表演、場面的調度、敘事的虛實處理上,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認為這部電影故作神秘,實際上是一部平庸之作。

作者電影的屬性

導演李滄東在1992年進入電影界之前,已經是韓國知名作家了,電影只不過是他換了一種表達方式,以攝影機為筆,以畫面為文字,完全闡釋特呂弗對電影作者的定義。

作者電影以導演獨特的個人表達為最突出特點,區別於大眾化的表達。

分析作者電影,找到適用於普遍創作者的創作方法是不現實的,但是傑出的電影作者不僅僅可以影響普羅大眾,還可以在藝術觀、創作方法論上影響創作者。

電影世界是豐富的,包括票房的主體的商業片,也有深刻小眾的文藝片,還包括不少的實驗性電影。

有人只創作商業片,以電影票房為唯一追求,對文藝片嗤之以鼻;有人只做文藝片,認為去做商業片是妥協和媚俗;也有的人沉迷於觀眾不超過一百人的實驗電影。

對於所熱愛的事物,過於沉浸其中,可能會產生「這就是世界全部」的錯覺,它會成為遮住我們看清世界的那片樹葉。

當我們來寫一部商業電影時,市場是必然要考慮的,人物及人物關系的設計、講述故事的方式都需要追求新穎,切合觀眾的期待。

這類的創作之始,劇本各個方面的設計,都是遠離私人化而貼近大眾化的,人物應該是大眾認可的,人物關系應該是有戲劇空間的,故事應該是對觀眾有吸引力的。

商業電影最終會在電影院里接受觀眾的檢驗,有些對市場充滿信心的電影,可能一敗塗地,而一些有著保守預期的電影可能會帶來極大的驚喜。

對於電影編劇而言,抹掉個體經驗而揣摩大眾喜好的寫作可能是不好的體驗,相比來說,作者電影的導演是幸福的,他們所拍攝的,都是自己最想拍的故事。

小說式的敘事

電影《燃燒》是在銀幕上用小說的方式講了一個故事。

小說敘事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個是自由,第二是讀者的參與感。

電影《燃燒》的故事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燒倉房》,借鑒了美國作家福克納《燒馬棚》中的父子關系。

電影《燃燒》的鏡頭跟隨男主角鍾秀,講述他與惠美的相遇,惠美的出現是他黯然生命中的一道陽光,因惠美去非洲他們暫別,當他再次與惠美想見時,惠美身邊出現了本。鍾秀愛上了惠美,又無可奈何地看著惠美與本交往,當惠美突然失蹤後,鍾秀跟蹤本,試圖找尋惠美的下落。本的身邊出現了一個新的女孩,單純,孤獨,是惠美的同類,女孩與本的交往,就是惠美生命最後時光的重演。鍾秀根據逐步發現的細節,推斷出惠美被本謀殺,葬身燃燒的塑料棚中,壓抑的鍾秀把本約出來,用本殺人的方式殺死了他。

電影沒用使用全知視角,而是貼近人物,讓人物一步步解開事情的真相,充分表達人物的情緒,追求流暢的敘述。

鍾秀跟蹤本調查惠美消失之謎的過程,敘事中出現了不少暗示線索,本身邊出現的新女孩,暗示惠美消失前的經歷。影片中又有不少留白、表達人物情緒的鏡頭,敘事節奏非常適合觀眾沉浸其中,跟隨鍾秀一起,參與對惠美的尋找。

敘事之下的事實,充滿了多種解讀的可能,虛實並沒有絕對的界限,電影可以解讀成本是一個連環殺手,他每隔兩個月就用殺死一個女孩,並通過燒塑料棚來毀屍滅跡。電影也可以被解讀成這是鍾秀小說里的世界,剛交往沒多久的女友與富二代交往,他束手無策,只能通過小說對現實的重寫,來想像惠美在本那裡的經歷,最終殺死了本。

貧困的文學青年與超級富二代因為一個女生成為情敵,電影《燃燒》的故事創意並不罕見,而且有大量網路小說寫的就是這個內容,可以說這是一個小說作者腦海里很容易就出現的想法。誰的故事好看,這就要看誰寫出了新意,電影中富二代在燒塑料棚的掩蓋下每兩個月殺一人,如此表現一個變態殺手是新的,另外,鍾秀能夠克制的觀看自己喜歡的女生與情敵的交往,描寫出了三個人在場中那些細微的情緒起伏,也是故事的動人之處。

世界如謎語

鍾秀還沒開始寫小說的原因是,這個世界對他來說就像是謎語一樣。

鍾秀並不了解惠美,惠美說的他們共有的經歷,鍾秀是沒有記憶的。所以他才會打聽惠美老家附近是不是有一口井。他打聽井的下落,是為了認證惠美的身份,她到底是不是作為曾經的小學同學的那個惠美。他不了解惠美,所以才以非常尷尬的姿態去見證惠美和本的交往。

鍾秀和本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階層。鍾秀出身農村,在首爾兼職為生,父親又被判坐牢,他的生活一片灰暗,本卻不用工作,豪宅里煮意麵,兩個生活截然相反的人因為惠美有了聯系。

鍾秀和本代表的兩個階層的關聯,在現實世界中發生的概率極少,它只存在於這個電影故事裡。換句話說,電影特意製造了鍾秀和本的關聯,帶著現實里我們常設計的疑問,通過故事來看兩個人之間的反應。

鍾秀和本之間有隔膜,鍾秀不理解本何以年紀輕輕就能很輕松住在豪宅里,而本能與鍾秀聊的話題,也僅僅是鍾秀的小說寫的怎麼樣了,嚴重的隔膜讓兩個人無話可聊,導演通過故事試圖讓兩個階層的人去碰撞出更多也沒明顯的效果。鍾秀怒殺了本,終結了這個對話的所有可能。

人心、階層等的隔膜,讓劇中的人物處在壓迫之中,有貧困的壓迫,也有精神困頓的壓迫。人物被擠壓到狹窄的空間內,無暇對世界思考,才會產生世界如謎語的感慨。

電影《燃燒》完成了一次對當下青年人精神世界的描寫,也試著去探究人與人之間憤怒發生的原因,兼具現代性和 社會 批判性。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這是藝術家思慮,換一個國度,或者十年之後再看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很多問題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也不能因為道路的曲折,就否定未來的光明。

就談談最近又刷了一遍的《死亡詩社》吧,片中的詩歌老師Mr. Keating其實真的好棒,我覺得他是真正喚醒靈魂的那種教育者,讓孩子對生活再次有了激情,想要活的精彩,活出自己,但奈何孩子們還要抵抗來自於父母,學校和 社會 的限制,無法抗衡之時,就像一棵樹斷掉了,片中一個孩子就自殺了,幸運的是,其他同樣受到鼓舞的年輕人沒有放棄

影片叫人深思,如何做對孩子來講才是最好的,也許每個人都是籠中之鳥,只是籠子有大有小,在外面一些的,想幫助裡面的鳥兒,將希望傳遞給他們,可如果不能幫他們打開籠門,則可能出現片中慘劇,不僅要給孩子慾望,還要給他們力量,給他們對生命的珍惜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領一朵雲,以下文章是我對此理念的一點想法,歡迎閱讀探討

https://mp.weixin.qq.com/s/TZwFRKTIK0ZCNeDVjMzJTg

感謝特邀,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左眼見到鬼》這部電影,一看片名估計大家都會覺得是 搞笑 電影,確實,這是一部被片名耽誤了的 搞笑 又催淚的好電影。

這部電影我理解比較深的主體是――7天是否能留下刻骨銘心的愛情?當愛人逝去,生者將如何自處?

首先介紹一下故事的大概內容:

故事的女主叫何麗珠(鄭秀文飾),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子,出身並不好。她在加勒比海度假時邂逅了富家公子徐禮人,才認識七天,二人便閃電結婚。然而男子後來在潛水中不幸喪生。何麗珠沒有很快忘掉丈夫,而是沉浸在陰影中不能自拔。

很多何麗珠的朋友,親人,甚至她的婆婆都覺得,她和男主只是認識七天能有什麼深厚的感情,還不是看中他的錢。

她嘗試幾次自殺都沒成功,從而導致她可以左眼見到鬼,這叫王勁威的鬼一直跟在何麗珠身邊,保護她,逗她玩,時時搞怪。何麗珠開始時嫌他煩,然而和他相處過程中,卻屢屢得到他的幫助和勸慰。

後來,這鬼投胎後她才終於明白,原來這自稱王勁威的鬼魂就是她的丈夫,劇中也幾次暗示。為了讓她早日從悲痛中走出來,為了讓她繼續生活下去,丈夫久久不願去投胎,扮作王勁威來到她身邊幫她解開心結,讓她積極向上面對生活。

當她陳述那過去的事情,說到她的丈夫時,鬼魂王勁威始終在游泳池不願露出臉,實際是怕她看到他的眼淚。而王勁威確有其人,就是幫她修車的飛機駕駛員Sam。真正的王勁威從小就傾慕何麗珠,何麗珠和丈夫認識的那一天,王勁威和女朋友也在加勒比海。

這部 搞笑 但是實則催人熱淚都電影,讓我覺得也許人世間真正愛情的模樣應該就是,即使只是7天,也可以是一生的刻骨銘心。我想永遠照顧陪伴你,但我已經沒有機會,那就讓你把我生命的精彩一起延續下去。世事無常,生死有命,願我們珍惜每一個還在你身邊的愛人,即便無緣相伴到最後,也願我們為愛情留下最美的樣子。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這部電影。

給人啟發的電影有很多,但是又因人而異的喜歡。

我這里給你國內外各推薦一部吧,

首先國內:《萬箭穿心》

《萬箭穿心》原本是方方創作的一篇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武漢女人李寶莉悲劇的一生,於2012年改編為電影。

