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⑵ 美國外貿統計數據說明了什麼
如把進口與出口分別來統計,上半年美國從水路進口的外貿貨物為4.762億噸,較2006年同期下降4.4%,進口貿易額為4 812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的4 672億美元增長3.0%。上半年從水路出口的外貿貨物為1.961億噸, 較2006年同期下降7.2%,出口貿易額為1 735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的1 467億美元增長18.3%。這主要是美國為了使上半年中從歐洲進口的貿易金額保持在20年同時期的同一水平上,而大舉向歐洲出口,出口的貿易金額增長了20%以上。這也是跨大西洋的歐洲/美東集裝箱班輪線將由小型船改換為中型船的原因。 採取美元貶值的政策以及其他的保護措施 美國政府把降低外貿逆差作為它施政的一項重要目標, 目前它已使進出口貿易額之比從2006年上半年的3.18∶1 減至2007年上半年的2.77∶1, 即進出口貿易額比率有了好轉,但仍然是2.77∶1的逆差。從進出口貿易額的絕對值來講,數據顯示進出口貿易逆差已從2006年上半年的3 205億美元,降至2007年上半年的3 077億美元,即貿易逆差減少了128億美元,相當於減少4.2%,這對於美國來講已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亞洲地區是美國第一貿易大戶 在地理上,亞洲地區離美國有萬里之遠,但仍是美國的第一貿易大戶,即佔美國全部貿易量的21.4 %,比美國北鄰北美洲或南鄰南美洲要多得多。在2007年上半年為1.438億噸,與2006年同期持平。其中的中(含台灣地區)、韓、南亞(以印度為主)都有所增加,而與日本、東盟則有所減少。除了亞洲地區的貿易量在與2006年同期持平外,其他地區如歐、中東貿易量都有所減少。在貿易額上,亞洲地區更是美國的當然貿易大戶,佔美國全部貿易額的近一半,約44.2%。在2007年上半年美國與亞洲的貿易金額為2 893億美元,與2006年的2 631億美元相比,增長了10%。其中中國增長了17%,為亞洲之首,其次是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增長了13.5%,再依次為東盟(8.7%)、韓國(7.3%)、中國台灣地區(6.7%),日本僅增長了0.3%。 美中貿易逆差持續堅挺 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上,2007年上半年的貿易額為1 272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1 087億美元增長了17%,增幅之大為全球之首。從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來分析,無論美國採取一系列強力措施,甚至中國政府機構也在鼓勵進口美國貨物,採取措施以減少順差,但是美國從中國進口與出口至中國的貿易金額之比,從2006年上半年的6.31∶1 還在微增至2007年上半年的6.39∶1,並且美對華貿易的逆差由2006年上半年的790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上半年的928億美元,即2007年上半年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較去年同比又增加了138億美元,相當於增長了17.4%。可見美國採取了美元貶值與一系列保護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確見成效,但在美中貿易上卻未掀起浪花幾許。當然一項政策的效應不會立即顯示出來,需要有一定時間才能有所定論,是否會在2008年有大的轉變還需繼續觀察。 另一方面我們應注意到,美方統計出來的這些數字可能與中國官方發布的有所差異,其中至少有兩點不同:一是這些數據是排除了空運與陸運的,中美之間幾乎無陸運可言,但空運是有的,空運貨物重量雖小
⑶ 從哪裡可以找到美國進出口數據
可以參考這里:
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
⑷ 近年來美國進出口結構主要有哪些變化
根據《新華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9月,按普查口徑,美國貨物進出口金額為3104.01億美元,同比下降1.9%。其中,貨物出口金額1245.27億美元,同比下降0.2%;貨物進口金額1858.74億美元,同比下降2.9%;貨物逆差金額613.47億美元,同比收窄8.0%。近年來美國進出口結構主要變化有:
美國食品、飼料和飲料貿易金額2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6.9%;
工業中間品貿易金額723.51億美元,同比下降0.5%;
資本品貿易金額928.23億美元,同比下降2.6%;
汽車及零部件貿易金額4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0.9%;
消費品貿易金額688.47億美元,同比下降6.8%;
其他商品貿易金額12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8%。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總結,近年來美國進出口結構主要變化在美國食品、飼料和飲料貿易,工業品、資本品,汽車和消費品等方面。
⑸ 美國電影每年出口賺多少錢
90年代,我們常聽說美國的電影出口賺錢僅次於航空業。這應該是事實。電影業作為美國僅攻於軍工企業的第二大產業,在1996年產值已高達600憶美元。普華永道的報告數據指出,2004年全球電影業的產值是780億美元。2000年後,美國影視和音像產品超過了航天航空業,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世界100部暢銷影片中,美國片共佔88部,穩穩占據壟斷地位。1994年,在美國影視娛樂產品高達180億美元的年收入中,有80億美元(44.4%)來自出口,同年,美國電影票房在海外市場的收入第一次超過本土市場。
⑹ 急求!!美國電影業的產值資料,在全球電影業的佔有率,在美國GDP的比重.最好說明出處
美國的電影產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但好萊塢電影卻占據了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0%以上。2001年美國IT產業產值高達6000億美元,占據世界IT產業產值的75%,美國的網站佔了全球網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同時,文化產業為美國國內提供了1700多萬個就業崗位。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美國推行全球文化擴張的重要戰略。
⑺ 美國電影每年的出口數據
比中國好的多
⑻ 中美貿易順差什麼意思,中美貿易順差數據
中美貿易順差是指:中國對美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按年度計算)對美國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的現象。
2018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3233.2億美元,其中,出口4784.2億美元,增長11.3%;進口1551億美元,增長0.7%。
2017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1.87萬億元(人民幣),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擴大13%。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該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
除1993年外,中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18.8億美元,創歷史記錄。
⑼ 在哪裡可以查得每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的數據,以及佔美國市場的份額
2019年中美雙邊貿易進出口統計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9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588.7億美元,下降15.3%。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066.3億美元,下降11.3%,佔美國出口總額的6.5%,下降0.7個百分點;美國自中國進口4522.4億美元,下降16.2%,佔美國進口總額的18.1%,下降3.1個百分點。美方貿易逆差3456.2億美元,下降17.6%。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和光學鍾表醫療設備,2019年分別出口272.0億美元、196.5億美元、131.0億美元和97.9億美元,變動幅度分別為0.4%、-29.0%、6.7%和-0.4%,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5.5%、18.4%、12.3%和9.2%。運輸設備中,航空航天器出口104.6億美元,下降42.6%;車輛及其零附件出口91.4億美元,下降2.6%。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2019年進口額為2173.9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8.1%,下降19.0%。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1254.0億美元,下降17.5%;機械設備進口919.9億美元,下降21.0%。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至第四位,2019年進口額為554.1億美元、372.2億美元和241.6億美元,下降14.6%、8.1%和14.2%,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2.3%、8.2%和5.3%。中國的傢具玩具和鞋靴傘等輕工產品佔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的54.6%和53.1%,具有較大競爭優勢,中國產品的競爭者主要來自墨西哥、越南和義大利等國家。中國同時也是美國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賤金屬及製品、塑料橡膠和陶瓷玻璃的首位進口來源國。
2019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統計