這部電影是算得上國產電影的上乘作品了,正如上圖上所說,愛是把雙刃劍,有時候幫助孩子的成長,但同時會成為一把鋒利的血刃,最後傷害的是自己。

這部電影是我在上中學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推薦的,讓我們自己私下去看看,我就去看了。這一看,對我印象及其的深刻,六七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劇情以及電影中那濃濃的壓抑的氛圍。

女主角寶莉是一個極其世俗的女子,她斤斤計較,喜歡討價還價,熱心腸,暴脾氣。而其丈夫馬學武是一個典型的讀書人,對妻子忍讓百般,但是內心是拒絕的,他對粗鄙的妻子忍耐已久。終於是有一天與女同事出軌了。這一出軌卻被寶莉發現了,寶莉向相關部門舉報有人賣淫嫖娼,毀了丈夫的前途和聲譽,致使丈夫馬學武跳江自殺了。為了供兒子上學,養婆婆生活,寶莉一人苦苦支撐整個家庭,她挑起扁擔,幫別人挑行李,賺可憐的薪水。然而最後兒子高中狀元,發現親爸死因,要和她斷絕關系。

其實這部電影最精彩的就是開頭就開篇點題說到寶莉的新家是凶宅,那房子處在七八條路匯聚的中心,在風水上叫萬箭穿心。。然後電影結尾正照應了開頭,寶莉的一生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步錯步步皆錯,過度的計較,過度的溺愛孩子,反而讓孩子成為了傷害自己的人。兒子怨寶莉逼死了丈夫,彷彿完全忽略了是他爸爸先出軌的事實。十年的辛勤,一心為兒子考大學而努力,一心為扶持這個家而努力,換來的卻是兒子的背叛,把自己趕出了家門。寶莉那時的心情不正如萬劍穿心嘛。

這部影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以及濃厚的感情色彩,個人覺得真的很適合去看看,會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接著呢,我准備給你推薦的是一部國外的電影:《阿甘正傳》

電影根據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阿甘正傳》改編而成,於1994年拍攝成為電影。我相信你肯定看過這其中的片段,不論抖音還是快手,我們時常能看到阿甘奔跑的視頻,然後配樂是《追夢赤子心》------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阿甘就是這樣的,從小阿甘就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他在球場奔跑的速度比專業運動員還快,就這樣他跑進了大學。大學畢業後,阿甘又參軍入伍,然後去了越南戰場。在那裡,阿甘有倆位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長官鄧·泰勒上尉。在戰爭結束後,阿甘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聚會上,阿甘見到了想念已久的珍妮,他喜歡珍妮,並且愛她,但是珍妮已經墮落,而且珍妮並不愛他。阿甘經歷了世界風雲變幻的各個 歷史 時期,純朴而善良。

《阿甘正傳》,很激勵人心,愛情友情親情都很勵志很感人。

阿甘是個低能兒,他母親告訴他「你與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阿甘進入小學後,遇到了一生的摯友和真愛珍妮,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珍妮的話開始跑。上帝給你關上了門,肯定給你打開了窗戶。阿甘沒有浪費上帝給他的特長,一路跑,跑進了大學。大學畢業後阿甘參軍入伍前往越南參加戰爭。在戰場上,阿甘的快跑讓他躲過了危險。可是阿甘為了救助戰友又返回了戰場,可惜巴布還是犧牲了,上尉丹截肢開始自暴自棄。而阿甘卻實現了夢想,並感染了丹上尉,丹上尉獲得了新生。

阿甘做義務園丁時又邂逅了珍妮,並開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而珍妮還是離開了阿甘,阿甘開始跑,又一次成了名人。後來阿甘收到了珍妮的信,見到了珍妮和自己的兒子,原來珍妮得了不治之症。最後阿甘帶著珍妮和兒子回到家鄉。珍妮在親人的陪伴下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阿甘一生都是積極向上,即使弱智卻自強不息,靠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不停的奔跑。阿甘一路成為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大使、億萬富翁,都是他不放棄,努力奮斗的結果。

有人說阿甘是傻瓜,可是我覺得她不傻。聰明人做了傻事,才是傻瓜;傻瓜沒有做傻事,就是不傻。

哪些電影給人很大的啟發?很高興我能回答這個問題 下面我來推薦三部給大家看看

一、《肖申克的救贖》電影里兩位主角安迪跟瑞德在牢房裡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以及安迪如何想盡辦法救贖自己的獄友。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自由的堅持與不屑。電影給人最大的啟發就是無論你身處何方、何時何地、情況有多糟糕都不要放棄,保持一顆永不放棄的心。從這些現實當中我們又能夠感悟人生,然後激勵著自己前行。我覺得優秀的電影就必須做到以上幾點,而不是那種衡水的劇情索然無味。也不是為了利益而去拍這部電影。人生必看電影之一,快去找來看看吧。

二、《犬八公的故事》本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故事主要講狗跟人之間的感情。男主收養了一條狗非常乖巧聽話,狗狗每天都在車站等候主人下班,突然有一天男主在外上班意外身亡了。狗狗已經習慣在車站等候主人,即使主人已經不在了。愛狗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部電影,情節很感動。我對這部電影啟發最大,看完後我都領養了一條狗。狗狗會把一生都寄託在你身上,不養狗的人是體會不到的這種感覺的。

三、《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個印度女子如何拿到摔跤金牌。他爸爸是退役的摔跤手,為了將女兒培養成職業摔跤手並拿金牌,爸爸一邊做魔鬼教練一邊做慈祥的父親,一邊做慈祥的父親。電影里呈現一連串的感人場景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啟發,我覺得還是父愛多一點。說白了就是當爹不容易

我覺得周星馳的電影,總是能給人很多笑聲,也能給人很多眼淚,很多人都說周星馳的電影,需要看好幾遍才能明白其中的心酸,(喜劇之王),講述一個人小角色的無奈,做的很多事情都得不到認可,哪怕沒有什麼錢,只為求一日三餐,都是那麼的被人看不起,被人不理解,最清楚記得一段,有一句台詞,我養你啊,表達了很多人的無奈,雖然遇到了愛的那個她,不一定能給得了對方幸福,雖然雖然故事的結局還算不壞,可是現實中有用多少人因為自身不得志,失去了那個想相守一生的人,(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三部,可是我覺得其實只有一部,因為一句台詞,如果重新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非要在這個愛上面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句話在現在來說也是讓我們現代的很多人留下了眼淚。

⑶ 文藝電影的強勢回歸和61屆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2018

2008年5月14-25日,61屆戛納電影節在擺脫了60年慶典需要拉攏人氣的負擔後,以一種更富勇氣和個性的姿態展開。12天足夠這個小城化作比巴黎更浮華的盛宴,也越來越顯露出一種精神分裂或是商業與藝術兩難的焦慮狀態:他們拒絕商業味道濃重的好萊塢影片(去年,奧斯卡大贏家《老無所依》甚至沒能在戛納獲得任何獎勵),史蒂文・索德伯格、查理・考夫曼和伊斯特伍德的入選顯然也更接近「革命陣營」,更何況評委會主席請了「壞小子」西恩・潘。作為戛納、威尼斯、柏林的三料影帝,西恩・潘懂得回報的道理,不僅將眾多大獎留給了歐洲文藝片,還別出心裁地搞出一個特別獎,授予從未拿過戛納影後的凱瑟琳・德芙納。不過,另一個特別獎得主伊斯特伍德的不領情或許表明了老前輩對這種選擇的微詞。

1.文藝電影槐滲:戛納趣味的回歸
事實上,在喧鬧的氣氛和陰冷的天氣下,本屆戛納既想在「新浪潮」50年和「五月風暴」40年的懷舊氣氛中給自己重新擬定方向,給世界電影帶去它們的暗示,又不得不在整個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下,老老實實鉛高脊地做好商業營銷。《奪寶奇兵4》和《功夫熊貓》兩部參展片的盛大明星陣容幾乎搶去了整個電影節的半壁風光,以至於讓人懷疑請娜塔莉・波曼做評委,是否只是為了提高紅毯秀的質量。而戛納影評人對《奪寶奇兵4》的批評絲毫沒有影響其隨後在北美影院卷錢的步伐,或許也印證了這個世界藝術電影大展尷尬的地位。
念殲相對於奧斯卡,戛納這種以藝術為主要取向的電影節,從選片到頒獎,都不免主觀。或者說,引導性的目的大於公正的評價。繼去年的死亡氣息濃重之後,本屆又成了災難題材的集中地:失明、兒子失蹤、問題少年、黑金政治、家庭悲劇等等,評委會最終交出了一份被《德法藝術5台》評價為「富有使命感的獲獎名單,評委們的決定顯示了他們對今天世界的政治和社會不平等的關注。」
戛納電影節一直有這樣的抱負。本屆參賽影片既是文藝片的強勢回歸,也是藉助這種影片開放性的表現力,對現實提供某種警示,這是它最可寶貴的地方。《世界報》就認為,今年的參賽片不僅都建立在同樣的經濟背景下,大多數作品還不約而同可以看作是對現代社會模式失敗的警示:《越線》中聖保羅殘酷的經濟現實、《格莫拉》中的犯罪、《紐約提喻》中藝術的無力……
而土耳其、新加坡、菲律賓、以色列、比利時這樣一些小國及眾多新人導演的入選,與其說是一種客觀的藝術評價,不如說是一種文化挖掘和保存。正如電影節總監福茂所說:「戛納尋找的不是最好的電影,而是最好的電影組合」。換句話說,在美國及英語媒體一家獨大的當今世界,法國人仍然希望能夠提供另外一種世界影像的拼貼組合。法國《電影生活》雜志在總結今年的選片時,也稱贊戛納主題豐富,是當今世界時事的一面反射鏡子,同時又保證了電影本身的創新、多樣化和娛樂性。
不過,正如美國學者比爾・尼克斯曾分析的,西方電影節的大部分觀眾是他那樣的中產階級的白人,他們或像民俗學家一樣親臨異域文化,或像旅遊者探索奇山異水,通過電影想像性地經歷了當地人的生活。尼克斯指出電影節觀眾所經歷的兩種主要「發現」:一是讓某位新導演一舉成名的「成熟的藝術」,二是與好萊塢迥然不同的「鮮明的民族文化」。這種取向多少已經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比如對賈樟柯的連續青睞,福茂直言不諱地說這和他們對中國的關注有關:「我們現在經常講到中國,因為將要舉行的奧運會,因為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賈樟柯的電影,正是以一種具體的原創的形式講述今天的中國。」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也評價賈樟柯在新片《二十四城記》中找到了「把握中國現實中最有表現力、最具時代感的元素」的能力,「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去闡釋他的人道主義」。
但是,從1960年代以來,戛納就已經在朝一個瘋狂的電影賣場發展,它是世界電影的乾洗店,是北美和歐洲電影最重要的聚會,是日本和服、東南亞魔術和拉美熱舞混搭表演的昂貴場所,電影製作各個環節的人士都希望來此,以「偶遇」他們之前不曾設想的人士和機會。當然,更重要的是人們想在這里賣掉影片,俄羅斯、韓國、中國、加拿大,乃至於好萊塢,都希望能在此成功售出手中的任何東西:色情片、恐怖片、紀錄片、動作片、異域文化偷窺……而不會在乎立起一座牌坊!
這讓人想起小說家歐文・肖在《戛納之夜》中借一個人物談論戛納電影節所說:「到處都是妓女,在觀眾中,在銀幕上,在大街上,在評委房間,它在每年的兩周內成為妓業的永遠首都,張開你的腿,拿走你的錢,這應當被印在每個信頭上,蓋上戛納的城市印章。」Ealing工作室老闆巴納比・湯普森也說:「戛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電影節並不非常重要。在六七十年代,它絕對代表了國際電影業,但現在有兩個平行的世界:藝術電影和主流的商業電影。」很明顯,藝術電影成了後者的陪襯,整個賣場品位的裝飾。即使這樣,今年的活動和晚會也有了縮減,組織質量降低,乃至免費材料發放都大幅減少,似乎面對世界經濟現狀,人們有一種無形的恐懼,因此不得不在經濟上表現得更加謹小慎微。這也使得賣片成為大多數電影人矚目的焦點。連福茂都反復強調獲獎對贏得市場的幫助:「去年羅馬尼亞的影片《四月三周兩天》在電影節獲得了金棕櫚大獎,後來法國放映的票房成績是四百萬觀眾左右,設想如果沒有戛納的獲獎,也許只有四萬觀眾的上座率。」他同時提醒中國電影人:「注意不要在純藝術的作品和大眾電影上形成太大差距。我想中國的電影應該繼續在多樣化的道路上前進,讓各類影片的製作更加平衡。我們始終很驕傲中國電影出現在戛納,也很希望有一天會在這里重新歡迎張藝謀、陳凱歌。」
法國同樣面臨著作者電影傳統如何面向大眾的問題,《電影手冊》雜志4月號做了一個「法國電影基本狀況」的專題,炮轟電影工業的諸多病症,其中之一就是被定義為「藝術和實驗」的電影過多。戛納顯然想給這類電影帶去更積極的暗示,於是動畫風格的《和巴什兒跳華爾茲》、天才的蒙太奇橫掃一切的《三隻猴子》等電影雖備受好評,卻在金棕櫚上輸給了《牆壁之間》:後者的那種冷靜、平衡和扎實的紀實敘事贏得了更普遍的尊重。

2. 紀錄風格的勝利
參賽片的選擇自然有戛納趣味的堅持,但更是當今世界電影尤其是文藝電影製作狀況的一個反映。去年,Jacques Mandelbaum以《充斥著「死亡」的電影節》為戛納60大壽做結,稱眾多大師帶來的作品充斥著死亡的考驗和形而上學或宗教方面的質疑,而這顯然不是來自現實,畢竟生活中並非頻繁遭遇死亡,這種深切的憂慮、愛與死亡的交匯更多是審美層面的,是對電影本身衰亡的悵惘,大師短片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影》中,絕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廢棄的電影院中,這是高貴的感傷,也是自憐自艾。
今年,眾多新人新作的加入,重新給電影節注入了對現實的好奇,尤其是採取了一種批判性的觀點而非感傷。雖然福茂在展望電影未來時說,「電影發展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已經很難再找到太多有能力保持創新的導演。」今年的競賽單元,依然對實驗和創新給予了慷慨的支持,尤其是紀錄片和記錄風格的使用。《世界報》以「反射了法國社會多層面的金棕櫚」為標題報道了意外斬獲大獎的《牆壁之間》:「滿足了此前西恩・潘提出的要求――導演應該對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抱有責任感。這一原則在獲獎的其他影片中也可以看到,由此保證了獲獎名單的一致性。除了土耳其導演錫蘭的黑色影片《三隻猴子》是個例外,剩下的所有獲獎影片都展示了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狀態,尤其是它帶給人們的痛苦。」考慮到今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同樣是頒給了紀錄風格的《精英部隊》,一份在電影節和電影人之間的默契已經達成:在這個越來越復雜的現代社會,人們已經難以在娛樂故事片和形而上的虛構文藝片之間來回跳躍,關於現實和真實的巨大的中間地帶迫切需要填補,像好萊塢電影在1970年代所引入那股清新之氣一樣,文藝電影也需要放下身段,探尋現實,而紀錄片的真實特性或者說它的美學形式都給電影人極大的靈感。
像去年的《我在伊朗長大》一樣,以色列導演阿里・福爾曼講述1982年黎巴嫩大屠殺的《和巴什兒跳華爾茲》,採用動畫和紀錄風格的混合,甫一放映,便一片驚艷,並一直是奪標熱門,雖因爭議未能如願,但已註定刻在了觀眾的心中。
賈樟柯的《二十四城記》,和他記錄正在消失的中國現實的抱負一脈相承,通過軍工廠向樓盤的變遷、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換,「這樣一個背景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其實是一個記憶,是一個剛剛結束的社會實驗的記憶。從經濟層面,這個實驗已經結束了。因此我想了解這些工人的經驗,他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體制里受到了些什麼樣的影響。」這種願望使得賈樟柯從紀錄片、從采訪著手,最初的片名就叫《工廠的大門》(這讓我們想起電影先驅盧米埃爾兄弟的同名作品)。
值得一說的是,中國在西方媒體能夠得到呼應的影片,往往是現實題材的,只是第五代導演多半走向民俗,第六代則更多個人化地展開現實敘事。它們是中國電影中極難得的補充,但缺少機會完成與國內觀眾的有效互動,也都失之過於開放和冷靜。和現實仍然有一層曖昧的隔膜。不過,今年引起話題的《立春》和《左右》,再加上《二十四城記》,都有機會完成國內外完整的放映,從而探測不同觀眾對這種形式的接受程度。
三部影片的氣質各異,時間、背景設置也有不同,《立春》觸動了小城困境和理想主義青年的痛和癢,而《左右》採用了中國人所敏感和鍾情的倫理題材,予以冷靜的理性控制,各自藝術成就不論,卻都是對現實的折射。並且,相對於《站台》、《十七歲的單車》等影片的青春敘事和抒情特徵,這些影片較大地壓抑了個人化觀點,而放諸更廣闊的視野,更接近一種紀錄片的抱負。這很難說是好事,卻是關鍵的轉折,一次面向大眾的嘗試。因為青春題材天然的詩歌氣質,很容易給影片布上一種情感悸動,而現實題材的復雜多變,雖然能為電影最終帶去取之不盡的財富,卻也對講故事的手法提出了更為挑剔的考驗。對現實陰暗/明亮、幸福/悲傷、關愛/冷漠等等對立因素的取捨,對各種沖突矛盾的觀察和分析,都極可能挑逗起媒體、觀眾等諸多層面的敏感,甚至要試探在刺激觀眾和取悅觀眾間的平衡。
如果說以政治意識形態著稱的柏林電影節選擇《精英部隊》,是因為它在出色的商業片技巧下隱藏了殘酷的思想表達的話,戛納選擇《牆壁之間》卻是因為這部紀錄和虛構融合的影片既焦慮,又溫和,客觀展示了法國國民教育的諸多問題:偏僻街區的問題中學;以暴力攻擊來解決矛盾的輕率態度;不同種族和經歷的移民學生如何融入主流社會,以及由此引出的移民的居留和身份問題;還有教師的職責,權威教育和民主原則的沖突等等。導演洛朗・坎特是從巴黎北部一所普通中學的志願者里挑選了這些背景各異的學生,培訓他們以展現其最真實的性格沖突,包括充滿愛心但也會罵臟話的老師。攝影機放棄了主觀立場,而以客觀的眼睛觀察、還原現實,最終贏得了觀眾熱烈的響應。
再加上義大利兩部因對黑手黨題材的表現而引人注目的電影《格莫拉》和《美色男伶》,本屆戛納在呼喚文藝電影回歸的同時,也的確在不斷地為其注入勇氣、活力乃至靈魂,以不斷探尋社會、政治乃至人性的真相。這恐怕也是商業電影逐漸吸納文藝電影實驗的成果、並不斷吞噬後者領地後,文藝電影最有可能做出的有力反擊!因為自己的膽識、智慧,也因為「電影絕對不僅僅是娛樂,如果你要真正的娛樂,你可以去夜總會看艷舞,你可以去喝酒。但是電影不一樣,電影的力量太強大了,這註定它不可能僅僅是娛樂,它必定要有人文關懷。」這是「壞小子」西恩・潘的「良心發現」。


3. 一個關鍵的階段
除了法國時隔21年後重獲金棕櫚,本屆戛納最大的贏家非義大利莫屬,《格莫拉》和《美色男伶》分獲評委會大獎和評委會特別獎,一掃義大利電影近年來的頹勢。但對勇氣的褒獎之外,恐怕也涉及了一個關鍵問題:外界對義大利電影的興趣已經偏狹到了無黑手黨則不興奮的境地。這是十分危險的。
要知道,即使在十分樸素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階段,其題材也是十分廣闊的,並一直接續到費里尼和安東尼奧尼的大師時代。近年來,托那托・雷的《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等影片雖然風靡全球,但無論是其感傷的基調還是對性啟蒙、鄉愁等主題的處理,都更像是從費里尼的夢想庫里取得素材而做了淺白的處理,實際上已是危險的信號。《格莫拉》導演馬提歐・加洛尼和《美色男伶》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同樣是個性有餘,包容性不足。剛剛40歲的馬提歐,之前曾因《標本製作人》和《初戀》中尖銳地觸及了同性戀和性虐待問題成為焦點。
黑手黨是義大利社會、政治頑疾,也是其電影的傳統,但像1960年代弗朗西斯科・羅西在《龍頭之死》中的那種冷靜,已經殊為難得,太多的黑手黨故事不過是商業性地對暴力的賣弄。「不能描繪出身邊的現實,我們就不算是在做電影,」這是羅西的名言,紀錄片風格的《龍頭之死》,「作為後來所有黑幫電影的標准作,這部強悍、復雜的影片揭露了有組織黑幫產生的根源,突出地讓人看到義大利北方與南方潛在的對立,」英國學者彼得・考伊說。而《格莫拉》似乎續上了這個傳統,在對《格莫拉》做出的各種評論中,人們最為肯定的優點就是導演避開了這類影片常見的暴力鮮血,演員的表演也和流行的風格大相徑庭,《綜藝》稱贊它說:「紀錄片的風格令人著迷,巧妙地避免了將暴力和恐怖美學化。」《攝影棚》盛贊的也是它對霍華德・霍克斯的《疤面煞星》以來黑幫類型片常見圖像的摒棄。
相比之下,《美色男伶》多少有點討巧和媚俗,它繼承了義大利電影攻擊政治家的傳統,以前總理安德雷奧迪為原型,諷刺性地回顧了這個仍然健在、叱詫義大利政壇40年、如今被授予終身參議員的政治大鱷的一生,並以令人吃驚的活力,成功地塑造了諸多關於丑聞、神秘死亡和暗殺的陰森場面。「權力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完全透明的,這一點在義大利有時會起到特殊的效果。」導演保羅・索倫蒂諾說。影片的勇氣和現實意義的確超過了美學評判,就像安德雷奧迪看完私人放映場後的暴跳如雷一樣:「這實在太可惡了。我們可以認為它從美學藝術角度上來看是成功的,但是對我來說,讓美學見鬼去吧。」索朗蒂諾則慶幸拿到的不是最佳編劇獎,否則他不得不和安德雷奧迪一起分享,因為那些台詞幾乎都是這個前總理說過的。
義大利電影這種尷尬的榮耀也許是整個文藝電影狀況的反映。雖然仍然會贏得尊重,卻失去了豐富性和影迷的熱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種大師雲集、色彩斑斕的組合已不復可見,那些對非理性的揭示、對人性幽微的探索、對夢想世界的構築乃至於宗教的思辨,在這個越來越深化的消費社會,已經顯得過於隔閡、晦澀了。所有媒介的速度和節奏都在加快,當新聞急切地轉化為資訊轟炸後,文藝電影卻被賦予了像偉大的新聞一樣描述現實的功能。這或許就是最近幾屆的歐洲電影節上,現實性作品連續獲得推崇的原因。但審慎地說,這也是一種急功近利,影評人越來越用一種社會學的眼光代替審美,而電影人則急切地將良心和目的置於藝術表達的效果之上。以近年中國電影為例,李揚從《盲井》到《盲山》的落差,就彷彿一部藝術品到新聞紀錄片的落差,王超在《江城夏日》中甚至犧牲掉人物的個性,而統統具有一種知識分子的口吻,則是這批影人急切性的反映,或者說沒有找到達成目的的手段,《立春》受批評的地方,也在於它較勁地表達批判性觀點時的那份躁動、誇張乃至於做作。
如果說這是年輕影人仍在摸索時的不成熟,那麼,那些大師地位已定的導演也難免遭遇不適應。《解放報》就評論本屆戛納電影節上那些聲望確立的導演(達內兄弟、詹姆斯・格雷、菲利普・加萊爾等等)的影片,是「充滿天才但僅此而已」,「總是很努力地拍攝同樣的東西,他們面對的風險不是重復,而是嗦。如果拍得還好可以說成是回歸經典,拍砸了就變成了刻板的學院作品。」
憑《洛塞塔》(1999)和《孩子》(2005)兩獲金棕櫚的達內兄弟70年代以激進的紀錄片創作者身份進入電影界,此後的劇情片創作也極具人文關懷。此番帶來的《朗娜的沉默》主題則是移民的艱難生活。「我要說的是,我們願意了解那些從別處而來的人們。」讓・皮埃爾・達內在記者會上說,「我們要表現他們如何來到這里,又將如何安置自己的生活。」「我知道巴爾干半島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多布羅西說,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和土耳其的移民,在歐洲發達國家度日艱難,他們的生活目的,「也僅僅是為了活著」。不過,達內兄弟並不認為自己關注邊緣人群是一種限制,「它同樣反射了社會的種種層面,也包括社會的中心地帶。」
被譽為「過去十年最有個性的導演之一」的努里・比格・錫蘭是本屆戛納的一個異數,因為他的《三隻猴子》尖銳甚至殘忍地深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暴露人性的弱點,「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習慣於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這就是我們保護自己不至過於痛苦的方式。」影片講述一個政客夜間開車撞倒路人,他掏錢讓自己的司機去頂罪。司機入獄後,他的妻子去向政客借錢,卻又被引誘,而這一切,司機的兒子都看在了眼裡。這場家庭悲劇交織著背叛、謊言和侮辱,並成功地滲透了一絲神秘氛圍和驚悚懸念,從而成為一部出色的心理悲劇片。錫蘭憑此摘得最佳導演獎,證明了這是本屆電影節最單純地以藝術成就刺激和征服觀眾的影片。
相形之下,維姆・文德斯的《巴勒莫射擊》卻是完敗。在諸多大師謝世後,文德斯儼然已是歐洲藝術電影的執牛耳者,但多年來他卻始終處於越界和迷失之中。這部影片講述一個德國攝影師從柏林趕到巴勒莫,他要和過去來個一刀兩段,在這個城市裡他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女子和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本是他賴以開宗立派的那種對人的精神和旅途間神秘關系的探索,卻和他本人的迷失一樣受到了商業流行元素的傷害。形而上的驚悚、演員難以令人信服的表演和鬧劇般的製作形式,這種奇怪的結合使人難免質疑《柏林蒼穹下》和《德州巴黎》的導演還能否恢復他天才的創造力。


4.期待更多驚艷
相對於蓋棺論定的評價,戛納更津津樂道於其發掘新人的眼光,無論是特呂弗、庫斯圖里卡還是索德伯格,去年大師雲集時也將大獎給了小國新人的《四月三周兩天》。今年固然又是如此意外。但有意味的還是多個戛納寵兒的命運。
比如,有「五月風暴的孩子」和「電影界蘭波」之稱的法國導演菲利普・加萊爾,是連接「新浪潮」和「後新浪潮」的關鍵人物,常以超現實的鏡頭突出一種強烈怪異的孤獨感。此次的《拂曉之際》繼續放大這種詭異的感覺:一個年輕的攝影師在婚禮當天的清晨醒來,准備著裝,卻從鏡子中看到了此前因為被他拋棄而自殺的女友,現在她從另一個世界尾隨著他,呼喚著他……超自然的主題被黑白形式中和,「我不想用電腦特技來欺騙觀眾,相比之下,讓・谷克多的那一套方法更適合我。」加萊爾說。然而,他的影片收獲了兩極的評價,噓聲和掌聲此起彼伏。
阿諾・德斯普里欽的《聖誕故事》則對准了一個家族的傷痛,一種兒子「請讓我死去」的心結,他總是異常關注普通人的憤懣、怨恨和嫉妒。影片一度是金棕櫚熱門,也被《電影手冊》評價為是為更厚重的起飛所作的鋪墊。
本屆最大的焦點還在於近年來在商業領域成就斐然的史蒂文・索德伯格,1989年,26歲的索德伯格憑《性、謊言、錄像帶》獲得金棕櫚一舉成名,人們也高度期待這個擅長政治題材的導演能夠深入地進入格瓦拉的內心世界。在組委會的努力下,他將計劃中的兩部影片《阿根廷》和《切・格瓦拉》合為一部《切》參賽,藉助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的表演,正是要尋找「他到底是誰?」影片的長度和過於好萊塢化的敘事妨礙了它的名譽。伊斯特伍德對城市政治文化做出憂傷批判的《換子疑雲》同樣收獲了尊重,卻沒有驚艷。
除了歐洲的全勝,驚喜還在南美那裡。就像柏林電影節剛嘉獎過的那樣。特別是《越線》的導演沃爾特・塞勒斯,當他代替影後桑德拉・科維洛尼上台領獎時,人們應該注意到那幅斑斕的巴西電影版圖竟與他密切相關:這個《中央車站》、《摩托日記》的導演出身上層社會,充裕的物質條件使之能平和地採用記錄電影的手法來觀察和講述故事,《越線》切入的是巴西「父親角色缺失」的問題:「有25%到28%的家庭都是單親家庭。所以片中所有的角色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尋找『父親』,他們不願意做棄兒,沒有選擇隨波逐流,最終,他們分別在牧師、教練、巴士司機的身上找到了『父親』,在掙扎和痛苦中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此外,他還是參賽片《雷瑞娜》的共同製作人。開幕片《盲流感》的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製作《上帝之城》時也得到了他的大力扶助。有這種積極、緊密的合作關系,拉美電影近年來的精彩崛起也就不是偶然了。

婁軍:《電影世界》雜志社
責任編輯:傅琳

⑷ 2018戛納電影節有多少作品亮相

據了解,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將於5月8日在法國南部海濱小城戛納開幕。資深影人雲集、後輩新人迭出、亞洲電影崛起是本屆電影節值得期待的亮點,相信將為這場電影盛宴帶來驚喜和精彩。

戛納電影節素來偏愛「老朋友」,但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代際更新的意味明顯,雖有不少故人來相會,但也向眾多新人敞開了大門。

本屆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和電影人的存在感十足。在華語片連續兩年缺席戛納主競賽單元後,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此次將作為華語片唯一代表角逐金棕櫚獎。《江湖兒女》由趙濤、廖凡主演,講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對戀人之間錯綜復雜、橫跨15年的犯罪愛情故事。在關注國際新銳導演作品的「一種關注」單元,執導過《路邊野餐》的中國導演畢贛將攜其第二部長片作品亮相。此外,中國台灣知名演員張震將出任主競賽單元評委。

⑸ 第71屆戛納電影節入圍片單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地球最後的夜晚 (2018) 何以為家 [犬舍驚魂 Dogman][2018][劇情 / 驚悚 / 犯罪][義大利 / 法國] 《超凡蜘蛛俠》網路雲網盤下載[MP4/mkv]藍光[BD720P/HD1080P]UC網盤(2012)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1. 地球最後的夜晚 (2018) 鏈接: https://pan..com/s/1VCsYr65UkJPQMt2oJGPlvg

    提取碼: si7j

  2. 何以為家 鏈接: https://pan..com/s/1ersaYLuTX9uiPqrdl5V9-w

    提取碼: t5mc

  3. [犬舍驚魂 Dogman][2018][劇情 / 驚悚 / 犯罪][義大利 / 法國] 鏈接: https://pan..com/s/1gxNxuSYvwdSFhny4HEFZww

    提取碼: q7m4

  4. 《超凡蜘蛛俠》網路雲網盤下載[MP4/mkv]藍光[BD720P/HD1080P]UC網盤(2012) 鏈接: https://pan..com/s/1jqyl_tXvBjz3qIz8YGmWdQ

    提取碼: 6igp

⑹ 有哪些明星在走紅毯時的尷尬事令你捧腹大笑

女明星之所以喜歡去走紅毯,是因為走紅毯不僅可以展示自己姣好的面容和傲人的身材,還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但並非所有的女明星走紅毯都是光彩照人風光無限的,反而在走紅毯時遇到了尷尬事,下面我為大家盤點哪些明星在走紅毯時的尷尬事令你捧腹大笑!
梁鏡珂摔倒掉出擠nai器

孫菲菲走紅毯裙子掉落

江映蓉走紅毯摔倒

2010年12月,江映蓉和張傑出席婚紗秀的現場,江映蓉身穿一身藍色摸胸群和紅色的高跟鞋出席,裝扮很是性感。而在走台階的時候就出現了意外,由於裙子太緊了,走上台階時不慎摔倒了,好身材暴露無遺,身旁的張傑急忙的扶起江映蓉,場面十分的尷尬!

每年關於「蹭紅毯」的事情層出不窮,為了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和博眼球,摔倒、走光、賴在原地不走等情況都有,場面一度很尷尬,甚至有些想笑。

施予斐

對於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在《延禧攻略》中飾演過高貴妃的丫鬟芝蘭,在裡面飾演一個至情至性、對主子極其忠心的一個人。

但是在戛納電影節開幕的時候,施予雯身穿裸色透視長裙,本來這也沒什麼,但是因長時間賴在紅毯上不走,導致女工作人員都來與她交涉,這件事也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她事後自己也表示因為心情緊張激動,現場比較吵鬧,所以沒有聽清工作人員在說什麼,但是似乎沒有什麼人在拍她,網友們紛紛吐槽: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

柳岩

幾乎她以前每次走紅毯或者做活動,都會摔跤,有一次可能是因為裙子太長、高跟鞋太高的原因,柳岩直接摔成「狗爬式」,但是柳岩沒有立馬起來,而是迅速捂住自己胸口避免因摔跤走光,直到工作人員和助理過來了,她才起來,一年一摔的她,真的是意外,我怎麼就那麼不信呢!

關曉彤:

對於女人而言,沒有比美更重要的事情了,對於女星而言,最怕的應該就是冬天走紅毯了,有一次走紅毯中,關曉彤為了顯示婀娜多姿的身材,為了拍出美美的照片,大冬天的只穿一件薄長裙,身體在瑟瑟發抖,能明顯看到她的眼淚水,都快給凍哭了,有點心疼又有點想笑;曾經還有個女星(趙韓櫻子)在紅毯上直接凍暈過去了,幹嘛不學學人家趙麗穎呢!

走紅毯的尷尬事兒來一波兒

01
陳好
陳好的衣服真的是害了她,我很納悶她在走紅毯之前是沒照鏡子嗎?衣服壓胸超級嚴重,自己也沒有感到不適應。這張紅毯照片應該是陳大美女最想刪除掉的記憶,實在太尷尬了。

02
袁立
袁立最轟動的就是那次幾近於透視裝的華表獎紅毯秀了。袁立一席黑色蕾絲緊身晚禮服亮相,身材凹凸有致令人稱羨。但是沒想到的是,袁立只穿了這件蕾絲晚禮服,裡面只有貼身內衣褲,在高強度的媒體閃光燈下,袁立幾乎春光乍泄,事後采訪的袁立的時候,她尷尬的說:我也不知道在照片里會是這個樣子,之前照鏡子沒有這么暴露。

03
孫菲菲
孫菲菲在某次宣傳活動的紅毯中,主持人不小心踩到了她抹胸禮服的裙帶,讓孫菲菲整件禮服滑落,場面一度尷尬不已,隨之而來的就是咔嚓咔嚓的照相機拍照聲。可以說,孫菲菲這次無辜被連累也是挺倒霉的,不過,貌似漲了不少人氣,至今我想到這個人,沒有想到什麼作品,而只記得這件事。

04
楊冪
大冪冪是紅毯的常客,可是在一起紅毯中楊冪在眾多媒體鏡頭下竟然豎起了中指,讓她被眾人議論紛紛。其實,這件事只是個誤會,她只是想指一下這個定點的地方,而並非做出不雅的舉動,但是用中指還是挺奇怪的,下次得要注意一下。

有哪些明星在走紅毯時的尷尬事令你捧腹大笑?
明星們出席活動走紅毯可以說是一件家常便飯的事。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緊張出錯是難免的,有些明星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裙子絆倒了,有些明星走著走著衣服滑落掉下來了,有些明星衣服穿的不合身漏出不合適的地方了,或者有些明星撞衫了……但是今天我們不講這些,我們講一講那些天氣寒冷的時候明星被凍的瑟瑟發抖的名場面吧!
嗯哼
大家都認識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嗎?杜江帶著嗯哼上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時被我們所熟知。嗯哼年紀不大但也是有個小大人的樣子了,在節目里說出不少金句的他逗的觀眾哈哈大笑。這應該是去年的動圖。嗯哼小小年紀還挺敬業,大冷天穿的這么單薄。一件小襯衫再加一身小西裝,雖然很冷,但是風度還是要的。看這么小的孩子被凍的呲牙咧嘴的,雖然看著有點 搞笑 但是也是讓人很心疼啊!
林宥嘉
林宥嘉在冬天出席一次活動時穿的也是很單薄。本來就瘦的他穿的又比較少,在與主持人說完話之後就出現了 搞笑 的一面。他抱緊瘦弱的自己,小跑著來取暖。他一邊小跑一邊微微彎腰抱緊自己還不忘和觀眾揮手,是很敬業的林宥嘉呢!

走下紅毯的他,發現還要與一輛紅色的車合影,立馬收拾好剛才那個被凍得瑟瑟發抖的自己,大大方方的站到了車旁邊。這時候他腿也不抖了,眼也不花了,腰也不彎了,身體真的好了!我不得不佩服林宥嘉真的很敬業!

雷佳音

雷佳音的這張動圖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就笑的不行。前一秒還被凍得五官都扭曲了,下一秒就成了那個笑嘻嘻的雷大頭。不過上台前全那個用全身的細胞都在表達拒絕的雷佳音真的是很 搞笑 啊!怪不得雷佳音適合演喜劇片,他本人往舞台上一站就讓人想笑,這也是一種天賦啊!

說起雷佳音了,他的大頭你們應該也是知道的吧!其實他本人很不開心別人說他的頭大。但是他的頭真的很大,之前他與吳謹言參加同一場活動時拍了一張合照,照片里他的頭都頂上人家吳謹言兩個大了。網上還相傳雷佳音的頭圍與王一博的腰圍一樣,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是不管怎麼樣,雷佳音還是我們喜歡的表情包!

林更新
說起林更新,我就想笑。林更新自稱是「九億少女的夢」。平時也經常與網友們互動的他,怕是想不到自己會被凍成一個行走的表情包吧!林更新參加這次活動時,也是因為天氣太冷穿的太少,整個人都被凍的委屈了起來。

林更新真的是一個沒有偶像包袱的男星。他表現的很真實,也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你翻他之前發的動態就可以發現,他的逗比氣質已經深入骨髓了。作為極少數的能真正與自己的粉絲經常互動互懟的男明星,林更新只能說是 娛樂 圈第一人了! (被凍到委屈的林更新)
我找的這些圖乍一看都很好笑,但是笑完之後也能體會到他們的心酸。不管是小孩子,女明星,還是年紀大一點演員,他們出席活動時為了給網友呈現最漂亮的狀態,往往在大冬天是能少穿就不多穿。每行每業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紅毯走秀是明星夢寐以求的事情,在這個百花爭奇斗艷的台上,有些明星卻不小心出洋相,場面既尷尬又好笑。

李菲兒
李菲兒走的是甜美可愛風格,走紅毯當天她身穿一襲粉紅禮裙,但抹胸裙在走紅毯過程中不慎下滑,導致胸前大開花,李菲兒沒發覺自己走光,她仍對著鏡頭露出甜美的微笑,不知李菲兒看見圖片會不會很尷尬。

李多海
李多海在走紅毯時本是萬無一失,造型和顏值都在線,但沒想到她走著走著掉出疑似「衛生紙」的不明物體,她的情況讓在場的觀眾都替她十分尷尬,而她本人卻渾然不知。

「德甲貝嫂」
「德甲貝嫂」尼維斯走紅毯時不慎摔倒,直接摔個四腳朝天,貝嫂這一摔來得措手不及,隔著屏幕隱隱約約都能感覺都疼痛,貝嫂也是摔蒙圈了,許久才緩過神來。

不少女星最喜歡在百花齊放的紅毯上爭奇斗艷,但個別明星的紅毯命運實在太悲慘,沒有大出風頭反倒洋相百出,明星走紅毯穿衣需謹慎,畢竟言行都暴露在聚光燈下。

可以說人多的地方就會戰斗,一個照相就可以引發一場C為之爭的大戲,更何況在那個可以獨自綻放的紅毯秀上呢
Marina
義大利設計Marina在一次紅毯秀上,以一個鳥籠造型出席,身著一條黑色裙子,肩上圍著紅色的羽毛,頭上一個鳥籠,上面還有幾只鳥,一副春意黯然的景象,她的這個造型相比於那些清涼的著裝,還是要高明很多,這才叫艷壓群芳

陳好
陳好也有不是萬人迷的時候,這身衣服真的是迷之尷尬,聽說她出這件衣服是由於被人整了,當初在出席紅毯前,才發現衣服尺碼不對,但馬上要走紅毯了,來不及更換衣服,只有這樣尷尬登場了,看來身在 娛樂 圈,萬事還是要多留一個心眼呀

孫菲菲
孫菲菲在一次紅毯上發生意外,衣服被主持人踩到,導致胸貼暴露,還好沒有徹底曝光,這件事在當時被媒體大肆報道,這真的是自己不想紅,偏偏有人想要幫你紅呀

章子怡
章子怡也算是走過無數紅毯,但也有選錯衣服的時候,一身肚兜設計的晚禮服,真的是把的身材的缺點展現的淋漓盡致呀,肚兜的設計在她身上沒有穿出性感,肥胖感還是十足,銀色衣服顯得她很黑,真的沒有看出國際范

林宥嘉
紅毯秀上的明星永遠都是身著清涼,讓人看不出季節,男明星還是要隨意些,林宥嘉即使身著一套西裝,還是在紅毯上縮成一團,一路小跑進入會場,想想那些身著晚禮服的女藝人們,還要在紅毯上保持好姿態拍照,也是不容易呀

紅毯上大家都想一鳴驚人,但操作不當,就會發生尷尬的事情,讓人啼笑皆非

紅毯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舞台,歷來走紅毯成為了眾明星爭奇斗艷的必然場合。

明星走紅毯最尷尬的莫過於摔跤了。原本穿的美美的,畫著精緻的妝容,心裡想著怎麼擺Pose驚艷四座,結果卻在眾攝影機鏡頭面前跌個"狗吃屎",想想都覺得好笑。

下面,我來列舉幾個例子。
梁詠琪

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作為頒獎嘉賓梁詠琪剛一上台,便狠狠的摔倒在舞台上,雖然沒有走光,但看上著實摔的夠痛。

這時女主持人趕緊打圓場說,梁詠琪你摔得特別的優雅,要是我肯定摔的特別難看。而梁詠琪也只能尷尬的微笑,估計是真的摔疼了。
寧靜

綜藝節目《偶像來了》,有一期,節目組去到了安徽黃山錄制。在徽州古村巷弄中,眾女神靚麗登場。

當時寧靜身穿白色的小西裝,踩著至少8公分的恨天高,看起來很十分有氣質。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前一秒還優雅的走在紅毯上,後一秒就不慎跌倒在地。其落地的姿勢十分尷尬,就連底褲的都一覽無余了。

攝影機哪裡會放過這絕佳拍照的機會,而我們的霸道女王寧靜也只能尷尬的笑著。
柳岩

說起紅毯摔跤怎麼也少不了柳岩,她可是擁有"紅毯摔跤女王"的稱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曝出摔跤的畫面。

2012柳岩主持金鷹獎頒獎典禮,穿著的一身黃色的緊身套裙,高跟鞋的後跟看起來怎麼也得有個10公分的樣子。

在一段扇子舞的表演過程中,柳岩沒能hold住鞋子的高度,差點一屁股跌坐在地。好歹柳岩也是練過舞蹈的,及時的手掌撐住了地板。但依然看上去十分狼狽。

有時候,紅毯上不光不慎跌倒顯尷尬,穿著不得體也是一件讓人看笑話的事情。
張靜初

GQ 時尚 男裝雜志舉行活動中,張靜初盛裝出席。一襲紅色禮服,從正面看起來美艷大方,緊身裙勾勒出好身材。

然而當鏡頭轉向側面時,卻發現這件禮服原來暗藏玄機。禮服的側面大開,竟然從肩膀一路開到了臀部的位置。

只要一走動,就會不慎露出黃色的內褲邊,不知這件禮服這樣的設計,張靜初她自己到底知曉否?但確實博得了不少眼球。
陳好

陳好在我們印象中,一直是風姿卓越,性感迷人的形象。還記得她在《粉紅女郎》中扮演的美人迷,一度讓我覺得美的不可方物。

然而,陳好在一次活動中,竟然穿了超級束身的抹胸連衣裙,這件裙子將她胸部的位置一度勒的變了形狀,毫無美感可言。

我嚴重懷疑她是被服裝造型坑了。不但裙子難看到了極點,配的項鏈也是不忍直視,幾個鐵圈圈串著大鐵球,這到底是什麼鬼?

來來來,服裝師你告訴我,你這到底是什麼審美觀。簡單破壞女神在我心裡美好的形象。

尬笑天君為您解答,嬉笑怒罵,評論由心!

李宇春:紅衣禮服好像紅毯,我踩踩試試!

李宇春,這襲紅色禮服真大氣,雍容華貴,不過,後面這位眼神不太好,咦!這塊紅毯不錯,很好看!就走這兒吧,結果,有人尷尬啦!
何潔:可謂是紅毯摔跤姐!

寧靜:摔的這一跤,老狠了!

寧靜同學可能沒有穿過這么高的鞋吧?果然,還沒怎麼走呢,就摔跤了,何炅在旁邊扶了半天才起來,尷尬不?

總而言之,紅毯上的趣事太多了,有的突然而充滿詼諧,有的 搞笑 又很接地氣!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收獲更多的樂趣吧!

紅毯尷尬場面—走光
紅毯是女明星們展現自己好身材的絕佳舞台,一身性感的禮服可以將她們凹凸有致的身材展露無疑。打扮性感的同時,她們也得時刻提防以免不小心走光,但是再怎麼小心,還是會有意外發生。

孫菲菲之前有一次走紅毯的時候,穿了一件低胸拖地禮服,非常的性感。由於裙擺太長,旁邊的女主持人沒注意不小心踩到了孫菲菲的裙子,導致孫菲菲一個轉身身上的裙子滑落了半截,胸貼都漏出來了,這個場面真是很尷尬了。

還有一次,李菲兒參加戛納電影節,在閉幕紅毯上,她以一身粉色漸變抹胸裙亮相,非常的甜美可人。但是可能是衣服不怎麼合身,走著走著,裙子不慎滑落,露出了胸前的乳貼,李菲兒發現後趕緊慌忙整理,但是走光的畫面早已被無數攝影機拍到了。

紅毯尷尬場面—禮服不合身
眾所周知,明星們走紅毯穿的衣服大都是由品牌商贊助的並不是明星們自己的衣服,這就容易發生衣服不合身的情況,如果穿著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走紅毯,也可能會出現尷尬的畫面。

看過陳好飾演的「萬人迷」的觀眾應該都知道,陳好的身材和長相都很不錯。有一次陳好走紅毯的時候,穿了一件太過緊身的裙子,由於裙子太緊,導致陳好的胸前被勒出了贅肉,好身材也被擠的變了形,畫面相當的尷尬。

紅毯尷尬場面—撞衫
走紅毯撞衫應該是明星們最不願意碰到的事情了,其實不光是明星,像我們普通人在某個場合如果發現跟別人穿了一模一樣的衣服也會覺得無比的尷尬。

去年海清和蔣欣在出席某活動走紅毯時就發生了撞衫的情況,當時兩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一款西服套裝,海清人很瘦,這套西服她穿起來 時尚 又干練,而蔣欣身材比較胖,這套衣服穿在身上顯得有些臃腫,當場就被海清比了下去,實在是尷尬。

紅毯尷尬場面—名字被叫錯
紅毯一般都會有采訪的環節,如果紅毯主持人事先功課沒做好或是對某位明星不熟悉的話,就很容易發生叫錯明星名字的情況,易烊千璽曾經就遇到過這種事。

有一次易烊千璽走紅毯的時候,剛一出場,主持人介紹他的時候把他的名字讀成了「易xiang千璽」,估計易烊千璽當時自己也聽到主持人讀錯自己的名字了,不過他依然鎮定自若面不改色的走完了紅毯。小小年紀遇到這種尷尬的場面還能從容以對,可見易烊千璽的內心還是非常強大的。

蔡康永的"馬騎人"
2013年,第5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蔡康永以一身背著斑馬的盛裝行走在紅毯上,可以說是很獨特,非常抓人眼頭了。

之後,黃渤在頒獎典禮上與蔡康永互相攻守的對話上了熱搜,黃渤一句"我只見過人騎馬,沒見過馬騎車"贏得滿堂喝彩,網友們迅速反應過來,為什麼蔡康永穿了一件背部有一匹馬的奇特服裝,網上各種角度的解讀很有意思,但尚未確認。

馬蘇走不到20米花了6分鍾!
2018年戛納紅毯,馬蘇把走紅毯走出慢鏡頭回放效果。有多慢呢?不到20米她走了整整六分鍾,被保安驅趕也不下去,網友說真是丟人丟到外國去了。

而馬蘇對這件事的回應是:誒呀沒有辦法的呀,我們是實在人,好不容易來戛納一趟就是為了給作品博宣傳,當然是能撐多久是多久,接下來還會繼續這么干喲。

德甲貝嫂摔得叫人想笑
從這個圖片就能感受到這一跤摔得有多疼了,身體摔得都變形了,手完全被壓在身後,臉朝著下面的地毯,兩條腿指著天上,看上去就很疼。我實在想像不到這一跤怎麼摔出來的,太有技術含量了!

但是之後貝嫂也安撫粉絲說她不疼,只是一些輕傷。有傷?還不疼?你信嗎?

⑺ 求歷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有金棕櫚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1、金棕櫚獎獲獎名單:

2018年(第71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屆):《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2016年(第69屆):《我是布萊克》肯·洛奇

2015年(第68屆):《流浪的迪潘》雅克·歐迪亞

2014年(第67屆):《冬眠》努里·比格·錫蘭

2013年(第66屆):《阿黛爾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

2012年(第65屆):《愛》邁克爾·哈內克

2011年(第64屆):《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

2010年(第63屆):《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2009年(第62屆):《白絲帶》邁克爾·哈內克 [6]

2008年(第61屆):《課室風雲》勞倫·岡泰

2007年(第60屆):《四月三周兩天》克里絲蒂安·蒙吉

2006年(第59屆):《風吹麥浪》肯·羅奇

2005年(第58屆):《孩子》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2004年(第57屆):《華氏911》邁克爾·摩爾

2003年(第56屆):《大象》格斯·范·桑特

2002年(第55屆):《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

2001年(第54屆):《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

2000年(第53屆):《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

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1998年(第51屆):《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1997年(第50屆):《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鰻魚》今村昌平

1996年(第49屆):《秘密與謊言》邁克·李

1995年(第48屆):《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4年(第47屆):《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

1993年(第46屆):《霸王別姬》陳凱歌、《鋼琴別戀》簡·坎皮恩

1992年(第45屆):《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

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1990年(第43屆):《我心狂野》大衛·林奇

1989年(第42屆):《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

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

1987年(第40屆):《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

1986年(第39屆):《戰火浮生》羅蘭·約菲

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84年(第37屆):《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

1983年(第36屆):《_山節考》今村昌平

1982年(第35屆):《失蹤》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Serif Gören,尤馬茲·古尼

1981年(第34屆):《鐵人》安傑依·瓦依達

1980年(第33屆):《浮生若夢》鮑勃·福斯、《影武者》黑澤明

1979年(第32屆):《鐵皮鼓》沃爾克·施隆多夫、《現代啟示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8年(第31屆):《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

1977年(第30屆):《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

1976年(第29屆):無

1975年(第28屆):《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

1974年(第27屆):《對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3年(第26屆):《稻草人》傑瑞·沙茨伯格、《受雇者》阿蘭·布里吉斯

1972年(第25屆):《工人階級上天堂》艾利歐·培特利、《企業家之死》弗朗西斯科·羅西

1971年(第24屆):《送信人》約瑟夫·羅西

1970年(第23屆):《陸軍野戰醫院》羅伯特·奧特曼

1969年(第22屆):《如果》林賽·安德森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966年(第19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克勞德·勒魯什、《紳士現形記》皮亞托·傑米

1965年(第18屆):《決竅,如何得到》理查德·萊斯特

1964年(第17屆):《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

1963年(第16屆):《豹》盧奇諾·維斯康蒂

1962年(第15屆):《諾言》安塞爾莫·杜阿特

1961年(第14屆):《長別離》Henri Colpi、《維莉迪安娜》路易斯·布努埃爾

1960年(第13屆):《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

1959年(第12屆):《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

1958年(第11屆):《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1957年(第10屆):《四海一家》威廉·惠勒

1956年(第9屆):《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1955年(第8屆):《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

1954年(第7屆):《地獄門》衣笠貞之助

1953年(第6屆):《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

1952年(第5屆):《奧賽羅》奧遜·威爾斯、《兩分錢的希望》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1951年(第4屆):《米蘭的奇跡》維托里奧·德·西卡、《茱莉小姐》阿爾夫·斯約堡

1949年(第3屆):《第三人》卡羅爾·里德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相見恨晚》大衛·里恩、《伊麗斯和上尉的心》阿爾夫·斯約堡、《失去的周末》比利·懷爾德、《瑪麗婭·康德萊西婭》費南德斯·埃米里奧、《沒有翅膀的男人》Frantisek Cáp、《貧民窟》Chetan Anand、《大地將變成紅色》Bodil Ipsen,Lau Lauritzen。

1946年(第1屆):《寶石花》Aleksandr Ptushko、《鐵路戰斗隊》雷內·克萊芒、《為我譜上樂章》華特·迪士尼、《最後的機會》Leopold Lindtberg、《偉大的轉折》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

1946年(第1屆):《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伯托·羅西里尼、《田園交響樂》讓·德拉努瓦、《法爾比克》Georges Rouquier、《217注冊證》米哈伊爾·羅姆。

2、最佳導演獎:

2018年(第71屆):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戰》

2017年(第70屆):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2016年(第69屆):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私人采購員》、克里斯蒂安·蒙吉《畢業會考》

2015年(第68屆):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2014年(第67屆):貝尼特·米勒《狐狸獵手》

2013年(第66屆):阿瑪特·艾斯卡蘭特《赫利》

2012年(第65屆):卡洛斯·雷加達斯《柳暗花明》

2011年(第64屆):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亡命駕駛》

2010年(第63屆):馬修·阿馬立克《巡演》

2009年(第62屆):布里蘭特·曼多薩《基納瑞》

2008年(第61屆):努里·比格·錫蘭《三隻猴子》

2007年(第60屆):朱利安·施納貝爾《潛水鍾與蝴蝶》

2006年(第59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通天塔》

2005年(第58屆):邁克爾·哈內克《隱藏攝像機》

2004年(第57屆):托尼·加列夫《流亡》

2003年(第56屆):格斯·范·桑特《大象》

2002年(第55屆):林權澤《醉畫仙》、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

2001年(第54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缺席的人》、大衛·林奇《穆赫蘭道》

2000年(第53屆):楊德昌《一一》

1999年(第52屆):佩德羅·阿莫多瓦《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1998年(第51屆):約翰·保曼《將軍》

1997年(第50屆):王家衛《春光乍泄》

1996年(第49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冰血暴》

1995年(第48屆):馬修·卡索維茨《怒火青春》

1994年(第47屆):南尼·莫萊蒂《親愛的日記》

1993年(第46屆):邁克·李《赤裸裸》

1992年(第45屆):羅伯特·奧特曼《幕後玩家》

1991年(第44屆):喬爾·科恩、伊桑·科恩《巴頓·芬克》

1990年(第43屆):帕維·龍根《計程車司機布魯斯》

1989年(第42屆):埃米爾·庫斯圖里卡《流浪者之歌》

1988年(第41屆):費爾南多·索拉納斯《南方》

1987年(第40屆):維姆·文德斯《柏林蒼穹下》

1986年(第39屆):馬丁·斯科塞斯《下班後》

1985年(第38屆):安德列·泰西內《情陷夜巴黎》

1984年(第37屆):貝特朗·塔維涅《鄉村星期天》

1983年(第36屆):羅伯特·布列松《錢》、安德烈·塔科夫斯基《鄉愁》

1982年(第35屆):沃納·赫爾佐格《陸上行舟》

1981年(第34屆):無

1980年(第33屆):無

1979年(第32屆):泰倫斯·馬力克《天堂之日》

1978年(第31屆):大島渚《愛之亡靈》

1976年(第29屆):伊托·斯柯拉《驚恐、污穢、邪惡》

1975年(第28屆):米歇爾·布洛爾特《命令》、科斯塔·加夫拉斯《特別法庭》

1974年(第27屆):無

1973年(第26屆):無

1972年(第25屆):米克洛斯·楊索《紅色贊歌》

1971年(第24屆):無

1970年(第23屆):約翰·保曼《最後的萊奧》

1969年(第22屆):格勞貝爾·羅沙《職業殺手安東尼奧》、沃依采克·雅斯尼《一切善良的市民們》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費倫茨·科薩《一萬個太陽》

1966年(第19屆):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列寧在波蘭》

1965年(第18屆):利維烏·丘列伊《弔死鬼的森林》

1964年(第17屆):無

1963年(第16屆):無

1962年(第15屆):無

1961年(第14屆):朱麗婭·索恩澤娃《烽火連天》

1960年(第13屆):無

1959年(第12屆):弗朗索瓦·特呂弗《四百擊》

1958年(第11屆):英格瑪·伯格曼《生命的邊緣》

1957年(第10屆):羅伯特·布列松《死囚越獄》

1956年(第9屆):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奧塞羅》

1955年(第8屆):謝爾蓋 · 瓦西里耶夫《Geroite na Shipka》、朱爾斯·達辛《男人的爭斗》

1954年(第7屆):無

1953年(第6屆):無

1952年(第5屆):克里斯蒂安·雅克《勇士的奇遇》

1951年(第4屆):路易斯·布努埃爾《被遺忘的人》

1949年(第3屆):雷內·克萊芒《馬拉帕加之牆》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雷內·克萊芒《鐵路戰斗隊》

3、最佳男演員獎

2018年(第71屆):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2017年(第70屆):傑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2016年(第69屆):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

2015年(第68屆):文森特·林頓《市場法律》

2014年(第67屆):蒂莫西·斯波《透納先生》

2013年(第66屆):布魯斯·鄧恩《內布拉斯加》

2012年(第65屆):麥斯·米科爾森《狩獵》

2011年(第64屆):讓·杜雅爾丹《藝術家》

2010年(第63屆):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哈維爾·巴登《美錯》

2009年(第62屆):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無恥混蛋》

2008年(第61屆):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

2007年(第60屆):朱利安·蕭貝爾《潛水鍾和蝴蝶》

2006年(第59屆):塞米·鮑亞吉拉、伯納德·布蘭卡恩、羅什迪·澤姆、賈梅爾·杜布茲、薩米·納塞利《光榮歲月》

2005年(第58屆):湯米·李·瓊斯《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

2004年(第57屆):柳樂優彌《無人知曉》

2003年(第56屆):伊敏·托普拉克、穆扎菲·奧德梅爾《遠方》

2002年(第55屆):奧利弗·古爾邁《兒子》

2001年(第54屆):伯努瓦·馬吉梅《鋼琴教師

2000年(第53屆):梁朝偉《花樣年華》

1999年(第52屆):埃馬紐埃爾·肖特《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屆):彼得·穆蘭《我的名字是喬》

1997年(第50屆):西恩·潘《她是如此可愛》

1996年(第49屆):帕斯卡·杜奎奈、丹尼爾·奧圖《第八日》

1995年(第48屆):喬納森·普雷斯《卡林頓》

1994年(第47屆):葛優《活著》

1993年(第46屆):大衛·休里斯《赤裸裸》

1992年(第45屆):蒂姆·羅賓斯《幕後玩家》

1991年(第44屆):約翰·特托羅《巴頓·芬克》

1990年(第43屆):傑拉爾·德帕迪約《大鼻子情聖》

1989年(第42屆):詹姆斯·斯派德《性、謊言和錄像帶》

1988年(第41屆):福里斯特·惠特克《菜鳥帕克》

1987年(第40屆):馬塞洛·馬斯楚安尼《黑眼睛》

1986年(第39屆):米歇爾·布朗《晚禮服》、鮑勃·霍斯金斯《蒙娜麗莎》

1985年(第38屆):威廉·赫特《蜘蛛女之吻》

1984年(第37屆):阿爾弗雷多·蘭達、Fernando Rabal《聖嬰》

1983年(第36屆):吉昂·馬利亞·沃隆特《馬里奧·里奇之死》

1982年(第35屆):傑克·萊蒙《失蹤》

1981年(第34屆):烏戈·托格內吉《一個可笑人物的悲劇》

1980年(第33屆):米歇爾·皮寇利《虛無縹緲》

1979年(第32屆):傑克·萊蒙《中國綜合症》

1978年(第31屆):強·沃特《榮歸》

1977年(第30屆):費爾南多·雷依《埃莉莎,我的愛》

1976年(第29屆):何塞·路易斯·戈麥茲《巴斯瓜爾厄一家》

1975年(第28屆):維托里奧·加斯曼《女人香》

1974年(第27屆):傑克·尼科爾森《最後的細節》、查爾斯·博耶《史塔維斯基》

1973年(第26屆):吉安卡羅·吉安尼尼《愛與無政府》

1972年(第25屆):讓·雅南《我們不願互訴衷曲》

1971年(第24屆):里卡多·庫喬拉《薩可與方齊迪》

1970年(第23屆):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妒忌夢》

1969年(第22屆):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焦點新聞》

1967年(第20屆):奧戴德·科特勒《一個男孩的三天》

1966年(第19屆):帕爾·奧斯卡森《飢餓》

1965年(第18屆):特倫斯·斯坦普《收藏家》

1964年(第17屆):安塔爾·帕傑爾《雲雀》、薩羅·烏爾濟《被誘惑被遺棄的女人》

1963年(第16屆):理查德·哈里斯《超級的男性》

1962年(第15屆):拉爾夫·理查德森、傑森·羅巴茲、迪恩·斯托克維爾《長日入夜行》、穆雷·梅爾文《甜言蜜語》

1961年(第14屆):安東尼·博金斯《何日君再來》

1959年(第12屆):布拉福德·迪爾曼、迪恩·斯托克維爾、奧遜·威爾斯《朱門孽種》

1958年(第11屆):保羅·紐曼《漫長的炎夏》

1957年(第10屆):約翰·奇茲米勒《和平谷》

1955年(第8屆):斯賓塞·屈塞《黑岩喋血記》、尼古拉·格里岑科、鮑里斯·比秋科夫、帕維爾·卡道奇尼科夫、尼古拉·謝爾蓋耶夫、鮑里斯·科科夫金、鮑里斯·安德列耶夫、謝爾蓋·盧克亞諾夫、阿勒克塞·巴塔洛夫、瓦吉姆·梅德維傑夫、謝爾蓋·庫里洛夫《大家族》

1952年(第5屆):馬龍·白蘭度《薩巴達萬歲》

1951年(第4屆):邁克爾·雷德格瑞夫《白朗寧版本》

1949年(第3屆):愛德華·羅賓遜《陌生人之屋》

1946年(第1屆):雷·米蘭德《失去的周末》

4、最佳女演員獎

2018年(第71屆):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2017年(第70屆):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2016年(第69屆):傑克琳·喬斯《羅莎媽媽》

2015年(第68屆):魯妮·瑪拉《卡蘿爾》、艾瑪紐爾·貝克特《我的國王》

2014年(第67屆):朱麗安·摩爾《星圖》

2013年(第66屆):貝熱尼絲·貝喬《過往》

2012年(第65屆):克里斯蒂娜·弗盧圖爾、考斯米娜·斯特拉坦《越過群山》

2011年(第64屆):克爾斯滕·鄧斯特《憂鬱症》

2010年(第63屆):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2009年(第62屆):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者》

2008年(第61屆):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越線》

2007年(第60屆):全度妍《密陽》

2006年(第59屆):布蘭卡·波蒂洛、尤漢娜·柯博、達茲·萊姆波瑞娃、佩內洛普·克魯茲、卡門·毛拉、勞拉·杜納絲《回歸》

2005年(第58屆):漢娜·拉斯洛《自由地帶》

2004年(第57屆):張曼玉《清潔》

2003年(第56屆):瑪麗-喬西·克羅茲《野蠻的入侵》

2002年(第55屆):卡蒂·奧廷寧《沒有過去的男人》

2001年(第54屆):伊莎貝爾·於佩爾《鋼琴教師》

2000年(第53屆):比約克《黑暗中的舞者》

1999年(第52屆):艾米莉·德奎恩《美麗羅塞塔》、賽芙琳·卡尼爾《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屆):娜塔莎·雷尼埃、艾洛迪·布歇《兩極天使》

1997年(第50屆):凱西·伯克《切勿吞食》

1996年(第49屆):布蘭達·布萊斯《秘密與謊言》

1995年(第48屆):海倫·米倫《瘋狂的喬治王》

1994年(第47屆):維爾娜·麗絲《瑪戈皇後》

1993年(第46屆):霍利·亨特《鋼琴別戀》

1992年(第45屆):佩尼拉·奧蓋斯特《善意的背叛》

1991年(第44屆):伊蓮娜·雅各布《兩生花》

1990年(第43屆):克里斯提娜·楊達《審訊》

1989年(第42屆):梅麗爾·斯特里普《黑暗中的吶喊》

1988年(第41屆):琳達·姆夫西、喬迪·梅、芭芭拉·赫希《隔離的世界》

1987年(第40屆):芭芭拉·赫希《羞怯的人》

1986年(第39屆):費爾南達·托里斯《永遠或永不愛我》、芭芭拉·蘇科瓦《羅莎·盧森堡》

1985年(第38屆):雪兒《面具》、諾瑪·阿萊昂德羅《官方說法》

1984年(第37屆):海倫·米倫《卡爾》

1983年(第36屆):漢娜·許古拉《皮耶拉的故事》

1982年(第35屆):亞德維加·揚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另一個天堂》

1981年(第34屆):伊莎貝爾·阿佳妮《四重奏》《迷戀》

1980年(第33屆):阿努克·艾梅《虛無縹緲》

1979年(第32屆):莎莉·菲爾德《諾瑪蕾》

1978年(第31屆):吉爾·克雷伯格《不結婚的女人》、伊莎貝爾·於佩爾《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1977年(第30屆):莫妮克·梅居爾《攝影師馬丁》、謝莉·杜瓦爾《三女性》

1976年(第29屆):瑪麗·托洛斯克《德里夫人您在哪裡?》、多米尼克·桑達《遺產》

1975年(第28屆):瓦萊麗·佩萊恩《列尼傳》

1974年(第27屆):瑪麗-若斯·納特《舞會的小提琴》

1973年(第26屆):喬安娜·伍德沃德《雛鳳吟》

1972年(第25屆):蘇珊娜·約克《幻象》

1971年(第24屆):吉蒂·溫《毒海鴛鴦》

1970年(第23屆):奧塔維亞·皮科洛《麥泰洛》

1969年(第22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絕代美人》

1967年(第20屆):比亞·戴格瑪克《鴛鴦戀》

1966年(第19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摩根》

1965年(第18屆):薩曼莎·艾加《收藏家》

1964年(第17屆):安妮·班克羅夫特《太太的苦悶》、芭芭拉·蓓麗《天倫淚》

1963年(第16屆):瑪麗那·維拉迪《女王蜂》

1962年(第15屆):凱瑟琳·赫本《長日入夜行》、麗塔·塔欣厄姆《甜言蜜語》

1961年(第14屆):索菲婭·羅蘭《烽火母女淚》

1960年(第13屆):瑪麗娜·墨蔻莉《痴漢艷娃》、讓娜·莫羅《如歌的行板》

閱讀全文

與2018嘎納電影節摔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